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開會有效的方法

如何開會有效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02 14:22:25

如何開好會議技巧

如何開好會議技巧3篇

開好會議是從事新時代事業的基本功之一。好的會議是具有生產力的運作方式會議是能增強凝聚力的方式會議是提高素質、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本文是如何開好會議的技巧,歡迎閱讀。

如何開好會議技巧一:

柏明頓:會議是一個公司必不可少的溝通方式,但是會議有沒有真正達到您想要的目的呢?

會議時常漫無焦點?討論冗長沒有結論?這里告訴你有效召開會議的要點,幫助你成功開好每一個會議。

又到了年初起跑的時候,每位主管面對的,無非是一大堆開不完的會議。

當與會人數越多時,會議往往就越沒效率。不是為了一個不重要的問題陷入爭執,就是會議時間冗長,最後卻沒有辦法達成結論。

主持會議的能力,是考驗一個人是否適合擔任主管的最簡單方式。要如何增加開會的效率,讓每個人都能各抒己見、各得其所?根據哈佛管理溝通雜志(harvardmanagementcom-munication)分析,首先,你需要掌握開會的十個要點,再來將這些要點與同事分享,建立彼此的共識。這樣一來才可以節省自己和別人的時間,有效提升會議的生產力。開會的十個要點包括:

知道時間。為了尊重每個人的時間,開會最忌諱的就是拖延,尤其是一些經常性的會議。所以要讓會議順暢的進行,要對每個議題的討論時間有限制。如果在某個議題討論太久,卻還沒有結果,就把這個議題記下來,下次開會時再討論。另外,如果這次會議一定要達到某些具體結論的話,在開會前就要先告知每個參與的人,不達到目的絕不罷休。不要為了減少與會人員的負擔而迅速結束會議,這只會讓你的後續動作更困難而已。

不要忘了會議的主要理由。在企業,開會通常為了三個目的:溝通、管理和決策。而不管哪一個目的,最重要的是要以行動為焦點。例如討論要採取什麼行動,上次行動的結果如何,或是在不同的行動方案中選擇一個。避免沒有討論行動的會議,因為那很可能只會浪費時間。

會議的黃金規則:公開稱贊,私下批評。避免公開批評別人的意見,因為這對士氣有很大的傷害。此外,大家都在同一個公司工作,惡意批評別人並不會帶來什麼好處。

為了避免會議上惡意批評別人的情況發生,會議前要事先告知同事,這次會議的負責人是誰,會議的時間有多長,以及會議的焦點是什麼。遇到有惡意打擾議程的成員,會議主席要以堅定而有禮貌的態度,堅持將會議導入原來的議程。

不要在非上班時間開會。盡量在日常上班時間開會,除非是很緊急的事情。喜歡在傍晚或者周末開會的人,缺乏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自然也無法在正常時間做好份內的工作,因為他們看不到他們所處世界的另一面,也無法看到周遭的另一個角落。

不運用團體壓力使議案通過。不能利用會議,使一些違法或不適當的案子通過。公司必須要有一些既定的價值觀,如果那些價值觀違反道德或是法律規定,試著改變那些價值觀,否則,令謀高就。

不使用會議破壞他人生涯。在不斷變動的世界,過去的同事或部屬可能很快又會跟你碰面。如果你因為貪圖功勞,在會議上破壞別人的事業生涯,很可能在下一個工作上,這件事將會令你非常尷尬。你可以在會議上表達你的不同意見,但不需要犧牲掉另一個人的前程。

公私分明。在工作場所難免會結交一些朋友,但是在開會時,就要避免被這些社交關系影響。在會議開始及結束時,難免需要一些社交來潤滑,但是必須清楚地知道適可而止。在會議中,太多的社交反而會使得不屬於該團體的成員感到厭惡,更使得會議缺乏效率。人總需要一些工作之外的人際關系,如果你發現你大部分的人際關系都需要透過會議建立,那你可能需要做些改變。

會議最好的模式是民?,而非專?。不要試圖影響與會者,做出你想要的結論,更不要只憑你的職銜或權力來領導他人。好的領導者應該使用說服,而不是用強迫的方式。另外,領導者應該要了解會議的意義,如果你想要宣告自己的一項政策,只要將它發布在相關媒體上即可,不需要召集大家,控制整個議程,卻又不給大家討論的空間。

建立清楚的議程,並在會議前讓大家傳閱。在開會前必須想清楚這次會議的目的、本質和架構。整理成清楚的`議程,並在會議前讓大家傳閱。這樣才能讓與會人員有充分時間准備相關的資料。

當例行會議的目的已經不存在時,停止繼續開會。如果你已經無法清楚陳述某些例行會議的存在原因時,那就是該停止這些會議的時候。定期檢視會議存在的目的,才能避免官僚情況的出現。當然,要廢除這些會議時,先想想這些會議當初存在的理由,如果是為了設定公司未來的目標,就應該繼續存在。

讓會議簡單、目的清楚,以及互相尊重,你將發現開會並不那麼可怕。

如何開好會議技巧二:

如何開好會議是目前很多公司急需解決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我也一直都很想得到一個好的方法,因為我參加過較多公司的會議,到廣州後也號召開過很多的會議,但每次反省後覺得還不是我想要的一種高效的有結果的會議,因為每次的結果不是不是我預想的結果,或根本就沒有結果。

有幸在年初的時候無意中看到了《中外管理》這本書,看到一篇“開好會議的訣竅”的文章,看完後收獲很多,也通過這篇文章解決了我一直以來的困惑,對我的幫助很大。

會議大概分為三個階段:會前准備、會中討論、會後總結。(學習的內容)

會前的准備:

1、設計好會議議程和議題,需要做到細化,討論什麼議題,達成什麼結果、實施方案、完成時間等有明確的設定;在會中如何做好減法,根據會中的實際情況再確定如何減,但必須准備兩種以上的方案。

2、提前幾天將會議的議題公布給參與會議的相關人員,讓與會人員知道會議的內容,以便提前做准備;

3、確定參與會議的人員,做到關鍵人員參與即可,並非越多越好;

會中的討論

1、明確會議討論的方向,需要明確會議的目的;

2、抓住會議的核心人物,隨時關注核心人物的表現和言論,及時引導和糾正其討論方向,以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3、控制會議的氣氛,不要讓氣氛淹沒了會議的實質,不能讓會議的討論跑題;

會後的總結

1、必須在會議上對本次會議的結果進行簡單的匯總總結,告知與會人員,明確會議中確定的事項;

2、做好會議紀要,並將會議的紀要以郵件或其他形式發給與會人員,將會議結果以明確的形式告知參與會議人員,同時,此會議紀要為一個重要的部門資料或考核依據;

3、會議結果需要用明確的字眼,盡量避免模糊的字眼,以確保會議目的的明確;

分享韓國三星集團的會議的三個基本原則(引用的事例)

1、周三不開會,因為周三為員工工作狀態最好的時候,一定要利用最好的工作狀態服務於工作;

2、會議時長為1小時,最長不得超過1.5個小時,因為一個成年人集中精力的時間不會超過2小時;

3、會議紀要內容整理成一張紙,因為這張紙會清晰的告訴與會人員會議達成的會議結果,包括會議內容,實施方案等,提醒與會人員;

學習後,自己的感受較多,簡單的將自己的感想寫一下,與大家一起探討(自身感受)

不單單教會了我如何來主持會議,如何控制會議,如何讓會議有明確的結果,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其實,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個這樣的過程,前的准備,中的隨機應變,後的總結,三個過程缺一不可。學習後,懂了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在以後的工作中是否能做到,如今我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下班後會將今天的事情做一下匯總,看哪些事情做完了,也會將明天的事情用一個小紙條進行記錄,以提醒自己,同時,會對各種事情做一個大概的輕重緩急的區分,好讓第二的工作有條不紊,對於第二天重要的會議會提前做好准備。

良好的習慣可以讓人做事效率更高更有效,不斷的學習和學習結果應用,加油!

如何開好會議技巧三:

作為企業管理人員,每個人一定會碰上一大堆開不完的會議,如何開好會議,如何使會議開的有成效,如何讓每個人都能各抒己見、各得其所?我工作了幾年,開了數不清的各類會議,總結經驗,歸納以下十點供大家參考。

1. 以積極的心態看待會議 在參加會議以前,一定要以積極正面的心態參加,要明白開會是一種最直接表現你自己能力的機會,你的業務能力、人際能力、應變能力、表達能力等都會在開會中表現出來。

2. 要有明確的會議目的 開會通常為了三個目的:溝通、管理和決策。而不管哪一個目的,會前一定要明白會議的主題,圍繞主題有的放矢做充分准備。

3. 精選參加會議的人員 會議的參加人員數量要適度,不能太多,在公司中的層級不能相差太遠,否則不可能做到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4. 會前要有議程 要在會議之前建立清楚的會議議程,並要在會前發給各參加會議的人員,使他們能了解會議的目的、本質與架構,使他們能有充分的時間准備相關的資料。

5. 會前要作準備 參加會議前要根據得到的會議議程作充分的准備,包括收集信息、准備資料,如要在會上發言不但要准備發言內容,還要設想別人可能會提的問題並作準備。

6. 公開稱贊、私下批評 會中要做到就事論事,爭論時不可惡意批評別人,對他人的意見如贊同不要忘了公開表示你的稱贊,對意見不同也要注意措詞,不能傷害別人的自尊,特別是有上級人員參加時更要注意,千萬不能為了體現自己而貶低他人。

7. 開放心胸,容納意見 會中要採取民主模式,要開放自己的心胸去傾聽別人的意見,不要被自己先有的立場所左右,不要將你的結論強加於人,如果你要公布既定的政策、決定,要在事前說明不容討論,需要與會人員討論的一定不能是既定的決議。

8. 設定時間,准時開始、准時結束 要尊重別人的時間,開會一定要准時,並要對每個議程定個大致的時間限制,一個議題不能討論過久,如不能得出結論可暫放一下避免影響其他議題。如一個議題一定要有結論的話要事先通知與會人員,使他們有思想准備。

9. 認真做好會議記錄 一定要有一個准確完整的會議記錄,會議的各項決議一定要有具體執行人員及完成期限,如此項決議的完成需要多方資源,一定要在決議記錄中明確說明,避免會後互相推諉,影響決議的完成。

10.事後追蹤 要建立會議事後追蹤程序,會議每項決議都要有跟蹤,如有意外可及時發現適時調整,確保各項會議 決議都能完成。

;

⑵ 如何讓開會更有效率

開會不是目的,提出解決方案才有意義。有效的會議通常包含明確會議主題、確定主持人、敲定時間、談行動方案而非問題、復盤及補充等5個元素。正確的方法僅保證有效方案的輸出,選對工具才是高效的關鍵,雲視頻會議系統作為互聯網時代組織內、外部溝通的基礎通訊工具,能高效、便捷的解決網路環境下各種溝通痛點。正確的方法和高效的工具該如何結合呢?

何為主題?就是組織會議的目的,也就是發起人希望通過會議的討論得出的結論或方案。議題不宜貪多,每次會議設置一個問題最佳,最多不能超過兩個。議題確定後提前1-2天發給與會者,充分的會前准備是能否得出方案的基礎,也是高效率的關鍵。利用雲視頻會議系統預約功能發起會議邀請,議題和時間直觀展現在邀請卡顯著位置,與會者還能將會議添加到日程中,保證各方按時參加。

通常情況下會議的組織者、協調者順帶承擔了主持人的工作,其實不然,主持人一定要是本次會議所解決問題的負責人,只有他最看重會後的解決方案,其他人做主持更關心過程是否順利。明確責任後還應給予主持人最大力度的支持,即使領導也必須全力配合,保證會議朝著解決問題的方向進行。雲視頻會議系統擁有豐富的會控功能,全體靜音、會議鎖定、發言排序、會議點名等全部完美支持,還有豐富的互動功能作為輔助,主持人使用主持會議功能即可便捷把控會議全局。

單位時間內完成事情的多少決定了效率的高低,高效開會離不開時間規劃。敲定開始和結束、發言、與會者達成共識、行動方案確定等每個節點的時間,並依據議題留出適當的靈活時間,總規劃完成後共享給每位與會者。因採用雲會議室的方式,各方使用手機、電腦、會議終端等在網路環境下就能進行高清視頻會議,所以基本避免了因人員缺席而改變計劃的情況,行業領先的音視頻演算法和全球分布式雲部署,保證了與會人員在任意角落都能享受沉浸式會議體驗。

正如上面所說,會議的核心是解決問題、提出方案,每位與會者都只能針對行動方案發表觀點,不能只提出問題、表明態度而不給出解決方案。會議開始後,主持人可以發起互動白板,在最明顯位置寫下提示語,提醒每位參與者圍繞解決問題的方法發言。系統還支撐投屏功能,思維導圖、EXCEL、PPT等軟體和圖片、文檔均能共享展示。收集所有觀點後並按實際業務需求篩選排序,根據優先順序討論解決方案,找到一套所有人都能達成共識的方案。

一般會議到此就結束了,但得出的方案可能並不完善。一套經得起推敲的有效解決方案離不開及時復盤和補充修改。融合了語音識別技術的雲視頻會議系統能根據錄播視頻自動生成文字版會議紀要,將紀要、方案等共享給每位參會成員,重新審視方案,如有新方案則綜合評估。如對現有方案有補充,則討論整合。經過復盤和補充調整後的方案更成熟、漏洞更少,輸出最終版執行即可。

遵循上述原則配合雲視頻會議系統輕松解決開會效率低的痛點,小魚易連是一家採用雲計算實現多方視頻會議及視頻業務應用的雲視頻生態系統公司,一直致力於為企業提供高效溝通解決方案。根據真實業務需求開發了視頻會議、智能培訓、溝通會商、遠程招聘、溝通會商、視頻客服等應用場景。現在還升級了服務標准,能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完整視頻應用解決方案。

⑶ 如何開會更有效率

01

確立會議目標

跟團隊成員討論「會議紀律」很有用。

我們建議從成員辯論開始,辯論的話題就是:「我們期望帶來什麼好處?」這樣做能幫助員工想明白開會是要有特定目的的。

一些普遍的開會原因包括:

1)通過組會,我們可以了解其他同事負責客戶工作的相關情況,還有他們面臨的特定問題。

2)團隊成員可以向整個團隊做某個方面的專業分享,特別是剛剛參加完外部課程或研討會之後。

3)組會可以作為小論壇,對初級員工傳經送寶,回顧工作任務,給出反饋意見,給團隊補充職業自豪感,幫助他們感受到自己是重要團隊的一分子。

4)可以邀請客戶、其他團隊的領導,甚至是外部專家來告訴團隊自己目前進行的工作。

5)可以一起開展一些聯合項目,特別是那些可以幫助團隊增強對客戶的吸引力或幫助每個成員更為熟練地推廣業務的聯合項目。

上文雖未窮盡所有可能,但如果你按照這5個方面開始行動,將發現根本上只有兩種類型的會議:

一種是花時間分享信息和獲取知識(知識分享會)

另一種是協作完成彼此都重要的工作項目(行動計劃會)

02

遵守會議紀律

下面,團隊需要(集體)找出組會的幾個流程要素並達成共識:

1)我們是否希望定期開會?

2)團隊每個成員應當意識到讓組會值得自己投入大量時間的具體益處有哪些。

3)我們怎麼才能夠通過分享信息,提升集體智慧,參與聯合行動計劃,來更好地服務客戶?

團隊應當以書面形式記錄每個成員期望從組會中獲得什麼具體成果,定期審議每個成員是否獲得自己期望的益處,如果沒有,是否需要採取補救措施,調整會議形式或會議內容,讓會議更有價值。

你必須確定要在會議這件事上投入多少時間,並建立員工更傾向的會議計劃:「什麼時候開會?每周第幾天?一天的清晨、午餐時、一天結束時,還是周五?」

提前確定好計劃(比如每月第二個周二的中午),這樣所有人都可以預留時間。

此外,團隊應當建立所有成員必須服從的會議安排:

1)所有人都參加會議。

2)准時開會,全員到齊。

3)開會前幾天提前提交書面報告。

4)堅持之前承諾實施的某項行動。

在團隊決定了它可接受的行動指南後,團隊領導應當將會議安排以書面形式發給所有成員,並在部分會議結束時評估會議是否讓所有成員滿意。

推舉一個副組長幫你做好會議記錄,他也可以幫忙在兩次會議之間監督具體的工作活動,讓你知道哪些工作項目走在正軌,哪些項目可能需要個人多加關注。

03

知識分享會:

明確討論方向

知識分享會最為重要的是鼓勵實質性學習和技能培養,具體可以是回顧在服務客戶、處理客戶問題,或者研究團隊工作新問題的過程中,出現的教訓或新進展。

但大多時候團隊領導的開場白都是:「告訴我們你最近幹了什麼。」

這個提問沒有給出團隊討論的明確方向,經常讓個別成員長篇大論地說整個團隊興趣寥寥的話題,有些人要麼安靜地離開房間,要麼跟周圍的人竊竊私語,說自己感興趣的話題。

提問更好的選擇可以是:「過去一個月你學到了哪些寶貴的東西可以跟我們分享?」

這樣就能有效利用之後的時間,每個成員輪流介紹自己新獲得的知識。

此外,好的團隊還會錄下每次的分享存檔,留下所有的智力成果。

03

行動計劃會:
遵循八個獨立原則

這八項原則放在一起,可以讓行動計劃會議更有實效。

1.設定單一關注點

你必須有足夠多的事項激發團隊來年奮斗!但每次會議議題都要集中在單一的團隊行動計劃事項上。

2.「頭腦風暴」工作思路

為了引導出成員個人的想法,你可以每次拿出40分鍾進行頭腦風暴。

當然了,員工天然就喜歡進行超長的討論,所以你最好能要求團隊遵守幾條基本紀律。

頭腦風暴活動可接受的基本紀律,基本上圍繞以下幾條:

1)說出所有的想法

2)不要討論

3)不給任何價值評斷——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4)快速記錄所有意見,發給團隊成員,得到更多的新想法

5)鼓勵全員參與,在別人的想法上發揮

一旦同意了上述紀律,團隊就可以開始行動了。

一種辦法是像上課一樣圍著桌子走一圈,請每個員工貢獻一個想法。

另外一種方法是讓員工匿名寫下自己的想法,把紙條交給組織者,由組織者寫在掛圖板上讓大家看。

使用掛圖板的好處在於,你可以把掛圖展示給所有人看,也可以留下團隊工作的永久記錄。

組織者的角色就是讓所有人的想法都表達出來,並記錄下來。

3.確保可行性

一旦列出了所有想法(沒有評頭論足),團隊領導就必須確保每個想法都具體可行,有實施空間。聽起來容易,實則不然。

作為組織者,你必須總是檢查問題表面:「這個想法是否具體、具象,有量化支撐(還是純粹就是個目標、概念或目的)?」

一種檢驗方法是你可以判斷是否可以把這個提議交給一個初級員工去實施,或者能夠讓初級員工准確了解具體行動是什麼。

也可以從固化成果(成果可傳遞)角度來看待想法設計和執行問題,即下次組會能有東西作為證據來證明工作的執行情況,證據是否包括研究,制定政策、流程、工作清單或表單,或拿出具體行動來說明執行情況?

4.獲得自願承諾

行動計劃會必須確定每個團隊成員都有具體的工作任務。

有些團隊領導會武斷分配工作任務給團隊成員,要求下次會議前完成。這不是獲得有意義成果的最為有效的方式。

在緊急情況下,可以要求初級員工先上手某些工作,但如果把這種情況變成日常狀況,效率就沒那麼高了。

作為會議組織者,你必須用會議最後15分鍾來決定哪些想法對團隊成員有足夠吸引力,成員會自願投入一定量的暫無財務回報的工作時間。

你可以這么對團隊說:「我希望能夠輪流聽到你們的意見。清單上是否有你感覺能被充分調動起來的項目,你下個月內可以花幾個小時投入其中,啟動工作?請大家放心,這完全是自願的——沒有強制義務,不會相互指責。」

你在這個時候的角色是:

1)確保所有想法與團隊目標不會背道而馳。

2)與團隊每個成員商量,確定他們每個人下個月可以投入的無財務回報工作時間有多少。

3)決定推進工作的第一步具體是什麼。

4)讓團隊成員具體描述下次會議時應當以怎樣的成果作為推進工作的證據。

成功的本質不是選擇最優、戰略上最重要的想法。最優、最重要的想法可以等到團隊在組織有生產力的會議方面有了成功經驗之後再追求。

而現在,你的目標是刺激團隊成員投入一定量的時間,進行有建設性的行動,這樣才能構建團隊工作士氣。

5.控制承諾的工作規模

當員工被他喜歡的想法(通常就是他們自己提出的)所激勵時,他立馬就希望自願承擔工作,但很快就被火燒眉毛、必須解決的客戶工作帶離了方向。

結果發現在下個月的組會上,沒有可以報告的實質性進展,從而進入了令人消沉的「承諾很大,都沒做到,慘遭遺忘」的死循環(因為我們所有人,真的,確實,特別忙),而其他人會覺得「為什麼所有事兒都是我來干」或者「我們還在乎幹嘛」。

在很多情況下,員工有心無力是我們無法獲得工作成果的最大原因。

有很多員工都有過度承諾的問題。解決問題就包括退到當事人那裡跟他說,「你知道嗎,不要承諾你無法做到的事。」

通過定期提醒員工創收工作也必須完成,來鎮靜巨大的熱情和沖動,這點很重要。

6.建立你的「行動協議」

在結束會議之前,你需要幫助每個人明確,團隊在下次會議時關於特定工作任務有哪些具體預期。

7.在兩次會議中間跟進行動

推進工作進展也是真正團隊領導最能夠影響,也最顯示領導能力的方面。

從根本上說,就是計劃一些時間在辦公室漫步,向團隊成員提供具體工作項目的幫助。

你會從一個高效的團隊領導嘴裡聽到:

「我記得你接了啟動客戶拜訪項目的工作,有什麼我能幫忙的嗎?你覺得咱們本周晚點時候碰個頭怎麼樣?討論一個半小時,我可以跟你一起確定一個重要客戶的名單,還有拜訪計劃,下次組會用。」

人們都希望做自己宣稱要做的事情。他們有時候讓別的事情耽擱了,然後覺得理所當然。

所以要告訴他們,不要讓別的事情耽擱工作。如果真耽擱了,讓我幫你解決這個問題。

團隊領導工作時間最有價值的使用途徑就是跟進工作,一對一跟進每個團隊成員,幫助他們成功。

通過參與工作,伸出援手,你就能夠向對方表達自己的興趣,也能對保持團隊士氣和增加團隊產出做出有意義的貢獻。

8.慶祝成功

最好的團隊總是花時間來慶祝某項具體的工作成果,或者是達成個人目標或團隊目標過程中的進步。

在個人層面,如果員工工作十分刻苦,投入大量時間,但工作項目逐漸無人過問,他們很快就會減少甚至拋棄相關工作。

在團隊層面,如果工作超出預期但沒有方法來表達工作成就的自豪感,勝利本身也就空虛無比。

當某位員工做了一件有價值的事兒,可以寫封郵件,按下「發送所有」按鈕,所有人都知道「某人完成了某事」。

還可以通過合夥人告知工作做得好的員工是誰,下次在走廊中碰到其中一位時,就說,「嘿,你知道嗎,XX告訴我你在這件事情上幹得真棒,我很感激你的付出。」

就像貨幣有時間價值,熱情也有時間價值。你越早激發團隊熱情,就能夠越早將工作熱情轉化為工作士氣。

⑷ 如何高效率的開會

溫馨提示:閱讀前,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就可以每天第一時間免費獲取本頭條號分享的職場及管理知識啦。原創干貨,值得擁有!

只要你在一個組織內,就離不開會議。會議的目的有四:①內部溝通。②統一思想。③解決問題。④分配任務。很多企業/管理者不會組織會議,領導心血來潮的召集,大家稀里糊塗的參加,會上不著邊際的討論,最後一頭霧水的結束。這樣的會議純屬浪費時間!

網上看過一個萬達公司會議的小視頻,非常令人震撼。上百人的會議,幾分鍾內全部就位,會議結束後幾分鍾內又迅速離場。會議前,連擺放礦泉水的位置都用繩子定位校準,一條直線,整齊劃一。董事長王健林時間觀念跟強,說一個小時就一個小時,時到即止,絕無拖延。

那麼,如何組織會議,才能做到簡潔高效呢?

一:高效會議的三大核心詞

1:時間。會議是有時間成本的。要抓住四個方面的時間,①,召開時間。②嚴格守時。③,發言時間。④會議時長。

2:准備。軍事上,不打無准備之仗,否則必然失敗。管理上,不開無准備之會,否則必然無效。

3:結果。會議的目的是解決問題,所以不能議而不決,所以,必須有決議、有追蹤、有結果、有考核。

二:高效會議的「三個零」思維

1:只開會+無決議=0。核心是「議要要決」,會上明確誰來干、什麼時間完成。

2:有決議+不執行=0。核心是「決而要行」,責任單位要制定實施計劃並落實。

3:有執行+無跟蹤=0。核心是「行而要果」,按時間節點跟蹤,並驗證和反饋結果。

三:高效會議的四個支柱

1:制度。必要時,可以制定會議管理的制度,明確公司會議的類型、頻次、紀律和要求。這是基本保障。

2:規則。會議是為了議事,所以要有議事的規則。比如限時、圍繞主題、爭議解決等等。這是效率保障。

3:閉環。會議決議事項必須按照PDCA循環要求形成閉環。這是結果保障。

4:培訓。為了提高會議效率,需對員工進行「會議訓練」,比如,如何開會、主持、匯報、記錄、跟蹤等。這是技能保障。

三:高效會議的10大要點

1:提前會議通知。會議一定要提前通知,方式可以是電話、文字、簡訊、郵件等方式。會議通知要明確時間、地點、人員、主持人、議題、議程、注意事項等要求。

2:確定會議議題。會議就是為了解決問題,所以一定要明確會議的議題。大家都不知道開什麼會,到了會議室再開始思考,這樣的會議絕對沒有效果。

3:明確會議議程。議程,就是會議的流程。誰來匯報、誰來發言、誰來總結都要明確下來。職責明確、流程清楚,大家就不是「聽會」,而是「議會」,會議效率會大大提升。

4:准備會議資料。會議之前,一定要將與會議議題有關的背景資料准備好,並發放到有關與會人員。一般與會議通知一起下發。這樣,會議才能有的放矢、保證效果。

5:准備情況確認。為保證會議效率,會議組織人員要提前對會議室裝備、與會人員進行確認,確保人員按時出席、設備運轉正常。如有異常,及時向領導匯報。

6:申明會議紀律。我在國企的時候,有一次生產副總主持會議,一個車間主任遲到,副總馬上讓他出去罰站十分鍾。會議紀律非常重要,這是高效會議的最基本要求。

7:掌握會議節奏。會議為什麼開不好?主要是主持人掌握不好會議節奏,讓會議偏離了主題。要在明確會議時長,限定發言時間,提醒圍繞主題,解決觀點沖突等方面下文章。

8:形成會議決議。會議的「癌症」就是議而不決。這是會議主持人需要特別注意的。應根據討論的結果,最後拍板形成會議決議。明確問題解決的責任、時間和方法。

9:整理會議紀要。會議一定要形成會議紀要,並最晚於會議結束後第二天,經領導審核無誤後下發相關參會人員。會議紀要是會議決議事項跟蹤檢查的依據。

10:決議事項跟蹤。為確保會議決定事項落到實處,領導應指定專人(比如秘書)進行跟蹤、檢查和驗證。周期性的會議(如周例會),應通報跟蹤結果。

小編提示:文章讀完了,不妨看看我們提供的服務。為什麼很多人花上萬甚至幾十萬學習EMBA課,卻無法落地實施?因為虛!空!大!怎麼辦?我們為您精心准備了CEO百元成長課程,將各商學院EMBA課程內容進行了提煉和總結,結合企業痛點,立足管理實戰,整理成100節精品音頻課,包含企業管理、資本運營、戰略及運營管理、人才管理、財務管理、項目投融資、企業並購重組、上市指導、互聯網運營創新等豐富內容。

您只需要每天花很短的時間來收聽就可以搞定了。不看廣告看療效,了解課程知真誠。如果您感興趣,請點擊下面的"了解更多" 鏈接即可。

⑸ 會議應該怎麼開才有效率

如何有效的開會 開會要花費寶貴的時間和金錢。故而會議要在有必要時才開,並且要開得簡短有效。 1.每次一開始就讓大家都清楚會議目的。 2.如果某個問題不開會也能解決,就不要開會。 3.要認真考慮,是甚麼使會議成功,反之又是甚麼使會議不成功。 4.要考慮:如果不開這個常規會議又會怎麼樣。 5.請記住,上級主管參加會議會抑制討論。 6.在工作場所以外的地方舉行會議,大家都會覺得輕松。 7.要熟悉正式會議的各種程序規則。 8.要注意正式會議所具有的一切法律要求。 9.開會前先通知與會者,要他們注意會議討論的重點。 10.信息要加以選擇,避免過多。 11.組織視像會議和打出會議電話時要考慮世界各地的時差。 12.通過限制網上會議時間使會議完善。 13.電話會議上發言時要重復你自己的姓名。 14.仔細考慮你要召開的會議的類型。 15.會議要盡可能小,以免分散注意力。 16.在容易看見的位置上放一個表或鍾,以便掌握時間。 17.凡輔助文件均應與議程一並發出。 18.會前先拉幾個盟友。 19.開會前必須確信一定能達到會議目的。 20.只要有人偏離會議方向,立即提醒他們注意議程。 ●會議准備 為准備會議花的時間是不會浪費的。確信正確的人於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點前來參加會議,並確認他們能作出正確的決定。 21.要考慮與會者在群體合作狀況下的工作情況。 22.決定開會時間前要先考慮交通時間。 23.如果人們不能出席則應該重新安排會議。 24.在議程各個項目旁列出發言人姓名。 25.要避免在低效能時間開會,如午餐剛結束後。 26.任何議程變動都必須通知主持人。 27.議程要盡可能短小簡單。 28.盡量將議程限制於一頁紙上。 29.最重要的事應該安排在議程的前面,要趁與會者精神狀態最好時討論。 30.要考慮須長途跋涉趕來開會的人所花的時間。 31.要確保有向殘疾與會者提供便利條件的設施。 32.必須將電話轉移出會場。33.將有可能出問題的會議安排在中立地開。 34.要求你的後勤人員核實會場當地公共交通的線路站點、運行時刻表和季節變化。 35.要找個確保沒有干擾的會場。 36.要考慮多種座位方案後再選擇最合適的一種。 37.使用圓桌可使會議定調為非正式。 38.務必使全體與會者既能看見又能被看見。 39.座位之間應有一臂長的間隔。 40.不能讓與會者受太陽直接曝曬。 41.要求與會者關閉行動電話和傳呼機。 42.不要用很舒服的椅子,以防與會者打瞌睡。 43.開會前要檢查所有的視聽輔助是否完好。 44.要謹防會場過度提供酒菜牟取額外利潤。 45.要確保特殊飲食在需要時能有供應。 46.會前不要喝太多酒,酒很難提高工作效率。 ●出席會議 一個會議的每個參加者都有責任確保會議達到目的。故而要預先准備,積極發言,使每次會議都有成效。 47.會前擬出自己的發言稿。 48.和其它參與者在會前詳細討論並解決有問題的議案。 49.要保持積極的臉部表情和音調。 50.為自己的排練錄像以檢查說話是否清楚。 51.開始發言前先作深呼吸。 52.既然一個意見是你自己的意見,你就應該信心十足地講述。 53.不要打斷別人發言,而應讓他們暢所欲言。 54.要用不同的詞彙講述相同的意思,使之更生動有趣。 55.談判時要識別任何有一致性的地方。 56.為使每次會議成功,你要盡到個人責任。 57.鼓勵那些在常規會議上輪流當主席的人。 58.即使你要否決某項動議,也要盡量找出至少一處共同點。 59.作為一名主席,要確信你能聽得進各種觀點。 60.必須按照議程順序作會議記錄。 61.建議主席在新會議記錄定稿前先念一遍。 62.根據會上所做筆記,會後立即寫出會議記錄。 63.會議記錄寫完後,還要使句子簡短中肯。

⑹ 如何學會開會

每次一開始就讓大家都清楚會議目的;如果某個問題不開會也能解決,就不要開會;要認真考慮,是甚麼使會議成功,反之又是甚麼使會議不成功;要考慮:如果不開這個常規會議又會怎麼樣;上級主管參加會議會抑制討論;在工作場所以外的地方舉行會議,大家都會覺得輕松。

1、要熟悉正式會議的各種程序規則。要注意正式會議所具有的一切法律要求。開會前先通知與會者,要他們注意會議討論的重點。信息要加以選擇,避免過多。組織視像會議和打出會議電話時要考慮世界各地的時差。通過限制網上會議時間使會議完善。電話會議上發言時要重復自己的姓名。

2、仔細考慮要召開的會議的類型。會議要盡可能小,以免分散注意力。在容易看見的位置上放一個表或鍾,以便掌握時間。凡輔助文件均應與議程一並發出。會前先拉幾個盟友。開會前必須確信一定能達到會議目的。只要有人偏離會議方向,立即提醒他們注意議程。

3、要考慮與會者在群體合作狀況下的工作情況。決定開會時間前要先考慮交通時間。如果人們不能出席則應該重新安排會議。在議程各個項目旁列出發言人姓名。要避免在低效能時間開會,如午餐剛結束後。任何議程變動都必須通知主持人。議程要盡可能短小簡單。盡量將議程限制於一頁紙上。

4、最重要的事應該安排在議程的前面,要趁與會者精神狀態最好時討論。要考慮須長途跋涉趕來開會的人所花的時間。要確保有向殘疾與會者提供便利條件的設施。



(6)如何開會有效的方法擴展閱讀

1、會前擬出自己的發言稿。和其它參與者在會前詳細討論並解決有問題的議案。要保持積極的臉部表情和音調。為自己的排練錄像以檢查說話是否清楚。開始發言前先作深呼吸。既然一個意見是自己的意見,就應該信心十足地講述。不要打斷別人發言,而應讓他們暢所欲言。

2、要用不同的詞彙講述相同的意思,使之更生動有趣。談判時要識別任何有一致性的地方。為使每次會議成功,要盡到個人責任。鼓勵那些在常規會議上輪流當主席的人。即使要否決某項動議,也要盡量找出至少一處共同點。

作為一名主席,要確信能聽得進各種觀點。必須按照議程順序作會議記錄。建議主席在新會議記錄定稿前先念一遍。

⑺ 怎樣使會議更有效率

除了明確會議目標,提升主持人控場能力,制定會議紀律等,還有哪些更加簡單直接有效的方法呢?3個開會小改變分享給大家。

老闆帶頭重視

會議很重要,所以必須嚴肅看待。在企業里,老闆重視哪裡,執行成果就會出現在哪裡,會議作為無法避免的企業行為,當然值得老闆認真關注。

非必要不參會

很多管理者開會喜歡叫上所有項目有關的人員,但實際上,開會人越多,效率越低。BainCapital的研究表明,會議人數不超過7個人的效果最好。無論與會者還是會議本身,可有無可,就選無。

減少工作外的「會議」

某些企業為了融洽員工之間的感情、啟發團隊協作意識,會經常舉辦工作以外的拓展團建等活動。但實際上,激發與培養敬業精神與團隊精神的最好的地點就是辦公室,最好的方式就是帶領下屬經常打勝仗。

⑻ 如何開會才能讓會議更加有效

開會雖然是很小的事情,但這個小事沒有搞好,企業一定搞不好!無數的企業不是在開會,而是在浪費!

開會,不管是什麼會議,開會的目的都是為了討論解決某些問題。

而如何開會,這就很重要的了,不然的話,無用的會議,沒有意義的會議,浪費時間的會議,這就不是開會的目的了。

開好一個有效的會議,是需要集合大家的智慧,意見,增加大家的共識,參與感,還能增加大家的責任感和士氣,培養員工的管理能力。

而如何開好一個會議,是每一個管理者,每一個老闆必須具備的基本功,不會,文山會海,效率低下,成本更高,沒有協同效益,所以,這是我們必須要關注問題。

一、如何開好一個會呢?

1、 提前准備,有備無患

開會要提前通知,沒有準備的會議,寧願不要開,不打無准備之仗嘛。不然,大家都沒有思考,就沒有應對策略,就不能提出問題,這樣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帶來很多問題。

比如參與開會的人,他們肯定有抱怨,肯定會打亂原來有的工作部署。

如果大家都沒有準備,那就不會帶腦子過來,只會帶著怨氣過來,這樣能提出好問題嗎?能有心解決問題嗎?

這是增加員工的工作量事情,和增加公司成本的事情,這是巨大的浪費!

沒有準備的會議,不準開會,一定要做好事先的檢查制度,沒有準備代表著沒有帶腦開會,開了也白開。

特別是重大的會議,一定要把相關的資料發給參與人員,並且還要先私下做好溝通,先達成一些共識,提前做一些思想上的共振。

像平常的晨會,夕會,周會,月度會議,這些例會,如果不做提前准備的人,不準參與會議。制定好相關的,明確的會議制度。

而且還需要在開會的目的,時間,內容上做准備,防止漫無目的的開會,這樣才是高效,有結果的會議。

2、 確定問題,解決問題

不要為了開會而開會,開會前一定要確定問題,為什麼要開會,開會要解決什麼問題,大家明確才能針對問題,避免因為討論問題而跑題了。

開會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了開會而開會,如果會議沒有達成結果,這對於大家來說,都是時間的浪費。

要求每個參與會議的人都必須積極參與發言,到最後,還必須要把定論給確定下來,不能議而不決!

3、 事後跟蹤,檢查修正

很多人以為,開會開完了,這完了,開會的目的是得出結果,達成共識,最後還要執行,執行才能達到目的。

一點很重要,必須確定完成的時間,數量,質量,從這三方面去考量,以及完成需要什麼樣的資源,把責任落實到每個人頭上,避免到時候推卸責任。

二、開會的注意事項!

1、 不能讓會議成了批鬥會

開會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了懲罰誰,公開場合隨意批評人,不但讓人接受不了,反而會激化人的情緒,變成了相互的指責與埋怨,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激化矛盾!

除非是原則性的問題,觸犯公司原則的人。 如果非要批評人,那也要批評得讓人心服口服,我們可以表達我們的生氣,我們可以表達我們對某些人做事的不滿意,但我們不應該生氣的表達!這一點很重要。

2、 領導的一言堂

很多領導都說,大家暢所欲言,聽大家的。

大家說得對,聽大家的!

大家說得不對,聽我的!

搞來搞去,還是得聽領導的!

要不然,開會的時候,領導說得非常有激情,但是所有的人,都在沉默無語,表面上看大家的意見都統一,其實,領導表達出了,大家還能說什麼呢?

大家覺得只是來聽領導下達命令而已,久而久之,大家都習慣性的等著領導拿出解決方案,造成人來了,腦子沒有帶來。

領導是搭台的人,搭建好舞台讓大家發揮的 。 怎麼搭建好了舞台自己在跳舞呢?讓下屬先發言,下屬才是具體的執行者,下屬才是前線聽得見炮火的人,他們才是對問題最深刻了解的人,他們提出的問題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問題。

如果領導先發言,先拋出具體的方案,下屬的方案即使很好,下屬也不敢講,這是不利於公司的發展,也會讓下屬覺得領導沒有水平,沒能力!

三、 開會的領導藝術是領導必須具備的基本功

開會是領導發現好苗子的很重要的時機,也是領導展現自身魅力,獲得團隊認可的重要機會。 領導是領導大家,影響大家,而不是以權壓人。

1、 集思廣益,民主專政

聽大多數人的意見,營造大家都能暢所欲言的氣氛,這樣對於領導才聽到更多問題,才能從更多角度看到問題。

什麼叫民主專政呢? 那就是選擇跟更多核心骨幹去溝通,跟更多跟公司立場一致的人去商量,這樣才能從多個角看到問題,更容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任何一家公司都要把所有的意見給集合上來,但是最終的決策權還是在領導這里。

至於一些部分的會議,例會,那就按部就班執行就可以,由部門決定即可。

2、 大會達成共識,小會解決問題

開會不是為了解決問題,很多人掉入一個誤區,認為開會就是為了解決問題,很多的會議是為了和大家達成共識,不是所有的會都要解決問題。

特別是全體員工一起開會,如果問題講得越多,基層員工就會對企業失去越多的信心,如果沒有信心,還有動力做事嗎?

開大會是為了達成共識的,越大的場合越難探討具體問題,在於達成共識,在於造勢,統一大家的思想,增加全體人員對公司的信心,對前景的信心,讓團隊更加有凝聚力。

3、 小會在前,大會在後

開大會的成功,是由一個個小會而決定的,開大會前,很多問題都是通過小會討論的形式開過了,確定了下來。在開大會時,大家內心都有宗旨,就非常容易統一大家的思想,凝聚團隊。

很多領導者不懂得這一套,在開大會前,沒有開小會,所以在大會上,就會有很多人提出反對的意見。

這樣的話,很多問題是解決不了的,就算你講得再有道理,下面的人還是將信將疑,口服心不服。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 因為沒有提前統一思想,沒有提前把問題先處理。

這是很多老闆很頭痛的問題,而且不知道是哪裡出現了問題,只是覺得下面的人怎麼一點都不理解我呢?你就會覺得下面的人都是沒有能力的人,慢慢就會對下面的人失去信心。

而下面的人也覺得老闆總是異想天開,這個時候,下面的人就會對老闆產生懷疑,因為老闆做的決策大家都是持懷疑態度,大家都沒有想明白的事情,這樣的事情大家能做得明白嗎?

所以,即使老闆強制讓大家去干,那麼,執行力方面也會大打折扣,結果就是硬生生的把老闆做的決策給做流產了。

所以無數的老闆都在想,我想得很明白,怎麼下面的人就是無能呢?是我決策錯了呢?還以為這個生意真幹不了呢?搞得很多老闆摸不著北!也不知道問題出在了哪裡!這是很痛苦的。

小會在前,這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小會,把某些問題提前拿出來討論,得出一個可執行的具體方案,通過小會議,讓一部分的領導都想明白了,這個時候,這些領導才會支持老闆的決策。

開小會更多是了解大家的想法,減少大家的阻力,增加大家的動力,獲得更多重要人的支持。

當獲得了核心人員的支持與認可,這個時候再開大會,阻力就會小很多,就不會出現老闆一個人面對那麼多人的反對,而是可以獲得很多領導的支持。

這樣才能帶動所有的人,讓大會順利達到共識,讓大家都有信心完成工作。

最後

開會是最能體現一個人的領導力,開會是一個領導的基本功!

我們現在能夠好好開好一個會了嗎?

⑼ 如何開會更有效率

如何實現會議的快速高效是很多領導人頭疼的事情。
在進入正題之前,首先我們要明確的兩件事,一是我們為什麼要開會,二是在會議裡面不同的人所扮演的角色。
其實很多時候會議效率低下,主要原因是我們不知道究竟為什麼要開會。在辦公室坐著坐著突然就被叫去開會了,然後聽的稀里糊塗開始犯困,最後布置了一個覺得很頭疼的任務就出了會議室了。如果我們能明確到底為什麼要開會,效率可言至少提高一半。說到底,開會一般是為了去解決一個團隊共同的問題的。它不應該提倡各位與會人員即時對某個問題提出看法,應該是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針對腦子里成成形的想法各抒己見,按照問題的核心找出最佳解決辦法。頭腦風暴式的會議不應該算作正式的會議,因為它的著眼點是要激發大家的思維,圍繞問題創造出新的可能方案,卻並不一定要求當場就得出問題的解決辦法。布置任務式的會議是最讓人難受的,因為我們都在被動地去接受,而沒有辦法去表達自己。因而我建議布置任務這樣的東西,以郵件的形式傳達清楚,包括責任人、責任范圍、截止時間、任務需要達到的效果等。所以,一句話,我們為了解決阻礙共同利益的問題而開會。
在會議裡面的角色,大家應該體會很深。一般有人在主講,有人一直處於被動聽意見的狀態。其實我們可以分為會議的引導者以及參與者。會議的引導者大致相當於主持人的作用,他負責貫穿會議的主線保證討論不跑題,並且時刻調度會議氣氛;參與者主要是負責發表及傾聽意見的。如果你是會議的召集者,一般就要作為會議的引導者。
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是:當我們要開會的時候,我們應該干什麼?
事情都有從准備到進行到收尾的過程,會議也一樣。
准備工作:會議的召集者最好提前通知各位與會者會議即將討論的內容,以及討論需要達到的效果。比如「我們今天晚上要吃什麼?我們的要求是必須葷素搭配,還要有湯」。會議的參與者提前閱讀郵件或者其他通知,在腦中對問題進行解析,將自己的思路形成草稿或者簡單記錄下來,到開會的時候發表自己的意見。
我個人認為,在進入會議室之前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清空自己的大腦。不管是引導者還是參與者,都需要把自己開會時間之前腦子里的想法和情感放空,讓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會議之中。只有在這種最自然的狀態下,創意才能自然而來,我們才能專注於解決問題並且提出新的見解。不要去想之前有什麼煩心事,到了該做什麼事的時間就做什麼事,這樣效率才最高。
如何開會:在會議最開始的時候,引導者最好按照之間發給參與者的郵件重申一下會議需要解決的問題和達到的目的,然後逐項引導大家共同商定問題的解決辦法。不要試圖讓大家從零開始去討論什麼然後得出結論,這是不管花多少時間都沒法做成的事情,但是我們可以試圖對問題的解決思路達成一致意見,這才是團隊以後執行工作的關鍵。除了引導會議內容,也要注意引導會議氣氛。當氣氛很沉悶的時候,可以通過小的技巧去打破這種局面,這種技巧在網上很多,我不贅述了。但是當氣氛過於活躍,以至於會議開始逐漸跑題,引導者一定要把方向給拽回來,不然耗費的時間就大了去了。
開會過程中,引導者和參與者都要學會的是溝通的本領,包括認真傾聽、保證自己正確理解他人的觀點以及不著急去反駁別人。開會的時候很容易出現的狀況就是大家爭的不可開交,但其實如果我們真的理解了對方的意思,到最後往往會發現彼此說的東西並不矛盾,只是我們的表述非常的不一樣而已。所以在會議中,請務必保證自己在批評或者反駁他人意見之前,自己是正確理解了別人的意思的。引導者要比其他人更注重對會議的記錄以及即時的梳理,在希望得出最後的解決辦法的時候,最好按照問題的邏輯順序重申一下已經發表過的觀點,保證是沒有錯誤理解的。最後大家統一意見,回去著手布置相關工作和實施。
開會以後:引導者還是非常需要將會議的內容按主次整理好,再次發給與會者郵件。郵件的意義首先是校對會議中的信息是否被正確理解,再次就是確保每個人都知道問題的核心和解決思路是什麼。引導者也可以通過與會者對郵件的反饋採集會議的相關信息,以便今後效率提的更高。
這些是我從書里獲取知識後的自己實戰得到的經驗。我們將會議壓縮到了20分鍾以內,原先是一個半小時。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想法來開會,開會的過程中保持傾聽和理解,開會結束後任務相關聯的人再在一起討論和細化。效果非常好,大家的態度很積極,討論也很熱烈。每個來開會的人都知道我們可以高效地完成一件事,所以沒有人不懷著熱情和解決問題的信心地參與到裡面。

閱讀全文

與如何開會有效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5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60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8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9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9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7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6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100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4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7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7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4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2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7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91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5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6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4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5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