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管理蜜蜂
一般飼養管理主要有:地址選擇,蜂群的排列,蜂群的檢查,蜂群的合並,蜂王的誘入,養蜂放牧的方式,蜂群的飼養,盜蜂與逃蜂處理,自然分蜂及其對分蜂的控制,野生蜂的搜捕。 一、養蜂場地的選擇 養蜂場所的環境條件與養蜂的成敗和蜂產品的產量密切相關。應經過周密的調查,選擇蜜源豐富,環境適宜的地方建立蜂場。養蜂場地周圍2.5千米半徑范圍內,全年至少要有一兩種大面積的主要蜜源植物,同時,還要有多種花期交錯的輔助蜜源、粉源植物。依賴輔助蜜源植物可以培養壯大蜂群,造脾或生產蜂王漿;利用流蜜量大的主要蜜源可大量生產蜂蜜。養蜂場地要求背風向陽,地勢高燥,不積水,小氣候適宜。蜂場周圍的小氣候,直接影響蜜蜂的飛行、出勤和收工時間以及植物的泌蜜。西北面最好有院牆或密林,山區應選在山腳或山腰南向的坡地上,背有擋風屏障,前面地勢開闊,陽光充足,場地中間有稀疏的小樹。這樣的場所,冬春可防寒風吹襲,夏季有小樹遮蔭,免遭烈日曝曬,是理想的建場地方。高寒山頂,經常出現強大氣流的峽谷,容易積水的沼澤荒灘等地,不宜建立蜂場。蜂場附近應有清潔的水源,若有長年流水不斷的小溪,更為理想,可供蜜蜂采水。蜂場前面不可緊靠水庫、湖泊、大河,以免蜜蜂被大風刮入水中,蜂王交尾時也容易落水溺死。有些工廠排出的污水有毒,在污水源附近不可設置蜂場。蜂場的環境要求安靜,沒有牲畜打擾,沒有振動。在工廠、鐵路、牧場附近和可能受到山洪沖擊或有塌方的地方不宜建立蜂場。農葯場或農葯倉庫附近放蜂,容易引起蜜蜂中毒,也不宜建場。在糖廠或果脯廠附近放蜂,不僅影響工廠工作,還會引起蜜蜂傷亡損失。一個蜂場放置的蜂群以不多於50群蜂為宜,蜂場與蜂場之間至少應相隔2千米,以保證蜂群有充足的蜜源,並減少蜜蜂疾病的傳播。注意查清附近有無蟲、獸敵害,以便採取防護措施。對於固定蜂場,要求的條件比較嚴格,因此,需要進行周密的調查,將蜂群放在預選的地方試養2~3年,確認符合條件以後,再進行基本建設。 二、蜂群的排列 新開辟的養蜂場地,首先要清除雜草,平整土地;打掃干凈,然後陳列蜂群。蜂群排列的基本要求是,便於蜂群的管理操作,便於蜜蜂識別本群蜂箱的位置。蜂群數量較少的,可以採取單箱單列或雙箱並列;蜂群數量較多的蜂場,採取分行排列,各行蜂箱互相交錯陳列,群距1米,行距2~3米,距離較寬為好。中蜂群宜散放,亦可2~3群為1組,分組放置,各群或組之間的距離宜大。交尾群或新分群應散放在蜂場邊緣,使巢門朝向不同的方向,並且適當地利用地形、地物,以便於蜜蜂識別自己蜂箱的位置。 如果是轉地放蜂途中,在車站、碼頭臨時放置蜂群,可以一箱挨一箱地排成圓形或立形。蜂箱的巢門朝南,或東南、西南方向,可使蜜蜂提早出勤,低溫季節有利於蜂巢保溫。蜂箱用磚塊、石塊、木架等墊高20~30厘米,以免地面濕氣侵入蜂箱,使箱底霉爛,並可防止敵害潛入箱內危害蜂群。蜂箱應左右放平,後面墊高2~3厘米,防止雨水流入蜂箱,也便於蜜蜂清掃箱底。對於蜂群的排列,要預先考慮周到,因為蜜蜂認識蜂箱的位置以後,再要變動它的位置就比較麻煩了。 三、蜂群的檢查 蜂群的檢查主要包括:箱外觀察,巢內全面檢查。 1、箱外觀察 經常到蜂場巡視,在箱外觀察蜜蜂的活動和各種跡象,推斷蜂群的大致情況,必要時進行個別蜂群的重點檢查。有無鼠害:蜂群越冬期,蜂箱前有碎蜂屍,表明發生了鼠害;如果從巢門掏出了碎蜂屍和蠟渣,說明老鼠已潛入箱內,要開箱處理。飼料缺乏:越冬後期,個別蜂群不管天氣好壞不斷往外飛,或在巢門前爬出爬進,提起蜂箱感到很輕,表明缺乏飼料。箱底死蜂成堆,死蜂腹縮小,喙伸出,說明蜂是餓死的。中毒死亡:蜂場上有大量死蜂,翹散開,喙伸出,腹勾曲,大多是採集蜂,這是中毒的症狀。下痢症狀:早春,蜜蜂飛翔排泄時,巢門附近、蜂箱前,壁有棕黑色糞污,表明越冬飼料稀薄,含有甘露蜜,或者感染了孢子蟲病。胡蜂侵害:夏秋季,場地有缺頭,斷足的死蜂,表明有胡蜂襲擊蜜蜂。發生蟎害:不斷發現一些體格弱小、翅殘缺的蜜蜂爬出箱外,可能是遭受了蟎害。蜂王情況:有蜜粉源的晴暖天氣,蜜蜂頻繁出入,回巢蜂1對後足攜帶著花粉團,表明蜂王健在。個別蜂群的蜜蜂很少出巢採集花粉,有些蜜蜂在巢門前振翅,來回爬動,可能是喪失了蜂王。分峰預兆:分蜂季節,個別蜂群很少有蜜蜂出去採集,許多蜜蜂在巢門前形成"蜂鬍子",有的蜜蜂在咬巢門,說明蜂群在准備進行自然分蜂。發生盜蜂:蜜源稀少時,巢門前有蜜蜂抱團廝殺,進巢蜂腹小,出巢蜂腹大。這是發生盜蜂的跡象。通風不良:夏季,許多蜜蜂在巢門前扇風,晚間有些蜜蜂在巢前聚集成堆,表明蜂箱通風不良。進入流蜜期:全場蜂群都在忙碌從事採集,蜜蜂扇風釀蜜之聲徹夜不停,表明已經進入主要蜜源植物的大流蜜期。幼蜂試飛 天氣晴暖,在中午有數十隻蜜蜂在蜂箱前盤旋飛舞,這是幼蜂認巢的集團飛翔,又稱試飛。 2、巢內全面檢查 全面檢查就是對蜂群逐框進行仔細的觀察,掌握蜂群的全面情況。包括蜂王、蜂數、蜜粉積存、子脾情況以及病蟲害等。這種檢查不要太多,一般是在春季蜂群陳列後,蜂群發生分蜂熱前的時期,主要采蜜期的開始和結束,轉運前後和准備越冬時進行。在采蜜期,也可結合取蜜對蜂群進行檢查。 蜜蜂幼蟲適宜在34~35℃的情況下生長發育,因此巢內全面檢查應選擇適宜的氣溫,以20℃以上進行為宜,在8~14℃或有部分工蜂出巢活動的情況下,只能作快速檢查。采蜜期全面檢查應避開出勤高峰期。 在巢內全面檢查時,養蜂者最好穿淺色的衣服,戴上面網,袖口和褲管用寬緊帶束起,帶好噴煙器、蜂刷、起刮刀、割蜜刀等用具,檢查者應站在蜂箱的側面,背著陽光。操作時要細心,動作要輕快。如果蜂群比較安靜,不需要噴煙,可以輕輕取下箱蓋翻放在蜂箱後面地上,然後取下副蓋放在巢門前,把一側的隔板向外推或拿出來,再用起刮刀的彎刃順序地插入每個巢框的框耳處,略微撥動一下,就可以一框一框地進行檢查。如蜂性較凶,可在副蓋一邊提起後,向蜂路噴煙幾下,偶爾被螫,也要冷靜避開處理,切不可丟摔巢脾、拍打奔跑,否則群蜂發怒追螫,受螫更為嚴重。被螫處可用指甲反向刮出螫針,老養蜂者因已產生對蜂毒的抗性,無多大反應,初養蜂者可在被螫處塗一點氨水以減輕反應。 提脾的方法是用雙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扣緊巢框兩側的框耳,垂直地提起來,使巢脾的一面對著視線,與眼睛約保持30厘米的平行距離,看完一面需要看另一面時,應該先將巢框上樑垂直的豎起來,並以上樑為軸,使巢脾向外轉半個圈,然後將雙手放平,檢查另一面。採用這種方法,可以防止巢脾里的蜜汁和花粉散落。如箱內放滿巢脾,可暫時取出箱邊的第二框巢脾放在運框箱或蜂箱的旁邊。提脾檢查應著重注意蜂王是否存在,產卵和蜂兒發育情況,蜂王通常在子脾上產卵活動,在卵脾上容易找到,如逐一檢查未見到蜂王,順序找第二遍,若仍未找到則可記下以後再找,如急於再找,一定要過半小時,蜜蜂安定後再開箱找。當蜂王停卵或產卵少,腹部收縮時檢查,若遇蜂王起飛,不必驚慌,它必定在周圍繞飛,此時可提蜂一框在巢門口抖落,然後恢復箱蓋,抖落的蜜蜂紛紛起飛進巢,發出音響和蜂臭,便能招引蜂王隨隊歸巢。在分蜂季節里,還要檢查有沒有自然王台。看過的巢脾要及時放回蜂巢,依次恢復脾間蜂路,一般按原狀恢復,或是卵蟲脾居中,依次是封蓋子脾,然後為粉蜜脾。檢查完畢,插入隔板蓋好副蓋和箱蓋,做好記錄,並順序檢查其他各群。 當外界溫度低,缺乏蜜源或只需要了解蜂群的某些情況時,可以提出少數巢脾進行局部檢查,如發現提出的巢脾中有新的卵說明蜂王存在,在中央數脾上只有幼蟲和封蓋子,沒有卵,說明已失王,一巢房中有數粒雜亂卵子,證明失王已久,工蜂產卵;提取邊脾,如是空脾,蜂群處於衰退階段,即應抽出保存,邊脾存粉蜜較多,蜂數又足,則應增加空脾,巢箱內蜜蜂已滿8~9框,且巢脾間及框樑上出現贅脾或新蠟,則應添加繼箱和加巢礎製造新脾;脾角和邊框都無蜜應予飼喂糖漿,脾角上有封蓋蜜房,證明貯蜜夠用,邊框有大面積的貯蜜則需搖蜜;巢脾上發現王台封蓋,表明分蜂期迫近,應即採取措施。 四、蜂群的合並 蜂群的合並就是把兩群或多群蜜蜂合並組成一個蜂群。強壯蜂群是獲得蜂產品高產的基礎,而且管理方便。弱群不但沒有生產能力,還容易發生盜蜂,或感染病蟲害。所以群勢過弱,沒有生存能力的蜂群,都需要及時合並。 每個蜂群都有其特殊的氣味,稱為群味。群味是由蜂群的各個成員的信息素和各種成分等的氣味混合形成的。蜜蜂憑借靈敏的嗅覺,能夠辨別本群的蜜蜂和其他群的成員。如果隨意把不同群的蜜蜂合並,就會引起互相鬥殺。 1、合並蜂群的注意事項 原則上應將弱群合並入強群,無王群合並入有王群。如果兩個有王群合並,則在前一天先捉去1隻質量差的蜂王。如果被並群的群勢較強,可把它分成2~3份,分別合並到其他蜂群。為減少被並群的蜜蜂返回原巢址,最好將它與相鄰的蜂群合並。合並蜂群前,應仔細檢查被並的無王群,確保被並群無蜂王和無王台。合並蜂群宜在傍晚進行,這時蜜蜂大部已經歸巢,而且沒有盜蜂襲擾,便於操作。為了保證蜂王的安全,可用扣脾籠、王籠把蜂王關入,在蜂群內臨時保護起來,合並成功後再放出。喪失蜂王時間過長,巢內老蜂多、子脾少的蜂群,要先補充1~2框未封蓋子脾後再合並,或者把它分散與幾個蜂群合並。 2、合並蜂群的方法 有直接合並和間接合並兩種方法。直接合並 這種方法適用於主要蜜源植物流蜜期。這時,各個蜂群都採集同樣的蜜源,濃烈的蜜味使各群群味基本相同;同時蜜源豐富,蜜蜂放鬆了警惕,容易合並。早春,剛搬出越冬室的蜂群也容易合並。 把有王群的巢脾連蜜蜂調整到箱內一側,將被並群的巢脾連同蜜蜂放入另一側,兩部分巢脾間隔一框的距離,或者中間插上隔板隔開。合並蜂群時,可向箱內噴一些煙,或者噴少許白酒,混淆兩者的群味。亦可向兩群噴灑蜜水,其中加點香精更好。次日,把兩群的巢脾靠攏,多餘的巢脾抖落蜜蜂後提出,蓋好箱蓋即可。間接合並 是使兩群蜜蜂逐漸接觸,或者群味混合後到一起。間接合並安全可靠。做法是:傍晚,取下合並群的箱蓋和副蓋、覆布,鋪上一張扎有許多小孔的紙張,上放一空繼箱,把被並群的巢脾連同蜜蜂放入繼箱內,蓋好箱蓋。蜜蜂把紙張咬穿,兩群就自然合並了,然後整理蜂巢。亦可在巢箱和繼箱間加一個鐵紗蓋,經過2~3日,兩群群味混合後,撤去鐵紗蓋,將蜂群合並。炎熱天氣,繼箱里的被並群要通風。 五、蜂王的誘入 蜂群的蜂王突然喪失,或蜂王衰老、殘傷、產卵力下降需要更換,在人工分蜂組織新蜂群時,以及引進優良種蜂王時,都要誘入蜂王。蜂王分泌的信息素,使蜜蜂能夠識別本群蜂王和陌生蜂王。蜜蜂遇到陌生蜂王就會攻擊,因此誘人蜂王時要保證蜂王的安全。在更換蜂王時,先把淘汰的蜂王取出;如果給強群更換蜂王,淘汰其蜂王後,可把蜂群分成兩部分,先給部分誘入蜂王,誘入成功釋放蜂王後,再將另一部分合並。給無王群誘入蜂王時,要把其巢內的王台全部毀除干凈。在誘入蜂王前兩天,對被誘入的蜂群進行獎勵飼喂,則蜂群容易接受誘入的蜂王。誘入蜂王後,不要急於開箱檢查。每日在箱外觀察蜜蜂的活動情況,如果巢前沒有蜜蜂來回亂爬,巢前附近地面未發現蜂王屍體,蜜蜂采蜜、采粉活動正常,就是誘入成功的表現。誘入蜂王也分間接誘人和直接誘入兩種方法。 1、間接誘入 間接誘入蜂王是使用器具誘入,蜂王安全,蜜蜂容易接受。尤其是誘入種用蜂王和給失王較久的蜂群誘入新蜂王,安全可靠。用全框誘人器誘入蜂王,既安全又不影響被誘入蜂王的產卵。把有蜂王和蜜蜂的巢脾裝入全框誘入器,脾上要有一些貯蜜,關上上面的蓋板,放進無王群里,經過3~4日,撤去全框誘入器即可。由於蜂王在蜂群里生活了一段時間,並正常產卵,容易被蜂群接受。通常是使用安全誘入器。把蜂王裝入器內,選1個幼蜂多、有少量蜜的子脾,把安全誘入器的底板抽出,把它扣在有數只幼蜂和一些蜜房的地方。經過一兩天,如果有一些蜜蜂圍在鐵紗外面,甚至有的蜜蜂咬鐵紗,說明蜜蜂沒有接受,需要繼續將蜂王囚禁幾日。鐵紗外面沒有蜜蜂包圍,有蜜蜂飼喂蜂王時,就可以把蜂王釋放。用粗鐵紗製成長15厘米、寬12厘米、高1.5厘米的大形扣脾籠誘入產卵蜂王,不影響蜂王產卵,效果很好。用薄紙捲成的小紙筒也可作誘入器用。把蜂王裝入紙筒,封上兩口,紙筒外塗少許蜜,掛在無王群的兩個巢脾之間。 2、直接誘入 是把蜂王直接放入蜂群。通常在大流蜜期,或者即時換王時用,主要憑個人經驗試行,方法各種各樣。傍晚,朝蜂王噴少許蜜水,把它放於無王群巢門前或巢脾的框樑上,讓它爬入巢內。也可從無王群提出2框蜂抖落在巢前,把蜂王放人蜜蜂中,讓蜂王和蜜蜂一道爬進蜂箱。更換蜂王時,把要淘汰蜂王的巢脾提出,將蜂王取走,立刻把換人的蜂王放在該巢脾上,放入蜂群。也可向誘入群中噴酒、蜜水或煙。另一種方法是,准備1隻新蜂箱,把需要誘入蜂王群的巢脾逐脾提出,捉去蜂王,削凈王台,然後把帶蜂巢脾放入新蜂箱,放到原址一旁。原箱留下外側的邊脾和幾個空脾,收容返回的蜜蜂。這樣把蜂群的飛翔蜂分離出去,巢內只留下幼蜂,然後直接誘入蜂王。誘入成功後,再與原箱的蜜蜂合並。 3、圍王的解救 直接誘入的蜂王、間接誘入的蜂王釋放後,或者發生盜蜂,或者新蜂王交配返巢誤入它巢時,都有可能被蜜蜂包圍、咬殺。從箱外觀察,如蜜蜂秩序混亂,則立刻開箱檢查,在巢脾或箱底看到有蜂球,就是蜂王被圍。可將蜂球放入水中,迫使蜜蜂散去,捉出蜂王察看。如果蜂王沒有傷殘,用安全誘入器扣在巢脾上重新誘入;否則將蜂王淘汰,糾正蜂群中存在問題後,重新誘入蜂王。 4、蜂王飛逃的處理 直接誘入或者間接誘入釋放蜂王時,有時蜂王飛走。當時如果箱蓋是打開著的,要保持原樣,不久蜂王就會飛回。倘若蓋上箱蓋,改變了原樣,蜂王飛回時,常誤入它群而被殺。 六、養蜂放牧的方式 養蜂的綜合經濟效益是養蜂生產活動最終經濟效果的體現。從群純收入、每百元產值的物質費用和生產成本、每一勞力的凈產值以及每一養蜂工日的凈值等五個方面進行綜合經濟效益結果的比較是最全面、最客觀,最能說明不同飼養方式所取得的經濟效果不同。 當前養蜂放牧的方式有大轉地、小轉地、定地三種。定地飼養是指蜂群基本上在固定的蜂場飼養,但有時也將蜂群轉移到附近有蜜粉源的地方采蜜或進行繁殖蜂群。大轉地飼養是跨省界,將蜂群長途運輸到上千公里以外的主要蜜源植物地區,從事養蜂生產。小轉地飼養是在定地養蜂的前提下,為充分利用蜂場幾十、幾百公里范圍內的短途轉地飼養。 實行有計劃有目的的轉地飼養,能讓蜂群在一年之內,連續趕采多個大蜜源,增加蜂產品產量和蜂群的繁殖,戰勝自然災害的有效措施。但是各項開支大,風險也大。長途轉地飼養需要有豐富的經驗和有組織地進行,大轉地養蜂不僅要支出大筆的運費,人工費用相對也較多,自然成本就高。 定地養蜂的產量高,因為定地養蜂比較容易做到常年保持強群,特別是花粉充足的地方,常年保持強群,王漿高產的優勢更為明顯。同時定地養蜂節省了一大筆運輸費,人工費用也較少,但是不能充分利用蜜源資源。小轉地養蜂既能充分利用蜜粉源,又沒有大轉地養蜂的費用高,所以每勞力的凈產值較多,蜂蜜、蜂王漿、蜂蠟和蜂膠等產品的成本都較低。而且以小轉地飼養虧本的蜂場最少,而定地最多,大轉地居中。通過對產量、產值的比較,生產成本的比較,經濟效益的比較,在當前養蜂存在諸多不利因素的情況下,為了使養蜂生產有較多的盈利,採用定地結合小轉地的方式飼養比較合適,有利於發展蜂群的生產潛力,開展多品種生產,風險也比較小。在有多個連續大蜜源地區,也可定地飼養,在養蜂的同時抽空從事別的農副業生產。轉地飼養的管理措施是: 1、落實場地 對某一地方經過實地考察以後,了解到該地主要蜜源植物的種類、面積、開花時間、氣候情況以及歷年到該地放牧蜂情況和蜂蜜產量以後,提前落實擺放蜂群的場地。 2、調整蜂群 轉地前,對蜂群群勢進行適當調整,重新布置蜂巢,固定巢脾,使蜂巢便於空氣流通,以保證運輸途中的安全。調整群勢:蜜蜂多、子脾多的強群,在運輸期間由於空氣流通不暢,最容易被悶死。在轉地前,把強群過多的蜜蜂和子脾調整給較弱的蜂群,使繼箱群保持12~15框蜂,6~8個子脾。巢箱放7~9個脾,繼箱放5~7個脾,每個脾上有七八成蜂。在轉地前一周左右,從強群提出帶蜂或不帶蜂封蓋子脾補給弱群。臨起運前夕,在蜜蜂大量飛行時,可以把強群原位置換上弱群,讓強群的飛翔蜂飛入弱群。也可以在傍晚將強群的紗蓋連同聚集的蜜蜂與弱群的紗蓋對調。7~10框蜂的平箱群,可以臨時加上一隻空脾繼箱。調整蜜脾:轉地前根據群勢留蜜脾,繼箱群選留2個封蓋蜜脾,平箱群選留一個封蓋蜜脾,放於巢箱內的外側。同時抽出沒有哺育過蜂子的新巢脾,特別是新的蜜脾和未封蓋的整框蜜脾,防止新脾斷裂和墜毀。此外還要調整粉脾,雙王群往往缺乏花粉,可抽補花粉脾。加水脾:在盛夏運輸途中消耗水分較多,包裝前給每群一個灌上清水的脾,放在繼箱內巢脾的外側。巢脾的排列:各類巢脾的排列,要有利於蜂群的生活和通風,使巢箱和繼箱都有相當的空間,便於蜜蜂空氣流通。春季氣溫較低時,群勢也不強大,對蜂巢可以不作大的調整,子脾仍放在中央。高溫季節,群勢強,將子脾和空脾分放在上下兩箱體內,在一側兩側或者中央留有空間。 3、蜂群包裝 主要是使巢脾固定,不擺動,將巢箱和繼箱連接起來,最好用巢脾固定器將巢脾固定。亦可用長40毫米、寬15毫米、厚12~15毫米的木條卡在各巢脾之間。外側加隔板,用鐵釘固定。連接巢箱和繼箱的方法有多種。用竹板連接省錢,但損害箱體。方法是:用4塊長200毫米,寬20~25毫米的竹板釘在蜂箱的前後壁呈八字形。使用箱外包裝器或者打包機,用塑料帶子把巢箱、繼箱和箱蓋連接在一起比較方便。如果巢箱和繼箱沒有紗窗,必須使用鐵紗副蓋,以保證通風。將鐵紗副蓋釘在繼箱上。打開箱蓋上的通氣窗。最好用麻繩將蜂箱綁扎,便於搬動。傍晚,當蜜蜂大部分進巢時,噴煙或者噴水驅趕蜜蜂進巢,然後關上巢門。最好使用鐵紗巢門。 4、裝運蜂群 裝運過農葯,有毒化學品的車、船不能裝運蜂群。公路使用卡車,江河使用船在夜晚運輸蜂群比較安全。短途可使用膠輪手推車。蜂箱門朝後,使巢脾與車廂平行。養蜂人員必須隨蜂押運,以便及時處理特殊情況。蜂群運到目的地,及時把它們搬到場地,分散擺好,向巢門噴一些水,然後打開巢門。次日檢查蜂群,整理蜂巢。 七、蜂群的飼養 蜂蜜和花粉是蜜蜂的天然飼料。為維持生活和哺育15萬~20萬只蜂子,一群蜂1年需消費花粉15~20千克,蜂蜜80-150千克。這些飼料蜜蜂能夠採集、儲備,而且還有盈餘。人們為了加快蜂群發展,快速繁殖蜂群,多生產蜂王漿,以及在歉收年補足蜂群飼料,需要進行飼喂。 1、喂蜜或糖 給蜂群喂蜜或喂糖可分為補助飼喂和獎勵飼喂2種。補助飼喂 補助飼喂蜂群的原因主要是:①早春,越冬蜂群的儲蜜消耗完了;②長期陰雨,蜜蜂不能出巢採集,或者蜜源缺乏,蜜蜂採集的蜜、粉不夠它們的消耗;③蜂群的越冬飼料不足;④給新分群補充飼料。在以上情況下,需使用框式飼喂器或箱頂飼喂器,在較短時間內進行大量飼喂。獎勵飼喂 獎勵飼喂的目的是①春季,為了刺激蜂王產卵。加速蜂群發展壯大;②大流蜜期以前,促進蜂王產卵,為主要蜜源培養適齡採集蜂;③秋季,為了培養大量的越冬蜂。獎勵飼喂每次的飼喂量少,延續的時間長,通常採用瓶式飼喂器飼喂。 飼料可分為濃稠飼料、稀薄飼料、蜜粉混合飼料和干糖。①濃稠飼料補助飼喂採用濃稠飼料。即4份蜜對1份開水,攪拌使其融化;白砂糖2份加水l份,文火化開;在糖漿中加酒石酸0.1%,煮沸立刻撤火,可促使蔗糖漿轉化。酒石酸在化工原料或化學試劑商店有售。②稀薄飼料1份蜜對1份水或者1份糖加2份水,攪拌化開,用來進行獎勵飼喂。③蜜粉混合飼料用10份蜜溶解在10份開水中,降溫後混合l份花粉。生產蜂王漿時,喂蜜粉混合飼料,可刺激蜜蜂分泌蜂王漿;造脾時,喂這種飼料可增加蜂蠟的分泌,加速造脾。④干糖在蜜蜂活動季節,可喂干糖。在木製副蓋中央開1個直徑20毫米的圓洞,將白糖放在副蓋上,置於蜂巢上,蜜蜂即可採食。要注意蓋嚴箱益。 2、喂花粉 花粉是蜜蜂的蛋白質飼料,在缺乏花粉時要補喂。花粉脾:在粉源豐富時,可從蜂群提出花粉脾,集中起來放在繼箱內,加在少數蜂群上,讓蜜蜂保管,預備不時之需。花粉糖餅:4千克花粉加7.5千克左右的濃糖漿,混合均勻,製成軟硬適宜的糖餅。喂蜂時,把它攤在蜂巢的框樑上,上蓋1張蠟紙或者塑料薄膜。每群每次喂100~300克,以蜂群能在7~10日內取食完為度。 3、喂花粉代用品 脫脂大豆粉、酵母粉、乳粉、豆漿等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作為花粉代用品。脫脂大豆粉:乾花粉l千克加溫水1千克,泡12小時,使花粉團撒開,加脫脂大豆粉3千克,與6.5千克濃糖漿混合,製成糖餅。喂法同上。酵母粉:乾酵母1千克加溫水1千克,泡1小時,對入10干克稀糖漿中,煮沸,放溫後喂蜂。每群每次喂300克左右,以在2日內食完為准。也可用食母生代替。 4、喂水 水是維持蜜蜂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物質,蜜蜂還要用水調節蜂巢的溫濕度。有蜜源時,蜜蜂可從花蜜得到水分。早春和夏季乾旱時期,蜂群每日有數百隻蜂專職采水。在巢內或巢門喂水,可減輕蜜蜂勞動和傷亡。新疆地區乾旱,蜂群越冬期也要從巢門喂水。在蜂場設置飲水器,或有浮板的水盆,也可用瓶式飼喂器在巢門喂水,或用框式飼喂器在巢內喂水。
B. 中蜂養蜂人在對蜂群的日常管理中,經常採用「四防三清」嗎
一、中蜂日常管理要做哪「四防」?
1.春季防濕:江南一帶,尤其是湖廣等地,春季晴天少、雨水多,氣溫極不穩定。這種天氣往往影響蜜源植物開花泌蜜,造成蜂群「春衰」;春季雨量過多,箱內潮濕,又往往導致中蜂囊狀幼蟲病。所以建議:強群越冬,做好箱外防雨工作,蜂箱距地面的高度須40厘米以上,箱內已發霉的舊脾應及時淘汰,做好箱內保溫。
2.夏季防暑:中蜂害怕高溫,據觀察氣溫超過30℃則工蜂採集會受到阻礙:氣溫超過35℃則蜂王停產,所以立夏以後必須把蜂群轉移到蔭蔽的地方或郊外公園,我深深體會到:中蜂防暑工作做得不好,飼料消耗大,蜂王停產,工蜂衰老快,群勢急劇下降,秋季繁殖慢。做法:室外的蜂箱一定要加蓋防曬板(或村枝、樹皮),並保證上午9時以後,下午5時以前嚴防陽光照射,有條件時在蜂場附近灑水降溫,夜間放大巢門,調節溫濕度。
C. 適合中蜂飼養的方法及技巧
飼養 中蜂需要有一定的 方法 。那麼怎麼飼養中蜂呢?飼養中蜂的方法技巧有哪些?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中蜂飼養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中蜂飼養的方法
一、採用優質蜂王
採用優質蜂王,主要應考慮選用具優良種性和生產性能的中蜂蜂種、採用新蜂王和防止所用中蜂種退化等3個方面。採用優良特性的蜂王是中蜂強群飼養的保證,在中蜂飼養中應選用具有蜂王產卵力強、群勢強大、分蜂性弱、高產、抗病力強(尤其是抗中囊病)等特性的蜂種。優良的蜂王可以通過蜂種生產部門獲得,但必須注意的是,引進的蜂王應在使用地養蜂生產中能表現出其優良特性。當蜂場自己培育蜂王時,應注意選擇蜂王產卵力強、分蜂性弱、能維持較大群勢、高產和抗病力強(尤其是抗中囊病)的蜂群作母群和父群培育新王。在飼養中蜂的生產實踐中,中蜂蜂王一般在使用1年後其產卵力明顯下降,導致蜂群群勢下降、分蜂性提高,抗病力降低,生產能力下降。因此,在中蜂生產中,一般應1年換1次王,即在春季分蜂季節換王,年年採用新王。有條件的專業性中蜂場,應結合春、冬2個分蜂季節各換1次王,1年換王2次,以為中蜂常年維持強群生產打下基礎。中蜂蜂種退化是中蜂難以維持強群的重要原因之一。迄今,中蜂場大都長期自行培育蜂王,蜂王近親交配,導致蜂群生活力下降,不能維持其在野生狀態下所能達到的群勢。在中蜂強群飼養中應重視蜂種退化問題,要定期適當引進良種,或用引進種作為母本,用本場所飼養中蜂中生產性能良好的蜂群作父本培育蜂王,以避免近親繁殖帶來的弊病,防止蜂種退化。
二、採取雙王群或繼箱飼養
中蜂群勢相對較小,單王群難以維持大群,改變中蜂傳統單箱單群飼養的方式,常年採取雙王夾箱(簡稱雙王群)飼養是中蜂強群飼養的基本保證之一。目前較易於採用的 措施 是採取雙王群飼養或繼箱飼養。中蜂雙王群飼養可以採用朗氏蜂箱十框箱或朗氏十二框箱(寬度比朗氏十框箱大約80mm)。方法是用閘板將箱內一分為二成2個室,每室養1群,巢門分別開設在箱前向,或1個設在箱前向,1個設在箱側向。當巢門均設在箱前向時,可採用框式隔王板替換閘板,以消除蜂群偏集現象。流蜜期,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2塊框式隔王板將2群的蜂王分別限制在側壁向1~2框范圍內產卵,箱內中央供貯蜜,或用囚王籠將1隻王扣起來,用1塊框式隔王板將另1隻蜂王限制在側向1~2框范圍內產卵繁殖,箱內其他部分供貯蜜。中蜂雙王繼箱飼養可以採用中蜂十框標准箱,或FWF型中蜂箱。採用中蜂十框標准箱繼箱飼養,方法是用閘板將箱內一分為二成2個室,每室養1群,巢門分別開設在箱前向。平時平箱飼養雙王群,流蜜期疊加淺繼箱取蜜。採用FWF型中蜂箱雙王繼箱飼養,方法是用閘板(或框式隔王板)將箱內一分為二成2個室,每室各養1群,巢門分別開設在箱前向,或1個設在箱前向,1個設在箱側向。這種蜂箱其巢框(內圍尺寸寬為300mm,高為175mm)大小隻有朗氏框的1/2,每個箱體容納12個巢框,當底箱滿箱時,就要像意蜂上繼箱那樣,用繼箱擴大蜂巢,將子脾調上繼箱,並根據需要上、下調整巢脾,進行繼箱飼養。流蜜期,用繼箱取蜜,或同時也可採用2塊框式隔王板將2群的蜂王分別限制在底箱側向1~2框范圍內產卵,底箱內中央也供貯蜜,或用囚王籠將1隻王扣起來,用1塊框式隔王板將另1隻蜂王限制在底箱一側1~2框范圍內產卵繁殖,底箱內其他部分供貯蜜。
三、保持群內飼料充足
飼料,包括蜂蜜(或糖漿)和花粉,是蜜蜂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蜂群只有在蜜粉充足的條件下得以維持強大群勢。中蜂對飼料的反應極為敏感,一旦外界蜜粉缺乏,群內又無貯存,蜂王的產卵量銳減,甚至停產。這一情況在缺粉時更為突出。“有蜜才有蜂”深刻揭示了蜜、粉對於蜂群的重要性。因此,在中蜂強群飼養中,不但應保持群內常年有充足的貯蜜,而且在蜜蜂繁殖期當群內花粉不足時,應特別注意補給足量的花粉。我們的做法是,在蜂群缺粉時採用飼料粉(等次較低的蜂花粉或蜂花粉加工中篩出的花粉末)製成花粉餅,置於框樑上飼喂。每次飼喂的量一般以蜂群能在2~3d食完為度。
四、保持蜂群旺盛的繁殖力除了上述採用優質蜂王、採取有利中蜂維持強群的飼養方式和保持充足的飼料外,保持蜂群旺盛的繁殖力也是維持中蜂強群的關鍵措施之一。為保持蜂群的繁殖力旺盛,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⒈獎勵飼喂繁殖期採用濃度約為30%~50%的糖獎,於每日傍晚,連續不斷的對蜂群施以持久的獎勵飼喂,可以有效地激勵蜂群培育蜂子。
⒉採用新巢脾中蜂喜愛新脾厭舊脾,採用新巢脾,一方面巢脾的巢房房眼大,培育出來的工蜂體大而健壯,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減少巢蟲的危害。“要想中蜂興,1年2換新”深刻反映了採用新巢脾才能養好中蜂的重要性。因此,在中蜂強群的飼養中,應及時造新脾和採用新巢脾,淘汰舊巢脾,為蜂群保持旺盛的繁殖狀態提供良好的巢房這一蜂巢生態環境。
⒊適時擴大蜂巢要根據蜂群、蜜粉源和天氣情況,適時加入空脾或巢礎擴大蜂巢。擴大蜂巢時,能造脾的蜂群,應盡可能採用礎框讓蜂群造脾擴巢。一般地,在新造的脾產滿卵後即可再插入礎框造脾擴巢。在擴巢時要注意保持蜂群密集,一般以插入空脾或礎框後蜂脾比例1∶0.8~1為度,早春相對較密集更有利蜂群保溫。
⒋加強蜂群保溫採用雙群夾箱飼養可以使蜂群互相取暖,但除此以外,在早春繁殖期天氣較冷,氣溫尚不穩定,為防止蜂群因冷空氣侵襲緊縮蜂團導致蜂子受凍傷亡,這個時期還應採取其他措施對蜂群進行保溫。簡單的做法是,在箱內隔板外填充成束稻草至箱內1/2高度。
⒌防止與解除分蜂熱中蜂好分蜂,是中蜂難於強群飼養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蜂強群飼養中,除了採用優質蜂王、適時擴大蜂巢增加育子外,還可以採取以下行之有效的常規措施:
⑴採用新王,結合換王,在分蜂期採用個王台或新王換掉老王。
⑵在蜂群繁殖中期以後,要注意緩解箱內擁擠狀況,對於繼箱飼養的蜂群要及時提脾上繼箱,對於非繼箱飼養的雙王群,可採取在底箱上加平面隔王板和空繼箱的辦法增加蜂巢空間,讓多餘的工蜂能在增加了的空間結團散熱。
⑶在蜂群繁殖中後期,要每隔3~5d徹底檢查蜂群毀除王台1次。此外,當採用FWF型中蜂箱繼箱飼養中蜂時,可以通過生產蜂王漿來解除分蜂熱。
五、綜合防治病蟲害
綜合防治病蟲害是中蜂強群飼養的保證。目前,主要威脅中蜂強群飼養的病蟲害有囊狀幼蟲病、歐洲幼蟲腐臭病和巢蟲。對於這些病蟲害,應採取綜合防治措施,如採用抗病蜂種、在飼養管理中保持蜂群密集,注意蜂群保溫和巢內防濕排濕,以及在蜂群的飼料中加入適當的葯物防病等。防治中蜂歐洲幼蟲腐臭病的葯物常用的有青黴素(針劑)、土黴素和四環素等。防治中蜂囊狀幼蟲病的葯物常用的有病毒靈。另外,青黴素(針劑)、土黴素和四環素這些抗菌素對病毒病雖不能直接起治療作用,但用於治療囊狀幼蟲病能起到促進蜜蜂清理病蟲的作用。採用葯物治療幼蟲病,葯量通常按1個成年人每次用葯量相當於20足框蜂每次的用葯量。施葯一般通過飼喂的方式進行,但青黴素(針劑)也可採取噴霧的方式施葯治療。對於中蜂囊狀幼蟲病的治療當病情較嚴重時應採取扣王斷子的措施,結合葯物治療,這樣效果較好。對於巢蟲,通過保持蜂群密集相當重要。密集後的蜂群護脾能力提高,巢蟲難於侵擾。此外,應盡可能採用新脾和經常清理箱底可以有效減少巢蟲危害。
中蜂飼養的技巧
一、蜂王選育
蜂王決定蜂群的生產性能,是蜂產品高產、穩產的決定因素之一。要從適應性強、分蜂性弱、維持大群、採集力強的優良蜂群中進行復式移蟲,或在該群中挑選粗壯正直的自然封蓋王台,等待處女王出房交尾產卵後,再挑選出體大、腹部修長、尾部略尖、行動穩重、產卵動作迅速的優質蜂王。
二、控制分蜂
在群勢迅速增長階段,要控制雄蜂數量的增長,削除雄蜂蛹脾,毀掉王台基,增加巢脾,避免蜂群情緒低落,採集力減退等現象的出現,要注意充分發揮蜂王的產卵力和幼蜂的哺育力,增加整個蜂群里的哺育負擔,使蜂王的產卵力和工蜂哺育力相互適應。在炎熱的夏季要擴大巢門,注意給蜂群遮蔭通風,給蜂箱外灑水增加濕度,降低巢溫。適當給蜂群補給鹽份,在喂水槽中加適量食鹽(0.5%)讓蜂群自由攝取。如蜂群在流蜜期有分蜂熱苗頭,可把該群的蛹脾抽出與弱群的空脾或卵蟲脾(均要抖掉蜜蜂)交換。
三、防病治蟲
囊狀幼蟲病由病毒引起,是中蜂的致命病,往往有全群覆滅的危險。此病要防重於治,一般應用清熱解毒葯預防。在四五月此病易發期用“金不換”煎水,加入糖漿飼喂或噴喂。一發現有囊狀幼蟲病時,用抗病毒葯加入糖漿噴喂。一發現有囊狀幼蟲病時,用抗病毒葯加入糖漿噴喂。巢蟲生命力很強,繁殖力十分驚人,對中蜂危害性最大。預防方法:首先要整修好有縫隙的巢箱;其次及時將多餘的空脾和老脾抽出,用硫磺薰殺,使蜂多於脾;在有蜜源季節要促使工蜂多造新脾更換老脾,還要經常檢查和清掃箱底。
中蜂飼養四律一法
一、二四定理(溫飽律)
“二”指每張脾保持二指寬的蜜粉是中華蜜蜂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物質保證,好比人類生存的溫飽線,超越此線則“家庭幸福、人丁興旺、心安理得”低於此線則“擔驚受怕、計劃生育、逃難他鄉”。所以蜜蜂生活水平長期低於溫飽線則會導致巢蟲嚴重危害、蜂蜜戀巢性降低、蜜蜂繁殖急劇下降、蜂群嚴重衰退甚至蜜蜂飛逃等結果。“四”指中華蜜蜂蜂群發展的基準群勢,也即每一個蜂群發展最起碼從四框開始,若低於四框則力量不夠,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極差,甚至導致全群衰敗而亡。在四框蜂及以上群勢,工蜂喂養幼蟲及蜂王的能力遠高於四框以下,容易達到繁殖的最佳哺喂期。所以四框是蜂群發展繁殖的群勢分界線,無任是自然分蜂群還是人工分蜂群或則春繁、秋繁群,都應該以四框為底線才能迅速達到蜂群發展的最佳狀態,養蜂人務必慎重對待。 總結 以上兩點結論:二指蜜,保證溫飽線穩住中蜂心情,四脾蜂,保住基本力量線鞏固團隊合作,二四配合符合自然規律,迅速壯大中蜂家庭。
二、 四八定理(小康律)
“四”指每脾有四指寬的蜜,此時蜜蜂的生活水平相當於人類的小康,然後可適當取蜜但是不能逾越小康線。小康水平的蜜蜂繁殖好、抗病蟲能力強、“心情愉快”、容易適應人類的干擾、所以中蜂養殖者可以隨便搬運和檢查蜜蜂,也可以取蜜和分蜂,此限度又稱中蜂的取蜜線。“八”指每個生產蜂群群勢達八框,是高產和穩產的基本群勢,因為實驗證明八框及以上群勢的蜂群,能夠順利的應對各種自然和人為影響帶來的風險和災難,從而順利的完成生產蜂蜜的任務。此限度又稱為生產線。在蜜蜂的生產過程中完全遵循人多力量大和團結就是力量的原則,所以養殖者務必把蜂養強、養好,才能高產穩產,此限度又稱中蜂的生產線。因此長期保持中蜂的小群取蜜和見蜜就取,而不遵循中蜂養殖四八定理(小康律)就會導致蜂群嚴重受損、中蜂優良基因逐漸丟失、中蜂生產力下降、中蜂養殖不能規模化、更不可能使中華蜜蜂產業的優勢得以發揮和發揚光大。
三、 八一六定理(強群律)
“八”指蜜蜂繁殖到八框時就可以稱為強群,此時的蜜蜂無論生產能力、應變能力、抗逆能力、繁殖能力都達到了一個最佳狀態。毋庸置疑此時外界或內部因素帶來的風險都不會導致蜂群嚴重衰敗,這就使蜂群的力量得到了保障,因此八框群的限度又稱為 保險 線。“一六”是指一十六框,在蜂群達到八框時如果外界蜜粉充足完全可以通過人為技術手段實現雙王同巢,使蜜蜂的力量迅速達到十六框的強大群勢。這更利於蜂群採集大蜜源和連續利用大蜜源,也有效的克服了中蜂大群好分蜂的缺陷,從而優化了中蜂強群高產的特性,所以此限度又稱高產線。當然根據本地中蜂在生產期採集興奮、進蜜快、不好密集的特性,通常採用脾多於蜂的蜂脾原則來提高蜜蜂的生產力,也進一步預防了中蜂強大和大蜜源期好分蜂的缺陷。所以在生產階段本地中蜂八框群要放十張脾,十四框群放十六張脾,多出的脾可以是西蜂脾也可以是中蜂老脾也可以是空巢框或者人工巢礎,蜜蜂都會很快放滿蜜。
四、 環境定理(地理律)
中國人喜歡講“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個偉大而古老的智慧鄭重告訴我們,地理環境的重要性不能忽視。同時還有一句關系我們生存與發展的警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意思是沒有絕地只有絕路,成敗在於思路,充分利用地理優勢加之天時的利用與人和的努力就能生存就能發展。反之水土的改變、環境的不同會導致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現,所以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以貴州的地理環境為例;黔東南森林資源豐富氣候宜人所以中蜂生存發展很好,通常都可以達到十框以上的群勢,而黔西地區則樹木少,乾旱炎熱所以中蜂群勢小自然蜂群也少。而同樣在黔東南地區,中蜂的群勢數量依然有別,如天柱縣城中蜂群勢比坌處鎮地區小。根據《進化論》我們完全可以明白物竟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也是中蜂的進化法則,所以環境導致不同地區中蜂特性明顯不同,廣東一些地區的中蜂一般就只有四五框而廣西桂林地區有六七框到了貴州地區一般都在八框以上。對於中蜂養殖者必須覺察環境的重要性和規律性,使中蜂養殖適應地理規律而保證中蜂養殖的成功。中蜂養殖成功就必須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人為協調蜂與地理的關系、不可逾越自然的局限也不可完全靠老天爺恩賜、認真研究變與不變之道——不變的是客觀環境變的是人為努力, 正所謂變則通正是此理。
五、 人性法則(歸宗法)
D. 在養蜂生產時,怎麼樣管理蜂群能夠保證產量
從蜜蜂的角度來看
從蜜蜂的角度來看,蜜蜂是有需求的。在這里,蜜蜂部落認為這里的蜜蜂有兩個需求,一是蜜蜂多,二是蜜源充足,氣候好。
第一:蜜蜂多。
如果我們想有更多的蜜蜂,我們需要有更多的蜜蜂在盒子里。對於一個蜂群來說,唯一產卵的蜜蜂就是蜂王,所以要達到多蜂,顯然最終的目標就是蜂王多產卵。蜜蜂多不代表蜂蜜高產,還有輔助條件。蜂王產下的卵要由優質工蜂哺育,工蜂采蜜能力要很強。所以蜂王不僅要能高產,還要能產好。
第三:少開箱子驚擾蜜蜂。養蜂人要想管好蜜蜂,就要少做打擾蜜蜂安靜發展的事。因為經常開箱打擾蜂群,會阻礙蜂王產卵,導致蜂群躁動不安。長此以往,會導致蜂群棄巢飛走,從而給養蜂人帶來經濟損失。想要管理好蜂群,就必須做好沒事的時候開箱子的工作。只有這樣,你才能為蜂群創造一個良好繁衍發展的生存空間。
E. 如何養蜂
1、養殖場地:最好在人煙稀少的田野、果園或山坡上養殖蜜蜂。2、准備工具:准備好蜂箱、蜂帽,飼喂器、起刮刀等工具。3、蜂群飼喂:越冬前為蜂群補足整個越冬期所需的飼料。4、管理方法:夏季將蜂箱搬到陰涼處,或在蜂箱上搭建涼棚以防曬。
1、養蜂場地
養殖蜜蜂的場地要達到四周安靜、空氣清新、氣候溫和、蜜源豐富的要求,最好選擇在人煙稀少的田野、果園或山坡上,以向陽、防潮、防風地帶為宜。
2、准備工具
養殖蜜蜂之前,要准備好基礎的養蜂工具,其中必不可少的是蜂箱、蜂帽和飼喂器,另外,還要准備搖蜜機、蜂掃、起刮刀、囚王籠、隔王板、防逃片、噴煙器等。
3、蜂群飼喂
在越冬期到來前,要為蜂群補足整個越冬期所需的飼料,在春繁期和秋繁期,還需要進行獎勵飼喂,以加快繁殖速度,當蜂群發生混亂後,則要對其採用安撫飼喂法,穩定蜜蜂的情緒。
4、管理方法
在養殖蜜蜂的過程中,當夏季高溫時,要及時將蜂箱搬到陰涼處,或在蜂箱上搭建涼棚以防曬,冬季氣候寒冷,可以用作物秸稈等保溫物將蜂箱包裹起來,並在蜂箱內填充稻草。
F. 請問蜂群不同時期的管理要注意些什麼問題呢
不同時期蜂群的管理方法不同,具體可以管理分為為四期,下面給大家分析一下不同時期要注意的問題。
(1)春季
春季為促進蜜蜂飛行和排泄,提高巢中心溫度,一般適宜在34℃左右,有足夠的蜜粉源或獎勵飼養。及時打開瓶蓋保溫,以免延誤蜜蜂的飛行和排泄。蜜蜂從體內排出後,進入繁殖期。當時,它是人工隔熱的。擰緊蜂箱並將其牢固地組裝起來。在北方,通常在同一個盒子里使用多個組,以保持盒子內外的溫暖,直到4月和5月。
(4)冬季
調整巢門6 ~ 7mm,寬度50mm左右。在寒冷的天氣保持溫暖。在盒子里放一些濕棉球,以減少通風。因為北方寒冷而早,必須在農歷十月之前保證蜜蜂入蜂箱。蜂箱與牆壁之間的距離不小於20cm,與地面之間的距離不小於40cm。室溫最好保持在1℃左右,在75-80%之間。
以上就是關於不同時期不同的蜂群管理方法,供大家了解學習和參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