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聯詞語有哪幾種關系,每個關系都有哪些關聯詞語
共8中關系;
1.並列關系.
並列關系,形式邏輯術語。譯為在文章中,層次、段落、語句、片語都可呈並列狀態,並列狀態只是有前後之分而無主次之分。
相關關聯詞:一邊……一邊……;既……又……;一面……一面;既……也……;不是……而是……;是……不是……
例句:勞動結束了,同學們一邊休息一邊聽老師講故事。
2承接關系.
以時間為坐標軸,來講述前後順序的一種關聯詞應用規則。關聯詞前後說明連續動作或者連續發生的事情,分句前後有先後順序,不能將分句順序進行顛倒。
常用的關聯詞語有:……接著……、……就……、……於是……、……又……、……便……等.
例句:既然不得不改行搞了這項工作,她不願永遠做門外漢,於是一面工作,一面利用邊角時間學習有關業務。
3遞進關系.
遞進關系(progressive relationship)是指能夠表示在意義上進一層關系的,且有一定邏輯的詞語。
常用的關聯詞語有:不但(不僅)……而且……、不但……還……、……更(還)……、……甚至……等.
例句:蔣老師的教學很有特色,不但講得深入淺出,而且還注意因材施教,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選擇關系.
表示分句所說的事情不能同時並存,而是要從中選擇一項。
常用的關聯詞語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還是……、要麼……要麼……、寧可(寧願)……也不……、與其……不如……等.
例句:人生總有獨特的軌跡,或者平淡一生,或者名垂青史。
5.轉折關系.
一般情況,轉折復句前面分句提出某種事實或情況,後面分句轉而述說與前面分句相反或相對的意思。即後面分句才是說話人所要表達的真正意圖。
常用的關聯詞語有:雖然……但是……、盡管……可是……、……然而……、……卻……等.
例句:小明雖然考了第一,但是他一點也不驕傲
6因果關系.
原因和結果是揭示客觀世界中普遍聯系著的事物具有先後相繼、彼此制約的一對范疇。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現象的現象,結果是指由於原因的作用,緣之串聯而引起的現象。
常用的關聯詞語有:因為(由於)……所以……、……因而(因此)……、既然……就……、之所以……是因為……等.
例句:市場預測之所以很靈驗,是因為他們做了大量的市場調查
7.假設關系.
假設復句,一般由兩個有假設關系的分句組成,前一個分句假設存在或出現了某種情況,後一個分句說明由這種假設的情況產生的結果。常用的關聯詞語有"如果""假如""假若""倘若""要是"等,它們常和副詞"那麼""就""便"等配合使用。
常用的關聯詞語有:如果……就……、即使……也……等.
例句:如果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就得努力找工作。
8.條件關系
條件復句中分句之間的關系是條件和結果的關系。偏句提出一種真實或假設的條件,正句說明在這種條件下所產生的結果。大部分是兩句都有連詞。有一些只在解釋條件的那一句中用關聯詞。
常用的關聯詞語有"縱"、"乃"、"即"、"則"、"因為……所以"等。
例句:因為太陽離我們太遠了,所以看上去只有盤子那麼大。
關聯詞
關聯詞一般分轉折關系、假設關系、條件關系等。把兩個或兩個以上在意義上有密切聯系的句子組合在一起,叫復句,也叫關聯句。復句通常用一些關聯詞語來連接。
特點
1.作為連接分句、標明關系的詞語,關聯詞語總是標明抽象的關系,可以作為某類復句的特定的形式標志。
2.說話時很容易發現必須帶有的一到二個詞語,雖然意思不同,但連在一起無論是說還是聽都覺得很舒服。將分句連起來,使它變為通順、完整的一個句子。
② 言語理解:如何讓語句銜接得更緊密
銜接要緊密——語言連貫之四
注意語言形式上的銜接與呼應,也是保持話語連貫的一個重要條件。要使語言前後銜接緊密,可以採用下列一些方法。
一、恰當使用關聯詞語。
關聯詞語可以連接復句中的分句,表示分句間的關系,也可以連接句子或段落。恰當使用關聯詞語,可以使語言連接緊密,語意表達連貫。
部分是恰當使用關聯詞語的典範;既有連接分句的,如「我在十八日早晨,……;下午便得到噩耗,……;而竟在遇害者之列」,「我向來是……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也有連接句子的,如「我在十八日早晨,……。但我對於這些傳說,……」,「然而即日證明是事實了……。還有一具,……。而且又證明著,……」;還有連接段落的,像二、三、四段都是通過關聯詞語與上一段連接的。
關聯詞語殘缺或使用不恰當,則會影響語意的連貫。
例如:
1、這還是初步的研究成果,它的巨大意義是不難理解的。
2、於是,這枚恐龍蛋化石千萬年後揚名於今的機會再次到來了。這次機遇是否會再度失之交臂呢?
例1前邊說是初步的研究成果,後邊又說意義巨大,意思脫節。如果加上關聯詞語,說成「這雖然還是……但它的……」,表意就明確了,語言也連貫了。
例2也是這個問題,前後兩句缺少關聯,可在後一句的前邊加上「但是」。
相關設計:語言連貫專項訓練
二、巧妙使用意思有聯系的詞語或句子。
所謂意思有聯系的詞語或句子,包括序數詞、表示時間或空間的一組詞、表比較的詞、同一詞語、同義詞語、代詞、同義句子等。恰當使用這類詞語或句子,可以使語言前後貫通,語意自然順暢。
例如:
1、如今,你若是從井岡山許多山坳走過,便能看到一條條修長的竹滑道。它們幾乎是筆直從山頂上穿過竹林掛下山來的。這便是英雄的井岡山人的業績。他們在竹林里送走了幾百個白天
③ 關聯詞有哪些 關聯詞使用方法
很多人都不清楚什麼是關聯詞,下面我整理了一些關聯詞及特點,供大家參考!
關聯詞一般分轉折關系、假設關系、條件關系等。把兩個或兩個以上在意義上有密切聯系的句子組合在一起,叫復句,也叫關聯句。復句通常用一些關聯詞語來連接。
1.作為連接分句、標明關系的詞語,關聯詞語總是標明抽象的關系,可以作為某類復句的特定的形式標志。
2.說話時很容易發現必須帶有的一到二個詞語,雖然意思不同,但連在一起無論是說還是聽都覺得很舒服。將分句連起來,使它變為通順、完整的一個句子。
1、懂得各類關聯詞語的作用
同一個句子,運用不同的關聯詞語,作用就不同,表達的意思也就不一樣。
2、要注意配對使用關聯詞語
有些關聯詞語是要求配對使用的,不可隨意改換。
3、關聯詞語的位置不能放錯
錯誤:雖然今天天氣十分寒冷,卻清潔工流下了汗。
正確:雖然今天天氣十分寒冷,清潔工卻流下了汗。
解釋:「卻」表示轉折的意思並沒有錯,可是,一念原句就給人不通順的感覺。如果把「卻」放在「清潔工」之後,句子就通順了。
4、該用關聯詞的地方不能缺少關聯詞
有一部分配對使用的關聯詞,可根據情況省略其中的前一個,但一般不能省去後一個,如果只用前一個關聯詞語,而省去了後一個關聯詞語,句子間的關系就會不明確,句子的意思也會表達不清。
5、不要亂用關聯詞
錯誤:他自己不跟老師講,並且要我講。
正確:他自己不跟老師講,卻要我講。
解釋:第一句應該是轉折關系,不是遞進關系。亂用「並且」,使語意表達不清,應把「並且」改為「卻」。
④ 句子的鏈接與銜接:連貫的原理和技巧(下)——銜接 連接 呼應(筆記)
主位、述位——重現、指稱和省略——表述角度的調整——連接、過渡——上下文對語片語合的制約作用 詞語呼應——同構形式與結構效應——思維 修辭 篇章
一 主位 述位
1 前言不搭後語:通常只話語不銜接。
語言銜接體現在語言表層結構上的黏著關系,
2 文章的寫作有著共同的過程:第一,他需要時思想材料條理化,形成一定的表述層次,這就是文章的結構,文章的結構是不穩定的,是不夠具體的。第二,隨著寫作內容的具體化,作者還需要使這些內容外化。
3 寫作過程要處理好兩個問題:一 語句的排序。二 在新聞中注意上下文之間的銜接與呼應,使讀者感到自然順暢。
4 在句子里,在語篇里,先說的就是主位,是說話的出發點,後說的是述位,是圍繞主位逐步展開的實際內容。
主位常常體現為已知信息。從意思表述的功能看,述位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它傳遞新信息;可是,從話語街接的功能看,重要的還是主位。主位的信息負荷少,但正因為它的信息負荷少,而且處於更是眼的位置,所以就成為前後銜接的重要構造手段。構造一個句子,大多是主語在前,謂語在後,所以從一個句子看,主位常常就是主語;在漢語里,話題很容易整為主語,所以一個句子的主位又常常就是話題。
5 句子之間主位與上文的銜接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模式是從上句主位派生出下去的主位。第二種模式是從上句的述位派生出下去的主位。第三種模式是從上句「主位+述位」的整體中派生出下句的主位。
6 為了避免羅嗦和重復,所以大家採取簡化或指稱的形式。
7 主位與上文的銜接還可以有比較隱含的衍化形態:(1)上位、下午序列。上、下位指邏輯等級中較高等級與較低等級之間的關系。(2)同范疇概念的連續序列。例如數字、時間、方位、季節等。在上、下位序列中,除了特定的語境,上位概念一般是不能省略的,同范疇概念的連續系列則沒有這種限制。
8 了解主位、述位理論,我們還要注意它的語篇功能。
主位、述位分析是語義的切分,它和我們所熟悉的語法切分是不同的。語法切分是一種句子成分的結構分析,是根據詞或片語在句子中的句法作用把句子的各個組成部分劃分為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等,語義切分則著眼於句子的交際功能和信息分布情況,它對於研究語篇中句與句之間的聯系、研究語篇的結構有著重要的意義。語法分析著眼於一個句子、主、述位分析型不受句子的限制:在一個句子里,「主位」可以是ー個詞,可以是一個片語;在一個復句里,它可以是一個分句;在一個語篇里,可以是一個句子,甚至大於一個句子。這樣,一個段中,首發的中心句實際上就是這個語段的主位。
9 我們可以把一個語篇看成是一個主位的序列,分析它們之間的領屬層次和相互關系。這樣,我們就可以了解從不同角度觀察語言現象的不同意義:從信息傳遞的角度,我們可以看到篇之中如何從已知信息引發出新的信息,並且注意把握新信息的內涵;從話題的角度,我們可以從總話題、分話題之間的聯系了解乃至篇章的思路結構;從主位、述位的角度,我們就可以分析從句、段到篇,話語是如何銜接、連接與呼應的。
二 重現,指稱和省略
1 「主位——主位」之間前後聯系的三種形態: 重現,指稱,省略。
2 重現指同樣的詞語或類似的詞語反復出現,類似詞語包括同義詞、近義詞、上位詞、下位詞或其他形式。語篇當中的句子通過這種重現關系體現著相互銜接。
3 指稱既是為了避免重復,也是為了連接上下文,他使代詞與文中的銜接對象前後照應,也就很自然地強化了後面的聯系。
在重現,指稱,省略這三種銜接手段中,指稱是比較富於技巧性的,要特別注意代詞與銜接對象的關系是否清晰,避免出現歧義。
4 為了表述的清晰性和連貫性,我們首先要豐富支撐的手段;其次,在內容比較復雜,層次比較多的時候,還要善於利用多種製成方法,來使層次清晰化。
5 省略,一個句子中的省略成分通常都可以從語境中找到。省略和語境因素的關系十分密切。言語交際過程中,交際雙方如果有共同的背景知識,這方面的內容可以省略。
三 表述角度的處理和調整
1 處理和調整表述角度,使話語前後連貫,重要的是主位,一般是主語。
2 調整主語以便承前省略,有一種句是值得注意,那就是被動句。被動句的功能之一,就是讓前後兩個分句的主語一樣,從而省掉第二個分局的主語,使句子簡潔緊湊,全句語氣貫通。
3 語法、邏輯是科學,語言運用的最高境界是藝術。
四 連接 過渡
1 連接和過渡含有更多的邏輯成分,更多的從邏輯的角度來觀察話語前後的聯系。
2 語篇的連接成分,第一個問題是:語篇的連接成分和句子內部(包括復句)的關聯詞語,有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1)句子內部的邏輯關系與語篇內部的邏輯關系,有許多是相同的,因此前者的關聯詞語多數可以用於語篇內部。(2)另一方面,語篇連接成分可以誇句,還可以誇段,他們所連接的語言單位有時比句子內部關聯詞語所連接的大許多倍,二者所涵蓋的邏輯關系有些也是不同的,因此有的劇中關聯詞語不見於語篇連接成分之中。第二個問題是,語篇連接成分的功能和位置方面有哪些值得我們注意的地方?(1)先看這些鏈接成分與所聯系語言單位的關系。(2)在看他們在句鏈中所處的位置。
3 過渡體現著層次之間的語義聯系,他們出現在重要的層次發展或話題轉換之間。
4 過渡有兩大類。第一類是上段的尾部與下一段的首段自然相連。(1)一種是下一段的開頭承接上一段的結尾,我們可以稱之為承上式。(2)另一種是上一段的結尾引出來的話題,我們可以稱之為啟下式。還有一類是使過渡性話語獨立成段,我們習慣稱之為過渡段。
使用頻率比較高的,是第一類的兩種方式,及兩端之間首尾自然銜接。
五 上下文對語片語合的制約作用和呼應
1 我們要從修辭的角度觀察話語的銜接,這就是呼應要了解呼應,先要了解上下文語境對語言運用的制約作用。
2 在語言銜接方面,影響語序處理的,更多的是邏輯因素;修辭因素更強的則是詞語的重現和句式的重現。
3 詞語的反復可以加深印象;有意的反復使用某一詞語可以前後呼應,取得強調效果。
4 語義相反的詞語,互相呼應前後聯系,這種現象語篇學稱之為對立關系。
5 在語言實踐中,人們發現在語篇中,圍繞著一定的話語,一定的詞語往往同時出現,而其他一些詞語就不大可能出現或根本不出現。這些成套組合的詞語,語言學家稱之為詞彙鏈,詞彙鏈也稱為詞彙套。
六 同構形式與結構效應與思維、修辭、篇章
1 句式重現又稱同構銜接,它指的是同樣的句子形式也可以起到銜接的作用,排比是其中的一種。
2排比段的相同語句或句式可以安排在語段之首,也可以安排在語段之尾。一般地說放在斷手的,提示作用往往更強些,放在斷尾的,強調,往往更明顯。
3 謀篇需要駕馭全局,有經驗的作者會在語言形式方面也有通盤計劃,其中之一就是繼續的安排。
4 排比這種句式可以說兼有修辭作用和篇章聯系作用。
⑤ 把抽象詞語變成具體圖像的方法記憶秘訣
對一些抽象詞語的理解一直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一道坎。他們要麼抄寫字典的意思,要麼概括不完整,要麼理解完全錯誤。把抽象詞語變成具體圖像的 方法 有哪些的呢?本文是我整理把抽象詞語變成具體圖像的方法的資料,僅供參考。
把抽象詞語變成具體圖像的方法
為什麼要把抽象詞語轉變成具體圖像?
之前的「 記憶原理 概說」你應該看過了,也知道具體圖像的記憶如果利用想像電影情節來連接是輕而易舉的。但是你在學習中所需要記憶的東西,並不是像電視、鉛筆,這么簡單就可以利用圖像的原理來記憶。而是要利用「把抽象詞語轉變成具體圖像的技巧」才能利用到圖像的好處。所以,把抽象詞變成具體圖像的技巧,就決定了你個人能不能有效的運用圖像記憶。
如此一來,你學到了把抽象詞語變成具體圖像之後,你就可以充分的利用圖像記憶的好處。把所有需要記憶的資料,轉換成圖象來加以記憶。
這里提供兩個把抽象詞語變成具體圖像的方法。
第一個方法:聯想法
在圖像記憶概說這一篇 文章 裡面。提到利用電影畫面的方法來記憶。但是有些時候,要記憶的東西並不能立刻產生圖像。以下為例:
如何評估一個人:1. 同情心 2. 生長背景 3. 人生滿足感
以上是認識評估一個人的三個重要焦點,而這三個詞是抽象詞語,並無法馬上的產生具體圖像。而在這種情形之下,就要運用人的 想像力 了。
同情心,您可以聯想到某一個具有同情心的人,如證嚴法師。
生長背景,您可以聯想到演戲的布景,背景。
人生滿足感,您可以聯想到一個飽腹的人,很滿足的樣子。
然後,把「證嚴法師」、「布景」、「飽腹的人」作電影情節的連結。「證嚴法師」在布景上飛來飛去,然以布景倒了下來壓在飽腹的人身上。如果你把這個電影運鏡畫面給記了下了,那麼你就把「同情心」、「生長背景」、「人生滿足感」這三個詞給背下來了。就這樣,可以把不是具體的抽像詞語,換成具體的圖像加以連結。
第二個方法:諧音法
有時候,可以用諧音的方法來產生圖像。
諸如「交代」可以用「膠帶」這個圖像表示。但是我還是喜歡用第一個方法,理由是「比較簡單」。
抽象詞語記憶秘訣
1、懂得原意的用原意,不好用的再「望文生義」。如關稅壁壘,本是貿易保護方式的一種,若不懂就轉化成別的含義,只要能正確還原就行。
2、在抽象詞語中加減字,「曲解」成另外的含義。如抽象勞動可變成:抽(打大)象(讓它快點)勞動;苦難加字變成:(叫)苦(叫)難等。就這么加加減減,無論多麼生疏難懂的詞語都可轉換成為你所能讀懂的意思。當然望文生義不是目的,我們是為了記住學習內容。在記住的基礎上要盡快弄懂該詞的真正含義。
3、諧音。音是記憶的竅門,經過諧音的處理,枯燥、艱澀的詞語會變得不那麼面目可憎,而是變得詼諧幽默,便於記憶了。如「熟視無睹」可諧音成熟食店無肚;「維德角」諧音成佛得餃(想成是餃子的一種)等。在民間人們也常用諧音,如慈禧太後時,畫師李奎諷刺其賣國投降而畫了一幅諧音畫:臨陣拖桃(臨陣脫逃)等。還是 歇後語 中也大量地用到諧音。
再做下面的聯想:
圈地運動——羅馬假日 傾國傾城——天涯共此時
生產關系——剩餘價值 價值規律——壟斷地租
財政赤字——堵塞 破窗理論——曲線救國
圈地運動——羅馬假日:
圈地運動時,(騾)羅馬可累壞了,沒假日(休息),沒日沒夜的干(可想成騾馬拉著犁在一圈圈的犁地)。
生產關系——剩餘價值:
生產(量)關繫到企業的切身利益,量大銷不出去,則剩餘產品的價值就要打折扣。
財政赤字——堵塞:
我家近來發生財政赤字,於是我「下令」全家要堵塞漏洞,限制開銷。
傾國傾城——天涯共此時:
中秋夜,皓月當空,人們全出來賞月,其勢真可謂傾國傾城,賞月的同時都念誦著那句佳句:天涯共此時。
價值規律——壟斷地租:
土地的價值有個規律,那就是(壠)壟斷了的地,租金就低(壟斷地租)
破窗理論——曲線救國:
有人打破了我家窗戶還和我「理論」,說他是給玻璃廠提供就業機會,是曲線救國,真是豈有此理。
大家試著做以下的聯想練習:
金融——南亞 黑客帝國——明眸潔齒 熱那亞——藍牙 星球大戰——帕瓦羅締 第一次親密接觸——導彈防禦計劃 音樂之聲——汗牛充棟
[聯想供參考:金融—南亞:金融業若無資金很難呀(南亞):黑客帝國—明眸皓齒:加入黑客帝國的人員不但技術要好,長的還要明眸浩齒。:熱那亞—藍牙:那地方很熱呀(熱那亞),人的牙都曬藍了(藍牙)。第一次親密接觸—導彈防禦計劃:她第一次很親密的樣子和我接觸,我感到很意外,別不是想竊取導彈防禦計劃吧(把自己想成軍事要員)星球大戰—帕瓦羅締:星球大戰爆發前期,帕瓦羅締唱了一首祈禱和平的歌曲,竟奇跡般平息了一場戰爭;
音樂之聲—汗牛充棟:音樂之聲居然使我家的一頭流汗的牛沖動(充棟),誰說對牛不可彈琴!]
抽象詞的轉換
所謂轉換力是指:把抽象的信息變成具體形象的信息能力。
一、 實詞與虛詞的轉換
1) 所謂的實詞也就是形象的詞:它可以明確看見,真實摸著的。如:手機、電話、鉛筆、牛奶等。
2) 所謂的虛詞也就是抽象的詞:不能直接看見的,摸不著的。如:復雜、偉大、敏捷、政治等。
(一) 抽象詞的轉化(虛詞)
一般抽象詞要轉換成形象詞,常見的方法有以下幾種:1)諧音法:如:「實證」這個詞通過諧音可以變成「時針」;「敏捷」通過諧音:名警。2)替代法:「偉大」可以想到「毛澤東」;「機靈」可以想到:機靈小不懂。3)拆分法:如:評價--先通過諧音:蘋架--想成:放蘋果的架子;4)倒字法:如:復習、先倒字:習復--諧音:媳婦; 文化 --先倒字:化文--諧音:花紋,或直接把它諧音成:聞花。
(二) 抽象詞轉換的舉例。
1) 邏輯--轉換:裸雞--想像:赤裸裸的雞,身上的雞毛被人拔了個精光。
2) 腐朽--轉換:斧銹--想像:斧頭生銹了。
3) 基礎--轉換:雞醋--想像:雞浸泡在醋里。
4) 本科--倒字:科本(諧音):課本。
5) 思考--倒字:考思(諧音):考試。
6) 遲到--諧音:刺刀
7) 健康--替換為:魯智深。
8) 政治--諧音:珍子。
9) 朝氣--諧音:沼氣。
以上這些就是抽象詞的轉換,它是聯想法中的基礎之一。
猜你喜歡:
1. 抽象人物畫圖片欣賞
2. 超級記憶的五大技巧
3. 抽象水墨畫貼圖
4. 圖像記憶法的七個步驟
5. 抽象詞語變成具體圖像的方法
6. 記憶宮殿記憶法之抽象詞語的聯想訓練
7. 圖像記憶的一些方法
⑥ 請問UI設計中的多圖融合是什麼意思
首先單從字面上來拆分這兩個詞語,多圖-多張圖片、融合-多種物體組合到一起。那麼當我們把這兩個拆分的詞語組合到一起就是:多張圖片組合到一起變成一張和諧的圖像。所以當我們通過拆分的方式來解釋這個趨勢的含義,多圖融合趨勢表層的意義大家都應該明白了。
那它更深層的意義有什麼呢?接下來我們來繼續進行探索。
設計這個風格需要注意的:組合的內容一定是要和主題圖像或內容有相關連性,內容和主題的風格(色、質感等)要和諧統一。
⑦ 擴句和縮句方法有哪些步驟
(一)擴句就是給句子添枝加葉,即把只有基本意思、表達簡單的句子進行擴充,給其添加一些修飾、限制的詞語,使句子的意思表達得更具體、更生動、更形象。 擴句的基本步驟:
要先找出句子的主幹詞語,在句子的主幹詞語前填加合適的修飾、限制詞語。還可以抓住句子的主幹詞語,自己提一些問題,如果回答了提出的問題,也就是在進行擴句。 例 ①我吃飯
方法:先提出問題,什麼樣的我?在什麼地方?怎樣地吃飯?然後填上適當的詞語,這就是擴句的過程。 ②我看著這一幕。
2、不能改變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3、增添的詞語要和原句中的詞語搭配恰當。
(二)縮句就是給句子去掉枝葉,即把一個表達具體、生動的句子去掉修飾和限制的詞語,保持句子最基本的成分。 縮句的基本步驟:
1、先把句子分成「誰」、「做什麼」或「什麼」、「怎麼樣」兩部分。
2、找每部分的主幹詞語。
3、找到「的、地、得」,去除「的、地」以及前面的詞語,去除「得」以及後面的詞語。
4、最後去掉修飾、限制詞語,把主幹詞語連接成完整的句子。
例 ①
我很尊敬我的那個慈祥的爸媽媽和嚴厲的爸爸。(縮句)
我尊敬爸爸媽媽
②
都江堰是兩千多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建的一條大堤。
都江堰是大堤。(縮句)
縮句的注意事項: 1、不能改變原句的基本意思,句子要完整,句型不變。 2、去掉修飾和限制的詞語時要一次去完。
3、否定句中的否定詞要保留,疑問句中表示疑問的詞語要保留,縮句後的句子不能保留「的、地、得」,但可以保留「著、了、過」。
⑧ 兩個詞之間要用和試還是頓號
兩個詞之間可以用「和」或者頓號連接。但應該注意以下使用方法:
第一,並列詞語中如果有連詞「和」「與」「及」「或」「或者」等,不必要再用頓號。「和」類連詞一般用在多項並列詞語的最後兩項之間。
例:我國科學、文化、文藝、衛生、教育和新聞出版等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第二,有的並列詞語讀起來並不停頓或者停頓很小,又不會產生歧義,中間就不必用頓號。例:這在母親的心裡是多麼慘痛悲哀和無可奈何的事啊!其它如「工農業」「中外記者」「甲乙丙丁「等都是這樣。
第三,不是並列詞語之間不應用頓號。
例:我家住北京朝陽區、和平里。此句頓號前後是領屬關系而不是並列關系,中間沒有停頓,不應該用頓號。
第四,只有兩項並列詞語的,一般不用頓號,而用「和」「及」等連詞。
例:老劉病了.昨天小張給他送去點心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