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根據化合物結構性質開發方法

如何根據化合物結構性質開發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23 04:58:23

❶ 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分析方法哪些

相對分子質量的測定 -------質譜法
分子結構的鑒定----------紅外光譜法 核磁共振氫譜法

❷ 實施《物質結構與性質》的教學要注意哪些問題

(1)明確模塊設置目的 物質結構理論揭示了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結構與性質的關系,有助於人們理解物質變化的本質,預測物質的性質,為分子設計提供科學依據。高中課程標准中設置「物質結構與性質」課程模塊,是針對那些對於化學特別感興趣、具有較好理科學習基礎、將來准備報考化學相關專業的學生開設的,旨在幫助他們進一步豐富物質結構的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本課程模塊的學習,學生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發展:n 從科學家探索物質構成奧秘的史實中體會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n 進一步形成有關物質結構的基本觀念,初步認識物質的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系;n 能從物質結構決定性質的視角解釋一些化學現象,預測物質的有關性質;n 在理論分析和實驗探究過程中學習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論,逐步形成科學的價值觀。(2)注意教學內容的銜接如何在初中化學與高中必修化學關於物質結構和性質的理論基礎上,考慮學生的知識經驗與化學學科的發展,進一步認識最基本、最核心的物質結構理論,使學生初步建立起與現代化學以至現代科學相適應的微觀物質研究的科學思想,為學生未來在化學學科領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這是該模塊教學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學生通過初中化學與高中必修化學的學習,已經初步了解了原子的微觀結構,結合有關的實驗事實和數據認識了元素周期律,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系,以及化學鍵的涵義等關於物質結構和性質的基本知識。因此,本課程模塊要在上述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原子、分子水平上認識物質構成的規律,以微粒之間不同的作用力為線索,側重研究不同類型物質的有關性質,主要設置了「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化學鍵與物質的性質」、「分子間作用力與物質的性質」、「研究物質結構的價值」四個主題。(3)把握課程模塊教學要求本模塊的知識內容比較抽象、理論性較強,若只是把艱深的理論知識堆積起來,不僅會使學生望而生畏、逐漸失去學習興趣,也會導致學生的理解困難,無法落實標准中的課程目標。要關注學生的認識水平,注重抽象概念與具體實例相聯系,盡可能通過直觀模型和模擬活動增進學生對科學概念的實質性理解。各主題的教學建議如下。①「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主題的教學建議在義務教育初中化學和高中必修化學學習中,學生已經對原子核的結構和核外電子排布有了一定的認識,並能夠運用微粒的觀點來解釋有關的化學反應過程。「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主題主要選擇了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原子結構的構造理論,原子核外電子的能級分布,元素的電離能、電負性,原子核外電子的躍遷等內容,旨在讓學生理解原子結構的微觀本質,進而理解元素的性質表現。本主題要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核外電子的運動情況,從能級的角度來看待核外電子的排布,並在了解電離能和電負性的前提下,用新的觀點來說明元素的某些性質和相應的化學反應原理。為了促進學生的理解,可以讓學生討論元素周期表中各區、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及其與主族元素電離能變化的關系,在討論的過程中形成對元素性質周期性變化的整體認識;可以查閱有關元素電負性資料,解釋元素「對角線」規則,並通過實例予以說明;通過讓學生觀看原子吸收和發射光譜分析的影像資料,促進學生對核外電子躍遷的理解。②「化學鍵與物質的性質」主題的教學建議「化學鍵與物質的性質」主題通過對物質中不同類型的化學鍵——離子鍵、共價鍵、金屬鍵的剖析,使學生認識到,化學鍵的性質集中反映了物質結構對物質性質的決定作用。原子之間的鍵合作用以及化學鍵的破壞所引起的原子重新組合是最基本的化學現象。弄清化學鍵的性質和化學變化的規律不僅可以說明各類反應的本質,而且對化合物的合成起指導作用。學生在高中必修化學中已經初步認識了化學鍵的涵義,知道了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形成。本主題可在此基礎上,深化學生對離子鍵和共價鍵的理解,了解衡量離子鍵強弱程度的標志,知道共價鍵的主要類型及其性質,並能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相關的具體實例,增進對結構決定性質這一基本觀念的理解。在教學中可通過製作各種晶體的結構模型,並組織討論,使學生了解離子晶體、原子晶體和金屬晶體的基本特徵,並解釋有關物質的性質;可結合典型實例讓學生了解手性分子、等電子原理等的應用,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之更全面地理解化學鍵與物質性質的關系,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更為堅實的理論基礎。③「分子間作用力與物質的性質」主題的教學建議學習了化學鍵與物質的性質後,為進一步深化微粒之間作用力與物質的性質這一理論知識,有必要向學生介紹分子間作用力與物質性質的關系,讓學生澄清化學鍵與分子間作用力之間的區別,理解分子間作用力對物質的性質、狀態等的影響,使學生形成更為完整的有關物質結構的基本觀念,並能解釋一些化學現象,預測物質的有關性質。此外,氫鍵也是分子間作用力的一種,但它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應讓學生初步了解氫鍵存在對物質性質的影響。這一主題應多開展討論活動,讓學生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不斷加深認識、深化理解,實現微觀與宏觀的統一,體會化學這門自然學科完美地將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聯系起來的獨特魅力。④「研究物質結構的價值」主題的教學建議研究物質的微觀結構,不僅有利於人類真正理解物質的本質及其變化,更有助於新元素、新物質的發現和新理論的創設。在本主題的學習中,學生會更為清晰地認識到在原子、分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意義,了解研究物質微觀結構的實驗方法和手段、元素周期系的應用價值,初步認識物質的結構和性質之間的關系。通過閱讀或收集化學發展史和科學家在物質結構探索方面的資料,在交流討論中真切地體會研究物質結構的價值,學習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論,逐步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學生不但要掌握關於物質微觀結構的具體知識(如構成物質的微粒,微粒間的作用,各種晶體的性質等),還要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種從微觀結構推斷宏觀性質的觀念,形成從事物的內在本質來著手探測外在表象的思想,並讓學生形成從事物的相互聯系中總結規律,從規律中預測新知的能力。這種觀念和方法論上的東西,不僅可以遷移到其他學科的學習,更為學生以後的科學研究打下基礎。(4)合理組織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式「物質結構與性質」課程模塊知識的邏輯性較強,理論抽象程度比較高,在教學時根據其內容特點應採用以學科知識為主線來組織教學內容,突出微粒間的相互作用;在呈現方式上要重視直觀模型的運用,增進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物質的微粒性認識和微觀角度的核心是理解微粒作用觀,微粒作用觀可以統領化學學習,可以有效地豐富學生的微觀認識,並能夠指導學生對物質及其變化規律的理解和研究。因此,在教學時,應以微粒及微粒間的作用力為主線。首先以原子為微粒的第一水平,討論原子內部的結構特徵;然後以微粒間相互作用的內容為第二水平,重點討論化學鍵等有關內容;在此基礎上,專門討論物質的聚集,以微粒的種類、微粒間相互作用力的種類以及微粒的聚集程度為這部分內容的線索。要注意將概念與實例相聯系,採用宏觀現象和事實、微觀模型和描述、化學符號表徵相結合的方式,降低抽象概念的學習難度。本模塊有豐富的科學史素材,如道爾頓的原子學說,阿伏加德羅分子學說,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惰性氣體的發現,玻爾的原子結構理論等。在教學中要重視科學發現史的內容,使學生了解一些科學知識發現的背景和過程,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啟迪學生的思維,增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的內容主要是討論物質結構與性質之間的關系,較為抽象,在化學基本理論的學習與應用上的要求比其他模塊要高。在講解時應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要緊密聯系學生己有的有關物質及其變化的經驗與知識,盡可能通過化學實驗或引用實驗事實幫助學生理解。同時還要利用各種模型、圖表和現代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5)選擇有效的評價策略。「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重在突出化學學科的基本觀念、核心概念和基本的思想方法,其知識的學科性和邏輯性較強,適宜採用紙筆測驗為主的評價方法。紙筆測驗要努力創設引起學生興趣和聯系實際的情境,加強試題的綜合性、探究性和開放性。為了探查學生對微觀知識領域各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的理解,可以採用概念圖技術。例如對於組成物質的微粒(原子、分子、離子)、微粒之間的相互作用(化學鍵和分子間作用力)以及物質的聚集形式(分子晶體、原子晶體、離子晶體、金屬晶體)這些概念之間的層級關系以及邏輯聯系,就可以讓學生來畫概念圖,以此來檢測學生對微觀結構知識的掌握情況。由於這部分內容較抽象,所以在測評時還要注意和實際相結合,設計一些探究活動,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自己記錄在探究過程中的進步和體會,教師在此過程中通過觀察和面談對學生做出評價,做到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評相結合,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

❸ 如何通過化學結構式判斷其物理屬性

化學式是用元素符號表示各種物質的化學組成的式子,包括分子式、實驗式、結構式、示性式等等.
結構式是表示物質里原子的排列順序和結合方式的化學式.用—、=、≡分別表示1、2、3對共用電子;用→表示1對配位電子,箭頭符號左方是提供孤對電子的一方,右方是具有空軌道、接受電子的一方.
結構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真正的分子結構和性質,但不能表示空間構型,如甲烷分子是正四面體,而結構式所示的碳原子和四個氫原子卻都在同一平面上.
確定一個化合物的結構是一件相當艱巨而有意義的工作.測定有機化合物的方法有化學方法和物理方法.化學方法是把分子打成「碎片」,然後再從它們的結構去推測原來分子是如何由「碎片」拼湊起來的.這是人類用宏觀的手段以窺測微觀的分子世界.50年代前只用化學方法確定結構確實是較困難的.例如,很出名的麻醉葯東莨菪鹼,是由植物曼陀丹中分離出來的一種生物鹼,早在1892年就分離得到,並且確定其分子式為C17H21O4N.但它的結構式直到1951年才肯定下來.按照現在水平來看,這個結構並不太復雜.近年來,應用現代物理方法如X衍射、各種光譜法、核磁共振譜和質譜等,能夠准確、迅速地確定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大大豐富了鑒定有機化合物的手段,明顯地提高了確定結構的水平.
分子結構包括了分子的構造、構型和構象.構造是分子中原子成鍵的順序和鍵性.以前叫做結構,根據國際純粹和應用化學聯合會的建議改為「構造」.表示化合物的化學式叫做構造式.
由於有機化合物中存在著同分異構現象,因此一個分子式可能代表兩種或兩種以上具有不同結構的物質.在這種情況下,知道了某一物質的分子式,常常可利用該物質的特殊性質,通過定性或定量實驗來確定其結構式.
結構式不同而化學式相同不一定是同一種物質,其性質也往往不一樣嗎.比如各種有機物的同分異構體,化學式相同,但是結構式不一樣,就顯示出性質的差異.更不必說相同化學式的不同類物質,比如甲醚和乙醇的分子式均為C2H6O,但其結構不同.

❹ 簡述確定有機化合物結構的步驟與方法。

能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說明含有不飽和鍵。
能與硝酸銀的氨溶液發生反應,說明是端炔。

然後就明了了。
C4H6,含有1個三鍵,或者2個雙鍵。

A含不飽和鍵,並且含有端炔結構。
則A是 CH≡C-CH2-CH3 1-丁炔

B含不飽和鍵,並且不含有端炔結構。
則B是 CH3-C≡C-CH3 2-丁炔 ,或 CH2=CH-CH=CH2(有順反異構,順丁二烯、反丁二烯)

❺ 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和性質有什麼關系

有機化合物
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應結構。
比如
醛類
物質,正因為含有
醛基
,因此具有較強的
還原性
,可以跟氧化劑反應,強的比如氧氣,把醛基氧化為羧基,
醛基也可以使酸性
高錳酸鉀
褪色。
醛基還可以與弱的氧化劑比如,新制的
氫氧化銅

銀氨溶液

❻ 天然葯物化學中生物鹼的結構·理化性質·提取分離方法·檢識鑒定

結構類型:由於生物鹼的種類很多,各具有不同的結構式,因此彼此間的性質會有所差異。但生物鹼均為含氮的有機化合物,總有些相似的性質,生物鹼具環狀結構,難溶於水,與酸可以形成鹽,有一定的旋光性和吸收光譜,大多有苦味。呈無色結晶狀,少數為液體。生物鹼有幾千種,由不同的氨基酸或其直接衍生物合成而來,是次級代謝物之一,對生物機體有毒性或強烈的生理作用。
理化性質:一般為無色,不論生物鹼本身或其鹽類,多具苦味,有些味極苦而辛辣,還有些刺激唇舌的焦灼感。大多呈鹼性反應。但也有呈中性反應的,如秋水仙鹼;也有呈酸性反應的,如茶鹼和可可豆鹼;也有呈兩性反應的,如嗎啡(Morphine)和檳榔鹼(Arecaadine)。大多數生物鹼均幾乎不溶或難溶大多數生物鹼含有不對稱碳原子,有旋光性,多數呈左旋光性。只有少數生物鹼,分子中沒有不對稱碳原子,於水。能溶於氯仿、乙醚、酒精、丙酮、苯等有機溶劑。也能溶於稀酸的的水溶液而成鹽類,在常壓時絕大多數生物鹼均無揮發性
提取分離:生物鹼-水或酸水提取法

1)根據生物鹼與酸成鹽後易溶於水、難溶於親脂性有機溶劑的性質。

2)生物鹼若具有一定鹼性,在植物體內都以鹽的形式存在,故可採用水或酸水提取中華醫學學/習網搜集整理。

3)生物鹼多以有機酸鹽的形式存在,對水的溶解度較小,所以多選用無機酸水使植物體內的生物鹼大分子有機酸鹽轉變成小分子無機酸鹽,而增大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故多用酸水提取。

4)常用0.1%~l%的硫酸或鹽酸溶液作為提取溶劑,採用浸漬法或滲漉法提取,個別含澱粉少者可用煎煮法。

5)缺點:此法比較簡便,但提取液體積較大,濃縮困難,而且水溶性雜質多,需進一步採用下列方法純化和富集。

1.陽離子樹脂交換法

生物鹼陽離子,能與陽離子交換樹脂發生離子交換反應,被交換到樹脂上。

操作:含有總鹼的酸水提取液通過強酸型陽離子交換樹脂柱,使生物鹼陽離子交換到樹脂上,而非生物鹼化合物則流出柱外,用中性水或乙醇進一步洗除柱中的雜質中華醫學學/習網搜集整理。

①鹼化後用氯仿或乙醚提取:將交換後的樹脂晾乾,用氨水鹼化至pH值為l0左右,使生物鹼從樹脂中游離出來,再用氯仿或乙醚等有機溶劑迴流提取,回收溶劑即可得到總生物鹼。

②鹼性乙醇洗脫中華醫學學/習網搜集整理。

③ 酸水或酸性乙醇洗脫。

2.萃取法

酸水提取液鹼化,使生物鹼游離,如沉澱,則濾過即得;如不沉澱,可以適合的親脂性有機溶劑萃取,回收溶劑,即得總生物鹼。

一般來說,酸水提取,鹼水沉澱是通用的方法,再找合適的溶劑將沉澱中的生物鹼提取出來,就可以了。酸水中酸的量視生物鹼的多少而定,一般都需要過量一些。

醇提取液

↓濃縮
浸膏

│酸水溶解
┌——————┴———————————┐
↓ ↓
不溶物 酸水液
(非鹼性脂溶性雜質) │
│鹼化,親脂性有機溶劑萃取 [用氫氧化鈉調節到PH=10 ] ┌———┴———┐
↓ ↓
有機溶劑層 水層

│濃縮

總生物鹼
鑒別:1物性測 定 測定化合物的溶沸點、 比旋光度等物理參數 , 與 已知生物鹼的物理參數進行 比較
2化學降解反應 為經典的結構測定方法, 將分子降解為幾個穩定 的碎片 , 它們通常是一些比較易於鑒別或可通過合成 證明的簡單化合物, 然後按降解原理推導出原來可能 的化學結構
3氧化 反應 是一種應用於生物鹼結構研究的方法, 即通過將 化合物氧化裂解成小分子化合物推知該化合物環狀 結構的類型和取代基的種類及位置。
4滴定法的原理是酸鹼中和反應 。人工滴定法是 根據指示劑的顏色變化指示滴定終點, 然後 目測標准 溶液消耗體積, 計算分析結果。自動電位滴定法是通 過 電位的變化 , 由儀器 自動判斷終點。滴定法簡 便、 經濟、 快速, 但相對標准偏差較大。
5紫外吸收光譜法
6紅外光譜 法
7質譜 法
8核 磁 共振譜
9高 效 液 相 色譜 法
氣 相 色譜 法
超 臨界 流體 色譜
毛細管電泳法

❼ 測定化合物結構的方法有哪些,並舉例說明(重點是舉例)

測定化合物結構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是這么幾種:
1)紅外光譜。最常見,也非常重要,紅外光譜就像一個化合物的指紋,每個化合物都有不同的紅外光譜,現在很多大公司采購原料都測試紅外,防止摻假。
2)質譜。最重要的鑒定化合物結構的方法。紅外就像指紋,質譜就像刷臉,一看臉,就大體上知道這人是誰了,因此氣相色譜和液相色譜都是和質譜進行聯機,也就是說的色質聯機,用於鑒定化合物。
3)核磁共振。最常見的氫核磁、C核磁、硅核磁和鋁核磁,是測定化合物結構必不可少的。
4)其它還有紫外可見光吸收光譜等,也能夠鑒定化合物的特定基團。

❽ 如何進行鈉及其化合物性質的實驗探究

通過化學實驗開展探究性學習,必須著力培養學生的化學實驗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必須依據學生的知識能力來確定探究課題,特別是依據學生的化學實驗能力來選擇適當的探究課題。根據我們開展探究性教學的體會,在服從課題探究的原則基礎上,我們通過以下幾個階段進行鈉及其化合物性質的化學實驗探究性教學。
研究物質性質的一般程序:觀察物質的外觀屬性到 預測物質的性質到實驗觀察到 解釋及結論。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導發現問題
鈉單質很軟,可以用小刀切割。切開外皮後,可以看到鈉具有銀白色的金屬光澤,很快就會被氧化失去光澤。鈉的密度是0.97g/cm3,比水的密度小,比煤油密度大,鈉的熔點點是97.81℃,沸點是882.9℃。鈉單質還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硬度也低。鈉原子的最外層只有1個電子,很容易失去,所以有強還原性。
根據鈉的物理性質和它的原子結構可以推測它可以和能夠和大量無機物,絕大部分非金屬單質反應和大部分有機物反應。
1)鈉為活潑金屬,活潑金屬能與酸反應原因酸能夠電離出氫離子,而水也能夠電離出氫離子,故其也可以和鈉反應,生成氫氣和鹼
2)從類別上分析 鈉為金屬能夠和氧氣反應生成相應的氧化物
例如: Mg與O2反應生成MgO
3) 從組成上看,過氧化鈉為金屬氧化物,活潑金屬氧化物能夠和水、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相應的鹼和鹽
預測: 過氧化鈉能夠和二氧化碳、水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氫氧化鈉
設計實驗
1) 鈉與水的反應
2) 鈉與氧氣的反應
3) 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
4) 過氧化鈉與水的反應
二、體驗合作學習,獲得正確認識
通過探究性分組實驗,教師創造性地提出問題或創設條件,讓學生自己對問題進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整理分析,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等。在此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的情景中,認真操作、仔細觀察、積極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對於探究性分組實驗教學,教師應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1.選擇和設計合適的分組探究的內容。探究的內容要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探究熱情。
2.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探究時間。由於分組探究性實驗教學是一種新型的實驗教學方式,學生有知識、能力和經驗,對儀器和葯品的了解情況,預習與否,紀律情況以及學校資源和條件,教師本身對探究實驗的了解和挖掘情況等方面都可能會影響到實驗的進行情況。
3.把握探究過程。探索過程中的各方面,都要受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發展水平和身心發展規律等的制約。因此在實施探究性分組實驗時,要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能力水平,對學生做適當的指導。在學生探究過程中,教師還應設法激趣,以誘發學生的探究動機,變「要我探究」為「我要探究」。教師應抓住機會,適時地與各小組進行交流,掌握學生的問題、傾聽他們的想法,適時地評價他們的探究情況,並作適當的個別指導。
4.引導學生做好實驗記錄。認真記錄實驗數據、實驗現象,便於學生作數據處理、實驗分析和歸納,總結,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素質。
三、在實踐中應用,獲取真實體驗
1、所需儀器及葯品:
儀器類:小刀、鑷子、玻璃片、濾紙、石棉網、試管、酒精燈、鐵架台、玻璃管
葯品類:金屬鈉、蒸餾水、過氧化鈉、酚酞溶液
2、鈉與水的反應
實驗步驟:
1)從試劑瓶中取出金屬鈉,用濾紙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割,觀察切面。
實驗現象:切面為銀白色,但很快變成灰暗
解釋結論及化學方程式:鈉質軟,易切割;鈉易被氧化
2)取出250ml 燒杯,向裡面加水後在滴入幾滴酚酞,然後把切好的鈉塊投入裡面,注意觀察實驗現象
實驗現象:鈉浮在水面上,迅速熔化成閃亮的小球,四處游動,發出嘶嘶的響聲,所到之處溶液變紅(浮、熔、游、響、紅)
解釋結論及化學方程式:鈉的密度比水小;該反應放熱(鈉的熔點低),生成氣體,生成氣體會燃燒、及鈉塊與水反應生成溶液顯鹼性
2Na + 2H2O = 2NaOH + H2↑
3、鈉與氧氣反應
實驗步驟:如上述實驗先取出鈉塊,然後將切好的鈉塊放在石棉網上加熱
實驗現象:鈉塊先熔化成閃亮的金屬小球,後燃燒,火焰呈黃色,色,生成淡黃色固體
解釋結論及化學方程式:鈉的熔點低;2Na + O2 = Na2O2
4、過氧化鈉與水
實驗步驟:
1)取出過氧化鈉觀察顏色狀態
實驗現象:淡黃色的固體粉末
2)將少量的過氧
化鈉加入試管中,加入少量的蒸餾水,用帶火星的木條驗證氣體,在反應後溶液中加入幾滴酚酞,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有氣泡產生,該氣泡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反應後的溶液加酚酞後變紅
解釋結論及化學方程式:2Na2O2 + 2H2O = 4Na­OH + O2↑
5、過氧化鈉與CO2反應
實驗步驟:取少量的過氧化鈉,用脫脂棉包裹,放在石棉網上,用玻璃管對准後吹氣
實驗現象:棉花迅速燃燒
解釋結論及化學方程式:該反應放熱後,環境溫度升高達到棉花的著火點,同時產生氧氣,所以燃燒很劇烈。2Na2O2 + 2CO2=2Na2CO3­ + O2

制定合理的評價標准。教師要在實驗的過程中評價一個學生,切記不能「只以成敗論優劣」,要設法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更多地得到教師的鼓勵,而非否定。
研究性學習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一部分,已納入高中新課程大綱中的必修課。在高一階段學生必然存在著多方面的差異,有的學生具有獨立探究的能力,而大部分的學生還不具備這種能力。我們能做的就是對這些有能力的學生先進行研究性實驗的培養,以他們為龍頭帶動其他同學。學生親自探究實驗,目的應該是發展學生的個性,滿足學生的探究慾望,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讓學生在實驗中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學生如何進行探究?根據學生想要探究的問題,要求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教師對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在保證安全性的同時不要做過多的評判,更不能全盤否定,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到開放的實驗室去探索研究,在實驗中大膽嘗試,嘗試成功,也嘗試失敗。學生會有一種自己就是科學家的感覺,大大激起了學生對科學的迷戀和嚮往。
探究性實驗進入高中化學課程,刺激了學生的思維興奮點,在較為開放的探究情境中易於主動進入角色,這一方面加深了對具體知識的有效建構,另一方面也利於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學生在實驗中探索,嘗試成功的歡樂,吸取失敗的教訓,進而掌握科學探索的正確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這也正是新課程改革的本來目的之一。與以往相比,探究性教學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學的同時如何兼顧自身的專業發展,這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❾ 離子化合物的結構特徵與物理性質

離子化合物部分物理性質和解釋:

1.常溫下為晶體,硬度很大,且質脆,不導電。
【硬度大:因為離子化合物是由作用力強的離子鍵組成的,因此堅硬
質脆:固態時,離子之間很難發生相對運動(因為陰陽離子被彼此強力的離子鍵緊密聯系, 陰離子和陽離子距離非常近),因此一旦受到外力時,將某一些離子移位,就馬上會 接觸到帶有同種電荷的離子,同性相斥,所以晶體就馬上斷開了。
固態不導電:因為固態時候離子被離子鍵緊密聯系,不能自由移動導電。 】

2.熔點,沸點較高
【因為化合物是由作用力強的離子鍵構成的,需要很大能量才能拆開這些化學鍵。】

3.熔融狀態和在水溶液中可以導電。
【因為離子化合物都是由離子組成的,熔化即是離子鍵被拆,因此熔融狀態下有可以自由移動的離子導電。而因為離子化合物可以在水中被電解,釋出自由移動的離子,因此水溶液也可以導電。】

總結:在用結構解釋離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質時,可以從它的組成(離子)本身的性質,離子鍵的強度來作切入點,這樣會比較容易想到答案。

望採納,謝謝!

怎麼通過物質的微觀結構准確預測其宏觀性質

微觀結構,涉及化學、生物、物理等多個領域,是指顯微鏡下物質、生物和細胞的結構,以及分子、原子甚至亞原子的結構。那麼怎麼通過物質的微觀結構准確預測其宏觀性質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閱讀全文

與如何根據化合物結構性質開發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3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8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6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7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7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5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4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8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2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3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5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2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0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5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3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4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2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3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