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醫保家庭共濟如何使用
醫保家庭共濟的使用方法是在葯店購買葯品,可以直接用綁定的親屬卡刷卡買葯,使用時要注意「人卡一致」,如果是需要在醫院就診時使用,那麼共濟健康賬戶要先使用本人歷年個人賬戶資金,後使用本人共濟健康賬戶資金。
醫保家庭共濟的辦理需要攜帶相關證件資料,去社保(醫保)經辦服務大廳或者就近的區縣街道(鄉鎮)社保辦事處辦理,還可以通過手機醫保APP的手機端進行辦理。
但是,職工醫保家庭共濟需要授權人和被授權人同時在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狀態,且醫療保障待遇正常,才能夠共享使用家庭個人賬戶共濟。同時,家庭共濟只限使用歷年個人賬戶的結余部分,不能使用授權人參加的醫療保險的統籌基金。
【法律依據】
《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第十七條 參保人員應當持本人醫療保障憑證就醫、購葯,並主動出示接受查驗。參保人員有權要求定點醫葯機構如實出具費用單據和相關資料。
參保人員應當妥善保管本人醫療保障憑證,防止他人冒名使用。因特殊原因需要委託他人代為購葯的,應當提供委託人和受託人的身份證明。
參保人員應當按照規定享受醫療保障待遇,不得重復享受。
Ⅱ 醫保家庭共濟如何使用
一、醫保共濟賬戶成員怎麼使用?
1.微信客戶端綁定:打開手機微信APP,搜索你所在地區的微信社保公眾號,點擊「便民服務」選項,進入頁面後,再點擊「個人業務辦理」,登錄自己的醫保賬戶,點擊信息修改,最後點擊「醫保賬戶家庭綁定」就可以完成醫保共濟的操作。
2.電腦端綁定:從瀏覽器里搜索社保官網,點擊進入「社會保險服務個人」網頁,進入後點擊「社保業務辦理」,再點擊「醫療業務辦理」選項,最後點擊「個人賬戶家庭共享」,把需要增加的家人信息輸入提交並保存就可以完成綁定。
3.支付寶綁定:打開支付寶app,並在搜索里搜索所在地區的醫保服務小程序,然後點擊「家庭共濟」,點擊並完成承諾書閱讀,進行開戶處理,點擊「添加家庭成員」,綁定家人的相關信息,錄入後也就完成了醫保共濟的綁定。
二、醫保共濟怎麼操作?
1.醫保共濟的限制條件:一般而言,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家庭團結的實施意味著個人賬戶可以由本人、未成年子女、配偶和其他直系親屬使用。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醫療保險卡可以被其他人隨意使用。
刷卡和報銷仍然需要自己享受,但在家庭成員相互綁定和授權後,多年的余額可以共享。實現與家庭成員共享醫保個人賬戶,即家庭成員共同幫助,但每張醫保卡最多隻能綁定5個家庭。此外,醫保共濟賬戶的家庭僅限於參保人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岳父、岳父、岳母和其他親屬不包括在內。
2.醫保共濟資金可以支付的費用:個人在定點醫療機構門診、住院發生的醫療費用;在指定零售葯店購買葯品、醫療器械和消毒用品的費用;在體檢機構進行體檢的費用;支付城鄉居民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費用;符合個人賬戶支付范圍的其他費用。
Ⅲ 醫保家庭共濟如何使用
醫保家庭共濟的使用方法是在葯店購買葯品。
醫保共濟可以直接用綁定的親屬卡刷卡買葯,使用時要注意人卡一致,如果是需要在醫院就診時使用,共濟健康賬戶要先使用本人歷年個人賬戶資金,後使用本人共濟健康賬戶資金。
醫保個人賬戶家庭共濟是指職工醫保個人賬戶歷年結余資金可用於支付職工醫保參保人員配偶、子女、父母的門診醫療費用實現家庭成員之間共濟互助。
家庭共濟對象使用其本人的社保卡結算,限在市區范圍內的定點醫院門診或定點葯店購葯時使用,住院不能使用,在市區外發生的門診費用暫按老辦法事後報銷。
【法律依據】
《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第十七條 參保人員應當持本人醫療保障憑證就醫、購葯,並主動出示接受查驗。參保人員有權要求定點醫葯機構如實出具費用單據和相關資料。
參保人員應當妥善保管本人醫療保障憑證,防止他人冒名使用。因特殊原因需要委託他人代為購葯的,應當提供委託人和受託人的身份證明。
參保人員應當按照規定享受醫療保障待遇,不得重復享受。
參保人員有權要求醫療保障經辦機構提供醫療保障咨詢服務,對醫療保障基金的使用提出改進建議。第四十一條 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醫療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造成醫療保障基金損失的,責令退回;屬於參保人員的,暫停其醫療費用聯網結算3個月至12個月:
1、將本人的醫療保障憑證交由他人冒名使用;
2、重復享受醫療保障待遇;
3、利用享受醫療保障待遇的機會轉賣葯品,接受返還現金、實物或者獲得其他非法利益。
個人以騙取醫療保障基金為目的,實施了前款規定行為之一,造成醫療保障基金損失的;或者使用他人醫療保障憑證冒名就醫、購葯的;或者通過偽造、變造、隱匿、塗改、銷毀醫學文書、醫學證明、會計憑證、電子信息等有關資料或者虛構醫葯服務項目等方式,騙取醫療保障基金支出的,除依照前款規定處理外,還應當由醫療保障行政部門處騙取金額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
Ⅳ 醫保直系親屬共享怎麼操作
法律分析:1、打開支付寶,點擊市民中心,點擊醫保
2、在醫保在線服務中,點擊醫保家庭共濟
3、點擊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歷年賬戶家庭共濟備案
4、選擇家庭共濟,點擊確定
5、點擊醫保綁定人員關系,姓名和身份證號,點擊下一步提交,申請成功之後,家人就可以使用自己的醫保卡了。
拓展資料:
醫保卡使用人:
1、職工醫保參保人:個人賬戶余額會減少,但是統籌賬戶的增多,可以用於門診慢性病、多發並報銷,支付比例50%,對於退休老人和慢性病人群是屬於最大的利好!
2、居民醫保參保人:可以享受職工醫保參保人的個人賬戶余額,用於定點醫院就醫、葯店買葯、醫療器械和醫用耗材發生由個人負擔的費用;
3、醫保卡不用外借:賬戶共享不等於醫保卡宮頸,只是賬戶資金轉移,外借醫保卡屬於不合理的行為,參保人應該妥善保護好自己的醫保卡。
此次印發的意見,在建立門診共濟保障機制方面主要囊括了三條措施。
一是建立普通門診統籌,逐步將門診里多發病、常見病納入醫保統籌基金報銷。這些費用原來基本是靠個人賬戶解決。
二是加強慢性病、特殊疾病的門診保障,將費用高、治療周期長的疾病門診費用也逐步納入門診保障范圍。對部分門特、慢病、大病的相關治療,在門診看,但是按住院的政策管理。
三是參保人除了在定點醫療機構就診,可以持醫院外配處方在定點零售葯店結算和購葯,符合規定的納入統籌基金的支付范圍,相應的定點零售葯店也納入這樣的保障定點范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八十八條 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退回騙取的社會保險金,處騙取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Ⅳ 醫保家庭共用怎麼用
打開您所在地區的社保微信公眾號,然後點擊「便民服務」,點擊「個人業務辦理」。登錄自己的醫保賬號後點擊「參保信息修改」,再點擊「醫保賬戶家庭綁定」即可。本月實施新政措施,醫保卡個人賬戶資金除了用於本人外,還可用於親屬。按照新出台的《關於調整廣州市基本醫療保險有關待遇標准及個人醫療賬戶支付范圍的通知》規定,參保人可使用個人賬戶資金支付本人及其親屬包括繳交社會醫療保險費、在本市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發生的屬於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在本市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預防接種及體檢費用、在本市醫療保險定點零售葯店購買葯品及醫療用品的費用。
拓展資料:
1.亞運前夕,廣州市出台了一系列醫保惠民政策。11月起,醫保卡的個人賬戶資金擴大了使用范圍,從以往僅限於參保人自己看病購葯,擴大至可全家共同使用。新政實施以來,記者采訪了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醫保處,了解到新政給廣大市民帶來了便利,家長可用醫保卡給孩子繳醫保費,子女可幫家中老人支付門診慢性病的自費部分,靈活就業人員可用家人的醫保賬戶上的資金,但有關部門也提醒,如果有參保人藉此利好機會去惡意套現,是絕不允許的,一經發現,或會扣卡處理。而記者走訪各家醫院也發現,該政策實施半個月以來,與家人共用醫保卡的人約佔一成。醫保卡全家用參保人倍感方便以往,按政策規定,職工醫保的個人賬戶資金僅限於參保者個人專款專用。
2醫保卡使用范圍:參保職工在定點醫院,葯店就醫購葯時,可憑密碼在POS機上刷卡使用,但無法提取現金或進行轉帳使用;
3.醫保卡余額查詢:參保職工可通過撥打電話95566進行余額查詢,也可在中行儲蓄所或市區定點醫院,葯店查詢,也可以上網在社保查詢系統登錄查詢。或者使用手機登陸手機社保查詢網查詢醫保卡余額;
4.醫保卡交易查詢:參保職工可以到中行的儲蓄所憑身份證和醫保證要求列印醫保卡交易記錄,包括個人帳戶金的撥付記錄和消費記錄,對交易記錄有疑問的,可以到中行零售業務部進行查詢;
5.醫保卡密碼:參保職工若修改密碼,可撥打電話95566進行修改,也可持身份證到中行儲蓄所進行修改,參保職工若忘記密碼,可持身份證到中行儲蓄所掛失原密碼並更改密碼;
6.醫保卡的保管:參保職工要妥善保管好醫保卡,若不慎丟失,請立即到單位開具證明信並到醫保處蓋章確認,然後持身份證到中行儲蓄所掛失,並辦理補卡手續,7天後可領取新卡。
操作環境;蘋果12,iOS14,微信8.0.16
Ⅵ 家庭共濟醫保怎麼使用
醫保家庭共濟的使用方法是在葯店購買葯品,可以直接用綁定的親屬卡刷卡買葯,使用時要注意「人卡一致」,如果是需要在醫院就診時使用,那麼共濟健康賬戶要先使用本人歷年個人賬戶資金,後使用本人共濟健康賬戶資金。
醫保家庭共濟的辦理需要攜帶相關證件資料,去社保(醫保)經辦服務大廳或者就近的區縣街道(鄉鎮)社保辦事處辦理,還可以通過手機醫保APP的手機端進行辦理。
但是,職工醫保家庭共濟需要授權人和被授權人同時在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狀態,且醫療保障待遇正常,才能夠共享使用家庭個人賬戶共濟。同時,家庭共濟只限使用歷年個人賬戶的結余部分,不能使用授權人參加的醫療保險的統籌基金。
個人醫保賬戶家庭共濟有點像微信支付里的親情卡。使用時,要先綁定其他家庭成員的醫保卡。綁定完成之後,家人看病時,還是用自己的醫保卡掛號或買葯,但錢可以直接從另一個人的卡里扣。這樣一來,我們個人賬戶里用不到的錢,就可以給家人使用了。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家庭共濟,主要指直系親屬。也就是配偶、父母、子女。除此以外的兄弟姐妹、舅舅阿姨等其他親屬是無法共濟的。
Ⅶ 醫保家庭共濟如何使用
一、醫保共濟賬戶成員怎麼使用?
1.微信客戶端綁定:打開手機微信APP,搜索你所在地區的微信社保公眾號,點擊「便民服務」選項,進入頁面後,再點擊「個人業務辦理」,登錄自己的醫保賬戶,點擊信息修改,最後點擊「醫保賬戶家庭綁定」就可以完成醫保共濟的操作。
2.電腦端綁定:從瀏覽器里搜索社保官網,點擊進入「社會保險服務個人」網頁,進入後點擊「社保業務辦理」,再點擊「醫療業務辦理」選項,最後點擊「個人賬戶家庭共享」,把需要增加的家人信息輸入提交並保存就可以完成綁定。
3.支付寶綁定:打開支付寶app,並在搜索里搜索所在地區的醫保服務小程序,然後點擊「家庭共濟」,點擊並完成承諾書閱讀,進行開戶處理,點擊「添加家庭成員」,綁定家人的相關信息,錄入後也就完成了醫保共濟的綁定。
二、醫保共濟怎麼操作?
1.醫保共濟的限制條件:一般而言,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家庭團結的實施意味著個人賬戶可以由本人、未成年子女、配偶和其他直系親屬使用。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醫療保險卡可以被其他人隨意使用。
刷卡和報銷仍然需要自己享受,但在家庭成員相互綁定和授權後,多年的余額可以共享。實現與家庭成員共享醫保個人賬戶,即家庭成員共同幫助,但每張醫保卡最多隻能綁定5個家庭。此外,醫保共濟賬戶的家庭僅限於參保人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岳父、岳父、岳母和其他親屬不包括在內。
2.醫保共濟資金可以支付的費用:個人在定點醫療機構門診、住院發生的醫療費用;在指定零售葯店購買葯品、醫療器械和消毒用品的費用;在體檢機構進行體檢的費用;支付城鄉居民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費用;符合個人賬戶支付范圍的其他費用。
Ⅷ 家庭共濟醫保怎麼使用
使用時,要先綁定其他家庭成員的醫保卡。綁定完成之後,家人看病時,還是用自己的醫保卡掛號或買葯,但錢可以直接從另一個人的卡里扣。這樣一來,我們個人帳戶里用不到的錢,就可以給家人使用了。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家庭共濟,主要指直系親屬。也就是配偶、父母、子女。除此以外的兄弟姐妹、舅舅阿姨等其他親屬是無法共濟的。
焦點1:個人賬戶余額供家庭成員共用
據淄博市醫療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宋玲介紹,個人賬戶家庭共濟(以下簡稱「個賬共濟」)是醫療保障部門推出的利民政策,職工參保人通過綁定自己的近親屬(配偶、父母、子女)來實現個人賬戶余額家庭成員共用。家庭成員在指定的定點醫院門診看病、葯店購葯時,沒有職工個人賬戶或個人賬戶余額不足時,可以使用家庭其他成員個人賬戶進行消費。
焦點2:實名認證後可進行綁定
如何開通個賬共濟賬戶?參保人需要打開微信、支付寶搜索「淄博醫保」小程序,點擊首頁的家庭共濟,進行實名實人認證,完成個賬共濟賬戶綁定即可。
焦點3:戶主可以變更綁定人
據介紹,淄博市醫保個人賬戶可以同時綁定近親屬。每名近親屬僅限接受一個參保人的授權綁定。因減員而中斷參保的職工參保人不允許綁定近親屬,已經綁定的近親屬也不再使用共濟賬戶消費。
綁定都是單向綁定,要符合以下三個條件:如果關系人已經被其他參保人(戶主)綁定,則不可新增綁定關系。即關系人A已經被參保人B(戶主)綁定,則A不能再被其他戶主綁定。如果關系人已經作為戶主,綁定了其他人,不可新增綁定關系。即關系人A已經作為戶主綁定了參保人B,則A不能再被其他戶主綁定。如果戶主已經作為關系人被其他戶主綁定,也不可新增綁定關系。即戶主A已經作為關系人被戶主B綁定,則A不能再綁定其他人。
此外,戶主可以變更綁定人。開戶完成後,戶主可以對已經綁定的近親屬解除綁定,也可以添加新的家庭成員。戶主綁定、解綁時需要刷臉驗證是本人的操作。
焦點4:優先扣除消費者本人社保卡個人賬戶余額
在醫保消費時,消費者A持本人社保卡或者醫保電子憑證去定點醫葯機構門診、定點葯店消費時,如果A的個人賬戶有餘額,那麼本次消費將會優先扣除A的個人賬戶余額;當A的醫保個賬余額不夠時,才會消費「個賬共濟」賬戶。
家庭共濟賬戶消費僅用於支付個賬消費,暫不支持與醫保統籌待遇相關聯的消費
Ⅸ 醫保怎麼給家人共用
1、先要下載手機app國家醫保服務平台。
2、然後登錄個人醫保賬戶。
3、然後點親情賬戶,需要用到親人的身份證號進行綁定,然後選擇親屬關系,上傳寫個人承諾書和戶口本照片證明關系即可,整個流程還是非常簡單的。
醫保卡家人共享怎麼弄
以南京為例:市民可以在線上「我的南京」APP上操作。下載「我的南京」APP--智慧人社--醫療保險待遇--個人賬戶直系親屬轉移--輸入親屬信息和轉移金額,點擊「確定」即可辦理。
個人賬戶直系親屬轉移採用承諾制辦理,轉出人須在櫃面簽署個人承諾書說明親屬關系。對於父母、子女第一次辦理時的承諾,默認為一直成立。第二次及以上辦理,配偶間個人賬戶轉移,且轉入人不是同一人,需提供離婚證、結婚證等有效證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