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修慧的重要性及如何修慧
問題:慧祥法師:一般而言,學佛人都知道修慧很重要。因為佛教界常說:五度如盲,六度前導。意思就是:布施乃至禪定波羅蜜多,如果少了般若波羅蜜多,則如同瞎子一樣,是盲修瞎練。因此,可知般若的重要性。般若,梵語是prajna。pra是先、前。jan是知。因此,合起來就是「先知」。也就是說:在還沒做或還沒發生以前就知道了。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先知先覺」,或稱為「洞察先機」。 在這里我們就要對般若一詞,及智慧一詞,做一個說明。其中的不同之處。 為了說明這個,大家要了解七個詞。 也就是聰明、知識、技術、智慧、般若、般若波羅蜜多、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您們之中,有人已經聽過。但我還是要再說一遍。以加深觀念。 第一、所謂聰明:就是耳聰目明,記憶力很好的意思。但是記憶好,雖然好。但不一定就能得到知識。這中間還得多看多聽才行。 第二、所謂知識:就是正確的資訊及對世間的種種有正確的認知。但是有了知識,就一定有技術嗎?不一定的。中間還得多多練習。例如:打籃球,光看是打不好的,還得練習。 第三、所謂技術:就是有用的技能,或技藝。如果一個人有聰明、有知識、有技術,但當他在使用這些時,會傷害到自己或別人,則不會有人說他是有智慧的。又如果當他在使用聰明等等,是無效的。也不會有人說他是有智慧的。 第四、所謂智慧:就是有效的使用聰明、知識、技術來解決問題,達到效果。當一個人,面對問題能想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雖然人們會稱他有智慧。可是我們還不可以說他有「般若」為什麼呢?因為、般若是洞察先機、先知先覺之意。所以如果您會讓問題一直產生,雖然我們能處理好,很有智慧,但還是不夠的。我們應該讓問題不再產生,才是般若。 第五、所謂般若:就是以先知先覺,洞察先機的智慧,能有效解決問題,令問題不再產生。但是,當一個人,在世間上,能處事待人都事先預防,或對事能處理。還不表示能解脫三界的生死輪回。所以不能稱他有般若波羅蜜多。 第六、所謂般若波羅蜜多:就是使用先知先覺、洞察機先的般若來達到解脫生死輪回,停止一切苦。當我們能解脫三界,也不表示一定就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我們還得以般若波羅蜜多為輔助,來深入開發我們的覺性。令我們的覺性能念念覺遍十方三世。這時,才能稱為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第七、所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念念能覺遍十方三世。 因此,可知,修學智慧、般若的重要了。 因為,如果沒有聰明就難有正確的知識。如果沒有正確的知識,就難以學到有效的技術。如果沒有有用的技術,就難以得到有效解決問題的智慧。如果沒有有效解決問題的智慧,就難以進一步開發洞察先機的般若。如果沒有洞察先機的般若,就難以成就解脫生死輪回的般若波羅蜜多。如果沒有能解脫生死的般若波羅蜜多,就難以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因此,經中常贊嘆般若,及般若波羅蜜多。 因此,我們為了能開發我們的聰明,為了得到正確的知識,為了學習有用的技術,為了有效的使用智慧,為了能預防苦的產生,為了解脫生死輪回,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則修福、修慧、修定就很重要了。福不足,聰明、知識、技術、智慧乃至無上正覺都難以成就的。 又光有福也是不足的。有福,還得有慧來令修福圓滿。 又光有福慧,也還是不足的。有福慧,還得有定,才能令福慧達到如金剛一般的不被破壞。 又為了修福、修慧、修定。則這中間,有些事是一定不可以做的,有些事是一定要做的,有些事是要看情況來做的,而這些要做、不做、看情況做等等的注意事項,就稱為「戒」。 因此,「戒」是解脫本。「戒」是成就無上菩提的正因。因此才說:戒為無上菩提本,應當一心持凈戒。
B. 佛怎樣才能修智慧
其實智慧不是修來的,而是自我開啟的。我們所謂的智慧,往往是指自己從書本、別人的經驗和自己的體驗得來的東西,其實這些都是外來的,所以稱其為「書本智慧」;而真正的智慧,其實是來自於人的本性,通過觀察自己,逐漸開啟自身的智慧,這種智慧至高無上,是每個人都具備的本性,稱之為「內觀智慧」。就像宋代柴陵郁禪師開悟時即興做的詩一樣:「我有明珠一顆, 久被塵勞關鎖。 今朝塵盡光生, 照破山河萬朵」,每個人的本來智慧都是一顆明珠,光芒萬丈,彼此毫無區別呢。
C. 提高智力的方法和原則
提高智商的辦法一 1.早上起床用反手刷牙.洗臉.梳頭(比如你是用右手的就改用左手) 2.洗澡閉上眼睛.准確找到沐浴露.洗發水.毛巾等洗浴用品.最好整個洗澡過程都閉上眼睛. 3.把畫倒過來看.這樣可以鍛煉你的逆象思維 4.長去不同的超市.知道你想要的物品放在那個地方.讓大腦處理新的消息 5.多玩益智游戲. 6.多動動手指和腳趾.運動小腦 提高智商的辦法二 蘋果砸在腦袋上後,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換作你,只會在遲疑了三秒鍾後,說一句「好疼!」,這就是智商差異的體現。你想擁有牛頓、愛因斯坦、加俐略、達爾文、愛迪生、高斯……,那樣聰明的大腦嗎,除非你先天具有高智商的遺傳基因,或者盼望解剖愛因斯坦大腦的科學家們能發現提升智商的方法,否則,在缺乏高智商基因的情況下,只有自己動手,盡可能培養高智商的大腦。培養?對,沒錯,高智商的大腦是可以後天努力培養出來的。 三種方法,是偶然發現、精心鑽研,讓你逐漸獲得更多智慧。在工作生活中,高人一等的聰明,能讓你爭取到更多的物質、精神成果,這可是無價之寶。 1. 音樂——全面活躍腦細胞,激發靈感 形容一個人聰明,有很多詞語:機敏、鬼主意多、分析能力強、有第六感等,仔細研究這些詞彙,你會發現一個通性:聰明人總是想得更多、更全面、眼光更准確,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靈感四溢」。 當你面對難題,比如數學題、工作問題或生活難題,絞盡腦汁、窮途末路、百思不得其解,突然一個靈光、一個火花閃現,照亮了想不通、看不明的道路(相信大多數腦力工作者都有這樣的情景),這就是靈感。 讓你的大腦更活躍,這就是音樂的功能。沐浴在音樂聲中,感受每一個音符對心靈的激盪,每一個細胞隨著音樂有節奏的跳動,長此以往,產生靈感不是一件艱難事情。 說不清楚,音樂對靈感、智商有多麼具體的作用,這是我親身體驗的結果,也許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反應。奇怪的是,本人熱愛音樂,卻五音不全,按老人說法,天生缺少音樂細胞。 2. 玩——玩出高智商 人生四大追求,吃喝玩樂。「真笨,玩都不會」,這是貶人智商低最難聽的說法。如果「玩」都不會,只好做傻子。昨天,看見一個傻子口眼歪斜、倚牆而立,呵呵的對一輛車傻笑,不知他笑什麼?喪失「玩」的功能,只會吃、喝、傻樂,不做傻子又能怎麼樣,這是笨到不會玩的人的一個極端。 越高智商的人越會玩,玩得越好。打沙包、跳繩、彈玻璃球、打游戲機、下棋、做手工模型、玩手機、電腦、DV、DC、開車、開飛機、開船、殺人游戲、倖存者游戲、極限運動、跳舞、唱歌、打籃球、打乒乓球、打排球、打檯球、打羽毛球、踢足球、踢毽子、踢沙包。這些玩意,你都會玩,都玩得好,你一定是個高智商的人。 3. 運動——發揮天賦,彌補短處 運動有很多種,有純體力運動,比如長跑、短跑、競走、舉重一類,還有純腦力運動,下棋、打游戲,還有智力、體力相合運動,比如足、排、籃、羽毛球、乒乓球、橄欖球,我比較推崇促進智力、體能齊發展的集體運動。 任何一項運動,想達到一流水平,非常難,每個人的天賦、身體條件不同;智商除了智力,還包括意志、品德、團隊能力等很多方面,集體運動最容易體現個人天賦,也最容易發現個人短處,想成為優秀運動員,先修補短處,再提升整體競爭力。這就是運動提升個人智商的關鍵所在。 提升智商的方法還有很多,這三種方法不能全部概括,卻是日常生活中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只要能堅持、培養對音樂、玩、運動的興趣,你就可以更聰明。 提高智商的方法 周一:正餐吃海魚,騎腳踏車或步行上班上學,不坐公交車 周二:從字典里挑出陌生的字詞,在與別人交談時用 周三:練瑜伽,普拉提或參加一堂冥想課,跟不認識的人聊天 周四:上班上學時走不同的路線;做做腦筋急轉彎 周五:不喝咖啡或酒,背誦購物清單 周六:用平時不常用的那隻手刷牙;閉著眼睛沖熱水澡 周日:做縱橫字謎游戲;到戶外快步走 這是英國科學家研究出來的,很準的,大家可以試試
D. 在佛教裡面如何修智慧和福報
空我四相要這樣空
[圖片]
我們修學佛道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祈願就是
有所成就
想有所成就的前提下
那就看你的基礎功底堅不堅固的問題
所謂基礎功底就是忍辱
我們修學忍辱
首先要通達空性的道理你才能忍
什麼事情都能忍、
如來說
【忍之之法' 當觀我空
能受人辱' 能忍人罵
非來正對' 逆來順受
都無怨恨' 反加度脫
是名忍辱波羅蜜】、
又雲
【離相行忍是無漏因
得到彼岸】、
所以金剛經雲
【若菩薩有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即非菩薩】、
何以故呢
因為你有我相你就有得失之障
你有人相你就有美醜憎愛之障
你有眾生相你就有畜人不合之障
你有壽者相你就有生命福壽之障
這都是我們修行之人的根本障礙
要體悟到我等四相俱空
遇一切境界而心不動
即名「大忍」也
能轉物同如來
六根門頭放光動地、
經雲
【如來色無盡' 智慧亦復然】
又雲
【五蘊窟宅' 是名禪院】
所以道
【六塵不惡' 同歸正覺】
六塵若善' 先凈六根、
楞嚴經雲
【六根若凈' 先得人空
空性圓明' 成法解脫】、
若能體悟如是理
你不管怎麼說都能切入實相
境不礙心' 心不礙境
善自用心' 事事圓融
圓融達圓通' 圓通達圓滿。
祝 汝 速 發 菩 提 心.
願 汝 今 生 得 解 脫!
阿 彌 陀 佛 !
―― 貧僧:釋嚴興 ――
E. 怎麼提升智慧
提升自己的智慧是:
1、了解關於思維的知識和方法,開拓頭腦思維的視野和層次。
2、學習他人的智慧思想,豐富自己的智慧儲備和修養。
從思維的角度來看,智慧是一種高級思維能力,說它高級是因為這種思維能力不同於一般的思維能力,它代表著思維發展的最高層次,這個層次是每一個學者都夢寐以求渴望達到的高度。
從知識的角度來看,智慧是一類獨特的知識,說它獨特是因為這類知識所蘊含的智能遠遠高於一般性的知識,它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但卻永遠無法窮盡其意。與一般的知識相比它具有更深廣的普適性,對人們的智力活動具有更高的指導價值。
所以,智慧又被譽為知識王冠上的明珠。
智慧與聰明是有區別的。聰明不一定具有智慧,但智慧一定包括聰明。聰明只是一種計量利弊得失的能力,貪婪詭詐也是聰明。聰明的人得失心重,有智慧的人則勇於捨得。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智慧是從人與事之間磨練出來的,如逃避現實,離開人與事,便無從產生智慧。
每一隻出生的小螞蟻開始學習爬行,都必須選擇一棵樹作為自己未來的旅程。如果樹的大小高低象徵著一生的完美與幸福,那麼對於小螞蟻來說,最早的時候,以它纖細的身體和窄小的眼光,根本不知道哪些樹應該選擇,於是它們只能就近爬上一棵樹。等它們爬的樹越來越多,越來越快,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閱歷,它們有一天終於知道自己究竟最想要什麼,也開始躍躍欲試選擇生活時,可悲的是,它們中的大多數這時已來不及退到地面,從頭再選擇一次。
F. 如何修煉自己的智慧
當我們評價別人時,我們會經常說某某聰明、有經驗、有能力,但我們對於智慧這個詞卻比較吝嗇,一般不會輕易說一個聰明的人、一個有經驗的人或者一個有能力的人是一個有智慧的人。然而有智慧的人,肯定是一個聰明的人、有經驗的人或者有能力的人,無論對社會還是對家人,也必然會是一個有大用的人。如果我們們社會上人人都是有智慧的人,那該是怎樣一番景象!
我們大家經常會羨慕並佩服有智慧的人,而如何讓自己有智慧卻沒什麼頭緒。經過多年的閱讀和多年的人生經歷還有最近的思索,本人在這里提出一個思路,一條可以修煉成為有智慧的人的可操作的途徑,希望激發閱讀此文的讀者一起思考。
G. 如何能讓自己變得有智慧
智慧表現在對事物的看法有更高的認知。
智慧這個詞是很高大上的,咋一聽上去會覺得不知從何說。的確是這樣,關於智慧,我們需要給它一個相對的定義,但是給智慧作定義又如此之難,就比如「聰明」一詞,如何來說明聰明呢。
現代的人,接受的教育都差不多,生活的經歷和閱歷差別也越來越小,所處的社會環境和環境也不盡相同,聰明幾乎每個人都具備。我認為,聰明的上一個層次就是智慧。如果說聰明反應了一個人的知識水平、閱歷、經驗或是反應能力、溝通能力、社交技巧等,那麼智慧我覺得更多的是去綜合評價一個人的思想高度和對事物的更高的認知。
這不關乎知識有多麼豐富,它是去綜合衡量一個人的思考角度、思想高度等,還有就是是否具備慈悲和寬容的心。
我們應該有所了解,學佛的人,或者是修行的佛家、和尚,他們對萬物、對輪回、對世間、對眾生都懷有慈悲之心,並不是他們天生具備這樣的覺等覺悟,而是通過修行和思考而悟出來的,當我們每個人都具備同等條件和擁有同樣的資源的時候,從自身起點來說,都是均等的。
那麼,如何才能夠高人一等呢,就需要智慧,就需要感悟,就需要開破,就需要放下執著,遠離煩惱和仇恨的束縛,這種自性和空性,才是人生修煉的最高境界,這種境界我認為就是智者的覺悟。他會讓你回歸,讓你平靜,讓你與世無爭而又悠然自得,他擁有的一切都令他知足和快樂。這就是智慧的體現
H. 佛法中提升智慧的方法有哪些
在佛學中提升智慧主要靠的是自己的覺悟,比如說楞嚴咒,常誦楞嚴咒可以提高悟性,人只要開悟了,才會真正的提升智慧,「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悲心,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
還可以禪修,禪修主要是提升專注力,讓你在學習或生活當中不會因此而走神。
可以誦心經,心經可以提升智慧
持咒也是非常關鍵的,比如:文殊菩薩心咒、六字真言、准提心咒、葯師咒都是非常好的,主要是自己的誠心。
提升佛報也可以增長慧根,不殺生,不邪淫,多布施,多放生等
I. 人怎樣增長智慧
如何能夠增長智慧,這些是非常重要的,有很多容易令我們生煩惱的事情。這樣在這個不是很圓滿的世界中間,而且這個世界上有好人也有壞人,怎麼樣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呢,怎樣保護自己的心,可以保持清凈心、平等心、覺悟心,這個就要了解這八種增長智慧的方法。
在這個世間有很多事誘惑我們的,外在的環境有很多容易誘惑我們,怎麼樣可以不受到它們的干擾呢?我們自己本身有很多的煩惱、習氣,怎麼樣可以斷煩惱呢?這樣斷了煩惱就非常開心、快樂地修行,這樣自己的一生,每一天都會非常的快樂、自在,完全沒憂愁,而且非常充實地度過自己的一生,這些就需要了解佛陀教導我們的,如何快速地增長自己智慧的八種方法。這是很簡略地講,很膚淺地講解八種方法。
第一種是多聞佛法。聞、思、修三種智慧,聞法得到智慧,自己如理如法思考得到智慧,而且用功實修,修行,這樣增長智慧。
第二種方法是幫助其他眾生增長智慧。我們修法布施,幫助其他眾生來增長智慧,這樣我們自己可以快速地增長智慧。
第三種就是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
第四種方法,我們講文殊菩薩所講的,經典裡面教導我們的,文殊菩薩教導眾生開發本來具有的智慧方法,文殊遇到因緣就是他的老師,就可以增長智慧。
第五種我們講增長智慧的層次次第,好像我們上樓梯一樣,一步一步,一級一級這樣走上去的,這樣我們增長智慧的道路上面。其實增長智慧的道路就是由凡夫到成佛的道路,他有五個層次,有五個位置,資糧位、加行位、見道位、修道位、無學道位,這樣了解五個位次,我們就知道如何去增長智慧。
第六種就是皈依三寶,祈禱三寶增長智慧的方法。
第七種我們講,如何修證到阿羅漢的智慧、菩薩的智慧、佛陀的智慧。
第八種我們講智慧的體,智慧的本體是緣起性空,心無掛礙,心無掛礙就可以自由自在。
快樂其實有幾種特點的,真正有智慧的人他有幾種特點,真正有智慧的人他永遠都是快樂的,他不會受到外面環境的干擾;真正有智慧的人他是自由自在的,他不會被外面的環境綁死,不會給自己內心的慾望綁死,任何時間都是很自在的,很自由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幹擾到他;真正有智慧的人是慈悲的,所以智慧的體是緣起性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