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學習態度與方法的重要性
學習態度就是你對待學習的一種態度,比如你是怎麼認識學習的,以什麼樣的心態、認識來面對學習的。學習方法就是你學習時候用到的方法技巧,也就是怎麼學習的。
高效的學習,首先要學會聽課:
1、有準備的去聽,也就是說聽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
2、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
3、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能記住的點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學會快速的整理記憶。
4、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者課後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不然問題只會越積越多,最後就只能等著擁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試分數了。
其次,要學會記憶:
1、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2、合理用腦。所謂合理,一是要交替復習不同性質的課程,如文理交叉,歷史與地理交叉,這可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興奮與抑制,有利於記憶能力的增強與開發;二是在最佳時間識記,一般應安排在早晨、晚上臨睡前,具體根據自己的記憶高峰期來選擇。
3、藉助高效工具。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主要練習提升閱讀速度、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思維力等方面。掌握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學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
學習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進理解和記憶的方法。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里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不過,要學好思維導圖,做到靈活運用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的。前面說的「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也有關於思維導圖的練習和方法講解,可以參考。
最後,要學會總結:
一是要總結考試成績,通過總結學會正確地看待分數。只有正確看待分數,才不會被分數蒙住你的雙眼,而專注於學習的過程,專注於蘊藏在分數背後的秘密。二是要總結考試得失,從中找出成敗原因,這是考後總結的中心任務。學習當然貴在努力過程,但分數畢竟是知識和技能水平的象徵之一,努力過程是否合理也常常會在分數上體現出來。三是要總結、整理錯題,收集錯題,做出對應的一些解題思路(不解要知道這題怎麼解,還有知道這一類型的題要怎麼解)。四是要通過總結,確定下階段的努力方向。
Ⅱ 高效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學習是學生階段最重要的事情,也是需要老師和家長共同努力的事情,當然最關鍵的還是讓學生自己能夠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習過程也是有規律可循的,方法指導實踐,適時掌握學習的邏輯性和條理性。因此,高效學習絕對離不開對學習規律的掌握!
注意力穩定性理論:
必須有目的地預習
注意力穩定性,是指注意力不能長時間保持穩定,而是周期性起伏變化,通俗講就是課堂45分鍾,真正有效時間大約不到20分鍾,這不是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
因此,要成為學霸,有效的課堂時間必須用來聽重點、聽難點、聽方法思路。而要做到這一點,有目的的提前預習非常重要!必須要帶著問題聽講。很多人不明白這一點,要麼不預習,要麼稀里糊塗預習,雖然瞪大眼睛聽講,最後只能自證智商確實存在差異!
因為課堂聽重點太重要了,另外就是對於晚上缺覺、白天走神的高中生來講,集中精神聽講基本不可能。盡管大多數時候在開小差,但有的同學對上課內容吸收非常高效,這歸功於有目的的預習,帶著問題聽課,一旦老師講解到問題內容,自然就全神貫注!
Ⅲ 養成良好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夠上課,認真聽講回到家以後能夠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並且能自覺地進行復習和預習。
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夠讓自己的學習成績不斷提升,對自己的成長非常重要。
Ⅳ 簡述學習方法指導的必要性。
一、學生學習方法指導的重要性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兩個明確的觀點:今天教育的內容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應該是方法,方法比事實更重要。未來的文盲就是那些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
學習方法指導是培養跨世紀的一代創造型人才的需要。我們正處在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知識的更新日新月異。人們只有具備獲取新知識和新能力的自學能力,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才不致於落後,才能為社會的發展作一份貢獻。因此,世界各國為了培養開拓型、創造型的人才,都在進行教育改革,都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科學家和教育家都預言:未來的文盲將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那些沒有掌握學習方法,不會學習的人。「教會學生學習」已成為當今世界流行的口號。
事實證明:小學階段不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學習初步的學習方法,在小學階段就會有力不從心之感。到了中學,就會一敗塗地,落在後面。
二.小學生學習方法指導的認識
學習方法指導(簡稱學法指導),它是指教育者通過一定的途徑對學習者進行學習方法的傳授、誘導、診治,使學習者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並靈活運用於學習之中,逐步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簡言之,學法指導即教學生學會學習,或者說是教育者對學習者的學習方法信息進行的一種反饋控制。
學法指導是教學方法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當前,教學方法改革的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就是教法改革與學法改革相結合,以研究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作為創建現代教學方法的前提,寓學法於教法之中,使教法學法化,把學法研究的著眼點放在縱向的教法改革與橫向的學法改革的交融處,真正體現教與學雙邊活動的有機統一。
學法指導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核心因素。學習方法的知識,是學生知識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能力結構的重要成分。法國數學家笛卡爾說過:「具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所以,學法指導,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活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提供和創造必要的條件。
學法指導是發揮學生這個學習內因作用的有效措施。「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要接受信息,理解、消化知識,並不斷發展能力,主要是要靠學生自己這個內因的努力,而教師的學法指導正好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充分發揮內因作用。總之,教師採取各種形式,就是要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積極地動口、動手、動腦,主動地進行學習和探討。
三、小學生學習方法指導的目的
學法指導的具體目的,就是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和環境,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逐步形成獨立學習的技能。具體地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使學習條件最優化
具體要求是:第一,在學校、家庭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包括物理環境和人際環境。物理環境包括溫度、光線、噪音、布置等要符合學習衛生標准;人際環境好指有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父母與子女關系。第二,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包括筆墨紙張這些學慣用品等個人的學習條件和圖書館藏書、報刊、實驗設備等學校的學習條件,要求齊全、省時、方便。第三,學生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身心健康。第四,教師要有較高的教學水平,教法與學法是相互影響的。
(二)使學習過程最優化
學習過程主要包括自我計劃、課前預習、認真上課、課後復習、課外作業、系統總結等。要求各環節不可忽視、遺漏,形成周期性良性循環,同時,各環節都要講究方法、技巧。好的方法必然使過程達到優化。
(三)逐步形成自學技能
主要包括:第一,形成自學的組織技能,比如擬定學習任務,合理規劃、安排時間,創造條件,進行總結。第二,形成自學的信息技能,比如查閱目錄索引,使用工具書,使用信息技能硬體等。第三,形成自學的智力技能,比如接收信息,合理識記,理解教材,獨立思考等。
四、小學生學習方法指導的原則
學習方法指導的原則,是指在實施學法指導過程中,指導者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
(一)針對性原則
針對性原則就是要針對學生的實際特點和實際問題,對症下葯地指導。這是學法指導的最根本的原則。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有如下幾點:
首先,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比如,小學生知識水平有限,思維水平低,注意力不能持久,學習技能不很熟練。因此,指導要具體、生動、形象,多舉典型事例。側重於具體學習技能培養,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其次,針對學生的學習類型差異。學生的學習類型大致可分為四種:(1)優良型:「雙基」扎實,學風踏實,學習有法,智力較高,學習成績穩定在優秀水平;(2)鬆散型:學習能力強,但不主動,學風不夠踏實,「雙基」不夠扎實,學習成績不穩定;(3)認真型:學習刻苦認真,但方法較死板,能力較差,基礎不夠扎實,成績上不去;(4)落後型:學無興趣,不下功夫,底子差,方法談不上,能力弱,成績差,處於「學習脫軌」和「惡性循環狀態」。類型不同,指導方法和重點不同:對第一類,側重於幫助學生總結,並自覺運用學習方法;對第二類,主要解決學習態度問題;對第三類,主要解決方法問題;對第四類,主要解決興趣、自信心和具體方法問題。
第三,針對學生的學習環境和條件。學法指導一方面要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物質環境和條件,另一方面又不能過分強調物質環境的作用。從實際出發,對條件好的學生,要激勵他們珍惜優越條件,充分利用條件,發展更大的主觀能動性;對條件差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在逆境中前進。
(二)整體性原則
這一原則是指在指導過程中,要注意學習方法與其他學習和整個心理活動的有機聯系。從學習方法不當的成因中,我們不難看出,要想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需要從多方面進行指導和訓練。要提高學生對學習方法重要性的認識、對學習特點的認識、對自身狀況和條件的認識,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生的意志力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所以在進行指導時,要把學習方法放在一個大的背景中考慮,不能為方法而方法。只有堅持整體性原則,才能使指導更加有效、准確、持久。
(三)實踐性原則
這一原則是指在學習方法指導過程中,必須要以學生的學習實踐活動為基礎,僅從理論上闡述、解釋是遠遠不夠的。例如,要使學生學會科學的記憶方法,就必須在講解記憶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大量的練習與訓練;要使學生提高閱讀效率,就必須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在大量的閱讀實踐中掌握閱讀方法。
(四)滲透性原則
這一原則是指要把學習方法指導滲透到整個教學過程中,滲透到各科教學中,使學生通過具體的學習活動掌握科學方法。大多數學習方法不當的形成與教學過程有關,是由教學過程引起的,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把傳授學習方法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學到方法。當然,有條件的學校在滲透的同時,也可開設專門的學習方法指導課。
五、小學生學習方法指導主要內容
學習方法指導的范圍非常廣泛。在這里,我們就方法論方法,並結合小學生學習的現狀來說明學習方法指導的具體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指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
如果想要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訂立學習計劃。計劃的好壞直接關繫到學習的成敗。教師要使每一個學生都明白計劃對於學習的意義。計劃的內容包括目標與任務、完成目標的具體措施、時間安排與力量分配等。在學習上,既要有長期規劃,又要有近期安排。長期規劃是從整體上根據主客觀情況確定階段學習的目標和重點,一般以一個學期為宜。近期安排要具體到每周每日的學習,這一周要完成什麼任務,學習多少小時,以什麼為重點,都要有詳細明確的安排。每天晚上睡覺前要對當天所做的事情作一個簡要的回顧,看是否完成了既定的目標;同時對第二天要做的事作好細致的安排,即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復習什麼科目、看什麼等。如果每天花十分鍾做這項工作,長期堅持下去,定會獲益非淺。
有的學生知道計劃的重要性,計劃也訂得很多,但總是執行不了,因此對學習的幫助不大,反而弄得自己喪失信心。為什麼呢?主要在於計劃制訂不合理,或目標含糊,或脫離實際,或沒有彈性、無法調整等。怎樣制訂合理的計劃呢?應該讓學生明確以下幾點:
(1)要明確具體。計劃越具體,指導性越強。因此,在設立目標時,在安排時間時,都要力求具體化。例如有個同學在計劃中規定:「……本學期重點抓數學和作文。作業獨立完成後,每天做五道數學課外題,爭取期中、期末考試都在95分以上。每天看一篇作文,記五個好詞好句,爭取每次作文在75分以上。……」應該說,這樣的任務和目標還是比較明確和具體的。
(2)要切合實際。要避免對自己提出過於苛刻的要求。有的學生急於求成,總想「一口吃成個大胖子」,目標定得太高,時間安排太緊,使計劃成為一紙空文,不但不能指導行動,反而挫傷了自己學習的信心,懷疑自己的能力。因此,教育學生一定要注意切合實際,循序漸進。
(3)要留有餘地。由於學習、生活中存在一些不可控因素,會影響到計劃的執行,因此,好的計劃總是留有餘地、富有彈性的。在時間安排上不可過於死板,這樣才能保證計劃的順利執行。當然,留有餘地也不能太多,太多會使自己執行計劃時鬆鬆垮垮,缺乏緊迫感。
(4)要及時調整。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調整是必要的。如果實踐表明計劃不現實,或者近期有特別的任務要完成,計劃就得修改。應讓學生明白:學習計劃是自己制訂的,應該讓它適合自己。但調整計劃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學習,而不是為偷懶提供方便。
(二)、指導學生科學運籌時間
時間有限,而學海無涯。如何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無限的學習中去?除了合理制訂計劃外,還要學會科學運籌時間。這是學習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的學生認為:每天上課、做作業、睡覺,規定得死死的,無所謂運籌不運籌了。其實不然。面對相同的時間,善於運用的人,會有更多的收獲。指導學生運籌時間應注意幾下幾點:
首先,要指導學生善於抓住學習的最佳時機。也就是說,要把時間和心境、生理變化等因素結合起來考慮。同樣的時間,由於心理狀態不同,學習效果也不一樣。心境平和的時候,學習效率高;情緒波動時,學習效率低。另外,在一天的周期內,人體的生理機制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並相應地影響人的各種能力。我們如果按這種規律合理安排學習生活,就可以高效率地利用時間。如早晨用於背誦外語,下午學習輕松一點的科目,晚上用來攻克難題,都往往會取得較好的效果。另外,每個人的生物節律不同,要把握自己的生物節律,充分加以利用。
其次,要指導學生充分利用間隙時間。中小學階段的學習是非常繁忙的,成天有背不完的書、做不完的習題,許多學生會覺得時間不夠用。但時間就像海綿中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擠時間的秘訣就是盡量把時間單位縮小到最小,充分利用間隙時間學習。有人做過這樣的計算,如果每天能利用的零星時間有半個小時,那一年就可有180多個小時。如果每小時能讀上10頁,那一年就可以讀完1800頁書。何況我們每天浪費的零星時間遠遠不只半小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做個時間統計表,每天把做各項事情的時間一一加以記錄。學生就會驚異地發現:有許多時間不知不覺消耗在無所事事之中,既沒有學習,也沒有娛樂,甚至沒有休息。這些間隙時間成為生命的空白點。怎樣利用間隙時間呢?方法多種多樣。如在口袋中放一些英語單詞卡片,有空就拿出來讀一讀;與同學邊走路邊討論問題;等人等車的時間,回憶一下今天所學的知識等等。「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間隙時間利用得好,也能派上大用場。
(三)、指導學生學會閱讀
學生以學習間接知識為主,因此,較多時間是與書本打交道。閱讀是獲得書本知識的基本方法,指導學生學習,特別要重視閱讀方法的指導。
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閱讀方法指導:(1)指導學生制定好閱讀計劃,明確閱讀目的、要求、范圍、時間、步驟、方法等。(2)指導學生根據閱讀計劃要求選擇閱讀書目。學生時間有限,應幫助他們合理選擇書目。古代學者提出讀書有「四別」,即「目治之書(只看一遍即可),口治之書(不僅看而且要背),心治之書(不僅要背而且要認真思考),手治之書(不僅要看、背而且要摘其要點寫下來)」。所以,閱讀應分清輕重緩急。對於中小學生來說,教科書應是「手治之書」,重要的參考書是「心治之書」,消遣性讀物是「目治之書」。不同的書目有不同的閱讀方法。(3)指導學生做好閱讀批註。在書中批註是愛書的表現,並不是糟蹋書。批註不僅可以使頭腦保持清醒,而且有助於思維和記憶。批註的方法多種多樣,如在主要觀點和重要內容部分劃線;在關鍵詞下圈點;在空白處寫上各種評注、疑問、答案、要點的歸納等等。在批註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做讀書筆記。(4)幫助學生控制閱讀中的心理狀態,保持必要的學習內推力,調節自己學習的情緒。(5)提供一些閱讀材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合理地運用。
(四)、指導學生學會觀察
科學的觀察方法是人們在自然條件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自然現象或社會現象進行考察的一種方法。它是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各種感官或藉助相應的儀器去感知觀察對象。學生通過觀察,有利於增加感性認識,獲得直接經驗。
指導學生應用觀察法,應注意以下幾點:(1)觀察要有目的有計劃。所觀察的事物紛繁復雜,不是說隨便觀察,就能獲得知識,要根據學習的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觀察。(2)選擇觀察對象要注意典型性。這樣花費較少的精力,就可獲得確切的資料。(3)觀察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要摻雜個人的偏見,這樣觀察得來的資料才真實可靠。(4)要掌握相應的觀察方法和技術。在觀察之前要訂出詳細的觀察提綱,制定觀察的標准,記錄表格和速記符號。對觀察對象在不同時空活動領域中的各種狀態都要做好記錄。(5)對觀察得來的資料要進行整理,使之系統化、本質化。不要滿足於一些零星數據或片斷實事,要進行分析、比較、概括,得到較全面、較本質的認識。
(五)、指導學生學會記憶
學生獲得的科學文化知識、道德觀念只有靠記憶才能在頭腦中得到鞏固、保持。指導學生科學地進行記憶,應注意以下幾點:(1)明確識記的目的和任務,提高識記的自覺性,積極地進行有意識記。明確識記目的和任務有助於提高識記的速度和正確性。要自覺主動地給自己提出學習和記憶的任務,而不是臨陣磨槍,考前搞突擊。(2)正確使用記憶方法。科學的記憶方法,能夠增強記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使用機械重復的方法獲取知識,重視對知識的領會、理解,掌握符合記憶規律的記憶方法。如形象記憶法、圖解記憶法、歌訣記憶法、諧音記憶法、比較記憶法等。(3)掌握記憶遺忘的規律,科學地進行復習。
(六)、指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
學生獨立地思考問題是學習不可缺少的。指導學生思考問題應注意:(1)抓住知識的精華和內在聯系,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善於抓知識的難點、重點,避免平均使用力量,克服知識理解表面化的傾向。(2)善於多角度、多渠道地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突破常規思維,力圖以全新的方案和程序創造性地解決問題。(3)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能積極展開聯想,進行綜合歸納,力求融會貫通,舉綱張目。
(七)、指導學生建立科學的學習程序
學習周期中的預習、聽課、復習、作業等環節,需要合理銜接,行止有序。教師應指導學生掌握三種科學的學習步驟:(1)先預習後聽課,這樣學習目標明確,思維活動有較好的「准備性」。(2)先復習後作業,實現知識在理解基礎上的應用,達到有效地鞏固和轉化。(3)先思考後發問,使思維進入最佳「憤」、「悱」境界,有利於知識的深化。
(八)、指導學生選擇學習環境
指導學生在學習時要善於創造有利的環境,如在牆上貼學習計劃或鼓勵自己奮發學習的格言、詩句等。清除書桌上干擾注意力的東西,如雜志、偶像照片、收音機、隨身聽、零食等。在一般情況下,不要躺在床上學習。另外,盡量到圖書館和教室里學習,因為這些地方通常學習氣氛比較濃,比較安靜,有利於學生進入學習情境之中。
六、小學生課堂學法指導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要形式。課堂學習是學生學習基礎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主要途徑,也是發展學生智力的主要途徑,聽課,則是學生學習的中心環節。聽課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習質量,而聽課質量,又取決於會不會聽課,或者說是否善於聽課。
相當一部分同學,雖然在教室里聽好多年課,但不善於聽課,其表現,或者是注意力不能集中與穩定,極易分心走神;或是根據興趣對老師的講述有選擇性地聽講,四十
分鍾的課,聽得斷斷續續,支離破碎;或是不善於觀察和思考,只是被動地聽,頭腦這個思維的「湖」十分平靜,激不起思維的浪花。
怎樣做才是會聽課和聽好課了呢?下面幾方面對聽好課至關重要。
第一,要有聽課的積極態度,即聽課的最佳心理准備。要懷著強烈的求知慾望和濃厚的學力興趣去聽課,把在教室聽課視為在老師引導下步入知識寶庫尋寶,相信每節課都能學到有用的知識。這種心理狀態,能使學生在課堂上情緒穩定,注意集中,思想始終處於積極活躍的狀態。
第二、課前預習,標出疑點
預習:預先學習。上課前先看一遍下一節課要講的內容,能看懂的就放過,看不懂的就用筆標出來,上課時看老師怎麼講。這樣,聽課就有了針對性。效果當然也要好一些。如果很難保證40分鍾都集中注意力的話,那麼,必須保證疑難點集中起注意力來。
多預習能培養自學能力長此堅持,有一天就能達到老師不講自己也能看懂學會。
今天的教育注重素質培養。考試也是考你該不該知道,不是老師講沒講過,所以,優秀的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學習,平時自學也顯得特別重要。
在這一方面請同學們記住兩句話:①能力比分數重要;
②過程比結果重要。
第三,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穩定,手腦並用
注意力是什麼?就是專心於某一事物的品質。能長時間地看、想某一道題而不被外界環境所干擾的能力。
凡是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課堂效果都很好。他的眼睛瞧著老師和書本,他的耳朵聽著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發言,他的思路緊緊跟著老師的引導。老師的每一句話他都不防過,並且聽了大都要在心裡想想為什麼這樣,記在心裡。
為了幫助集中注意力,要坐端正,提起精神來,不要爬在桌子上,胳臂一墊,正好為想睡覺的念頭准備了枕頭。古人強調坐如鍾,立如松,走路一陣風,很有道理。
為了加深印象,上課時,眼要看、耳要聽、手要寫、腦要想、嘴要說。當你全方位調動這個器官進入活動時,那個想開小差的思想自然就無法鑽進來干擾你!甚至個別不守紀律同學的說話你也聽不見。這種狀態多好啊!這就是全神貫注。
第四,要勤思多問。聽課的同時,要多動腦筋,學會思考,與教師進行思想對話,使自己的思路跟著老師講課的思路走,在理解上下功夫,要注意把握知識的來龍去脈和「系統」線索,注意老師如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要在思想上始終保持向老師提問的傾向,聽課時,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聽不懂或不十分明白的地方,課後要多想多問,問自己,問同學,向老師和教科書、參考書請教,一定要找到滿意的答案,務求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絕不為以後的學習留下「隱患」。
第五,學會記課堂筆記。聽課要不要記筆記?還是記筆記好。記課堂筆記有助於理解所學內容,有助於復習記憶,也有助於注意力的集中穩定。關鍵是學會記課堂筆記。有的學生企圖把老師的話全記下來,還追求筆記的完整,過多地考慮筆記的形式,這樣會影響聽課;有的學生課後不整理,不翻閱筆記,這就失去了記筆記的目的。須知,記課堂筆記不是目的,目的是幫助理解。
Ⅳ 良好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夠上課,認真聽講回到家以後能夠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並且能自覺地進行復習和預習。
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夠讓自己的學習成績不斷提升,對自己的成長非常重要。
首先,要學會聽課:
1、有準備的去聽,也就是說聽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
2、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
3、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能記住的點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學會快速的整理記憶。
4、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者課後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不然問題只會越積越多,最後就只能等著擁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試分數了。
其次,要學會記憶:
1、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2、合理用腦。所謂合理,一是要交替復習不同性質的課程,如文理交叉,歷史與地理交叉,這可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興奮與抑制,有利於記憶能力的增強與開發;二是在最佳時間識記,一般應安排在早晨、晚上臨睡前,具體根據自己的記憶高峰期來選擇。
Ⅵ 學習能力和技巧哪個重要
學習能力和技巧是屬於不同緯度的兩個方面,它們對學習的人來說都很重要。學習能力超強,也說明這個人的學習技巧是高超的,能夠很好地掌握新知識為自己所用。
Ⅶ 好的學習方法對學習成績的重要性
在學校里,總能看到一些學生很用功的在學習,但是成績卻不理想;還有一些學生每天又玩又鬧,積極參加學校的活動,但是成績卻很好,這是什麼原因?這就是學習方法的正確與否決定的。
正確的學習方法很重要,它可以助你一臂之力,讓你在學習上事半功倍,取得好的學習成績;相反,錯誤的學習方法則會讓你事倍功半,付出的多,成效卻不大。所以,要想取得好的學習成績,就得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在學習中應該使用哪些正確的學習方法。
一、上課注意聽講。這一點很重要,因為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都是重要的內容,只有上課認真聽講了,才能理解老師所講的內容,而只有理解了知識,才容易記憶並靈活運用。事實證明,上課不注意聽講,課下用兩倍的時間都補不回來。由此可知,上課注意聽講有多重要!聰明的學生上課都會全神貫注,絕不溜號,這也是他們學習好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二、認真完成作業。每天的作業都是老師認為比較重要的知識,作業既是對當天所學知識的反饋,又是對所學新知識的一種鞏固。每天的作業,老師都會認真批改,通過作業也能看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通過作業也可以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的解決問題。所以認真完成作業真的很重要。事實上,總有一些學生不認真完成作業,這實在是不應該。
三、及時復習鞏固當天所學內容。這一點最最重要!因為人的遺忘是有規律的,人的記憶分暫時記憶和長久記憶,學生們當天所學的內容,在他們的頭腦里是暫時記憶,如果不及時的進行復習鞏固,暫時記憶就會徹底被忘記。
要想讓暫時記憶變為長久記憶,就必須要及時的進行復習鞏固。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在學習中,遺忘的進程很快,並且先快後慢。所以說,復習鞏固的最好時間就是在當天。因此,每天晚上回家以後,一定要把當天所學的知識全部復習鞏固一遍,該背的背,該記的記,這是最重要一點!
四、建立錯題本,及時做錯題。這是提高學習成績的最有效的方法。每個同學都應該建立一個錯題本,將自己經常錯的題積累在錯題本上,並時常做一做錯題,然後在考試前再看一看錯題本,這樣能夠很好的查漏補缺,讓自己的成績快速的提高。
上面所說的四個學習方法很重要,只要能夠掌握著四種學習方法,相信你一定會取得優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