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靜脈留置針的操作
1、用物帶至患者床旁,對床號、姓名,向患者解釋。
2、將輸液瓶掛於輸液架上,打開導管針外包裝,戴手套。
3、選擇血管。在穿刺點上方10cm處扎壓脈帶,按常規進行局部皮膚消毒,待干。
4、取出導管針,去除針套,轉動針心使針頭斜面向上。將已備好的靜脈輸液器的頭皮針刺入肝素帽內,注意排盡空氣,關閉輸液器開關。
5、針頭與皮膚呈15~30°角穿刺,見回血後,降低角度再將穿刺針推進0.2~0.5cm.穿刺。囑患者握拳,左手綳緊皮膚,右手以拇指和食指夾緊導管針的護翼。右手固定導管針、左手拔出針心0.5~1cm,左手將外套管全部送入靜脈,松壓脈帶,囑患者松拳。
6、抽出針心,用專用敷貼固定導管針,在敷貼上寫上患者姓名、留置日期和時間,然後固定肝素帽,取出壓脈帶。
7、脫手套,再次查對無誤後,在輸液卡上記錄時間、滴速並簽名。根據醫囑和病情調節輸液速度(參考靜脈輸液法)
8、助患者卧於舒適位置,整理床單位,按皮內注射法處理用物,洗手。
9、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項。根據情況進行健康教育。
10、封管:當液體輸完後進行封管。
①常規消毒肝素帽。
②將抽有封管液(生理鹽水和肝素液生理鹽水)的注射器針頭刺入肝素帽內。
(肝素液的配製濃度:1支肝素1.25萬U稀釋於125~1250mL生理鹽水中,即每毫升含10~100U肝素,用量5mL,嚴格掌握封管液的維持時間,一般生理鹽水維持6~8小時,稀釋的肝素溶液維持12小時)。
③邊推注封管液邊退針。
④用夾子將留置針硅膠管夾好。
11、再次輸液。
①常規消毒肝素帽:松開夾子,將抽有生理鹽水的注射器針頭刺入肝素帽內,先抽回血,再推注5~10mL生理鹽水。
②然後將輸液器頭皮針刺入肝素帽內,打開調節器調節滴速進行再次輸液。
③觀察穿刺部位有無紅腫,在完整敷料表面沿導管走向觸摸有無觸痛。
2. 留置針的使用方法
1、物品准備:輸液瓶(玻璃瓶、塑料袋、塑料瓶) 輸液器
固定敷料(膠帶、透明貼膜)
連接配件(肝素帽、無針連接)
流速控制裝置(輸液泵、微量泵)
留置針
消毒碘伏、棉簽
止血帶
2、選擇血管:選擇粗直,彈性好,血流豐富,避開靜脈瓣和關節。
3、消毒皮膚: 消毒范圍為8*8cm。
4、扎止血帶:消毒范圍上方10cm,不宜過緊,不宜超過2分鍾。
5、移除護針帽,松動針芯:垂直向上移除護針帽,左右松動針芯。
6、連接頭皮針,排氣。
7、穿刺:扒緊皮膚,直刺靜脈,以15-30度進針,進針慢,見回血後再進針0.2cm。
8、退針芯:一手持針座,一手退針芯。
9、送導管:將導管全部送入靜脈內。
10、松開止血帶,調節滴速。
11、封管與護理:用無菌透明貼,以穿刺點為中心固定。保持穿刺點的清潔乾燥,透明貼3-5天更換一次,夏天可2天更換一次,有不粘或污染時及時更換。
12、記錄:在靜脈穿刺部位粘帖標簽,署名穿刺日期、操作者姓名等。並每天記錄導管留置情況以及特殊用葯的名稱、劑量、用法 。
3. 靜脈留置針不良反應
靜脈留置針的應用是臨床輸液較好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減輕嬰幼兒因頭皮針反復穿刺帶來的痛苦和可以適用於長期輸液的成人,那麼靜脈留置針不良反應你知道嗎?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靜脈留置針不良反應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靜脈留置針不良反應
1 靜脈炎
密切注意觀察靜脈留置針血管有無出現發紅、條索狀、疼痛、血管變硬甚至 血液 受阻,液體輸注不通現象,一旦出現靜脈炎,應立即拔除留置針,更換輸液部位,採用50%硫酸鎂濕敷局部或塗紅黴素軟膏或美寶濕潤 燒傷 膏,局部疼痛者採用紅外線燈照射,每天2次,5 d為一療程。為了預防靜脈炎的發生,在操作時,應注意各個環節的無菌操作,靜脈留置時間不宜過長,一般3 d~5 d,夏天不宜超過3 d,輸注刺激性強的葯物前後應用生理鹽水沖管,隔天換1次貼膜,將留置針病人列入特殊交接病人,各班密切觀察,一旦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2 局部腫脹
若病人靜脈留置針肢體出現腫脹、疼痛,重者可出現組織壞死,應立即拔出靜脈留置針給予熱敷或50%硫酸鎂濕敷,出現腫脹現象,往往是由於血管選擇不當、進針角度過小、固定不牢、病人躁動不安或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內,或套管與血管壁接觸面積太大等有關。在操作中,應加強基本功訓練,妥善固定導管,囑病人輸液肢體不可劇烈活動,躁動不安可適當加強約束,同時注意穿刺部位上衣勿過緊,及時加強對穿刺部位的觀察 護理 和交班。
3 導管堵塞
出現導管堵塞往往是由於靜脈輸注高 營養 液未徹底沖洗管道,輸液完畢未正確封管,血液堵塞針頭或由於留置針軟管過長,病人肢體過度活動內管出現折疊而出現液體滴注不暢,出現導管堵塞、液體不滴。應加強觀察,在輸注高營養液後徹底沖洗管道,輸液完後正確封管,根據病人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封管液及用量,並注意封管速度不宜過快,為了防止軟管折疊,在固定時應注意綳緊皮膚,擠完貼膜下的空氣,靜脈留置針肢體防止過度活動,出現折疊時可捏平軟管,重新消毒固定。
4 導管脫出或出血 小兒病人或躁動不安的病人,會出現私自拔除靜脈留置針,出現出血現象,肝素帽松動滑脫血液自行流出。為了防止導管脫出或出血,使用留置針應先向家屬說明使用留置針目的、 注意事項 ,多巡視觀察,使用前先檢查肝素帽有無松動現象,輸液完後妥善固定,使用纖維膠布固定好肝素帽。
靜脈留置針的操作
准備用物:治療車,治療盤,留置針,輸注溶液,輸液器,肝素帽或正壓接頭,止血帶,皮膚消毒劑,棉簽,透明敷貼,膠布,手套,醫囑單,瓶簽,快速手消毒劑,利器 收集 盒,醫療垃圾筒,生活垃圾筒。
密閉式留置針 使用方法
1、用物帶至患者床旁,對床號、姓名,向患者解釋。
2、將輸液器連接輸注溶液並掛於輸液架上,排氣,打開導管針,肝素帽或正壓接頭外包裝,戴手套。
3、選擇血管。在穿刺點上方10cm處扎壓脈帶,按常規進行局部皮膚消毒,待干。
4、取出導管針,去除針套,轉動針心使針頭斜面向上。將留置針與肝素帽相連,將輸液器針頭的針尖刺入肝素帽內(留置針排盡所有空氣後把針頭全部刺入肝素帽),如使用正壓接頭,則拔去針頭,將輸液器連接正壓接頭,排盡留置針內所有空氣,關閉輸液器開關。
5、針頭與皮膚呈15~30°角穿刺,見回血後,降低角度再將穿刺針推進0.2~0.5cm.穿刺。囑患者握拳,左手綳緊皮膚,右手以拇指和食指夾緊導管針的護翼。右手固定導管針、左手拔出針心0.5~1cm,左手將外套管全部送入靜脈,松壓脈帶,囑患者松拳。
6、抽出針心,用專用敷貼固定導管針,在敷貼上寫上患者姓名、留置日期和時間,將留置針延長管用膠布固定(注意延長管應高於穿刺部位),然後固定,取出壓脈帶。
7、脫手套,再次查對無誤後,在輸液卡上記錄時間、滴速並簽名。根據醫囑和病情調節輸液速度(參考靜脈輸液法)
8、助患者卧於舒適位置,整理床單位,按常規處理用物,洗手。
9、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項。根據情況進行 健康 教育 。
開放式留置針
開放式留置針不帶延長管,使用時轉動針芯,將針頭刺入皮膚,見到回血後降低穿刺角度,將針芯拔出少許,再將外套管送入靜脈,一手輕輕按住穿刺的靜脈,以減少回血,另一手拔出針芯,將肝素帽連接留置針,用透明輔料覆蓋穿刺點,膠布固定輸液針。其餘與密閉式留置針使用方法相同。
10、封管:當液體輸完後進行封管。[1]
①常規消毒肝素帽。
②將抽有封管液(生理鹽水和肝素液生理鹽水)的注射器針頭刺入肝素帽內。
(肝素液的配製濃度:1支肝素1.25萬U稀釋於125~1250mL生理鹽水中,即每毫升含10~100U肝素,用量5mL,嚴格掌握封管液的維持時間,一般生理鹽水維持6~8小時,稀釋的肝素溶液維持12小時)。
③邊推注封管液邊退針。
④用夾子將留置針延長管夾好。
11、再次輸液。
①常規消毒肝素帽:松開夾子,將抽有生理鹽水的注射器針頭刺入肝素帽內,先抽回血,再推注5~10mL生理鹽水。
②然後將輸液器頭皮針刺入肝素帽內,打開調節器調節滴速進行再次輸液。
③觀察穿刺部位有無紅腫,在完整敷料表面沿導管走向觸摸有無觸痛。
靜脈留置針的注意事項
1、使用靜脈留置針時,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2、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及局部情況。每次輸液前後,均應檢查穿刺部位及靜脈走行方向有無紅腫,並詢問患者有無疼痛與不適。如有異常情況,應及時拔除導管並作相應處理。對仍需輸液者應更換肢體另行穿刺。
3、對使用靜脈留置針的肢體應妥善固定,盡量減少肢體的活動,避免被水沾濕。如需要洗臉或洗澡時應用塑料紙將局部包裹好。能下地活動的患者,靜脈留置針避免保留於下肢,以免由於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導管。
4、每次輸液前先抽回血,再用無菌的生理鹽水沖洗導管。如無回血,沖洗有阻力時,應考慮留置針導管堵管,此時應拔出靜脈留置針,切記不能用注射器使勁推注,以免將凝固的血栓推進血管,造成栓塞。
猜你喜歡:
1. 留置針的不良反應
2. 甘露醇不良反應的處理方法
3. 磷黴素鈣的不良反應
4. 丹參川芎嗪注射液的不良反應
5. 靜脈輸液治療新進展
4. 留置針如何使用
留置針通過臨床觀察,兒科病房外周靜脈留置針的應用中,留置針的良好固定是留置時間和臨床應用的關鍵。我科通過近1年多的臨床實踐,對患兒不同部位靜脈留置針採用了相應的夾板和固定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我院兒科2005年6月~2005年12月靜脈留置針固定方法以及分析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我科採用BD公司生產的一次性Intima-Ⅱ靜脈留置針(24G),延長管總長9cm,使用無針密閉輸液可來福接頭,使用病例共計380例。保留時間96h[1]。新生兒8例,嬰兒176例,幼兒132例,兒童104例,留置部位頭皮靜脈72例,上肢靜脈206例,下肢靜脈112例,其中保留時間72h 12例,保留時間48~60h 24例,其餘均在規定留置時間拔針。
2 方法 �
2.1 用物准備 除常規靜脈留置針穿刺用物外,備不同規格小三夾板,厚0.3mm、寬3cm,4cm兩種,長6cm、8cm、10cm、12cm,截取後四周毛邊用布橡皮膏包裹,再用綳帶「S」形折疊包裹(注意兩端要厚實,防止患兒用力摩擦時損傷皮膚),或BD公司生產海綿夾板,先用保鮮膜套在海綿上,以防污血液體污染海綿,再用綳帶包裹備用(此板可隨意彎折成所需造型,尤其適合下肢的使用),另備彈力網狀綳帶,寬4cm,6cm。�
2.2 固定 �
2.2.1 敷貼固定步驟 熟練掌握淺靜脈穿刺技術穿刺成功後,Y型處用無菌干棉球墊以防壓瘡,待消毒劑完全自然乾燥後[2],患兒哭吵劇烈出汗多時要擦乾汗水,頭部注意頭發不能粘在貼膜中,將3M的Tegadem貼膜自然下垂,穿刺點在貼膜中央部位,從穿刺點向四周輕壓透明敷貼,從框架結構預切口處開始揭除邊框,邊揭邊輕壓貼膜,使之更妥善地固定留置針[3],將延長管反折固定高於穿刺點,防止靜脈壓高回血返流至延長管,然後註明穿刺日期、時間,選擇合適的夾板進行固定。�
2.2 .2 各個穿刺部位不同的固定方法�
2.2.2.1 頭部 新生兒、嬰幼兒皮膚薄嫩,哭吵後易出汗難固定,在3M貼膜上用布膠帶頭圍固定一周,注意暴露穿刺點上方利於觀察),剪取長度適宜的6cm彈力網狀綳帶套於患兒頭部,避免或減少枕頭、蓋被、穿脫衣服、患兒手拉等各種外力對留置針的摩擦,防止機械性靜脈炎,防止脫管或部分脫管。�
2.2.2.2 上肢 根據患兒手掌的大小、手臂的粗細長短選擇合適的夾板。手背選擇下端長於手指上端長於手腕1cm的夾板,學齡期患兒能配合的可不用夾板;手腕和前臂下1/3兩端長於穿刺點3~6cm的夾板;前臂中1/3可不用夾板;肘關節兩端長於穿刺點3~6cm的夾板,用3M膠帶分上中下三條(可根據患兒的情況自行調整)固定好夾板 ,對留置針恐懼或好奇有可能拔除的患兒可剪取長度適宜的6cm或4cm彈力網狀綳帶套在手上,防止意外。 �
2.2.2.3 下肢 用海綿夾板按患兒腳掌的大小彎成「L」形,注意腳跟緊貼夾板,空隙處可用干棉球墊塞,置患兒的足於功能位,避免了直形板強行固定給患兒帶來的不適和關節酸痛,然後用4~6根膠帶固定,確保患兒下肢的功能位置。3 護理�
3.1 患兒指導 對於學齡期或年幼兒固定時要適時地表揚患兒勇敢、乖巧,選擇患兒喜愛的各種顏色的造型粘紙,如五角星、笑臉等,獎勵性地貼在膠帶、額頭上,鼓勵、激發患兒保護好留置針的信心,減少患兒對打針的恐懼感和對留置針的不適感,用通俗易懂的言語告訴患兒不拔針,不玩外露的接頭,如果痛、癢告訴護士阿姨或者爸爸媽媽。�
3.2 常規護理 用10u/ml肝素封管[4],每日接補液時觀察留置針處皮膚有無紅腫、條索狀;通管不暢時,觀察有無小血栓阻塞,或有無脫管、折疊;觀察固定的膠帶、3M貼膜有無浮起、卷邊、松脫,夾板四周皮膚有無破損或壓瘡,如有異常及時處置;視透明敷貼的污染情況(內有滲液、滲血、出汗、空氣等情況)隨時更換[5]。�
3.3 日常維護 用葯結束後可輕輕按摩四肢末梢血管和輕搓手背、足背,促進靜脈血液迴流,嬰幼兒可用干凈小毛巾或寬松棉布襪子包套在留置針外,減輕家長擔心患兒睡覺時翻身留置針有摩擦滑出的心理負擔,冬天又起到保暖作用;留置針在頭部時,哺乳、睡覺避免朝針側;留置針在下肢時,抱孩子時一手穿過雙垮把腳分開,睡時雙腿間置小衣服、小軟墊分開兩腳,避免踢到留置針;告知年長兒留置針留置肢體避免過度活動,誘導嬰幼兒留置針留置肢體減少拍打,避免過久站立或爬行;穿脫衣褲時先穿留置針側肢體、先脫無留置針側肢體;留置針留置肢體不下水。 �
4 討論 靜脈留置針的使用能減少患兒因反復靜脈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對打針的恐懼感,減輕家長的焦躁情緒,便於臨床用葯,急、危重患者的搶救用葯,減輕護士的工作量,減少患兒疼痛[6],因而靜脈留置針在臨床廣泛應用,面對患兒這一特殊群體,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的長短和患兒的舒適成為護士及家長最為關注的問題,也是留置針成功使用的標志和推廣的前提。 �
傳統的固定方法一般是就地取材,用廢棄的空紙盒折疊,或者厚小夾板(0.5~0.8cm),材質太薄或太硬,透氣性差,頭部單純用頭圍法固定,容易拉脫,固定時一般不考慮患兒的功能位置。 我們經臨床不斷改進,自製了多種規格的夾板,透氣舒適,易於消毒(紫外線照射,含氯消毒液擦拭),可反復使用,採用以上方法和護理後,無一例因固定不妥引發皮損壓瘡,患兒自己拔管2例,膠帶過敏3例,3M貼膜過敏1例,經及時處置後痊癒,因此筆者認為對小兒留置針良好的固定和正確的維護確保了靜脈留置針的留置時間,同時也為患兒提供了舒適的人性化的護理。但臨床上脫管或機械性靜脈炎的發生導致提前拔管的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BD公司.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手冊�
2,3.陳荷娣.靜脈留置針透明敷貼引起新生兒皮膚問題的探討.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5):38 �
4.繞慶華,之風,李寶麗.小兒靜脈留置針封管效果的觀察.中華護理雜志,2000;35(10):624
5.經霽,閻秀蘭,郭英,等.淺靜脈留置針保護膜更換時間的探討[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16):47�
6.李玉妹,朱惠芳.靜脈留置針在新生兒的應用及體會.中華實用醫葯雜志, 2003;3(2)
5. 留置針如何與兩個三通管連接
看上面的箭頭!兩個方向都通了就可以用了!但是如果不是專業人士建議不要隨便打開!防止血行感染!和普通輸液一樣,進針見回血後開始往外邊抽針心邊進針然後固定好就OK了。
靜脈留置針的使用能減少患者因反復靜脈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對打針的恐懼感,減輕患者焦躁情緒,便於臨床用葯,急、危重患者的搶救用葯,減輕護士的工作量,減少患者疼痛
6. 靜脈輸液方法
1)按靜脈輸液法准備輸液器,靜脈留置針及其它用物攜至床旁。
(2)按密閉輸液法操作。
(3)取出靜脈留置針,拔去護帽,檢查靜脈導管和針頭各部位。右手捏緊留置針的回血室部,左手旋緊套於導針外的導官中樞部,切忌導管上移,使管頂超越針頭。
(4)右手取靜脈留置針,使針尖斜面向上與皮膚成40度角進行靜脈穿刺,當回血室內見第一次回血後,隨即調節留置針使之呈10度角,將導管向靜脈內推進0.5~1cm,確保導管進入靜脈中,即可見第二次回血入導管。
(5)松開止血帶,用左手拇、食指握住導管的中樞部,以小指緊壓遠離留置針的靜脈,以阻止血流。
(6)右手握住留置針回血室部使導針固定,同時左手將導管緩慢向前推進,使之全部進入靜脈內,方可將導針完全拔出脫離導管,右手取肝素帽迅速插入導管內。
(7)常規消毒肝素帽橡膠塞部,將已備好的靜脈輸液器針頭(排盡管內氣體)插入肝素帽內。固定留置針,調節滴速,即行持續輸液。
(8)如需暫停輸液,可將輸液器卸下,然後用注射器(預先備好肝素100mg,稀釋成4毫升),向肝素帽內注入肝素0.4~0.6ml,用無菌紗布覆蓋肝素帽及導管中樞部並加以固定,以備再次使用。
輸液注意事項
(1)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防止發生差錯。
(2)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預防並發症。輸液器及葯液應絕對無菌,連續輸液超過24小時應更換輸液器。
(3)預防空氣栓塞。輸液時必須排盡管內空氣,防止液體流空;及時更換輸液瓶及添加葯液,輸完後及時拔針。
(4)注意觀察輸液情況。針頭有無滑脫,局部有無腫脹,有無輸液反應。
(5)注意葯物配伍禁忌。抗生素類葯物應現配現用;青黴素G鈉(鉀)鹽與四環素、紅黴素合用可出現沉澱、混濁、變色,效價降低,輸液中需同時加入四環素、維生素C時應先溶解稀釋四環素,再加入維生素C。
(6)注意保護血管 對長期輸液者可採取:①四肢靜脈從遠端小靜脈開始,手足交替。②穿刺時掌握三個環節;選擇靜脈要准;穿刺要穩;針頭固定要牢,提高穿刺成功率。③輸液中加入對血管刺激性大的葯物,如紅黴素等,應待穿刺成功後再加葯,宜充分稀釋,輸完葯應再輸入一定量的等滲溶液,以保護靜脈。
7. 如何打靜脈留置針
靜脈留置針操作過程如下: 1、用物帶至患者床旁,對床號、姓名,向患者解釋。 2、將輸液瓶掛於輸液架上,打開導管針外包裝,戴手套。 3、選擇血管。在穿刺點上方10cm處扎壓脈帶,按常規進行局部皮膚消毒,待干。 4、取出導管針,去除針套,轉動針心使針頭斜面向上。將已備好的靜脈輸液器的頭皮針刺入肝素帽內,...注意排盡空氣,關閉輸液器開關。 5、針頭與皮膚呈15~30
8. 留置針靜脈輸液操作教程是什麼
1、用物帶至患者床旁,對床號、姓名,向患者解釋。
2、將輸液瓶掛於輸液架上,打開導管針外包裝,戴手套。
3、選擇血管。在穿刺點上方10cm處扎壓脈帶,按常規進行局部皮膚消毒,待干。
4、取出導管針,去除針套,轉動針心使針頭斜面向上。將已備好的靜脈輸液器的頭皮針刺入肝素帽內,注意排盡空氣,關閉輸液器開關。
5、針頭與皮膚呈15~30°角穿刺,見回血後,降低角度再將穿刺針推進0.2~0.5cm.穿刺。囑患者握拳,左手綳緊皮膚,右手以拇指和食指夾緊導管針的護翼。右手固定導管針、左手拔出針心0.5~1cm,左手將外套管全部送入靜脈,松壓脈帶,囑患者松拳。
6、抽出針心,用專用敷貼固定導管針,在敷貼上寫上患者姓名、留置日期和時間,然後固定肝素帽,取出壓脈帶。
(8)靜脈留置針連接輸液器方法擴展閱讀:
靜脈留置針又核心的組成部件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內的柔軟的導管/套管,以及不銹鋼的穿刺引導針芯。使用時將導管和針芯一起穿刺入血管內,當導管全部進入血管後,回撤出針芯,僅將柔軟的導管留置在血管內從而進行輸液治療。
留置針分為開放式和密閉式,開放式分為普通型和安全型(防針刺傷型),密閉式分為普通型和安全型(防針刺傷型)。
9. 如何打靜脈留置針
靜脈留置針(vein detained needle)的應用是臨床輸液較好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減輕嬰幼兒因頭皮針反復穿刺帶來的痛苦,另一方面也減輕臨床護士的工作量。 1、選擇血管。在穿刺點上方10cm處扎壓脈帶,按常規進行局部皮膚消毒,待干。 2、取出導管針,去除針套,轉動針心使針頭斜面向上。將已備好...的靜脈輸液器的頭皮針刺入肝素帽內,注意排盡空氣,關閉輸液器開關。 3、針頭與皮膚呈15~300角穿刺,見回血後,降低角度再將穿刺針推進0.2~0.5cm.穿刺。囑患者握拳,左手綳緊皮膚,右手以拇指和食指夾緊導管針的護翼。右手固定導管針、左手拔出針心0.5~1cm,左手將外套管全部送入靜脈,松壓脈帶,囑患者松拳。 4、抽出針心,用專用敷貼固定導管針,在敷貼上寫上患者姓名、留置日期和時間,然後固定肝素帽,取出壓脈帶。 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短的一天,長者達27天。趙改婷通過動物實驗建議保留96h,戚虹認為在保持穿刺部位的相對無菌和周圍皮膚清潔的情況下,只要沒有發生堵管和滲漏,留置7天是完全可行的。李曉燕等觀察50例套管針留置患者,平均留置8-9天,其中最長達27天,無一例發生感染。GARLAND研究認為,只要適當監測,外周Teflon導管可安全保留達144h.黃麗雲等人認為可在血管內保留5-7天。翟湘貴等認為留置15天左右為最佳時間,如果是成人,且留置部位的當,局部保持較好,無炎症反應可適當延長留置時間。 但一般醫院都是留置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