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保護中國的糧食安全
Ⅱ 如何有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基本方針是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其中有兩個重要關系和四個重點工作:
兩個重要關系:一是在重視糧食數量的同時,更加註重品質和質量安全;二是在保障當期供給的同時,更加註重農業可持續發展。
四個重點工作:
一是要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進一步完善耕地佔補平衡政策,確保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不下降。
二是要調動和保護好主產區農民種糧積極性和主產區政府抓糧積極性。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讓主產區抓糧可得實惠。
三是要明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職責。
四是要高度重視節約糧食。浪費驚人的現實要求節約糧食,著重解決收儲、銷售、加工過程中的糧食浪費問題,形成節約糧食的良好風尚。
其具體可措施的方針是:一是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二是增強耕地可持續發展能力。三是要提高耕地質量和水平。 四是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田水利建設管護機制。 五是加強農業科研攻關和技術推廣。 六是完善糧食價格形成機制和市場調控體系。 七是強化糧食生產發展支持政策。
Ⅲ 如何保障中國糧食安全
保障中國糧食安全要加強土地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是扎實推進藏糧於地戰略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通過糧食生產的科學化和規模化實現化肥減量提效,農葯減量控害,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在不損害農民權益的前提下推廣耕地休養制度,有效恢復、維持和提高耕地質量,切實保障糧食生產的物質資源基礎。
另一方面,嚴格遵守耕地利用的優先次序,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避免以經濟效益片面決定耕地用途的土地利用模式。通過健全永久基本農田管理機制與合理規劃糧食生產功能區,確保糧食種植面積、產量、質量的穩定性,防止出現耕地利用的非糧化,有效保障和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與此同時,進一步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斷完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有效降低土地經營權流轉的交易費用,打通土地經營權流轉的制度性障礙,引導土地有序流轉和適度規模化經營,為培育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推動糧食生產規模化、現代化奠定製度基礎。除此之外還有:
(1)推動完善糧食生產支持保護制度
(2)加快構建節糧減損長效機制
(3)強化糧食生產的科技和人才支撐
(4)適度開展糧食進口貿易
Ⅳ 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主要從哪三個方面下功夫
1、"兩藏",就是要實施藏糧於地戰略,要確保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在這個基礎上建設高標准農田,今年要新增8000萬畝以上,同時推進種業創新和技術集成,使糧食生產有科技支撐。
2、"兩區",要在全國劃好和建好糧食生產功能和重要農產品生產的保護區。根據匡算,「兩區」建好以後,可以基本保障中國小麥和水稻兩大口糧的安全。
3、"兩個積極性"。就是要保護好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和地方政府抓糧的積極性,要在政策上讓農民種糧有帳算,讓主產區政府抓糧不吃虧。有中央的重視和地方的支持,有廣大農民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中國糧食安全會有保障的。
(4)如何保障糧食安全方法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要減少糧食生產成本,特別是保持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穩定,減少糧食交易的成本,提高糧食質量,從而使國產糧食具有市場競爭力,對糧食生產者有吸引力。
糧食安全問題使政治問題,同時也是經濟問題,這就要求平衡地使用行政手段和經濟政策,針對不同時期的問題,有時會更多地採用行政手段,有時會更多地採用經濟政策,但是兩者缺一不可。是提高當前的糧食產量還是保持糧食的生產能力,也是中國糧食安全所面對的現實矛盾。
從土地承包以後,農民生產糧食的積極性得到空前提高,糧食產量連續多年增長。但是中國是人均農業資源高度匱乏的國家,無論是土地面積,還是淡水資源,中國都低於全球的平均水平。
Ⅳ 結合自己的興趣如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個人認為要做好以下幾方面,來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
1、首先是進行良種培育
農業育種技術,是提高糧食單產的最重要手段。一大批像袁隆平院士那樣的科技人員,為我國的農業良種培育,奉獻著自己的力量。只有有自己優良的糧食品種,才能獲得糧食的高產,才能保障糧食安全。
2、其次是進行土地整合
人均耕地面積十分有限,小農經營,農業生產力很難提高。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很多農民都外出務工,農田很難有效管理,在人口密集地區,進行土地的整合,進行土地流轉,擴大種糧大戶的農田規模,便於開展機械化操作,提高農業生產力,產生規模效應,增加糧食產量。
3、再次是進行國際合作
從周邊國家來看,東南亞的泰國是世界上重要的大米出口國,泰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工業基礎較差,可以利用工業優勢換取泰國大米。俄羅斯也是可以合作對象,靠近我國東北的俄羅斯遠東地區,擁有肥沃的黑土,將來如有可能和俄羅斯合作開發遠東地區,將會極大保證我國的糧食安全。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性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一個人的生存權是最根本的權力,當一個人沒有足夠的糧食,從而不能繼續健康生存下去的時候,那麼其他所有的一切就都是「空」的,所以,又會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糧食對於人類個體來說,關乎生死,而糧食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也同樣會關乎存亡,特別是對於我國這樣一個,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來說,確保糧食安全可以說是我們的頭等大事。
Ⅵ 中國力保端牢糧食「飯碗」,如何保障糧食安全
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基層確保糧食產量,同時嚴格控制農葯用量,這樣就能保證糧食的安全了。
Ⅶ 如何保證我國糧食安全
糧食安全是什麼意思?糧食安全,顧名思義,就是能確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時候既買得到又買得起他們所需的基本食品,算是人生活的基本要求。中國作為人口大國,自然也要憂慮糧食安全的!那麼,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糧食安全?我國法律對保護糧食安全是怎麼規定的?下文具體介紹!
影響糧食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1、人口因素
在影響糧食安全的各種因素中,人口因素應當是最為直接和最為重要的因素。但我們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影響並不只表現在人口數量的增加而導致對糧食供給的壓力,還表現在生產要素、結構變動等多個方面:
第一,糧食需求的膨脹。
第二,土地等生產要素的惡化。
第三,糧食分配與消費的嚴重不均。
第四,消費結構升級加劇了糧食供給壓力。
2、氣候生態
糧食生產與氣候生態保持著高度的因果聯系,特別是在目前生態環境遭遇一定程度的傷害、極端天氣反復發作的條件下,氣候變異已經成為直接影響糧食安全的關鍵因素。對此,聯合國糧農組織研究報告指出,今後20年至50年間的農業生產將受到氣候變化的嚴重沖擊,並進而嚴重影響全球超長期的糧食安全。
3、偶然性因素
除了人口、氣候等常態因素直接作用於糧食生產外,偶然性因素也會對糧食安全形成沖擊。特別是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和蔓延,其對世界糧食生產的投入、市場交易乃至未來走向都已經產生了明顯的負面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有可能具有長期性和深入性。
第一,流動性緊縮抑制糧食生產的資金需求。
第二,糧食價格的持續走低抑制了生產者的積極性。
第三,投機資本可能攪渾糧食市場。
4、金融因素
無論是在農業問題還是在非農業問題上,世界上許多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存在著非常明顯的自我保護主義傾向,而且這種保護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甚囂塵上,糧食問題也就在這些以鄰為壑與「零和」博弈的生態中被罩上極度不安的陰影。
第一,農業補貼。以美歐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每年為本國農民提供高達3000億美元的補貼,扭曲了農產品貿易的條件,直接傷害了發展中國家的糧食生產。
第二,貿易限制。為了保證本國的糧食供應,從去年以來,阿根廷、烏克蘭、印度等國政府先後推出限制糧食出口的措施。
第三,生物加工。為了減輕石油等能源價格上漲對本國經濟造成的壓力,不少國家走上了替代性生物清潔能源的道路。第四,海外屯田。出於規避高額進口成本和糧食出口限制所導致的市場擔憂,日本、韓國、印度及中東國家等近年來大舉在海外購買耕地種糧。
我國法律對保護糧食安全是怎麼規定的?
1、國家採取措施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糧食生產水平,保障糧食安全。
國家建立耕地保護制度,對基本農田依法實行特殊保護。
2、國家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對糧食主產區給予重點扶持,建設穩定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改善糧食收貯及加工設施,提高糧食主產區的糧食生產、加工水平和經濟效益。
國家支持糧食主產區與主銷區建立穩定的購銷合作關系。
3、在糧食的市場價格過低時,國務院可以決定對部分糧食品種實行保護價制度。保護價應當根據有利於保護農民利益、穩定糧食生產的原則確定。
農民按保護價制度出售糧食,國家委託的收購單位不得拒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財政、金融等部門以及國家委託的收購單位及時籌足糧食收購資金,任何部門、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截留或者挪用。
4、國家建立糧食安全預警制度,採取措施保障糧食供給。國務院應當制定糧食安全保障目標與糧食儲備數量指標,並根據需要組織有關主管部門進行耕地、糧食庫存情況的核查。
國家對糧食實行中央和地方分級儲備調節制度,建設倉儲運輸體系。承擔國家糧食儲備任務的企業應當按照國家規定保證儲備糧的數量和質量。
4、國家建立糧食風險基金,用於支持糧食儲備、穩定糧食市場和保護農民利益。
5、國家提倡珍惜和節約糧食,並採取措施改善人民的食物營養結構。
以上就是找法網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影響糧食安全的因素有哪些?」的全部內容。影響糧食安全的因素包括人口因素、氣候生態、偶然性因素、金融因素這4種。國家採取措施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糧食生產水平,保障糧食安全。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我國實施的是耕地保護制度,破壞耕地、違法使用耕地是要受到懲罰的!
Ⅷ 我國確保糧食安全的主要措施
一、堅持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深入落實藏糧於地。
一是穩定糧食耕地面積,進一步加大耕地保護力度,堅守全國18億畝耕地「紅線」不可逾越。政府在工業化用地,城市化用地的問題上要起到調控的作用,嚴格保護農業耕地,防止出現各類建設用地侵佔行為。
二是加大高標准糧田建設力度,夯實糧田高產穩產基礎。
三是持續開展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通過深耕深松、秸稈還田、測土配方施肥等措施,保護提升耕地地力,實現藏糧於地。
二、健全農業科技創新和服務體系,推動藏糧於技。
一是要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改善灌溉,提倡農業種植機械化,促進農業規劃、集中化經營,提高農業種植水平,以此帶動糧農生產積極性。
二是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種植科技含量。在糧食生產上要改變以往的粗放式經營方式,利用科技水平,科學種植,以科技帶動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增加糧食生產中的科技投入。
三、健全糧食安全的政策保障體系。
一是健全糧食生產的保護措施。如:繼續加大惠農政策,完善農業生產扶植體系,依靠政策激勵與價格引導調動糧農生產積極性。
二是完善糧食安全金融保障體系。對涉及糧食生產、流通、運輸等環節的配套金融服務要不斷深化,提高對糧食生產環節的金融支持。
三是加強農業政策保險體系建設,在信貸支持和保險兩個方面為糧食生產提供有力支持。
四是建立健全糧食儲備體系,根據本地糧食消費及供求狀況合理確定糧食儲備數量及儲備品種。
四、利用國際市場,最大程度地降低糧食安全的風險。
我國糧食供給內生性極強、外向型不足,國際糧食市場滿足我國糧食供給的空間有限,必須堅持實行糧食立足國內、自給自足、適當利用進出口調劑餘缺的方針,降低對國際糧食市場的依賴。
Ⅸ 如何保障我國糧食安全
我國糧食生產保持「17連豐」,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我國糧食人均佔有量連續多年超過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准線。我國的糧食安全是有保障的,我們完全能端牢中國人的飯碗。
為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有什麼措施?
1、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完善倉儲物流體系。強化農業科技支撐,需要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國內外的經驗都證明,科技進步對糧食增長的貢獻巨大。在我國耕地面積有限的情況下,提高糧食單產成為提高產量重要途徑,推進建設現代化農業是確保提高糧食單產的唯一可行性戰略;
2、嚴格保護生產資源,倍增農業投入力度。制約糧食生產的主要因素是耕地資源、水資源、科技水平、糧食政策和資金投入。水資源和耕地資源是糧食發展的基礎,是建設可持續發展農業的關鍵。我們必須嚴格保護生產資源,倍增農業投入力度,以確保水土資源支持糧食生產;
3、培養新型農民隊伍,確保農業後繼有人。在中國各地農業區,55歲以上的農民已成為農業主力軍。要使農業後繼有人,關鍵是要通過規模經營解決效益問題,使農業有錢賺、有效益,這樣才能催生一大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緊出台培育、發展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相關政策措施,從農業補貼、市場環境建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
綜上問題所述,了解如何保證我國的糧食安全是有用的,糧食是人生存的基礎,我建議要盡自己的職責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法》
第三條?糧食是關系國計民生的特殊商品,國家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國家實行宏觀調控下市場調節糧食生產、流通、消費活動的管理體制,保持全國糧食供求總量基本平衡和價格基本穩定。第五條?糧食安全實行國家宏觀調控下的省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
省級人民政府負責本區域糧食生產、流通、儲備和市場調控,保證糧食市場供應、維護糧食市場秩序、保障糧食質量安全等。
國家實行糧食安全考核問責制度,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