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顯微鏡的使用:
利用自然光源鏡檢時,最好用朝北的光源,不宜採用直射陽光;利用人工光源時,宜用日光燈的光源。
鏡檢時身體要正對實習台,採取端正的姿態,兩眼自然張開,左眼觀察標本,右眼觀察記錄及繪圖,同時左手調節焦距,使物象清晰並移動標本視野。右手記錄、繪圖。
鏡檢時載物台不可傾斜,因為當載物台傾斜時,液體或油易流出,既損壞了標本,又污染載物台,也影響檢查結果。
鏡檢時應將標本按一定方向移動視野,直至整個標本觀察完畢,以便不漏檢,不重復。
顯微鏡的重光為對光,接物鏡的轉換及光線的調節。觀察寄生蟲標本時,光線調節甚為重要。因為所觀察的標本如蟲卵、包囊等,均為自然光狀態的物體,有大有小,色澤有深有淺,有的無色透明。
而低倍、高倍接物鏡轉換較多,故須隨著鏡檢時對不同標本和要求,需要隨時調節焦距和光線,這樣才能使觀察的物象清晰。在一般情況下,染色標本光線宜強,無色或未染色標本光線宜弱;低倍鏡觀察光線宜弱,高倍鏡觀察光線宜強。
(1)手持式顯微鏡的使用方法與技巧擴展閱讀:
一、使用注意事項
(1)使用顯微鏡之前,應熟悉顯微鏡的各部名稱及使用方法,特別應掌握識別三種接物鏡之特徵。
(2)寄生蟲學實習中所觀察的標本,大多數為無色和顏色較淺,因此必須注意光線的調節。
(3)新鮮標本觀察時,須加蓋玻片,以免標本因蒸發而乾燥變形或污染侵蝕接物鏡,同時可使標本表面勻平,光線得以集中,有利於觀察。
二、保養方法
1、顯微鏡在從木箱中取出或裝箱時,右手緊握鏡臂,左手穩托鏡座,輕輕取出。不要只用一隻手提取,以防顯微鏡墜落,然後輕輕放在實習台上或裝 入木箱內。
2、顯微鏡放到實習台上時,先放鏡座的一端,再將鏡座全部放穩,切不可使鏡座全面同時與檯面接觸,這樣震動過大,透鏡和微調節器的裝置易損壞。
3、顯微鏡須經常保持清潔,勿使油污和灰塵附著。如透鏡部分不潔時,用擦鏡紙輕擦,如有油污,先將擦鏡紙蘸少許二甲苯拭去。
4、顯微鏡不能在陽光下暴曬和使用。
5、接目鏡和接物鏡不要隨便抽出和卸下必須抽取接目鏡時,須將鏡筒上口凈用布遮蓋,避免灰塵落入鏡筒內。更換接物鏡時,卸下後應倒置在清潔的檯面下,並隨即裝入木箱的置放接物鏡的管內。
6、顯微鏡用完後,取下標本片,經聚光器降下,再將物鏡轉成「八」字形,轉動粗調節器使鏡筒下降,以免接物鏡與聚光器相碰。
7、顯微鏡應放在乾燥的地方,以防生霉。
Ⅱ 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1、調節亮度:由暗調亮,可以用大光圈,凹面鏡,調節反光鏡的角度。
2、將臨時裝片在載物台上適當位置固定好。
3、低倍物鏡對准通光孔,使用粗准焦螺旋將鏡筒自上而下的調節,眼睛在側面觀察,避免物鏡鏡頭接觸到玻片而損壞鏡頭和壓破玻片。
4、左眼通過目鏡觀察視野的變化,同時調節粗准焦螺旋,使鏡筒緩慢上移,直至視野清晰為止。
5、如果在視野中沒有被觀察對象,可以移動裝片,原則為欲上反下,欲左反右。
顯微鏡的保養
(1)油鏡使用完畢,先用擦鏡紙擦去鏡頭上的油,再取一張擦鏡紙,滴上少量的二甲苯擦拭,然後再取另一張新擦鏡紙將鏡頭上殘留的二甲苯擦凈。否則粘固透鏡的膠質會被二甲苯溶解,日久鏡片易移位脫落。
(2)下降聚光器,打開虹彩光圈,使反光鏡垂直於鏡座,以免積聚灰塵。
(3)用綢布將鏡身擦拭乾凈(切不可用手擦拭),除去灰塵、油污、水汽,以免生銹長霉。
Ⅲ 顯微鏡的正確使用與保養方法
儀器的保養
保持光學元件的清潔對於保證好的光學性能來說非常重要,當顯微鏡不用時,顯微鏡應當用儀器提供的防塵罩蓋住。若光學表面及儀器有灰塵和污物,在擦清表面前應當先用吹氣球吹去灰塵或用柔軟毛刷去污物。
光學表面應當用無絨棉布,鏡頭紙或用專用的鏡頭清潔液沾濕的棉花簽來清潔。請避免使用過多的溶劑,擦鏡紙或棉花簽應恰當沾濕溶劑但不要因為使用太多溶劑而滲透到物鏡內,造成物鏡清晰度下降及物鏡損壞。
顯微鏡中目鏡物鏡的表面鏡頭最容易受到灰塵和污物及油的粘污,當發現襯度,清晰度降低,霧狀發生時,則需要用放大鏡仔細檢查目鏡,物鏡前面鏡頭的狀況。
低倍物鏡有相當大的前組鏡片,能用纏在手指上的棉布或棉簽及擦鏡紙上用乙醇沾濕來擦拭。40X、100X需多加小心地用放大鏡仔細檢查。高倍鏡中為了達到高的平坦度,應用了一個有小曲率半徑凹面的前組鏡頭,在擦拭這組鏡頭時用帶有棉球的牙簽或棉花簽清潔。擦拭鏡頭表面要輕。不要過度用力和有刮擦動作,並確信棉簽觸到鏡頭的凹面。在清理後用放大鏡檢查物鏡是否損傷,如果必須要去開觀察鏡筒,小心不要接觸到鏡筒下面的外露鏡頭,鏡頭表面如有手指印會降低成像的清晰度,用清潔物目鏡的方法進行擦拭。
當顯微鏡使用100X油鏡使用完時,請及時將油鏡表面擦拭清楚並檢查40X物鏡是否沾上油,如有請及時擦清。使顯微鏡始終保持成像清晰。
儀器的維護
使用防塵罩是保證顯微鏡處於良好機械和物理狀態的最重要的因素。顯微鏡的外殼如有污跡,能用乙醇或肥皂水來清潔(無用其他有機溶劑來清潔),但切勿讓這些清洗液滲入顯微鏡內部,造成顯微鏡內部電子部件的短路或燒毀。
保持顯微鏡使用場地的乾燥,當顯微鏡長期工作在濕度較大的環境中,還是容易增加霉變的幾率,因此如顯微鏡不得不工作在這些濕度較大的環境中,建議使用去濕機。另外,如發現光學元件表面有霧狀,霉斑等不良情況時,請立刻聯系專業人士,對您的顯微鏡進行專業維護保養。
儀器保養注意事項
採取下列措施,或許能更好的延長您的顯微鏡使用時間並使之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1)每次關閉顯微鏡電源前,請將顯微鏡燈光調至最暗。
(2)關閉顯微鏡電源後,請等燈箱完全冷卻後(約15分鍾後),在罩上顯微鏡防塵罩。
(3)開啟顯微鏡電源後,若暫時不使用,可以將顯微鏡燈光調至最暗,而無需頻繁開關顯微鏡電源。
顯微鏡工作一年後,應每年至少做一次的專業維護保養。
儀器日常使用注意事項
1.搬動顯微鏡時,要一手握鏡臂,一手扶鏡座,兩上臂緊靠胸壁。切勿一手斜提,前後擺動,以防鏡頭或其他零件跌落。
2.觀察標本時,顯微鏡離實驗台邊緣應保持一定距離(5cm),以免顯微鏡翻倒落地。鏡柱與鏡臂間的傾斜角度不得超過45度,用完立即還原。
3.使用時要嚴格按步驟操作,熟悉顯微鏡各部件性能,掌握粗、細調節鈕的轉動方向與鏡筒升降關系。轉動粗調節鈕向下時,眼睛必須注視物鏡頭。
4.觀察帶有液體的臨時標本時要加蓋片,不能使用傾斜關節,以免液體污染鏡頭和顯微鏡。
5.粗、細調節鈕要配合使用,細調節鈕不能單方向過度旋轉,調節焦距時,要從側面注視鏡筒下降,以免壓壞標本和鏡頭。
6.用單筒顯微鏡觀察標本,應雙眼同時睜開,左眼觀察物像,右眼用以繪圖,左手調節焦距,右手移動標本或繪圖。
7.禁止隨意擰開或調換目鏡、物鏡和聚光器等零件。
8.顯微鏡光學部件有污垢,可用擦鏡紙或綢布擦凈,切勿用手指、粗紙或手帕去擦,以防損壞鏡面。
9.凡有腐蝕性和揮發性的化學試劑和葯品,如碘、乙醇溶液、酸類、鹼類等都不可與顯微鏡接觸,如不慎污染時,應立即擦乾凈。不要任意取下目鏡,謹防灰塵落入鏡筒。
10.使用油鏡觀察樣品後,隨即用二甲苯將油鏡鏡頭和載波片擦凈,以防其他的物鏡玻璃上沾上香柏油。二甲苯有毒,使用後馬上洗手。
11.實驗完畢,要將玻片取出,用擦鏡紙將鏡頭擦拭乾凈後移開,不能與通光孔相對。用綢布包好,放回鏡箱。切不可把顯微鏡放在直射光線下曝曬。
Ⅳ 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步驟
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步驟:
把所要觀察的載玻片放到載物台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載玻片,眼睛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左眼向目鏡內看,同時反向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
光學顯微鏡
通常皆由光學部分、照明部分和機械部分組成。無疑光學部分是最為關鍵的,它由目鏡和物鏡組成。早於1590年,荷蘭和義大利的眼鏡製造者已經造出類似顯微鏡的放大儀器。光學顯微鏡的種類很多,主要有明視野顯微鏡(普通光學顯微鏡)、暗視野顯微鏡、熒光顯微鏡、相差顯微鏡、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偏光顯微鏡、微分干涉差顯微鏡、倒置顯微鏡。
Ⅳ 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步驟
打開電源/或光源.
放入要觀察的樣品,一定要放平,不然看不清.
把載物台調至最下邊.
先用小倍數物鏡進行觀察,用粗調旋鈕緩慢升高載物台同時觀察目鏡里的圖像,看到大致輪廓後,再用微調調整清晰.
小倍數觀察清晰後,換到大倍數物鏡,只需調整微調即可找到要觀察的像
純手打,望採納
Ⅵ 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顯微鏡操作方法:
1、手拿顯微鏡,眼睛對著目鏡,手調節反光鏡,調節亮度,可以用大光圈,凹面鏡,調節反光鏡的角度。
2、將臨時裝片在載物台上用壓片夾夾住。
3、正對通光孔的中心,使用粗准焦螺旋將鏡筒自上而下的調節,眼睛在側面觀察。
4、左眼通過目鏡觀察視野的變化,同時調節細准焦螺旋,使鏡筒緩慢上移,直至視野清晰為止。
5、如果在視野中沒有被觀察對象,可以移動裝片。
6、如果不夠清晰,可以用細准焦螺旋進一步調節。
顯微鏡是由一個透鏡或幾個透鏡的組合構成的一種光學儀器,是人類進入原子時代的標志。 主要用於放大微小物體成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儀器。
顯微鏡分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光學顯微鏡是在1590年由荷蘭的詹森父子所首創。現在的光學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1600倍,分辨的最小極限達波長的1/2,國內顯微鏡機械筒長度一般是160毫米。
Ⅶ 使用顯微鏡的方法步驟_顯微鏡的類型有哪些
顯微鏡是由一個透鏡或幾個透鏡的組合構成的一種光學儀器,是人類進入原子時代的標志。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幾種使用顯微鏡的 方法 步驟,希望您喜歡。
使用顯微鏡的方法步驟(一)
1安放:顯微鏡應放在體前偏左,鏡筒在前鏡臂在後的方向安放好。
2對光:用低倍鏡、較大光圈(遮光器上調);眼看目鏡,同時調節反光鏡;使視野變得明亮。
3放片:觀察對象要正對物鏡的孔,將玻片夾好之後再調焦。
4調焦:先用低倍鏡尋找物象,先降鏡筒後升高鏡筒,降低鏡筒時要在側面觀察是否壓片,升高鏡筒時正對著目鏡尋找物象。把物像移到視野中心,換用高倍鏡觀察只調節細准焦螺旋,使物象變得清晰。
5觀察:兩眼睜開,用左眼觀察,用右眼畫圖。
注意事項:
1.必須熟練掌握並嚴格執行使用規程。
2.取送顯微鏡時一定要一手握住鏡臂,另一手托住底座。顯微鏡不能傾斜,以免目鏡從鏡筒上端滑出。取送顯微鏡時要輕拿輕放。
使用顯微鏡的方法步驟(二)1.實驗時要把顯微鏡放在桌面上,鏡座應距桌沿6~7cm左右,打開底光源開關。
2.轉動轉換器,使低倍鏡頭正對載物台上的通光孔。然後用雙眼注視目鏡內,調整光源強度,把聚光鏡上升,把虹彩光圈調至最大,使光線反射到鏡簡內,這時視野內呈明亮的狀態。
3.將所要觀察的裝片放在載物台上,使被觀察的部分位於通光孔的正中央。
4.先用低倍鏡觀察(物鏡10×、目鏡10×)。觀察之前,先轉動粗准焦螺旋,使載物台上升,使物鏡逐漸接近切片。需要注意,不能使物鏡觸及玻片,以防鏡頭將玻片壓碎。並轉動粗准焦螺旋,使載物台慢慢下降,不久即可看到玻片中材料的放大物像。
5.如果在視野內看到的物像不符合實驗要求(物像偏離視野),可慢慢移動左右移動尺。移動時應注意玻片移動的方向與視野中看到的物像移動的方向正好相反。如果物像不甚清晰,可以調節細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為止。
6.如果進一步使用高倍物鏡觀察,應在轉換高倍物鏡之前,把物像中需要放大觀察的部分移至視野中央(將低倍物鏡轉換成高倍物鏡觀察時,視野中的物像范圍縮小了很多)。一般具有正常功能的顯微鏡,低倍物鏡和高倍物鏡基本齊焦,在用低倍物鏡觀察清晰時,換高信物鏡應該可以見到物像,但物像不一定很清晰,可以轉動細准焦螺旋進行調節。
7.在轉換高倍物鏡並且看清物像之後,可以根據需要調節光圈或聚光器,使光線符合要求般將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觀察時,視野要稍變暗一些,所以需要調節光線強弱)。
8.觀察完畢,應先將物鏡鏡頭從通光孔處移開,然後將顯微鏡復原。並檢查零件有無損傷(特別要注意檢查物鏡是否沾水,如沾了水要用鏡頭紙擦凈),檢查處理完畢後即可放回原處。
使用顯微鏡的方法步驟(三)1.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
2.把顯微鏡放在實驗台上,略偏左(顯微鏡放在距實驗台邊緣7厘米左右處)。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3.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准通光孔(物鏡的前端與載物台要保持2厘 米的距離)。
4.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准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睜開,同時畫圖)。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視野。
5.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也可以用印有“6”字的薄紙片製成)放在載物台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6.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眼睛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
7.左眼向目鏡內看,同時反方向轉動粗准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注意事項:
實驗完畢,把顯微鏡的外表擦拭乾凈。轉動轉換器,把兩個物鏡偏到兩旁,並將鏡筒緩緩下降到最低處。最後把顯微鏡放進鏡箱里,送回原處。
顯微鏡的類型顯微鏡以顯微原理進行分類可分為偏光顯微鏡、光學顯微鏡與電子顯微鏡和數碼顯微鏡。
偏光顯微鏡
偏光顯微鏡(Polarizing microscope)是用於研究所謂透明與不透明各向異性材料的一種顯微鏡,在地質學等理工科專業中有重要應用。凡具有雙折射的物質,在偏光顯微鏡下就能分辨的清楚,當然這些物質也可用染色法來進行觀察,但有些則不可用,而必須利用偏光顯微鏡。反射偏光顯微鏡是利用光的偏振特性對具有雙折射性物質進行研究鑒定的必備儀器, 可供廣大用戶做單偏光觀察,正交偏光觀察,錐光觀察。
光學顯微鏡
通常皆由光學部分、照明部分和機械部分組成。無疑光學部分是最為關鍵的,它由目鏡和物鏡組成。早於1590年,荷蘭和義大利的眼鏡製造者已經造出類似顯微鏡的放大儀器。光學顯微鏡的種類很多,主要有明視野顯微鏡(普通光學顯微鏡)、暗視野顯微鏡、熒光顯微鏡、相差顯微鏡、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偏光顯微鏡、微分干涉差顯微鏡、倒置顯微鏡。
電子顯微鏡
電子顯微鏡有與光學顯微鏡相似的基本結構特徵,但它有著比光學顯微鏡高得多的對物體的放大及分辨本領,它將電子流作為一種新的光源,使物體成像。自1938年Ruska發明第一台透射電子顯微鏡至今,除了透射電鏡本身的性能不斷的提高外,還發展了其他多種類型的電鏡。如掃描電鏡、分析電鏡、超高壓電鏡等。結合各種電鏡樣品制備技術,可對樣品進行多方面的結構 或結構與功能關系的深入研究。顯微鏡被用來觀察微小物體的圖像。常用於生物、醫葯及微小粒子的觀測。電子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到200萬倍。
台式顯微鏡,主要是指傳統式的顯微鏡,是純光學放大,其放大倍率較高,成像質量較好,但一般體積較大,不便於移動,多應用於實驗室內,不便外出或現場檢測。
攜帶型顯微鏡
攜帶型顯微鏡,主要是近幾年發展出來的數碼顯微鏡與視頻顯微鏡系列的延伸。和傳統光學放大不同,手持式顯微鏡都是數碼放大,其一般追求便攜,小巧而精緻,便於攜帶;且有的手持式顯微鏡有自己的屏幕,可脫離電腦主機獨立成像,操作方便,還可集成一些數碼功能,如支持拍照,錄像,或圖像對比,測量等功能。
Ⅷ 簡述正確使用顯微鏡的方法
使用方法:
1、將低倍鏡轉至鏡筒下方與鏡筒成一直線。
2、撥動反光鏡,調節至視野最亮無陰影。反光鏡有平、凹兩面,光源強時用平面,較暗時用凹面,需要強光時,將聚光器提高,光圈放大;需要弱光時,將聚光器降低,或光圈適當縮小。
3、將待觀察的標本置載物台上,轉動粗調節器使鏡筒下降至接物鏡接近標本。於轉動粗調節器的同時,須俯身在鏡旁仔細觀察接物鏡與標本之間的距離。
4、左眼於接目鏡觀察,同時左手轉動粗調節,使鏡筒徐徐上升以調節焦距,使視野內的物象看到上時即停,至標本清晰為止。
注意事項:
1、使用顯微鏡之前,應熟悉顯微鏡的各部名稱及使用方法,特別應掌握識別三種接物鏡之特徵。
2、寄生蟲學實習中所觀察的標本,大多數為無色和顏色較淺,因此必須注意光線的調節。
3、新鮮標本觀察時,須加蓋玻片,同時可使標本表面勻平,光線得以集中,有利於觀察。
網路--顯微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