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心理學研究方法如何學

心理學研究方法如何學

發布時間:2022-09-28 11:14:24

1. 學好心理學的方法

如何學習心理學?我想從六個方面和大家談一談。因為不同背景的人學習心理學的方法是不一樣的,比如心理學科班出身的人怎麼學?不是心理學科班背景的人怎麼學?所以我根據不同背景(起點、學習目的、學習手段等)列舉出學習心理學的六種不同的方式。

第一種,高校教育模式。
比如說在高考時候就直接選擇心理學專業。目前全國有300多所大學是有心理學系和心理學專業的。心理學專業里有應用心理學(人力資源方向的應用心理學、心理咨詢、心理輔導方面的應用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所以,有的人一開始就選擇了專科、本科、碩士、博士的學歷教育模式。

第二種,學習者已經是成年人了,原來讀的也不是心理學專業,但是想學習心理學。
這樣的話,也可以繼續走大學的這種路線。像華南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很多大學都有心理學專業,而且也都開通了繼續教育。比如自考、函授、網路的遠程教育。通過這種方式,學習者一邊完成學習過程、積累知識,同時也可以拿到學歷。

以上兩種都是一邊拿學歷,一邊學知識的形式。第一種是全日制,第二種是在職學習。

第三種,非學歷的教育或培訓。
不想要學歷,或者已經有學歷了,就是實實在在想學一些知識、技術、理論來豐富自己,未來想走心理學的路線,這就是屬於一種長期的教育或培訓。比如我們的心理學網校,它是一年制的,不是學歷教育,但它是知識教育、技能教育;除了我們這樣的學習,還有其他一種長期的,以培養知識和技能為主的教育。像中科院心理所有一個兩年制的函授制教育,那個學歷也是不被納入到國家承認的學歷,但是它是國家批準的成人教育。

第四種,參加短期的學習班。
比如三天、五天的的工作坊,一個星期或長達半個月的學習班等,這種形式的學習也很適合一部分人的個人安排,只不過它的系統性要差一些。但它的優勢在於因為時間短,授課老師往往把最好的東西拿出來在幾天時間內呈現出來,所以學習者能見識到比較高精端、有代表性的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

第五種,個人體驗。
1、督導。學習者找一個心理咨詢師或者心靈導師類的老師,約他幫自己做咨詢或者督導,一次簽個一兩年,通過他幫助自己做個人分析成長、個人問題的解決,然後慢慢地積累很多的體驗。

2、拜師。大家知道,一個人到處去學習有時候不如跟著一個老師去體驗。現在也有一些心理學的老師會收徒弟、帶學生,這種收學生不像是大學里收碩士、博士那種形式的帶領,而是一種「師傅帶徒弟」的模式

2.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①自然觀察法、②實驗法、③調查法。④個案研究法、⑤測試法。⑥內省法。具體需要根據研究的目的、性質和研究對象的特點,選擇適合的心理學研究方法。

實驗法

①含義:在有計劃、有目的的控制條件下,操縱某些因素以引起心理活動的變化,考察這些因素與心理活動之間的關系,如考察照明情況對按鍵反應的影響。

②優點:可以揭示變數間的因果關系;實驗結果可以重復和驗證;實驗結果數量化指標明確;自然實驗結果比較符合實際情況,具有較高的外部效度。

③缺點:容易產生實驗者效應和被試的要求特徵;實驗室實驗帶有人為性質,外部效度不高;自然實驗對條件控制不夠嚴格,無法保證內部效度。

3. 心理學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有哪些

研究原則:客觀性、發展性、實踐性、系統性、倫理性。

研究方法

1、活動產品分析法。對被試完成的產品進行心理學分析,來了解心理活動的過程及其特點的方法。活動產品的心理分析是觀察的一種變式。

2、問卷法。一種通過書面回答問題來了解心理活動的方法。在研究學習動機、學習興趣以及性格特點等問題中被廣泛採用。這種方法可以在大量被試中同時進行,以便廣泛搜集材料。

3、測驗法。不同於上述研究方法,它是用來考查被試完成某種活動的准備水平和某些心理品質的方法。通過測驗可以揭示被試是否具有某些能力和技能,查明對某種工作的准備程度。

(3)心理學研究方法如何學擴展閱讀

作為一門科學的科學史,心理學的歷史卻十分短暫。19世紀中葉以後,自然科學的迅猛發展為心理學成為獨立的科學創造了條件,尤其是德國感官神經生理學的發展,為心理學成為獨立的科學起了較為直接的促進作用。

到1874年《生理心理學原理》的出現,從此,心理學才從哲學中分化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開始了蓬勃發展的歷程。

4. 教育心理學中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教育心理學中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幾種:

1、觀察法。觀察法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記錄被研究對象行為活動的研究方法,搜集研究資料的初步方法。有經驗的研究者或教師如能善於運用,往往能夠收集到不少所需要的數據和資料。

2、實驗法。實驗法是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條件或情境,以引起被試一定的心理反應的研究方法。以實驗法進行心理學研究的目的,是要搞清楚在有控制的條件下,影響一系列心理變化的因素,即變數。

3、測量法。測量法是指運用標准化的量表(問卷)測定人的某種心理品質的方法。

4、調查法。調查法是以提問題的方式,了解被試心理活動的方法。

5、經驗總結法。經驗總結法是教育心理學一個重要的研究方法,是指教育工作者從心理學的角度對自己或他人的工作經驗進行總結。

6、教育行動研究。教育心理學主要研究教育實踐領域中的各種心理學問題,因此教育實踐是推動教育心理研究的強大動力。

5. 心理學研究要掌握的三項基本研究方法

文/逆水行舟eli

1、三種方法對比

2、觀察法

這是原始的心理學研究方法,分為自然觀察法、參與性觀察法、個案法和調查法。

自然觀察法指研究者對自然情景下的現象進行觀察,獲得被試真實自然的行為。如研究地震等災害對受難者的心理影響。

參與性觀察法指研究者把自己融入觀察對象的群體中進行觀察。這彌補了自然觀察對某些資料有限的搜集能力。

個案法指研究者對單個或少數幾個被試進行長期全面的追蹤研究。如陸里亞對有神奇記憶的人的個案研究。

調查法是藉助問卷、量表工具收集資料,並分析處理得出結論的觀察方法。

3 、相關法

相關法用來觀察測量兩個變數或多個變數間統計上的關聯,確定它們的相關強度和方向。

這個方法為研究者提供能評估和詳細說明兩個或多個變數間關聯程度的相關系數,用r表示,值的變化范圍是-1~1。絕對值大小表示相關聯程度,正負號表示方向,0表示毫不相關,-1表示負相關,1表示正相關。常用的相關系數有,皮爾遜積差相關系數、斯皮爾曼等級相關系數等。

為了研究結果更接近因果關系的解釋,研究者提出了交叉-滯後法。

圖中對角線上的兩個相關系數就是交叉-滯後相關系數,不過這仍不能確定因果關系。

4 、實驗法

實驗法有三項基本要素,分別是實驗假設和推論、實驗變數、實驗控制。

第一項要素是實驗假設和推論。實驗假設要遵循操作定義原則,轉化成可操作的推論。

第二項要素是實驗變數,包括自變數、因變數和額外變數。自變數是主試操作和控制的對被試反應有影響的變數。因變數是隨著自變數變化而變化的被試反應。

這兩項變數都要遵守操作定義原則。

額外變數是實驗中與實驗目的無關,但影響因變數的潛在因素和條件,它會混淆自變數的影響,所以需要排除。

實驗法區別於觀察法和相關法的地方,就是要求研究者能嚴格操縱自變數,盡可能減少額外變數的混淆,從而客觀觀察到因變數對自變數的反應。

第三項要素是實驗控制,泛指一切保障實驗精度的工作,最主要的就是對額外變數的控制。

根據變數的不同,實驗設計可以分為自變數的設計、因變數的設計和額外變數的設計;根據被試角度,實驗設計可以分為被試間設計、被試內設計和混合設計;根據樣本數量,實驗設計可以分為大樣本設計和小樣本設計。

4.1關於變數的實驗設計

4.1.1、多自變數設計

典型的心理學實驗是同時操縱2~4個自變數的多變數設計,優點是效率高、實驗控制好、普遍性高,而且能揭示變數間的交互作用。

如圖所示,在自由回憶測驗中,記憶能力不同的兩組被試成績差異明顯,而在詞彙辨認測驗中成績差異不明顯,如下圖所示。沃林頓和韋斯克蘭茨正是根據發現自變數間的交互作用開拓出了內隱記憶的研究新領域。

4.1.2、多因變數設計

多因變數設計可以獲得單因變數實驗無法提供的信息,不過通常使用兩個因變數就夠了,因為使用太多因變數,在統計分析時要涉及多元方差分析,難度和工作量大。

對因變數的測量用到主觀指標和客觀指標。

主觀指標指被試對自己的心理活動進程敘述的記錄或者是對主試提問的回答。

客觀指標有反應速度、反應速度的差異、反應的正確性、反應標准、反應的難度和神經生理指標6種。

反應速度指標,如測量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某項任務的數量;

反應速度的差異指標,如在內隱學習的研究中,被試對隨機組字母和對規則組字母的的反應時之差;

反應的正確性指標,如測量走迷宮走入盲巷的次數;

反應的標准指標,如測量似然比𝞫;

反應的難度指標,如斯金納箱設置的三個難度等級;

神經生理指標,如被試的心率。

選擇因變數指標時要考慮因變數的有效性、客觀性和數量化三個方面。

第一,有效性

是說指標能充分代表所研究的現象。其中,要注意避免出現天花板效應和地板效應,如體重計最大刻度如果低於要測量的被試的體重值,就出現了天花板效應。如測試的題目太難,導致水平高的和低的都做不出來,就出現了地板效應;

第二,客觀性

是說指標是客觀存在的,可以測量也可以在一定條件下重復實驗來驗證;

第三,數量化

是說指標是能數量化的。

此外,主試還要指導被試在主試所設想的維度上進行反應,因為不加引導,被試的反應就沒有方向。這時,主試又需要控制和標准化指導語,因為指導語也成為重要的自變數,要保持不變。

4.1.3、額外變數設計

額外變數分為隨機額外變數和系統額外變數。由隨機額外變數引起的誤差是隨機誤差,如偶然的溫度變化,可以運用多元統計技術來排除。由系統額外變數引起的誤差是系統誤差,如主試效應、被試效應,可以運用下面的6種設計方法來控制。

第一,排除法

顧名思義,就是想辦法把額外變數排除出去,如為了消除外界的噪音,通過隔音室來排除。

如果要消除主試效應,可以通過單盲實驗來排除。主試效應指主試在實驗中會有意無意地用動作、表情、語言等方式影響被試,使他們的反應符合自己的期望,或者主試在記錄時無意中以偏向自己的假設來記錄數據兩種情況。單盲實驗要求記錄因變數數據的研究者不知道誰是實驗組,誰是控制組,從而排除上面兩個干擾因素。

如果要同時消除主試效應和被試效應,可以通過雙盲實驗來排除。被試效應指被試會自發地對實驗目的產生一定的假設和猜測,然後以自認為能滿足目的的方式進行反應,或者被試可能會有意反饋研究者需要的數據,再或者可能自我認同這一假設,有意無意的選擇遺忘不合假設的數據,導致出現虛假的數據三種情況。雙盲實驗法要求測量因變數的研究者和被試,雙方都不知道誰是實驗組誰是控制組,從而排除上面幾種因素的干擾。另外,為了防止被試猜到實驗目的,還可以多設置控制組,不讓被試輕易猜到研究者的假設。

第二,恆定法

在實際操作時,研究者其實做不到把所有額外變數都排除,所以還可以讓額外變數在實驗過程中保持恆定不變,這樣也相當於控制了額外變數的影響。比如為了克服性別不同造成的實驗結果的偏差,研究者可以選用一個性別來試驗。

但這種方法的局限是難以將實驗的結果推廣到額外變數的其它水平上去。比如為了控制性別的影響,研究者只選取了男性被試,那麼得到的結論就不能直接推廣到女性被試身上。

第三,匹配法

匹配法是想辦法把被試人為分出具有相同特質的若干組。如「練習對射擊效果的影響」實驗,研究者首先測試每個被試打靶的成績,然後把成績相同的被試分別分配,匹配成射擊水平相當的兩組被試。

這種方法在理論上可取,但在實際操作中很難,原因有四點。

一、匹配往往不完全。研究者不可能對被試的每個特徵都進行匹配;

二、匹配往往費時耗力;

三、匹配的特質間可能存在交互作用,對實驗結果有混淆作用。如匹配被試的年齡分成初中生和大學生兩組,想研究他們對不同材料的識記能力,但實際上,年齡和識記材料間有交互作用,因為年齡小的被試對圖形的再認能力強,年齡大的對文字再認能力強,那麼如果兩組被試對不同材料的識記能力出現差異,到底是材料的問題還是年齡的問題,就說不清了;

四、匹配時可能出現統計回歸假象。統計回歸假象指極端個體的表現有向平均表現回歸的傾向。

第四,隨機化法

隨機化法指把被試隨機分配到各處理組中,去接受不同的自變數處理。邏輯是,如果總體中的所有成員都有同等機會被抽取到任意處理組,那麼可期望形成的各處理組的各種條件和機會也是相等的。

隨機化法的具體操作方法有同時分配法和次第分配法兩種。

同時分配法使用的條件是,被試在同時等候,主試可以隨意調派其中任何一個被試。這種操作有抽簽法、筆畫法、報數法三種技術,其中筆畫法指先按照姓氏筆畫數排序,然後用隨機數表來分配被試。

次第分配法的使用條件是被試來的時間不一致。這種操作有簡便法和區內隨機法兩種技術。

從理論上講,隨機化法隨機取樣的被試通常要達到三十人以上,是控制額外變數的最佳方法。但它的局限性是,主試不能精確地控制不同組間的被試差異,也就是說不知道哪些變數得到了控制。

第五,抵消平衡法

抵消平衡法用到ABBA法和拉丁方設計法,通過系統改變實驗處理呈現順序,從而抵消或平衡順序效應,空間效應、習慣誤差、疲勞效應和練習效應等額外變數帶來的誤差。這個方法是心理實驗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的邏輯是如果把被試安排在所有順序下接受實驗處理,那麼結果的差異就可以歸於自變數而不是順序。

ABBA法的操作,是把自變數水平分為A和B,然後讓所有被試都按照ABBA這樣的順序接受四次實驗處理。這種方法在理論上可以有效平衡呈線性系統變化的位置和延續誤差。

拉丁方設計法主要用於自變數水平超過兩個的情況。拉丁方是一個兩維矩陣,列表示實驗處理,行表示被試,其中拉丁方第一行的建立公式是1、2、n、3、n-1、n-2……,依次類推。如下圖。

第六,統計控製法

前面的五種方法都是在實驗中控制,這個方法是實驗後用一些統計技術去控制。這是由於條件限制,研究者明知一些額外變數存在,但在實驗中也做不到控制,只好在實驗後通過一些統計技術盡量把這些額外變數的影響排除出去。主要的技術有協方差分析、偏相關等。

4.2關於被試的實驗設計

4.2.1、被試間設計

被試間設計要求每位被試只接受一種實驗處理。

這種設計的最大問題是,由於不同的被試接受不同的實驗處理,所以在解釋因變數的變化時,不能簡單地認為因變數的變化差異都是自變數的差異造成的,這種差異也可能是被試間的差異造成的,這是很難分辨的。

彌補這個缺陷的辦法是盡量減少兩個或多個組別的被試差異,可以採用匹配法和隨機化法兩種技術,這兩種方法在前面已經有詳細介紹。

被試間設計的優點是,因為每個人只接受一種實驗處理,所以可以避免練習效應和疲勞效應。但局限有兩點,除了沒有辦法從根本上排除個體差異這個額外變數對實驗結果的混淆作用外,還有一點是用到的被試數量太大。

4.2.2、被試內設計

被試內設計要求每個被試接受自變數所有水平的處理,測量相同被試在不同處理下的行為變化。這種設計與被試間設計相比,因為看的是被試前後的變化,所以不存在個體差異這個額外變數,但它另外存在位置效應、延續效應、差異延續效應等額外變數的混淆。

位置效應,是指因為實驗處理的序列位置影響被試反應。

延續效應,是指前一階段的實驗處理會對後一階段的處理產生影響。如被試要接受兩種實驗處理,先接受A處理,然後他在接受B處理的時候,可能因為接受過A處理,導致他的行為水平提高了或者對實驗處理感到厭倦了,就是說被試受到練習效應和疲勞效應的影響。

差異延續效應,也指前一階段的處理影響後一階段的處理的效果,但跟延續效應不同的是,這種影響取決於先出現的是什麼處理。

對於這些混淆效應,研究者使用平衡設計法來排除和控制。常用的是ABBA法和拉丁方設計,這兩種方法在前面也已經詳細介紹。

被試內設計和被試間設計相比,還有一個優點是,節省了被試人數。

4.2.3、混合設計

混合設計要求一個自變數用被試內設計,另一個自變數用被試間設計。這種設計實際上是在進行兩個實驗,綜合了被試內設計和被試間設計各自的優點。

4.3小樣本設計

4.3.1、大樣本設計和小樣本設計的對比

典型的實驗通常都是大樣本設計,因為樣本多,可以減少被試間的個體差異對因變數的影響。

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要用到小樣本設計,比如,要確定某種療法的效果,但是只有一兩名患者的情況。還比如心理物理學實驗,它受個體差異的影響非常小,但是做起來費時費力,所以也可以採用小樣本設計。

小樣本設計有自己的優勢,第一,它有助於開展探索性的研究;第二,它在臨床心理學和教育咨詢領域,對驗證矯正程序的有效性和檢驗理論假設特別有效。

4.3.2、兩種有代表性的小樣本設計

ABA設計

A表示治療前的基準狀態,B代表治療後的狀態。這種設計可以用來驗證矯正程序的有效性。

ABA的意思是,先在A階段測試被試的行為,然後對被試進行治療,讓被試處於B狀態,測量看行為是否發生變化,最後再讓被試恢復到A階段。

如果研究者只採用AB設計,當我們測量到B階段的變化時,我們不能把B階段的變化直接歸因於療法的作用,因為可能還有其它的因素的影響。所以ABA設計的關鍵就在最後的A,如果能讓被試恢復到A階段就可以區分出療法的效果,但前提是B階段的治療效果不能是持久性的,不然就回不到A的基準狀態了。

多基線設計

指實驗時引入同一自變數,但引入時間不同,這樣,不同的行為或被試在引入自變數之前就會有長短不等的基線期。邏輯是當一種行為在接受處理時,另一種行為仍保持在基線條件下,如果處於基線水平的行為在接受自變數之前保持穩定,在自變數引入之後改變,我們就可以認定自變數是該行為發生變化的原因。

多基線設計還可以分為被試內多基線設計和被試間多基線設計。被試內的多基線設計是比較同一被試在不同的基線階段的行為的不同,被試間的多基線設計是比較不同被試的同一行為在不同基線階段的不同。

5、要求

1、辨別三種研究方法的優勢和劣勢。

2、實驗法的三項基本要素是什麼?

3、控制額外變數的方法有哪些?

4、不同實驗設計各自的內涵、優勢、局限是什麼?

文/逆水行舟eli

6.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受外部因素影響產生的偏差,如權威、實驗設計等;個人原因產生的偏差,如研究者的想法、品質等;

沒有控制好混淆變數,導致實驗結果並不完全是由於想要操縱的變數而造成的。

實驗者在實驗過程中,對某種結果有所期待,有意無意的將預期的結果通過表情、動作等暗示給被試,以至於實驗結果有利於證明實驗者假設的現象。

如聰明的漢斯實驗,實驗者希望能證明他的馬會算數,因而在馬蹄敲擊數目正確時,表情及肢體語言會傳遞出興奮,結果證明,馬並不是會算數,而是能夠正確識別主人情緒的變化,從而在達到主人的期望時停止敲擊馬蹄,造成了它會算數的假象。

克服實驗者效應的方法:單盲實驗,被試不知道實驗的目的是什麼,也不接觸實驗者,從而消除實驗者對被試的影響;雙盲實驗,主被試均不知道實驗的目的,實驗的設計者將主試的職責託付給其他人,告知其工作內容,但是不告訴其實驗目的,達到雙盲的效果;

被試接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實驗處理時,反映了有機體受經驗影響而發生的實驗偏差。

如測試兩張恐怖圖片哪一張更恐怖時,被試查看兩張照片的順序,會對其最終評價產生影響。

在自然的條件下(相對於實驗室等認為創立的情境)

對表現心理活動的外部活動進行

系統的、有計劃的觀察

從中發現心理活動的規律性。

觀察法在發展心理學中的兒童心理學應用較多。

例如珍妮·古道爾對黑猩猩的觀察實驗,發現黑猩猩會實用工具,且具有情感。

再如觀察青春期男女生遇到漂亮/帥氣的異性時的反應。

適用觀察法的情況:(1)所觀察的對象或現象無法控制;(2)控制條件下可能影響某些行為的出現;(3)社會道德的要求,不能對某些現象進行實驗研究(實驗有價值,但是會嚴重損害被試,就不能實驗控制,只能觀察自然條件下出現的這種情況)。

優點在於保持心理的自然性,結果真實。

缺點是結果難以檢驗和證實,研究不可復現;受觀察者主觀因素影響大,易產生觀察者偏見;觀察到的結果,無法確定確切的因果關系(正相關,負相關,不等於因果),因為自然條件下,有很多因素在發生作用。

操縱變數,從而研究出確切的因果關系。

心理學能夠脫離哲學,就是因為實驗方法的出現,開始用科學的方法研究心理學,而不是思辨方式。

實驗法是,在控制條件下,研究者有系統地操縱自變數,然後觀察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關系的一種研究方法。

關鍵在於操縱自變數,控制無關變數或混淆變數。

實驗研究的一般程序:(1)提出有價值的研究問題,具有理論意義或實踐意義;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很多哲學問題是無法用心理學方法研究的;(2)選擇具體的實驗設計類型,如被試間設計,一組被試只接受一種處理條件;被試內設計,一組被試接受所有條件的處理。(3)實驗觀測,實驗設計實施、收集數據的過程。(4)對實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5)得出結論。

甲組無插圖;

乙組有插圖;

質疑點在於實驗結果是否因為甲乙兩組被試之間自身的差異造成,而不是插圖造成;

甲組無插圖;

甲組有插圖;

關鍵在於兩次閱讀內容不能一樣,但閱讀難度要一樣。

無關變數的控制:比如第一次在早上九點進行,第二次在下午一點進行,就會對實驗結果有影響。

最後根據實驗的統計分析結果,得出結論,有插圖的故事兒童更好理解。

實踐意義:兒童讀物需要多一些插圖。

假設:人們拒絕一個很大的要求後,對於較小的要求的接受性增加。

被試:隨機抽取並分組的大學生。

操縱變數:是否拒絕過大要求。

甲組:直接向其提出一個小要求。

乙組:先向其提出一個過分的大要求,被拒絕後再提出相同的小要求。

結果乙組對相同小要求的接受率更高,則證明了假設。

舉例:向他人借兩千塊錢被拒絕後,再向其提出借五百塊的請求,更容易借到。

招募被試:通過問卷量表等形式,選出24名情緒穩定且反社會傾向最低的被試,分為兩組。

甲組:6人充當獄警,發警服、警哨和警棍,八小時維持秩序。

乙組:18人充當囚犯,被警車帶走,搜身,換衣服進監獄。

操縱變數:身份、社會角色。

結果:扮演獄警和囚犯的人越來越像真的獄警和囚犯;囚犯被動、壓抑、依賴、無助、自貶;獄警開始侮辱他人、懲罰囚犯、拒絕上廁所等;原計劃兩周的實驗,不到六天就出現了這樣不可控的現象,被迫停止;

結論:人所充當的社會身份,職業角色,在其心理和行為當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從事某種職業的人,往往會有該職業所帶來的特定心理和行為特徵。

實踐意義:在教育中,可賦予某種職責,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學生的特點,比如對一個多動,自律性較差的學生,讓其當紀律委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其狀況。

實驗者所要測定的心理活動或者行為,如反應時、正確率、心跳加快等生理指標等。

反應時:刺激施於有機體之後到明顯反應開始所需要的時間,如賽跑時發令槍打出到開始跑步的時間。通過反應時能夠揭示認知活動的階段、花費的時間以及認知活動的復雜程度。

簡單反應時(燈亮了按鍵)-->分辨反應時(紅燈亮了按鍵,綠燈亮了不按)-->選擇反應時(紅燈亮了按左邊,綠燈亮了按右邊)。可以揭示每個階段花費的時間以及信息加工的復雜程度。

實踐意義:路標越復雜,再認時RT越長,不利於指示作用,需要修改設計。

優點:可以揭示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可以重復檢驗結果和結論;數量化指標明確。

缺點:實驗室嚴格控制條件,而現實世界很難控制其他因素,因而當實驗室結論推廣到現實應用中時,可能會得到不一樣的結果,難以推廣應用。

用一套預先經過標准化的問題/量表,來測量某種心理現象。

包括智力測驗,人格測驗,職業能力傾向測驗,心理健康測驗,態度測驗等。 

信度:測驗結果的可靠程度,多次測驗成績高相關,較穩定,說明該測驗信度高。

效度:是否有效的測量了你要測的東西。

深入地研究一個或少數被試的方法。

比如失語症的臨床研究,布洛卡區的發現,布洛卡醫生發現自己的一個病人有特殊症狀,可以聽懂語言,但是說話表達極其困難,在病人去世後,解剖其大腦發現有一塊受損區域,可能導致了失語的症狀。後將該區域成為布洛卡區,負責說話(語言的產生),但是不管語言的理解。

優點:可以探索性的提出假設。

缺點:個案要進行長時間的觀察,耗時長;且樣本很小,結果沒有普遍性和說服力, 需要進一步驗證。

7. 健康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驟分別是什麼

健康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有自然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測驗法、臨床法等。
這些方法已經成為國內外人力資源管理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strong>研究步驟是:
①提出問題;②查閱文獻;③形成假設;④制訂研究方案;⑤搜集數據和資料;⑥數據和資料的統計處理;⑦結果分析;⑧作出結論。
心理學的科學研究實際上就是提出假設和驗證假設的過程。心理學家總是根據所研究問題的性質、目的以及研究過程各階段的要求來選擇具體的研究方法。

8. 簡述小學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及如何實施

除了觀察和實驗兩種主要方法以外,還同時運用其他一些輔助的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談話法、問卷法和作品分析法。
談話法是通過談話來了解兒童心理活動的一種方法。因為言語是人的心理活動的最重要外部表現之一。採用這一方法的時候,首先應當根據研究的目的和談話對象的特點擬訂談話的話題和內容;談話的話題和內容要求是兒童能夠回答和樂於回答,並能從中分析出他的心理活動的;跟兒童進行談話的時候,必須隨機應變,隨時提出足以了解有關兒童心理狀態的具有靈活性而又恰當的問題;談話的過程和結果應當由研究者本人或共同工作者作詳細的記錄,如能用錄音機記錄,則更為方便、可靠。

9. 心理學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

(1)觀察法

①含義:在自然條件下,對表現心理現象的外部活動進行有系統、有計劃的觀察,從中發現心理現象的發生和發展規律,如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

②優點:適用范圍較廣;簡便易行;獲得的資料比較真實,生態效度高。

③缺點:不能揭示因果關系;結果難以重復和驗證;結果難以進行精確分析;難以控制目標現象的出現;容易出現觀察者效應和觀察者偏差。

觀察者效應是指因為觀察者的存在,觀察對象的行為會發生變化,進而影響觀察結果的真實性。觀察者偏差是指觀察結果受到觀察者個人特徵等主觀因素的影響。

(2)實驗法

①含義:在有計劃、有目的的控制條件下,操縱某些因素以引起心理活動的變化,考察這些因素與心理活動之間的關系,如考察照明情況對按鍵反應的影響。

②優點:可以揭示變數間的因果關系;實驗結果可以重復和驗證;實驗結果數量化指標明確;自然實驗結果比較符合實際情況,具有較高的外部效度。

③缺點:容易產生實驗者效應和被試的要求特徵;實驗室實驗帶有人為性質,外部效度不高;自然實驗對條件控制不夠嚴格,無法保證內部效度。

實驗者效應是指實驗中,主試可能以某種方式有意無意地影響被試,使被試的反應迎合主試的期望,如羅森塔爾效應。要求特徵是指在實驗中,被試根據自己對實驗目的的假想,做出符合實驗目的的行為,如霍桑效應。

(3)測驗法

①含義:用一套預先經過標准化的問題測量某種心理品質的方法,如測量智力。

②優點:簡便易行;測驗編制嚴謹,可靠性高;數量化程度高,便於統計分析;有常模可以參照。

③缺點:不能揭示變數間的因果關系;對施測者要求較高;不適合文化水平較低者;是對心理活動的間接測量,只反映結果,無法反映心理活動過程。

(4)調查法

①含義:以提問的方式,讓調查者就某一問題自由表達其態度或意見的方法,如調查中國公民的國家認同感。

②優點:不受時空條件限制,運用較為容易;可以對數據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③缺點:不能揭示因果關系;耗時耗力;受研究者的主觀影響較大。

(5)個案法

①含義:對某個人進行深入而詳盡的觀察與研究,以便發現影響某種心理與行為現象的原因,如對超常兒童的研究。

②優點:能夠解釋個體心理和行為的發展變化原因;有助於研究者提出某種理論或假設。

③缺點:實驗結果僅適用於個別情況,缺少普遍性。

(6)相關法

相關法並非研究方法,而是統計分析方法,可以不記。

①含義:探討兩個或兩個以上變數之間聯系程度的方法。

②優點:可以發現現象之間的相互關系,對現象進行預測;可以為實驗法提供基礎。

③缺點:無法確定變數間的因果關系。

閱讀全文

與心理學研究方法如何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系蝴蝶結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479
高中檢測氨水的方法和現象 瀏覽:286
法壓壺的使用方法 瀏覽:126
環境檢測水質分析方法 瀏覽:223
眼鏡片卡槽拉絲與鏡架安裝方法 瀏覽:460
有什麼方法可以矯正近視眼 瀏覽:541
億萬台電腦列數字說明方法 瀏覽:35
初中生高考題解決方法 瀏覽:441
特殊測量技術方法特點 瀏覽:541
用化學方法鑒別真金和假金子黃銅 瀏覽:9
羊五號病怎麼治療土方法 瀏覽:485
增強手指肌力的訓練方法 瀏覽:184
擦車的正確方法 瀏覽:213
民間治療失眠的方法 瀏覽:504
斷奶後正確的回奶方法 瀏覽:363
聯想電腦打開麥克風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73
如何測量水溫感測器方法 瀏覽:446
橋梁鋼腹板的安裝方法 瀏覽:748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71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