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學唱歌怎樣練聲_正確的方法與步驟
歌唱的呼吸是比較深的腹式呼吸法,既氣要吸到腰的周圍,然後利用呼氣肌和吸氣肌的對抗,找到用力的支點。下面我整理了 學 唱歌 的 練聲 方法 ,供你閱讀參考。
學唱歌的練聲方法01吸氣
想像自己處於一個美麗的花園之中,深深地聞了一下鮮花的異香----好,這就是歌唱的吸氣,這樣吸氣得才深。吸氣要用鼻和口同時自然的進行,盡力作到平穩輕巧,柔和,不可用強制力量,不能僵,氣要吸得深,不可吸在上胸和心窩處。吸氣以後要有像打噴嚏之前那樣短暫的一憋,體會一下腰周圍的擴張,膨脹的感覺。找到這種感覺是唱歌的關鍵。
呼氣
呼氣的方法就是利用橫膈膜的力量把腰腹擴張的感覺一直保持住。想像自己手裡拿一大瓶香油往另一個小瓶里灌時那種小心翼翼,憋住氣息的感覺,呼氣要均勻,舒緩。各位可以准備一張10平方大小的薄紙片,放在牆上,距離它4---6CM,吸氣後保持一下,然後用口吹氣使之不落地,半分鍾以上便為合格。也可以代之以一隻燃燒的蠟燭,對著火苗發“U”音,正確的氣息是火苗倒而不滅,時間越唱越好
數數字;深吸一口氣,利用腰腹的力量保持住,從1開始數,數到60為合格。數數要均勻要有節奏,不能偷氣
吹灰;深吸一口氣,然後就像吹掉桌上的灰塵一樣往前吹氣,節奏是一慢而快,體會橫膈膜的力量
多做仰卧起坐,增強腰腹的力量
學唱歌的練聲方法02(一)無聲訓練
1、口的開合訓練
張開嘴打哈欠,閉嘴如啃蘋果。開口的動作要柔和,兩嘴角向斜上方抬起,上下唇稍放鬆,舌頭自然平放。
咀嚼練習
張口咀嚼和閉口咀嚼結合進行,舌自然平放
2、雙唇練習
雙唇閉攏向前,向後,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及左右轉圈。 雙唇嘟起再向兩邊咧開 雙唇打響練習
3、舌頭練習
舌尖頂下齒,舌面逐漸上翹。舌根與軟齶接觸打響。
4、半打哈欠的動作保持
5、提顴肌練習,手輔和自行交替進行
(二)有聲訓練
1、依著前面半打哈欠的動作發“嘿”的拖長音
2、發短的“哈”和“嘿”音。用拳頭抵住腰部,發聲的時候感覺力量向外膨脹
3、發“哈嘿”“哈黑厚”要有力
4、調整氣息,聞花香,發“SHI"音 發完後發“呼”音 兩者交替
5、發螺旋音“yi”“a”分別為三聲,為胸腔共鳴的螺旋音,口腔共鳴和頭腔共鳴的螺旋音,用氣息支撐拉長
6、誇大練習 成語 :美好理想,山河美麗,百花齊放,百煉成鋼等等。或設定幾十米以外有個人,要叫住他,深吸一口氣喊“阿毛”“小蘭”等
1、呼吸訓練。
氣息是聲音的動力來源。充足、穩定的氣息是發音的基礎。有的人講話或唱歌聲音洪亮、持久、有力,人們贊嘆說,他(她)「中氣」很足,相反,有的人說話或唱歌音量很小,有氣無力,上氣不接下氣,像蚊子嗡嗡叫一樣,使人難以聽清,這種人則「中氣」不足。
2、聲帶訓練。
在通常情況下,人們說話時,聲帶的振動頻率大約在60-350赫之間。聲帶的振動頻率決定了發音的音響、音高、音色。聲帶對發音起很大的作用。,聲帶的好壞,既有先天因素,也*後天的訓練和保護。
3、共鳴訓練。
聲帶所產生的音量是很小的,只佔人們講話時音量的5%左右,其他95%左右的音量,需要通過共鳴腔放大得來,。共鳴腔是決定音色的重要發音器官,直接引起語音共鳴的是聲帶上方的喉、咽、口、鼻四腔,此外,胸腔和頭腔也有共鳴作用。
4、吐字訓練。
吐字清晰,是朗誦的起碼要求之一。因此,吐字歸音是學習朗誦必須練習得一項重要基本功。吐字歸音使我國傳統的說唱藝術理論中在咬字方法上運用的一個術語。它將一個音節的發音過程分為出字――立字――歸音三個階段。
5、讀句訓練。
吐字歸音訓練與讀句訓練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的。讀句訓練,就是選擇一些有一定難度的語句、段落,進行快讀訓練。要求做到把音讀准,不增減字、詞,不重不斷,停頓自然,有節奏,連貫流暢。目的是訓練朗誦時語句干凈利索,出口成章,不拖泥帶水,把習慣性的口頭語逐漸減少。
⑶ 如何在家練聲
如何在家練聲?有在家 練聲 方法 哪些?下面我整理了在家練聲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在家練聲方法:練聲的九個技巧
1、“哼鳴”的基本練習
一般在開始練聲時,先練練“M”是有益的,因為發這個音容易達到高位置和靠前、明亮、集中的效果。練習哼鳴時首先上下唇自然地閉上、口腔內部要打開,好象閉口打哈欠的感覺,感到聲音向高位、額竇、鼻竇處擴展,但切勿把聲音堵塞在鼻腔里,否則會發出鼻音。
2、母音的練習
除進行哼鳴練習外,更多地是進行母音的練習,如a,i,o,u,e等單母音練習,也可用混合母音練習如ma,me,mi,mo,mu等等。
3、連音練習
人們常說:“不會連貫就不會歌唱。”歌唱聲音的主要表現力就在於聲音的連貫優美,只有連貫的聲音才能唱出動人的旋律線來。為了使聲音有更多的連貫性,可以將練習的音域相對拉寬些,練習也可以隨之難度更大些。
4、頓音練習
頓音唱法又稱為斷音唱法。要求唱得清晰,短促,靈活,富有彈性,集中感強。練習時要注意一字一音的靈活性和一字一音的連貫性。
5、連音和頓音結合的練習
在基本掌握了連音和頓音唱法的基礎上,可以加連音、頓音結合在一起的練習,這樣有利於歌唱狀態的統一,頓音好象是一個“點”,連音像是一條“線”,這樣以點帶線,便聲音的位置統一,並保持氣息均勻流暢。
6、保持共鳴位置不變的練習
在“哼鳴”練習中我們已經講了找共鳴位置最好的辦法就是體會“哼鳴”感覺,如果這個共鳴焦點找准了,那麼 其它 所有的音都應該向這個哼鳴位置靠攏,這樣才能達到歌唱的高位置,使聲音上下統一。
7、聲音靈活性的練習
這種練習主要是為了適應歌曲演唱中快速、流動的要求,以達到更積極的身體、喉嚨、氣息的配合。
8、結合字聲練習(帶詞練習)
要求根據詞意富有想像,有意境,有畫面,語氣有表現,聲音有樂感,有感情地去唱。力求做到字准腔圓,以情帶聲,聲情並茂,慢慢地向歌 唱歌 曲作品過渡。
9、練聲注意事項
1)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嗓子,適當地練唱,發聲練習的時間,初學時20分鍾一次為宜,以後逐漸地加至半小時或一小時,堅持每天練習最重要,絕對避免用全音量來練習。大聲地亂唱,容易使歌唱器官受損。
2)在沒有能力唱高音之前,切勿作高音練習,經常唱一組你最滿意的音,選擇曲目更要謹慎,不要唱不適合自己的曲目。
3)每次練習應有新鮮感,精神集中,感興趣地練習。
4)練習時要多用慢的、短的樂句作為最初的練習。
在家練聲方法:練聲十二步
1、第一步:舒展。 雙手搓臉,像洗臉那樣輕輕搓揉面部。輕柔眼睛、鼻子、嘴、耳朵的周圍,使面部肌肉舒展開。舒展通道:七竅相連、相通,我們需要舒展發聲通道,使其通暢。閉攏嘴唇、捏住鼻子,稍稍用力吹氣!感覺耳膜會鼓、眼睛會脹,用合適的力度,十個為一組,做四組。
第二步:均勻彈唇 用拇指和食指撐起臉蛋或嘴角,放鬆,輕輕吹氣使嘴唇彈起來。保持氣息均勻、慢吐慢吸、喉部完全放輕松,一口氣保持十多秒鍾,氣息要平穩。此動作訓練聲帶,同時訓練聲帶的均勻震動。。。。K歌聲音好聽的前提,是聲帶震動要平穩、均勻。。。慢慢才可以獲得輕松的高音!!!一次一口氣,保持十多秒鍾,做十次。
第三步:甩音高 在第三步均勻彈唇動作基礎上,發“DU”這個音,模仿摩托車發聲的聲音。這個動作比起均勻彈唇來講,力度更明顯。要保證彈唇的正確和聲音的穩定程度,一次一口氣保持十秒左右,我們還可以做真假聲之間的轉換。
第四步:動耳朵 將面部肌肉向斜後上方揚起來,去找一下“突然受到驚嚇”時的感覺,就對了。 很多朋友不會做這個動作,如果不會做就跳過此步,這個動作其實對K歌很有幫助的。
第五步:共鳴練習 將舌頭放鬆平躺伸出(像狗伸出舌頭那樣,比喻不恰當,但很形象),然後舌頭微卷,讓上嘴唇和舌頭之間留一條小溝,現在我們來發“wu”這個音,發聲的時候要感覺全身都有共振。這個練習可以改變你說話和唱歌的音色,讓你的聲音更加明亮,有磁性,這樣的聲音K歌才好聽!
第六步:丹田發力 發“hi”這個音,每發一次,我們的腹部也要隨著動一下,這個練習是訓練丹田的力量,腹部的氣息發聲,讓你獲得正確的氣息支撐點。
第七步:聲音豎起來 先來復習下第五步共鳴發“wu”這個音,保持“wu”發音位置和感覺,再發“mu”這個音。將“wu”和“mu”交替來發音,注意發“wu”和“mu”音要統一,堅持練習,你的聲音會越來越有質感。
第八步:丹田咬字 先發三次丹田用力時候的“hi”音,然後讀一段任意的歌詞 句子 ,注意發音時候短促有力。這樣練習,放開你的聲音,用正確的氣息感覺去咬字,讓你的腹部獲得一種肌肉反應,K歌時就會有正確的氣息支持,對突破高音很有幫助。
第九步:假音朗讀 用假音說話(類似曾志偉說話的聲音),用假音來讀完一段完整的歌詞。這個練習沒有多神秘,這是訓練我們的假音,同時能夠讓聲音越來越有“點”、質感。
第十步:呼嚕練習法 堵住左邊的鼻孔,右鼻孔吸氣,發出打呼嚕的聲音,然後堵住右邊的鼻孔,左鼻孔吸氣,同樣發出打呼嚕的聲音,最後兩邊一起發出打呼嚕的聲音(有點像豬叫)。這個練習能夠打開我們的聲音通道,更重要能夠打開高位置,幫助我們更好、更輕松的唱好高音。
第十一步:強度練習 舌頭像第五步中狗喘氣那樣,發“eng”這個音,有點像 架子鼓 裡面底鼓的聲音。 第十二步:狼叫 回憶共鳴練習中發“wu”音,迅速將其轉換為假音,控制好喉嚨的振動,從低音往高音走,再回到低音。喉嚨放鬆,保持音色一致,常做這個練習,可以擴展我們的音律,統一我們聲區。
十二步練完了,試一下,有沒有覺得你的聲音有變化了?只要動作要領正確,並持之以恆,你K歌會變得越來越好聽!這套練聲方法,是K歌前熱聲階段的練習,能夠最快速、有效地讓你的嗓音達到最理想的K歌狀態!
⑷ 如何練習嗓音
1. 氣息支撐:磁性的嗓音一般需要穩定的氣息支撐,一般沒練過嗓音的人,用的是上胸式呼吸,氣息不足以支撐科學、磁性的嗓音。因為氣息動力不足,會導致嗓子擠壓,出來的聲音肯定是缺乏磁性、單薄、不成熟。因此,要想練就磁性嗓音,首先要從動力方面去解決-訓練胸腹式呼吸。
2. 口腔打開:磁性的嗓音,一般都比較圓潤飽滿、空間感比較好,聲音比較暢通,口腔通道打得比較開,正所謂「有圓潤飽滿的空間,才有圓潤飽滿的聲音」。要想練就磁性的嗓音,必須要打開我們的口腔。同時,舌位、嘴唇、舌頭等發聲器,需要保持一個暢通、放鬆的狀態,後口腔要打開,喉部肌肉要放鬆,不能擠壓,這些方面都做到了,就為發聲確保提供了一個圓潤飽滿、暢通的聲音通道。
3. 共鳴協調:每個人都有五個腔體:胸腔、咽腔(後口腔)、鼻腔、口腔、顱腔,如果你的聲音缺少磁性,不夠低沉、大氣、渾厚,是因為你身體中的高音腔體(高音區),也就是頭腔發聲用得太多,胸腔發聲用得不夠,導致共鳴腔很不協調。所以,需要強化訓練胸腔共鳴,胸腔共鳴是人類身體中強大的低音器,就像一套音響的低音音箱或者低音炮。可以想像,如果一套音響缺少低音音箱或者一副耳機低音效果不好,總體效果也肯定不會好,所以,胸腔共鳴是磁性嗓音的必練項目。
⑸ 怎麼練聲音練實
怎麼練聲音練實?不要盲目的練聲,要有計劃性的練聲,下面我整理了練聲音練實的技巧,供你閱讀參考。
練聲音練實的技巧01
聲帶訓練。
在通常情況下,人們說話時,聲帶的振動頻率大約在60-350赫之間。聲帶的振動頻率決定了發音的音響、音高、音色。聲帶對發音起很大的作用。,聲帶的好壞,既有先天因素,也靠後天的訓練和保護。注意恰當的訓練與運用聲帶,改變聲帶條件,保護聲帶,都是提高語音素質的重要方面。
1、聲帶訓練。最基本的 方法 是,清晨在空氣清新處"吊嗓子":吸足一口氣,身體放鬆,張開或閉合嘴,由自己的最低音向最高音發出"啊"或"咿"的連續聲響,。還可以做高低音連續變化起伏的練習。
2、聲帶運用。聲帶運用要科學,得當。這主要是指:
第一:在長時間計劃之前,聲帶要做准備活動,猶如賽跑前韌帶要做准備活動一樣。方法是:將聲帶放鬆,用均勻的氣流輕輕的拂動它,使之發出細小的抖動聲,彷彿小孩子撒嬌時喉嚨里發出後的那種聲音。可以逐漸加大到一定分量,使聲帶啟動,以適應即將到來的長時間運動。
第二:在人數較多或場合較大的地方講話時,發音要輕松自然,處理還節奏,停頓,特別是起音要高低適度,控制好音量,充分利用共鳴器的共鳴作用,要運用"中氣"的助力來說話,不能直著嗓子叫喊,否則,聲帶負擔過重,會導致聲帶很快不堪重負,變得嘶啞,影響效果。
3、聲帶保護。為了保護自己的嗓子,要有意識的少抽煙,喝酒,甚至,不抽煙,不喝酒,少吃或不吃有強烈刺激性的食物,那些對聲帶都有不良影響。不喝過燙或過冷的湯水。
練聲音練實的技巧02
共鳴訓練。
聲帶所產生的音量是很小的,只佔人們講話時音量的5%左右,其他95%左右的音量,需要通過共鳴腔放大得來,。共鳴腔是決定音色的重要發音器官,直接引起語音共鳴的是聲帶上方的喉、咽、口、鼻四腔,此外,胸腔和頭腔也有共鳴作用。說話用聲是以口腔共鳴為主,以胸腔共鳴為基礎。共鳴器以咽腔為主又可分為高、中、低三區共鳴。高音共鳴區,即頭腔,鼻腔共鳴,音流通過該區共鳴,可以獲得高亢響亮的聲音。中音共鳴區就是咽腔、口腔共鳴,這里是語音的製造場,是人體中最靈活的共鳴區,音流在這里通過,可以獲得豐滿圓潤的聲音。低音共鳴區,主要的胸腔共鳴,音流通過該區共鳴,可以獲得渾厚低沉的聲音。
要想使說話的聲音好聽和持久,就要正確的運用共鳴器。而運用共鳴器的關鍵在於處理好"暢"與"阻"的對立和統一關系。所謂"暢",就是整個發音得聲道必須暢通無阻,胸部舒展自如,喉部放鬆滑潤,脊背自然伸直,以便聲音不憋不擠,形成一個聲柱流暢地奔湧出來。所謂"阻",並不是簡單的把聲音阻擋住,而是不讓聲音直截了當地通過聲道奔湧出來,讓它通過共鳴器加工、錘煉、變得洪亮、圓潤、雄渾、優美動聽。
要處理好"暢"與"阻"的關系,必須進行共鳴訓練。以下介紹幾種簡單易行的共訓練方法。
1,放鬆喉頭,用"哼哼"音 唱歌 。
2,學鴨叫聲。挺軟齶,口腔張開成一圓筒,邊發gaga音,邊仔細體會,共鳴運用得好的gaga音好聽,共鳴運用得不好的gaga音枯燥、刺耳。
3,學牛叫聲。類似打電話的"嗯"(什麼?)和"嗯"(明白了)。
4,牙關大開合,同時發出"啊"音。
5,模擬汽笛長鳴聲。(di)既可平行發音,也可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地變化發音。
6,做擴胸運動,同時盡量發高亢或盡量低沉的聲音。
7,"氣泡音"練習。閉嘴,用輕勻的氣流沖擊聲帶,使之發出細小的抖動聲。
8,音階層練習。選一句話,在本人音域范圍內,先用低調說,一級一級地升高,然後又一級一級地下降,在一句高一句低,高低交替,一句話又高到低,再由低到高。
9,誇張四聲練習。選擇韻母因素較多的詞語或 成語 ,運用共鳴技巧做誇張四聲的訓練。如:清——正——廉——潔——,英——勇——頑——強——。
10,大聲呼喚練習。假設某人在離自己100米處,大聲呼喚:張——師——傅——,快——回——來——!喂——,那——里——危——險——,快——離——開——!
⑹ 怎樣練聲打開嗓音
在 唱歌 之前打開嗓音,會讓你在唱歌的時候得心應手,下面我整理了打開嗓音的 練聲 方法 ,供你閱讀參考。
打開嗓音的練聲方法01
准備一杯溫開水。
打開嗓音練聲方法一、輕輕搓揉面部,輕柔眼睛、鼻子、嘴、耳朵的周圍,使面部肌肉舒展開。
打開嗓音練聲方法二、舒展通道: 閉攏嘴唇、捏住鼻子,稍稍用力吹氣!感覺耳膜會鼓、眼睛會漲,用合適的力度,十個為一組,做四組。
打開嗓音練聲方法三、均勻彈唇: 拇指食指拖住臉頰,氣息均勻慢吐慢吸,喉部完全放鬆,(無音高)一口氣保持十多秒鍾,氣息要平穩。
打開嗓音練聲方法四、甩音高: 彈唇:1、模仿摩托車聲音(真聲)。2、彈唇真假聲轉換。
打開嗓音練聲方法五、動耳朵
打開嗓音練聲方法六、共鳴聯系: 舌頭放鬆伸出來放下來,舌頭微卷,遇上嘴唇有一條小溝,發“wu”音,像手機震動,要使用胸聲發出。 保持與伸舌頭共鳴感覺一樣,伸回舌頭繼續發“wu”音,感覺全身振動。
打開嗓音練聲方法七、丹田發力: 發“嘿”但如“一”音。腹部要跟著發聲一起彈動。練完後腰部可有酸痛感,是真確的。
打開嗓音練聲方法八、聲音豎起來: 第六步共鳴練習“wu”這個音,保持共鳴位置,帶入發生開始的閉口音“木”字,堅持聯系,聲音越來越有質感。
打開嗓音練聲方法九、丹田咬字: 第七步的音,用腰部力量,讀一篇歌詞,練習一分鍾。
打開嗓音練聲方法十、假音朗讀: 類似第九步,讀一篇完整的歌詞。可使聲音更有點,更有質感。
打開嗓音練聲方法十一、呼嚕練習: 堵住左邊鼻孔,吸氣,注意是吸氣。發出打呼嚕的聲音,然後堵住右邊鼻孔吸氣,發出打呼嚕聲音。可打開通道,打開高位置,更好更輕松唱好高音。練習一分鍾。
打開嗓音練聲方法十二、強度聯系,舌頭放鬆,伸出來向下,用上下唇把舌頭抵上,發出類似咳嗽的聲音,要用胸腔共鳴,練習一分鍾。
打開嗓音練聲方法十三、狼叫: 第六步“wu”的音,從真聲轉假音再轉真聲練習,喉嚨放鬆,保持音色一直,長做這個練習可擴張音域,統一聲區。練習一分鍾。
記住:上面每一步練習完後,喝一小口溫水,休息半分鍾左右即可。
打開嗓音的練聲方法02
第一階段:未曾出聲先練氣研究資料表明人在正常情況下,每分鍾呼吸16—19次,每次呼吸過程約3、4秒鍾,而演唱時,有時一口氣要延長十幾秒,甚至更長,而且吸氣時間短,呼出時間長,必須掌握將氣保持在肺部慢慢呼出的要領,所以要先做:
(一)“深吸慢呼氣息控制延長練習”。
其要領是:先學會“蓄氣”,先壓一下氣,把廢氣排出,然後用鼻和舌尖間隙像“聞花”一樣,自然松暢地輕輕吸,吸的要飽,然後氣沉丹田,慢慢地放鬆胸肋,使氣像細水長流般慢慢呼出,呼得均勻,控制時間越長越好,反復練習4—6次。
(二)“深吸慢呼數字練習”
我們把第一步驟稱為“吸提推送’,“吸提”的氣息向里向,“推送”的氣息向外向下,在“推送”同時做氣息延長練習。我們推薦三種練法:
A.數數練習:“吸提”同前。在“推送”同時輕聲快速地數數字“12345678910”,——口氣反復數,數到這口氣氣盡為止,看你能反復數多少次。
B.“數棗”練習:“吸提”同 前。在“推送”同時輕聲:“出 東門過大橋,大橋底下一樹棗,拿竹竿去打棗,青的多紅的少 (吸足氣)一個棗兩個棗三個棗 四個棗五個……這口氣氣盡為止,看你能數多少個棗。反復4—6次。
C.“數葫蘆”練習:“吸提” 同前。在“推送”同時輕聲念:“金葫蘆,銀葫蘆,一口氣數不了24個葫蘆(吸足氣)一個葫蘆二個葫蘆三個葫蘆……”,這口氣氣盡為止,反復4—6次。
數數字、“數棗”、“數葫蘆”控制氣息,使其越練控制越,千萬不要跑氣。開始腹部會出現酸痛,練過一段時間,則會自覺大有進步。
(三)“深吸慢呼長音練習”
經過氣息練習,聲音開始逐步加入。這一練習仍是練氣為主,發聲為輔,在推送同時擇一中低音區,輕輕地男生發“啊”音(“大嗓”發“啊”是外送與練氣相順),女生發“咿”音(“小嗓”咿”是外送)。一口氣托住,聲音出口呈圓柱型波浪式推進,能拉多長拉多長,反復練習。
(四)“托氣斷音練習”
這是聲、氣各半練習。雙手插腰或護腹,由丹田托住一口氣到額咽處沖出同時發聲,聲音以中低音為主,有彈性,腹部及橫膈膜利用伸縮力同時彈出,我們介紹三種練習:
A.一口氣托住,嘴裡發出快速的“噼里拍啦,噼里拍啦”(反復)到這口氣將盡時發出“嘭一啪”的斷音。反復4—6次。
B.一口氣綳足,先慢,後快地發出“哈工哈)—(反復)(加快)哈,哈,哈……”鍛煉有進發爆發力的斷音,演唱中的“哈哈…”大笑、“啊哈”、“啊咳”常用。
C.一口氣綳足,先慢後快地發出“嘿—厚、嘿—厚”(反復逐漸加快)“嘿厚,嘿厚……”加快到氣力不支為止,反復練習。
經過這一階段練習,氣為聲之本,氣為聲之帥的氣息,已基本飽滿,“容氣之所”已基本興奮、活躍起來,而聲音一直處於醞釀、保護之中,在此基礎上即可開始准備聲音練習了。
⑺ 怎麼訓練聲音
怎麼訓練聲音?訓練聲音的 方法 有哪些?下面我整理了訓練聲音的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訓練聲音的方法一、口部訓練
口腔靈活,說話才利索。有沒有感覺早晨起來說話沒有下午或者晚上那麼順當?當然了,嘴巴肌肉休息了一晚上,當然沒那麼靈活。所以做做口腔 體操 ,幫助我們更好地使用嘴巴——
1、口的開合練習
張嘴象打哈欠,閉嘴如啃蘋果。開口的動作要柔和,兩嘴角向斜上方抬起,上下唇稍放鬆,舌頭自然放平。做這個練習,克服口腔開度的問題。
2、咀嚼練習
張口咀嚼與閉口咀嚼結合進行,舌頭自然放平。
3、雙唇練習(這個練習還有助於女孩子美唇啊,呵呵)
雙唇閉攏向前、後、左、右、上、下,以及左右轉圈雙唇達響
4、舌頭練習
舌尖頂下齒,舌面逐漸上翹
舌尖在口內左右頂口腔壁,在門牙上下轉圈
舌尖伸出口外向前伸,向左右、上下伸
舌在口腔內左右立起
舌尖的彈練,彈硬齶、彈口唇
舌尖與上齒齦接觸打響
舌根與軟齶接觸打響
訓練聲音的方法二、氣息控制訓練
沒有氣息,聲帶不能顫動發聲。但只是聲帶發出聲音是不夠的。想要嗓音富於彈性、耐久,需要的是源源不斷供給聲帶氣流。我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些氣息控制的方法,幫助大家控制氣流,進而控制聲音。
一、胸腹聯合呼吸法
吸氣後兩肋擴大,橫膈膜下降,小腹微收。
胸腹聯合呼吸法是朗讀時應該掌握的方法。這種呼吸活動范圍大、伸縮性強,可以使氣息均勻平衡。理想的狀態是做到“吸氣一大片、呼氣一條線;氣斷情不斷,聲斷意不斷”。
練習方法:
1、慢吸慢呼
總體的要求——站穩,雙目平視前方,頭正,肩放鬆,象在曠野呼吸花香一樣,慢慢吸足氣。要感覺到腰腹之間充氣膨脹,氣入丹田,但是要收小腹。保持幾秒後,輕緩呼出。
可以在呼氣的時候加入以下練習:呼氣時練 習 x iao lan(拼音小蘭),一聲聲漸漸遠去;或者數數1、2、3、4……,嘴上用力,發音之間不要閉住聲門,不要跑氣換氣,數得越多越好。
2、快吸慢呼
快速短促地吸氣,並保持氣息;呼氣時緩緩呼出,配合聲音,平穩均勻。培訓講課過程經常用到這個方法。呼氣時,可以通過以下發聲練習:
巴 拔把 爸低答底大
誇大上聲練習:好美滿想仰場……
換氣練習:廣場上,紅旗飄,看你能數多少旗,一面旗,兩面旗,三面旗,四面旗,五面旗……
相聲小品里的“數來寶”經常用這個形式,大家可以觀察演員的呼吸。
二、強控制練習
要求氣要吸得深並保持一定量,呼氣要均勻、通暢、靈活。
強控制練習需要一點聲樂練習知識,在這里不好介紹。大家可以回想:《智取威虎山》里楊子榮喝酒 唱歌 那一段,最後結尾有個“啊——哈,哈,哈,哈哈哈……”基本的感覺就是這樣。要體會隔肌和腹肌的作用,發聲的時候氣息是應該下沉的。
參考練習詩詞:
岳飛《滿江紅》,毛澤東《憶秦娥·婁山關》,陳然《我的“自白”書》
新聞聯播播音員在播報簡訊的時候,一般都用強控制。
三、弱控制練習
1、吸氣深呼氣勻。緩慢持續地發出aiuaiuangiang 四個音。
2、誇大聲調,延長發音,控制氣息。
花紅柳綠H--ua H—ong L—iuL—v(發音時,聲母和韻母之間氣息拉長,要均勻、不斷氣)
3、通過誇大連續,控制氣息,擴展音域。
參考練習詩詞:
李白《靜夜思》,孟浩然《春曉》等。
氣息控制訓練可以把握“深、通、勻、活”四字方針,注意氣息和內容的結合。
單純的語音、氣息訓練效果並不好,需要大家在實際朗讀過程中不斷體會、運用。
訓練聲音的方法三、共鳴控制訓練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越在嘈雜的地方,我們說話越大聲,結果聲嘶力竭,自己嗓子累得要命。其實培訓的時候也有,如為了讓別人都聽到,尤其人多的時候,我們不自覺就提高音調嗓門,不久就有“失聲”的感覺。
其實好的用聲者,使用在聲帶上的能量只佔總能量的1/5,而4/5的力量用在控制發音器官的形狀和運動上面。在產生共鳴的過程中,共鳴器官把發自聲帶的原聲在音色上進行潤飾,使聲音圓潤、優美。科學調節共鳴器官可以豐富或改變聲音色彩,同時起到保護聲帶的作用,延長聲帶的壽命。
朗讀的發聲中,多採用中聲區,而中聲區主要形成於口腔上下,這就決定了用聲的共鳴重心在口腔上下,以口腔共鳴為主。在這里我稍微提一下共鳴腔。一般提到的共鳴腔有頭腔、鼻腔、口腔、胸腔,這四個共鳴腔最基本。聲樂學習中還有提到腹腔共鳴,不過有些人不贊同這個提法。
除了口腔共鳴為主之外,胸腔共鳴是基礎,可以加多一點,如果有高音的時候,增加呼吸量,發揮一點鼻腔、頭腔的作用更好。
要想聲音圓潤集中,需要改變口腔共鳴條件。發音時雙唇集中用力,下巴放鬆,打開牙關,喉部放鬆,提顴肌、頰肌、笑肌,在共同運動時,嘴角上提。可以通過張口吸氣或用“半打哈欠”感覺體會喉部、舌根、下巴放鬆,這時的口腔共鳴會加大。在打開口腔的時候,同時注意唇的收攏。
1、口腔共鳴訓練
口腔共鳴發聲最主要的一點,是發聲的時候鼻咽要關閉,不產生鼻泄露。通過下列練習大家可以體會一下,基本都是以開口母音為主練習:
ba dagapataka
pengpapipupai
普通話的四個聲調,准確的叫法是第一聲 陰平;第二聲 陽平;第三聲 上聲;第四聲 去聲。我們在進行聲音訓練的時候,多用陰平聲調進行,這樣有利於體會聲音和氣息。
片語練習:
澎湃冰雹拍照 平靜 抨擊 批評……
嘩啦啦噼啪啪咣啷啷撲嗵嗵胡嚕嚕……
快樂宣紙挫折 菊花捐助吹捧烏鴉……
繞口令 :
山上五株樹,架上五壺醋,林中五隻鹿,櫃中五條褲,伐了山上樹,取下架上醋,捉住林中鹿,拿出櫃中褲。
2、鼻腔共鳴訓練
鼻腔共鳴是通過軟齶來實現的,標準的鼻輔音m,n和ng就是這樣發聲的。有人覺得鼻音重顯得聲音好聽、有厚度,但是過多的鼻音有如感冒,是不好的。
發 a i u 的音,加點鼻腔共鳴體會
加鼻輔音mamimu na ni nu
片語練習:
媽媽 光芒 中央接納頭腦 ……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百鳥齊飛翔。
3、胸腔共鳴訓練
胸腔的空間及共鳴能量大,發出的聲音有深度和寬度,聲音更渾厚、寬廣。
“a”母音直上、直下、滑動練習
片語練習:
百煉成鋼翻江倒海追悔莫及……
小柳樹,滿地栽,金花謝,銀花開。
4、頭腔共鳴、腹腔共鳴
基本在說話過程中用不到這兩個共鳴。男聲發高音,體會聲音從眉心發出的感覺。基本來說,做好胸腔、口腔、鼻腔共鳴,演講、朗讀綽綽有餘。
第四部分、聲音彈性
聲音具有伸縮性和可變性,這就是聲音的彈性。有了彈性的聲音才能適應思想感情的變化,也才能適應講課內容的需要。
聲音彈性的訓練比較簡單,可以用以下兩種方法:
1、擴展音域,加大音量,控制氣息。練習時,注意聲音的高低、強弱、虛實、剛柔、厚薄、明暗等變化。
A、a、i、u、由低音向上滑動,再從高音向下滑動。
B、/a/、/i/繞音,螺旋式上繞、下繞練習;
C、遠距離對話練習,練習時隨時改變距離。
甲:喂——,喂——,小芳——
乙:噯——
甲:快——來——啊——
乙:怎麼了——呀——
甲:一起去看——電——影——吧
乙:好——啊!
2、誇張聲音,加大運動幅度,用丹田氣發聲。
快板是最明顯的例子,想像說快板的演員發聲的狀態,自己找一段快板試試,體會聲音的彈性。
訓練聲音的方法四、吐字歸音訓練
普通話音節分為聲母、韻母、聲調,也可叫做字頭、字頸、字腹、字尾、字神。
在這里,我不對這些具體音節的發聲要求作闡述,大家可以從這些字眼看出,要想說出的聲音具備“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效果,吐字歸音是要從張嘴、運氣、吐氣、發聲、保持、延續到收尾的一系列控制,所以不要隨便,也不必拘謹,培訓師做到吐字清晰就基本夠了,更上層樓,就要勤於練習。
吐字歸音的練習,基本都是通過繞口令進行的。從系統鍛煉的方法來說,它通過不同聲母、韻母的發聲位置、氣息和韻尾,可分為:雙唇音、唇齒音、舌尖中音、舌根音、舌面音、翹舌音、平舌音;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還有就是十三轍訓練。
在這里推薦一些繞口令給大家參考練習:
白石白又滑,搬來白石搭白塔。白石塔,白石塔,白石搭石塔,白塔白石搭。搭好白石塔,白塔白又滑。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說好四和十得靠舌頭和牙齒誰說四十是“細席”,他的舌頭沒用力;誰說十四是“適時”,他的舌頭沒伸直。認真學,常練習,十四、四十、四十四。
河裡有隻船,船上掛白帆,風吹帆張船向前,無風帆落停下船。
老唐端蛋湯,踏凳登寶塔,只因凳太滑,湯灑湯燙塔。
這是蠶,那是蟬,蠶常在葉里藏,蟬常在林里唱。
在進行十三轍練習時,中國古代的詩辭歌賦都是非常好的材料,很容易找到,不再敷述。有意識地練習肯定對我們的發聲吐字有幫助,我們不一定專門找時間、地點、材料,進行很正規嚴肅地訓練才可以,隨時隨地我們都可以利用:比如上下班的公車上,聽廣播、 廣告 、報站;家裡看電視、看新聞,跟著播音員一起播報;看文藝晚會,觀察相聲、評書、快板等演員,適時模仿一點……
要想讓受眾接受自己,除了必要的知識外,一些生動的語言、表情、表演等,也是吸引他們的因素。這些訓練也可以通過上述的練習,達到融會貫通。
怎麼訓練聲音相關 文章 :
1. 朗誦聲音訓練和技巧
2. 如何將聲音訓練得高亢飽滿
3. 訓練聲音的方法
4. 如何控制訓練時候的發聲
5. 有步驟的訓練你的聲音
6. 怎麼練聲讓聲音變得更有磁性
7. 怎麼練聲音雄偉
8. 播音員怎麼練聲音
⑻ 練聲的好方法
輕聲唱法——一種先解決音質、逐步解決音量的科學發聲訓練方法
在歌唱教學當中,經常遇到一些人在唱歌時為了追求音量而大聲喊叫,而且更多的是用胸聲、真聲大聲喊唱,這種喊唱聲音位置低、喉音很重、聲區不統一、聲音缺乏美感,並且到了一定程度聲音很難再唱上去,尤其是在高音區,即使高音喊唱上去,也非常難聽。那麼遇到一些這樣的問題我們該如何解決呢?我認為採用「輕聲」教學的方法,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是解決問題的捷徑。
輕聲與弱聲、微聲、半聲基本上是一個含義。在歌唱方法中,不是說各種唱法都能唱出輕聲、弱聲、微聲、半聲的。只有氣息比較深,聲音位置比較高,有好的 諧和共鳴的方法,才能將聲音控制的幅度從強到弱地自由變化。從pp——p——mf——f——ff——f——mf——P——PP。用符號表示可以看得更清 楚:
輕聲唱法在歌曲中廣泛使用,它是調節音量、表達感情的重要手段,例如《牧歌》的結束句「愛煞人」及《烏蘇里船歌》高音「啊朗赫赫呢哪」等,都要用輕聲弱唱。正確的輕聲弱唱是不好掌握的,許多人唱時多用純假聲代用,效果較差。
輕聲唱法要求從強音到弱音,中間不能隔斷控制,氣息要集中、均勻,用力不要猛、不要太強。氣息力點要深,支點略靠上,喉嚨打開,與強音一樣有混響共鳴,似 真非真、似假非假地在高位置上走動,聲音線條清晰、柔和而有力度,音色迷人,走動靈活。收聲時自下而上,最後消失在頭頂。
以下介紹「輕聲唱」訓練的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哼唱」
哼唱練習很容易獲得假聲和混聲,對聲區的統一有很大的幫助。用閉口哼唱和開口哼唱交替練習,使聲音逐漸變豎、變圓、變集中,使集中的聲音往頭腔里輸送,以求獲得進一步的頭腔共鳴。
練習要求:首先盡量把聲音位置掛在鼻咽處,用一種擤鼻涕的感覺來帶著哼,盡量找到「暈呼呼」的感受。其次,笑肌要提起,自然的面帶微笑。喉嚨要自然放鬆、打開,喉結放在最低的位置上。再次,要在橫膈膜有力的支持上哼唱,全身要通暢,尤其是肩、胸部位要放鬆,向下嘆著唱。最後,在正確的哼鳴下,再帶入其他母音,要求在帶入其他母音時,一定要注意其面罩共鳴的位置,呼吸支點等均要與哼鳴相同,包括聲音走動的方向、路線、感覺要一致。交替使用張口和閉口的發聲練習,可以幫助把聲音的集中點保持在頭腔的最高部位。如果歌唱者在哼唱一個長音時,肌肉是放鬆的,能把下巴慢慢地放鬆下來,直到口慢慢地張開,而對哼唱時形成的聲音共鳴不會有任何的干擾,這也可以作為對正確哼唱和正確共鳴的一種測驗。
對以上幾個方面進行逐項檢查,反復練習,一直到開口音正確了,然後才能將哼鳴抽掉。由於哼唱用力較小,聲音較輕,聲音一直迴旋在鼻腔和鼻咽之間,因此便於體會鼻腔和鼻咽腔的共鳴。在做哼唱練習時,喉頭一定要放鬆,上胸要放鬆,氣息要自然深沉而有控制。一旦有了鼻以上的共鳴感,就要將這種感覺慢慢地過渡到a、e、i、o、u幾個母音上去。要記住哼聲唱是大聲唱的基礎,只有掌握好哼鳴的位置和哼鳴的色彩,才能使聲音往鼻咽以上的眉心處集中而獲得高位置的頭腔共鳴。要反復體會,反復練習,才能體會和找到真假聲結合的自然歌唱狀態。哼聲唱不論高低、強弱都要帶有靠前富有穿透力的自然頭聲,為使高、中、低三個聲區的聲音銜接自然、統一創造良好的條件。哼唱的好處是使喉嚨自由與放鬆並防止喉音。如果整個聲音通道不是處於全然的放鬆狀態,就不能把聲音唱好。
用「恩」字做哼唱練習時,可使前鼻腔硬齶之上感到震動而軟齶前部扯緊。「恩」字位置較靠前,用這個位置歌唱表現為輕型女高音色彩。用「昂」字哼唱,可打開鼻咽腔,使硬齶後部軟齶感到震動,共鳴點適中,鼻、咽、胸三腔同時感到震動,聲音色彩比較明亮,為典型的抒情女高音色彩。用「翁」字哼唱,如:中、東、雍等字,喉位降低,軟齶打開更大,舌根產生震動,胸腔共鳴增多,發聲時有較暗的聲音色彩,這種聲音為戲劇性聲部所特有。萊莉·彭斯在《談歌唱》一書中曾說:「我用哼音歌唱許多音階和練習曲,這種練習對我是非常有用的。」
第二階段:「小聲唱」
在哼唱的基礎上,使聲音慢慢地出來,採用小聲唱,使聲音容易集中,歌唱者不緊張,不疲勞,思想也相對的集中,思維也會活躍,有利於主觀的控制和正確狀態的形成,以及使氣息能夠合理地運用。學生通過可自己發聲的反饋,去自覺地建立起正確的聲音概念。在此階段,嚴禁大聲歌唱,樹立起正確的小聲唱概念,可以幫助學生調理出舒適、優美、光彩的、規范化的音色,而後通過發聲器官的相互配合,唱出清晰、明亮、輕松的小聲來,這也是聲音訓練的基礎。
小聲唱, 可以避免學習聲樂中的大聲喊叫的毛病,並且也能解決高音唱不上去的問題,對聲音的統一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小聲歌唱可以對吐字不清有很好的幫助;對歌唱的感情有很好的培養。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同學不願意去做小聲唱的練習,急於求成,對老師的要求充耳不聞,從而在聲樂學習道路上,耽誤了時間,走了彎路。教師要給學生強調輕聲歌唱的好處,用道理去說服他們。
第三階段:「假聲唱」
每個人都能發出輕而微弱的假聲,假聲的音量和力度都很微弱,聲音效果虛弱纖細,與唱歌音響有一定的距離,但絕不可忽視了它的獨立作用。歌唱者在演唱高音的時候,常常出現發緊、發憋的現象,都是由於沒有很好地練習發假聲的機能。沒有假聲,就不會練出來正確的半聲唱法,也得不到真假混合的大聲,也就不會用頭聲歌唱,表現力也必然很差。
重視練習掌握和運用假聲這一發聲技巧,它會給歌聲的高位置帶來奪目的光彩,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在練習時要注意的是:在嘴前、舌頭上發出像蚊子似的假聲,這是靠提喉、擠卡發出的虛聲,這種聲音只能單獨存在,形成真與假很不協調的音色,不能摻入過渡到頭聲中產生真假混合的聲音,從而導致聲樂學習的失敗。這就需要在學習時一定要分清歌唱中所要求的正確的假聲。
假聲的唱法有兩種:
一種是從嘴前哼出來的極其微弱的細聲,另一種是喉包里發出的小筒狀的聲音。
我認為第一種唱法是不科學的,第二種唱法是科學的。那麼如何辨別發假聲的好與壞呢?我們只能從感覺和唱出的音色上來辨別。正確的假聲發源地在震源體上,通過很薄的聲帶邊緣和少量的氣息撫摩著聲帶發出的小振頻的聲音來。應該明確指出,假聲並不是假聲帶所發出的聲音,它絕不是發聲的震源體,它本身也沒有調節的能力,發出來的音量很小、很弱。雖然如此,但它還是利用了發聲各腔體的作用,在整個歌唱聲音中起高位置向導作用。它也是聲帶機能的一種表現,在全部聲音中佔百分之二十。
唱假聲時,聲音雖然很小很輕,但絕不消極、被動、松垮,它是建立在有呼吸基礎上的假聲,而不是無呼吸、有氣無力的虛、暗、弱、小的聲音。初學者唱假聲時喉頭容易向上移動,這時候要引導學生穩定喉頭,加微笑狀的感覺使聲音進入頭腔。在學習者的意念中要做到假聲真唱,要以興奮的、積極的狀態,向遠處喊人的精神狀態去唱。做到唱假不假,假聲真唱,唱出來的假聲要做到不空、不暗、不虛。要不厭其煩地去練習。
正確運用好假聲,是聲樂訓練中能否進入半聲、進入頭腔突破高音的關鍵。這一階段的訓練要注意盡量選用從高到低的練聲曲練習,因為這樣容易體會頭聲的最佳位置。有的教師認為男高音沒有假聲,不需要練習。我認為科學的唱法應該是混聲唱法,即「以真聲為基礎的按比例真假混合唱法」。不論哪個聲部,不論男女老少,高低聲區都應當是混聲,只是比例不同而已。人們對女高音在高聲區用混聲沒有異議,但對男高音也用混聲有些疑惑不解,其實,就是男低音也應當是混聲。
第四階段:「半聲唱」
這種唱法是在深呼吸的狀態下,保持哼唱狀態的同時,增加聲帶的張力,加強氣息的支持,進一步打開喉嚨,用一定力度的控制能力來發出半聲來,記住在演唱時要用「哼鳴」和「小聲唱」的感覺來帶出半聲唱,否則,聲音就會有改變。半聲唱只是音量上聲音擴大了,其歌唱的感覺並沒有變。
首先,在練習漸強的哼唱的同時,仔細體會氣息對哼鳴的支點感覺,同時要嚴格保證大聲時的不變和位置的准確,注意氣息控制的均勻和聲音之間的關系。
其次,在練習漸弱的發聲中,要仔細體會音量漸弱的發聲動作須嚴格保持不變,以保證聲音共鳴位置的准確與氣息支持作用的穩定。
再次,要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音量可以從中強至中弱進行。鞏固以後,可以從弱到強甚至更強的范圍中進行練習。要注意,這一階段的練習一定要加強興奮感,進一步打開喉嚨,在哼唱狀態下放大聲音,讓聲音得到頭腔共鳴以及胸腔共鳴。這種既有氣息支持,又有穩定的喉頭以及整體共鳴的聲音會給人一種朦朧的美感。在練習當中,最好多用「嗚」母音練習,練習中加入「嗚、淤、依」母音,容易找到通向頭腔的通道。由於發「嗚」母音時舌位低,軟齶和小舌向上拱起,口腔內開度較大,氣息能很集中地呼出,因此,容易唱出既豐滿又通暢的半聲,對打開頭腔,由輕聲過渡到真聲,都有很大的幫助,從而達到輕聲唱法的目的。我們既要利用輕聲弱聲尋找半聲的效果,又要重視輕聲唱法的基本功,重點抓住「建立正確的輕聲歌唱」,它直接關繫到輕聲練習四個階段的聲音通暢和適應性。解決好「歌唱的喉嚨狀態」,發出真中摻假、假時藏真、真假混合在一起的甜美圓潤、剛柔兼備、易於控制、能強能弱的歌唱性聲音。而建立歌唱性的聲音是聲樂學習的第一步,也是歌唱者較難掌握的一步。
最後,根據學生聲音的具體情況,注意適度打開喉嚨,體會自然張口往裡深吸氣時剎那間喉嚨的狀態和感覺,體會自然深吸氣時的瞬間過程,軟齶自然上提,舌根下降,喉結下放,喉肌鬆弛,這時整個身體、呼吸器官、發聲器官及至共鳴器官都進入了開而放鬆的歌唱最佳狀態,唱出飽滿的聲音,從而達到「輕聲唱法」的目的。
「輕聲唱法」作為一種先解決音質、逐步解決音量的科學的發聲訓練方法,對於歌唱器官在歌唱時的協調活動非常有利。因為歌唱是一種特殊形式的運動,正確的歌唱是各發聲器官的協調活動的結果,一個器官的興奮總要伴隨著另一個器官的抑制,如果用喊叫式歌唱,全部注意力不由得便集中到聲帶上,這樣,必然使其他一部分發聲器官與歌唱器官的神經系統難以形成協調的神經聯系,發聲器官的協調活動最終難以實現。而用輕聲唱歌,則極大地減輕了聲帶的負擔,對於協調各發聲器官的活動無疑能起到積極作用。
總之,「輕聲唱法」通過教學實踐,證實了它有很多的好處:
第一,它可以使聲帶得到相應的保護,避免大音量練唱時聲音粗糙、刺耳以及過分用力所造成的聲帶損壞。
第二,輕聲訓練可以自然地使聲音里混進假聲成分,較容易地找到發高音的位置,增強歌唱時發高音的能力。如果高聲區混不進假聲,唱高音就會相當困難。
第三,輕聲訓練可以校對歌唱聲音的正確與否,可以識別不正確的聲音,培養敏感准確的聲音辨別能力。因為輕聲唱法是用小聲去唱,可以用它控制練習咬字、吐字的清晰度、准確性。
第四,輕聲唱法可以解決聲樂學習中大聲唱歌、過分用力的毛病,把該放鬆的肌肉如下巴、喉頭等打開、放鬆。
第五,輕聲唱法可以加強聲帶發聲機能的耐力,既能保持聲帶健康,又能醫治受傷的聲帶,使其恢復能力。通過輕聲唱法的訓練,大部分學生能順利地找到正確的發聲狀態和感覺,對統一聲區,解決高音有著明顯的效果,對於男高音的「恐高症」也是一劑良葯。輕聲唱法既適合於美聲唱法,也適合於民族唱法的訓練。
⑼ 如何練聲音的方法
一、音色怎麼練
1、一般唱歌的時候,通過共鳴的確是可以短暫改變音色,使聲音變的更加飽滿和動聽,但是如果想要音色一直保持這種狀態,就需要長期進行訓練,以及保持良好的習慣。
2、音色又被稱為音質,是因為波形和范音的不同,而造成聲音的屬性,是聲帶音通過共鳴啟發聲音變和變調的產物,當人的某個或某些發音器官,有缺陷或發生病變的時候,音質就會發生變化,聲音會變得不動聽。
3、盡管沒有發音器官方面的問題,如果發音時存在一些毛病,也會影響音質,比如鼻音過重,翹舌音使用不當,雜音和呼吸音等,就會導致聲音黯然失色,一般過重的鼻音,是因為鼻腔的共鳴聲太響亮導致的,要克服這種毛病的方法是,發音吐字的時候嘴要張到位,舌頭要用力一些,有利於減少鼻腔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