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醫是怎麼治療疾病的
中醫治病是以辨證論治來確立治療原則與立法、選方進行治病救人。
中醫治病從病人客觀地對疾病的主訴中,通過望、聞、問、切搜集到主要的疾病症狀和隨他症狀為辯證論治提供抽象思維後的病情分柝、作出相應的治療措施與方法。其中以問診最為重要,是病人自覺疾病存在的主要和次要表現的客觀反映。醫生在中醫的問診中主要依據《景岳全書》中"十問歌"內容進行問診和擴展問診內容。對切脈多從"寸口"取脈與其它診法結合供以辯證,診脈個人認為以《瀕湖脈訣》中28脈為藍本學習,符合臨床診療。在通過四診搜集到疾病的症狀與體征後,經過醫生從客觀事實出發,開始抽象的思維,對疾病產生從感性到理性,又回到感性的認識中,抽絲剝繭,論證,從中找到病因和相對的治療方法。
辨證論治是中醫治病的重點,也就是與中醫治療的關繫到治癒與否。在八綱辯證、衛氣營血辯證、六經辯證、三焦辯證等都是陰陽為主要內容,同其它辯證內容進行思維、分析病情,確立治療方法。八綱辯證明了扼要,陰陽概括其它內容。分為:陰陽、寒熱、表裡、虛實,對施方用葯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表寒:多為外感風寒之邪侵襲人體,選屬陽的偏溫(熱)、辛散發表方、葯治療,如蘇葉、荊芥、防風,夏季空調綜合症、胃腸型感冒(陰暑)選香茹、藿香、法夏、茯岑。
表熱:多為外感風熱表證,選屬辛涼(陰)解表方、葯,銀花、竹葉、荷葉、大力子、薄荷,夏季空調綜合症及濕瘟(陽暑)選白蔲、砂仁、滑石、荷葉、黃連。
虛證的辨別要分表虛和里虛症不同,陰虛和陽虛不同、氣虛和血虛之別。
實證的辯別是表實證和里實證不同,上實下虛、實熱實寒之別。
在中醫治病的辯證論治中,常把內臟組織生理病機相互聯系,形成一個整體性,協調各臟腑間功能作用的恢復。
❷ 婦科炎症中醫如何根治
病情分析:中醫可以通過口服中葯以及針灸、拔罐按摩等方法治療婦科炎症。婦科炎症包括外陰炎、陰道炎、子宮頸炎以及子宮內膜炎等,是女性臨床的常見病,中醫通過以上方法治療效果很好。
意見建議:治療婦科炎症的中葯有婦炎康、千金片、桂枝茯苓膠囊、金剛藤膠囊、婦樂顆粒等,也可以口服中草葯湯劑調理,具體用葯以面診醫生指導為准。平時要注意局部的衛生,禁止性生活,避免交叉感染。
❸ 中醫怎麼緩解疾病
1、點壓陽陵泉穴治膽絞痛
膽囊炎、膽結石發作右上腹發生劇烈絞痛,若距醫院較遠,病人可在右小腿外側腓骨頭下尋找壓痛敏感點,此點多在陽陵泉穴上。
兩手大拇指分別按壓此穴,並持續按摩2分鍾,可獲良好止痛效果。
2、點壓至陽穴緩解心絞痛
心絞痛發作常伴有胸部壓迫、窒息感,病情十分危急。此時可手持五分硬幣,用硬幣邊緣按壓至陽穴(位於背部第七胸椎下,病人卧位低頭垂臂,兩側肩胛角下緣連線交於脊背正中點即是此穴),每次按壓3-6分鍾,心絞痛即可緩解。若每日定時按壓3-4次至陽穴,可有效防止心絞痛發作。
3、點壓三陰交穴治腎絞痛
腎絞痛是泌尿系統結石所引起的外科急症。由於疼痛劇烈,患者苦不堪言。此時,可用大拇指點壓揉按三陰交穴(在內踝上3寸處),反復按摩3—5分鍾,腎絞痛即可緩解。
❹ 中醫怎麼治療疾病
中醫的治療方法有方劑、針灸、推拿等。
1.方劑:
根據舌苔、脈象、癥候進行辨證分析後將中草葯的性味、歸經,以君、臣、佐、使進行配伍組方,可以水煎內服或者加工成丸、散、顆粒劑、膏方後服用。幫助機體去除邪氣調節氣血營養的平衡。
2.針灸:
依據病情的不同和穴位的不同而選取不同的進針手法和深度及角度。十四經脈為:任脈、督脈、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通過對穴位的刺激,來進行治療疾病。
3.推拿:
推拿是通過各種手法刺激人體皮膚、肌肉、關節、神經、血管以及淋巴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新陳代謝,從而促進機體的自然抗病能力,促進炎症滲出的吸收,緩解肌肉痙攣和疼痛。推拿可舒經活絡、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等。
中醫治療請到正規醫院就診,以免上當受騙。
❺ 中醫怎麼治療疾病
陰陽說在中醫的應用是很廣泛的,它滲透在中醫學的各個方面,中醫學雖然復雜,但都可以用陰陽來概括的,所以《黃帝內經》說:「人生有形,不離陰陽。」以生理病理來看,正常的生理活動,全依靠人體內的「陽氣」和「陰精」保持協調的結果,如果陰陽失調,發生陰陽偏盛偏衰現象,就會生病。就診斷治療來說,正確的診斷,首先要分清陰陽。 從以上所說來看,中醫是離不開陰陽來說理的。《黃帝內經》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治病必求於本」,這個「本」,就是陰陽二字。
五行學說應用於中醫,具有很重要的價值。這是生克變化規律,與人體的五臟、六腑等等廣泛聯系起來,構成一個理論體系,指導著醫學與臨床實踐。如木克土,聯系五臟,肝屬木,脾屬土,那麼肝就可以抑制脾,治脾往往肝脾治,因而有「扶土抑木」的原則。再如,肝色屬青,味屬酸,如有面色發青,喜食酸味等見症,一般可診斷肝經受病。象這樣的例子很多,不勝枚舉。總的說來無論在診病、辯證、治療、用葯等各方面,都離不開五行學說的。
❻ 中醫怎麼治療疾病
一、內治法:也就是葯物治療:是中醫體系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用葯是否准確直接關繫到患者的疾病能否有所好轉,所以,在用葯以前必須根據患者的臨床症狀和脈象准確判斷證型;
二、外治法:包括針灸、拔罐、按摩、耳穴壓豆、放血等。簡單的說針灸治療就是用專業的針灸針和艾條在特定的穴位上進行操作,以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另外,拔罐也屬於針灸推拿的一部分,但是拔罐一般在肌肉比較豐厚處進行,該方法也能和針刺結合,比如刺絡拔罐法。
❼ 中醫怎麼緩解疾病
臨床治療中比較常見的中醫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一、內治法:也就是葯物治療:是中醫體系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用葯是否准確直接關繫到患者的疾病能否有所好轉,所以,在用葯以前必須根據患者的臨床症狀和脈象准確判斷證型;二、外治法:包括針灸、拔罐、按摩、耳穴壓豆、放血等。簡單的說針灸治療就是用專業的針灸針和艾條在特定的穴位上進行操作,以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另外,拔罐也屬於針灸推拿的一部分,但是拔罐一般在肌肉比較豐厚處進行,該方法也能和針刺結合,比如刺絡拔罐法。
❽ 中醫治療疾病的方法
中醫治病以人為本和整體觀,辯證論治為核心,天人合一為指導思想,每次的治療都要落實到每個人的當時情況而做出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方法/步驟
1
以人為本:內經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就是說人體的陰陽平衡,五臟安和,外邪不能入侵而不生病。中醫治病處處會顧護病人的正氣,調護陰陽,順調五臟,稍佐祛邪之品,而病易愈。
2
整體觀:中醫治病是將人看作一個整體考慮,如一個器官有病了,不是單獨治療這一個器官,而從整體出發,去調整治療和其有關的臟腑。找中醫治病會有這樣的情況,我去看頭痛,治療幾天後連腸胃病一並治癒了。
3
辯證論治:就是醫生要綜合病人當時的所有因素(如中醫四診的結果,所處的環境,氣候等等)進行分析,運用不同的辯證方法進行辯證以至認識疾病的本質而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治療,以使治療的效果達到最佳。
4
天人合一思想:大環境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到人體的內環境。如春天陽氣上升,萬物開始生長,人體的陽氣也會隨之上升,兩陽相感易得溫熱性疾病,陰精虛少的人,陽氣的上升會消耗陰精引起下元不足,這時易患腰腿痛的病。
5
如夏天陰雨季節或病人居住環境潮濕,這時外濕引動內濕,易患與濕有關的疾病或濕性疾病加重,象水腫、風濕骨痛、嘔吐瀉泄等。
6
如冬天天寒地凍,陽虛的人更是怕冷,與虛寒有關的疾病也會在這時加重,象慢性氣管炎、凍瘡、陽虛性的心臟病等。
❾ 常見病的中醫治療
常見病的中醫治療
常見病的中醫治療,相信日常生活當中失眠口臭是不少朋友們會經常出現的現象,失眠是很多人出現的疾病,而口臭不僅僅有損健康還損害了個人形象,而中醫治療的方法不妨為一種良方。
失眠又稱入睡和維持睡眠障礙(DlMS),祖國醫學又稱其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以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徵的一種病證,為各種原因引起入睡困難、睡眠深度或頻度過短(淺睡性失眠)、早醒及睡眠時間不足或質量差等。
臨床以不易入睡,睡後易醒,醒後不能再寐,時寐時醒,或徹夜不寐為其證候特點,並常伴有日間精神不振,反應遲鈍,體倦乏力,甚則心煩懊惱,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及工作、學習和生活。 歷代醫家認為失眠的病因病機以七情內傷為主要病因,其涉及的臟腑不外心、脾、肝、膽、腎,其病機總屬營衛失和,陰陽失調為病之本,或陰虛不能納陽,或陽盛不得入陰。
中醫推拿治失眠症的方法:推拿治療失眠,效果肯定,且沒有副作用。但應該辨證施治。
中醫學認為,「頭為諸陽之會」,用輕柔的手法操作於頭部,能促進血液循環, 改善因腦供血不足缺氧引起的頭痛、頭暈、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症狀,同時能有效地調節大腦皮質功能,恢復正常的生理性睡眠;足部血管豐富,手法操作能促進臟腑氣血的運行。
手法直接作用於腹部,增強胃腸蠕動,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泄,改善因心脾兩虛、脾胃不和引起的肢倦神疲納差。背部脊柱及旁開系督脈和膀胱經所屬,有俞穴分布。
通過手法操作,行氣通絡,調節臟腑,養心安神,健脾和胃,補腎健腦的作用。總之, 對機體實施有效的按摩和良性刺激,能恢復自主的生理性睡眠,安全有效,無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失眠其實在生活當中最主要的辦法,那麼就是通過中醫的方式和中醫的手段來達到最主要的目的,對於中醫推拿治療失眠的方法,我們可以利用中醫來推拿自己的腎臟和大腦有效的幫助,我們的大腦盡快地放鬆神經,產生疲勞,促進睡眠。
口臭而兼見鼻干,乾咳,大便干結,為肺陰虛弱之候。當清潤肺臟,宜用清燥救肺湯(石膏、桑葉、杏仁、枇杷葉、人參、麥冬、阿膠、胡麻仁、甘草)化裁治之;口臭而兼見心煩不安,失眠多夢,肌肉跳動,爪甲不華,為肝之陰血虧損。當補益肝之陰血。用酸棗仁湯(酸棗仁、茯神、知母、川芎、甘草)合四物湯(熟地、當歸、川芎、白芍)加減治之,其效頗佳。
2、治療口臭的良方之二
口臭多由熱痰犯肺或熱痰郁久化膿化腐引起。其證除口臭外,每兼咳吐痰濁或膿血,胸痛短氣等。應清肺滌痰。未化膿化腐者,宜用小陷胸湯(半夏、黃連、瓜蔞)治之;化膿化腐者,宜用千金葦莖湯(桃仁、葦莖、冬瓜子、苡仁)加味治之。
3、治療口臭的良方之中醫外治法
黃連膠囊:將黃連2粒,去掉膠囊衣,研為細末,清水調為糊狀,分成兩份,外敷雙足心湧泉穴,每日1換,連續3—5天。可清熱解毒,適用於口臭、口苦。
黃芩片:黃芩片3粒,研為細末,清水調為糊狀,分成兩份,外敷雙足心湧泉穴,每日1換,連續3—5天。可清熱解毒,適用於口臭、口苦。
金匱腎氣丸:取本品1丸,研細,用清水適量調為稀糊狀,分成兩份,置於傷濕止痛膏上,外敷雙足心湧泉穴,每日1換,連續3—5天。可溫腎益氣,適用於口咸、口淡。
傷濕止痛膏:吳茱萸適量,研為細末,用清水適量調勻,外敷肚臍或雙足心湧泉穴,傷濕止痛膏固定,每日換葯1次,連續5—7天。
如何預防口臭
1、飲食預防口臭的方法
蜜柑等柑橘類對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腸胃消化、解乏、助發汗都有很好的效果。這類食物所有的唾液分泌作用、預防胃炎、解乏等作用是與防止口臭功效緊密相連的。此外,柑橘類特有的香味也對消除口臭有一定的功效。
對於鹽分含量過多的`梅干應適度食用。若食用過多的酸性食物時,可以在食物上擠上一些檸檬汁,或者搭配一些豆腐、沙拉等一起食用。此外,牛奶有助於保護胃黏膜,因此在吃正餐前適量飲用,對胃和防止口臭都有很好的效果。
酸奶里富含乳酸菌,而乳酸菌能夠抑制導致口臭的菌類的增殖。對預防牙周病以及口臭有很大幫助。早飯時,食用不加糖的普通酸奶或飯後用少量的普通酸奶刷牙能達到預防效果。
2、其它預防口臭的方法
除了早晚勤刷牙之外,最好配合漱口水一起使用,現在許多牙膏都有配套的漱口水,因為漱口水能夠清潔到整個口腔的所有地方,在刷牙前後使用漱口水,能夠起到全面清潔口腔的效果。
用隔夜茶漱口。一般隔夜茶都會有些茶油浮現,飯後用它來漱口能夠使口腔產生一些茶香的氣味,對付口臭有不錯的效果。
平常時而嚼一嚼口香糖,也能夠對口臭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❿ 中醫是怎樣治療疾病的
1,古代。古代郎中根據陰陽五行(其實古代郎中也不知道陰陽五行說的是啥)斷病,用草葯治病,治好了算自己斷病准、用的草葯有效。其實都是假的,古代人斷病基本都是錯誤的,因為古代人認為的導致疾病的原因幾乎全是錯誤的,碰上自愈的疾病就認為是草葯治好的(至於治了病沒好的、治殘的、治死的就不說了,更不會記載下來);
2,現在的中醫治病有兩種方法,一是還和古人一樣用草葯(加中成葯,中成葯里偷加西葯成分的很多),結果也和古代患者一樣。二是用中西醫葯結合治療,診斷用西醫設備、方法,然後又開西葯也開中葯,病好了從來不說西葯有療效,而只是一味說中醫葯治好的。
相信中醫中葯能治好病的都是傻子,都是不懂基本醫學常識、葯物常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