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用化學的方法將混雜在一起的金屬分別提煉處理
其他雜質具體有哪些?是一道題目還是實際操作需要?如果是實際操作是工業大量生產還是實驗室少量實驗?
另外請注意:
「在化學上,「卑金屬」都是用在當作容易氧化與腐蝕的金屬上面的非正式稱呼,這些金屬很容易與稀釋的鹽酸反應產生氫氣。這些金屬如鐵、鎳、鉛、鋅等。銅雖然不能跟鹽酸反應,但是因為它相對來說很容易氧化,所以也被視為「卑金屬」。這類金屬的對比是穩定金屬。」摘自wikipedia
樓上綜合使用物理和化學方法想法很好,但是我認為有些不妥之處。
錫與鉛可以形成合金(伍德合金)。。。熔點還很低。。。溫度我認為也不太好控制。
我的方法如下:
首先加入濃鹽酸(防止Sn水解),過濾,得到一堆物質的混合溶液,剩下的應該只有銅和銀,使用三價鐵離子(比如FeCl3氯化鐵)與固體反應,微熱(不加熱也可以),能夠氧化銅,過濾,分離銀。
氯化鐵與銅反應生成的溶液中有氯化銅,氯化亞鐵,與過量氯化鐵,加入還原鐵粉處理。過濾,分離濾渣,在濾渣中加入稀鹽酸,過濾,分離銅。
在一堆物質的混合溶液(加濃鹽酸後的濾液)加入鹽酸和氫硫酸的混合溶液,過濾,濾渣應該為PbS硫化鉛,分離鉛。
最後,調節pH(此步驟需要使用pH計,具體的pH數值視雜質種類而定,暫時沒有想到代替的方法),過量的S離子會沉澱錫,錫分離。
至此,分離完成。
總結,直到分離銅之前都應該沒有問題,但是因為具體雜質未知所以最後兩步可能有很大的問題,如果是實驗室操作請追問並給出雜質種類#意思是說這是用來騙老師的千萬別當真來操作#
② 關於污染改善污染排放,化學處理方法是怎樣的
1) 化學洗滌吸收法。根據廢氣成分利用強性化學劑(如強酸、強鹼等)進行對廢氣成分的洗滌,使廢氣中的有害物質發生反應成為液體,這種方法適用於化工、石油等產業。
2) 燃燒法。吸收效率和凈化效率較高,但成本也高,這種方法在處理廢氣污染中是比較先進和含技術量較高的。
3) 等離子除臭法。是通過化學成分具有電離現象,來進行化學的一系列反應,使廢氣變為一部分水和CO2,並且電離會使廢氣中的懸浮體自動沉降,使廢氣達到凈化效果。
4) 光催化氧化技術法。一種利用高強度紫外線來對廢氣中的有害物質進行反應,使有害物質變為無害物質的方法。
5) 臭氧機殺菌除臭技術法。利用臭氧的強化學性對空氣中的微生物進行殺菌操作,來達到凈化空氣的目的。這是由於空氣中的微生物對廢氣有細菌繁殖效果,因此可以較好的達到目的。
6) 植物提取液除臭法。利用植物提取液中的液滴來吸附臭味,使廢氣在植物提取液中發生氧化、中和等化學反應,產生無害成分,就可達到凈化目的。
③ 用化學法如何處理含銅電鍍廢水
用化學法處理含銅電鍍廢水:
1)中和沉澱法
目前國內常採用化學中和法、混凝沉澱法處理含銅綜合電鍍廢水,在對廢水中的酸、鹼進行中和的同時,銅離子形成氫氧化銅沉澱,然後再經固液分離裝置去除沉澱物。
單一含銅廢水在pH值為6.92時,就能使銅離子沉澱去除而達標,一般電鍍廢水中的銅與鐵共存時,控制pH值在8~9,也能使其達到排放標准。然而對既含銅又含其它重金屬及絡合物的混合電鍍廢水,銅的去除效果不好,往往達不到排放標准,主要是因為此方法的處理實質是調節廢水pH值,而各種金屬最佳沉澱的pH值不同,使得去除效果不好;再者如果廢水中含有氰、銨等絡合離子,與銅離子形成絡合物,銅離子不易離解,使得銅離子不能達標排放。特別是對含有氰的含銅混合廢水經處理後,銅離子的濃度和CN-的濃度幾乎成正比,只要廢水中的CN-存在,出水中的銅離子濃度就不會達標。這就使得利用中和沉澱法處理含銅混合廢水的出水效果不好,特別是對於銅的去除效果不佳。
2)硫化物沉澱法
硫化物沉澱法處理含銅廢水具有很大的優勢,可以解決一些弱絡合態重金屬不達標的問題,硫化銅的溶解度比氫氧化銅的溶解度低得多,而且反應的pH值范圍較寬,硫化物還能沉澱部分銅離子絡合物,所以不需要分流處理。然而,由於硫化物沉澱細小,不易沉降,限制了它的應用,另外氰根離子的存在影響硫化物的沉澱,會溶解部分硫化物沉澱。
3)電化學法
電化學方法處理含銅廢水具有高效、可自動控制、污泥量少等優點,且處理含銅電鍍廢水能直接回收金屬銅,處理時對廢水含銅濃度的范圍適應較廣,尤其對濃度較高(銅的質量濃度大於1g/L時)的廢水有一定的經濟效益,但低濃度時電流效率較低。
④ 處理污水常見的化學方法有哪幾種
有廢水臭氧化處理法、廢水電解處理法、廢水化學沉澱處理法、廢水混凝處理法、廢水氧化處理法、廢水中和處理法等。與生物處理法相比,能較迅速、有效地去除更多的污染物,可作為生物處理後的三級處理措施。此法還具有設備容易操作、容易實現自動檢測和控制、便於回收利用等優點。化學處理法能有效地去除廢水中多種劇毒和高毒污染物。
請採納
⑤ 貢氣有劇毒怎樣用化學方法處理落在房間上的貢滴
常用的兩種方法:沉澱法與還原法。
沉澱法:除硝酸汞的溶解度較大外,汞的化合物大多難溶於水,因此Na2S或NaHS即可將Hg2+以HgS的形式除去,但由於HgS可溶於過量的Na2S,因此Na2S溶液不可過量。
還原法:用還原劑將汞還原為金屬態。常用的還原劑有鐵屑、銅屑、鋅粒、硼氰化鈉、硫代硫酸鈉等。還可用微生物還原,比如耐汞菌可將離子態和有機共價態的汞還原為金屬汞。
此外還有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溶劑萃取法等。
如果是家庭中有金屬汞的污染,最好還是盡快通風,防止汞蒸氣的毒害。撒硫粉是最不可行、也最不經濟的做法,因為金屬汞掉落在地上後常常分散為無數小液滴,用硫粉很難將其全部氧化。
⑥ 怎樣利用化學法去除氨氮
折點氯化法去除氨氮折點氯化法是將氯氣或次氯酸鈉通入廢水中將廢水中的NH3-N氧化成N2的化學脫氮工藝。當氯氣通入廢水中達到某一點時水中游離氯含量最低,氨的濃度降為零。當氯氣通入量超過該點時,水中的游離氯就會增多。因此該點稱為折點,該狀態下的氯化稱為折點氯化。處理氨氮污水所需的實際氯氣量取決於溫度、pH值及氨氮濃度。氧化每克氨氮需要9~10mg氯氣。pH值在6~7時為最佳反應區間,接觸時間為0.5~2小時。折點加氯法處理後的出水在排放前一般需要用活性碳或二氧化硫進行反氯化,以去除水中殘留的氯。1mg殘留氯大約需要0.9~1.0mg的二氧化硫。在反氯化時會產生氫離子,但由此引起的pH值下降一般可以忽略,因此去除1mg殘留氯只消耗2mg左右(以CaCO3計)。折點氯化法除氨機理如下: Cl2+H2O→HOCl+H++Cl- NH4++HOCl→NH2Cl+H++H2O NHCl2+H2O→NOH+2H++2Cl- NHCl2+NaOH→N2+HOCl+H++Cl- 折點氯化法最突出的優點是可通過正確控制加氯量和對流量進行均化,使廢水中全部氨氮降為零,同時使廢水達到消毒的目的。對於氨氮濃度低(小於50mg/L)的廢水來說,用這種方法較為經濟。為了克服單獨採用折點加氯法處理氨氮廢水需要大量加氯的缺點,常將此法與生物硝化連用,先硝化再除微量殘留氨氮。氯化法的處理率達90%~100%,處理效果穩定,不受水溫影響,在寒冷地區此法特別有吸引力。投資較少,但運行費用高,副產物氯胺和氯化有機物會造成二次污染,氯化法只適用於處理低濃度氨氮廢水。 2. 選擇性離子交換化去除氨氮離子交換是指在固體顆粒和液體的界面上發生的離子交換過程。離子交換法選用對NH4+離子有很強選擇性的沸石作為交換樹脂,從而達到去除氨氮的目的。沸石具有對非離子氨的吸附作用和與離子氨的離子交換作用,它是一類硅質的陽離子交換劑,成本低,對NH4+有很強的選擇性。 O.Lahav等用沸石作為離子交換材料,將沸石作為一種把氨氮從廢水中分離出來的分離器以及硝化細菌的載體。該工藝在一個簡單的反應器中分吸附階段和生物再生階段兩個階段進行。在吸附階段,沸石柱作為典型的離子交換柱;而在生物再生階段,附在沸石上的細菌把脫附的氨氮氧化成硝態氮。研究結果表明,該工藝具有較高的氨氮去除率和穩定性,能成功地去除原水和二級出水中的氨氮。沸石離子交換與pH的選擇有很大關系,pH在4~8的范圍是沸石離子交換的最佳區域。當pH<4時,H+與NH4+發生競爭;當pH>8時,NH4+變為NH3而失去離子交換性能。用離子交換法處理含氨氮10~20mg/L的城市污水,出水濃度可達1mg/L以下。離子交換法具有工藝簡單、投資省去除率高的特點,適用於中低濃度的氨氮廢水(<500mg/L),對於高濃度的氨氮廢水會因樹脂再生頻繁而造成操作困難。但再生液為高濃度氨氮廢水,仍需進一步處理。 3. 空氣吹脫法與汽提法去除氨氮空氣吹脫法是將廢水與氣體接觸,將氨氮從液相轉移到氣相的方法。該方法適宜用於高濃度氨氮廢水的處理。吹脫是使水作為不連續相與空氣接觸,利用水中組分的實際濃度與平衡濃度之間的差異,使氨氮轉移至氣相而去除廢水中的氨氮通常以銨離子(NH4+)和游離氨(NH3)的狀態保持平衡而存在。將廢水pH值調節至鹼性時,離子態銨轉化為分子態氨,然後通入空氣將氨吹脫出。吹脫法除氨氮,去除率可達60%~95%,工藝流程簡單,處理效果穩定,吹脫出的氨氣用鹽酸吸收生成氯化銨可回用於純鹼生產作母液,也可根據市場需求,用水吸收生產氨水或用硫酸吸收生產硫酸銨副產品,未收尾氣返回吹脫塔中。但水溫低時吹脫效率低,不適合在寒冷的冬季使用。用該法處理氨氮時,需考慮排放的游離氨總量應符合氨的大氣排放標准,以免造成二次污染。低濃度廢水通常在常溫下用空氣吹脫,而煉鋼、石油化工、化肥、有機化工、有色金屬冶煉等行業的高濃度廢水則常用蒸汽進行吹脫。該方法比較適合處理高濃度氨氮廢水,但吹脫效率影響因子多,不容易控制,特別是溫度影響比較大,在北方寒冷季節效率會大大降低,現在許多吹脫裝置考慮到經濟性,沒有回收氨,直接排放到大氣中,造成大氣污染。汽提法是用蒸汽將廢水中的游離氨轉變為氨氣逸出,處理機理與吹脫法一樣是一個傳質過程,即在高pH值時,使廢水與氣體密切接觸,從而降低廢水中氨濃度的過程。傳質過程的推動力是氣體中氨的分壓與廢水中氨的濃度相當的平衡分壓之間的差。延長氣水間的接觸時間及接觸緊密程度可提高氨氮的處理效率,用填料塔可以滿足此要求。塔的填料或充填物可以通過增加浸潤表面積和在整個塔內形成小水滴或生成薄膜來增加氣水間的接觸時間汽提法適用於處理連續排放的高濃度氨氮廢水,操作條件與吹脫法類似,對氨氮的去除率可達97%以上。但汽提塔內容易生成水垢,使操作無法正常進行。吹脫和汽提法處理廢水後所逸出的氨氣可進行回收:用硫酸吸收作為肥料使用;冷凝為1%的氨溶液。 4. 生物法去除氨氮生物法去除氨氮是在指廢水中的氨氮在各種微生物的作用下,通過硝化和反硝化等一系列反應,最終形成氮氣,從而達到去除氨氮的目的。生物法脫氮的工藝有很多種,但是機理基本相同。都需要經過硝化和反硝化兩個階段。硝化反應是在好氧條件下通過好氧硝化菌的作用將廢水中的氨氮氧化為亞硝酸鹽或硝酸鹽,包括兩個基本反應步驟:由亞硝酸菌參與的將氨氮轉化為亞硝酸鹽的反應。由硝酸菌參與的將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的反應。亞硝酸菌和硝酸菌都是自養菌,它們利用廢水中的碳源,通過與NH3-N的氧化還原反應獲得能量。反應方程式如下:亞硝化: 2NH4++3O2→2NO2-+2H2O+4H+ 硝化 : 2NO2-+O2→2NO3- 硝化菌的適宜pH值為8.0~8.4,最佳溫度為35℃,溫度對硝化菌的影響很大,溫度下降10℃,硝化速度下降一半;DO濃度:2~3mg/L;BOD5負荷:0.06-0.1kgBOD5/(kgMLSS?d);泥齡在3~5天以上。在缺氧條件下,利用反硝化菌(脫氮菌)將亞硝酸鹽和硝酸鹽還原為氮氣而從廢水中逸出由於兼性脫氮菌(反硝化菌)的作用,將硝化過程中產生的硝酸鹽或亞硝酸鹽還原成N2的過程,稱為反硝化。反硝化過程中的電子供體是各種各樣的有機底物(碳源)。以甲醇為碳源為例,其反應式為: 6NO3-+2CH3OH→6NO2-+2CO2+4H2O 6NO2-+3CH3OH→3N2+3CO2+3H2O+6OH- 反硝化菌的適宜pH值為6.5~8.0;最佳溫度為30℃,當溫度低於10℃時,反硝化速度明顯下降,而當溫度低至3℃時,反硝化作用將停止;DO濃度<0.5mg/L;BOD5/TN>3~5。生物脫氮法可去除多種含氮化合物,總氮去除率可達70%~95%,二次污染小且比較經濟,因此在國內外運用最多。其缺點是佔地面積大,低溫時效率低。常見的生物脫氮流程可以分為3類: ⑴多級污泥系統多級污泥系統通常被稱為傳統的生物脫氮流程。此流程可以得到相當好的BOD5去除效果和脫氮效果,其缺點是流程長,構築物多,基建費用高,需要外加碳源,運行費用高,出水中殘留一定量甲醇; ⑵單級污泥系統單級污泥系統的形式包括前置反硝化系統、後置反硝化系統及交替工作系統。前置反硝化的生物脫氮流程,通常稱為A/O流程。與傳統的生物脫氮工藝流程相比,該工藝特點:流程簡單、構築物少,只有一個污泥迴流系統和混合液迴流系統,基建費用可大大節省;將脫氮池設置在去碳源,降低運行費用;好氧池在缺氧池後,可使反硝化殘留的有機污染物得到進一步去除,提高出水水質;缺氧池在前,污水中的有機碳被反硝化菌所利用,可減輕其後好氧池的有機負荷。此外,後置式反硝化系統,因為混合液缺乏有機物,一般還需要人工投加碳源,但脫氮的效果高於前置式,理論上可接近100%的脫氮效果。交替工作的生物脫氮流程主要由兩個串聯池子組成,通過改換進水和出水的方向,兩個池子交替在缺氧和好氧的條件下運行。它本質上仍是A/O系統,但利用交替工作的方式,避免了混合液的迴流,其脫氮效果優於一般A/O流程。其缺點是運行管理費用較高,必須配置計算機控制自動操作系統; ⑶生物膜系統將上述A/O系統中的缺氧池和好氧池改為固定生物膜反應器,即形成生物膜脫氮系統。此系統中應有混合液迴流,但不需污泥迴流,在缺氧的好氧反應器中保存了適應於反硝化和好氧氧化及硝化反應的兩個污泥系統。由於常規生物處理高濃度氨氮廢水還存在以下: ?為了能使微生物正常生長,必須增加迴流比來稀釋原廢水; ?硝化過程不僅需要大量氧氣,而且反硝化需要大量的碳源,一般認為COD/TKN至少為9。 5. 化學沉澱法去除氨氮化學沉澱法是根據廢水中污染物的性質,必要時投加某種化工原料,在一定的工藝條件下(溫度、催化劑、pH值、壓力、攪拌條件、反應時間、配料比例等等)進行化學反應,使廢水中污染物生成溶解度很小的沉澱物或聚合物,或者生成不溶於水的氣體產物,從而使廢水凈化,或者達到一定的去除率。化學沉澱法處理NH3-N是始於20世紀60年代,在90年代興起的一種新的處理方法,其主要原理就是NH4+、Mg2+、PO43-在鹼性水溶液中生成沉澱。在氨氮廢水中投加化學沉澱劑Mg(OH)2、H3PO4與NH4+反應生成MgNH4PO4?6H2O(鳥糞石)沉澱,該沉澱物經造粒等過程後,可開發作為復合肥使用。整個反應的pH值的適宜范圍為9~11。pH值<9時,溶液中PO43-濃度很低,不利於MgNH4PO4?6H2O沉澱生成,而主要生成Mg(H2PO4)2;如果pH值>11,此反應將在強鹼性溶液中生成比MgNH4PO4?6H2O更難溶於水的Mg3(PO4)2的沉澱。同時,溶液中的NH4+將揮發成游離氨,不利於廢水中氨氮的去除。利用化學沉澱法,可使廢水中氨氮作為肥料得以回收。
⑦ 如何用化學方法處理全球性的大氣污染問題
在一個特定區域內,把大氣環境看作一個整體,統一規劃能源結構、工業發展、城市建設布局等,綜合運用各種防治污染的技術措施,充分利用環境的自凈能力,以改善大氣質量.
大氣污染按影響范圍可分為局部污染、地區性污染、廣域污染和全球性污染.地區性污染和廣域污染是多種造成的,並受該地區的地形、氣象、綠化面積、能源結構、工業結構、工業布局、建築布局、交通管理、人口密度等多種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大氣污染物又不可能集中起來進行統一處理,因此只靠單項治理措施解決不了區域性的大氣污染問題.實踐證明,只有從整個區域大氣污染狀況出發,統一規劃並綜合運用各種防治措施,才可能有效地控制大氣污染.
污染源是防治大氣污染危害的根本措施,而治理途徑是多方面的,這里就其主要方法進行介紹.
(1).工業合理布局,以方便於污染物的擴散和工廠之間互相利用廢氣,減少廢氣排放量.
(2).實行區域集中供熱,以高效率的鍋爐代替分散的低矮煙囪群,以高效率的鍋爐代替分散的低矮煙囪排放方式.這是城市大氣污染防治的有力措施.
(3).改變燃料構成.如城市工業和民用煤氣、液化石油氣的發展,低硫燃料和新能源(太陽能、風能、地熱等)的採用.要推行採煤,以除去煤中大部分硫(主要是硫鐵礦硫).
(4).減少汽車廢氣排放.主要是改時發動機的燃燒設計和提高油的燃燒質量,加強交通管理.
(5).工業裝置排放的有毒氣體,要從工藝改革和回收利用方面予以控制.
(6).煙囪除塵.煙氣中二氧化硫控制技術分干法(以固體粉未或顆粒為吸收劑)和濕法(以液體為吸收劑)兩大類.
那麼如何才能保護好環境呢?
1、減少或防止污染物的排放
①改革能源結構,採用(如太陽能、風力、水力)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氣、酒精).②對燃料進行預處理(如、煤的液化和氣化),以減少燃燒時產生污染大氣的物質.③改進燃燒裝置和燃燒技術(如改革爐灶、採用沸騰爐燃燒等)以提高燃燒效率和降低有害氣體排放量.另外,在污染物未進入大氣之前,使用除塵消煙技術、冷凝技術、液體吸收技術、回收處理技術等消除廢氣中的部分污染物,可減少進入大氣的污染物數量.④採用無污染或低污染的工業生產工藝(如不用和少用易引起污染的原料,採用閉路循環工藝等).⑤節約能源和開展資源綜合利用.⑥加強企業管理,減少事故性排放和逸散.⑦及時清理和妥善處置工業、生活和建築廢渣,減少地面揚塵.
2、治理排放的主要污染物
燃燒過程和工業生產過程在採取上述措施後,仍有一些污染物排入大氣,應控制其排放濃度和排放總量使之不超過該地區的環境容量.主要方法有:
①利用各種去除煙塵和各種工業粉塵.②採用氣體吸收塔處理有害氣體(如用氨水、氫氧化鈉、碳酸鈉等鹼性溶液吸收廢氣中二氧化硫;用鹼吸收法處理排煙中的氮氧化物).③應用其他物理的(如冷凝)、化學的(如催化轉化)、物理化學的(如分子篩、活性炭吸附、膜分離)方法回收利用廢氣中的有用物質,或使有害氣體無害化.
3、發展植物凈化
植物具有美化環境、調節氣候、截留粉塵、吸收大氣中有害氣體等功能,可以在大面積的范圍內,長時間地、連續地凈化大氣.尤其是大氣中污染物影響范圍廣、濃度比較低的情況下,植物凈化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城市和工業區有計劃地、有選擇地擴大綠地面積是大氣污染綜合防治具有長效能和多功能的措施.
4、利用環境的自凈能力
大氣環境的自凈有物理、化學作用(擴散、稀釋、氧化、還原、降水洗滌等)和生物作用.在排出的污染物總量恆定的情況下,污染物濃度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分布同氣象條件有關,認識和掌握氣象變化規律,充分利用大氣自凈能力,可以降低大氣中污染物濃度,避免或減少大氣污染危害.氣象條件不同,大氣對污染物的容量便不同,排入同樣數量的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物濃度便不同.對於風力大、通風好、湍流盛、對流強的地區和時段,大氣擴散稀釋能力強,可接受較多廠礦企業活動.逆溫的地區和時段,大氣擴散稀釋能力弱,便不能接受較多的污染物,否則會造成嚴重大氣污染.因此應對不同地區、不同時段進行排放量的有效控制.例如,以不同地區、不同高度的大氣層的空氣動力學和熱力學的變化規律為依據,可以合理地確定不同地區的廠址選擇、煙囪設計、城區與工業區規劃等,不要排放大戶過渡集中,不要造成重復迭加污染,形成局地嚴重污染事件發生.
大氣污染已經成為我國城市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巨大障礙.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是散布在城市中的中小型鍋爐和民用燃煤的污染物及機動車廢氣污染物.據統計,全國 62.3%的城市大氣SO2年平均濃度超過空氣質量二級標准,日平均濃度超過三級標准.治理 欠氣污染,應主要圍繞清潔能源.除塵脫硫、機動車排氣控制等. 1999年度重點支持的技 術創新項目如下:
1.清潔能源
(1)潔凈煤技術; 在今後相當長時期內煤炭作為我國主要的一次能源的地位不會改變,潔凈煤技術市場 非常廣闊.據專家預測,到2000年,全世界潔凈煤技術市場將達2700億美元,且主要市 場就在中國.根據國內潔凈煤技術水平和環境保護的緊迫性,本年度重點支持:
①型煤技術設備 要求節煤30%以上,煙塵和SO2減少60%以上,co減少80%, NOx減少30%以上.
②高效潔凈燃燒技術 支持煤種適應性廣、燃燒效率95%以上,在50%負荷條件下仍能穩定燃燒的各類先進 燃燒器;增壓流化床燃燒技術設備.
(2)氫燃料電池; 重點開發制氫、儲氫、加氫等配套設備.
(3)電動汽車用新型動力電池及相關材料; 電他的性能和可靠性參數為:重量比能量35.38wh/kg;比功率5-8C,壽命2年,價 格與同類電池相當;電池充放電模型的精度為5%,電池管理系統的電量估算精度為8%.
(4)汽車代用燃料. 由煤炭經氣化和催化轉化兩步工藝過程生產更為潔凈的醇類燃料,同時開發適用於醇 燃料的內燃機(高壓縮比,高性能材料等).從經濟可行性考慮,生產醇燃料的原材料(煤炭、以催化劑等)和動力消耗應不高於1000元/噸.
2、改變燃料構成,開發新能源 要逐步推廣使用天然氣、煤氣和石油液化氣,選用低硫燃料,對重油和煤炭進行脫硫處理,開發和利用太陽能、氫燃料、地熱等新能源.
3、改革生產工藝,對廢氣進行治理 工業排放的大氣污染物的治理,主要集中在除塵、控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兩方面.
4、區域集中供暖供熱 設立大的電熱廠和供熱站,實行區域集中供暖供熱,尤其是將熱電廠、供熱站設在郊外,對於矮煙囪密集、冬天供暖的北方城市來說,是消除煙塵的十分有效的措施
5、高煙囪排煙 煙囪越高越有利於煙氣的擴散和稀釋,一般煙囪高度超過100m效果就已十分明顯,過高造價急劇上升是不經濟的.應當指出這是一種以擴大污染范圍為代價減少局部地面污染的辦法.
6、控制廢氣的排放時間
7、交通運輸工具廢氣的治理
如何控制大氣污染?
要減少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必須在污染源調查的基礎上,運用技術的、經濟的、法律的以及其他管理手段和措施,對大氣污染源進行控制.大氣污染控制包括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和治理凈化已產生的污染物兩個方面.
主要措施為:調整能源結構,採用無污染和低污染能源;對燃料進行預處理,以減少燃燒時產生污染大氣的物質;改進燃燒設備,提高燃燒效率;改革生產工藝,優先採用無污染和低污染工藝;合理利用能源;利用凈化裝置去除煙塵和各種工業粉塵;利用物理、化學方法凈化尾氣中的有害成分;回收利用有用物質;加強監督管理,減少事故性排放和無組織排放;制定地方排放標准、合理的能源價格和分配政策等.
⑧ 常用污水處理化學方法
廢水化學處理法 | [] 一、概念廢水化學處理法是通過化學反應和傳質作用來分離、去除廢水中呈溶解、膠體狀態的污染物或將其轉化為無害物質的廢水處理法.以投加葯劑產生化學反應為基礎的處理單元有混凝、中和、氧化還原等;以傳質作用為基礎的處理單元有萃取、汽提、吹脫、吸附、離子交換以及電滲吸和反滲透等.有廢水臭氧化處理法、廢水電解處理法、廢水化學沉澱處理法、廢水混凝處理法、廢水氧化處理法、廢水中和處理法等.與生物處理法相比,能較迅速、有效地去除更多的污染物,可作為生物處理後的三級處理措施.此法還具有設備容易操作、容易實現自動檢測和控制、便於回收利用等優點.化學處理法能有效地去除廢水中多種劇毒和高毒污染物.二、類型 1、廢水臭氧化處理法
廢水臭氧化處理法是用臭氧作氧化劑對廢水進行凈化和消毒處理的方法.用此法處理廢水所使用的是含低濃度臭氧的空氣或氧氣.臭氧是一種極不穩定、易分解的強氧化劑,需現場製造,工藝設施主要由臭氧發生器和氣水接觸設備組成.
這種方法主要用於:水的消毒,去除水中酚、氰等污染物質,水的脫色,水中鐵、錳等金屬離子的去除,異味和臭味的去除等.主要優點是反應迅速、流程簡單、無二次污染.在環境保護和化工等方面廣泛應用.2、廢水電解處理法
廢水電解處理法是應用電解的基本原理,使廢水中有害物質通過電解轉化成為無害物質以實現凈化的方法.廢水電解處理包括電極表面電化學作用、間接氧化和間接還原、電浮選和電絮凝等過程,分別以不同的作用去除廢水中的污染物.
以含氰廢水為例,在陽極表面的電化學氧化過程為:
CN-+2OH-梍2e→CNO-+H2O2CNO-+4OH梍→2CO2↑+N2↑+2H2O
其主要優點:①使用低壓直流電源,不必大量耗費化學葯劑;②在常溫常壓下操作,管理簡便;③如廢水中污染物濃度發生變化,可以通過調整電壓和電流的方法,保證出水水質穩定;④處理裝置佔地面積不大.但在處理大量廢水時電耗和電極金屬的消耗量較大,分離的沉澱物不易處理利用,主要用於含鉻廢水和含氰廢水的處理.3、廢水化學沉澱處理法
廢水化學沉澱處理法是通過向廢水中投加可溶性化學葯劑,使之與其中呈離子狀態的無機污染物起化學反應,生成不溶於或難溶於水的化合物沉澱析出,從而使廢水凈化的方法.投入廢水中的化學葯劑稱為沉澱劑,常用的有石灰、硫化物和鋇鹽等.
根據沉澱劑的不同,可分為:①氫氧化物沉澱法,即中和沉澱法,是從廢水中除去重金屬有效而經濟的方法;②硫化物沉澱法,能更有效地處理含金屬廢水,特別是經氫氧化物沉澱法處理仍不能達到排放標準的含汞、含鎘廢水;③鋇鹽沉澱法,常用於電鍍含鉻廢水的處理.化學沉澱法是一種傳統的水處理方法,廣泛用於水質處理中的軟化過程,也常用於工業廢水處理,以去除重金屬和氰化物.4、廢水混凝處理法
廢水混凝處理法是通過向廢水中投加混凝劑,使其中的膠粒物質發生凝聚和絮凝而分離出來,以凈化廢水的方法.混凝系凝聚作用與絮凝作用的合稱.前者系因投加電解質,使膠粒電動電勢降低或消除,以致膠體顆粒失去穩定性,脫穩膠粒相互聚結而產生;後者系由高分子物質吸附搭橋,使膠體顆粒相互聚結而產生.
混凝劑可歸納為兩類;①無機鹽類,有鋁鹽(硫酸鋁、硫酸鋁鉀、鋁酸鉀等)、鐵鹽(三氯化鐵、硫酸亞鐵、硫酸鐵等)和碳酸鎂等;②高分子物質,有聚合氯化鋁,聚丙烯醯胺等.處理時,向廢水中加入混凝劑,消除或降低水中膠體顆粒間的相互排斥力,使水中膠體顆粒易於相互碰撞和附聚搭接而形成較大顆粒或絮凝體,進而從水中分離出來.影響混凝效果的因素有:水溫、pH值、濁度、硬度及混凝劑的投放量等.5、廢水氧化處理法
廢水氧化處理法是利用強氧化劑氧化分解廢水中污染物,以凈化廢水的方法.強氧化劑能將廢水中的有機物逐步降解成為簡單的無機物,也能把溶解於水中的污染物氧化為不溶於水、而易於從水中分離出來的物質.
常用氧化劑:①氯類,有氣態氯、液態氯、次氯酸鈉、次氯酸鈣、二氧化氯等;②氧類,有空氣中的氧、臭氧、過氧化氫、高錳酸鉀等.氧化劑的選擇應考慮:對廢水中特定的污染物有良好的氧化作用,反應後的生成物應是無害的或易於從廢水中分離,價格便宜,來源方便,常溫下反應速度較快,反應時不需要大幅度調節pH值等.氧化處理法幾乎可處理一切工業廢水,特別適用於處理廢水中難以被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如絕大部分農葯和殺蟲劑,酚、氰化物,以及引起色度、臭味的物質等.6、廢水中和處理法廢水中和處理法是利用中和作用處理廢水,使之凈化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使酸性廢水中的H+與外加OH-,或使鹼性廢水中的OH-與外加的H+相互作用,生成弱解離的水分子,同時生成可溶解或難溶解的其他鹽類,從而消除它們的有害作用.反應服從當量定律.採用此法可以處理並回收利用酸性廢水和鹼性廢水,可以調節酸性或鹼性廢水的pH值.
⑨ 化學處理氧化法方式有哪些
一是空氣氧化法,即將廢水暴露在空氣中,利用空氣氧化;
二是化學氧化法,即在廢水中加高錳酸鉀、液氯、臭氧等強氧化劑使其發生氧化反應;
三是電解氧化法,即利用電解的基本原理,使廢水中有害物質通過電解過程,在陰陽兩級分別發生氧化和還原反應,以消除污染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