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語名著的閱讀方法
英語名著的閱讀方法
學校要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下文是為大家精選的英語名著的閱讀方法,歡迎大家參考借鑒。
我國新一代年輕人愛看中華經典名著的似乎越來越少,愛看英語名著的就更難說了。究其原因,無非以下三種:
[1]沒讀懂:所謂名著,皆是經過一代人或幾代人公認的文學作品,因此時間跨度大,多數名著所寫的都是舊社會的事兒了,與現代生活聯系的不緊密,也就缺少了現代生活的經驗做理解的基礎;另一方面,名著是萬里挑一的文學作品,其創作手法,思想內涵等等皆高人一等,要想把一部名著讀得透徹,確也決非易事。因此,讀起來也就很難懂。
[2]沒意思:名著的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名著之所以稱得上是名著,就是因為它能夠深刻地體現出當時社會的典型現象、真實地記錄社會的方方面面、准確地反映當時的人們的價值追求等等。年輕人都愛向前看,願意探索未知的世界,而不願意向後看,不願意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深刻的哲學思考。因此,讀起來也就很沒意思。
[3]沒時間:名著篇幅大都很長,通讀一遍就需要耗費掉相當的時間,要想讀懂則需要更多的時間。而另一方面,現代的社會充滿了競爭,似乎每個人天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因此,把寶貴的時間投到閱讀既沒意思也讀不懂的名著上面去,多數的年輕人會認為不值得,也沒意義。
現在我們來看硬幣的另一面,讀名著(英語名著)的好處:
[1]名著是文學的經典:能夠成為名著的作品首先得經過時間的檢驗,其深刻的內涵能夠引起各代讀者的共鳴,因此而成為名著。從這個角度看,瓊瑤的作品不是名著,木子美的作品也不是名著。也就是,名著雖然看起來記述的是過去了的某個時代的事,但它所要表達的思想則不受時代的限制,對現代人同樣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
[2]名著是文化的結晶:我們談人生,多半會源引孔子、老子、莊子等名著中的名言,因為中華的千古文化的根就扎在這些名著里;同樣,英語名著自然是歐美國家的文化結晶,我們透過英語名著能夠對歐美文化有更深的體會與理解,英語名著讀得越多,對現代歐美人的為人處事觀念認識得也就越深刻,在他們旁引博證時我們也就能泰然處之。
[3]名著是歷史的寫照:名著得到各時代人的推崇,自然說明各時代的人都能讀得懂。那麼我們為什麼讀不懂呢?因為名著所記錄的現實對我們而言多半已是很遙遠的事了。我們不是作品問世時代的讀者,因時空的限制而難於理解原作者想傳達的內容及思想,而外語名著又加了一層詞彙的限制,就更易讓人望而卻步了。但這並不是說名著根本就無法讀得懂,只不過需要採用一些正確的閱讀方法而已。
態度決定一切,這是我覺得大家在開始閱讀英語原著之前應有的一種基本認識。如果你做不到這些最起碼的認識,那麼你讀起來就不會快樂,也就沒什麼意義可言,就不如不讀。
如果你的心態調整好了,就嘗試一下用下面的方法來閱讀你的第一本英語原著。
[1]從簡寫本起步(註:於成年人來說,簡寫本過於枯燥,損失了原著太多的韻味,可以選簡單的原著,可選擇的很多,兒童文學或者young alt的都很好看。)
英語原著由於篇幅長而詞彙量大,由於是文學作品而文字生僻者多。因此,在詞彙量不足的情況下不要冒然進行英語原著閱讀。而應當從名著的英語簡寫本著手,可以先挑一本牛津書蟲系列讀物或者新課標分級讀物等。對於大家目前的英語水平而言,應當是沒什麼問題。剛開始讀這樣簡易讀物時,你會感覺這些讀物並不簡易,有相當一部分詞彙你不認得,讀起來總是似懂非懂的。等你讀完三兩本以後,通常你就會很有自信心了,讀得也越來越快,越來越明白。等你讀完七八本時,無論是在詞彙上、速度上還是理解上,你都不會再有什麼問題。當你的閱讀量超過了十本時,你會開始有一種喝白開水的感覺,故事情節不錯就是看著不過癮,有了這種感覺就意味著你的詞彙量及語法知識體系已經超出了英語簡寫本的范圍,你已經不再是簡寫本的目標讀者,你該換書了。另外,在讀簡寫本期間,你要留意一下你對哪個名著所寫的內容感興趣,因為當你沖過了簡寫本閱讀階段之後,你要挑選的名著最好就是你曾讀過其簡寫本的且你特感興趣的那一部。
[2]英語原著的挑選:
挑選原著時首先要以興趣為出發點,即選擇你喜歡的'內容來讀。其次,要做一下試讀工作。比方說,你可以選試讀第一章,看自己能不能應付得來。頭一次讀英語原著的人大都會有天旋地轉的感覺,因此最好能以一整章為試讀內容,讀完這一章後再反思一下,是不是可以讀下去。
[3]英語原著的閱讀過程:
正式開始閱讀英語原著時應做的第一件事情是進行整體閱讀,即不看正文,而是看看全書的封面封底,書名與作者,然後是目錄,作者序等等。第二件事情則是解決時代隔閡問題,即找到作者的背景資料(最好是漢語的)及本書的創作背景、內容介紹、寫作風格、故事主題等等。這兩件事情是進行原著閱讀必須做到的先期工作。完成了這些先期工作,你便可以開始你的原文閱讀了。在整個閱讀過程中,要隨時臨控自己的閱讀進程,不能隨心所欲;一方面要合理安排閱讀時間及閱讀量,另一方面要時時作閱讀記錄,反思自己在閱讀中碰到的問題及汲取的經驗等等。
[4]英語原著的閱讀注意事項:
(1)可以使用該原著的漢譯本做原著的輔助讀物,但不可以進行英漢對照式的閱讀。讀英語版本時不要看漢語的,讀漢語時就不要看英語的。你可以先讀一遍漢語版然後再讀一遍英語版,或者反過來。我喜歡簡愛一書,漢語版的看了五遍,英語版的看了兩遍。
(2)可以使用詞典,但不可以逢詞必查。沒有詞典的幫助閱讀則顯得非常的困難,因此,幾乎所有人都希望能夠藉助詞典來幫助理解原文,呵呵,那樣的話,看漢語版的不就得了?!記住,我們讀原著是為了讀它的意思,不是讀它的詞彙,更不是為了積累詞彙、學習英語。只有你把心思用在意義的解讀上時,你才能擺脫詞彙量的束縛,才會知道哪些詞該查,哪些詞不該查,哪些地方該詳細地看,哪些地方該跳過去;也只有你在拋開了積累詞彙學習英語等基本想法之後,你才能夠做到詞彙的高度積累,語法體系的高度完善,英語水平的高度發展。
(3)可以淺嘗則止,但不可以半途而廢。一旦你開始了英語原著的閱讀,就不要輕言放棄,哪怕是你整部書讀得一點兒也不理想,什麼都沒學到(其實讀完第一本原著的人通常都是這種感覺)。我不知道我到底讀過多少本小說,我給大家開列的這五十五部英語原著小說,要說簡寫本我差不多都讀過了,要說原著我倒沒有讀過那麼多,應該有十四五本吧。可是到現在我還是有著當時每讀過一本原著的那種強烈感覺:除了能記住幾個人名及精彩故事情節以外,啥都沒學到。閱讀就是這樣,在你感到啥都沒學到的時候,許多知識都潛移默化地進入了你的腦海,唯一能夠證明這種變化的可能是某次正規的英語測試你成績出奇的好,或者是你的同學對你連那麼孤僻的詞都認得而感到詫異。
;B. 如何讀英文原著
1.看原著的難度
這對於初讀原著的人很重要。一定要選擇流行口水小說,如西德尼·謝爾頓等,或者比較現代版本的兒童童話,讀了一些,可以挑戰克里斯蒂的偵探小說,有80多種呢。但是我不建議讀簡寫讀本。簡寫讀本也是流行簡明的英語,但是中國人的特點會覺得沒有成就感。這是反對讀它們主要原因。而且這東西讀多了有依賴性,不願意挑戰難的。讀原著10本以上,10本之類保持難度的均衡,10之後要有意識地加強難度,我建議每10本一個台階,有意識地將讀物難度往上抬一點,但一定要注意不要太難。
在閱讀的實踐中,我把原著分成九品中正制。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舉例來講,如果《哈利波特1》是下下到下中,那麼《哈利波特六》、《七》就是中下。《簡愛》是中中,那麼一般的流行口水小說大多在中下至中中的水平,甚至有下中至下上的。難度自己要這會去感覺。
隨著一個人水平的提高,對名著難度的感觀也會變化,這里忽略不計。一般來講,18、19世紀的經典英文原著,都不適合一開始閱讀;會強烈打擊自信心;流行口水小說看起來沒有營養,卻是熟悉基本詞彙最快的途徑。看得進去故事,書自然就容易看了。初學者還是要分出梯度,不要一口想吃成個胖子,這是很多人需要克服的極大的缺點。但即使是讀最低等的原著有困難,也要咬緊牙關。
2.單詞
單詞隨著閱讀自然而然增長。准備一個電子詞典或者手機詞典。每頁原著一定要限定自己只查1-2個單詞,哪怕這一頁有15個單詞不認識,也一定要忍住不去查其他單詞。如果真的重要的單詞,在後面還是會不斷出現的。
有的人說他止不住想查清每個單詞,這樣就影響了看書的效率,日子一久,就不行了。其實你忍不住想查清每個單詞,是人的一種缺點,只看得清芝麻,看不見長效努力後會得到西瓜。
人的特點是趨近避遠,目光短視,這個弱點一定要克服。最終的結果,都是一點點小事積累而成的。
看原著速度一定要快,爭取在10天之類解決一本原著。一開始可以有意識地挑100~370頁內的原著,減輕自己壓力。單純地為了把自己的「累積量」提高到10本而奮斗;10本之後,自己會摸索出一個自己的方法。讀完10本是成功的第一個標志。之後目標是20本,50本,80本,100本。
每頁查1~2個單詞,看起來最好是把這單詞記到筆記本上復習——我強烈不建議這樣做!!速度在初期是一切之本,應該加快速度,自然而然地讓單詞碰見你,而不是你想著單詞。忘掉單詞!去享受故事。每頁不得不查1~2個的時候,你去查!
哪個詞應該查,哪個不應該查,你會在實踐中知道的。
C. 讀後感的寫作方法和技巧
讀後感的寫作方法和技巧:
一、要反復讀原作
認真讀原文,理解原文的思想內容。只有讀懂原文,了解原作的寫作時間、目的、特點、內容,才能有所感,有所想。
二、要緊扣原文來寫
讀後感是根據原文,來談自已的認識和感想的文章。寫作時,要緊緊抓住原文的中心思想內容,發表感想,不能離開原文談感想。
三、分析材料,提練感點
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
四、要抓住重點來寫。
一篇文章,給人的教育是多方面的,但寫作時,不能面面俱到,泛泛而論。而是要抓住感受最深的一點,深入思考,反復琢磨,把問題談深談透。
五、讀感結合,但要以感為主
「感」是讀後感的重點,但不「讀」好,就不可能寫出好的「感」,因此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不要匆忙地下筆寫讀後感。首要任務是充分、全面地讀懂原文或原作,清楚了解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和作者的寫作意圖,並配合查找一些作者、圖書相關的背景資料,為寫讀後感作好准備。
D. 讀原著有什麼方法
得一步一步來,
例如說四大名著,
可先讀簡單易懂的版本,
再讀文言文帶白話文版本的,
最後再讀純文言文的原版。
這樣更容易讀懂,
直接讀原著有很多都讀不懂。
E. 閱讀名著的方法有哪些
1、「精讀」與「略讀」並舉。 精讀對於豐富學生語文知識,增強學生語文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里,對於如此多的書籍報刊,僅用精讀法是絕對不行的。應該也進行適當的略讀。略讀可以用以下幾種方法:瀏覽泛讀法、提綱挈領法、搜尋獵讀法、不求甚解法、擴散參讀法等。 2、「積累」和「表達」並舉 有這樣一個比喻,閱讀者應該更像螞蟻、蜘蛛、還是蜜蜂?螞蟻只會辛勤搬運,比喻讀者只重積累,久而久之,難免成為「兩腳書櫥」。蜘蛛只知吐絲,比喻讀者只重表達而忽視積累。只有蜜蜂,它採得百花之粉,釀出醉人之蜜,比喻讀者既重積累,又重表達。閱讀者應該像蜜蜂一樣。 大家要准備兩個本,一本用作摘錄妙詞佳句、美段好篇。一本用作抒寫隨筆、讀後感。雙管齊下,閱讀中既有語言積累上的收獲,又有思想感情上、表達技巧上的收獲。 3、尊重閱讀個體,提倡個性化閱讀 閱讀活動就其實質而言,是一種尋求理解和自我理解的過程,是讀者與作品的對話交流活動。「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作品的意義不僅僅蘊含在作品中,還應該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獨立地感知、理解的。 三、以成果展示名著閱讀 閱讀成果展示。為了更好地促進經典的閱讀,還要重視閱讀成果的展示。 當然名著的內容、思想文化比較復雜,大家要 「取其精華,剔除糟粕」,形成批判性思考。對名著的理解要結合特定的歷史文化及時代背景,以歷史的辯證的眼光正確看待作品。例如:如何看待《紅樓夢》中的宿命思想?如何理解《水滸》中梁山好漢的殺人放火行為?怎樣認識《湯姆叔叔的小屋》中濃厚的宗教色彩?讓他們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和方法,對名著進行有批判地辨證讀。否則反而會起到負面影響。
F. 如何朗讀散文
散文朗讀的方法:
一、散文朗讀准備
(一)理解誦材,讀准字音
1.理解誦材
(1)掌握文章的基本內容。
(2)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3)分析段落、篇章結構。
(4)分析字、詞、句和修辭技巧。
2.讀准字音
我國文字,一字多音,一字多義,朗誦時把字音讀錯了,輕微的則破壞作品的「美感」,嚴重的會把作品的思想內容弄歪曲了。
(二)領會具體感受
感受是指朗誦者由視覺對於文字的刺激所產生的反應,它是一種對外界事物的感知、體會的過程,它包括眼、耳、鼻、舌、身方面的感覺和時間、空間、運動方面的知覺。當然,感受的作用在於把朗誦者的思維引向情感,它只是情感的誘發因素。
我們朗誦一篇作品之前,必須重視文字刺激給人的感受。我們看到「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這樣一些文字,彷彿看到了雪花片片、夜幕低垂,而且有寒意侵人的感覺,這便是視覺和觸覺方面的感受。
(三)揣摩態度、感情色彩
語言文字是思想交流的工具,但它的生命力卻在於蘊涵著態度感情。朗誦時,態度感情是它的根基。朗誦者經過對作品的分析、感受,必須作出評價和反應,他要揣摩原作者的態度和感情色彩,然後才能恰如其分地表達出來,以達到感染聽眾的目的。
(四)把握基調
基調是指誦材的基本情調,即作品所包含的各種態度分寸、感情色彩混和後的總的趨向。任何作品都有它本身的基調。
如茅盾的《白楊禮贊》熱情地贊美了白楊樹,進而贊美了北方的農民,贊美我們民族在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質朴、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神。基調是積極的,向上的。
而朱自清先生在著名的散文《春》中描寫春天,贊美春天,發出:「一年之計在於春」的感想,從而激發了對生活的熱愛。基調則是熱情、愉快的。
二、散文朗讀技巧
(一)聲音技巧
1.停頓和相連
停頓和相連,主要針對誦材句段的分合。停頓表示強烈的感情。朗誦時,由於呼吸換氣,不得不有停頓,但聲音雖然停頓了,文章的氣勢和文意卻不能停頓,這便是所謂「聲斷意連」。
2.重音和輕音
重音和輕音要解決誦材內容詞語關系的主次。
重音和輕音一般以句子為范圍,句子中關鍵性的字詞,表達情感的所在,都是重音和輕音的地方。
重音的表達方法,有時是加強音量,有時是拖長音節,有時是一字一頓,主要便是讀大調值、增強音勢;但也有一種重音輕讀法,它是有力地轉讀,從音量上說,它是輕弱的,但卻要求語氣凝重、深沉感人。
3.速度和節奏
朗誦時,聲音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便叫節奏,它在聲音表達過程中,呈現規律性的回環往復的特點,並且由原作品的思想感情所帶動、與原作品的基調相一致。
4.語氣和語調
我們朗誦時,既有內在的思想感情的色彩和分量,也有外在的高低、強弱、快慢、虛實等聲音形式,這便是語氣。不同的句子有不同的用意,即使同一句子,用意不同,語氣也會各異,表現出來,便是各種高低抑揚、緩急頓歇的語調。
朗誦時,語調基本上有升調、降調、直調、曲調四種。
(二)眼神、表情、動作和台風各方面與聲音技巧的配合。
G. 朗讀技巧指導
朗讀技巧指導,那麼,如何指導小學生朗讀
朗讀就是朗聲讀書,即運用普通話把書面語言清晰、響亮、富有感情地讀出來,變文字這個視覺形象為聽覺形象。朗讀是一項口頭語言的藝術,需要創造性地還原語氣,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活生生的有聲的口頭語言。如果說寫文章是一種創造,朗讀則是一種再創造。
一、用普通話語音朗讀朗讀和說話不同,它除了要求朗讀者忠於作品原貌,不添字、漏字、改字、回讀外,還要求朗讀時在聲母、韻母、聲調、輕聲、兒化、音變以及語句的表達方式等方面都符合普通話語音的規范
1、注意普通話和自己方言在語音上的差異。
2、注意多音字的讀音
3、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類推引起的誤讀。
4、注意異讀詞的讀音。
二、把握作品的基調
1、閱讀理解首先要熟悉作品,從理性上把握作品的思想內容和精神實質。只有透徹的理解,才能有深切的感受,才能准確地掌握作品的情調與節奏,正確地表現作品的思想感情。
第一,了解作者當時的思想和作品的時代背景。
第二,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題,這是深刻理解作品的關鍵。
第三,根據不同體裁作品的特點,熟悉作品的內容和結構。對於抒情性作品,應著重熟悉其抒情線索和感情格調。對於敘事作品,應著重熟悉作品的情節與人物性格。對於論述文,需要通過逐段分析理解,抓住中心論點和各分論點,明確文章的論據和論述方法,或者抓住文章的說明次序和說明方法。
總之,只有掌握了不同作品的特點,熟悉了作品的具體內容,才能准確地把握不同的朗讀方法。
2、設計方案 在深刻理解作品內容的基礎上,設計如何通過語音的具體形象把原作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
第一,要根據不同文體,不同題材,不同語言風格,以及不同聽眾對象等因素,來確定朗讀的基調。
第二,對整個作品的朗讀方案應有總體考慮。例如作品中寫景的地方怎麼讀?作品的高潮在什麼地方?怎麼安排快慢、高低、重音和停頓等。
三、朗讀的技巧
1、呼吸 學會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呼吸非常重要,因為這樣發出來的音堅實有力,音質優美,而且傳送得較遠。我們平時使用的是胸式呼吸。朗讀需要有較充足的氣流,一般採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法。
2、發音 發音的關鍵是嗓子的運用。朗讀者的嗓音應該是柔和、動聽和富於表現力的。為此,首先要注意保護自己的嗓子,不要長期高聲喊叫,也不要由於飲食高溫或過於辛辣而刺激嗓子。其次要注意提高自己對嗓音的控制和調節能力。
3、吐字吐字的技巧不僅關繫到音節的清晰度,而且關繫到聲音的圓潤、飽滿。要吐字清楚,首先要熟練地掌握常用詞語的標准音。朗讀時,要熟悉每個音節聲母、韻母、聲調,按照它們的標准音來發音。其次,要力求克服發音含糊、吐詞不清的毛病,一是在聲母的成阻階段比較馬虎,不大注意發音器官的准確部位,二是在韻母階段不大注意口形和舌位,三是發音吐字速度太快,沒有足夠的時值。朗讀跟平時說話不同,要使每個音節都讓聽眾聽清楚,發音就要有一定力度和時值,每個音素都要到位。平時多練習繞口令就是練好吐字的基本功。
4、停頓 朗讀時,有些句子較短,按書面標點停頓就可以。有些句子較長,結構比較復雜,句中雖沒有標點符號,但為了表達清楚意思,中途也可以作些短暫的停頓。但如果停頓不當就會破壞句子的結構,這就叫讀破句。
朗讀時格外注意。正確的停頓有以下幾種類型:①、標點符號停頓。標點符號是書面語言的停頓符號,也是朗讀作品時語言停頓的重要依據。
標點符號的停頓規律一般是:句號、問號、感嘆號、省略號停頓略長於分號、破折號、連接號;分號、破折號、連接號的停頓時間又長於逗號、冒號;逗號、號的停頓的時間要比一般的句號時間長些。以上停頓,也不是絕對的。有時為表達感情的需要,在沒有標點的地方也可以停頓,在有標點的地方也可以不停頓。
②、語法停頓。語法停頓是句子中間的自然停頓。它往往是為了強調、突出句子中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或補語而做的短暫停頓。學習語法有助於我們在朗讀中正確地停頓斷句,不讀破句,正確地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
③、感情停頓。感情停頓不受書面標點和句子語法關系的制約,完全是根據感情或心理的需要而作的停頓處理,它受感情支配,根據感情的需要決定停與不停。它的特點是聲斷而情不斷,也就是聲斷情連。
5、重音 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達意上起重要作用、在朗讀時要加以特別強調的字、詞或短語。重音是通過聲音的強調來突出意義的,它能給色彩鮮明、形象生動的詞增加分量。
重音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語法重音。語法重音是按語言習慣自然重讀的音節。這些重讀的音節大都是按照平時的語言規律確定的。一般說,語法重音不帶特別強調的色彩。 ②、強調重音。強調重音不受語法制約,它是根據語句所要表達的重點決定的,它受朗讀者的意願制約,在句子中的位置上是不固定的。強調重音的作用在於揭示語言的內在含義。由於表達目的不同,強調重音就會落在不同的詞語上,所揭示的含義也就不相同,表達的效果也不一樣。③、感情重音。感情重音可以使朗讀的色彩豐富,充滿生氣,有較強的感染力。感情重音大部分出現在表現內心節奏強烈、情緒激動的地方。
6、語速在朗讀時,適當掌握語速的快慢,可以造成作品的情緒和氣氛,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作品的內容和體裁決定朗讀的速度,其中內容是主要的。①、根據內容掌握語速。朗讀時的語速須與文意相適應,根據作品的思想內容、故事情節、人物個性、環境背景、感情語氣、語言特色來處理。當然,語速的快慢在一篇作品中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要根據具體的內容有所變化。②、根據體裁掌握語速。以常見的記敘文為例:記敘文有記事、記言。一般說,記事要讀得快些,記言要讀得慢些。7、語調語調指句子里聲音高低升降的變化,其中以結尾的升降變化最為重要,一般是和句子的語氣緊密結合的。朗讀時,如能注意語調的升降變化,語音就有了動聽的腔調,聽起來便具有音樂美,也就能夠更細致地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
語調變化多端,主要有以下幾種:①、高升調。高升調多在疑問句、反詰句、短促的命令句子里使用,或者是在表示憤怒、緊張、警告、號召的句子里使用。朗讀時,注意前低後高、語氣上揚。 ②、降抑調。降抑調一般用在感嘆句、祈使句或表示堅決、自信、贊揚、祝願等感情的句子里。表達沉痛、悲憤的感情,一般也用這種語調。朗讀時,注意調子逐漸由高降低,末字低而短。③、平直調。平直調一般多且在敘述、說明或表示遲疑、思索、冷淡、追憶、悼念等句子里。朗讀時始終平直舒緩,沒有顯著的高低變化。 ④、曲折調。曲折調用於表示特殊的感情,如諷刺、譏笑、誇張、強調、雙關、特別驚異等句子里。朗讀時由高而低後高,把句子中某些特殊的音節特別加重加高或拖長,形成一種升降曲折的變化。
如何指導小學生朗讀
談談我個人法:
朗讀從小抓起,因為朗讀是培養學生語感能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正確的語感有助於小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引起學習興趣。
具體從下面幾方面入手:
一、讀准字音。低年級課文的特點是注音課文,這就給低年級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學習語言的材料,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利因素,對學生加強朗讀訓練。首先,要重視拼音教學。低年級學生只有在掌握漢語拼音的基礎上,才能朗讀課文。對拼音教學,要做到持之以恆,堂堂必教,課課必學。
其次,要利用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讀准字音,讀准「兒化」韻和輕聲詞。第二,教師要會聽,即注意聽清學生的發音,發現錯誤及時給予糾正,保證學生在朗讀過程中,不錯字,不漏字,不添字。二、注意停頓。停頓,不是一字一頓或一詞一頓地點讀,也不是高腔怪調地唱讀,而是在朗讀過程中恰當的間歇。現在,有些學生點讀或唱讀的現象嚴重,妨礙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嚴重地影響教學效果。
怎樣克服點讀、唱讀現象。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用適當的速度朗讀課文,不能過慢,也不能過快,可用聽錄音,教師示範讀、帶讀等形式進行。
第二,讓學生認識句子,掌握標點符號,按語法停頓的方法進行訓練。開始時,可用點拍法(用擊掌表示)。如:頓號停半拍(擊半掌,一下一上為一拍),逗號停一拍,句號停一拍半,段與段之間停二拍。經過一段時間這樣的訓練,學生就能克服點讀、唱讀的缺點。
三、讀出語調。讓學生認識句子,掌握標點符號,按語法停頓的方法進行訓練。在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導學生讀出課文的思想感情,這一點是朗讀訓練的核心所在,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操作方法如下:
1、掌握標點符號所表達的語調。如問號句末語氣上揚,句號句末語氣下降,嘆號表示內心感受,感情比較強烈。2、注意找准朗讀的重音。如《書包里的秘密》一課,課題中的「秘密」一詞,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所以是重音。又如《春曉》這首古詩,要引導學生用下面讀法,讀好重音、停頓和速度: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3、引導學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礎上,體會人物說話的神態、語氣和表達的感情。如《狼和小羊》一課,要指導學生讀好狼和小羊的三次對話,讀出狼那種惡狠狠、蠻不講理、兇殘的語氣。四、品味詞語品味詞語是培養和訓練學生語感精確性的有效手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對一些准確、傳神、生動的詞語,讓學生主動品味其語言的內涵,有助於學生領悟文章情感,理解課文內涵。抓住關鍵詞句,讓學生品味,朗讀句子的時候,對文章情感的感悟也就水到渠成了。如一年下冊《春天的手》中有這樣幾個與動作有關的詞語:撫摸、掠過、拂過、拍著、拉著等,讓學生用動作來表現幫助理解詞義,有助於他們了解這些詞在文中的不同含義。從而用恰當的語氣來表達感悟。感受和技巧在朗讀中都不能忽視,感受得越深,語言技巧就發揮得越充分;語言技巧運用好了,又能更好地表達思想感情,達到朗讀的最佳效果。
綜上所述,教師朗讀能力的提高有利於個人教學能力的提高,有助於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
H. 讀原著有哪些方法
原著一般第一次很難體會到作家的真實用意,只有多讀幾遍,才能知道它的背景,人物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