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培養孩子正確學習的方法
1. 帶領孩子提前預習未學過的新知識,養成主動預習的習慣,開學後也要堅持下來,預習做好了,學習就能事半功倍。
2. 引導孩子養成復習歸納的習慣。學習新知識的當晚,一定要及時復習、歸納,抓住應掌握的重點和關鍵,形成知識網路。可以建立錯題本,歸納易錯知識點。
3. 引導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勤於思考,及時發問。家長解答不了的,就問同學,問老師。提問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能提出問題的學生才是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是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4. 培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專注力。孩子完成學習任務要有時間限制,從而督促孩子更加專心。零食、玩具、手機等容易讓孩子分心的東西不要放在他的視野范圍之內。
(該內容來自《中國教育報》)
② 有什麼方法能讓孩子主動學習
1、糾正孩子的依賴感,幫孩子制定學習計劃
父母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詳盡」的學習任務表,所謂的「詳盡」就是要針對一星期或是一天的時間,安排決定自己在每個時間段做什麼練習等,要把一天的時間表基本上安排好,這樣就可以督促自己按照計劃實行每一步。
一個好的計劃可以促使事情按照既定的目標發展,還可以提高學習效率。
2、讓孩子認識到讀書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家長應該多利用一些認真對待學習,讓人欽佩、感人的故事,讓孩子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情,要獨立、認真、扎實地做好學習中每件事情,以達到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3、培養孩子的求知慾
按照我們的話說,有求知慾就是「愛學」,孩子只有「愛學」,對獲得豐富的知識和好的成績具有一種內在的持續的追求願望,才可能「學好」,並會主動的去學習。
4、培養孩子學習的自主感
很多家長給孩子安排過多了,讓孩子感覺不到自我決定的感覺。試著讓孩子自己做些決定,比如和孩子商量回家做作業時,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做完作業適當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很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粗心,就是因為這些事情都不是孩子自主決定的。
③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學習 引導孩子學習的好方法
1、對學習產生興趣這點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興趣,孩子才會對學習更深入的去探索,去追求,父母們平時應該多帶孩子去圖書館,然後給孩子多講講書籍里的一些小故事,讓孩子從書籍當中感受到快樂,慢慢的引導孩子主動去學習,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書籍可以找到孩子想要尋找的答案,孩子對學習也就產生了興趣。
2、對於孩子平時的書包還有書籍之類的,給孩子自己去整理和收拾,在去學校之前,給孩子自己檢查自己的書包的放好了沒有,上課需要用的鉛筆還有橡皮擦之類的文具用品都准備好了沒有,去了學校又應該怎麼做,作為家長的要給孩子正確的幫助和引導。
3、孩子的智力是需要我們家長去引導去挖掘的,面對孩子的成功,我們作為父母的應該多表揚自己的孩子,多鼓勵鼓勵孩子,讓孩子享受到了學習帶給她們的快樂,滿足孩子的心裡需求,促進孩子對學習積極主動性。
4、對於孩子無理的要求不要一味的去順從,過於溺愛只會讓邪氣不長志氣,孩子說要買玩具就給買玩具,說要吃什麼就買什麼,只會慣壞了孩子,適當的去引導他,告訴他不買的原因,讓孩子明白錢的來之不易。要學會珍惜,而且合理安排零用錢。
5、引導孩子按時的去完成學校交給的作業,讓孩子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不能總是依賴大人,一句不懂,就什麼也不想了,依賴大人,教就做不教就不做,慢慢的去引導孩子獨立思考,自己的事情自己獨立完成。
6、要注意孩子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來進行引導和教育,父母需要有耐心,孩子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於孩子提出的問題,不要一句不知道或者是等他長大了就懂了,不要抹殺了孩子的求知慾,可以通過別的方式去幫助孩子去尋求答案,可以求助老師也可以去圖書館尋求答案。要尋找到一個適合孩子的溝通方式去進行教育。
④ 怎麼才能讓孩子學習
怎麼才能讓孩子學習?
這個真沒有統一的模板
第一,了解孩子,因勢利導。了解孩子包括了解孩子學習的實際狀況和興趣,了解孩子行為的動機,從而更好地引導孩子。父母可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比如,翻看孩子的課本有沒有做標記、做備注的痕跡,查看課堂筆記的記錄情況、課堂練習的完成情況、家庭作業是否認真對待,等等。通過了解這些情況,可以做到教育孩子時對症下葯、因勢利導。
第二,幫助孩子分析和解決所面臨的學習問題。孩子學習上出現了失利或困難時,父母應該靜下心來與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可行性辦法,而不應報以過度緊張、指責、抱怨或挖苦的態度,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永遠和他站在一起,增添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解決問題的決心。
第三,始終關注孩子的學習,但不過分介入。抓孩子的學習要堅持經常,避免一天嚴兩天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心血來潮了孩子有事了管一管,孩子沒事了就多少天不過問一次。要讓孩子認識到父母對他學習的態度是始終如一的,而不是孩子成績好了,就對孩子放鬆了;成績不好了,對孩子就開始嚴厲起來。同時,父母也應該注意把握好關注度,不要過分介入孩子的學習,更不要主導孩子學習,以免使孩子形成學習的依賴性與奴役性,另外過多地干涉與督促往往會令孩子產生厭煩心理
⑤ 怎麼讓孩子學習
一是培養孩子興趣,養成學習習慣。
家長要千方百計發現和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孩子的學習興趣,往往是從一個問題一門課程逐步擴展的。孩子對學習有了興趣,家長就可乘勢引導孩子樹立學習觀念,讓孩子明白他的主業、他的責任就是學習。有了責任意識,這時再引導孩子養成學習的習慣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自然而然地會內化為孩子的學習自覺。沒有「學習興趣——學習意識——學習習慣」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引導,家長一開始就劈頭劈腦地要孩子「自覺」學習是很難奏效的。
二是啟發孩子思考,掌握學習方法。
與人魚不如教人漁。孩子自覺了,學習就成了平常事,而且在學習時還會產生新的樂趣。幫助孩子解答學習中遇到的所有難題,這不是家長的責任,也不是家長力所能及的。而啟發孩子思考,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幫助孩子掌握學習方法倒是家長應盡力而為的事。什麼是良好的思維習慣?簡言之,就是在學習時能思考,思考每個知識問題的三個方面——「是什麼」、「為什麼」、「怎樣做」。因為這種思考,能幫助孩子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勤於思考並且善於思考的孩子,就會逐步掌握適合自己的一套學習(預習的、復習的、聽課的、背記的、思考的、解題的、考試的等)方法。有了良好的學習方法,孩子的學習就游刃有餘了。學習也不會成為孩子的難事了。
三是輔導幫助孩子,學會使用工具。
學習是孩子的工作。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就必須掌握一些學習工具。筆和尺是工具,各種字典詞典也是工具,都有一個怎樣使用的問題,會用善用,就能促進學習。現在還有電腦、電子教育軟體等,這是更高級的學習工具,怎樣使用要學習,怎樣利用更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安排。家長在這方面,也要通過咨詢學習,才能履行輔導幫助孩子掌握這些學習工具的職責。
⑥ 該怎麼讓孩子掌握學習方法
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對於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想要讓孩子掌握一個好的學習方法,首先我們就需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說用正確的姿勢寫字、養成放學先完成作業的好習慣。那麼除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外,還有什麼方法讓孩子更好地掌握學習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