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進行親子閱讀的方法

如何進行親子閱讀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11 02:52:30

Ⅰ 親子閱讀有哪些方法

親子閱讀有聲情並茂引讀法、扮演法和提問法等。
聲情並茂引讀法:年齡較小的孩子,不認識繪本中的文字,也不知怎樣觀察圖片、理解繪本所表達的內容,這時就需要家長用自己的情緒感染孩子,用抑揚頓挫的聲調聲情並茂地把故事讀給孩子聽,讀的過程中,讓孩子在聽覺和視覺的感受中理解繪本。講講議議提問法:在閱讀過程中,家長可以適當地提一些問題引導孩子觀察圖片,在邊問、邊看、邊答中逐步理解繪本內容。但切記,注意提問的內容,不可強迫孩子非要說出心中理解,問題重在提示和引導。說說做做扮演法:孩子的閱讀興趣很難一直保持在高水平狀態,為此,家長在和孩子一起閱讀過程中,對繪本的語言可以模仿學習,對繪本的動作、表情可以進行模仿,這樣既可以幫助孩子在長時間閱讀中不至於感到疲倦,同時也可以幫助孩子在說說做做演演中,從現實生活走進繪本,從而拉近繪本與孩子的距離。
親子閱讀的重要性:可以增進和孩子的感情交流。孩子從父母朗讀的聲音和語調中,能夠體會到的是父母溫暖的關懷。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體驗成長的煩惱和快樂。可以幫助孩子從小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果父母有豐富的閱讀經驗,孩子會讀得更輕松更愉快,進而愛上閱讀,並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果父母不閱讀,身邊沒有書,沒有熟練的閱讀技巧,孩子自然就少了一種閱讀氛圍,少了一位模仿的榜樣。

如何進行有效的親子閱讀

如何進行有效的親子閱讀

閱讀一本好書,不但可以增長孩子的知識,更能凈化孩子的心靈,作為一名家長,我們要積極為孩子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讓孩子在讀中學、讀中長,從而汲取書中的營養。接下來我整理了如何進行有效的親子閱讀相關內容,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親子閱讀」是一種父母與孩子互動讀書的方式,這種讀書的方式不是一種機械的行為,它應該是一種愛的表現形式,是一種情感紐帶。我認為親子閱讀開始的越早越好,並且要長期堅持下去,直到把孩子領上了路父母才可以鬆手。

加強閱讀後的.交流

家長在在陪孩子閱讀完畢後,應當和孩子進行有目的的交談,以此了解孩子的理解程度和思想動態。

傾聽、感受家長的閱讀

孩子最初的閱讀主要是依賴父母的朗讀,他們是在用自己的耳朵「閱讀」,傾聽、講述是孩子的主要閱讀方式。家長每天應當安排一個固定的時間為孩子朗讀,不僅增進親子關系,還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幫助孩子觀察、理解故事內容

家長在與孩子一起看書時,不僅要求孩子認真閱讀,還應要求孩子認真去理解,通過每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內容,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也可提出一些觀察性的問題,如烏鴉喝水的問題。

啟發思考,假設想像

閱讀不是為了讀書,而是為了發展孩子的思維。在引導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家長要創設各種情景,啟發孩子思考,拓展孩子的思維空間。比如,可以讓孩子續編故事的結尾,來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理解力,如猴子撈月亮的故事。

Ⅲ 怎樣進行有效的親子閱讀

既然問得這么具體,那就先看看「親子閱讀」一般有什麼類型

親子閱讀也叫親子共讀,是家長與幼兒之間使用以圖畫為主﹑輔以文字或沒有文字的圖畫書以及電子讀物進行共讀的讀書行為。

平行式閱讀就是家長與幼兒在共讀過程中,幾乎不討論或很少討論與圖畫書內容有關的話題。

家長僅僅將親子閱讀簡單地理解為 家長說、幼兒聽的單一的互動行為,並不重視幼兒在閱讀中的主動性,不關心幼兒對圖畫書和這種閱讀的反應。 在閱讀過程中,幼兒很少關注圖畫書,對圖畫書和家長的閱讀漠不關心,雖然家長也試探著用言語引起幼兒的重視,但成效不大。

這種方式很少能形成家長與幼兒的共鳴,也難以提高幼兒的閱讀水平,家長未達到吸引、幫助幼兒繼續閱讀的目的,也沒有起到在親子閱讀中應有的作用,閱讀後也不會產生多少效果。

偏離式閱讀是家長與幼兒在共讀過程中,不重視或者忽視圖畫書中的畫面及其文字,過分關注無關緊要的內容,任意地、過量地展開與畫面文字無關的聯想。

形式上是家長與幼兒在使用圖畫書進行了親子閱讀,可實際上兩者都徘徊在故事和畫面之外。

在偏離式閱讀過程中,家長與幼兒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幾種:

這種閱讀方式,由於家長沒有正確理解故事的內容,對幼兒敘說故事情節時,可能不知道表明故事的重點,會越傳越錯,致使幼兒失去閱讀的興趣,對幼兒未來的發展極為不利。

合作式閱讀是一種 有效的親子閱讀方式 ,是家長與幼兒使用圖畫書進行有效交流互動的親子閱讀,是比較理想的、科學的親子閱讀方式。

在實踐中發現,這種合作式親子閱讀表現為:

閱讀前,家長或幼兒拿出圖畫書放在書桌上,兩人指著封面,圍繞畫面、書名和作者作簡單的交流。

然後把書翻開,家長與幼兒共讀。

在閱讀過程中,家長會隨時關注幼兒的情況,比如動作、表情等來確定故事對幼兒的吸引力以及幼兒對故事的理解情況,並隨時變換講故事的語言表達方法即語氣和語調的轉變。

若有反復出現相同的語言時,家長一般會試探著讓幼兒猜想要發生的事。

同時,家長有時會通過提問來觀察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在看完故事後,家長會用提問的方式讓幼兒回顧故事內容,包括主要角色、畫面情境、故事中的突出矛盾、出現的問題及故事結局等,鼓勵幼兒說出對故事的感受和看法,讓幼兒把講述的故事和自己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可以有效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

家庭閱讀環境是親子閱讀環境的基礎。

家長要依照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購買適合幼兒閱讀能力、滿足幼兒興趣愛好的紙質圖書或者視頻影像等,其內容必須 健康 ,畫面清新、鮮艷,文字字體較大而清晰,紙張厚實硬挺,還要逐漸更新,以保持幼兒的新奇感。安排一個幼兒喜歡的溫馨的閱讀區域,干凈舒適、放鬆安靜的閱讀環境,利於家長與幼兒開展親子閱讀。

(1)最好採用開放式擺放圖書,書架高度要以適宜幼兒方便取放為標准

可以依照幼兒的年齡,選用適當高度的桌子,閱讀時胳膊正好能放在桌面上,舒適而自然;椅子可以自由選擇,如塑料的小方凳,木質的圓凳、字母凳等。

(2)房間要有充足的光線,創設適宜閱讀的視覺環境

幼兒還未具備完善的視神經組織,環境的採光設計尤其重要。選取採光效果好,室內陽光充足的房間適應幼兒閱讀要求。使用人工照明的房間,光源亮度要適宜,防止出現強光刺激幼兒視線。

(3)閱讀區域適當寬敞些,可以讓幼兒自由翻閱圖書

假如是使用地面拼合地板,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更新一次。幼兒可以隨意在上面活動,不但能認識英文字母和拼音,還能學會字母、拼音組合,也可以依照地面拼圖講故事。牆壁還可以懸掛成長照片,益智圖片、幼兒的塗鴉等,營造出溫馨的閱讀氛圍。

(4)家長要每天有固定的時間與幼兒開展親子閱讀,可以安排在晚飯前或晚飯後

在固定時間保持長時間的親子閱讀,可以使幼兒形成定時閱讀的好習慣。

此外,閱讀是愉悅開心的,閱讀區域適宜多彩、生動又溫馨,讓幼兒體會閱讀的快樂。

過於嚴肅的氛圍可能使幼兒停滯不前,沒有閱讀的興趣,因此允許幼兒小聲交流、自言自語或走動,也可以帶著幼兒到樹蔭下閱讀,這樣也能引起幼兒閱讀的興趣。

(1)營造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圍

家始終是幼兒心目中的港灣。在家庭中,夫妻間應互相尊重、理解,夫妻對長輩孝順、關心,是培養幼兒 健康 情感 、營造和睦融洽家庭環境的基礎。家庭生活的熏陶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其本身也就是一種至關重要的教育方式。長輩之間的交流溝通態度謙和有禮、語氣溫潤平和,使幼兒體會溫馨自然的 情感 交流。這樣的家庭氛圍可以感染孩子更願意去閱讀 探索 未知領域。

(2)積極互動、交流 情感

家庭和睦融洽的親子關系,家長積極、愉快的陪伴幼兒成長,很容易形成 情感 的有效交流和溝通,隨時關注幼兒的情緒變化並及時做出反應,對幼兒的興奮或哭鬧不漠然置之。這種 情感 交流互動方式,有利於幼兒與家長達成共讀的意願,吸引幼兒去閱讀。

(3)家長要做好閱讀的榜樣

幼兒時期正是模仿能力最強的時期,家長做好榜樣特別重要。希望幼兒熱愛閱讀,家長首先就要是愛書之人,用心閱讀、知識廣博,給幼兒做好熱愛閱讀的榜樣,使家庭有一種濃郁的閱讀氣氛。另外,家長還要小心約束自己愛護書本,輕拿輕放、分類擺放、看書姿勢正確,以影響熏陶幼兒,培養幼兒要珍惜愛護圖書。

(4)閱讀前要排除干擾因素

閱讀需要全身心投入,才能獲得預想的效果。尤其是幼兒活潑好動,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閱讀前必須排除一切干擾閱讀的因素。現在的家庭電子產品過多,如電視、電腦、手機等外在的干擾因素太多,容易造成幼兒不能集中注意力進入閱讀狀態,由此,在親子閱讀前,必須要關閉電視、電腦和手機等,使室內安靜而溫馨,以確保閱讀的效果。




Ⅳ 親子閱讀的方法有哪些

親子閱讀又稱親子共讀,就是以書為媒,以閱讀為紐帶,讓孩子和家長共同分享多種形式的閱讀過程,在學生課外閱讀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的最好的方式之一。當爸爸媽媽和孩子共讀一本書時,很容易會讓孩子覺得讀書是一件非常快樂事情,進而更願意自發地去進行閱讀。下面和我一起來看親子閱讀的方法有哪些,希望有所幫助!

親子閱讀的方法有哪些1

提問閱讀法

讓孩子帶著疑問來閱讀,可以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如讀《小紅帽》時,邊讀邊給孩子指,這就是小紅帽,這是小紅帽提的藍子,這是大灰狼。然後,每翻一頁書,讓孩子指出畫面中出現了什麼人物。

角色扮演法

當孩子已經熟悉了書中的內容,爸爸、媽媽和孩子可以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來閱讀故事書。如讀《小紅帽》這篇故事時,孩子可以扮演小紅帽,媽媽扮演媽媽和奶奶;爸爸則扮演大灰狼。然後根據畫面上出現的角色,每個人說出各自角色所說的話。這樣的閱讀不僅能讓孩子在閱讀過程中體會到閱讀的樂趣,而且還能培養孩子閱讀的良好習慣,提高其注意力。

重復閱讀法

有些材料的閱讀,如兒歌,詩詞,經典故事等,可以讓孩子多次閱讀,能夠達到背誦的程度。這樣,家長翻開這些書時,讀其中的一部分內容,然後讓孩子看圖「讀」(其實是背)出相關的內容。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主要是讓孩子有一種自我實現感,即我也能讀書了。這一點非常重要。當孩子正確「讀」了書中的內容,家長應及時鼓掌給予表揚。

想像閱讀法

當家長給孩子讀了某些故事或內容後,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說出故事中的人物將會如何發展。想像閱讀法是培養孩子創始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就說過:「想像比思維更重要」。

親子閱讀的方法有哪些2

一、關於孩子的閱讀,請問方素珍老師有什麼理念要傳遞給家長?

親子共讀不但能增進親子關系,也能奠定孩子語文學習和培養情商的基礎。閱讀沒有艱深的理論,只要與孩子共讀一本好書,就是一種幸福,不要錯過享受孩子偎在懷里共讀的時光。

二、3~7歲的孩子,還需要「親子」閱讀嗎?如何進行?

當然需要嘍!3~7歲的親子閱讀會讓孩子因親密的共讀產生安全感,借著有趣的書和孩子一起學習和討論,是教養孩子最輕松的方式之一。

開展親子閱讀很簡單,只要摟著孩子,打開一本書開始朗讀或指讀,讓書本成為孩子另類的.玩具、親子溝通的橋梁。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可選擇文圖並茂的繪本,共讀繪本時有幾個小技巧可參考:

1.聽一聽:先讓孩子傾聽故事、看看圖畫。

2.猜一猜:具有懸疑性的故事,可隨時中途提問,請孩子思考回答。

3.演一演:說故事時可以配合道具演出,增進注意力和趣味性。

4.問和答:在一問一答的互動之中,幫助孩子系統地了解整個故事。

5.運用聲音、肢體、表情,讓說故事更有吸引力。

6.學習做道具和應用道具,讓說故事更有氛圍。

7.有些繪本故事不必一字不漏地朗讀,也可試著改編,增刪內容情節。

三、3-7歲孩子閱讀中的一些誤區,如何避免?

家長要先有個認知,並非所有的繪本都適合自己的孩子,給孩子選擇繪本首先考慮孩子的年齡、接受力和理解力。當家長和孩子開始親子閱讀後,就會發現自己和孩子的興趣在哪兒,然後再去找相關主題的繪本圖書進行深入閱讀。

不必刻意教認字。只要是有趣的故事,孩子愛聽,就會一直要家長重復說故事,看圖聽故事的過程中自然會認得一些字。閱讀沒有一定的章法,怎麼高興怎麼念,不過千萬不要看完後,強迫孩子歸納「主要內容」或「中心思想」,以免破壞和孩子共讀的美好感覺。

四、3-7歲的年齡段,請給些親子閱讀的建議。

不同年齡、不同生活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對事物的接受能力和理解程度是有差別的。親子閱讀的重點不是會講或講得生動,關鍵在於和孩子共讀的那種親密感。每天晚上在孩子睡前抽出一二十分鍾的時間,陪他看一兩本書,一起討論書中的情節,或者展開想像,進行深入的拓展,是親子最幸福的時光。

以下是一些數據,謹供參考。

3歲特徵:會捕捉物體的外觀形象、喜歡明亮的色彩、體驗現實世界和想像間的不同樂趣。

適讀書籍:想像力豐富且誇大的書、可以數數的書、重復的故事和有押韻的兒歌或童謠。

4歲 特徵:能夠辨別書中細微的差別、自行透過玩樂享受閱讀。

適讀書籍:選擇故事較長、情節較復雜的故事、選擇圖畫較細致的繪本、無字的繪本。

5歲 特徵:能清楚理解語言的意思、能表逹復雜的情感、普遍以個人主觀意識上的是非對錯來區分事物、容易對陌生或未知事物過度想像,衍生負面情緒。

適讀書籍:善惡分明的民間故事、富有想像情結的童話、身體的發展和自主性的議題、與孩子心理狀態相關的繪本。

6歲特徵:對發現世界和其如何運行展現出極大的熱忱。

適讀書籍:知識性的科學類繪本、關於家庭與小區的故事、講述價值觀判斷、人際關系或性別角色差異的繪本。

7歲特徵:開始能從他人的角度做出價值判斷、期盼與同儕發展更親密的人際關系、尋求脫離成人獨立,但仍需要溫馨和安全的感覺、受到壓力時可能會和家人相處不和諧或反抗、對男女差異感到好奇。

適讀書籍:知識性的讀物、幽默趣味的短篇故事、橋梁書。

五、閱讀是一輩子的事,覺得興趣的培養最關健,家長如何在這點上下工夫呢?請給些建議。

閱讀是要讓孩子有智慧,是培養孩子情商和語文等等的方式之一,可分為靜態閱讀和動態閱讀;有些孩子無法靜下來看一本書,家長不必喪氣,可採用動態閱讀的方式,帶孩子去看戲、聽音樂、郊遊、表演等多元化活動,一樣能讓孩子汲取人生智慧,閱讀是模仿來的,不是天生的;不論是靜態閱讀或動態閱讀,只有愛閱讀的家長才能讓孩子也親近閱讀;最重要的是用心「陪著」孩子一起成長。

親子閱讀的方法有哪些3

新生兒需要開始親子閱讀嗎?如何做呢?

0-6月的寶寶視網膜細胞逐漸發育成熟,輻輳反射從無到有;尚不能做到手眼協調,對色彩和小物體的分辨能力較弱,視深度不足;尚處於語言產生准備期,語言理解能力差,僅能分辨語音差別而不能辨別語義。此時期是親子閱讀萌芽期:出生可以讓寶寶練習注視大的黑白色圖片,逐漸過渡到含單一圖形,單張的彩色圖片。圖片質地可多變(如厚紙圖片,布書等),讓寶寶拿在手中感覺「紙張」的不同質地。時間不宜過長,圖片出示或者懸掛位置不要固定。主要培養短期注視和手掌抓握能力。

6-12月寶寶如何進行親子閱讀呢?

這個時期寶寶的視覺發育特點是輻輳反射,色彩辨別,視深度和手眼協調能力進一步加強;可長時間坐;語言理解能力發育早期。這個時期是重要的親子閱讀准備期:應該准備大的彩色單一圖片和塑封厚紙片書。通過指認圖片練習讓寶寶建立語義和「實物」的聯系;通過翻閱厚頁紙書鍛煉手指精細運動。

1-2歲孩子在開始發音、說話,此時的親子閱讀有什麼特點嗎?

此時期寶寶明確指代和正確發音逐漸出現並增多,語言交流初期,手眼協調能力漸精進。這個時期是親子閱讀起航期:應該鼓勵寶寶繼續卡片認物練習,同時准備圖片內容簡單,故事情節簡單,語言表達簡單的故事書。少量多次,重復導讀。通過固定間斷和簡短的親子閱讀時間,初步培養閱讀習慣。

2-3歲寶寶詞彙逐漸豐富,親子閱讀又應該如何進行呢?

此時期詞彙進一步豐富,語言表達能力逐漸加強,會重復語句並用簡單句子表達要求,情緒更加豐富,對韻律和語境接受和理解度增強。這個時期是親子閱讀加速期:家長們應准備圖片內容簡單,有一定故事情節,語言有韻律感的故事書。反復導讀並請兒童重復,可以通過提出和故事情節相關的簡單問題來初步誘發孩子的簡單思考能力。親子閱讀時間宜固定,時間稍延長,鞏固閱讀習慣。

3-6歲寶寶語言能力飛速發展,此時期的親子閱讀應該注意什麼呢?

此時期寶寶詞彙量飛速發展,語言表達能力精進,出現自發有意義言語,理解能力精進,自主思考能力出現,記憶能力出現且長時記憶能力逐漸增強。這個時期是親子閱讀鞏固期:家長應准備有一定故事情節,語言語境較為豐富的故事書。邊導讀邊提出問題誘發兒童思考和簡單作答以鍛煉孩子的思考能力。要求復述簡單故事情節鍛煉孩子的記憶能力。可以開始教授常用漢字、簡單算術等常識。固定閱讀時間養成閱讀習慣。

學齡前期寶寶的親子閱讀應該注意哪些?

此時期親子閱讀平穩期:除課業負擔外,家長可以選擇兒童喜愛的分類書籍進行導讀,培養自己閱讀,讀後和家長討論的能力。

Ⅳ 親子閱讀的技巧有哪些

一、親子閱讀的技巧有哪些

親子閱讀。理論上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方法,但是實際上能夠真正用到得心應手的並不多,其實多多少少有好處是肯定的,但是我們還是想要,既然做了,就往好了做。所以家長們應該多多進修啊。其實,親子閱讀的主體是孩子,還應該從孩子的方面入手。

調查顯示閱讀媒介上,超過八成家長首選紙質出版物,而做出同樣選擇的孩子不到一半。雖然家長和孩子坐在一塊讀書「看上去很美」,但家長想要孩子讀的書,孩子卻未必感興趣。

該調查認為,目前家長主導著孩子的閱讀,但並不是所有家長都了解孩子真實的閱讀需求。家長重視知識學習,所以傾向紙質出版物;而孩子對感官刺激更感興趣,更愛有聲讀物和動畫片,更喜歡以「玩」的方式來閱讀。家長對孩子的閱讀有功利化要求,比如要多認字,而對「審美熏陶」比較忽視。同時調查也指出,市面上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書本依然較少,可以「觸摸」的出版物幾乎是一片空白。

在傳遞知識給孩子的方式上,選擇「看」、「聽」、「讀」等傳統的單向方式的家長均超過八成,而選擇「觸覺感知」的家長不到三成;親子閱讀形式上,六成以上的家長以給孩子講故事、和孩子一起做書本提供的游戲為主,讓孩子自己去探索知識的非常少;閱讀重點上,超過八成的家長會考驗孩子的識字量,但對孩子而言,認識漢字的需求僅佔3.2%,遠低於12.35%的讀圖需求。

孩子的特點是注重喜好的,家長應當投其所好,以游戲的形式呈現閱讀內容。當然游戲並不一定是玩物喪志的那種游戲。只要簡單的將「聽說讀寫」配合好,孩子就會很感興趣。因為對於沒怎麼見過世面的'孩子來說,一切的事物都是新鮮的,有吸引力的,家長只需要多變幻就好了。

二、親子閱讀的有關技巧

1、好書讀千遍。重復是孩子學習的一大特點,反復閱讀會幫助孩子提升理解力,有利於孩子建立閱讀的習慣。尤其是3~4歲的幼兒往往會反復閱讀一本書,這時候家長一定要鼓勵而不是制止。

2、陪小齡段孩子讀書時不建議指讀,因為孩子的注意力會用在動的手指上而不是書的內容上,對孩子的專注力有影響。

3、太小的孩子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很長時間,這時家長不要氣餒,更不能簡單地批評孩子,順其自然,只要家長堅持親子閱讀的習慣就好,孩子的注意力時間會逐漸延長,對閱讀的興趣。

Ⅵ 怎樣進行親子閱讀

導讀:怎樣進行親子閱讀?閱讀能給孩子帶來愉悅感,閱讀,對孩子的語言發展,對文字的理解能力,運用語言的能力的培養都是非常有益的。那麼怎樣進行親子閱讀?

一、早教機構老師說分析稱:重要的是讓寶寶愛上閱讀

當寶寶沉寂在圖書或繪本中,對文中的內容很感興趣,翱翔在思維的海洋中。孩子會覺得小小的世界,此刻變得開闊起來。這是沒個父母都希望看到的場景。可是,怎麼才能把愛玩的寶寶的注意力轉移到書中來呢?關鍵在於培養寶寶的閱讀興趣和能力。

親子閱讀應該從孩子剛剛學說話的時候開始,例如:在果子幾個月時,果子媽開始給他看圖片很大的卡片,還在一旁對照卡片給她講故事。這樣對鍛煉孩子的早期的認知能力非常有幫助

還有更早進行親子閱讀的。子軒媽在懷孕時就把閱讀當成胎教方式之一。她每晚都會跟腹中孩子說話,對著自己的肚子讀15分鍾的傳統經典文化書籍。兒童教育老師瀟童也說:「在寶寶沒出生的時候就要培養寶寶的閱讀興趣。」

在寶寶出生後,父母可把孩子抱在膝上,與寶寶共讀。父母用帶有圖片的書或是卡片,和寶寶一起欣賞美麗的圖畫,在這過程中家長要有意識地引領寶寶發揮想像。在共同讀圖畫冊時,父母通過聲音表現出來對故事的理解和感情的變化,以此來吸引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喜愛閱讀圖畫書,這樣就達到了目的。

到寶寶「3歲以上的時候,父母在和孩子親子閱讀時,可適當根據書本內容向寶寶提問,讓寶寶學會在閱讀時思考,培養孩子自學和思考的能力。」。育兒專家曾建議說:每天堅持和寶寶一起閱讀半個小時,慢慢的`寶寶會會養成閱讀的習慣,孩子到了時間就會自己去找書去讀了

二、親子閱讀的方式靈活多樣

把寶寶抱在膝頭是大多數家長與寶寶一起讀書時的姿勢,但家長也要靈活的去掌握方式。比如「與寶寶散步時,都是給寶寶閱讀的好時機。」在寶寶的學步車里,可以放上幾本繪本。當你帶著寶寶去公園散步時,走累了就拿出繪本坐在路旁的椅子上,與孩子一起讀書。此外父母還要進行不斷的自學,給自己的腦海儲存一些故事,准備隨時講給孩子聽。

不僅是閱讀方式,在內容上,也可靈活多樣。比如帶著寶寶上街是非常好的學習機會,家長可以教孩子讀看到的東西,街上的招牌,廣告語等,都是寶寶非常好的讀物。此外故事書是「最好的朗讀材料。因為故事書的節奏感強,很容易理解,也方便寶寶朗誦。

家長的閱讀語調也是吸引寶寶的一種重要方面,「在朗讀的時候,越投入越好,能使故事更激動人心,讓寶寶有身臨其境的感受。這樣,寶寶理解故事更深刻,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表達。」所以受寶寶歡迎的做法是:保持聲調的變化,讓聲音忽高忽低,表情豐富,寶寶也會對故事印象更深刻。

有句名言說得好:閱讀雖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卻能改變人生的寬度。如果在寶寶小的時候就開始了親子閱讀,孩子會更早的體會到知識的魅力,徜徉在知識的海洋。同時為孩子今後的發展和成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為孩子的終生學習起了個好的開頭。

三、親子閱讀的注意事項

1、讀書娛樂相結合

孩子讀書時,不能只是念字,可以和家長一起做游戲,這樣讀書比較有意思了。

2、不強迫孩子讀書

家長要注意,不要強迫孩子去讀書,這樣的作用不好,會讓孩子產生反感的。當孩子高興的時候,引導孩子讀書比較好。

3、家長陪同閱讀

在孩子讀書時,家長陪同孩子一起讀書最好了,能讓孩子更加專心讀書,家長不要在孩子讀書時看電視,會讓孩子分心的。

4、提高孩子閱讀興趣

如果孩子不喜歡讀書,家長要多鑽研書籍,找找孩子的興趣點,比如一些有趣的故事,家長可以給孩子簡單講述,然後鼓勵孩子自己讀書。

Ⅶ 怎樣做好親子閱讀

親子閱讀又稱親子共讀,就是以書為媒,以閱讀為紐帶,讓孩子和家長共同分享多種形式的閱讀過程,在學生課外閱讀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的最好的方式之一。當爸爸媽媽和孩子共讀一本書時,很容易會讓孩子覺得讀書是一件非常快樂事情,進而更願意自發地去進行閱讀。那麼你知道的親子閱讀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怎樣做好親子閱讀,歡迎閱讀與收藏。

親子閱讀方式

一、認真選書

親子閱讀是非常關鍵的,所以爸爸媽媽要認真選擇書籍。在給寶寶們讀書前,爸爸媽媽應該先把書籍通讀一遍,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書籍給寶寶看。寶寶們看的書不應該過於世俗,也不應該過於暴力。寶寶們看的書要溫和,但同時又要有營養。在寶寶們看過後,可以讓寶寶們學習到新的知識。

二、讀書講究情緒

想要親子閱讀質量高,那麼一定要把雙方的情緒都考慮在內。爸爸媽媽在給寶寶讀書時,一定要有一個好的心境,只有爸爸媽媽心情好,爸爸媽媽讀書的質量才會高,聲音的抑揚頓挫感才可以吸引寶寶們的注意力。除了要考慮爸爸媽媽的心情外,還應該考慮寶寶的心情,讀書是給寶寶們聽的,如果寶寶們心情不佳,那麼即使擁有天籟之音,寶寶們也無法聽進去。所以,在進行親子閱讀時,一定要爸爸媽媽和寶寶們都是心境最佳的時刻。

三、爸爸媽媽讀書要認真

親子閱讀中,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態度認真。寶寶們在聽書的過程中,一定會提問。面對寶寶的提問,爸爸媽媽們一定要認真的回答。爸爸媽媽們只有認真的閱讀後,才可以認真的回答寶寶們的問題。這樣才能讓寶寶們從閱讀中獲益。

四、考慮寶寶的喜好

親子閱讀中,最關鍵的是讓寶寶受益。因此,在選擇書籍時,爸爸媽媽一定不要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書籍,而應該根據寶寶們的喜好來選擇書籍。在讀書前,爸爸媽媽可以詢問寶寶讀什麼樣的書籍呢?寶寶們知道的書籍可能不多,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可以把書籍擺在寶寶的面前,讓寶寶選擇,一旦寶寶選擇了自己喜愛的書籍,那麼寶寶們就會喜歡聽了。

五、親子閱讀要形成規律

爸爸媽媽們應該給寶寶定一個親子閱讀的時間規律。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親子閱讀如果沒有固定的時間,那麼寶寶們自然就不重視,也就達不到想要的效果。爸爸媽媽們可以在起床後或是睡前給寶寶讀書。

親子閱讀體會

說起來女兒第一次看書真是一個很好笑的事,記得那是在她八個月的時候,有一天我下班回到家看見女兒正一本正經的拿著一張報紙認真的看著,還不時的用手比比劃劃,像大人看書劃重點一樣,很有趣。也許那時候的她只是對字和圖片的好奇,但是我認為就是這樣的無心插柳為她以後良好的讀書習慣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女兒的閱讀能力非常好,甚至沒有給我機會為她讀睡前故事,因為在她上幼兒園以前就可以自己獨立閱讀大部分適齡的圖書了。起初我並不知道她可以看懂書的內容,所以經常買些圖畫多字少的書給她看。後來有一次帶她出去玩,在公交車上她一路上給我念著廣告牌上的字,身邊的人都驚奇這么小的孩子居然認識這么多字,我才意識到女兒真的可以看懂書上的字了。於是開始給她買帶拼音的故事書來看。上小學以前,女兒已經讀完了《安徒生童話集》、《伊索寓言精選集》、《365夜故事》、《格林童話集》、《十萬個為什麼-科學篇》、《十萬個為什麼-自然篇》、《十萬個為什麼-動物篇》、《世界上的未解之謎》、《幼兒版唐詩精選》、《名人小時候的故事》、《迪斯尼經典少兒網路知識-宇宙篇》、《迪斯尼經典少兒網路知識-動物篇》、《迪斯尼經典少兒網路知識-地理篇》、《迪斯尼經典少兒網路知識-人文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故事》等等。女兒看書不喜歡我打擾,也不喜歡我念給她聽,只是在她看不懂的'地方會讓我解釋,有時候她看到有趣的知識還會當考官考考我知不知道。

上了小學以後,學校開始學習了《笠翁對韻》,我特意親手製作了一本《笠翁對韻精解注釋》送給她,她每天學了新內容都會回來看看裡麵包含了什麼故事,弄明白了裡面的意思也就更加容易背誦了。看她那麼喜歡這本書,我又做了《弟子規注釋》和《三字經注釋》,把枯燥無味的文字背誦變成有血有肉的歷史故事,更增加了她學習的興趣。這個學期我又給她買了好幾本新書,她已經看完了《女孩成長故事》。有一天放學回來她問我:「媽媽,有沒有一句話叫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我說:「有啊。」她問:「什麼意思啊?」我說:「意思就是說書讀的多了道理自然就明白了,有時候第一次看一本書的時候有些內容被忽略了或者沒有看懂,等你全都看完了回過頭再看一遍的時候,當時忽略的或者沒看懂的內容你就發現了也多讀懂了一些,這樣反反復復的看很多遍,書里所有的知識就都看懂了。」她興奮的說:「媽媽,你跟老師講的一樣,那我從今天開始把以前看過的書再看一遍吧。」聽了女兒的話,我很開心。女兒能夠融會貫通、學以致用,這是最讓我欣慰的事。喜歡她每天興高采烈的把她覺得好玩的內容讀給我聽,喜歡看著她嘟嘟著小嘴皺著眉頭研究那些稍有深度的內容,喜歡她把我當做她的學生考我剛剛學會的知識,喜歡她把類似的故事放到一起比較尋找相同的道理……

古人說:手有書香,心有餘香。希望女兒可以不斷的從書中尋找快樂和充實。

閱讀全文

與如何進行親子閱讀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3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8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6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7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8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5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4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9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3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5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5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3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0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5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3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4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2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3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