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用方法論判斷行為數量

如何用方法論判斷行為數量

發布時間:2022-10-30 16:43:16

Ⅰ EXCEL表格中共兩行第一行為名稱.第二行為數量,如何實現當A列第一行名稱相同的時候.對應的第二數值自動累加

用=SUMIF()函數就能解決了

如果數據在Sheet1,需填寫答案的表在Sheet2,姓名在A列且答案從B2單元格開始填
則在B2單元格中輸入下列公式
=SUMIF(Sheet1!A:B,A2,Sheet1!B:B)
若數據都在Sheet1,且答案從B2單元格開始填
則只需輸入=SUMIF(A:B,A2,B:B)

然後用滑鼠向下拖就行了
註:A2的位置應該是你輸入的人名字

Ⅱ 決策分析的方法有哪些如何運用

決策分析常用方法
對於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決策方法。
①確定性情況:每一個方案引起一個、而且只有一個結局。當方案個數較少時可以用窮舉法,當方案個數較多時可以用一般最優化方法。
②隨機性情況:也稱風險性情況,即由一個方案可能引起幾個結局中的一個,但各種結局以一定的概率發生。通常在能用某種估算概率的方法時,就可使用隨機性決策,例如決策樹的方法。
③不確定性情況:一個方案可能引起幾個結局中的某一個結局,但各種結局的發生概率未知。這時可使用不確定型決策,例如拉普拉斯准則、樂觀准則、悲觀准則、遺憾准則等來取捨方案。
④多目標情況:由一個方案同時引起多個結局,它們分別屬於不同屬性或所追求的不同目標。這時一般採用多目標決策方法。例如化多為少的方法、分層序列法、直接找所有非劣解的方法等。
⑤多人決策情況:在同一個方案內有多個決策者,他們的利益不同,對方案結局的評價也不同。這時採用對策論、沖突分析、群決策等方法。
除上述各種方法外,還有對結局評價等有模糊性時採用的模糊決策方法和決策分析階段序貫進行時所採用的序貫決策方法等。

不同決策分析的區別
風險型情況下的決策分析。這類決策問題與確定型決策只在第一點特徵上有所區別:
風險型情況下,未來可能狀態不只一種,究竟出現哪種狀態,不能事先肯定,只知道各種狀態出現的可能性大小(如概率、頻率、比例或權等)。常用的風險型決策分析技術有期望值法和決策樹法。
期望值法是根據各可行方案在各自然狀態下收益值的概率平均值的大小,決定各方案的取捨。
決策樹法有利於決策人員使決策問題形象比,可把各種可以更換的方案、可能出現的狀態、可能性大小及產生的後果等,簡單地繪制在一張圖上,以便計算、研究與分析,同時還可以隨時補充和不確定型情況下的決策分析。
如果不只有一個狀態,各狀態出現的可能性的大小又不確知,便稱為不確定型決策。常用的決策分析方法有:
a.樂觀准則。比較樂觀的決策者願意爭取一切機會獲得最好結果。決策步驟是從每個方案中選一個最大收益值,再從這些最大收益值中選一個最大值,該最大值對應的方案便是入選方案。
b.悲觀准則。比較悲觀的決策者總是小心謹慎,從最壞結果著想。決策步驟是先從各方案中選一個最小收益值,再從這些最小收益值中選出一個最大收益值,其對應方案便是最優方案。這是在各種最不利的情況下又從中找出一個最有利的方案,
c.等可能性准則。決策者對於狀態信息毫無所知,所以對它們一視同仁,即認為它們出現的可能性大小相等。於是這樣就可按風險型情況下的方法進行決策。

Ⅲ 如何從方法論角度解釋辯證法

馬克思的辯證法具有兩大特點

研究方法的層次上,馬克思的辯證法具有兩大特點:

1、強調研究過程的經驗性與實踐性。由於馬克思把社會現象作為客觀的外在事物加以研究,因此他非常重視以客觀的歷史事實與社會事實來說明普遍的社會規律。

2、把社會作為一個整體來加以研究,側重分析社會結構及各個分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以便對社會發展變化的原因作出解釋。這種解釋的最終目的在於對現存社會秩序進行批判和改造。

馬克思將研究過程分為兩個階段:

1、分析。在佔有大量資料,尤其是歷史事實的基礎上,對研究對象進行詳細、深入的觀察與分析,以找出各種因素之間的聯系和相關關系,他特別重視分析各種社會經濟因素以及階級關系。

2、綜合。在詳盡分析資料之後,將各種有相關關系的資料予以綜合,通過主觀邏輯的判斷,揭示出資料背後所隱含的本質特點,以形成對社會的整體性認識,解釋和說明研究對象。

(3)如何用方法論判斷行為數量擴展閱讀

馬克思的方法論思想極具綜合性

它能為各種理論學派提供思想武器。例如,匈牙利的G.盧卡奇對階級意識和異化問題的研究,義大利的A.葛蘭西對知識分子問題的研究注重考察個人意識與社會環境的關系,都借鑒了馬克思早期著作的概念與分析方法;

法國的L.阿爾杜塞則運用科學的實證方法對思想體系的結構進行了研究,這與馬克思後期在《資本論》研究中對宏觀社會結構的分析有很大相似之處。

馬克思的觀點對於反實證主義社會學家也有很大啟發,在歷史社會學、批判理論、沖突理論等流派中都有西方馬克思主義學派或學者起著重要影響,如米爾斯、A.W.古爾德納以及法蘭克福學派。

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研究方法論的兩大假設是:

1、人們的意識是他們與之相處社會的產物,因此不可能有純客觀的社會知識。

2、在社會學研究中,社會事實是無法與價值相分離的,研究者應對社會持批判的態度,以免受當代社會思想模式的局限。他們承認自己的學說帶有主觀性和歷史局限性,但是認為這種理論比主流派的實證社會學理論更能說明現實社會。

這一學派採用馬克思的辯證法和批判方法,強調階級與社會行為的相互作用以及社會經濟組織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

在西方社會學界,實證主義與反實證主義社會學方法論的區分並非是絕對的,許多西方理論學派往往是介於實證主義與反實證主義之間,而馬克思主義社會學與西方社會學通過方法論論戰產生的相互影響與借鑒也是顯而易見的。

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由於西方社會學理論在解釋當代社會的矛盾、沖突與動盪時面臨著危機,許多社會學家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方法論產生了更大興趣,各種新馬克思主義學派在這一時期得以發展、形成。

Ⅳ 在刑法中,如何判定一罪還是數罪

這個主要是根據行為人的行為來判斷的,不過這個行為是具有刑法意義的行為。給你舉兩個例子,比如兩個人打架,甲既踢了乙,又用刀捅了乙,在這里,雖然是兩個行為,但在刑法看來,只是一個行為,因為這兩個行為在這里沒有獨立的意義,而是都被包含在了故意傷害的范圍內,再比如甲先去搶劫了乙,再去盜竊了丙,這時,這兩個行為就有獨立的意義了,因為在刑法看來,他們分屬於搶劫和盜竊。
除了看行為人的行為外,還要排除幾種特殊情況,即牽連犯,吸收犯兩種,在這兩種情況下,本來說行為人的行為是有獨立的意義的,但是因為刑法的特殊規定,把他包含在一個罪名之類。先說牽連犯,比如甲為了強奸反抗的婦女乙而將其打成重傷,在這里,本來是可以定強奸罪和故意傷害罪的,但因為刑法做了特殊的規定,所以只以強奸罪從重處罰,再說吸收犯,例如甲是一個人販子,在一次販賣婦女的過程中,因見某婦女頗具姿色而將其強奸,這種情況下,本來也是可以定販賣婦女罪和強奸罪的,但又因為刑法的特殊規定,而只按販賣婦女罪的升級法定刑來處罰。
總之,你的問題還是有難度的,幾句話也很難說清,我建議你多看看刑法書,這樣自然而然就能搞清楚了

Ⅳ 如何運用法律方法論分析案件

法律的方法分析案件就是針對雙方當事人的主張,誰的主張符合法律規定。一個案件,根據分類為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側重雙方當事人提交證據的認定、訴訟理由依法是否成立。行政案件,針對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行為的主體是否有權作出,到事實是否充分、證據是否確鑿,程序是否合法、處理是否適當六個方面及申請人的申請理由是否依法成立。刑事的就應當從一個行為或事實從主體、主觀方面;客體,客觀方面全面進行審查。

Ⅵ 哲學方法論什麼

方法論,是關於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論。

人們關於「世界是什麼、怎麼樣」的根本觀點是世界觀。用這種觀點作指導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論。

方法論是普遍適用於各門具體社會科學並起指導作用的范疇、原則、理論、方法和手段的總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著作中經常提到方法論這個概念。

(6)如何用方法論判斷行為數量擴展閱讀:

方法論在不同層次上有哲學方法論、一般科學方法論、具體科學方法論之分。科學方法論,包括培根闡述的實驗方法與歸納邏輯、笛卡兒論述的數學方法與演繹邏輯,以及貝塔郎菲的一般系統論方法與中國曾邦哲的系統邏輯《結構論》。

關於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探索實現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相一致的最一般的方法理論是哲學方法論;研究各門具體學科,帶有一定普遍意義,適用於許多有關領域的方法理論是一般科學方法論;研究某一具體學科,涉及某一具體領域的方法理論是具體科學方法論。

三者之間的關系是互相依存、互相影響、互相補充的對立統一關系;而哲學方法論在一定意義上說帶有決定性作用,它是各門科學方法論的概括和總結,是最一般的方法論,對一般科學方法論、具體科學方法論有著指導意義。

Ⅶ 方法論:以下廚房為例,教你三步選取數據指標

前面三篇文章我們從用戶指標、行為指標、業務指標三個維度聊了平時常用的一些數據指標。那是不是有了這些指標我們就可以進行數據分析了呢,這肯定是否定的,因為不同的產品或者是不同的模塊,是需要選擇不同的指標去描述的。所以,這篇文章我們主要聊:選取數據指標的通用方法論,這個方法論有三步

從最終目的出發,去梳理我們的業務模塊,

首先思考:我們產品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如果以下廚房為例,它的最終目的是賣食材和廚藝教程來變現。

其次再想:如何把最終目的搞大或者搞頻繁,以下廚房為例,我們就需要思考如何把更多的食材和廚藝教程。

再次,我們就想到了,可以通過菜譜來這個 手段 來賣食材和廚藝教程,但是呢,菜譜不能直接賣食材,這里我們就需要有 支撐菜譜這個手段的工具 和 支撐菜譜這個手段的手段了。

所以我們得出:下廚房是一款美食內容社區類產品,產品最終目的是通過 社區創作 精美的 圖文、視頻菜譜 來賣 食材和廚藝教程 來 變現 。

這是一個常見的拆解方法,從最終目的拆解到各個模塊, 這樣方便我們下一步判斷各個業務模塊所屬的類型及為他們選擇合適的數據指標。

產品的業務模塊一般分為工具模塊、內容瀏覽模塊、交易模塊、社區模塊這四種類型。

像內容瀏覽模塊和社區模塊是幫助用戶殺時間的,而工具模塊和交易模塊則是幫助用戶省時間的,工具模塊和內容瀏覽模塊對於用戶而言,它們的的價值來自於產品本身的。交易和社區模塊對於用戶來說,它們的價值是來自於通過這個模塊去連接其他的資源。

下面我們來看看下廚房的哪些功能分別屬於什麼模塊:

創建菜譜、分享我的美食作品屬於工具模塊

對於內容生產者來說:創建菜譜、分享我的美食作品、立即參與功能是平台給內容生產者提供的快速發布的工具。

下廚房模塊分類(關注、推薦、發現)屬於內容瀏覽模塊

對於內容消費者來說:通過下廚房的分類進行各種信息的瀏覽,也就是說,產品通過下廚房模塊將雙方聚集起來分發信息。

下廚房模塊、關注、點贊、分享、評論功能,聯系賣家屬於社區模塊

對於內容生產者來說:下廚房模塊用來分發信息,評論、聯系商家功能可以與內容消費者進行互動。

對於內容消費者來說:可以關注內容生產者,給他們點贊,也能分享他們生產的內容,還可以與內容生產者進行互動。

市集、課堂模塊,丟進菜藍子功能屬於交易模塊

對於內容消費者來說:在市集模塊可以購買到各種各樣的食材,在課堂模塊可以購買課程跟專業的講師學習烹飪。

通過上面我們可以看出,通過產品的業務目的去倒推,把產品拆成不同的業務模塊,大部分業務模塊是可以被歸到這四種類型中的。

我們根據業務目標把下廚房這個產品拆分成不同的業務模塊,並且我們確定了各個業務模塊所屬的類型之後,接下來我們要為不同的業務模塊選擇數據指標。

首先,我們要為不同的業務模塊選擇對應的數據指標之前,一定要搞明白在不同類型的業務模塊里我們關注什麼?

在乎的是效果,我們關注的是這個工具能不能給我解決問題,這工具模塊我們通常關注的是效率。

所以,工具類模塊的數據指標一般是從使用量、目標達成率、頻次這三個方面入手,

一般描述的是累積量和投入程度,像下廚房裡的創建、發布作品功能,這個功能做好了能增加用戶的粘性。

用工具一般是為了解決問題,我們關注的是創建、發布作品的成功率,這個如果做好了,用戶的滿意度就會高。

頻次就是用戶有沒有把這個工具當成習慣,這里我們關注的是創建、發布作品的點擊頻次,如果做好了,用戶會養成固定創作的習慣。

此模塊本身的內容被瀏覽了多少,瀏覽了之後用戶有沒有產生互動,有沒有收藏、評論或轉發....。這里我們關注的是內容的質&量。

在這一模塊我們通常關注四個方面:

瀏覽數描述的是有多少次,有多少人瀏覽

瀏覽廣度描述的是瀏覽行為覆蓋內容庫存情況,做好了庫存的利用效率會更高。

上面我們說了內容瀏覽模塊就是幫用戶殺時間的,所以瀏覽的時間越長,那就能減少用戶使用競品的時間。

內容互動做好了能加強用戶對內容的情感,做好了能增加用戶黏性。

交易模塊也就是希望用戶:買它,買它!在這里我們最關注的是轉化率。

所以,交易類模塊我們一般從下面四個指標入手:

一般描述的是最核心場景的轉化率,轉化率越高則表示我們的東西更容易賣出去。

金額是平台總的交易規模,交易規模越大說明賣的越多。

客單價是單個用戶的價值,如果這個做的好了,我們在單個用戶的價值利益就更高。

如果所有用戶都是買一次就走,那我們的產品是沒有延續性的,所以我們復購率這個指標來觀察用戶買了之後,還有沒有繼續買。這里描述的是收入的持久度,做好了之後會賣更多次。

社區模塊作為一個功能類的價值不大,它的價值是在於通過此模塊把用戶給連接起來,在上面互動,產生內容,用戶在上面活躍這個模塊才有價值。因此,此模塊我們關注的是活躍。

所以,這個模塊我們一般從以下三個角度觀察:

發布量描述的是用戶創作內容的數量,發布量越高,就有可能能產生更多的話題。

互動量是用戶與用戶之間互動的次數,做好了之後社區更具活力。

描述的是用戶與用戶間的關系情況,做發越好,用戶就更有可能長期的留在我們的平台上。

通過上面的方法論我們利用最終目的把下廚房的業務流程拆分成了四個模塊,拆分模塊並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的目的是通過模塊去還原業務流程。所以,在還原業務的的過程中不要機械的去套前面說的指標,我們要具體問題問題分析。

下面是我為下廚房選取的指標,供大家參考:

Ⅷ 方法論分哪五種

方法論分:邏輯樹方法論、5W2H方法論、PEST方法論、SWOT方法論、用戶行為方法論等。
一、邏輯樹方法論。
邏輯樹是將問題的所有子問題分層羅列,從最高層開始,並逐步向下擴展。麥肯錫分析問題最常使用的工具就是「邏輯樹」。「邏輯樹」指的是在問題解決流程中,深入探究問題的成因,因而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將解決對策「具體化」的技術。它是以邏輯的因果關系為解決方向,經過層層的邏輯推演,最後導出問題的解決之道。冷靜、客觀的邏輯分析可以為我們的操作提供堅實的圖表基礎,當然,具體執行還需要每個人的認知與感悟。
二、5W2H方法論。
5W2H分析法又叫七何分析法,是二戰中美國陸軍兵器修理部首創。
提出疑問與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是極其重要的。創造力高的人,都具有善於提問題的能力,眾所周知,提出一個好的問題,就意味著問題解決了一半。提問題的技巧高,可以發揮人的想像力。
三、PEST方法論。
PEST分析是應用於宏觀環境的分析,比如一些世界500強企業在分析宏觀國內外環境的時候會經常用到這種方法論。比如沃爾瑪、大潤發、肯德基等等。其中P是政治(politics),E是經濟(economy),S是社會(society),T是技術(technology)。
四、SWOT方法論。
SWOT分析法不但可以用來分析企業所處的環境優缺點,還可以用來分析個人自身的有缺點呢,而這種方法論也是我們大家最早接觸的一種分析方法論。
五、用戶行為方法論。
針對符合某種特定行為或背景信息的用戶,進行歸類處理,是我們常常講到的用戶分群(segmentation)的手段。我們也可以通過提煉某一群用戶的特定信息,創建該群體用戶的畫像。

Ⅸ 什麼是方法論方法論的概念

方法論,就是關於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論。

它是人們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概括地說,世界觀主要解決世界「是什麼」的問題,方法論主要解決「怎麼辦」的問題。

方法論是一種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理論體系或系統,通常涉及對問題階段、任務、工具、方法技巧的論述。方法論會對一系列具體的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系統總結並最終提出較為一般性的原則。


(9)如何用方法論判斷行為數量擴展閱讀:

世界觀,通俗地講,就是「觀世界」,是人們對世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方法論,就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們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概括地說,世界觀主要解決世界「是什麼」的問題,方法論主要解決「怎麼辦」的問題。

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主義基礎上改造黑格爾唯心主義辯證法,所創立的唯一科學的方法論。它是在概括總結各門具體科學積極成果的基礎上,根據自然、社會、思維的最一般的規律引出的最具普遍意義的方法論。

唯物辯證法是對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它要求人們在認識和實踐活動中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自覺地運用客觀世界發展的辯證規律,嚴格地按客觀規律辦事。

Ⅹ 產品經理如何做用戶行為分析

在這個每個互聯網人都在談論數據,每個產品經理都在談論數據分析的時代,用戶行為分析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凸顯出來,那麼產品經理如何做用戶行為分析呢?接下來將為大家進行分享。

一、為什麼要做用戶行為分析

觀點一:有些功能整個平台用戶都希望做,是沒有必要耗費人力評估的,只要做了就可以了。用戶行為分析是形式,不能為了分析而分析。觀點二:我都在這個行業做了這么多年了,用戶需要什麼難道我不知道嗎?我本身就是用戶,我可以代表他們,我的需求就是他們的需求目標。觀點三:只需要做充分的調研分析就可以了,比如需求調研,產品使用調研,多找找目標用戶,多讓他們提一些反饋意見,根據反饋來做修改即可。觀點四:不要總是順著用戶的意思去做產品。產品設計的核心是產品經理的想法,而不是用戶的看法。

以上觀點其實都是錯誤的,如果產品經理有這樣的想法,會對自己極為不利。下面我們來看兩個案例:

案例一:Growing IO 改版前後對比

視頻介紹功能是所有用戶都想要的,於是Growing IO毫不猶豫地把視頻放在了首頁,然後注冊轉化率下降了50%,持續觀察兩個周,注冊轉化率仍然沒有顯著增長,回滾到上個版本,注冊轉化率逐漸恢復。結論:

部分用戶的觀點無法代表全體用戶的真實感受,視頻介紹可能是偽需求。產品經理的主觀感受無法代表用戶的真實體驗,任何人都無法代表用戶。視頻介紹分散了用戶的注意力,導致首頁注冊轉化率大幅度下跌。

案例二:Facebook改版之後再回滾

Facebook經過改版之後,頁面更清爽了,展示面積更大了,突出了圖片以及視頻,展示信息更豐富,Facebook的產品經理、交互設計師都對這一版本非常有信心。然而10%灰度發布之後,用戶平均在線時長降低50%,一個月後,數據仍然沒有好轉。

互聯網產品要以數據為導向,而不僅僅憑借自己的主觀感覺。產品設計過於超前了,產品版本迭代版本之間沒有一定的過渡,用戶無法習慣。

因此可以說,數據分析在日常工作中起到的是必不可少的作用。1、用戶行為分析不是形式化,不是為了分析而分析,哪怕是核心用戶提出的需求,也要通過數據來驗證,任何人都無法代表真正的用戶。2、產品經理要有自我革新,自我否定的意識。用戶的需求是變的,不能太過於依賴過往的經驗,過往的經驗不可靠,只有數據最可靠。3、用戶分析調研是一方面,只是為產品提供思路,但是是否有利於產品長期發展還是要通過數據來說話。4、用戶端產品要以用戶體驗為核心,以數據為導向。

二、數據指標與名詞含義

1、流量來源:流量來源的意思是網站的訪問來源,比如用戶來自於知乎,來自於微博等等。主要用來統計分析各渠道的推廣效果。

2、PV:PV(page view)即頁面瀏覽量或點擊量,指頁面刷新的次數,每一次頁面刷新,就算做一次PV流量。

3、UV:UV(unique visitor)即獨立訪客數,在同一天內,UV只記錄第一次進入網站的具有獨立IP的訪問者,在同一天內再次訪問該網站則不計數。PV與UV的比值一定程度上反映產品的粘性,比值越高往往粘性越高。

4、IP數:IP數即獨立IP的訪問用戶數,指1天內使用不同IP地址的用戶訪問網站的數量。IP數字與UV可能不同(可大可小可相等)

5、日活/月活:每日活躍用戶數(DAU)/每月活躍用戶數(MAU),反映的是網站或者APP的用戶活躍程度,用戶粘性。

6、次日留存/次月留存:次日留存、次月留存反映的是網站或者APP的留存率。

7、用戶保有率:指在單位時間內符合有效用戶條件的用戶數在實際產生用戶量的比率,也叫用戶留存。

8、轉化率/流失率:轉化率一般用來統計兩個流程之間的轉化比例。其中流失率也是重要的數據指標。用戶流失率=總流失用戶數/總用戶數。

9、跳出率:指用戶到達網站上且僅瀏覽了一個頁面就離開的訪問次數(PV)與所有訪問次數的百分比。跳出率越高說明越不受歡迎。

10、退出率:對某一個特定的頁面而言,從這個頁面離開網站的訪問數(PV)占這個頁面的訪問數的百分比。跳出率適用於訪問的著陸頁(即用戶訪問的第一個頁面),而退出率則適用於任何訪問退出的頁面。

11、使用時長:每天用戶使用的時間。對於游戲或者是社交產品來說,使用時間越長,說明用戶越喜歡。一般來說,使用時長越短說明產品粘性越差,用戶越不喜歡。

12、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用戶平均收入在一定時間內,ARPU=總收入/用戶數。

三、如何做用戶行為分析――三大理念

1、要樹立以數據為驅動的價值觀

要樹立以數據為驅動的價值觀,充分認可數據的價值。工作定位:統計、助力、優化、創新。商業變現是最根本目標:用戶使用產生數據商業變現

2、要有用戶行為分析方法論

在用戶行為分析中,越底層產生的價值越低,越頂層產生的價值越高。做用戶行為分析應該把重心放在最有價值的分析和決策兩個層面。將更多的時間放在分析以及應用上,而不是數據採集上。

AARRR模型,我們在做用戶行為分析的時候,應該考慮用戶正處在AARRR模型的哪個部分、關鍵數據指標是什麼、對應的分析方法又是什麼。

當我們對產品有一個idea的時候,採用MVP的方式將其構建,功能上線後,衡量用戶和市場反應,從而不斷學習優化

3、要用功能強大的用戶行為分析工具

比如Google analysis、神策數據、Growing IO等等

四、如何做用戶行為分析――八大方法

1、內外因素分析

該方法有助於快速定位問題。例如一款金融類產品UV下降,快速分析相關原因。內部可控因素:渠道變化、近期上線更新版本、內部不可控因素:公司戰略變更、外部可控因素:淡旺季、外部不可控因素:監管。

2、事件分析

事件維度:用戶在產品中的行為以及業務過程。指標:具體的數值,訪客、地址、瀏覽量(PV、UV)、停留時長。趨勢分析:分析各個事件的趨勢

通過事件分析,比如分析用戶的在線時長、點擊事件、下載事件等等,然後分析用戶的行為。並且通過各類圖標來分析用戶的行為趨勢,從而對用戶的行為有初步的了解。

3、試點分析

說白了就是,當發現一個問題之後,不要那麼著急去解決,而是只想一個解決辦法,然後灰度發布,如果灰度發布的人群數據比較好,那麼就推往整個用戶群。

這是一種從一個具體問題拆分到整體影響,從單一解決方案找到一個規模化解決方案的方式。

4、漏斗模型

漏斗模型是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可以廣泛應用於流量監控、產品目標轉化等日常數據運營工作中。要根據實際需要來確定是否有做漏斗分析的必要,比如用戶注冊過程、下單過程這些主要流程,就需要用漏斗模型來進行分析,尤其是需要分析用戶在哪個環節流失最嚴重。

5、留存分析

通過留存分析,分析用戶的次日留存、次周留存、次月留存等等,次日留存率能夠說明用戶對這款產品是否有持續使用的興趣,對於社交、游戲類產品來說,次日留存率非常重要。

6、行為軌跡分析

只通過PV、UV 分析以及退出率分析是無法找到大部分用戶是怎麼去使用這款產品的。只有通過記錄用戶的行為軌跡,才能夠關注用戶真正如何去使用這款產品的。用戶體驗設計是對用戶行為的設計,通過行為軌跡分析,能夠幫助產品經理設計出來的產品直達用戶內心。

例:通過用戶行為軌跡分析發現,大部分用戶支付轉化率不高並不是退出了,而是返回了上一個頁面,猜測:當前頁面信息不足,用戶在猶豫,想返回上一個頁面再了解一下產品。

7、A/B test

A/B test是一種產品優化方法,AB測試本質上是個分離式組間實驗,將A與B兩個不同的版本同時發往兩個幾乎一致的用戶群,來觀測這兩個用戶群的數據反饋。

A/B test是一種「先驗」的實驗體系,屬於預測型結論,與「後驗」的歸納性結論差別巨大。A/B測試的目的在於通過科學的實驗設計、采樣樣本代表性、流量分割與小流量測試等方式來獲得具有代表性的實驗結論,並確信該結論在推廣到全部流量可信。

8、點擊分析

通過點擊分析,能夠直觀地看出來在這個頁面中,用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哪些地方,用戶最常用的功能是什麼。方便產品經理對用戶行為形成整體的了解,有助於產品經理引導用戶往自己想要的方向去操作。

以上就是我個人總結的產品經理用戶行為分析的方法,歡迎大家來補充、交流。

作者:秦時明月,互聯網現金貸產品經理、互聯網保險產品經理。

本文由@秦時明月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協議

閱讀全文

與如何用方法論判斷行為數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3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8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6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7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7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5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4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8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2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3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5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2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0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5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3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4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2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3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