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噪音的防治對策有哪些
噪音污染防治措施有:
1、雜訊污染控制技術
利用多孔性吸聲材料和共振吸聲結構進行降噪。用隔聲結構把聲能屏蔽、減少聲輻射,從而降低雜訊危害。
2、政府層面、整合資源,加大宣傳管理力度
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能否取得成效,關鍵在於政府的重視程度。政府及有關部門應加強對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的領導,制定並執行強制性的雜訊控制和管理法規,保證城市寧靜環境。交通雜訊源雜訊級別高且流動性大,污染范圍廣。
環境雜訊污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雜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並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現象。環境雜訊污染是一種能量污染,與其他工業污染一樣,是危害人類環境的公害。
3、交通雜訊的治理。
應協調好公安、交通、農機、建設等部門,使其各司其職,通力合作;加快城市道路建設,改善路況。
Ⅱ 噪音擾民怎麼處理
一、噪音擾民怎麼處理
1、噪音擾民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處理:
(1)向有關部門進行投訴處理;
(2)音擾民可以報警。根據聲音的大小來判斷,如果達到噪音級別,可以報警處理。
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條
使用家用電器、樂器或者進行其他家庭室內娛樂活動時,應當控制音量或者採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對周圍居民造成環境雜訊污染。
二、噪音的界定標準是什麼
噪音的界定標准如下:
1、「特殊住宅區」其環境雜訊標准值為晝間45分貝、夜間35分貝;
2、「居民、文教區」其環境雜訊標准值為晝間50分貝、夜間40分貝;
3、「一類混合區」其環境雜訊標准值為晝間55分貝、夜間45分貝;
4、「二類混合區」二者的環境雜訊標准值均為晝間60分貝、夜間50分貝;
5、「工業集中區」其環境雜訊標准值為晝間65分貝,夜間55分貝;
6、「交通干線兩側」其環境雜訊標准值為晝間70分貝、夜間55分貝。
Ⅲ 噪音的防治措施
法律分析:在聲源處控制。降低聲源噪音,工業、交通運輸業可以選用低噪音的生產設備和改進生產工藝,或者改變噪音源的運動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體發聲體的振動。在雜訊傳播途中控制。在傳音途徑上降低噪音(在傳播過程中)控制噪音的傳播,改變聲源已經發出的噪音傳播途徑,如採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多栽樹等措施,以及合理規劃城市。在人耳處減弱雜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第四十二條 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因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固定設備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商業企業,必須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擁有的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設備的狀況和防治環境雜訊污染的設施的情況。
第六十一條 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
Ⅳ 噪音污染防治措施有哪些
雜訊污染防治措施有哪些
1、雜訊污染控制技術,利用多孔性吸聲材料和共振吸聲結構行降噪。用隔聲結構把聲能屏蔽、減少聲輻射,從而降低雜訊危害。
2、政府層面、整合資源,加大宣傳管理力度,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能否取得成效,關鍵在於政府的重視程度。政府及有關部門應加強對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的領導,制定並執行強制性的雜訊控制和管理法規,保證城市寧靜環境。交通雜訊源雜訊級別高且流動性大,污染范圍廣。
環境雜訊污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雜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並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現象。環境雜訊污染是一種能量污染,與其他工業污染一樣,是危害人類環境的公害。
3、交通雜訊的治理。應協調好公安、交通、農機、建設等部門,使其各司其職,通力合作;加快城市道路建設,改善路況。
Ⅳ 噪音擾民怎麼處理
噪音擾民的處理方法有:
1、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高音廣播喇叭或者採用其他發出高雜訊的方法招攬顧客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並處罰款;
2、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3、機動車輛不按照規定使用聲響裝置的,由當地公安機關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4、未經當地公安機關批准,進行產生偶發性強烈雜訊活動的,由公安機關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五十八條
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第四十六條
使用家用電器、樂器或者進行其他家庭室內娛樂活動時,應當控制音量或者採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對周圍居民造成環境雜訊污染。
Ⅵ 雜訊污染的處理方法
主要雜訊控制方式對雜訊源、雜訊的傳播路徑及接收者三者進行隔離或防護,將雜訊的能量作阻絕或吸收。例如雜訊源(馬達)加裝防震的彈簧或橡膠,吸收振動,或者包覆整個馬達。傳播的路徑一般都是使用隔音牆阻絕雜訊的傳播。而針對接收者的防護,一般是隔音窗、耳塞等。
雜訊污染對人、動物、儀器儀表以及建築物均構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決於雜訊的頻率、強度及暴露時間。
危害:
1、雜訊對聽力的損傷
雜訊對人體最直接的危害是聽力損傷。人們在進入強雜訊環境時,暴露一段時間,會感到雙耳難受,甚至會出現頭痛等感覺。離開雜訊環境到安靜的場所休息一段時間,聽力就會逐漸恢復正常。
2、雜訊能誘發多種疾病
因為雜訊通過聽覺器官作用於大腦中樞神經系統,以致影響到全身各個器官,故雜訊除對人的聽力造成損傷外,還會給人體其它系統帶來危害。由於雜訊的作用,會產生頭痛、腦脹、耳鳴、失眠、全身疲乏無力以及記憶力減退等神經衰弱症狀。
Ⅶ 噪音擾民如何治理
對廣場舞雜訊擾民、振動等問題作出明確規定
「以往雜訊污染防治以達標排放、末端管理為主,對規劃控制、源頭防控、排污許可、自動監測、社會治理等管理措施綜合運用不足。雜訊污染防治法對這些舉措都作出了明確規定。」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源頭防控是防治雜訊污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雜訊污染防治法強化了源頭防控要求。一是完善產品雜訊限值制度,對於可能產生雜訊污染的工業設備、施工機械等產品,要求在其技術規范或者產品質量標准中規定雜訊限值;二是增加規劃防控要求,新增工業雜訊、交通運輸雜訊規劃控制要求條款;三是增加環境振動控制標准和措施要求,從源頭上防治雜訊污染。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燦發指出:「雜訊污染防治法將振動納入了法律規范范圍,並對工業生產、建築施工、公路、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等都提出減少振動的要求,這有利於對振動的管理和相關糾紛的解決。」
廣場舞雜訊擾民備受關注,雜訊污染防治法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對廣場舞雜訊擾民問題,雜訊污染防治法兼顧了各方的利益,明確了各方的權利和義務。」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竺效教授表示,雜訊污染防治法規定,在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或者開展娛樂、健身等活動,應當遵守公共場所管理者有關活動區域、時段、音量等規定,採取有效措施,防止雜訊污染;不得違反規定使用音響器材產生過大音量。如果違反規定,在說服教育下仍拒不改正的,雜訊污染防治法規定可以罰款。
明確法律責任、加大處罰力度,將實施雜訊污染防治行動
「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14次提到罰款,但未明確罰款金額的幅度范圍。部分條款沒有對應的罰則。而雜訊污染防治法進一步明確了法律責任、加大了處罰力度。」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雜訊污染防治法規定,排放雜訊造成嚴重污染,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負有雜訊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可以查封、扣押排放雜訊的場所、設施、設備、工具和物品。
Ⅷ 減少噪音污染可以採用哪些方法
使用厚質窗簾,裝雙層玻璃隔音,在裝修房子的時候可以選擇吸收效果好的壁紙消除一定的噪音等方法。
在塑鋼窗中採用中空玻璃也是一個很有效的辦法。因為最噪人的往往是高音部分,而高音是直線傳播的,用玻璃可以使其大部分反射,中空玻璃則可以使其沒有反射的部分消耗殞盡。但是要注意奸商把沒經過處理的雙層玻璃當中空玻璃賣給你。
噪音的注意事項和重點須知:
噪音污染對於人的危害程度絕對不輸於水、大氣、食品污染等。有些人因為在過度吵鬧的環境中待太久(比如大型派對、長途飛機、火車等)而引發頭痛。頭痛是暫時的,一兩天後會好,但是直覺告訴人這些雜訊很可能會造成長期的危害。
世衛組織最新一份大規模報告首次給噪音污染這種此前被人忽視的環境污染因素定了罪。根據世衛組織對歐洲國家的流行病學研究,噪音污染已經成為空氣污染之後影響人體健康的環境因素。過度暴露在噪音污染中,不僅會嚴重影響心理健康,也會增加患心臟病等疾病的風險。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噪音
Ⅸ 雜訊污染的處理方法
1、雜訊聲源控製法
聲源控製法首先要確定雜訊的發聲源,然後再採取方法和措施降低雜訊,是雜訊控制中最直接、最有效和最經濟的方法。降低各主要設備的雜訊,可從設計角度如產品設計、製造、安裝等多方面考慮。飼料工廠設計者在選擇設備型號時,可選取相對雜訊較低、性能好的機械設備。但是不同廠家生產的設備由於生產製造工藝和手段不同,而使其性能不一致。而且,對於某些設備如粉碎機、風機等,若要將其雜訊降到標准水平以下,花費高昂。因此,飼料工廠可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有選擇性地購買相關的設備儀器,在降低雜訊的同時可節省經費。
2、雜訊傳播控製法
2.1吸聲降噪技術
吸聲降噪技術是利用多孔材料,如玻璃棉、礦渣棉、泡沫塑料、毛氈、石棉絨、木絲板和吸聲磚等吸聲性能較強的材料進行消聲、吸聲,是工廠最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將吸聲材料做成吸聲體,安裝於內牆壁面和隔聲罩內壁以減弱混響聲,從而達到降噪目的。吸聲的關鍵在於吸聲材料的選擇,在實際生產中可根據具體情況,對吸聲材料性能和價格進行綜合評估並加以選擇。
2.2隔聲減噪技術
隔聲減噪技術是採用隔聲裝置,如磚、混凝土板和玻璃等密實性材料,隔離空氣中傳播的聲波,將聲源體封閉起來,從而達到控制雜訊傳播的目的。目前,飼料工廠多採用集中安置的雜訊源,如風機等於密閉空間內,以控制雜訊擴散。建立隔音間可形成一個小范圍的低雜訊區,防制雜訊效果明顯,投資成本較低。隔音間牆壁可採用層空氣牆或填充吸聲材料的雙層牆,使聲波產生無規則的反射,降低雜訊的強度。
2.3隔振降噪技術
隔振降噪是在振源與設備之間設置具有彈性性能的隔振裝置,隔斷振源所產生的大部分振動,減少振源對設備的干擾。其通過消除振源與基礎件之間的連接,解決由於振動而引起的雜訊。減振裝置種類繁多,有螺旋彈簧、鋼板彈簧、圓柱彈簧、回紋鋼彈簧和圓錐彈簧等。其中鋼彈簧減振器是最常用的減振器之一,其優點是有很低的固有振動頻率、較大的靜態壓縮量,而且耐高溫,耐油污,經久耐用,可承受較大的荷載,性能穩定。
3、聲源受體控制技術
3.1消聲器
消聲器是利用聲音的吸收、反射和干涉等其他措施達到消聲目的的裝置。消聲器只對空氣雜訊有效。對消聲器的要求是:消聲量大、空氣動力性能好(阻力小)、體小耐用價廉。消聲器一般可分為三類:阻性消聲器、抗性消聲器和抗復合消聲器。
3.2隔振
隔振是將傳來的振動波,通過反射或其他等措施使其改變方向或減弱的過程。通常用於隔振的裝置有隔振橡膠、彈簧、空氣墊和緩沖器等。另外,減弱從振源傳到基礎上的振動叫做積極隔振,減弱從基礎傳到減振儀器上的振動叫做消極隔振。
3.3阻尼
減振處理是把振動產生的機械能轉化為熱能而被吸收,使振動受到限制,這種振動能量的損耗作用稱為阻尼。阻尼材料包括瀝青、橡膠以及一些高分子塗料等各種材料,它們具有內摩擦、內損耗大的特性,適宜於防制由鼓風機、氣力輸送管道等各種裝置的薄板外殼輻射出的固體雜訊。
3.4吸聲
吸聲是依靠吸聲材料或吸聲結構來吸收混響聲(對直達聲無效果),這種「吸聲減噪」的方法是控制工業雜訊的主要措施之一。吸聲材料一般裝飾在房間的內表面上,也可把吸聲材料做成「空間吸聲體」的形式,懸掛在屋頂下。據資料,當空氣吸聲體的面積占室內的地坪面積40%左右時,即可取得與滿鋪吸聲飾面相近的效果。
3.5隔聲
用壁面把聲波遮住和反射回去,把雜訊源與接收者分隔開來的措施叫隔聲。隔聲是依靠材料的密實性,利用聲能的反射而隔聲,堅實厚重的壁面對空氣雜訊和固體雜訊的隔離效果較好。隔聲的辦法一般是用隔聲罩把雜訊源密閉,但有時為了維修方便或有利於機器設備的散熱通風,也可用聲屏障將雜訊屏蔽起來,使雜訊源向聲屏障後面輻射的聲能降低。
飼料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雜訊不僅影響人的聽力,造成心血管系統功能失調,而且其作用效果較強、范圍較廣,對生產、環境和人類均有不利因素。因此,應重視飼料廠的雜訊問題,制訂必要的防制措施,保障人們的身心健康,構建人與社會的和諧共處。
Ⅹ 控制噪音的方法有哪些
一、在聲源處降低雜訊降低聲源本身的雜訊是治本的方法。比如用液壓代替沖壓,用斜齒輪代替直齒輪,用焊接代替鉚接;防止和降低由振動發出的雜訊,可以用政變機組的結構成改工藝過程的方法來解決。所謂改變工藝過程,即是用雜訊小的設備代替雜訊大的設備。
二、可隔聲方法降低雜訊隔聲即用構件將雜訊源和接收者分開,隔離空氣雜訊的傳播,從而降低雜訊污染程度。採用適當隔聲設施,能降低雜訊級20dB(A)~50dB(A)。這些設施包括隔牆、隔聲間、隔聲罩、隔聲幕和隔聲屏障等。
三、用吸聲方法降低雜訊利用吸聲材料或吸聲結構來吸收聲能以降低雜訊。某種材料或結構具有吸收聲能的能力,則這材料或結構就稱為吸聲材料或吸聲結構。吸產材料和吸聲結構的種類,主要有多孔材料、亥姆霍茲共振器、穿孔板吸聲結構(包括微穿孔板吸聲結構)、薄板共振吸聲結構、柔順材料等。
四、用消聲器降低雜訊消聲器是一種允許氣流通過而使聲能衰減的裝置。通常用在氣流雜訊控制方面,如把消聲器安裝在空氣動力設備氣流通道上,可以降低該設備的雜訊,如風機雜訊、通風管道雜訊和排氣雜訊等。消聲器種類很多,主要有四種:阻性消聲器、抗性消聲器、阻抗復合消聲器、微孔板消聲器。
五、個人防護用具在許多場合下,採取個人防護是最有效,最經濟的辦法。個人防護用具由耳塞、耳罩、耳棉等。耳塞一般平均隔聲可達20dB(A)以上,性能良好的耳罩可達30dB(A)。除上述各種方法外,綠化對減少雜訊也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