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逼自己學習6個方法

如何逼自己學習6個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23 20:10:29

❶ 如果有不想學習的時候,該如何逼迫自己學習

1.准備一個學習計劃本

開心、大氣,只有不為生活瑣事所煩,不斤斤計較,才會在學習的時候不胡思亂想,專心學習。

❷ 不想學習的時候如何逼迫自己學習

不想學習的時候,應當找到自己為什麼不想學習,由於想玩而不想學習時,應當將玩具拿開,手機等等;

另外,明確自己的目標,有了明確的目標時,就有行動力。

規定自己在一定的時間學習,這樣就可以縮短自己不學習的時間。

找一個適合自己學習的環境,良好的學習環境,有助於你集中精力學習。

❸ 如何逼迫自己學習

首先我覺得「逼著學習」這個觀點就是錯的,在我看來學習從來都是不需要別人逼的,學習是自己主動去學習的。初高中的時候我們心智還沒有成熟所以需要父母或者老師逼著我們去學習;但是上了大學,我們都是成年人了,我們需要自己去主動學習,因為沒有人再逼著你去學習了。

還有去圖書館之前把手機放在宿舍,因為手機上有意思的東西比書上有意思的東西多了去了
!我相信一個人不會主動學習,那麼手機對他的吸引了往往是巨大的。把手機放在宿舍就避免了你玩手機。如果不把手機放在寢室,你會時不時的把手機拿出來「看時間」,我深有體會,看著看著就又玩上了,而且剛開始的那種內疚感就會一掃而空。

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比如說今天看多少,明天看多少等等。有了目標才會有動力,而且可以在完成自己的目標後,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獎勵,例如你喜歡和開發,就等自己學習完成了給自己買一杯咖啡,這樣你的效率會提高很多。

學習真的需要主動,別想著別人去逼你學習。別人逼得了一時,還會逼得了你一輩子嗎?

❹ 不想學習的時候如何逼迫自己學習

歷史上第一個有名的無法集中注意力的人,是古希臘的珀爾賽斯。 珀爾賽斯是古希臘著名詩人赫西俄德的弟弟,以天生注意力不集中出名,他不幹農活,整天吃喝玩樂、無所事事。赫西俄德對此十分惱火,他給珀爾賽斯寫下了這樣的詩句:「今天的工作不要拖到明天,不能專注工作的人總是擺脫不了失敗。」

1.下定決心好好學習,在心中默念30秒就立馬去做,不要拖延。當你著手做一件事的時候,慢慢做下去,你可能會不知不覺忘了時間,一直做下去。

2.做好任務管理。在你開始學習之前,你可以花2到3分鍾制定學習計劃,每完成一個計劃,你可以在後面打一個勾,或者給自己一個小獎勵,激勵自己去完成。



3.創造不容易分心的環境。遠離手機,關掉電視,把容易讓你分心的玩具和其他小物品收起來,桌上只擺放你的學習資料。或者你也可以去圖書館、城市書屋、自習室等你覺得學習氛圍濃厚的地方,誰讓你更快的集中注意力。



4.明白專注力的重要性。2016年,美國著名計量經濟學家詹姆斯·赫克曼(James Heckman)對「人生成功的要素是什麼」這一問題進行了分析。他分析了在英國和美國出生的幾萬個孩子的IQ測試和性格測試結果,並分析了他們幾十年後的收入和健康狀況。 分析的結果如下。 ·人生成功的要素中最重要的不是腦子聰明,而是「盡責性」。 這里所說的「盡責性」是指能抵抗住眼前的誘惑,專注於重要事情的能力,也就是專注力。雖然腦子聰明與成功也有一定的相關性,但其重要性遠不及專注力。比起IQ高的人,專注力高的人收入更多,身體不好的概率也更低,最重要的是,他們心理健康、生活幸福的概率更高。可以說,專注力是現代社會最重要的能力。

❺ 不想學習的時候如何逼迫自己學習

沒作業的時候,看岳雲鵬說相聲都沒意思,有作業的時候,看天氣預報都覺得好看,只要提到學習,地也願意掃了,碗也樂意刷了。

絕大多數的人,包括學霸,都不是真正的熱愛學習,只是,學霸們更懂得如何「逼迫」自己。「逼迫」也是需要講究方法的,方法不對,「逼迫」就變成了「叛逆」。

❻ 不想學習的時候如何逼迫自己去學習

如果你真有不想學習這個念頭,那麼你怎麼逼迫自己都沒用的。你必須要先把不想學習、心裡煩躁的負面情緒發泄出去。

這時候你應該去跑步跑上一萬米,回來之後睡上一會兒。這樣一來,再去學習的話,你就會發現特別容易集中精神了。

❼ 不想學習的時候如何逼迫自己學習

總是在准備學習的時候,被手機或者其他的事物所打斷,所以說想要克服這種拖延症也是蠻難的,我的方法就是嘗試從多方面下手,因為所有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都是因為意志力不足。


老師和學生

首先掌握好的方法才能更高效將知識分為三個步驟去學習,由淺入深,由繁到簡。將書本的知識大致看一遍,花費時間不用太多, 但是一定要全部看完,留下整體的印象,將重點,難點,和自己不知道的點標注出來。

然後結合知識題和筆記在第二遍閱讀的時候,要去查資料,去著重理解重難點,將習題放在旁邊,邊做邊在書中查找,在需要注視的知識點上,把筆記寫上。將錯題中的正確答案和解析,總結整理記在錯題本上,不要因為當時理解了就不再看了,因為人的記憶是有減退期的。

學習

在第二步的時候 ,我們對於內容就已經全部了解了,重點難點也能夠大致的進行解決了在筆記本上將章節內容和標注的筆記整理好,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寫出來,標注好,哪個是重點,哪個是難點,哪個是自己容易忘記,弄混的點。做成一張思維導圖。

並且學會鼓勵自己,給自己一個小標語,或者小錄音,或者醒目的地方一個鼓勵加油的小卡片。每天晚上或者每周末找出獎勵自己,看電影或逛街或吃飯或K歌或看小說等。一定要會休息,張弛有度,但別過,讓自己收不住心。

學習

最後一定要學以致用,把學到的東西盡可能的去使用,不能浪費時間白學啊。當以後碰到問題,腦子裡面能蹦出學到的東西,就能嘗到學習的甜頭,自然就不會厭學。所以當你不想學習而必須強迫的情況下,只需要強迫自己學習5分鍾就可以了。很多時候,你發現,本來只想學5分鍾,實際上你學了15分鍾,甚至半個小時。讓我們一起變得更好吧。

❽ 6個高效學習方法,學習必備!

一.學習計劃法


1. 既要有長期目標,也要有短期學習目標。



在制定相對較長的目標同時,一定要制定短期學習目標,切合孩子實際,讓孩子通過一定的努力可以短時間內實現,通過一個一個小目標的達成,讓孩子從中獲得成就感,並獲取完成長期目標的動力。


2. 制定課後時間計劃表


制定課後時間安排計劃表,把放學回家吃飯、休息、學習的時間統籌安排,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形成習慣。


二. 預習管理法


每科用5-10分鍾預習第二天將學習的內容:先通讀教材,把不理解的內容記下來形成問題,第二天帶著問題有重點地聽課。


三.聽課法


1. 聽課必須做到當堂懂


跟著老師的思維走,抓重點,如:定理、公式、單詞、句型等預習中不懂之處,在當堂課中聽懂並記住大部分。


2. 不預習當堂懂的在50%-60%左右,而預習當堂懂在80%-90%左右


當堂沒聽懂的知識課後要問懂,或研究懂。


四.復習法


1. 歸納列表法


我們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常常是零散的,要想把它變成自己的知識,就必須進行一番加工整理,理清知識要點,在頭腦中構建起一個知識網路,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學過的知識才記得牢,用的活。例如:把學過的古詩進行整理,把學過的各種偏旁部首的字進行整理和詞語分類整理等等。


2. 查漏補缺法


隨時記下重難點,在筆記中詳細整理並做下記號,著重復習。每天復習當天學過的內容,每周末復習一周內學過的內容,堅持2-3個月,學習水平會明顯提升。


五.寫作業的4 “不”


1. 不計時不寫作業:限時間寫完作業,比如:20分鍾寫完語文,25分鍾寫完數學,養成習慣。


2. 不復習不寫作業:先復習所學內容,然後寫作業。


3. 遇到難題不鑽牛角尖:百思不得其解,先放過,後攻堅


4. 不檢查不寫作業:作業後必須檢查一遍


六.錯題總結法


建立錯題本和難題本,每道題記錄以下內容:


1. 原題


2. 錯因 或 難點


3. 正確答案


4. 復習次數


對於錯題和難題,需要每隔一段時間復習一次,如果已完全掌握,則劃掉這道題。


以上就是關於學習方法的相關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相關內容,歡迎大家及時關注本平台!

❾ 不想學習的時候如何逼迫自己學習

眾所周知,大家現在注意力很難集中,這些互聯網從業者要「背鍋」。互聯網巨頭和大資本在爭奪我們的時間,每個 App 的目的都是為了搶占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付出更多時間。在把各種刺激點都壓縮在一分鍾內的短視頻面前,讀書學習的吸引力降低了。

但是我們應該反過來想:這些佔用我注意力,讓我欲罷不能的設計和安排,我能不能自主地用在讓自己學習呢?

那麼到底怎麼辦呢?答案很簡單:用魔法打敗魔法。現在作為一個互聯網人,我就教大家怎麼用這些方法去更好地服務於讀書學習的目標。

第一,注重臨界點的作用

什麼是臨界點?當你要做一件事的時候,可以做,也可以不做。這個時候如何阻力稍稍小 一些,也許你就去做了。想像一下你躺在沙發上懶得動的時候,有人把好吃的遞到你手邊的感覺。在手機的 App 里,每次多讓用戶點擊一下按鈕,多進一個頁面,就意味著會流失很多用戶,用戶就是這樣懶得動手。

所以,你在讀書的時候可以怎麼做呢?盡可能讓你的書放在手邊,放在一個你在碎片時間易於拿到的地方,隨時可以拿出來閱讀。

舉個例子,我有段時間想讀《資治通鑒》,買來後發現有很多本,每一本都是厚厚的,單是捧著閱讀都很麻煩,後來我想了個辦法,用 Kindle、iPad、手機來閱讀。用同一個 App,這樣閱讀進度可以雲端保存,不同設備里都是一樣的。有時候可以拿出 Kindle 來閱讀,保護眼睛,有時候碎片時間,就拿手機零散的讀一讀,就這樣不到一年的時間,都讀完了。

我們不是要戒掉用手機,我們是要增加閱讀的時間。手機不是我們的敵人,無意義的浪費時間才是敵人。

臨界點的效應之所以容易被人忽視,背後是因為人總容易高估自己的理性,然後為自己的行為做合理化的解釋。很多時候明明是懶得從書架上取下來展卷閱讀,卻被自己「腦補」成自己對這本書不感興趣。對於設計師產品經理來說,臨界點的作用是被上千萬用戶行為數據所證實的經驗,希望你能有所重視。

第二,區分「信息優先順序」,降低認知阻力

信息優先順序是互聯網產品設計中很重要的概念。平時你會發現,App 界面上的內容,有一些會更突出,用醒目的顏色,有一些則會顯的被弱化,用很淡的色彩。因為不同種類的信息,其價值和注意度是不同的,在產品設計中要呈現在不同的層次、使用不同的表現形式。

還記得椰樹牌椰汁嗎?

看起來不漂亮,但是其實信息的層次很清楚,所以大家可以一眼從裡面看出來層次,知道他們在宣傳什麼、強調什麼。

很多人讀書學習堅持不下去就是因為上來就抱著一本書一字一句琢磨推敲,迷失在細節的海洋而沒有框架。如果你能夠主動區分學習內容的層次,在閱讀的時候懂得哪些需要詳細閱讀,哪些可以暫時快速跳過,需要的時候再仔細看,閱讀的速度就會更快。例如,哪些內容屬於經驗信息,還是理論,還是方法,還是價值立場和方法論?作者有沒有價值立場?在使用什麼方法想論證什麼觀點,怎麼論證的?

找到作者在講述的信息的主幹特別重要。有一個有用的方法是思維導圖。

可視化的思維導圖除了能幫你理清思路,還能幫你更好的堅持讀書。背後原理是,它可以節約人在接受處理信息時的working memory,也就是短期記憶。已經有心理學研究表明 working memory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直接會影響到人的自律行為。

你可以鍛煉在每次讀書的時候,畫出一本書的思維導圖,對這些不同層次的信息進行結構化和可視化。現在在電腦、手機里都有很多思維導圖工具,很簡單。

第三,用輸出來倒逼輸入

人性中有很多弱點,例如虛榮心、渴望被認同等等。但是反過來,我們的弱點也可以被我們自己利用。

有段時間,我經常在網上分享一些觀點,很多觀點都是在閱讀的時候產生的。結果有一天見到一家很有名的公司的高管,也是一位前輩,年齡挺大了,他說馬力我經常看你的分享,我覺得很好呀,這一下立刻拉近了距離。其實我們都喜歡被人認同,那麼為什麼不主動一些,多在網上輸出自己的閱讀筆記和閱讀感想呢?至少我們的朋友圈總是有一些好友的。

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談話」,對話的前提是理解,你能不能試著理解到作者的原意和作者真實的高度?如果一時間理解不了,那些暫時不能理解的地方,就是你讀書筆記的重點和未來讀書思考的線索;如果可以理解,那就把它們寫在來,分享出去。

我發現那些思維活躍、擅長學習的朋友,總是會在某個自己喜歡的地方輸出自己的觀點和閱讀體會。不要覺得不好意思,指點江山又如何?只要你在這個過程中活躍自己的思維,形成了自己的品位和觀點,慢慢尋找開闊的風景,這樣最終不是更有意義么?

而且很可能在這個過程中,因為你的對外表達,又結識了新的人,進入了新的圈子,獲得意外的收獲。這些意外收獲帶來的正反饋會讓你養成閱讀、分享的習慣,而且這個習慣是閉環且自我強化的。

第四,營造平滑的學習曲線

玩游戲的時候,有沒有發現新手剛玩的時候游戲難度很低,然後難度逐漸增大,這就是平滑的學習曲線。一開始要慢慢來,能讀多少書算多少,把讀書變成一種娛樂方式,而不是一件嚴肅和正經的事。

要對自己好一點,別給自己那麼大壓力。越是輕松從容,越能夠自然而然的閱讀和學到東西。

有時候,對於一些專業類的書籍,我也會建議大家換個極端的角度,功利化一些。以前我們有同學為了准備出國讀書,每天背單詞。他用計劃要申請到的獎學金除以要背的單詞數量,得出了每個單詞值多少錢,每背一個單詞,他就會告訴自己:我又賺了幾美元。也許你讀的專業書就能夠讓自己在未來找個好工作,或者換一個好工作,可以用這個方式來試試設定目標。其實這都是給自己心理暗示,讓自己被獎勵。

閱讀全文

與如何逼自己學習6個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3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8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6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7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7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5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4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8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2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3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5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2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0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5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3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4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2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3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