㈠ 如何運用哲學的方法和觀點來對待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
哲學中的觀點與方法,最直接的是,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好事多磨,我們既要充滿信息,又要作好心理准備,勇敢迎接困難與挫折。
㈡ 如何運用哲學呢
為什麼要研究哲學,一個簡單的回答是:我們所以研究哲學,是因為我們涉及和運用哲學。不管我們是不是已經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我們應該了解哲學。哲學就在我們身邊,關鍵在於你能不能發現,能不能細細地去體會,能不能去行動。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幾本關於哲學的書籍!
《大問題》是2008年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國所羅門。這是一本哲學的入門讀物,可以作為高校哲學導論課程的教材或參考書。本書探討了每個人一生中不可避免的五個問題:婚姻和家庭、友誼和幸福、生命和死亡、道德和藝術、經濟和政治。唯理論與經驗論的產生,是近代哲學一次最重大的分裂,核心在對天賦觀念的相反看法。然後我們發現,關於真理,我們漸漸由一個事實本身或陳述本身的真轉變到接受其為真。書中自然有讓我覺得對於自身珍貴的地方,針對自身的弱點對號入座不然是個錯誤的做法,它確實讓我審視自我,對於處理朋友之間的關系提供了理論基礎。此書中的大部分觀點,是非常客觀的。它從一個超脫世俗的眼光看待人生中的問題,雖然有人積極,有人消極,但終歸是客觀的。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書籍,歡迎轉發和評論哦~
㈢ 如何運用哲學
對於樓上的「身在生活中,感受生活外」這句話,我提出質疑。要如何做才能做到「感受生活外」,就拿你的例子「文化」來說,文化本身難道不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嗎?生存的過程本身就是生活的全部意義,我們不能跳出這個框子,在生活以外以第三者的身份來認識生活。你在認識任何事物之前,首先你和這個事物則必然已經聯為一體,是在整體中去認識這個事物。任何把事物作為一個和主體對立的客觀存在體來認識的方法都必然無法全面地闡釋事物與人的關系的。
哲學所告訴我們的只是一種思維方式,和尋找自己人生價值的方法而已。我們不應該直接從哲學中去尋找指導人生的方法,這樣做只是把哲學教條化了。我們要學習的是哲學思維,利用這種思維方式,自己從自己的生活中找尋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記住,你和你的生活是聯為一個整體的。不能跳出這個整體從客體的角度去分析你的生活。
㈣ 如何來運用哲學
給這位朋友一些例子吧
1、哲學中的辯證看問題思想----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比如一個人突然中彩得了 500萬,是好事吧?可是這500萬讓歹徒知道了,結果再搶錢時將這個人打傷了,結果他錢丟了不說還自己拿醫療費。這就是一個例子
2、發展的思想----任何新的事物開始都是力量較小的。可以 看這個例子,萬事開頭難 實際就是這個道理。沒有剛做什麼事就一帆風順的對吧?
先給兩個例子,不知朋友能否理解
㈤ 如何具體的運用哲學解決問題
天下之道,乃宇宙之源,非哲學一詞便可概括。中華民族之所以文明延續五千年,是因為把宇宙的一切看作整體,而非分割對立而論。以一為宇宙太極,一中太極含陰陽兩儀,所以,一切變化都在陰陽相互進退斗爭中求得平衡。陰陽變化規律遵循五行生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形成宇宙往復循環。不管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不管如何辯證,僅用哲學的思維來論述如同井底之蛙看世界一樣總有局限之處!只有胸裝宇宙整體看世界,才能不曾偏頗的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切問題。
㈥ 如何將哲學中的方法論運用在生活中
說實話,哲學一般不會直接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除非你是哲學老師或者教授,哲學就是你要講課的內容。
哲學確實在人們生活中無所不應用的:
1、哲學的應用通常體現在其指導作用,或者間接影響作用。哲學通常是指導生活、學科和應用技術,作為一種指導思想的存在。
2、哲學可以提升人們日常生活的邏輯分析、理性思辨的能力,擁有哲學思維,更能明辨是非。
3、哲學可以幫助人們解決心理的問題、思想的問題、情感的問題、全部人性和倫理的問題。
4、哲學可以挽救一個人的生活,挽救一個人的思想,挽救一個人的生命。我們可以用哲學來幫助別人,幫助自己。
㈦ 如何運用哲學
這個問題有點兒大!
其實哲學本身不是要讓人來用的,「用」之可用在其使用價值,是某種事物的某種具體的明確的可以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以「有用」來對待哲學,本身就是將哲學矮化和弱化的表現,是不了解哲學導致的後果。或者,是將哲學科學化的結果,即把哲學看作了某種自然科學,以為這一學科肯定與化學、物理學、幾何學等等一樣,會有著具體的效用。
我經常會遇到相似的問題。過去有學者往往用哲學有「無用之大用」來回答此問題。我想,既然問者由此一問,那就應對此做專門的解答。我認為可以從思維方式、觀念水平和立場方法等幾個方面來回答此問題。
其一,從思維方式上看,哲學之用在於通過哲學化的思維訓練,使人的思維方式盡可能理性化——不要為表面現象所迷惑,要抓住事物或者問題的本質;不要被主觀的情緒所誤導,要清醒地看待事態發展;要考慮前因後果和左右關聯,不要孤立地、靜止地看待一個事情的發生發展等等,這些都是我們通常所講的理性化思維方式。不管西方傳統哲學、現代西方哲學還是東方哲學,思維方式的訓練都是題中應有之意。人類超越於一般動物的一個標志就在於人的理性思維,或者說,理性思維是人超拔於動物群體的一個重要依據和根本手段。
之所以說哲學之用在與理性思維方式,就在於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繫上。哲學本身的發展建基於具體科學的發展,是在具體科學有所突破的基礎上,將其思維結果與思維過程相結合,找到人類思維的內在規律。從這個角度來講,任何一門具體科學發展到一定高度,都會歸結為哲學問題——即不再是探究該學科單個門類的問題,而是要考慮整個世界與宇宙的本原與發展規律的問題,因此,英聯邦國家的博士學位叫做philosophy doctor,有人翻譯作哲學博士,其實大可不必,直接譯作博士即可,其含義即如上所說,該研究者的學術高度已經可以達到系統化理論化世界觀的水平了,如此而已。
其二,從觀念水平來看,哲學之用在於通過哲學的訓練,可以使人凝練出較高水平是觀念(概念),從而可以深入把握事物之本根,從本質而不是從表面來考察和解決問題。人與人之間的根本差別不是外表的體格與體力,而是內在的觀念差異。由於每個人擁有的觀念不同,對於同一件事情,產生不同的見解是自熱而然的事情。擁有較高水平觀念的人能夠透過事物的表面現象,直接抓住問題的實質,可以從當下狀況,回溯問題的由來與根源,並預見事物未來的發展走勢。而那些只有簡單觀念的人,往往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或者只顧眼前,不計後果。如此等等。
哲學的誕生就在於人類對世界宇宙本原的驚詫,對萬事萬物發展趨勢的由衷渴望,其究極根源在於人類試圖以有限把握無限,並以此來突破肉身的有限。哲學部分東西古今,就其觀念水平而言,都是很值得我們珍惜的人類思想的結晶。
其三,從立場方法來看,哲學之用在於給人提供一個立論的基本立場和基本方法。哲學是有階級性的,盡管很多人不願意承認這一點。事實上,我們都明白,不同利益集團的人,對同一件事情的看法肯定不一樣,俗話說「屁股決定腦袋」就是此意。我們過去常講馬克思主義哲學給我們提供了立場、觀點和方法,就在於馬克思主義哲學與過去的就哲學相比,與當代西方哲學相比,都有著鮮明的特點,即立場的確定性、觀念的科學性和方法的有效性。立場的確定性在於其階級性,即馬克思主義哲學立場鮮明地站在無產階級一邊,宣揚為廣大勞動人民謀利益,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為解放自身,要解放每一個人。觀點的科學性在於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統一,是對人類迄今為止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的最新成果的概括總結。(關於這一點,需要說明,馬克思主義本身是一個不斷進行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開放體系,至於有些人所謂的「馬克思主義過時論」,要麼是不懂馬克思主義的隨聲附和,要麼是有意攻擊馬克思主義的信口雌黃,這里不再做一一辯護。)而方法的有效性,在於馬克思主義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尊重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和為了群眾是有機統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講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講究實事求是和一切從實際出發,講究唯物論和辯證法的有機結合……以上所述,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
突然就想起來老子對「道」之為「道」的「強為之名」,我在這里解釋哲學之用,頗有點兒「強為之名」的意味啊!
以上所述,是我個人對哲學,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之用的理解。理論水平有限,肯定會誤舛處處,期待著方家批評。
㈧ 如何運用哲學的方法和觀點來對待生活中的
首先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由於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意識科學的獨立和迅速發展,哲學的研究對象又發生了變化。
哲學不再研究世界某一范圍、領域的問題了,而是研究整個世界一切事物、現象的共同本質和普遍的規律,如世界的本源,物質和意識的關系,世界的基本狀態等問題,從而形成了唯物唯心兩大派系。
哲學本身只是展現思維的不同維度,並無對錯可言,可若以實踐探尋客觀世界本來面目即存在科學與不科學之分了。
㈨ 如何具體的運用哲學解決問題
哲學在現實生活中最沒有用,也最有用,最沒有用,因為它不是任何一個具體的技術和技能,到處沒有具體的用武之地,說它最有用從最抽象的學術自然科學各個領域到日常生活它都存在。
哲學是一種思維方式,是一種看透萬物本質關系的思維,把握哲學的人才真正悟出人生大道,他的生活才是有意義。
哲學根本問題
哲學基本問題又稱哲學根本問題、哲學最高問題,是指存在和意識的關系問題。
恩格斯在1886年寫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書中第一次對此作出了明確表述。它的提出,為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種對立的哲學體系、哲學派別以及對它們的客觀評價提供了正確的標准。
㈩ 如何掌握和研究處理問題的哲學方法
處理問題都哲學方法,主要是要用全面的觀點和動態的觀點去研究和處理問題。
在運用全面的觀點時,要抓住主要矛盾,在分析矛盾時,要找到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在關注這些問題都同時,也不能忽略次要矛盾好矛盾的次一方面 因為,矛盾是會轉化的,要有動態的觀點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