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讀懂一本書的方法

如何讀懂一本書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29 21:10:42

『壹』 如何閱讀一本書

閱讀一本書的方法如下:

1、善於選擇。我們拿到一本書,可以先看目錄,再選讀其中的章節。如果這本書在5分鍾內吸引了你,就可以讀下去。使用這個方法難免錯過一些好書,但在書太多的情況下,這種方法可以節約出選書的時間來讀書。

2、由淺入深。一般來說,讀書可以分兩步:淺閱讀和深閱讀。作家賈平凹認為,一本書最好要讀三遍以上:第一遍可以囫圇吞棗地讀,這叫享受;第二遍就靜心坐下來讀,這叫吟味;第三遍要一句一句想著讀,這叫深究。三遍讀過,放上幾天再去讀,常會有新感悟。由淺入深、反復閱讀,一本書真正有益的內容才能「入心」。

3、講究品位和境界。品位、境界只能來自閱讀經驗。讀得多了,自然知優劣。讀完一本書需要耐心和毅力,特別是對於經典著作,如果沒有「不厭百回讀」的精神,很難有收獲。

4、讀思結合。沒有思考的閱讀,是無效的閱讀。這方面前人經驗豐富,比如孔子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孟子的「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真正的閱讀不僅僅是從書本中讀出別人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讀出自己的思想,所謂「讀書時不能帶有觀點,讀完書不能沒有觀點」。

5、讀寫結合。除了多讀、善思外,還要勤寫,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我讀書時習慣「書不離筆」,遇到好書或好文章便摘抄、批註、評點,這樣可以加深記憶、增強理解。當然,動筆不僅是抄讀或批註,還包括寫讀書筆記、寫文章、做課題、著書立說。

『貳』 如何讀懂一本書

通讀法:培養思考框架
書讀的越多頭腦越亂,腦袋裡全是漿糊,今天聽這個人說的有道理,明天聽那個人說道有道理,到最後就是沒自己的道理。所讀思想都是別人的碎片。
讀書時,自己要在腦子里形成一套分析問題的框架。方法如:反復讀幾本相對結構化體系化關於某一領域和業務的入門經典書,反復讀,讀透了,就打下今天做事方法論的底子了。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系統學習如何閱讀和思考。推薦《如何閱讀一本書》《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指南》
2 樹讀法:主題閱讀法
選一個感興趣的領域至少看10本同類書籍。然後仔細想想與那些專家看法是否一致,得出自己的思想框架.你以為每個專業讀一本最好的書就了解全部?不可能。
3 圖讀法: 我是如何啃硬書
畫個思維導圖吧。把思想變成PPT,簡單易懂了。選書的時候,要麼狠主流要麼有深度。一次一定要把一本書寫完,哪怕一次只寫一章。秋葉老師是做PPT的大神,搜他博客看看。
4框讀法:讀經管書
1介紹作者。2分享精彩片段3總結本書價值。
5煉讀法:如何讀暢銷書

『叄』 如何快速讀透一本書

如何快速讀透一本書?我相信這是當下時代人們都有的問題,當前各種紛繁冗雜的信息蜂擁而至,人們開始通過閱讀提升自己,但是一本書的信息那麼多,如何理解透徹?

希望大家都可以朝著讀書的方向努力,運用知識的力量收獲幸福的生活,閱讀可以使我們不在孤獨。

『肆』 如何讀懂一本你讀不懂的書

如果一直都在讀那些你看得懂的書,是不會有進步的,那隻是在重復你知道的知識而已。但是,深奧難懂的書也的確容易讓人卻步,你不知道從哪裡下手才好。

曾國藩說過讀書相當於攻城略地。下面這些就是幫你打下據點的攻略:

你讀不懂一本書的內容,或者認為一本名著很無聊,絕對不是因為不認識裡面的字,而是不知道裡面專業名詞的意思,或者是不知道某些實詞背後的知識背景。

所有字都看懂,但放在一起就是不明白時什麼意思,就是這種情況。

所以,要讀懂書中的內容,首要任務是識別出陌生的知識點。

比如下面這段話:

在閱讀這一段文字的時候,或許你不認為存在什麼看不懂的詞句。但是,你真的讀懂了這段話了嗎?

如何讓自己真的讀懂?

第一步,看看文中有沒有你認識模糊的、或者根本沒有概念的實詞。 如果有,就說明你沒有讀懂。

比如,

第二步,用工具書解決這些問題。

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很多人會習慣上網搜索。參考網上的答案不是不好,只是答案質量參差不齊,容易被誤導,當作輔助參考就好了。

所以,建議用工具書作為查閱的對象。這里的工具書,不只是指紙質書或者電子書,而是有質量、有權威保證的參考資料。這些資料是:

完成上面兩步後,你就算是完成了「讀懂」的過程。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拓展你的知識的過程。

很多名著都有解讀版或簡化版,當你開始覺得無從下手的時候,可以先讀解讀版,由淺入深,然後對照原著,幫助理解。這些版本有:

但是,解讀版始終不能代替原著,因為它是經過改寫、刪減、簡化、加工的,也會有曲解原著的錯漏,所以閱讀的時候要抱著參考判斷的態度。

你在這本書看不明白的地方,也許會在另一本書上找到答案。

正如胡適先生說,讀一書而已,則不足以知其書。

也就是說,當你讀一本書的時候,如果只是讀完這本書,是不足以完全讀懂這本書的。

這個時候,可以從這本書出發,把它作為一個主題,圍繞這個主題來讀一系列的書。你可以找的其他書有:

比如,我想讀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將主題定為證券投資,那麼,我就去找這方面相關的書籍作為補充參考,如米什金的《貨幣金融學》、博迪的《投資學》、索羅斯的《金融煉金術》、查理.芒格的《窮查理寶典》、哈格斯特朗的《巴菲特之道》等等。

此外,還去找一下格雷厄姆的其他書,作為了解他思想的參考,如《聰明的投資者》。

看書其實是很生活化的一件事,面對名著、難書也是如此,不要一開始就告訴自己不能讀懂。

以一種隨意、放鬆的心情翻開書本,有時間就看看,沒時間的放一放,等想看的時候再看,也未嘗不可。 經過一段時間,你會驚訝的發現,原來不知不覺已經看了一大半了。

另外,還要客觀看待一些名著。有名的書不代表一定是好書,有些書你看不懂,你讀來讀去都覺得不對勁,很可能是作者的問題。

一些書的名氣很高,不一定是內容足夠好,也可能是歷史原因、政治需要的原因、時代消費心理的推動、營銷手法的結果。

最後,看了以上四個方法,不知道你是否發現了它們的共性。那就是,花時間。上面的四個方法要完成好,是需要下功夫和付出耐心的。

所以,讀不懂一本書其實只是相對某個時間段而言。當你說讀不懂這本書的時候,真實的情況是,你在短時間內讀不懂這本書。

參考書籍:

[日]奧野宣之,《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江西人民出版社

[日]白取春彥,《獨學術》,(台灣)麥田出版

新浪微博,Mirae Kim作品

『伍』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方法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方法

你知道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方法嗎?書能增長知識以及開闊自己的視野,能從書中認知自己的不足的地方,有一小部分人說自己不知道怎麼閱讀,下面是我精心准備的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方法, 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方法1

第一層次是基礎閱讀。

基本上接受過一定教育的都會基礎閱讀, 它分為四個階段:閱讀准備階段(學前教育)-認字-字匯的增長和對課文的運用-「成熟」的閱讀者(幾乎可以閱讀所有的讀物) 。基礎閱讀是一種輔助型閱讀,基本都有一位老師在旁指導,只有當一個孩子精通了基礎閱讀的四個階段,才是准備好往更高層次的閱讀邁進的時候。

第二層次是檢視閱讀。

檢視閱讀又分為兩種:

一種是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可以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偵探,主動找尋一本書的主題或思想的線索。

1、先看書名和序,副標題,其他相關說明等;

2、研究目錄頁,對書的基本架構做概括性的理解;

3、如果有索引,也檢索一下;

4、如果是新書,讀一下出版者的介紹;

5、從目錄的略讀,挑幾個和主題息息相關的篇章來看;

6、最後一步,打開書,隨便翻翻,念個一兩段或連續讀幾頁。

另一種是粗淺的閱讀。面對一本書的時候,先從頭到尾地過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

在兩個層次之後,作者又談到了主動的閱讀基礎: 一個閱讀者要提出的四個基本問題:

1、整體而言,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

2、作者細說了什麼,怎麼說的?找出主要思想、生命和觀點。

3、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4、這本書和我有什麼關系?

要讓一本書真正屬於你自己,做筆記是必不可少的。因為讓你保持清醒,讓你主動思考並寫下來,同時寫下來讓你記住作者的思想。 筆記有三種: 結構筆記、概念筆記和辯證筆記。

接著就進入了本書花了比較大篇幅來介紹的第三個層次:分析閱讀,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找出一本書在談些什麼。

1、依照書的種類與主題進行分類。種類分為小說等虛構型的和論述型的,這種方法比較適用於後者。種類可以從書名判斷和內容判斷。

2、使用最簡短的文字說明整本書主要在說些什麼。這是指導你注意一本書的整體性。

3、將主要部分按順序與關聯性列舉出來;列舉全書大綱及各個部分大綱。這是強調一本書的復雜度。有一套運用的公式:全書分成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分別談的什麼;第一部分又分成幾個段落;每個段落的重點又分別是什麼。

4、確定作者在本書中重點要解決的問題。

第二階段:詮釋一本書的內容規則。

5、找作者的關鍵字,與他達成共識。這里包含了找出重要單字並理解這個單字在這種情境下的精準意義兩個方面。

6、找重要的句子,抓住作者的主旨。主要核心是作者所下的肯定和否定的判斷,以及談為什麼會這么做的理由。

7、知道作者的論述是什麼,找出相關內容,重新架構出來。

8、確定作者已經解決的問題,哪些沒有解決,哪些是他知道沒有解決的問題。

第三階段:評論一本書的規則。

智慧禮儀評論規則:

9、在你讀懂了的情況下再評論。

10、不要爭強好勝,非辮到底不可。

11、證明自己區別得出真正的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

批評觀點的特別標准:

12、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

13、證明作者的知識錯誤。

14、證明作者不合邏輯。

15、證明作者的分析與理由不完整。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方法2

首先, 拿到一本書,應該先看他的封面或者扉頁,對於前面的.作者介紹和生平有一個大致了解,這是為了方便之後對於書中內容的理解,會知道該怎麼基於作者的觀點來理解作者的描述,也會根據這個,來思考自己的理解對於這本書的本意有多大的意義。

其次, 是目錄,無論是對於一個故事,還是對於專業的知識理論,目錄無疑都是相當重要的,它不僅告訴你了每一節的概要,也是對於後面閱讀的時候為了某些內容查找時候的方便所在。最終要的是,很多時候,你可能發覺其實只有目錄中的某些要點或者知識點是需要去閱讀的,而剩下的可能對自己用處並不大。

第三, 閱讀,沒錯就是閱讀。可能大家方法各有不同,但是閱讀,卻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因為這個時候不但要閱,最好讀出來,如流水一般的一目十行不如出去走走步。而且,同時要動腦,一邊看,一邊思考,遇到問題或者想法一定要馬上記錄下來,因為我不知道有誰的腦子記性好到可以記住路上所有的風景,尤其是那些忽然就冒出來的靈感。

第四, 總結,當某一章、或者整本書都閱讀完了之後,一定要立馬、馬上寫下自己的理解或者看法,不管是什麼都好,只要是自己腦子里曾經浮現的東西一定要記錄下來,記不清楚的時候可以去翻閱前面的筆記或隨筆。然後再將所有書中所講的內容跟自己的總結或者是體會做一個比較,問一下自己為什麼?

好像到這,就完結了。不,建議你把看過的書,對,尤其是看過的書籍小心的放好(很多人習慣將新書碼的整整齊齊的,那有什麼用?),也許某一天你會突然間發現,通了,對就是這種感覺,然後再將那本書翻出來,你會驚訝的發現,某些觀點是那樣的神奇,或者自己的進步是如此之快,不過不管是什麼樣的感受,那都是人生珍貴的收獲。

『陸』 《如何閱讀一本書》和 如何讀懂一本書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一本書,解讀了閱讀的四種方法。

一、基礎閱讀法

基礎閱讀是常規的閱讀方法,也就是按書籍的順序從頭到尾慢慢閱讀。

二、簡式閱讀法 :必備基礎

並不是所有的書都值得仔細閱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人生有涯,書是讀不盡的,讀盡也無用。大多數書只需要快速閱讀,快速找到精華,用來判斷是否需要精讀。

快速閱讀的兩個方法:

1、閱讀順序:封面和序言;目錄,索引和簡介;隨便挑幾章看。

2、從頭到尾通讀不用停下來,有疑問通讀完再解決。

快速閱讀是必須掌握的讀書方法,因為在下兩步更加深入的閱讀中,需要使用到。

三、分析閱讀法 :精讀方法

分析閱讀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精讀的方法。但也不是普通的打開認真讀完第一章,就扔到一邊再也不會打開,而是有3大類11個閱讀要點:

(一)全面透視

1、知道書是哪一類,簡式閱讀。實用性vs理論性。

2、用一句話或一小段提煉。3、將重點章節和書的骨架列出來。

4、找出作者想解決的問題。

(二)關鍵詞與架構

5、快速找到關鍵詞。

6、找到重點句子並概括主旨。

7、找到重點論述並理清邏輯(可以有自己的綱要,未必是作者的綱要)。

8、回顧作者想解決的問題是否解決了,還有什麼尚未解決。

(三)公正評判

9、未讀完不評價。

10、即使不同意也理性表達,不作無理辯駁。

11、尊重作者個人觀點+如果批判找到理論依據。

四、主題閱讀法:最終目標,跨書閱讀

1、通過關鍵詞找到相關主題的其他書籍。

2、用簡式閱讀找到相關內容。

3、與作者達成一致(不同作者表達不同)去理解。

4、理清問題(自己在主題中的問題)。

5、界定議題(不同作者觀點不同),允許不同觀點,並吸取不同的角度。

6、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保持中立)。

如何看懂一本書?這是學習得到中的筆記,日常閱讀常常看書是消遣時間,當下如此焦慮和焦躁,閱讀一本書,看懂一本書而不是人雲亦雲確實挺難,誠然太陽底下無新鮮事。

內行看門道,這個門道,很大程度上,其實就是在還原。能夠還原也就是知其然了,算是看懂了。同樣,對於一本書,能不能搞懂的關鍵,也在於你能不能把它還原到一套更大的框架里。

這套框架,一共包括這么幾個層面。

第一步,肯定是你能把原書的核心內容說清楚,這是最基本的服務。

比如《西遊記》,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第二步,把書的內容向外延伸一層,能把它還原到它所處的知識網路里。

比如《西遊記》,在它所在的領域里,為什麼有如此高的地位?為什麼能進入四大名著?你看,回答完這些問題之後,是不是感覺更懂《西遊記》了?但是,到這一步還不夠,因為這裡面還缺少一個重要的角色,那就是作者。讀懂一本書,肯定繞不開對作者的了解。

第三步,要把這本書還原到作者的人生處境中。

比如,作者當年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這本書?在他畢生的創作經驗里,這本書扮演著什麼角色?帶著這些問題,你會發現書外的另一番風景。比如,《西遊記》。你會發現,有關它的作者,牽扯到文史上的一樁公案,很多學者認為,這本書的作者不是吳承恩。順著這些問題去考證,你會發現,這本書在你腦中的圖景,又擴大了一點。它的四周,又被照亮了不少。但是,說完作者肯定還是不夠,因為這裡面還缺少一個最關鍵的角色,讀者。

第四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是把這本書還原到每一個讀者的生命體驗里。

假如把我們的人生比作一場旅行,這本書是什麼樣的風景?假如把我們的奮斗比作一場戰斗,這本書又能成為怎樣的一件武器?還拿《西遊記》來說,它對今天的中國人來說,有哪些啟發?為什麼說《西遊記》其實是一本修身書?我們今天又該怎麼從書里讀出中國古代的政治結構?回答這些問題的本質,就是把當下的人的體驗放到書里。

「很多人沉迷於尋找獨立的意義和價值,渴望和人類偉大的傳承相隔絕,於是幻想著進入到一個黃金時代,結果卻掉進了糞坑裡。」—— 奧威爾。以往見周遭許多人追求獨立,挖空心思創新,而漠視前人的智慧,也沒有明白道理的主人不是發明這個道理的人,而是使用這個道理的人。況且道理本身只是道理的一半,還有一半,是它當時解決的那個問題;道理作為解決方案或者經驗留下來了,而當時解決的那個問題卻常常被遺忘了。這里中國有一個古老的故事:刻舟求劍。

『柒』 如何讀懂一本書掌握這三點就夠了

你知道如何才能讀懂一本書嗎?

許多人的確在閱讀方面花了很多時間,但效果並不如人意。他們往往認真的讀完一本書,閱讀的時候眉飛色舞,心有戚戚焉,覺得自己又學會了一樣新知識。但不幸的是,過了幾天或一兩周這些知識就忘記的一干二凈了。「閱後即忘」,這樣的讀書效果是不是很令人沮喪呢?久而久之,我們對閱讀的興趣自然降低了。

曾經的我也是多次碰到了以上問題,直到最近我讀了樊登老師的《讀懂一本書》,才恍然大悟,原來閱讀也是有方法和「套路」的。只要我們認真遵循以下「如何 選書、如何讀書、如何講書 」的方法,書籍就能通過 「輸入、處理、輸出」的學習閉環 實現「內化」,得到「知識與自己融為一體」的效果。正是在這樣的方法指引下,我現在基本上可以實現每周讀一本書,並且都寫了讀書筆記,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來,隨我一起探索如何讀懂一本書的方法吧。

如何選書:選書是一門技術活

「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我們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改變自己,自然要選擇合適自己的書,這樣讀起來會更有意願。《讀懂一本書》裡面介紹了TIPS法則就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仔細分析後卻又不禁令人拍案叫絕。

T(tools)工具性

這些書可以提煉出工具性的內容,可以給讀者一套方法。

例如《非暴力溝通》給你溝通的四個步驟:觀察、感受、需要、請求,讓你可以尊重的表達自己;《親密關系》給我們講解了如何穿越月暈、幻滅、內省、啟示四個階段,了解愛的真正目的,最終到達靈魂關系的大門。

I(Ideas)新理念

給讀者帶來新的理念,新的發現,新的想法。

例如《人類簡史》利用」超宏觀的視角,異想天開的腦洞,生動有趣的語言」講述了人類如何通過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技革命走向食物鏈的頂端,從新鮮的視角去探討人類的幸福、生命的意義等話題,讀來令人手不釋卷。

P(Practicability)實用性

給讀者帶來改變,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同時具備了T,I的書籍,就有實用性。例如《讓孩子遠離焦慮》裡面提出了焦慮公式:對恐懼的高估+對自我應對能力的低估=焦慮反應。作者還提出應對焦慮最好的方法是直接面對它,還從各個方面來幫你分析應該怎麼去做,非常實用。

S(Scientificity)科學性

書籍的內容經得起推敲,並且經歷了科學性的論證過程。

例如《思辨與立場》,《世界觀》都是科學性的代表。

此外,以上四原則簡化後就是科學性和建設性。符合以下條件的書就具備建設性:

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新的意義

使我們產生強烈的動力

給我們生活帶來改變

例如《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就符合建設性的原則。

如何讀書:建立理解力的池子

01 建立理解力的池子

為什麼書上的字都懂,但有的人讀書讀又快又好,有的人讀得又慢又費勁呢?作者認為是基礎的問題,就是「理解力的池子」。只有基礎打好了,我們才能快速的讀懂一本書。

以下就是本書列出來的七個理解力的池子

001 經濟學知識

如《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把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講的很明白,有案例和故事,讓人對經濟學有深刻的理解。

002 心理學知識

心理學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是了解人類行為動機的不二法門。

這里推薦《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

003 國學知識

國學是我們建立文化自信的基礎,深刻影響我們的社會生活。所以我們需要多讀《論語》《道德經》《莊子》《孟子》,盡量多讀不同的譯本,對照著讀有助於理解。

004 管理學知識

管理學是處理人際關系的科學,它背後隱含的是領導力。作者推薦《非暴力溝通》、《關鍵對話》、《掌控談話》《可復制的領導力》。

005 邏輯學知識

這個可以讓你在面對問題的時候知道如何論證,如何提問,如何看邏輯漏洞。這里推薦《思辨與立場》。

006 哲學知識

哲學使人開闊眼界,提升思維層次。這里推薦《學會提問》《哲學起步》。

007 人生經驗

喬治·馬丁說:「讀書可以經歷一千種人生,不讀書的人只能活一次。」

如果沒有足夠的人生經驗,是很難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意思的,所以我們需要從書中讀到各種不同的人生,這里可以讀《人生海海》《這不是你的錯》等等。

02 如何解構一本書

每本書都是自帶使命的。我們在拿到書的時候,應該想辦法找到以下問題的答案。

001 這本書解決了什麼問題?

例如我們讀《論語》,說的就是如何安身立命的書。《反脆弱》說的就是如何從不確定性中獲益的方法。

002 寫作背景、研究現狀是什麼?

一般書籍的開篇或第一章會介紹話題的研究背景,它能幫助讀者開闊眼界,了解研究的前沿動態,從而間接認識到書的價值。

003 問題的解決方案是什麼?

例如《理解未來的7個原則》就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去預見未來,怎樣讓自己變得更靈活,怎樣對未來有一點把握。

004 如何用一句話總結本書?

書籍的最後部分一般會用一句話總結升華,點出書的價值。例如《有限與無限的游戲》:世上有且只有一種無限游戲。

如何講書:教是最好的學

前面的閱讀是輸入,只有經過加工處理和輸出環節才能完成學習。本書的輸出環節就是講書。

講書是沉浸式學習的最好方法,因為只有你真正讀懂了書籍,才能用自己的語言傳授給其他人。

講書要遵循的兩個原則。第一個原則就是以書為據,別跑偏。講解書中的主要內容,不能夾帶自己的「私貨」。第二個原則是講書是再創作,而不是單純摘要。再創作是用自己的語言使其通俗易懂便於大家理解。

講書的步驟:

1)構建坡道

可以用書中最打動人的一個點入手,一上來就抓住人的注意力。例如《增長黑客》,可以直接點明主旨:這本書解決的時候如何低成本實現爆發式增長。

2)選取重要章節,陳述整體結構

正文部分要進行充分的論證,就是要有實驗數據、案例和故事。

3)結尾部分與前面呼應

結尾起總結作用,最好要有點詩意。例如在講《列奧納多·達·芬奇傳》的時候,

最後,講書是否需要講稿呢?作者建議,我們在讀書後自行畫出思維導圖,按照導圖的邏輯講解就可以了。因為如果你寫講稿的話,可能會被講稿限制住,聽眾也會聽出你是背講稿,講書的效果會打折扣。

至於引用原文的情況,直接在思維導圖上標示出原文的頁數,如果需要誦讀原文直接找到書中對應的欄位即可。

為了避免「閱後即忘」,看完了以上三個要點的你,是否躍躍欲試啦?趕緊行動起來,遵循以上閉環學習方法,開啟你全新的閱讀之旅吧!

『捌』 如何《讀懂一本書》

如何讓知識變成能力,從讀懂一本書開始吧!

讀懂一本書是樊登老師寫的樊登讀書法,他講的他如何用讀書改變自己的生活,本書從八個方面闡述!

時間少的書友只看三章內容就掌握核心:如何讀懂一本書,把書讀薄如何結構一本書,以及如何再創作和寫演講稿?

一、如何讀懂一本書?

這章節講了兩個內容:

底層積累和知識的自我反芻

什麼是知識的底層積累?我們在剛開始讀書的時候 會覺得不知道如何開始,不知道如何選書?我們可以從六個方面來著手:經濟學,心理學,國學,管理學,邏輯學,哲學知識,還有加上我們的人生經驗。本書的觀點是理解力的池子有多大,就能讀懂多難的書。我們在這六個知識領域,挑選一些入門的書籍,構建自己的知識網路。(本文最後會附上手寫鏈接書單)

什麼是知識的自我反芻?

1.看完書後間隔一周時間:然後再回顧

2.畫思維導圖:不需要畫多精緻,表達意思就好!

3.看書過程盡量少畫線:盡量流暢的看完,畫線其實對大腦記憶沒有什麼幫助!

4.講書:一定要輸出;有孩子的書友可以跟孩子練練手,我昨天在看《哲學的慰藉》時候,斐斐跑過來很好奇,我跟他講「蘇格拉底」面對死亡無所畏懼,講有三個年輕人告他「言論毒害年輕人的思想」,斐斐在那裡憤恨不平,要穿越時空去打他們,我說,蘇格拉底會阻止你的,因為人總有一死!

二、如何解構一本書?

1.閱讀的壞習慣

先粗略的看書,如果遇到不懂的呢?或者有不認識的字,都先跳過,如果去查字典,這樣會打斷了讀書的整體性。

另外就是專注,手機等誘惑力的東西放遠一點。

2.目的閱讀vs自由閱讀

讀書兩種方法:帶著目的閱讀和自由閱讀但是目的閱讀呢是你要需要了解一本書的框架和脈絡,知道問題是什麼,怎麼去解決 這裡面最有價值的部分是什麼?最有力的案例是什麼啊?有學習的目的去讀書。

第二種方法就是更令人享受的沒有目的的閱讀,沒有目的的閱讀不代表沒有價值,它是一種沉浸式的讀書,看看這本書有沒有沖擊到你的心靈,讀完以後會不會覺得很棒, 這種感受會比帶著目的讀書更開心,因為它是一種更高級的探尋。

帶著目的讀書往往是你舒適圈周邊的東西,而自由閱讀是你突然到一個未知的黑暗區域,你會慢慢的探索這個未知的黑暗區域,當你發現了一點亮光,他開始亮起來的時候呢 你又跳到了更大的區域,又亮起來一點,最後這些亮光集中在一起,全亮了,整個大腦變成了解放區,這種感覺特別令人愉快,當你找到不同書的聯系的時,兩種方法就殊途同歸了。

另外本書還強調我們在閱讀的時候一開始不要有直奔答案的想法,先積累再精簡,如果目的性太強,就減少大量的腦力摩擦所帶來的意外驚喜。

3.怎樣解構一本書?

首先,我們在閱讀的時候,搞清楚問題是什麼,比如說《他人的力量》,這本書解決了就是人際關系的問題。《反脆弱》的這本書就解決的是如何在不確定性中獲益。《幸福的方法》則定義了每個人有不同的幸福觀,分為四類。最有價值的部分是書裡面是怎麼給的解決方案。

其次,需要看一本書的寫作背景 關於書中的主題,一些相關的人曾經做過哪些討論?他們的結論是什麼?一本書的背景知識能夠幫讀者開拓眼界,讓人們認識到一個理論的前沿研究狀態是什麼,從而間接地認識到這本書的價值。

最後,書的最後一部分一般會進行價值升華,就是這本書的意義所在。這本書講這個事情意義到底是什麼?我們最後能夠達成一個什麼樣的效果?或者是作者希望大家讀完這本書以後的感受是什麼,也就是書的使命。

比如說原文121頁講到有一本書叫《有限與無限的游戲 》,首先定義什麼是有限游戲,所有玩游戲的人都渴望游戲結束,獲得獎勵或者是獲得永生。無限游戲是不結束的,那玩有限游戲的人玩的是游戲,玩無限游戲人玩的是邊界。比如說蘇東坡玩的就是無限游戲 蘇東坡不管在哪裡,他都會活的快樂和精緻,所以他讓他的對手無可奈何,把它變成了一個無限游戲,所以直到今天你會發現蘇東坡的思想一直活著,這就是有限游戲和無限游戲的區別。

4.如何做讀書筆記?

三、如何內容再創作?如何組織講稿?

首先再創作是需要尊重原文的脈絡,那再創作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把一本書很難的地方用通俗的話去講解,去降低維度。而且能夠同理到觀眾的心理。比如說我和學生們講冥想, 我就通俗的問學生們啊,你們想不想解決睡眠的問題,這個專注呼吸是可以的!它就是一種訓練專注力的方法!不需要和同學們講太多理論!

講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建立坡道,坡道就是最打動人的一點,我們一開始就要抓住人心,直奔主題,坡道從哪裡找呢?我們從原文裡面找。比如說本篇讀書筆記,我最開始就會講,寫這篇讀書筆記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讓知識變成一種能力,理解如何讀懂一本書的三個最重要的方面。

再創作,我們就選取最重要的章節,然後找出他的整體結構。把坡道講完以後,接著就論述背景接下來到正文部分,進行充分的論證,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案例,故事或是數據。結尾部分,我們用感性的方式結尾,比如說一兩句詩啊,給人一種詩意的浪漫感覺,這就是組織整個講稿的過程。

『玖』 如何閱讀一本書

閱讀一本書的方法就是首先找到書中的關鍵詞,特別是作者重點說明或多次出現的高頻詞。這些詞往往會成為書籍的「文眼」,也最能代表作者的所思所想。

其次,重點關注段落章節的開頭和結尾。雖然一本書涉及的內容很多,但大部分都是作者為了證明某個論點而提供的論據,首尾才是他真正想表達的觀點。

最後,將這些關鍵詞和觀點進行篩選、梳理、串聯,並適當加以潤色,就可以總結出整本書的主要內容。

閱讀書籍的技巧

垂直閱讀法,看書一目十行,不是從左向右來讀,而是從上往下看,像下樓梯一樣。文學家高爾基就是這樣。因為有些書含金量太少,只須瀏覽。

有些書包羅萬象,無法精讀,比如《四庫全書》,平均一天讀3萬字,也要用72年,才能讀完。幾乎無人能夠精讀;有些書不知優劣,則應先速覽而後決定是否需要精讀。

字斟句酌法,此法講究讀書要一字一句,細細品讀。好的作品信息量大,含金量高,大段速讀難免消化不良,必須邊讀邊思考。散文家秦牧,讀書先是鯨吞,大體看一遍,然後是牛嚼,像牛反芻一樣,仔細研究品味。用眼睛來讀書只有眼見,用心去讀書才有心得。字斟句酌法特別適合讀經典。



『拾』 如何快速讀懂一本書

讀一本書如果是一字一句地讀,肯定會浪費大量的時間,按照統計大多數人一個月的讀完一本書,如果寫拆書稿,讀到後面的,把前面的都忘記了。

所以要找一個快速閱讀的辦法,讀書第一遍要用快讀,有的地方也叫略讀,先快速把一本書的大概意思先了解清楚,先不去細究不懂的詞語,不明白的邏輯,不懂的句子。

第二遍細讀,快讀慢想,把時間用在第一遍讀不懂的地方,用自己的語言把一本書復雜的,拗口的語言用一個話概括起來。

每個作者的語言風格以及表達習慣都不一樣。你要用自己的話,就是用自己的語言風格概括。

一本書重要部分一般之占本書的20左右,就是作者的觀點,看法,要用論證的角度去思考書中作者的觀點,看作者的觀點是否有合理的支撐,是否正確,是否寫得全,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寫。

這樣你就容易讀懂一本書,也記得住,每當自己讀完一本書的時候,可以自己先驗證起來,是否已經讀懂一本書。

可以通過一下幾個問題問自己

1.這段話主要講什麼,是否可以一句話概括起來,

2.作者為什麼這么說,意圖是什麼?

3.這段話背後隱藏意思?

3.通過這段話,你有什麼收獲?

要經常去練習自己的閱讀能力,方法都簡單,重在實踐練習。以前是一個詞一個詞閱讀,現在從一句一句都閱讀,再提升到一段一段閱讀,只要方法是對的,假以時日,你的閱讀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的。

閱讀全文

與如何讀懂一本書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3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8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6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7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7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5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4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8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2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3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5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2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0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5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3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4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2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3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