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從過年到現在已經隔離有一個多月了,相信在家裡面都快憋瘋了,因為每天真的是不知道該幹嘛。學生在學校有老師管著,上班族上班需要掙錢,因為有了這些動力,而且身邊的人都在上班,工作,所以自己也會一樣。但是在家裡面,沒有了動力,閑著根本不知道該幹嘛。待的時間越長越無聊。所以說自己要讓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
一:首先制定計劃。
在家什麼都不想做,那是因為自己不知道該做什麼,心裏面也沒有計劃。所以每天都非常的迷茫。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先制定一個計劃,然後寫出來,每天需要做哪些事情。這樣自己就不會迷茫了,每天早上醒來的時候就可以按著自己制定的計劃一步一步來。心中有目標,自己才會有動力。
雖然說自律的生活真的是很難,但是相信自己,只要自己堅持下去了,你就能夠感受到自律生活帶給你的美好。
② 學不會自律你可能是對自律有誤解,8個方法搞定自律
很羨慕別人自律的人生,好身材、好習慣、高成就、兼備有趣的靈魂和好看的皮囊……
所以從明天起,自己也要做一個自律的人,早睡早起,每天鍛煉兩小時、工作學習五小時……
然而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為什麼別人能做到持續性自律,自己只能半途而廢?
一、關於自律,你是否存在誤解?
我們為什麼要自律?
為了掌控自己的人生、過上想要的生活、享受更高級的快樂、獲得身體和精神上的自由、變成更好的自己。
到底什麼是自律?自律是有意識地掌控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然而,現實中,很多人都對自律存在著誤解。
1、誤把自律當目標
自律是實現目標的手段,不是目標本身。
吃苦、努力、奮斗,這些美好品質都不是目標,通過吃苦、努力、奮斗取得成績才是目標。
很多人為了吃苦而吃苦,為了努力而努力,這只是在做無用功。因為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卻堅信努力奮斗總不會錯,這種沒有目標意識的偽自律都是自我感動式的瞎忙。
我們說誰誰誰是一個自律的人,聽起來很了不起,但是真正讓一個人了不起的是他通過自律取得的成就,而非自律本身。
2、誤以為自律就是長期不間斷地做一件很難的事情
很多時候,我們很自覺地就把自律跟堅持、吃苦這類詞畫上等號,似乎自律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
但是,並不是雷打不動每天出去跑步兩小時,或是每天在圖書館坐上八小時就叫自律。也不是今天說減肥,明天開始餓著自己就叫自律。
自律絕對不是要求你和天性做抗爭,真正的自律一定具備科學性和可持續性,是 健康 和快樂的,而非機械化執行計劃,或無意義的自虐。
二、為什麼你的自律總是失敗?
1、目標不合理
(1)沒有目標
很多人對自律的解讀只限於早睡早起、鍛煉身體、精進學習,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早起讀書健身,只是覺得這些都是應該去做的對的事情。
目標感的缺失會直接導致內驅力不足,不靠內驅力去做的任何事情都堅持不了多久。
(2)目標太大
對自己要求高是好事,但目標過於長遠或過於艱巨,很容易讓人打退堂鼓。不把大目標拆解成小目標,一步一步慢慢來,妄圖一口吃成個胖子一定是不可行的。
2、延遲滿足能力缺失
改變很難,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只注重眼前收益,而忽略長遠發展,當下的 美食 能帶給自己快樂,這是你已經獲得的經驗,而減肥成功之後帶來的幸福感,大腦沒有切身體會過,它只能看見當下健身的累和節食的苦。
3、完美主義帶來的失落感
所謂的完美主義,是認定自己的實際能力與期待相符,而現實往往不是這樣的,好作品都是改出來的,而我們總希望自己一開始就下筆如有神。
我們不能面對和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於是我們不願意再多邁出一步。
降低對自己的期待和高要求,享受每一次進步帶來的成就感,才能讓自己更有動力。
4、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沒有自律的意識和決心,而是不知道該如何自律。
如果你只是機械性地每天看20頁書,而對書中知識毫無吸收,那你就是在做無意義的努力,自律一定是失敗的,而如果你有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每天都能從書中汲取營養,那麼你的努力會帶來質的飛躍。
三、如何做到真正的自律?
1、目標驅動
如何找到目標?
首先要理性看待自己的夢想,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自己?你可以擁有一個什麼樣的人生?你希望獲得什麼樣的成就?這些都是你的慾望和願景。
其次,把這些夢想具體化、量化成明確的目標,有目標才有動力。
成為有錢人只是慾望,在3年內賺到100萬才是目標,正是這個迫切想要實現的目標,才能讓自己擁有戰勝懶惰和拖延的行動力。
動機是引發行動的直接原因,目標驅動就是自律的基礎。
2、分解目標,制定計劃
目標過大是導致自律失敗的原因之一,所以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把大目標分成階段性的小目標,把計劃分為長期計劃、中期計劃、短期計劃。
首先,目標一定要與能力相匹配,跳一跳、伸手就能夠到的高度就好,不要太難為自己,壓力有時候可以轉化為動力,但強度過大的壓力只會讓我們想逃離。一天之內背不下來100個單詞,背50個就好,降低對自己的期待,才更容易堅持。
其次,計劃一定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來制定,把年度計劃分配到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當中,把任務合理分配落實到每一天去。每天都背50個單詞,而不是一個星期找出一天來一次性背完350個單詞。
把目標細分化,並制定「人性化」的合理計劃,保證自律的方向。
3、及時獎勵
如果做一件事能持續帶給你成就感與樂趣,那麼你就會更願意去做這件事。因此,要學會審視自己的進步,每完成一個階段性的小目標都要適當的獎勵自己,讓自己堅信努力付出是會有回報的。
讓自己的行為得到正強化,讓自律變成一件快樂的事。
4、定期復盤
真正的自律,不是機械化地執行計劃,而是根據現實反饋不斷做出調整。
定期復盤,對計劃的完成情況做一個總結,快速排查計劃中出現的問題,並及時修正,優化迭代。
一定要記住一點,計劃是為目標服務的,不要讓人被計劃支配。
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條,這條路走不通換一條便是,不要在一條路上死磕到底。
你想要獲得知識,如果實在看不進去書,可以選擇上網課、聽書。你想要健身,不一定非要逼自己跑步、舉鐵,打球、跳健身操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在保證方向一致的情況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努力,這樣自律才是可持續的。
5、 拒絕完美主義
有些人眼中的自律就是到了固定的時間去做固定的事,遇到問題不懂得變通。然而,自律不是你完美地執行計劃,而是在經歷一番波折之後,還能把這件事繼續下去。
計劃趕不上變化是人生常態,偶爾完不成任務不是問題,為此焦慮才是問題。
自律不是要求你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極致,而是自我主宰,擁有掌控生活的能力。因此,別讓完美主義的枷鎖束縛你前進的腳步。
6、拒絕拖延
拖延症是自律路上的攔路虎,那麼怎樣根治拖延症?
(1)培養自己的執行力,想到什麼立即就去做。
(2)讓這件事充滿儀式感,要看書了先把書桌整理干凈,要運動了先把裝備穿戴整齊。儀式感會讓一個人心情愉悅,更快樂地去做這件事。
(3)五分鍾法則,當自己不想動的時候,告訴自己,可以不用嚴格執行計劃,只做五分鍾就好,只需要專注五分鍾,五分鍾之後,大腦進入狀態,就會更願意繼續下去。
(4)為這件事設置截止日期,想一想自己是否願意承受完不成任務時的焦慮感。
(5)讓別人監督你去做,把自己的目標告訴別人,自己立下的flag,不能打臉。
有一個原理叫做「飛輪效應」,為了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復地推,但達到某一臨界點後,飛輪的重力和沖力會成為推動力的一部分。這時,你無須再費更大的力氣,飛輪依舊會快速轉動,而且不停地轉動。
萬事開頭難,先干起來,你就成功了一半。
7、拒絕誘惑
(1)遠離誘惑
從物理隔離上遠離誘惑,把一切影響計劃正常進行的干擾源全都排除在視線范圍外,讓自己專心去做當下的事情。
(2)培養自控力,學會延遲滿足
要學會把目光放長遠一點,不要為了短期利益而放棄長遠價值。
(3)實現目標的決心一定要強烈
自律不是你與自己的天性做斗爭,而是一個慾望和另一個慾望之間的較量。
你是更想賴床還是更想起來做想做的事,你是更想吃蛋糕還是更想要好身材,這都取決於你當下哪個慾望更強烈。
當你對一件事的熱愛超過了一切,自然就有了抵禦誘惑的力量。
8、把自律變成習慣
從小到大,我們一定養成了很多習慣。
試想一下,為什麼不管多晚,我們一定要刷牙洗臉才能上床睡覺?
不是因為目標和自控力,更不是因為你把刷牙洗臉列為每天都必須要完成的計劃,而是因為這是你保持多年的習慣,如果不去做,你就會感到不舒服、睡不踏實。
在你多年的固有認知里,睡前刷牙洗臉就是自己必須要做的事情,雖然大腦會偶爾想偷懶,但身體直接就去做了,這就是本能。
同樣,早睡早起、晨練、睡前閱讀等等也是一種習慣和本能,到了這個時間,身體自動就去做這件事,根本不需要調動意志力去完成。而你之所以覺得痛苦,就是因為你沒有養成這個習慣。
村上春樹說,「當自律變成一種習慣時,你就會享受到它的快樂。」
所以,如果你想持續去做一件事,那就想辦法把這件事變成你的日常化活動,實現不痛苦的自律。
四、最後
所有焦慮都來源於能力與慾望不匹配、預期和現實有落差,所有痛苦都來源於對自己無能的憤怒,而自律就是幫你重新拿回人生掌控權、獲得幸福感的最佳手段。
所以,不要再羨慕別人的自律生活了,從此刻開始,重新規劃你的人生,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自律# #目標# #焦慮# #規劃人生#
③ 一個人獨居時,該如何保持自律
獨居自律是一種生活態度。人常說君子慎獨,一個人獨居的時候,沒有外界的干擾約束,直面自己的內心,自律性不強的人很容易自我墮落。
【對於自媒體從業者的建議】
1、在前一天,開200字-800字的頭,或者至少把選題和素材都找好,這樣第二天能夠立刻開始寫。
2、一旦開始做事後,就一定限定自己把需要完成的一切任務,在整塊時間內連續做完。中間可以午休、吃飯,可以每隔一小時休息10分鍾,但不要做其他的事情,比如看某音,看電影等等。因為一旦慣性被打破,就很難回到做事的軌道上。
3、每天學習。做自媒體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輸入,不斷輸出的過程。不管是寫文章還是拍視頻,都是向外傳輸自己的的觀點,思想或者故事等。需要題材新穎有創意,才能贏得粉絲的青睞。如果原地踏步不學習,內容老生常談,哪裡來粉絲。
④ 年輕人如何在獨居時有效地保持自律
一個人在獨居時想要保持自律很難,我周圍很多人獨居的時候基本宅在家,沒有正常的社交活動,公司,宿舍就是他的一天。一覺睡到中午,一天吃一頓,連三餐正常都無法保證何談自律?
年輕人要想在獨居時有效保持自律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當你一個人久處時,你會意識到你所自詡的自製力在放任自由的情況下根本不堪一擊,何況你還只是一個普通人,你也終將明白,人的意志力在慾望面前,多麼脆弱。
培養自律的方法有很多種,我且用我的經驗說說我認為培養自律最重要的兩個方法。
一、養成早起的習慣
你要相信,在眾多習慣中,早起是很多人想養成的習慣,但大多數人都做不到。培養早起的習慣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很多人早起失敗的原因是內驅力不夠,天真的以為靠著意志力就可以堅持做到早起,那幾乎是不太可能。因為意志力是有限的,一味消耗意志力督促自己早起,只會讓你的挫敗感越來越強烈,況且被消耗的意志力本身就難以恢復。所以要養成早起的習慣只能靠日常的小習慣慢慢形成。
二、當下專注只做一件事
專注是保持自律的關鍵點。只有當你專注了,你做事的效率才會提高,拖延症才不會找上你。大多數人不能保持自律很大原因是因為他們注意力不夠集中,總是靜不下心來專注做一件事。這樣的行為導致的結果就是,你列出來的計劃永遠在進行中,所以你會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做一件事,不斷打破對自己的承諾,久而久之你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這一切都是因為你不夠專注。
自律說到底就是自己日常生活的規律化,它是由一個一個小習慣疊加而成,而專注是其中重要一環。要想有效保持自律,就要把你日常生活的規律化變成習慣。
⑤ 年輕人如何在獨居時保持自律
其實題主不是缺少保持自律的方法,而是缺少保持自律的意志力。就如同說起減肥,我是自認為是民間減肥理論專家。可是肥胖依舊會困擾我,因為我缺乏把理論付諸實踐從而到達減肥目的的意志力。那麼年輕人如何在獨居時保持自律呢?
首先,要找到讓自己堅持自律的原動力,這是才是核心。
有句話叫「自律帶來自由」。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擁有一個自由自在的人生,而自律是通向自由的捷徑,是解決人生問題的基本工具。比如說制定計劃並執行下去以達成目的。通過自律,我們才可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你想要開始專心完成某件事時,選擇好要種的樹就點擊「開始」,接下來的時間,小樹會漸漸長成一顆大樹。如果中途使用手機,小樹就會枯死並留存在當天的森林裡。快去種自己的專注森林吧!
如果一個人在生活、工作等等各方各面都能夠保持自律的話,相信經過長久的積累,生活狀態一定會有一個大的改變,人生也能過得更有意義和價值。
⑥ 疫情復甦,如何科學隔離
集中隔離,動作要快】否則,一旦大面積爆發,將沒有隔離的地方了。為什麼不能居家隔離?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副院長謝幼華表示,居家隔離在理論上是可以的,但實際上會面臨很多問題。
首先,對居家隔離的感染者提出了很高的自律要求,包括飲食,生活等。但是,往往時間一長,人就會崩潰,比較難以實現。
其次,感染者居家隔離可能會造成同住人包括老人、兒童交叉感染。
第三,感染者的生活垃圾需要特殊化的專業處理。
第四,由於居住條件的限制,有的樓棟的氣道和糞道可能有問題,存在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性。因此,總體而言,集中隔離是控制傳染源的有效方法。
⑦ 怎樣讓自己自律
讓自己自律要有具體的要求。在配合當下正在實行的素質教育方面,我們要提高自身素質,樹立自尊、自愛、自強的自律意識,對學校、班級和個人都要有強烈的責任感。
並且能夠正確處理日常學習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和矛盾沖突。在學習方面,一要獨立,獨立思考、獨立解題、獨立完成作業;二要自覺,自覺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包括做好預習復習工作、上課專心聽講和按時完成作業。
(7)自律隔離的方法和技巧擴展閱讀:
如果想培養自律的生活方式,首要的功課之一就是破除找借口的傾向。正如法國古典文學作家佛朗哥所說:「我們所犯的過錯,幾乎都比用來掩飾的方法,更值得原諒。」
如果你有幾個令你無法自律的理由,那麼,你要認清它們只不過是一堆借口罷了。如果你想成為更有成效的領袖,就必須向你的借口提出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