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用王家衛方式寫一個歷史人物
閑來無聊。寫了一篇~
1.
泰定元年,入學府。
老師說我天賦異稟,必是奇才。
或許是因為我能隨意默讀兩遍就能將春秋詩經背誦如流,或許是我能夠根據文意說出前人未曾說出的言論吧。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能學習就覺得快樂。
泰定四年,離學府。
社會的動盪和入仕的慾望像兩座大山,而我孤身一人,被困在這山谷中。
隨即跟從著鄭復初學程朱理學,接受儒家通經致用的教育。
我開始對天文地理、兵法數學,有特殊愛好。並潛心鑽研揣摩,自認為十分精通。
2.
元統元年,初入仕。
弱冠的我赴舊都朝參加會試,並一舉中進士。但社會動盪不安,世界變的很亂。
貪官污吏,無法無天,騙人錢財,奪人妻女,殺人害命無惡不作。我內心義憤填膺,但是我能做什麼呢?
這世上正直如我,設心處慮的體恤民情。而我得到的卻是迫害與漫長無止境的蟄居隱退罷了。
3.
至正六年,蛟溪書屋。
邀兩三好友蟄居於此地,把酒言歌雖然不能醉生夢死,但至少有人陪我喝酒。且不管人間世事,爭甚麼半張名利紙?
但我在酒醒後還是會時常眺望朝歌,以為會等到一個人。
當然很多年以後,我去了朝歌,我才知道是我錯了。
4.
至正十年,陽春三月。
西湖煙柳籠堤,青蓮映水。舫自湖心駛來,系纜錢塘門外。
突然一團鉛灰色雲團自西北方向湧出,陽光忽被蝕去。一會兒,鉛雲移至湖心,盤桓少許,復又散去,天空仍清碧如洗。
我知道我等的那個人終究還是出現了。
十年後,至正二十年。閑居兩年的我等到了那個人。
當今聖上勸請我出山協助他,我便知道從此只有眼前路,沒有身後身。
我跟隨聖上的那幾年,大家都叫我軍師。而我一心一意為眼前那個明黃色的男人獻謀獻策,只願他一統天下。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猶記得那天與陳友諒決戰,他只有0.01秒的時間來考慮我的建議:將大軍移到湖口扼制住鄱陽湖入長江的通道,金木相沖我軍必勝。
0.01秒後他同意了,至此。聖上一直順風順水,3年後得到了天下。
5.
洪武三年,聖上開始懷疑我試探我。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我還記得那天天氣很好,至少我面聖前是這樣,出去後會怎麼樣誰知道呢?
我還記得他問我:楊憲、汪廣洋、胡惟庸做丞相如何?
至聖上登基以來,誠惶誠恐幾載。終於我知道時間到了。我沒有避諱的回答他,我知道我終究是錯了。違背了聖意,他對我戒心大增。
6.
洪武四年,這是我追隨聖上第十一個年頭。
請辭,我知道這是他對老臣最後的聖恩。
回歸故里南田,我還是心系於他心系於天下黎民。
淡洋,一個擁有「王氣「的地方,卻被鹽販盜賊侵佔。我心何忍,更何況這是我最後能為他做的,希望他夢後葬於此,以澤後世。
但我該如何告訴那心高的聖上啊!
7.
次年,誠惶誠恐
以罪之身客居京城三年有餘,我的心中總有些不安。我要為自己找一條生路。最後一次交易條件我相信他應該會很有興趣吧。
畢竟我比他更了解他他自己。
我知道這也許是我最後一次幫他,當然也是為了擺脫世間俗世。我知道他不信胡惟庸。
我和他說,胡惟庸給我吃蠱。請求他讓我回家歸老,並藉此給他留下話題想處置胡惟庸時有個借口罷。
8.
洪武八年,懷揣他的絕交信。
真是,明明是萬人之上還那麼小氣。
我一個月後隨萬人願,向外宣傳:我病死了,吃了胡惟庸的葯。
只是,我知道我和他的的交易再也無人能知。
回到南田後,我利用假死移居蒲縣。
結廬在仙境,而無車馬喧。每日只與山中砍樵喝茶飲酒酒,獨自一人對弈罷了。
有時我只會靜靜地坐著,靜靜地想著。人生如棋,落子便無悔。
換著重來我也會這樣選擇,把酒一杯對京都方向。
黃粱一夢幾十年,早該知,帝王恩寵帝王情。
不知可入題主眼?
㈡ 看看能否用王家衛的方式寫一段關於雨天的故事
不久前,一個沒有帶傘的雨天,我遇上一個陌生男人,他邀請我上了一輛可以擋雨的車。後來我知道,他有太太。其實我還是很喜歡他,但是雖然我很喜歡他,我只好對他說:你老婆很漂亮,我們在一起她會傷心。這么漂亮的女人難過,連我都不忍心。我說完轉身就走。要怎麼和不想失去的人說再見?我不想說再見,我什麼也沒說。有些事情不能勉強,而我可以做的就是放棄。那天天上沒有下雨,可是我的心裡在下雨。所有記憶都變成了潮濕的。我突然有些恨那場雨,如果不是因為那一場雨,我就不會上他的車,當然也不會愛上他。自此之後,我變成一個很小心的人。不管天氣如何,每天出門我都會帶上一把傘。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下雨,什麼時候天晴。如果我有了傘,當然可以不上那輛車。可是每次我一個人撐著傘走在雨里,我都會很難過。因為我總覺得這把傘,原本是可以容得下兩個人的。
㈢ 如何用王家衛的方式文藝地表白
「你在春風里,笑得像個孩子。我總覺得你不是美,而是美好。」
王家衛的電影里有很多讓人抓心的台詞,也有很多王家衛式獨特的表白方式。當表白化成文字,文藝又讓人動心的感覺娓娓道來。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王家衛式表白公式基本上就是一個事件+一個繞口時間+一個無聊事件。
舉個栗子 :在和女友戀愛之後的三天零五小時八分鍾八分鍾三十七秒,我給ta買了一份加蛋的煎餅果子,不過這一次,我沒有放蔥。
上面的例子其實是入門級的,看了下面這21句,就會被「撩」倒的~
1、這柄刀,三尺一寸,我用它殺過很多人。若傷人取命,它天下第一,論刻骨鏤心,沒有你鋒利。
2、燈紅酒綠,沒有。金碧輝煌,沒有。我活著,是不清楚要什麼的,這一生如亘古長夜,遇見你,才算破曉。
3、我想變成風,去撩一撩你。
4、我此生不嫁這件事,你不要當真,人終究會後悔的,何況當時我還沒有遇見你。
5、浪子是不會停留的,青山綠水,雄城古樹,路過又重逢。但人與風景是不一樣的,有的是路過,有的是錯過,我遇見你,我不想錯過。
6、我今天背了279個單詞,論文寫了5480個字,做完一整套模擬試題比上一次多得了36分。現在剛好夜裡十一點半,在明天到來之前,我還有半個小時可以用來想你。
7、你看時鍾上的時針和秒針,他們真的相差很大的,六十乘以六十就是三千六百了,一個天一個地,可他們每天都能相遇一千四百三十八次,這正是我為了靠近你一直努力的理由啊。
8、我不喜歡你了,這是我最後一次對你說謊。
9、你做菜真的超難吃,每次吃完都讓我拉肚子,最近很想你,因為我便秘了。
10、對啊,世界上根本沒有一見鍾情,只有見色起意,我見你的第一眼,和現在的三萬六千眼,同樣色眯眯。
11、就在半個小時以前我聽了一首歌,哭得撕心裂肺。你說歌名啊,對不起我忘了,不知道你會不會有那種感覺,當某一個人從你生命里離開的時候,你聽什麼曲子都是喪樂,聽什麼歌都是悲慟。
12、我覺得我與你不一樣,你喝的是水,所以對我越來越冰冷;而我喝的是酒,所以越來越愛你。
13、懂了,千山萬水,互道珍重不如相擁。
14、一個人吃泡麵是吃狗糧,和你一起吃泡麵是珍饈美味。好吧,我發誓下次我一定不會忘記做飯了,你知道我不會騙你。
15、現在是晚上8點45分,雨下了一天,我坐在咖啡廳里靠窗的位置,喝了第三杯卡布奇諾,窗外撐藍色雨傘的女孩等了7633秒,也許她也在等待什麼。你知不知道雨快要停了,也許再過五分之一秒。我,就會愛上你。
16、你在春風里,笑得像個孩子。我總覺得你不是美,而是美好。
17、養成一個習慣只要21天,可戒掉卻需要好多年。於我而言,戒煙需要三個月零二天,戒酒需要一年五月零七天。可是要我戒掉喜歡你,無期。
18、我看過很多關於暗戀的電影,會背很多關於暗戀的詩句,卻還是不敢告訴你,我暗戀你。
因為我知道想要不被人拒絕,就得先拒絕別人。就像花從未開過,自然不會凋零。
19、我從前以為,像我這樣寫驚悚小說的人,絕不會寫這么矯情的東西。
原來,每個人都可能矯情,只要你想念的那個人並不在想你。
而我矯情的時候啊,連我寫的喪屍都在告訴我
只有Ta變成喪屍,才會靠近你。
20、我拋起一枚硬幣,正面是去找你,反面就不去。硬幣落下之前,我便知道了答案。
21、生命中最美好的那個人,我希望你們都會遇見。
我深知你們終將遇見。
怎麼樣?有表白靈感了么?或許在評論里留下你的「表白」?
㈣ 如何用王家衛的方式寫下一段故事
下雨的時候,沒有人會關心某一滴雨,就像八點一刻地鐵站人群中的我,在這之前也許沒有人知道雨的味道,現在我知道了,它是鹹的。
㈤ 模仿王家衛的方式寫下小說是怎樣的體驗
花樣年華改編自劉以鬯的小說,劉是什麼人,著名意識流小說家。所以王家衛的風格應該就是感覺和意境先行的。
王的電影在鏡頭,光影,和形狀的選取上很精到的,比如一個圓形的鍾,舊鍋,門派,發哥吐口煙,都很有感覺。所有要寫出這種感覺,就要注意不急不躁,注重細節但又不能堆砌無關緊要的細節。還有抒情要有,但應該短而淺,就像王用的背景音樂一樣。
㈥ 如何模仿王家衛的手法
我總結了王家衛風格的句子結構,基本結構是:一個事件加一個繞口的時間加一個無聊的事件,按照這種格式來就可以很好地模仿了。
㈦ 王家衛和金宇澄改編《繁花》
南方周末記者 王寅 2014-07-25
王家衛和金宇澄第一次見面,就對他說:《繁花》沒有任何電影和電視的傾向。金宇澄當這是對《繁花》的表揚。
王家衛將執導《繁花》的消息傳出後,不少人毛遂自薦,希望擔綱改編劇本,但王家衛獨獨鍾情於金宇澄:劇本還是要你來把關。金宇澄答應與王家衛共同合作梗概,但不改編劇本。
《繁花》的話劇劇本改編,也在緊鑼密鼓地創作中,預計2015年秋天首演。電影《繁花》的進展會如何呢?王家衛對電影改編充滿信心,認為「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計劃用五至六年完成《繁花》拍攝,按照王家衛的時間表,電影將在2020年殺青。同時套拍的還有電視劇版。
「做每件事情的時候,不是只有熱情就可以做成。《一代宗師》這個想法在1990年代就有,但是要做成這樣一個電影必須等待時機,人對、時間對,還要有條件。」王家衛說。
「《繁花》給我的感覺不是一見鍾情,而是一見如故。」2014年7月18日,香港書展,「金宇澄、王家衛:《繁花》寫出上海故事」對談活動中,王家衛熱情洋溢地贊揚了金宇澄的這部長篇小說。「有一些書看完之後,馬上蓋起來,看一次就夠了。這種書你看完之後感覺經過了一生一世,我看《繁花》是一口氣看的,看完之後再沒打開過。金老師把他一輩子的故事、他要講的話都放進去,就是很濃的一鍋湯。《繁花》可以寫十本書或者二十本書,真是有點虧了。」
王家衛的拍攝思維,需要大量舊時代照片參考,大量的人物肖像照,電影《繁花》中的演員造型,或許將從這些照片中產生:「書裡面所有的人,都是金老師心裏面有數的,所以我希望他在那個時代的照片裡面找到所有人物的原型,從這個起點再去想演員。」
金宇澄提供了包括上海攝影家陸元敏拍攝的「老洋房裡的上海人」等主題的照片,王家衛看了覺得很好。
「可以從一張照片開始說《繁花》的故事。」王家衛最初設想了三張集體照,人們圍著桌子吃飯,照片活動起來,鏡頭拉開;故事發展到後來,又變成一張凝固的照片……
再次見面,王家衛又有了新的設想:他發現《繁花》的地圖插圖非常具體,可以從地圖開始講故事,鏡頭不斷地從地圖進入,一條街道、一戶人家……
王家衛以往的電影表現的大多是穿旗袍的舊上海女人,而《繁花》中1960-1980年代的女性穿的是性別中性的服裝,要把肥大的軍褲拍出美感,王家衛認為相當有意義。金宇澄說:這是當時的匱乏年代,上海女性對於服裝的概念,是低調的顯現,小說中的上海時髦女性,只注意衣服的尺寸,只在這上面做文章,在外穿得樸素,回到私密空間,穿戴就不一樣了。王家衛說:「私密的城市生活只在上海,也許真實情況並非完全如此,很多出自人們的想像。」
2013年《繁花》出版之後,引起了多方關注,其中也有王家衛,他在小說里看到了自己和家人昔日在上海生活的影子:「《繁花》最主要的兩個時段——1960年代到『文革』、1980年代到1990年代末——我是空白的,因為我已經移居到香港了。《繁花》裡面有很多好像我上海家裡發生的事情,我小時候我的表哥、姐姐、哥哥,都可以在書裡面看到一些線索。所以我會感覺一見如故。」
1963年,出生在上海的王家衛跟隨父母來到香港,他的哥哥和姐姐則留在了上海,那一年他五歲。小時候,王家衛跟著下班的母親從武康路的外祖母家走到淮海路,是經久不滅的記憶。電影《花樣年華》出現旗袍的場景都採用較低的機位,其實就是童年王家衛仰視母親和朋友們的視角。王家衛拍《花樣年華》是一次重溫童年回憶的歷程,為了表現出原汁原味的上海味道,王家衛自己寫上海菜單,如扁尖、筍干,請上海籍的老太太來做。
金宇澄和王家衛兩人2013年12月第一次見面商討合作時,王家衛離得老遠就摘下了那副著名的墨鏡,金宇澄一下子覺得出現在眼前的是一個陌生人。聊天談劇本,王家衛都會把墨鏡摘下。「標志就是這副墨鏡,摘下墨鏡,走在上海的街頭誰也不會認出他來。」金宇澄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那天正是金宇澄的生日。不一會,桌上就出現了一隻蛋糕——王家衛為他准備的。
第二次見面,王家衛不知從哪裡找到金宇澄1992年出版的中短篇小說集《迷夜》,請他簽名。王家衛說:「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張愛玲的影響,上海的文學都非常女性。但是金老師的小說充滿了男性的荷爾蒙,這種性感不是粗獷,也不是頹廢,是一個上海男人的性格。」
金宇澄大王家衛六歲,和王家衛兄姐的年齡相仿,都有著那代人相同的下鄉經歷,《迷夜》敘述的歷史記憶,包括形同荒島的人生世態、改成知青宿舍的前勞改營,其中一個短篇寫到1961年的殘酷——勞改隊很少的口糧,每天都置放於麥地中央的方桌上,犯人們在一千米之外開始割麥,等於一場賽跑,第一個割到桌子前的人,就可以隨便吃。小說中的人物因為是粵籍,每天吞咽麥田裡的幼鼠,才沒有被餓死。
王家衛導演的電影《阿飛正傳》結尾,被金宇澄用作了《繁花》的開頭語:「獨上閣樓,最好是夜裡。《阿飛正傳》結尾,梁朝偉騎馬覓馬,英雄暗老,電燈下面數鈔票……」金宇澄解釋:梁在前面的電影里從未出現過,我很佩服這種處理方式。因為一個小說,一部電影,不能都四平八穩的,應該有一個屬於作者本人的標識。《阿飛正傳》結尾突然冒出這么一個人來,這就是王導的風格。觀眾或者讀者一直在琢磨——這個人幹嘛要跑出來?
王家衛則被《繁花》獨特的小說語言吸引:「這本書特別牛的地方是方言,不是用簡單的上海話,而是把上海話做了改良。」
金宇澄說:「純粹表現上海話,《繁花》肯定不夠格。在《繁花》里沒有上海話最常見的『儂』(滬語『你』),也沒有『阿拉』(滬語『我、我們』),如果翻開一本書,都是上海話的陌生常用字,讀者就不會喜歡它。」因此金宇澄都做了轉換。「我的想法,是要清除方言的障礙,把方言改良到什麼人都能懂,文字雖然有變,但是上海人說話的韻味還是保存在裡面」。
《繁花》里的「不響」出現了一千多次,這是小說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其實也經過金宇澄的改良。按照標准吳方言話本的寫法,是「弗響」,現今因為是「統一普通話教育的大背景」,沿用字典成語「悶聲不響」的「不響」才更合適:「我做的工作,是要打開,想方設法吸引非上海籍的讀者,並不是傳播上海話,而是通過文字語言,讓中文讀者都能夠了解上海人的生活。去年《繁花》得了近三十個獎項,除上海的一個之外,二十九個獎項與排行榜,都是外地頒發的,有那麼多外地讀者喜歡這本書,已經達到目的了。如果我完全用上海話字正腔圓地寫,《繁花》可能也就印五百本吧。」
在對談中,王家衛明確表示,將會保留《繁花》的語言風格,用上海話拍攝電影:「如果變成普通話,等於《茶館》裡面的京白變成普通話的調子,就沒有味道了。」
也曾經有人向王家衛建議:《繁花》里台詞都是現成的,只要框架搭好,把台詞放進去就行了。王家衛回答:「台詞必須重新寫,才會更貼切。」
金宇澄不同意外地人對上海人的許多看法。他在外地生活了八年,經常聽外地人怎麼議論上海,發現,「可能因為上海語言的障礙,造成了對上海的生活不理解」。比如說,「北方天氣非常寒冷,一到秋天每家每戶都是買兩噸白菜、一噸煤藏在家裡。北方人跑到上海同學家裡去,看見桌子上面有兩根小蔥,直接拿起來就吃了,因為北方人吃大蔥就直接吃。三根蔥,一分錢,太小氣了,我們家裡一買蔥就買三百斤。沒想到過一會一個阿婆要做魚了,到處找蔥,他這才搞清楚原來上海人是根本不吃蔥的,就是佐料用。再比如,老舍的兒子舒乙,寫過幾篇文章,說上海人六十年代最小氣,其他地方的糧票都是一兩二兩三兩,只有上海發行半兩的糧票。實際上,『文革』時上海一碗餛飩是半兩糧票,因為小餛飩是上海人下午吃的。上海很早就有單個買的東西,比如說一個小月餅,一碗小餛飩都是半兩。後來去到美國看,也是一個蘋果多少錢,一個茄子多少錢,一個辣椒多少錢。」
王家衛聽完之後回應:「我想我的觀念要改變,因為最近幾年我看上海人來香港也不小氣,買房子,(張口就是)我要這兩棟。」
㈧ 如何寫小說
寫小說的方法:
1、選擇題材。
你是對什麼比較有興趣,戰爭、古裝、都市還是軍事,任選一個即可。
2、找到一個靈感點切入。
想好題材後,就可以下筆,從哪裡下筆呢?你必須找到一個點,通常是生活中的一幅畫,感動的一瞬間,或者一句歌詞等。——自然而來的靈氣。比如,愛情題材,你就以一對情侶吵架的場面動筆;所以,腦袋裡必須有一個起點畫面,這個畫麵包括題材的角度點。
3、確定一個主題。
想想你到底想表達什麼,能讓讀者看後發出一陣感嘆;前面已經說過,主題是通過題材來表達的最終思想,也是小說確定主線的依據,有了主題,差不多也有了主線方向。
4、挑選塑造主人公。
根據表達的思想,塑造一個代表性的主人公,讓讀者記住他;他的個性塑造,一定是針對別人的性格而突顯出來。
5、圍繞主人公建立人物關系。
先梳理各個角色之間的關系,最好是畫出人物關系圖,這在大綱人物設定的時候,非常必要。比如設定某人與某人是情侶關系,實際寫作中,常以拉手,擁抱的具體情境體現出來。——避免只停留在表面上的直接說明關系。
6、設定人物危機或夢想的行動驅動力。
給主人公一個危機或夢想,一開始就感覺有看到,而不是一大段的優美風景、長吁短嘆。為了配合,配角的行動驅動力也可以設定出來。
7、必須先構想出大高潮,也就是通常的大結局。
先構思出大結局,有利於給小說找到一個底座力,進行反推情節。這點相當重要,不是邊寫邊想,這樣隨波逐流的中部情節,沒經過設計,缺少伏筆與反轉,遲早會太監。
8、開始設計主人公行動主線上的第一件事。
由大結局推出並確定第一件事,第一個阻礙;情節與人物正式融合,可出現一個小沖突。
9、設計填充中間曲折情節。
有了第一件事與大結局的相互交映,中間情節的設計就輕松多了,你可以在這個框架中任意填充,發揮想像力,不用擔心會離題萬里。
10、接好大結局過渡的危機。
在中部情節差不多時,會逐漸進入大結局大高潮的危機過渡段。這是一個推進的過程,讀者的情緒會越來越高漲。中部情節與高潮大結局的危機過渡的設計,決定高潮的合理性和真實性,從而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