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找次品的方法公式
找次品的方法公式:把待測物品盡量平均分成三份、如果不能平均分,則使其中兩份相等,第三份與這兩份相差不超過一,依次進行,可用最少的次數找到次品。
找次品是小學奧數的主要類型,現在在學校課本里,在「數學廣角」里出現這一題型。其基本題型是在若干個零件裡面有一個零件和其它零件不同,這個零件比其它零件輕或重,用一個無砝碼的天平,最少稱幾次能一定把次品找出來。一般是把零件總數平均分成三份,如果不能平均分,則分成a、a、b形式,a比b多1或者少1,不能多2後者少2。
② 找次品的公式方法
畫「次品樹形」分組圖:
例1:8個物品中有1個次品,最少稱幾次能找出次品?
1、分組8÷3=2…2 由此分為3,3,2這三組。
2、畫「次品樹形」分組圖
由此可知最少稱2次。
分組原則:把待測物品分成3份。能夠均分就平均分成3份;不能平均分的,應讓多的與少的一分只相差1。這樣才能保證稱的次數最少就能找出次品。
(2)如何找次品方法擴展閱讀:
「找次品」的教學內容實踐探究性較強,教師教學時,不是直接教給學生找次品的方法,而應給予學生充足的探究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知道「找次品」問題的含義,充分地比較、觀察、討論、交流,體會到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多樣性,為後續尋求最優策略作好鋪墊。
③ 稱次品有什麼規律
1、把待測物品盡量平均分成三份(使稱量次數最少);
2、不能平分的也使多的一份與少的一份相差1。
3、方法:三個(或三堆)物品隨機稱一次,平衡:次品在天平下;不平衡:次品在天平上(按題目所給重或輕條件找出。
4、知道稱量次數求物品個數:3^n。
5、知道物品個數求稱量次數:取n值,3^(n-1)<個數<3^n。先估算,再實際求出。
6、如不知輕或重,則在每次稱量後標記重1、重2、重3、……輕1、輕2、輕3……,與已稱量平衡的比較,異常的為次品。
電子稱重
電子稱重的誕生,使電子秤產品得到廣泛普及,特別是單片機技術和電子應變原理的稱重感測器在稱重領域的應用,使電子衡器更加穩定、准確,顯示直觀快速,並且突破了傳統衡器單一稱重概念,發展成為動態稱重、過程稱重、數據存儲/輸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進入新世紀,電子科技迅猛發展,電子秤電子天平價格明顯下降。
高精度電子天平可以分辨到微克級,而且提高了環境的適應能力。電子衡器產品分類:計重秤,計數秤,條碼列印秤,電子台秤,電子吊秤,檢重電子秤,大型衡器等。電子秤使用方便、顯示快速直觀[避免人為的視覺判斷誤差]、操作簡單、計量准確度精度高。
④ 找次品的規律公式9個是什麼
找次品的規律是混合一個次品,用最好的方法分組。 把3的倍數分成3份,不能平均分成。 放在天平上稱一下,次品很快就會變成形狀。 次品是指不符合質量標準的產品。
質量標準是指對產品結構、規格、質量、檢測方法的技術規定。的質量標準是產品生產、檢測和質量評價的技術依據。產品的質量特性一般用定量表示。所有東西盡量平均分成三份,剩下的情況下放入最後一份;剩下的兩個情況分別放入前兩個,找出次品,保證呼叫它的次數一定是最少的。
次品和產品缺陷的區別
產品次品是指銷售者交付的產品未達到法定的質量標准以及約定的技術要求,未能達到買受人所期望的質量狀況,從而使買受人不能按計劃使用產品。產品瑕疵一般包括三種情形:不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沒有事先說明的,不符合在產品或其包裝上註明採用的產品標准,不符合以產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
產品缺陷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財產安全的不合理危險。產品有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准。產品缺陷具體包括設計缺陷、原材料缺陷、製造缺陷和指示缺陷。
⑤ 找次品的規律口訣
找次品的規律口訣是一個次品混其中,最優方法來分組,3的倍數分三份,不能均分相差一,放入天平稱一稱,次品立即就現形,次品是指不符合質量標準的產品。
質量標準是指對產品的結構、規格、質量、檢驗方法所作的技術規定。產品質量標準是產品生產、檢驗和評定質量的技術依據。產品質量特性一般以定量表示。
⑥ 如何找次品的規律
找次品的規律公式是:
1、2~3個物品 ,稱1次。
2、4~9個物品 ,稱2次。
3、10~27個物品, 稱3次。
4、28~81個物品, 稱4次1、B貨
通常叫B貨、AB貨。唯一像真品的部分,大概只有LOGO,甚至可能隨便找一個皮夾或皮包,蓋上商標,至於廠家是否生產過這種款式那就不重要了,重點是有印「LOGO」就好了,多半是地攤等級,一看就知道是仿的貨色,價格也都很便宜。
2、A貨
A貨可以說是中等貨,比B貨的質感好一點,皮質與縫線車工製作都很一般,包裝也比B貨稍微好一點。不像真品一樣會隨著使用時間而變成蜜蠟色。配料為普通五金、普通的空心料、手工一般。
⑦ 找次品的公式方法
把待測物品盡量平均分成三份、如果不能平均分,則使其中兩份相等,第三份與這兩份相差不超過一,依次進行,可用最少的次數找到次品。
找次品是小學奧數的主要類型,現在在學校課本里,在「數學廣角」里出現這一題型。其基本題型是在若干個零件裡面有一個零件和其它零件不同,這個零件比其它零件輕或重,用一個無砝碼的天平,最少稱幾次能一定把次品找出來。一般是把零件總數平均分成三份,如果不能平均分,則分成a、a、b形式,a比b多1或者少1,不能多2後者少2。
(7)如何找次品方法擴展閱讀:
數學廣角的編排意義
人教版教材利用數學廣角系統而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嘗試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可以理解的簡單形式,採用生動有趣的、以解決學生容易接受的生活問題的形式呈現出來。
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活動,初步感受數學思想方法的奇妙與作用,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逐步形成有序地、嚴密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同時使他們逐步形成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與慾望,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⑧ 小學數學找次品的方法
首先,我們有16個物品,把它分成三組,按照五五六分。把五五的兩組置於天平或者自製天平上,觀察平衡與否。若平衡,那麼次品在六的裡面,同樣,把六分為三三,置於天平,觀察。重的一邊,分組,按照前面的步驟,找出次品。
⑨ 7個物品怎麼找次品用幾次
7個物品怎麼找次品需要2次。
知道次品的輕重才可以這么少次數的。保證找出次品又節省對稱次數的稱法是把待測物品分為3組。
如除以3後的余數為2,將餘下的2個分配給兩組,先讓該兩組對稱,平,則取第三組分為3組(大於3個時),重復上訴方法。余數為1,將餘下的1個分配給不進行第一次對稱的一組,接下來的方法與余數為2時相同。這樣一來,每增加2倍(原來的3倍),就會增加1次對稱次數。
分組原則:
用天平找次品時,保證稱最少次數找出次品基本方法技巧規律。把待測物品分成3份。能夠均分就平均分成3份;不能平均分的,應讓多的與少的一分只相差1。這樣才能保證稱的次數最少就能找出次品。
⑩ 找次品的公式有那些
規律:
2~3個物品 ,稱1次
4~9個物品 ,稱2次
10~27個物品, 稱3次
28~81個物品, 稱4次
以上是知道次品輕重的,不知道次品輕重要稱多一次。規律應該就是3的n次方吧,n為需要的次數。稱n次,最多可以分辨3的n次方個零件。
(10)如何找次品方法擴展閱讀:
例題:
有12個硬幣,其中有一個的重量與其他的不一樣,有三次使用測量平衡的機會來找出重量不同的那個。
解:不妨將12枚硬幣編號1~12。將硬幣分為三組:
A:1、2、3、4
B:5、6、7、8
C:9、10、11、12
第一次稱量:
A=B。則特殊硬幣在C組中,A、B中的都是正常的硬幣可以用作參考。
第二次稱量:
將正常的硬幣5、6與9、10比較。會出現兩種情形:
如果相等,則特殊硬幣在11、12中。
第三次稱量:
將10與11比較,相等則12為特殊硬幣(不知輕重);不相等則11為特殊硬幣(知輕重)。
如果不相等,則特殊硬幣在9、10中(知輕重)。
第四次稱量:
將8與9比較,相等說明10為特殊硬幣;不相等說明9為特殊硬幣。A、B不相等(A重)說明C組是正常的硬幣。令A中的硬幣為a1、a2、a3、a4(若這裡面有次品,次品肯定是重於正品);B中的硬幣為b1、b2、b3、b4(若這裡面有次品,次品肯定是輕於正品)。
從C中拿一個硬幣c與A、B分成3組:
D:a1、a2、c
E:a3、a4、b1
F:b2、b3、b4
第二次稱量:稱量D、E。
1、D=E,說明特殊硬幣在F中且較輕。
第三次稱量:比較b2、b3:相等則b4為特殊硬幣,不等則較輕的為特殊硬幣。
2、D重於E。則要麼是a1、a2較重(那就是次品重),要麼是b1較輕。
第三次稱量:比較a1、a2。相等說明b1為較輕特殊硬幣,不相等則重的為特殊硬幣。
3、D輕於E。說明a3、a4有一個為較重的特殊硬幣。
第四次稱量:比較a3、a4。較重的為特殊硬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