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神筆訓練方法和技巧

神筆訓練方法和技巧

發布時間:2022-10-29 13:07:03

1. 神筆馬良教學反思

《神筆馬良》這個故事家喻戶曉,深受讀者喜歡。課文講了馬良用自己偶然得來的筆為窮苦人作畫,並且畫什麼有什麼。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神筆馬良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神筆馬良教學反思1

《神筆馬良》是一篇深受兒童喜愛、膾炙人口的故事。講述了貧苦人家的孩子馬良歷經坎坷,最後用自己的畫筆戰勝邪惡,得到窮苦人民愛戴的故事。表達了我國勞動人民對美好事物和理想生活的嚮往和不懈追求。

全文故事情節生動,通過設計自由討論的環節讓學生走近主人公馬良。問:「你們讀了這個故事認為馬良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學生的回答是多元的,從不同角度出發的。看來之前的發散思維訓練對學生來說奏效了。

學生能夠抓住文章的主要故事情節表達自己的想法,如通過馬良不直接給官員畫金山,而是先畫汪洋大海能夠體會到馬良是個聰明智慧的孩子。他在牢里等看守睡熟後在牆上畫門解救無辜百姓、官兵追擊,馬良迅速在岩石上畫馬機智逃脫,這些都能表現他的聰明和智慧。學生抓住馬良沒有筆在沙地上畫畫,在河灘上畫畫體會到馬良做事執著,熱愛繪畫,持之以恆。通過他只為窮人畫畫,毫不考慮自己體會他的大公無私和善良,以及誠實守信。

學生多元的解讀,逐漸讓馬良這個人物形象豐滿起來,不再是躺在紙面上的人物,而是有呼吸、有情感的立體的有血有肉人。語文教學應該還原作品人物本身的特點,讓主要人物的藝術風格和人格魅力得以彰顯。這是學習此類文章的一個重要方法。

本課結束之前,引導學生說一說:「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會畫些什麼呢?」再次啟發學生創意表達,把自己的奇思妙想通過文字記錄下來。這樣學生的語言文字訓練落到了實處,同時本課的德育目標通過寫話得到了很好的落實。兒童的`愛心在筆尖流淌,智慧在字里行間閃爍。

神筆馬良教學反思2

盡管《神筆馬良》這課教過已很久了,可這幾天還是一直在想為什麼會導致失敗呢?在腦中回放了當時上課的場景,從學生對神筆的理解:「畫什麼就有什麼」,到小組合作討論「是不是誰都有資格擁有神筆,什麼樣的人才能有神筆」。每當學生回答出一個問題,我再追問:「你從哪看出來?」學生回答出以後,再帶領全班同學一起朗讀,進行指導。所有的環節都沒有問題,學生回答的很好,興致也非常高。可為什麼還會失敗呢?我想最大的原因在於我的不罷休。我不願意就此罷休,或者說是怕學生掌握不好,不肯就此罷休。

教學的任務是什麼?不僅是要完成計劃之中的教學內容,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求知慾望,讓學生學會學習。教學目的是這樣,可是教學方法卻可以是多樣的。精心設計的方法也許出了「意外」,那麼是不是一定要引回到你原來的渠道中來呢。何不錯有錯招,順著學生的思路走,把課堂上出現的偶發事件轉變成活教材,進行指導,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樣,當我教學到這時,完全可以放手,結束教學。我的教學目標已經達到了,那些小問題學生完全可以自己去解決。我的不放手只是畫蛇添足。明白了這點,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會吃一塹長一智,不會讓這樣的錯誤重復。

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我不知道成功離我還有多遠,也不懼怕失敗,有思才會有成長。也許一路跌跌撞撞,可我希望我能勇敢地走完。

2. 如何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面向21世紀的一次深刻的變革。隨著科研課改活動的不斷發展,筆者作為語文老師已深深意識到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至關重要。

要讓學生發展個性特長,追求創新,掌握學習主動權,寫作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很重要的途徑。特別是現在提倡的話題作文,是作文教學中的又一改革,它淡化審題,淡化文體,限制性縮小而啟發性擴大,這樣就為學生創設了更寬松,更自由的寫作情境,更加有利於學生發展個性特長,掌握學習主動權。同時,寫作涉及的方面相當廣泛,既有思想認識、生活態度、基本生活閱歷與能力,又有表達習慣、表達技巧、表達手法與能力;既有一般文章與文學作品的閱讀量的積累與遷移,又有在此基礎上的不斷創新與貫通。這一切對學生個性的培養、創新思維的發展都有很大的作用。

閱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雙翼。葉聖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聯系。」可見閱讀與寫作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美文示範是解決學生作文「寫不好」的一個重要途徑。美文的思想內容、語言表達、章法技巧等往往會給學生借鑒。初中課文所選的大多是語言生動、文質兼美、蘊意深刻、富有啟發作用的中外佳作,也能顯示我們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類文明的精華。如:寫人的《誰是最可愛的人》、《背影》、《我的老師》等,寫事的《一件小事》、《社戲》等,散文的《春》、《白楊禮贊》、《荔枝蜜》等。如果讓學生學好學透,不僅有利於陶冶他們情操,而且也有利於提高他們語文的各種能力,特別是有利於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我們教每一篇課文可以抓一兩個有特色的方面來談,給學生學會和掌握,然後去作文。長期如此,學生無形中就學會一些寫作技巧了。

寫作還是生活中人們交流交際和表情達意的基本手段。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有所需不可不為,如禮儀性書信、作業、計劃和總結、留言條和請假條等,有些情有所動不吐不快,如日記札記和傾吐性書信等。而只有學會這些文體的基本寫作常識,具備一定的寫作能力,才能解決這些日常生活之所要之所需,做到學以致用。

可見,寫作能力是體現一個人語文素質乃至綜合素質的關鍵,同時也使人終身受益匪淺。那麼,如何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筆者試從以下幾方面去加以探索。

一、引導學生自學課文時,要求學生寫寫對文章的評價

新課程標准要求關注學生態度、情感和價值。因此,對於每篇課文的學習,可以給學生課前自學的時間,然後提出自學要求,讓他們帶著問題自學,並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知識寫一百多字的文章以評價所學的課文。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語言、內容、思想、結構、表現手法等方面進行評價。對於寫人敘事為主的文章,如《小桔燈》、《最後一課》、《皇帝的新裝》等,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問題:你喜歡文中的主人公嗎?為什麼?或文中什麼事最讓你感動?為什麼?對於寫景狀物的文章,如《松鼠》、《春》、《濟南的冬天》等,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你覺得文章寫得好嗎?好在哪裡?或你從文章中知道了什麼?能用自己的語言寫出來嗎?

這樣的問題,可以使學生輕松自如地說自己想說的話,表達自己的感受,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情緒輕松愉快,他們就會在課堂上暢所欲言,消除害怕作文的情緒,進行無意識的作文訓練。這樣做正是遵循了《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讓學生在自主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寫作中的束縛,鼓勵自由和有創意地表達。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寫作成果,善於吸納學生的意見,師生雙方共同營造課堂的生氣和活力。

二、課堂討論中注重以讀導寫,給予寫作方法的指導,然後練筆

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運用。閱讀是培養語感、吸收知識營養、學習表達技巧的最佳途徑。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大量的閱讀,感知了大量的信息和語言現象。這些信息和語言現象積累得越多,書面語言就越發展,對語言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就越強,寫作能力也會相應地提高。課堂閱讀教學中的課文賞析,正是對學生的寫作起指導和借鑒的作用,以更好更快地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因此,教師在和學生講解分析課文時,應注重引導學生理解掌握文中的寫作方法,然後讓學生根據學到的寫作方法進行創作。如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可以重點引導學生掌握文中第二自然段的寫作特點:①運用准確生動傳神的詞語「碧綠」、「光滑」、「彈琴」等表現景物特點;②敘事寫景井然有序,由靜態到動態,從植物到動物再到植物;③語段結構內容安排有詳有略,即用連詞「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能充分體現了描寫景物的詳略。掌握這些寫作特點後,再要求學生根據連詞「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寫一段話,注意用詞生動准確。若是寫景,還要學習作者做到寫景井然有序。還有,學習此文第七自然段「冬天百草園捕鳥」時,可以先引導學生掌握作者運用簡練、生動、傳神的動詞寫出捕鳥全過程的特點及妙處,再讓學生仿照作者運用一系列動詞,表現一項活動、游戲、工作、比賽等。有位學生是這樣寫了釣青蛙的全過程:

想想我小時候很幼稚很無知。我們經常去釣青蛙。首先呢,我抓來一些福壽螺,把它們堅硬的殼砸碎,然後取出它紅里透白的肉,最好是它的肥肉,青蛙最愛吃了。如果你用那塊像瘦豬肉的顏色的肉,起碼要釣上十幾分鍾才有收獲。取好肉,把它綁在一條極細小的線上,一定要把它綁牢,用一根不長不短的棒牽著那根細線,拿到田裡或菜地里,不停地搖動那根棒,使隱藏的青蛙誤認為是害蟲,它就會來捉「害蟲」。這時,你千萬別出聲,靜靜地看著它捉「害蟲」,等它把「害蟲」咬緊,就把線提上來,一手快速抓住青蛙,你就成功了。長大後,才知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不應捉拿。

這位小作者用的動詞非常准確、傳神,語言簡明、清晰、生動。還真有點魯迅口味呢。

當然,寫作內容是多方面的,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按照不同的文章體裁,不同的表現手法,進行歸類指導。寫人的,如外貌描寫,心理活動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寫景的,如環境描寫,冷的,熱的,春的,秋的,白天的,夜晚的。只要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就能培養他們寫作的積極性和自覺性,經過長期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學生模仿能力較強。因此,以讀導寫,以讀促寫,學生的作文技巧就得到訓練,寫作能力也會逐步提高了。

三、學習課文後引導學生寫感受

課標著重在「閱讀」部分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之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如何檢驗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啟迪呢?較有效的方法是讓學生學習課文後寫寫感受。如學習《「諾曼底」號遇難記》後,哈爾威船長的愛崗敬業、忠於職守、寧死不渝的精神深深地觸動了學生的心靈,教師可以趁勢設計讀後感的題目:哈爾威船長沉著應變,最後以身殉職的感人故事讓你想到了什麼?從他的身上你得到了什麼教育?要求學生寫一段話。如果感人的故事觸動了學生的心靈,這樣的寫作訓練就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再如,學習《三顆枸杞豆》,三叔虛度一生及臨終前的悔恨和對「我」的期望,讓學生久久不能忘懷,牽動著他們的心,我們也設計 了這樣的寫作訓練:三叔的一生過得有意義嗎?聯系你的生活,從他的身上你悟出了什麼道理?有位同學是這樣寫的:

今天,我們學習了《三顆枸杞豆》,學完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方面,我為三叔的死感到悲哀,年紀輕輕就結束了一生。另一方面,我還從三叔的事例中得到啟示:做事不應像三叔那樣半途而廢,遇難而退,否則到頭來一事無成,虛度年華,碌碌無為。一想到三叔,我全身都在發毛,我為他虛度年華而感到可怕。而我呢?還要像他那樣荒廢一生嗎?不,不要!要是這樣,我的命運會更慘的,我不能虛度時光了。我要從現在起,從「0」開始,勤奮努力,學好本領,長大後,像作者一樣為社會貢獻出我的一份力量。

如此的寫作訓練,不但體現了教師在課堂閱讀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何樂而不為呢?正像葉聖陶先生所說:「久而久之,將會覺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種發展,是一種享受,而無所謂練習了。」①當學生形成了這樣的心理定勢,寫什麼和怎麼寫就不會是愁事了。很多感人的文章,如《最後一課》、《七根火柴》、《父母心》、《麥琪的禮物》等,都可以這樣設計寫作訓練。

四、根據課文情節要學生續寫、補寫、擴寫或設寫情節,發揮聯想和想像能力

聯想和想像是寫作智力活動的翅膀,不振起聯想和想像的雙翼,寫作這一主體運動是絕對不會凌空高飛的。學生通過聯想和想像,可以拓寬思維的時空,展開寫作的思路,把文章寫得內容充實,形象感人,意境深遠,提高創新和寫作能力。在課堂上,我們經常根據課文情節設計寫續篇或補寫(把課文中未提及或故意留下的空白處加以合理想像,詳細地補敘出來),或擴寫(包括對某些情節的延伸)。如上課文《皇帝的新裝》之後,教師可以設計寫續篇:遊行大典完畢,皇帝回宮後,事情將會怎樣呢?請大家都來展開想像,給課文寫上續篇。又如,上《七顆鑽石》時,我們設計了一個補寫訓練:童話中說:「小姑娘哪兒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著了。」如果小姑娘這時候做了一個夢,她會做一個什麼樣的夢呢?發揮你的想像說說夢中的情景。這樣趁熱打鐵,學生展開了各自奇特的想像,快速地構思故事情節,情緒就一直保持亢奮,直到寫完還意猶未盡。還有,上完《麥琪的禮物》後,學生們都為德拉和傑姆對彼此真摯的愛所感動,我們於是也設計了擴寫訓練:文中詳寫了德拉為傑姆買表鏈的情節,而傑姆為德拉買發梳時的心理和行動又是怎樣的呢?請發揮你的想像,寫一寫這一情節。上《天上的街市》時,我們讓學生盡量享受詩的美好時,也可以設計補寫的題目:「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街市上會陳列些什麼珍奇的物品呢?還有:「我想,他們此刻,定然在天街閑游。」請你發揮想像,描述牛郎、織女在天街閑游的情景?這樣的訓練,可以讓學生寫出許多新穎、新奇的故事來。有位學生這樣寫牛郎織女在天街閑游的情景:

有一天,天宮正開了壽桃會,皇母娘娘被眾仙人逗得樂不可支。趁皇母娘娘高興,織女的姐姐替織女求情,勸說皇母娘娘結束對織女的懲罰。於是,皇母娘娘用發簪一劃,天河馬上變得淺淺的,織女和牛郎可以自由地來往了。

你看,織女和牛郎正手牽著手帶著他們的兩個孩子在天街閑逛呢!織女走進了一家裁縫店,給她的女兒買了一套美麗非凡的輕紗衣裙,女孩穿上去,比織女還要靚麗,她高興得連蹦帶跳起來。他們走著,又看見有一家店擺賣馬良的那支神筆,牛郎毫不猶豫地出高價錢為兒子買下來,他要兒子長大後給窮苦人周濟……他們還買了一根如意棒,再也不用擔心皇母娘娘的懲罰了。從此,牛郎織女一家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

這樣的想像正是中學生心靈世界的真切反映,也是他們令人敬服的特點。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語言,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②就憑這一點,他們就可以快樂,輕而易舉地寫出美妙的文章,寫作能力就在不自覺中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通過文章讓學生發揮聯想和想像來提高作文能力,形式是靈活多樣的。除了續寫、補寫、擴寫,還有縮寫(包括寫梗概、內容提要),改寫(把詩歌改成散文,把古詩改為現代詩,把小說改成戲劇……)。這樣多種形式的作文訓練,使學生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有可能操練到各種各樣的文體。長期練習,學生寫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更快,對語文學科的興趣更濃,語文素質更好。

五、善於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讓學生寫「我心」

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努力為學生創設活動情境,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尊重學生的天然稟賦,豐富學生的想像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這樣學生才會興致勃勃地說真話,說實話,抒真情,亮出心靈的鮮活與坦盪,直言不諱,張揚個性,從而提高寫作能力。《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部分也著重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因此,我們在上樑衡的散文《夏》後,設計了這樣的寫作訓練:作者寫夏天有聲有色有形,而你心目中的「夏」是怎樣的呢?請你用自己美的語言描述一幅印象最深的夏天圖。看到這樣的題目,學生會馬上聯繫上自己在夏天的生活情趣,內心激動,表現出躍躍欲試的樣子,提起筆來當然就輕而易舉了。如上《小橘燈》後,我們為學生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假如你是小記者,受冰心奶奶重託,到重慶去看望當年的「小姑娘」,聯系自己現在的生活,想想小姑娘現在是什麼樣子了?你可能會見到哪些人?看到哪些情景?請合情合理地盡情寫出來。通過這樣巧妙的創設生活情景,讓學生進入虛擬的生活世界,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像,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寫作是生活的需求,自身的需求,形成迫切的願望,自主的追求。在對作文持有強烈的興趣和內在的動力後,學生就易於動筆而樂於表達了。總之,我們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要求學生說真話,講心話,才能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教育家葉聖陶也曾說:「寫作的根源在於生活,脫離了生活,寫作就無從談起。」③生活才是作文的本源。

可見,在課堂閱讀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能滲透作文訓練,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而在實施過程中,要想收到更好的效果,還要重視對學生作文能力的評價。

評價時注重與學生態度、情感的溝通。隨著年齡的增長,中學生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他們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任。這種需要常以情感溝通的和諧為滿足。因此,引導學生情感的正常發展,融洽師生關系,是激發學生作文興趣的有效途徑之一。而且,《語文新課程標准》要求關注學生態度、情感、價值。當一個學生對自己的作文能力失去信心時,多用些熱情洋溢激人上進的評語,鼓勵他增強信心,走出低谷,並教給他必要的寫作方法,使其不斷提高作文能力。當學生作文出現問題時,教師要採取師生平等討論的形式解決困難,使學生感到教師對他們人格和勞動的尊重,既密切了師生關系,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技能。在評語中對學生作文中的缺點,如果能幽默委婉,會給學生造成一種歡愉的心情,由此支配學生不知不覺地接受老師的修正和批語,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評價時還要注重肯定成績,要堅持鼓勵為主的原則。要讓大多數學生在享受被誇獎的歡樂中重視對自己價值的積極認可。在批改作文時,盡量發掘學生作文的成功之處並一一指出,學生作文有創新的,一定要充分肯定表揚;學生作文從思想內容到表現形式都好的,應當給予充分肯定;內容形式雖然不好,但態度認真,書寫工整,也應給予熱情表揚,或者全篇文章只有些句段寫得好的,講評時亦可讀出來,進行表揚;如果有的學生作文從來沒有得到表揚,但他每次作文都能按時交上來的,可以個別交談加以鼓勵,肯定他們的勞動。總之,要使學生看到自己作文的成績和進步,感受到某種成功的喜悅。教育心理學表明:一個成功常會導致另一個成功,多方面悉心地愛護成功的小花,就能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和慾望,從而逐步進入一個樂於寫作的境界,提高寫作能力。

在教學工作中,我們根據以上方法進行實踐,已取得了初步成績。筆者發現:學生對語文課文的學習興趣加濃,理解較透徹,容易與生活聯系起來。課文對學生的教育作用也在加深擴大。學生創造性作文逐漸增多,個性作文也較多,千篇一律的故事內容在逐步減少。學生可寫的東西較多,語言變得較生動,且學生變得較有主見。有位學生寫了這樣一篇日記:

有很多同學因為寫作文好,受老師表揚了,老師讓我們學習人家。我以為呢,別人有別人的優點,我們有我們的優點,想要把作文寫好也不必像他們那樣寫,自己根據另種方式寫,也許會更能吸引讀者。做人應該要有創新嘛,不應該別人吃肉你撿骨頭,我們要搶在前頭,把肉先吞下肚。我們總不能踩在別人的腳印上走路,否則,即使能有所成就也不過是撿到別人丟下的精華而已。

這樣的日記,可以算作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初步成績吧。

3. 金鋒神筆練字哪個好

金峰練字有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支持,是最好的練字機構

4. 神筆練字的字體好看嗎

好看。
神筆採用了「神筆4S練字法」為教學法,讓原本傳統、枯燥的練字過程,變得更輕松、簡單和快樂。神筆練字學堂的特色練字法,是張法老師結合了10年教學經驗後,鑽研出的一套練字秘籍,可以四步訓練,解決寫字中常存在的姿勢不對、字體難堪、寫字慢累亂和練字效果甚微的問題,並且這樣的練字體系是同時適用於學生和成年人的。為了讓整個教學過程更具說服性,神筆練字學堂還從上百所中小學的實踐應用中,研發出了一套練字教材體系。神筆練字學堂也根據學員的年齡段和基礎,分別設置了不同的課程與班級,提高了良好的學習效果,提升了收入率。
目前,神筆練字學堂的計劃是在中國的1000個城市內建立起上千所培訓基地,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接受到專業的培訓,從而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5. 王鐸為何被稱為神筆,你對他的書法都有哪些了解

王鐸為何被稱為神筆,你對他的書法的了解:王鐸工正、行、草體,得力於鍾繇、王獻之、顏真卿、米芾,遒勁雄健,善於合理布局。有宋朝大夥兒歪風。那時候書畫界時興董其昌書風,王鐸與黃道周、倪元璐、傅山等倡導起法高古,於時風中另樹一幟。在書法藝術上王鐸是一位各體皆能、設計風格多樣化的書法藝術通才。不論是巍然蒼勁的大概、高古色古香粗厚小正楷,或是他這湘源跳躑的行草書,在明末清初書畫界上都應該說成一流的。王鐸降清後八、九年時長,書風更趨完善老成,其狂草手法已臻化境。書法藝術變成其「貳臣」的心理矛盾和寂寞情懷的排解,故著作已失去崇禎皇帝朝的抗鼎力量和奮進正氣,而變為理性和孤冷。王鐸,清朝時的一個著名的書法家,它的書法字畫不論在當時還是現如今,也是被大夥兒看作至寶的。並且雖然他在仕途上也有一定的造就,可是他依然沒有學會放下對書法藝術的熱忱,一直全身心訓練,從沒懈怠。

6. 寫作指導:中學生如何提高寫作能力

寫作是一種講究技巧性的東西,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有助於我們更好的構思和寫作,方法很重要,以下是我整理的 中學生如何提高寫作能力 ,供大家參閱。

寫作指導:童話寓言寫作技法與例文

【技法解說】:

自小,我們就在童話和寓言的熏陶下長大,在那個五彩紛呈的童話世界裡,讓我們認識了什麼是勇敢和善良,什麼是無畏和堅強,更是讓我們認識到什麼是自私和狹隘,狠毒和狡猾。“狼外婆”的故事陪伴我們渡過了童年的時光。長大後,我們知道了更多的童話故事和寓言:“盤古開天”使我明白追求要執著、“女媧補天”讓我們窺見到了為民造福的大志,那“嫦娥奔月”的故事時常在耳邊縈繞、“神筆馬良”讓我明白了貪婪最終會摧毀自己……我還為安徒生筆下賣火柴的小女孩流過淚,為可憐的白雪公主找到自己的幸福而興奮不已……所有這些,都給我們創造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童話世界。

在這裡面,感受到的都是奇異的情節和虛擬的事物和境界,但它們無一不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通過誇張、擬人、象徵等的表現手法反映的現實社會生活中的情形,它們富含義諷喻和教育意義,透過具體淺顯的故事,寄寓深奧的道理。想像和聯想是它們最重要的特徵,

童話與寓言,它們常常通過借古喻今、借物喻人、借小喻大或藉此喻彼的手法,揭示事物豐富的內涵和蘊含著的深刻的道理,我們在進行寫作時,通過也可以運用這樣一種形式,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情感,只要把握了它們的寫作特點,必定能寫出高品質的文章來的。

【成功佳作1】

留給明天

天津一考生

3030年的一個下午,伊波懊惱地坐在窗口,獃獃地望著眼前一座座早已人去樓空的大廈。頭頂灰黃灰黃的天空還下著毛毛細雨,空氣中彌漫著難聞的氣味。哎,又是酸雨!伊波不由深深嘆了口氣。

就在幾天前,地球上的最後一批人也集體遷往建設好的火星,拋棄了這已滿目瘡痍的人類故土。當時,伊波正在地下126層的公寓里休息,接到E-mail通知時,電梯已斷電了,當他氣喘吁吁地爬到地面時,火箭已經升空了。他絕望了,對天空大聲喊著:“還有我呀!不能這樣把我丟棄呀!”無人回應,地面上所有機械設備都被掐斷電源,伊波無法與火星上的人們聯絡,更何況人們原本就沒打算在火星、地球之間架設太空站——成本太高了。

空虛、恐懼一次次襲來,幾乎讓伊波透不過氣來。突然,“咚咚咚”,工作室的門被敲響了,有人還沒走?伊波忘了可以用遙控器開門,快步沖到門口,打開了門。啊!

“好啊,真還沒走光啊!”金絲猴氣急敗壞地吼道:“人類真自私!把地球搞成這樣,就開溜!”

伊波還沒回過神來,其它動物也七嘴八舌地議論著,謾罵著。丹頂鶴清清嗓子,叫道:“安靜安靜,各位請安靜!我來講幾句。先生,別生氣,小猴是過火了點,可它講的一點也沒錯。雖然我們智商沒你們高,可我們很明白是誰把我們共有的家園污染成這副模樣,樹和動物一樣稀少,湊在一起連林子都算不上。氣候反復無常,六月下雪,一月不是酸雨就是洪災。天是黃的,土是黃的,連空氣里都是黃沙、二氧化碳。一切這么衰敗,是誰造成的?以後火星也會成為這個樣子,那時怎麼辦?再跑?”

丹頂鶴還在喋喋不休地數落著。伊波心裡復雜極了,人類為什麼遷徙?地球為什麼會這樣子?伊波流淚了,為可憐的地球流淚,更為可恥的人類流淚。

“我要替人類贖罪,建設好今天,留一個美好的地球給明天。”伊波下定決心,開始愚公移山般地工作,他想著,一天種下一百棵樹,一天就可以為明天創造億分之一的美好。哪怕耗盡這一生,他也要盡自己全力,改造滿目瘡痍的家園,留給明天一個溫馨和諧的社會。

【名師指津】:

本文是一篇科幻為體裁的童話作文,文章以豐富的想像、合理的聯想,虛構了一個千年以後的故事:一名叫伊波的人類未能逃離千瘡百孔的地球,成為最後一個地球人。如何面對眼前的現實,如何重新與地球上的其它動物共存?伊波決心以實際行動解決這些問題,於是,伊波下定決心為綠化地球奉獻自己的一生,文章最後以“留給明天一個溫馨和諧的社會”為結束語,從而點明題意,回應了話題。不言而喻,這篇童話所譴責的是破壞環境的人類,希望喚醒人們的良知,從長遠看,保護環境,為了明天,建設好家園。

寫作指導:中學生如何提高寫作能力

很多同學怕寫作文,常常為此苦惱。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有的苦於沒有東西寫,有的不知道怎樣串成文章,有的擔心寫不具體。

我認為,中學生要想提高寫作能力,必須從積累材料和訓練表達這兩方面入手。

古人雲:"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要寫好作文,語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積累是基礎。只有厚積,才能薄發。同學們積累材料,主要有以下途徑:

一,閱讀與摘記

這里的閱讀不僅僅是指語文課內的閱讀,更不等同於語文課本的學習,還包括大量的課外閱讀。只憑借語文課內的閱讀,是難以滿足積累語言材料的需要的。早在50多年前,葉聖陶先生就指出:"國文課本為了要供同學試去理解,試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長;太多太長了,不適宜做細琢細摩的研討工夫。但是要養成一種習慣,必須經過反復的歷練。單憑一本語文書,是夠不上說反復的歷練的。所以必須在國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書,越多越好。"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首先要有閱讀的條件,同學們可在圖書室借書,也可以自己訂課外書,或者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對於一本好書,反復誦讀,在讀中自悟,在讀中自得,記住其中的要點,自己的感受以及好詞佳句,古詩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門別類地摘在筆記本上。再對這本書其他內容進行快速的瀏覽,得到想要的要點或具體的信息,就停下來,把它們記下。讀完全書以後,回顧全文內容,根據要點列成提綱,從而整體把握。而我校的讀書筆記,這個時候是最能派上用場的了。

二,觀察與思考

作文源於生活。我們身邊每天都在發生著不計其數的新鮮事,可惜,有些同學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可見,無材可寫的根源是不善於觀察。同學們觀察時應調動一切感官,充分運用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進行細致的觀察。對觀察到的現象,要給自己多提幾個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並勇於向別人請教,要進一步分析,綜合,比較,判斷,以獲取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覺得很有收獲的就記下來。同學掌握了大量的語言材料與生活素材,就為寫作做好了准備。剩下要做的,就是實踐,實踐,再實踐,也就是反復多次地進行習作訓練。

三,每日一憶,每周一記

堅持寫日記確實能有效地提高同學的作文能力,但也會給同學造成較重的課業負擔。"每日一憶"改"記"為"憶",只要求同學在入睡前,把一天中經歷的事回想一下,把有意義的事情挑選出來,想想可以寫成什麼作文。第二天在課堂上交流,比比誰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最有"慧眼",最會發現。如果碰到自己特別感興趣又有把握寫好的素材,就寫成周記。同時還要注意,積累要持之以恆,鍥而不舍。英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儒勒·凡爾納為了積累寫作材料,曾寫了幾百本讀書筆記,摘錄了兩萬多張卡片。

四,作文的修改

作文自己改,進步更顯著。好作文是改出來的,"改錯先於求美",作文之道總是"先求其通次求其美",同學學會自改作文則更是有益一生的事。寫作上必須努力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同學的主體意識,提高同學自主作文的能力和創新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學一旦對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樂此不疲"。自由是作文的生命,讓同學敞開自己的心懷,擁抱自己的天空,寫出感情,寫出個性。通過寫作,從現實走向未來,從未知走向已知。

寫作指導:如何讓作文的語言靚起來

大家在寫作文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疑問:什麼叫“有文采”?作文怎樣做到“有文采”?

作文“有文采”,是《考試大綱》在“語言通順”基礎上提出的高一級的要求。需要明確的是,詞句漂亮,行文華麗,固然是有“文采”,但更多的情況下,“文采”指內含的一種韻味,一種氣派,一種光澤,它以自然流露為上。怎樣做到有“文采”呢?應注意以下七點:

一、化抽象為形象

請比較下面兩個句子:

1.繁忙的工作之後,女孩開始有些想家了。

2.繁忙的工作之後,女孩喜歡一個人爬上頂樓,面對家的方向,去讀雁陣、夕陽。(顏文靜《尋人啟事》)

兩句話雖然都表達“女孩想家了”,但前一句只是一般性的交代,“想家”是抽象的、模糊的,而後一句是通過女孩“一個人爬上頂樓,面對家的方向,去讀雁陣、夕陽”的意象,蘊蓄思念縈懷、感傷別離的孤獨感、凄涼感的,很容易使人想起“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斷送一生憔悴,只消幾個黃昏”之類的詩句,所以給人的印象特別深。

再如,一位同學在寫小提琴演奏的藝術效果時,說“琴聲吸引了許多路人駐足傾聽”。這句話沒有寫出小提琴的演奏內容和旋律之美,也沒有寫出聽眾的沉醉之態,體現不出小提琴演奏的藝術效果,顯得枯燥無味,缺乏應有的藝術美感。不妨改寫為:“優美的《梁山伯和祝英台》小提琴協奏曲,輕輕地飄出小樓的窗口,穿過蒙蒙細雨,散落在林間的小路上。許多行人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腳步,聽得如痴如醉。”

二、化靜態為動態

萊辛在《拉奧孔》中說,動態之美是一縱即逝卻令人百看不厭的美,比一般的美能產生更強烈的效果。正因為如此,對那些靜態的事物,我們要善於“化靜為動”,使之富有生氣,充滿活力。例如孔孚的《千佛山龍泉洞某佛前即景》,是這樣描寫佛像和綠苔的:

他微笑著,看苔爬上腳趾,他微笑著,聽苔躍上雙膝,他微笑著,任苔侵佛頭……

佛本是靜態的,就是生長著的苔在我們看到的一剎那也是靜止的,作者卻用“微笑、看、聽”“爬、躍、侵”等動詞,使佛和綠苔動態化了,彷彿有了生命似的。山水名勝,多為靜物,靜則無勢,無勢則不能動人,所以,要善於讓靜物動起來,讓無生命的東西活起來。

三、繪形繪聲繪色

所謂“繪形繪聲繪色”,就是把自然界的聲響、物體的形狀與色彩等具體地描寫出來,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受。陀斯妥耶夫斯基舉過一個例子,他說“有個小銀圓落在地上”,這個句子不夠好,應該寫成“有個小銀圓,從桌上滾了下來,在地上丁丁鐺鐺地跳著”(轉引自秦牧《語林采英》)。這樣一來,就有聲有色了。

四、幽默俏皮活潑

表達過於嚴肅,不免給人沉重感、壓抑感,來一點幽默,講一點俏皮話,能使文章形象生動,活潑有趣。請看高考滿分作文《跟時代一起改變》收尾部分:

我們並不一定要追趕潮流,完全可以做自己;並不需要一味地學著人家的樣兒,完全可以做更“高級”的事。

改變自己,使自己有高尚的品行,而不是只知“忙”。

改變自己,使自己有愛國的情操,而不是“愛大米”。

改變自己,使自己有出色的修養,而不是只看搞笑和言情。

改變自己,讓自己有鶴立雞群的素質,如今個性也是潮流,像這種特點,無疑是最“in”的。

周圍的一切,正在對我們的成長形成影響,而它們常常是負面甚至頹廢的,真是“一點技術含量也沒有”。但只要改變自己,我們一樣可以擁有過人的氣質。否則,“後果很嚴重”。

作者嫻熟地運用雜文筆法,寫得亦庄亦諧,輕松自如,使文章具有了特殊的情調,讀之令人忍俊不禁。

五、善用修辭手法

根據表達的需要,恰當地運用比喻、擬人、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等修辭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請看數例:

1.蜘蛛也惜春歸去,網住殘紅不放飛。

以“殘紅”代落花,鮮明生動;用擬人手法,生動地表達出惜春之情。

2.水清魚讀月;山靜鳥談天。

用對偶,有音樂之美;用擬人,不僅表現出環境的優美、幽靜,而且渲染了一種讓人心曠神怡的濃郁的書卷氣。

3.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著兩丸黑水銀……(劉鶚《老殘游記》)

7. 成為一個繪畫繪圖高手需要哪些鍛煉

要成為高手首先得有幾本"秘籍"

首當其沖的就是人體解剖的書

判斷你是不是高手 就看你畫的人 真實不真實合理不合理生動不生動 要做到這些 就需要你對人體解剖知識的了解!

如果你是初學者,我就推薦你看 伯恩.賀加斯 的書
他的<動態人體素描.人體結構>這 本書可以說是世界的經典. 如果你能完全接受他,從你初學到高手這一本就都夠了

第2本書是對第一本的補充. 你可以到市場去買本便宜的國產解剖書(我跟你說的那本動態素描 也不貴 是廣西美術出版社翻譯的) 目的是了解一下人體的骨骼,了解一下基本的解剖學術語和大的肌肉群 比如 解剖學講的內側和外側指的是什麼 什麼叫矢狀面 什麼叫額狀面等等,不過這些知識不太多 看兩眼就知道了

也許你會發現,跟一般人的方法不一樣 也許一般人都會告訴你多畫素描 和色彩 你就能成為高手了 我跟你說
你看那些素描頭像 和色彩分數 考中央美術學院前五的.如果他們到歐洲留學 什麼都不是! 跟小孩一樣得從頭學

你可以 簡單的想一想 僅僅會畫個腦袋 會畫蘋果,能畫插圖嗎?能畫壁畫嗎? 能畫創作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可能讓他們畫地堆靜物他們到是很有見解 問題是 誰需要一個會畫靜物和石膏像的 "高手" 我們國家不需要這樣的人,世界更不需要這樣的人. 之所以考試會考這些東西完全是因為教育體制的問題.
並不是我這么說, 中央美術學院的 素描教研的主任和創作的主任 他們當年被派往前蘇聯的時候就深深的有這樣的體會. 什麼都是從頭開始

既然我們知道了方法 完全可以不走彎路 寫生的基礎是要有一些,不過著重研究的還是如何去畫人!!!!

了解了解剖學的 重要性後 接下來就是 學習透視學

透視學的重要性在於可以真實的表現場景 比如你在畫寫生的時候可以依靠的是用鉛筆測量比例和自己積累的感性經驗.這些在用到創作上的時候沒什麼意義.因為只有真實可信的場景才能讓大家身臨其境
不要小看日本的漫畫.日本的漫畫可不是小兒科,也不是憑興趣臨摹幾張就能成為那樣的漫畫家.我這里指的是真正拿上檯面的高手 . 你看他們的畫 各種大角度的場景
比如俯視 或者表現人驚訝時候的仰視等非平常角度.如果在畫這些的時候沒有透視知識 根本是不可能畫出來的.所以在我們看那些電視劇的時候 一個天真的小女孩 因為只是喜歡畫畫,天天的畫就可以成為漫畫家,那些都是哄10來歲的小孩子的故事.要成為真正的畫手 嚴格的學習和訓練是閉不可少的!

有了結構和透視的知識,基本上你就可以想神筆 馬良那樣游刃有餘的在白紙上 創造你自己的世界了 如果你還想更高一個級別,或者說更適應當今人才的需要 那你可以找一點關於 分鏡頭的書 或者試著畫一點漫畫,
再次強調.大家一定不要小視日本的漫畫,那可是日本的一大支柱產業,現在都威脅到了美國.美國甚至要出台特殊的法律來保護他們國家自己的動漫產業 我們國家也一樣的
而如果你想夢想到日本去學習漫畫.我只能遺憾的說.絕非那麼容易,在前些年,他們大學的漫畫專業甚至都不收外國人。為的就是保護他們國家自己的漫畫產業 90年代是這樣的,最近兩年是什麼樣我不太清楚.我最後一次知道是2001年,一個魯美的朋友要去學漫畫 結果發現他們不收外國人. 現在即使你想特別的辦法去學習了,我估計學費對於一個國內中產階級來說也會是一個讓人睡不著覺的頭疼數字 對於一般的家庭來說甚至是一個天文數字

在法國,他們的大學教育體制是修學分.而最難修的就是解剖,大家最愛上的也是解剖.考試最嚴格的,還是解剖!
一到兩年的時間 每人一個一米乘兩米的大黑板,老師出題目 學生在黑板上畫老師出的姿態角度 來畫身體.

可惜在我們國家的高校.同樣嚴格和同樣長時間學習的竟然是英語.唯一不同的是 英語可能是唯一一個大家最不愛上的課程.也是畢業以後用處最少的一個課程.

說了這么多你應該知道如何成為一個高手了.而且我是站在世界的角度給你分析.你不要以為這樣會好高務遠.
要想在今天的中國站住腳就得站在世界的角度.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的有的是.因為他們不符合世界的需要.而中國早就進入世界這個大賽場了

8. 如何訓練二年級學生寫話

永發中心學校 許龍 在新課標中明確指出:二年級的學生要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為了給三年級作文教學打好基礎,順利渡過三年級的作文難關作鋪墊,因此,二年級寫話教學至關重要。我覺得對二年級寫話的培養首先應該是對寫話的興趣培養,學習表達方法,積累寫作素材。學生對寫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寫出精彩的語言。我根據二年級的學生童心的特點,結合二年級的教材,針對本班的實際和教學實踐,談談對二年級寫話教學的一些心得。 一、加強閱讀,重視積累 讀寫結合這是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規律。為此,我們必須重視閱讀,讀懂讀通感悟體會。鼓勵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低年級從童話故事,寓言故事開始讀,逐漸到選擇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課外讀物。大量的閱讀,不但可以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能夠幫助積累語言,提高語文素養,而且能奠定學生良好的寫作基礎。 我在課堂上很注重讓學生積累好詞好句,讓學生自己積累課文中喜歡的詞語,教師指導學生積累常用詞語,鞏固知識,增加詞彙量,為寫話打基礎。在生字教學時,對學生進行擴詞練習,集思廣益,最大限度的獲取詞彙,豐富語言。在天天讀的過程中積累好詞佳句,教會學生去摘抄,利用課本教給學生摘抄的方法,如用鉛筆劃出某篇課文中的好詞佳句和優美的段落等,摘抄在專門准備好的一個收集好詞佳句的筆記本上,每周在班上進行一次交流,為寫話打好基礎。通過摘抄,學生積累了大量語言,寫話能力明顯提高。 二、重視句子訓練 句子訓練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認識更多的語言文字,還使他們了解句子的規律,熟悉各種句式,為寫話打基礎。句子訓練的形式很多,寫一句話;用一個詞語造句;按一定要求寫句子;把句子寫具體等等多種訓練形式。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要求學生把句子說通順,把意思表達清楚。為了進行句子訓練,每天作業最後一項就是寫一句話,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學生總是把自己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寫出來,是真實的生活寫照,常常寫出一些非常生動有趣的句子。因為不加條件限制,也只是一句話,學生寫起來很輕松,很自由,因而積極性很高。 我採用多樣的形式,把說話訓練與寫話練習結合起來,讓學生學得愉快,學得扎實。 三、重視說話訓練 我就在教材中,大膽設想,精心設計練習,使學生說話能力得到提高。訓練過程中學生有個性化的語言要大加贊賞,好詞要隨機寫在黑板上,在寫話的過程中共享。 學習《假如》一課,在學生完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給這首詩歌續寫一小節。先指導學生充分地說話練習,達到語言表達清楚通順。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學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盡情地表達自己的願望,完成了續寫。如假如 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 我要給災區的小朋友 畫一個美麗的學校 讓他們能快樂幸福地學習 不用再住在帳篷里上課。又如:假如 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 我要給奶奶畫一個健康的身體可以吃好吃的東西 可以去想去的地方玩 不用再整天呆在家裡孤單寂寞。多麼純真善良的願望,多麼豐富的想像!孩子寫出了自己的心聲,寫話是一種感情的表達,學生會產生想寫的慾望。 除了課堂上進行說話訓練外,利用活動課,周會時間來對學生進行訓練。周會時間除了教師必須講的事情外,其餘時間留給學生自己,說自己看課外書有何收獲,說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生活趣事趣聞先小組交流,講給同伴聽,再推薦幾個在班上講。對膽小的同學,先讓他們在自己座位上講,逐漸到講台前面向大家講。學生在說話的時候,要求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努力尋找他們成功的地方,熱情地幫助他們,鼓勵他們。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積極的氛圍,使學生從不敢說---能說---樂說---會說,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都得到了鍛煉,從而為寫話打下基礎。 四、創設情景,練習寫話 我認為以簡筆畫再見情境是培養學生的寫話興趣的有效途徑。簡筆畫簡便易行,只要勾勒一個簡單的輪廓,便一目瞭然,而且頗有情趣。如在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的寫話課,我用簡筆畫再現情境。單一線條寥寥數筆,一座假山就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再加幾只姿態各異的頑皮的小猴子這樣,通過簡筆畫再現情境,讓學生觀賞了一個鮮活的場景,從而培養學生寫話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寫話課並不枯燥,而是趣味無窮,學生就更樂於動筆寫。 五、要求學生寫日記 我認為針對二年級學生寫日記應該降低要求,提早訓練,培養寫 作興趣,奠定寫作基礎。我要求學生寫日記,讓學生把每天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沒有內容限制,沒有篇幅要求,想寫什麼就寫什麼,能寫多少就寫多少哪怕只能寫一句完整的話也行,要求無錯別字,句子通順。只要堅持天天寫,天天反思,一定能提高。例如:今天受到了批評,要寫出為什麼受到批評,是自己的問題還是老師冤枉了你,你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後來的心情又是怎樣的。經常給學生內容上的提示:家裡發生的事情,公共場所看到的、聽到的,學校里發生的,可以寫高興的事情,也可以寫傷心難過的事情。比如六一兒童節,給自己過節,要記日記。剛開始寫時不限制字數,簡單記一件事,老師給予鼓勵、肯定,讓學生真正感到寫日記並不難。 六、交流評價,激發學生寫話興趣 每一次的寫話,我都會盡量選擇一些在全班讀一讀,給以評價。對學生寫話的評價多採用鼓勵性的語言,以贊賞的眼光來看學生的作品。盡量找出他們的優點,並大力鼓勵,把寫得好的大力表揚。在對日記的評價我是這樣做的:先是學生自評,再是同桌互評,找出錯別字和語句不通的地方,找出寫得好的地方,使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再交給老師評。不定期地挑選一些作品貼在教室的學習園地里,供大家閱讀學習。為了鼓勵學生,採用了積分制,完成一篇記多少分,寫得好的再加多少分,一周公布一次,對積分高的進行獎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交流,給大家一個提示,一個樣本,以激發學生寫話興趣,相互促進,不斷提高。 在日記或寫話作業後經常用到這樣的評語:從你寫的可以看出你是一個善於觀察和思考的孩子。老師很欣賞你寫花的顏色的這一段,如果在最後寫出你的看法,你的感受,這將將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我發現你進步非常快,再努點力,老師相信你會更好!老師非常高興看到你寫的這段話,只要你努力,你一定能成功! 通過這些方法對學生進行寫話訓練,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當然對學生的寫話訓練方法多樣,根據實際情況採取相應措施,教師作為引路人,應不斷的學習和探索,使學生樂於寫話,把寫話當作一種快樂,從而不斷提高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為三年級作文打下牢固的基礎。

9. 拓展項目神筆馬良介紹

拓展項目神筆馬良介紹

拓展訓練項目背景:

從前,有個孩子名字叫馬良。父親母親早就死了,靠他自己打柴、割草過日子。他從小喜歡學畫,可是,他連一支筆也沒有啊!

一天,他走過一個學館門口,看見學館里的教師,拿著一支筆,正在畫畫。他不自覺地走了進去,對教師說:「我很想學畫,借給我一支筆可以嗎?」教師瞪了他一眼,「呸!」一口唾沫啐在他臉上,罵道:「窮娃子想拿筆,還想學畫?做夢啦!」說完,就將他攆出大門來。馬良是個有志氣的孩子,他說:「偏不相信,怎麼窮孩子連畫也不能學了!」

從此,他下決心學畫,每天用心苦練。他到山上打柴時,就折一根樹枝,在沙地上學著描飛鳥。他到河邊割草時,就用草根蘸蘸河水,在岸石上學著描游魚。晚上,回到家裡,拿了一塊木炭,在窯洞的壁上,又把白天描過的東西,一件一件再畫一遍。沒有筆,他照樣學畫畫。

不知道什麼時候,窯洞里亮起了一陣五彩的.光芒,來了個白鬍子的老人,把一支筆送給他:「這是一支神筆,要好好用它!」馬良接過來一看,那筆金光燦燦的;拿在手上,沉甸甸的。他喜得蹦起來:「謝謝你,老爺爺,……」馬良的話沒有說完,白鬍子老人已經不見了。

馬良一驚,就醒過來,揉揉眼睛,原來是個夢呢!可又不是夢啊!那支筆不是很好地在自己的手裡嗎!

他十分高興,就奔了出來,挨家挨戶去敲門,把夥伴都叫醒,告訴他們:「我有支筆啦!」這時才半夜哩!他用筆畫了一隻鳥,鳥撲撲翅膀,飛到天上去,對他喊喊喳喳地唱起歌來。他用筆畫了一條魚,魚彎彎尾巴,游進水裡去,對他一搖一擺地跳起舞來。他樂極了,說:「這神筆,多好呀!」馬良有了這支神筆,天天替村裡的窮人畫畫:誰家沒有犁耙,他就給他畫犁耙;誰家沒有耕牛,他就給他畫耕牛;誰家沒有水車,他就給他畫水車;誰家沒有石磨,他就給他畫石磨……

拓展訓練項目名稱 :神筆馬良

拓展訓練項目性質 :團隊協作項目

拓展活動目的:

1.加強團隊精神。

2.培養團隊配合協作能力。

3.感受團隊配合協作中,各成員之間的溝通方式與行為方式的變化及所需要的調整。

4.提升團隊士氣,激發飽滿的激情。

操作培訓規范:

操作時間:20~30分鍾(其中10分鍾為練習時間,比賽時間視聯系情況而定。)

參加人數: 12人

場地及材料要求:20平米以上的空地一塊,室內室外都可以。一米長大毛筆一隻並栓好12根繩子。一平米大的白紙或毛筆寫字紙若干張。

操縱方式:在地上放一張一平米大的紙。所有隊員拉繩子的末端,不得接觸毛筆,按照教練的要求完成指定的任務。最快完成的為獲勝。教練也可以根據字的美觀度來打分。

拓展訓練項目規則:

第一輪隨便學員寫字,第二輪寫規定的字,第三輪寫字體(就是描紅的那種字帖)

;

10. 神筆馬良教學心得分享

導語:每當學生回答出一個問題,我再追問:“你從哪看出來?”學生回答出以後,再帶領全班同學一起朗讀,進行指導。所有的環節都沒有問題,學生回答的很好,興致也非常高。教學的任務是什麼?不僅是要完成計劃之中的教學內容,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求知慾望,讓學生學會學習。

神筆馬良教學心得分享

這首兒童詩歌,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 、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除了能從中積累語言外,還能純潔孩子們的心靈。面對這樣一首文字平凡而情感充沛的詩歌,我探索著採取簡潔的線條,走出教師煩瑣分析、學生被動接受的說教式教學的途徑。

1、創設情境,入情入境。

葉聖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以親”。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情境因素對人的情感能起感染作用。小學生因生活經驗缺乏, 知識水平有限,教學中如果僅靠文字的敘述,很難向學生呈現直觀形象。因此,要善於創設各種直觀情境。這節課我創設多種情境,如在教學第一、二小節時,通過 創設“小樹在寒風和大雪中受凍”、“小鳥在鳥窩里孤零零地大哭”兩個情境,讓學生仔細看,仔細聽,通過多種感官的感受,引發學生內心體驗,感受到小樹的寒 冷,小鳥的孤單,西西的痛苦。這樣,讓學生達到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深刻體驗文中蘊含的情感。

2、揣摩文字,誘發情感。

課文的情感總是從字里行間顯露出來,特定的語言總是表達特定情感,特定的表達方式和文章的情感傾向緊密聯系在一起。教學中,應在感知課文語言的基礎上,引導 學生品味揣摩語言文字,強化語感訓練,使學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如在教學第一小節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對“縮著身子,輕輕嘆息”的 理解,讓學生看圖後邊做邊說說小樹在嘆息什麼,讓學生邊模仿小樹冷的動作邊學著小樹說說話,讓學生感受到小樹的可憐,通過反復誦讀,體驗文章的思想情感。

3、引導想像,升華情感。

想 象是思維的特殊形式,是發展學生創造力,陶冶高尚情操的重要智力因素。有些課文的情感可以向文外延伸,抓住伸展點發揮想像,可以使學生的情感進一步升華。 在教學第一小節時,讓學生發揮想像在紅紅的太陽下小樹有什麼感覺?會說些什麼呢? 讓學生彷彿自己就是那太陽下的小樹,學生展開了自己的想像,體會小樹有了太陽以後再也不覺得冷,而是感覺非常的暖活,這樣的想像讓學生更能溶入情感,更好 地體會小樹在陽光下享受的溫暖,感受小樹內心的開心。

4、讀寫結合,深化體驗。

這首詩從語言特點上看,每段的句式相對一 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這句話在詩中反復出現。適合對學生進行仿寫的練習。而且這篇課文的內容也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學了這首詩,學生 產生了許多共鳴,產生了許多新的“假如”,萌發了寫詩的沖動。我抓住時機,通過對省略號含義的挖掘,讓學生認識到身邊需要關注的事物還有很多。讓學生把自 己的願望說出來,寫下來。讀寫結合,讓學生把自己獨特的'體驗通過語言表達出來,讓體驗在學生寫話中升華。兒童充滿了想像力,創造力,雖然他們往往只能“假 如”,但是這些“假如”都是他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獨特認識,是他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

神筆馬良教學心得分享

我適時地引導小組討論:馬良為什麼開始的時候不為大官畫,後來又畫了?是他怕大官嗎?有的回答:“是的。”有的反應快說:“不是的。”並從書中或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找到依據。他當時的心裡是怎樣想的?抓住馬良為大官畫金山、畫海、畫船、畫風的那一段引導學生理清層次並結合課件用“首先、然後、接著、最後”這樣的句式復述故事片斷,達到重點段重點理解的目的。

在課的結尾,我又回歸到“神”字上來。變相的總結課文:馬良的筆“神”在哪裡?不僅要引導學生答出“畫什麼有什麼”,還要結合實際說出馬良是通過對畫畫的執著、刻苦的鍛煉才得到的能力。達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目的。還要抓住這個機會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假如你也有一支神筆”,你想做些什麼?引導學生展開想像,表達自己美好的心願。

當然,在教學中個別學生對討論的問題積極性不夠高;對馬良的這些做法是體現馬良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滲透的還不夠完善;在板書的設計上還需精煉!

神筆馬良教學心得分享

《神筆馬良》是一篇深受兒童喜愛、膾炙人口的故事。講述了貧苦人家的孩子馬良歷經坎坷,最後用自己的畫筆戰勝邪惡,得到窮苦人民愛戴的故事。表達了我國勞動人民對美好事物和理想生活的嚮往和不懈追求。

全文故事情節生動,通過設計自由討論的環節讓學生走近主人公馬良。問:“你們讀了這個故事認為馬良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學生的回答是多元的,從不同角度出發的。看來之前的發散思維訓練對學生來說奏效了。

學生能夠抓住文章的主要故事情節表達自己的想法,如通過馬良不直接給官員畫金山,而是先畫汪洋大海能夠體會到馬良是個聰明智慧的孩子。他在牢里等看守睡熟後在牆上畫門解救無辜百姓、官兵追擊,馬良迅速在岩石上畫馬機智逃脫,這些都能表現他的聰明和智慧。學生抓住馬良沒有筆在沙地上畫畫,在河灘上畫畫體會到馬良做事執著,熱愛繪畫,持之以恆。通過他只為窮人畫畫,毫不考慮自己體會他的大公無私和善良,以及誠實守信。

學生多元的解讀,逐漸讓馬良這個人物形象豐滿起來,不再是躺在紙面上的人物,而是有呼吸、有情感的立體的有血有肉人。語文教學應該還原作品人物本身的特點,讓主要人物的藝術風格和人格魅力得以彰顯。這是學習此類文章的一個重要方法。

本課結束之前,引導學生說一說:“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會畫些什麼呢?”再次啟發學生創意表達,把自己的奇思妙想通過文字記錄下來。這樣學生的語言文字訓練落到了實處,同時本課的德育目標通過寫話得到了很好的落實。兒童的愛心在筆尖流淌,智慧在字里行間閃爍。

閱讀全文

與神筆訓練方法和技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3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8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6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7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7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5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4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8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2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3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5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2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0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5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3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4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2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3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