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打架摔跤技巧有哪些要領
打架 摔跤 是很多中小學生甚至大學生都會去做的一件事,但是打架摔跤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打架摔跤技巧,希望你們喜歡。
打架摔跤的技巧
訓練要求
個人體能:力量,彈跳,耐力,爆發力,和各個部位的抗擊打能力.
力量:俗語說的好:“一力降十會”。這是根本,你打人家一拳像摸一下似的,既是打的再多也沒有用的,一拳斃命肯定是誇張,但最好是一 拳擊 中對手就能達到最大的殺傷效果。所以你必須通過器械和徒手運動,加強自己的身體力量,包括手,臂,腿,腳,腰,頭,膝,肘.這些都是你攻擊對方時常用部位,也是殺傷力最大的部位(腰是做很多動作的發力點,所以一定要加強腰腹的力量)。
彈跳:實戰中結合很多前沖的跳躍動作,不僅可以提升高度和攻擊性,更能加快速度和靈活性,在必要的躲閃中也是很重要的。可以通過蛙跳、連跳台階、負重半蹲、跳繩等運動來鍛煉。
耐力:實戰是相當耗費體力的,尤其是緊張的時候更會加快疲勞,所以當你和對手勢均力敵的時候,耐力也許是你勝利的關鍵。鍛煉 方法 :跳繩、 長跑 、 游泳 等。
爆發力:說白了也就是速度和力量的瞬間結合,可以通過 短跑 、快速拉長條皮筋,或是拉力器,或是用小啞鈴做拳擊動作和負重快速踢腿以及快速推輕杠鈴的方式。
抗擊打能力:打架的時候除非像小說里那樣的高手,現實中很難保證自己不會被碰到,那麼抗擊打能力就很關鍵了,你打對方十拳,人家沒什麼事;人家打你一拳,你就倒了。那你有再多招數又有什麼用呢?抗擊訓練主要練習胸、腹、頭、背、手臂、腿的抗擊打能力。其中頭和腹的更為重要,可以通過撞擊其他物體,例如木樁、重沙袋等進行對抗練習,或是二人進行對抗練習。
格鬥練習一
力量訓練
主要是上肢、下肢、腰力的訓練。
上肢的力量訓練,用俯卧撐就可以了,有條件的可以用啞鈴、杠鈴訓練,效果會更好,雖然上肢不是主要的格鬥武器,但具備一定的格鬥力量還是必須的,當然不用訓練成舉重運動員或大力士的水平。
下肢的力量訓練,用深蹲或蛙跳,都可以空手或負重來訓練,非常簡單的,不多說的,主要是訓練股四頭肌的力量,股四的力量決定你在格鬥中能不能踢出致命的一腿。
腰力的訓練,可以用雙手抓住一個固定的東西,然後一隻手向前推,一隻手向後拉,這樣就可以訓練到腰力了,但在格鬥中你不一般不會感覺到腰力的,雖然你的每一個動作幾乎都是在腰力的參與下完成的。
此外還有腹肌力量的訓練,膝法的運用離不開腹肌的參與,不過對於不是進行專業格鬥訓練的人來說腹肌力量的訓練與否對膝法的運用沒有太大的影響,因此可以結合自己的情況來訓練。
柔韌性訓練
主要是下肢和腰部的柔韌性。訓練的方法很簡單,常規的壓腿和下腰就可以達到目的了,也可以自己研究適合自己的方式,出於格鬥方面的實用的考慮,不要求非達到能夠朝天蹬或是身體彎成拱橋狀的地步,只要正踢的時候能夠踢到和你一樣高的人的頭就可以了,畢竟不是去參加雜技和 體操 比賽。
另外,柔韌性的訓練貴在堅持。中國 武術 有俗語:“打拳不溜腿,一世冒失鬼”、“練功不練腰,終究藝不高”。一般普通人兩個月左右就可以達到上面的目標,包括那些所說“筋特別硬”的人,我曾經訓練一個四十歲左右的人壓腿,用的就是常規的方法,但他肯堅持,用兩個月時間就可以踢到頭部,而他原來只能踢到襠部以下,所以說必須刻苦練習才會有效果。
穩定性訓練
訓練單腿站立及雙腿站立的穩定性。單腿站立不負重應該可以堅持15分鍾,如果達不到這個目標,就要好好的練習一下了。雙腿站立可以通過和朋友角力或摔跤的方式一起練習,扎馬步也是一個好方法,或是單腿下蹲。也可以自己研究方法來訓練,訓練方法沒什麼神秘的地方,都是人研究出來的,又不是造原子彈,哪來的那麼多復雜神秘的東西。
基本的拳法
前手直拳和後手勾拳。
格鬥練習二
前手直拳的主要用處就是在格鬥中控制對手,攻擊的目標是對手的雙眼中間的眉心處,而且是一直用手對著他,用腰力使直拳在很短的距離內向對手的雙眼中間擊打。
後手勾拳是殺傷力比較大的拳法,也是用腰力的帶動擊打對手的胃部或下巴,攻擊的力量是比較大的,因為是用腰力的帶動向斜上方猛的擊打,所以往往能夠一擊決定戰斗的結果。
基本的腿法
低位的側踹,低位的邊腿,中高位的側踢。
低位的側踹的主要攻擊目標是對手的膝關節,用腳底向膝關節部位猛力的蹬踹,我在實戰中用過,效果不錯,可以一下子讓對手失去戰鬥力,這個腿法一般是在對手向前移動攻擊你的上部的時機用,如果主動去踹對手,一般是很難得手的,對手都可以輕輕的抬腿就躲開你的攻擊。
低位的邊腿攻擊目標和用法都與低位側踹差不多,只是動作不一樣而已,是用自己的小腿與足弓中間的大概部位(具體擊打中,到底是哪裡碰到攻擊對象不一定)擊打對手的膝關節,主要是接觸對手膝關節彎的外部。
中高位的側踢,這個“側踢”和截拳道的側踢不一樣,截拳道中的側踢其實就是“側踹”,不過也很容易理解,今天格鬥中的各種動作的的名稱非常的混亂,同一個動作在不同的格鬥術中有很多不同的名稱。側踢(我覺得這個名稱比較合乎這個動作,雖然有的格鬥術中叫掃踢、有的叫橫踢,有的叫……,但絕對不是邊腿)就是把腿從地上抬起來用小腿直接的向對手的頭部、上臂、肋部“砸”去,用的主要是股四頭肌的力量,著力點在小腿,而不是腳,而且擊打的力量也和邊腿有很大的差距,邊腿的力量是像鞭子一樣的“抽”,而側踢的力量是用小腿像一個大鐵棒子一樣“砸”,誰更有殺傷力?並且邊腿是向外展之後向里“抽”,而側踢是直接從地上抬起來腿就踢,走的路線也不一樣。
基本的膝法、肘法
膝法和肘法是近身格鬥非常有用的技術,而且動作比較簡單,只是簡單直接的頂、砸之類的用力方式,很容易學會,我在這里就不從技術角度去說了,只是要強調一點,當對手向你沖來的時候,別忘了你還有一個碩大的膝蓋,也別忘了你還有一個堅硬的肘尖!
纏鬥技和地面術
這兩個說起來比較復雜,但只要比劃一下,你一眼就看明白了,所以也不是非常復雜的東西,以後想辦法通過視頻或其他的和大家一起來研究吧。當你和對手纏斗在一起的時候,別忘了你還可以用拳、肘、膝(極少數時候也可以用腿),當我和對手在地面格鬥的時候,也別忘了你還可以用很多站立時的技術。另外,反應和靈敏性的訓練最好是和人一起訓練,一個人攻擊一個人防守,這樣很自然的就訓練出來了!
實際應用
格鬥術訓練時,有一種方法就是學員要帶上拳擊手套、護腿和頭盔,然後傾全力與對方打鬥,盡力施用各種摔打、擒拿技術。這樣,雖然學員在施用扭斗、擒拿技術時可能會因效果很差而付出很多代價,但卻可以使學員掌握扎實的站立姿勢的扭斗擒拿技術。盡管帶上手套會是學員的擒拿和扭打都很不理想,但可以使他們強化自己的抗打擊能力、提高自己的倒地纏斗、擒拿技術。對付試圖擒抱自己腿部的人,可以提膝攻擊對方面部。在近距離的纏打中。運用肘部猛擊對方,從而擺脫對方的扭抱。
對方若運用抱單腿技術摔拿,可以逆時針方向猛轉身體,同時抬起被抱之腿。這個動作使對方抱腿之手臂處於自己左臂彎之下,挾腿,緊緊夾住對方攻擊手臂,然後身體下壓,同時用力內挾左腿。
當對方揮右腿踢擊時,要抬右左小臂阻擋對方攻擊之腿,然後右臂上翻下壓,左臂鉤抱對方的進攻之腿。用左手緊抓對方腳部接近腳趾處,然後身體下壓,迫使對方身體倒地,制住對方腳踝。制住對方腳踝的關鍵是身體用力下壓,同時將對方的腳趾用力擰向對方的臀部。
反向攻擊對方進攻之腿,右手抓住對方的腳踝,左臂由下向上鉤住對方的腿,左臂用力向上向自己身體方向鉤,同時身體後仰減少對方踢擊的力量。緊緊制住對方的腿,身體向後仰成弧形,向後倒地,身體同時左擰。繼續寧轉身體,將對方寧倒在自己的身側。然後藉助於蹩拿對方的小腿,將對方制服。該技術的關鍵是左臂緊緊鉤住對方腿的膝彎部位,右手抓勞對方腳踝內側並且猛力下拉對方小腿抬高對方的腳。
打架摔跤的比賽服飾
遼闊的烏珠穆沁草原是摔跤手的搖籃。這里摔跤的傳統源遠流長,盛名至今不衰。康熙五年(1666年),在清政府主持的盛會上,安珠在一千零二十四名摔跤手參賽的大比中獨占鱉頭。十九世紀初,巴特爾朝克圖參加清廷京師盛會,又以頭名布魁載謄而歸。十九世紀中葉的摔跤手都仁賽嘎(都仁扎那),更是牧民 傳說 和歌謠中的人物。烏珠穆沁的摔跤服裝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坎肩
這是為便於對方抓拿穿著的摔跤上衣。從質地看,有香牛皮、粗面革、氈子和布子的四種。從式樣看,有開放式和封閉式兩種。開放式又叫蝴蝶坎肩、翅膀坎肩。因為形狀有點像蝴蝶翅,實際上就是一種緊身坎肩,有領口無領,袖子很短,有個後片,前面幾乎什麼也沒有,用兩根皮條(坎肩上面帶著)裹回來,扎在腰上就成。不論用什麼材料製作,領口、袖上、邊緣一帶一定要用香牛皮或粗革層層鑲邊,用皮筋、絲線、麻筋等密密地縫納出來,在上述這些部位和後腰兩側用銀或銅泡釘鑲嵌出來(要不摔出汗以後就滑得抓不住了),後心還有個五寸見方或月亮似的銀鏡或銅鏡。鏡上有鏨花或鼓出來的四雄(龍鳳獅虎)及象、鹿等圖案。也有各種紋樣和蒙文篆字或方塊蒙古字的。一定要用結實的布做里子。
圍裙
這不是家庭主婦腰上圍的那種東西,而是把紅、黃、藍三色綢、緞、布條紮起來,穿綴在一根結實的皮條上,牢牢地扎在腰間,在摔跤坎肩下邊、褲帶和套褲褲腰上邊再緊緊地捆上一層,讓那些花花綠綠的布條垂下來,一行動就抖動起來,加上這身怪異的打扮,往往給你一種無敵猛獅之類的奇想。
靴捆
摔跤手穿的靴子跟平時沒有什麼不同,但作用似乎不同。這是為了保護腳部、使人站穩,很好地發揮摔跤的各種技巧。怕它滑脫和踢起來得勁,要用一條結實的皮條捆幾圈,這就是靴捆,長可六尺,寬約二公分,一頭拴銅環、鐵環,或打個死扣,
包腿
烏珠穆沁摔跤手有個特點,"絆踢"的技巧用得十分普遍,為了保護小腿,便發明了包腿這種東西。將裝磚茶的竹箱拆開,把竹子削成竹篦,從踝骨開始,一直纏到膝蓋以下。這就是包腿。
套褲
牧人平時騎馬外出,為了保護褲子,溫暖膝蓋,也要穿套褲。但摔跤手穿的套褲基本上成了裝飾品。尤其是新手,一定要用顏色鮮艷的緞子做料,用各色庫錦和金銀線綉出邊來,再用 刺綉 和沾貼工藝描出四雄和蝙蝠、萬字各種圖案,看去像大戲里武將腿上戴的甲一樣。裡面的褲子也特肥,上面羊胃一樣有無數褶子,據說也有護襠的作用。
吉祥帶
就是摔跤手脖子上戴的綢緞條兒,戴的越多的說明獲勝的次數越多。這綢緞條兒雖然不過一指多寬,卻不是隨便給的,它是同獎品一起贈送的。六十四名摔跤手比賽奪魁的布魁,可以得到一塊三角形的吉祥帶(整方綢子的一半)。一百二十八名摔跤手比賽奪冠的布魁,可以得到一匹打了結的綢哈達。
烏珠穆沁有交接吉祥帶的習俗。一位久經沙場、多次奪魁的布魁年過半百,就要把自己的摔跤坎肩和吉祥帶傳給他有希望的後代和鄉鄰里嶄露頭角的新手,舉行一個有趣的儀式。一般是在一個什麼大型的集會上(比如那達慕),經過上級事先批准,某兩個人或幾對人要被封為榮譽布魁。屆時這幾個人來到會場,披掛整齊,互相摔三輪跤。不過並不是比賽,而是表演,最後要摔成和局,然後立於主席台前,由主持人簡單介紹他們的生平 事跡 ,過去取得的榮譽,將獎品發給他們。
獎品與這次即將奪冠的布魁相同或相近。受獎的布魁要當場把自己的坎肩和吉祥帶解下,給選定的接班人穿戴上,預祝他比賽取得好名次,不要辜負老輩的期望。這次發的獎品,是這些布魁一生中最後領到的獎品,也是最後一次參加比賽。這個儀式結束,摔跤比賽才正式開始。
打架摔跤的特殊獲勝方式
技術優勢獲勝
一局比賽中雙方的比分相差6分,不管本局的比賽時間是否已到,本局比 賽馬 上結束,判定分值高的選手獲勝。
高分值技術獲勝
為了鼓勵運動員使用高分值的技術動作,摔跤規則規定:“在一局比賽中使用動作一方得到一個5分分值的技術分,或得到兩個3分分值的技術分,不管一局的比賽時間是否已到,本局比賽都要結束,判定得高分的運動員獲勝。”
雙肩著地獲勝
比賽中任意一方將另一方摔成肩背著地,並控制住對方使其雙肩著地達1秒鍾,控制者獲得整場比賽的勝利。
B. 摔跤的技巧有哪些
即便只是技巧,也需要花時間磨練,巧勁不是那麼容易掌握的。說兩個基本功吧:拉皮帶,轉缸。
選一條自行車內胎,一劈為二,選一條,兩手各握其中一端。進行一手向前一手向後的對拉訓練,配合擰腰。比如說:右手往前撐,左手往後拉,這時身體向左擰轉,頭向左後方看。純熟之後,配合腳下的勾腿:還是右前左後的動作,左腿向右勾起。然後換式,左右循環往復訓練。
找一個大水缸,空的。雙手握住缸沿,使水缸與地面呈45度角。轉動水缸,就好像搬動對手一般。純熟之後,逐漸往缸中加土。若能堅持,一天加一把土。
這兩個基本功都是對力量大小、旋轉用力方式的訓練,非常有效。至於下盤的穩固,沒別的,蹲馬步去吧。
要說純技巧,也不是沒有。說一千道一萬,互相引逗而已。給個勁兒,把對手的勁兒和中心逗出來,再順著使勁就是。說來輕松,掌握不易。
摔跤是武術的根子,幾乎沒有哪家功夫里不帶跤的。如今中國跤大體分為三派:保定快跤(以常東升聞名)、北京跤(裡面有很多滿人跤法)、蒙古跤。有興趣的了解一下吧。
C. 摔跤的技巧訓練有哪些訓練方法
摔跤 ,可解釋為摔倒在地上、競技 體育運動 項目。摔跤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競技體育運動。兩運動員徒 手相 搏,按一定的規則,以各種技術、技巧和 方法 摔倒對手。下面是我專門為您整理好的:摔跤的技巧訓練。
摔跤的技巧訓練
抱單腿摔
抱單腿摔的基本流程是潛身用雙手抱住對方大腿和小腿連接處雙手用力上提,使對方腳離開地面。胸口緊貼對方被抱住的腿,用你自己的腿勾拌對方的腳。(你抱住對方右腳,就用自己的右腳勾拌對方左腳。抱住對方左腳就用左腳勾拌對方右腳。)
要點:抱推的雙手要注意手腕相扣,勾拌時腳要向上提並注意保持重心。
抱雙腿摔
流程是下潛雙手抱住對方雙腳使對方雙腳並攏,用肩膀頂住對方的腰把對方扛起後再砸向地面。
要點:在抱的時候自己胸口要緊貼對方雙腿,始終讓對方雙腳處於並攏狀態。對方體重太大不宜使用。
抱臂背摔
流程是用左手抓住對方手肘內側,右手從對方胳膊下穿過繞回來扣住對方大臂。將自己的腰臀旋轉送到對方腹部,自己臀部幾緊貼對方腰部。用力拉對方大臂使對方胸口貼自己背部,中心下潛用臀部和被猛頂對方腹部,雙手向下拉。使對方從自己背後摔倒前方。
要點:要盡量轉動髖部,將自己的臀部送到對方靠近右側的小腹處。
夾頸摔
夾頸摔的動作要領和抱臂背摔一樣只是抓對方大臂改為用右手勾住對方頸部,左手扣住對方右大臂。摔法和發力方式和抱臂背摔一樣。也是用力拉對方大臂使對方胸口貼自己背部,中心下潛用臀部和被猛頂對方腹部,右手摟住對方頸部左手扣緊對方右大臂,使對方從自己背後摔倒前方。
樓要過背摔
樓要過背摔動作要領和抱臂背摔也是一樣的,只是改為用右手摟住對方腰部,左手同樣是扣住對方右大臂。摔得過程也是用力拉對方大臂使對方胸口貼自己背部,中心下潛用臀部和被猛頂對方腹部,右手摟住對方腰背左手扣緊對方右大臂,使對方從自己背後摔倒前方。
摔跤的基本規則稱量體重
比賽前一天須稱量體重,時間持續30分鍾。在稱量體重前1個小時為常規醫務檢查時間。選手的體重須符合所報名參賽級別的重量,如體重不合格將被取消比賽資格。參加稱量體重的運動員身體狀況必須良好,指甲必須短,不許留胡須,不能有汗,頭發要短,或者在裁判員的指導下向後梳並且系好,稱量體重時予以檢查。所有比賽,每個級別只進行一次稱量體重。摔跤手不能在身體帶汗的情況下進入摔跤墊;不得在身上塗油脂;不得佩戴任何可能傷及對手的物品,如戒指、手鏈和耳環等。
裁判構成
裁判組的構成 在所有競賽中,每場比賽的執行裁判組由下列人員構成:1名執行裁判長1名場上裁判員 1名側面裁判員。在任何情況下,不允許一場比賽的執行裁判組中有兩名同一國籍/地區的裁判員。嚴格禁止裁判員執裁該國/地區運動員的比賽。
裁判職能
執行裁判長和側面裁判員使用的場上記錄表用來全面地記錄雙方運動員使用動作所獲得的分數。所有記錄的動作分值、受到的警告都必須做到最大程度的准確,以便達到與比賽具體階段的一致性。執行裁判長和側面裁判員必須在自己的記錄表上簽名。執行裁判長應具備運用國際裁判員章程相關章節中規定的技術和特別技巧的能力。
場上裁判員應左臂(Left Arm)佩戴紅(Red)色袖套,右臂(Right Arm)佩戴藍(Blue)色袖套。運動員使用動作後,場上裁判員應用手指表示動作的分值。紅方運動員得分就舉起左手,藍方運動員得分就舉起右手。運動員使用動作後,場上裁判員用手指進行打分:得1分手勢:高舉手臂、手握拳、伸出大拇指。得2分手勢:高舉手臂、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得3分手勢:高舉手臂、伸出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得5分手勢:高舉手臂,手掌全部展開。
摔跤區分
古典式摔跤和自由式摔跤的基本區別在於:古典式摔跤:禁止抱握對手腰以下部位、做絆腿動作以及主動用腿使用動作。
自由式摔跤:允許抱握對手的腿、做絆腿動作,允許積極地用腿使用動作。雙腋下握頸動作禁止在女子摔跤中使用。
摔跤規則
摔跤比賽程序 稱量體重:各級別比賽前一天稱量體重,時間持續30分鍾。
抽簽:運動員稱量體重,離開磅稱時自己抽簽號,並依此為基礎編排 配對 。
最初的排列順序:如果有一名或數名運動員未參加稱量體重或者超重,稱量體重結束後,依據從小號到大號的原則重新排列運動員的序號。
編排:依據運動員所抽的簽號進行分組配對。按抽簽的順序進行排列,如:1對2,3對4,5對6,依次進行配對。
比賽的淘汰:比賽按參賽的人數分兩大組進行淘汰賽,直到各組產生最後一名獲勝者,他們將進行冠亞軍的決賽。除在比賽中負於2名進行決賽運動員而參加爭奪3~8名復活賽(Repechage)的運動員外,其他比賽中的負方將被淘汰,其最終名次將根據所獲名次排列。
摔跤的比賽器材奧動會摔跤比賽器材有電子計時記分牌、銅鑼、秒錶、打分牌、提醒球(拋擲物)、雙音哨、磅秤等。
比賽摔跤服
運動員必須穿著國際摔聯認可的紅色或藍色連體摔跤服上場比賽。摔跤服胸前印有所代表國家或地區的徽記,背後印有最大尺寸為10厘米×10厘米的國家或地區名稱縮寫。運動員摔跤服上不得印有其他國家/地區的徽記或名稱縮寫。允許使用無金屬部件的薄形護膝。運動員比賽時必須攜帶一塊手帕,在開賽前向場上裁判員出示並接受檢查。
服裝上的 廣告
除採用國際奧委會規定的服裝外,運動員可以穿腿部或後背下部印有贊助商名字的摔跤服。贊助商的名字同時還可出現在運動員所穿浴袍的背部或衣袖部位。贊助商的字母和標記高度不能超過位6厘米。
護耳
運動員佩戴的護耳必須經過國際摔聯批准,不得含有金屬器件或硬質外殼。裁判員可要求頭發過長的運動員佩戴護耳。
跤鞋
運動員必須穿緊固踝關節的摔跤鞋。禁止使用有鞋跟、鞋釘、鞋扣及金屬材料的摔跤鞋。摔跤鞋可以沒有鞋帶,有鞋帶的摔跤鞋應用膠帶包裹起來,避免鞋帶在比賽中鬆散。每位參賽運動員應自備膠帶並保證在出場之前將鞋帶固定好。
猜你喜歡:
1. 木蘭圍場有哪些民俗民風
2. 第一次滑雪作文
3. 柔道過肩摔教學
4. 摔跤核心力量訓練方法
5. 摔跤基礎訓練和摔法
D. 摔跤運動技巧有哪些
摔跤運動技巧有哪些
摔跤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運動項目,但是在摔跤的過程當中,如果沒有能夠掌握良好的技巧,也很可能會出現同程度的擦傷甚至是出現骨折而嚴重的影響到人體的健康,最好是在睡覺之前能夠掌握一些比較安全的技巧,下面我就來介紹在平時比較常見的一些摔跤技巧。
摔跤運動是兩人全力以赴,舉手不讓的對抗性運動,在比賽互有輸贏,摔跤也是一項容易受傷的運動,碰破、擦傷甚至骨折、腦震盪等在所難免,這些傷害事故多在倒地時發生。因此,學習摔跤者應先學會「挨摔」——主要指倒地的方法,以避免或減輕損傷。倒地時無論向前倒、向後倒還是向側倒,總的原則是:手掌先著地,十指向內,屈肘彎臂,緩沖下落,全身保持緊張狀態,屏住呼吸,滾動圓滑。可通過前後翻滾、虎撲等徒手練習學會各種倒地的自我保護方法。
手是兩扇門,全憑腿贏人
在摔跤中,手是門戶,起著攻前的准備和防守的作用,如抓、握、推、撕、抹、撐....無不用手,可謂「蛟撩一把手」。然而,在摔跤動作中多以腿使絆子,以腿作為攻擊手段,如勾、挑、撩、撮、爬....無不用腿,手法進逼快速,運用靈活,而腿則力量大,攻擊性強。摔跤技術原本是手、腳配合,全身協調用力的技巧。因此,雜訓練過程中,應注意上下——手腳的'配合練習,而不應將動作的系列人為的分割開來。
寧輸跤,不輸把
「把」是指摔跤中的把位和搶把,把上功夫好壞在某種程度上反映跤手的整體水平。」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因此,搶把在中國式摔跤中佔有重要地位。搶把貴在快、准、固,搶住自己得力的把位,便可控制對手取得進攻與防守的主動權,也就意味著贏了一半。相反,便輸定了。中國跤術的把位很講究,每個絆子都有相應的抓搶部位,如正襟、偏門、小袖、大袖、大領、前後中心舉。練把不但要練搶把,同時也要練開把,即解脫。否則便陷於被動。練好一把手並非容易事,需常年苦練,勤練不輟。
站如熊、卧如虎
對「跤架」的形容。「跤架」即摔跤的架式,是維持身體重心、保持身體平衡的前提,「手是兩扇門,全憑腿贏人,重心掌握穩,四兩搏千斤」是對摔跤總的要求;自己重心失掉,其他便無從談起,可見跤架的重要。摔跤的架式有若干種,諸如左架、右架、小車架、自然架等,其形態表現為站架和卧架。無論採用那種架式,都要求自然有力,剛柔相濟,穩若泰山。如同熊一樣穩固,虎一樣精神。即使沒有「虎背熊腰」之軀,也需表現「熊風虎威」之勢,也就叫做「失跤不失態」「失手不失勢」。
要想掌握更多的摔跤技巧,並且在摔跤運動當中取得比較好的成績,最好是能夠有專業人士的指導,並且在平時還應該進行一些耐力運動,比如長跑,盡量增強身體的平衡能力和耐力,這樣對於摔跤來說都是會非常有幫助的。
E. 如何練習摔跤
首先是熱身練習
摔跤是強對抗的運動,沒有充分的熱身很容易受傷。我們一般訓練都要花半小時以上的時間來做熱身運動。首先讓練習者光腳繞摔跤墊勻速小跑,跑動中要充分活動手腳和腰頸。等到手、腳、腰和頸都充分活動開以後就可以在墊子上進行一些翻滾練習。
翻滾練習是為了訓練協調性和充分活動頸和腰背上的肌肉,協調性對摔跤運動來說非常重要。
翻滾練習為前滾翻(3個一組,每次兩組)
後滾翻(3個一組,每次兩組)
後滾翻加雙手支撐起(兩個一組,做兩次)
側滾翻(左右各一次做兩組)
魚躍前滾翻(兩個一組,做兩次)
側手翻左右各一次做兩組)
後倒地加鯉魚打挺(3個一組,每次兩組)
頭手翻(兩個一組,做兩次)
前手翻(兩個一組,做兩次)
以上翻滾練習從易到難可以循序漸進,完成個數和組數根據自身情況調整。還可以增加一些在墊子上的其他練習。
完成熱身就可以開始基礎摔法的練習。
基礎摔法分為5類:
抱單腿摔
抱單腿摔的基本流程是潛身用雙手抱住對方大腿和小腿連接處雙手用力上提,使對方腳離開地面。胸口緊貼對方被抱住的腿,用你自己的腿勾拌對方的腳。(你抱住對方右腳,就用自己的右腳勾拌對方左腳。抱住對方左腳就用左腳勾拌對方右腳。)
要點:抱推的雙手要注意手腕相扣,勾拌時腳要向上提並注意保持重心。
抱雙腿摔
流程是下潛雙手抱住對方雙腳使對方雙腳並攏,用肩膀頂住對方的腰把對方扛起後再砸向地面。
要點:在抱的時候自己胸口要緊貼對方雙腿,始終讓對方雙腳處於並攏狀態。對方體重太大不宜使用。
抱臂背摔
流程是用左手抓住對方手肘內側,右手從對方胳膊下穿過繞回來扣住對方大臂。將自己的腰臀旋轉送到對方腹部,自己臀部幾緊貼對方腰部。用力拉對方大臂使對方胸口貼自己背部,中心下潛用臀部和被猛頂對方腹部,雙手向下拉。使對方從自己背後摔倒前方。
要點:要盡量轉動髖部,將自己的臀部送到對方靠近右側的小腹處。
夾頸摔
夾頸摔的動作要領和抱臂背摔一樣只是抓對方大臂改為用右手勾住對方頸部,左手扣住對方右大臂。摔法和發力方式和抱臂背摔一樣。也是用力拉對方大臂使對方胸口貼自己背部,中心下潛用臀部和被猛頂對方腹部,右手摟住對方頸部左手扣緊對方右大臂,使對方從自己背後摔倒前方。
樓要過背摔
樓要過背摔動作要領和抱臂背摔也是一樣的,只是改為用右手摟住對方腰部,左手同樣是扣住對方右大臂。摔得過程也是用力拉對方大臂使對方胸口貼自己背部,中心下潛用臀部和被猛頂對方腹部,右手摟住對方腰背左手扣緊對方右大臂,使對方從自己背後摔倒前方。
F. 如何練好摔跤
要練習好摔跤,有幾樣東西是最基礎的,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抓力,要練到能抓到對方任何部位,如衣領,胳膊,腰帶之類,都能把對方的身形擰背。
第二,腰胯力,要把對方摔倒或者摜出去,是腰在發力,不是手臂。
第三,腿力,腿除了要站得穩之外,還要用鉤掛掃拌的招數,來對付對方的支撐腿。
第四,鍛煉的時候力量訓練就朝這三個大方向練就對了。
第五,然後技術就要找個專門的老師帶一段時間。每天堅持練習,自己可以練習抱腿。
第六,雙手抱緊對方兩條大腿,往上一提,對方就肯定倒。
G. 如何練習摔跤
首先是熱身練習
摔跤是強對抗的運動,沒有充分的熱身很容易受傷。我們一般訓練都要花半小時以上的時間來做熱身運動。首先讓練習者光腳繞摔跤墊勻速小跑,跑動中要充分活動手腳和腰頸。等到手、腳、腰和頸都充分活動開以後就可以在墊子上進行一些翻滾練習。
翻滾練習是為了訓練協調性和充分活動頸和腰背上的肌肉,協調性對摔跤運動來說非常重要。
翻滾練習為前滾翻(3個一組,每次兩組)
後滾翻(3個一組,每次兩組)
後滾翻加雙手支撐起(兩個一組,做兩次)
側滾翻(左右各一次做兩組)
魚躍前滾翻(兩個一組,做兩次)
側手翻左右各一次做兩組)
後倒地加鯉魚打挺(3個一組,每次兩組)
頭手翻(兩個一組,做兩次)
前手翻(兩個一組,做兩次)
以上翻滾練習從易到難可以循序漸進,完成個數和組數根據自身情況調整。還可以增加一些在墊子上的其他練習。
完成熱身就可以開始基礎摔法的練習。
基礎摔法分為5類:
抱單腿摔
抱單腿摔的基本流程是潛身用雙手抱住對方大腿和小腿連接處雙手用力上提,使對方腳離開地面。胸口緊貼對方被抱住的腿,用你自己的腿勾拌對方的腳。(你抱住對方右腳,就用自己的右腳勾拌對方左腳。抱住對方左腳就用左腳勾拌對方右腳。)
要點:抱推的雙手要注意手腕相扣,勾拌時腳要向上提並注意保持重心。
抱雙腿摔
流程是下潛雙手抱住對方雙腳使對方雙腳並攏,用肩膀頂住對方的腰把對方扛起後再砸向地面。
要點:在抱的時候自己胸口要緊貼對方雙腿,始終讓對方雙腳處於並攏狀態。對方體重太大不宜使用。
抱臂背摔
流程是用左手抓住對方手肘內側,右手從對方胳膊下穿過繞回來扣住對方大臂。將自己的腰臀旋轉送到對方腹部,自己臀部幾緊貼對方腰部。用力拉對方大臂使對方胸口貼自己背部,中心下潛用臀部和被猛頂對方腹部,雙手向下拉。使對方從自己背後摔倒前方。
要點:要盡量轉動髖部,將自己的臀部送到對方靠近右側的小腹處。
夾頸摔
夾頸摔的動作要領和抱臂背摔一樣只是抓對方大臂改為用右手勾住對方頸部,左手扣住對方右大臂。摔法和發力方式和抱臂背摔一樣。也是用力拉對方大臂使對方胸口貼自己背部,中心下潛用臀部和被猛頂對方腹部,右手摟住對方頸部左手扣緊對方右大臂,使對方從自己背後摔倒前方。
樓要過背摔
樓要過背摔動作要領和抱臂背摔也是一樣的,只是改為用右手摟住對方腰部,左手同樣是扣住對方右大臂。摔得過程也是用力拉對方大臂使對方胸口貼自己背部,中心下潛用臀部和被猛頂對方腹部,右手摟住對方腰背左手扣緊對方右大臂,使對方從自己背後摔倒前方。
H. 摔跤有什麼技巧
摔跤項目發展到現在,其規則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修改規則使摔跤這個項目更具通俗性、觀賞性。
稱量體重
比賽前一天須稱量體重,時間持續30分鍾。在稱量體重前1個小時為常規醫務檢查時間。選手的體重須符合所報名參賽級別的重量,如體重不合格將被取消比賽資格。參加稱量體重的運動員身體狀況必須良好,指甲必須短,不許留胡須,不能有汗,頭發要短,或者在裁判員的指導下向後梳並且系好,稱量體重時予以檢查。所有比賽,每個級別只進行一次稱量體重。摔跤手不能在身體帶汗的情況下進入摔跤墊;不得在身上塗油脂;不得佩戴任何可能傷及對手的物品,如戒指、手鏈和耳環等。
裁
判
裁判組的構成
在所有競賽中,每場比賽的執行裁判組由下列人員構成:
1名執行裁判長
1名場上裁判員
1名側面裁判員。在任何情況下,不允許一場比賽的執行裁判組中有兩名同一國籍/地區的裁判員。嚴格禁止裁判員執裁本國/地區運動員的比賽。
裁判組的職能
執行裁判長和側面裁判員使用的場上記錄表用來全面地記錄雙方運動員使用動作所獲得的分數。所有記錄的動作分值、受到的警告都必須做到最大程度的准確,以便達到與比賽具體階段的一致性。執行裁判長和側面裁判員必須在自己的記錄表上簽名。執行裁判長應具備運用國際裁判員章程相關章節中規定的技術和特別技巧的能力。
場上裁判員應左臂(left
arm)佩戴紅(red)色袖套,右臂(right
arm)佩戴藍(blue)色袖套。
運動員使用動作後,場上裁判員應用手指表示動作的分值。紅方運動員得分就舉起左手,藍方運動員得分就舉起右手。運動員使用動作後,場上裁判員用手指進行打分:
得1分手勢:高舉手臂、手握拳、伸出大拇指。
得2分手勢:高舉手臂、伸出大拇指和食指。
得3分手勢:高舉手臂、伸出大拇指、食指和中指。
得5分手勢:高舉手臂,手掌全部展開。
摔跤的區分
古典式摔跤和自由式摔跤的基本區別在於:
古典式摔跤:禁止抱握對手腰以下部位、做絆腿動作以及主動用腿使用動作。
自由式摔跤:允許抱握對手的腿、做絆腿動作,允許積極地用腿使用動作。
雙腋下握頸動作禁止在女子摔跤中使用。
摔跤規則
摔跤比賽程序
稱量體重:各級別比賽前一天稱量體重,時間持續30分鍾。
抽簽:運動員稱量體重,離開磅稱時自己抽簽號,並依此為基礎編排配對。
最初的排列順序:如果有一名或數名運動員未參加稱量體重或者超重,稱量體重結束後,依據從小號到大號的原則重新排列運動員的序號。
編排:依據運動員所抽的簽號進行分組配對。按抽簽的順序進行排列,如:1對2,3對4,5對6,依次進行配對。
比賽的淘汰:比賽按參賽的人數分兩大組進行淘汰賽,直到各組產生最後一名獲勝者,他們將進行冠亞軍的決賽。除在比賽中負於2名進行決賽運動員而參加爭奪3~8名復活賽(repechage)的運動員外,其他比賽中的負方將被淘汰,其最終名次將根據所獲名次排列。
I. 摔跤技巧有哪些
double legs takedown:上面拳法虛晃,吸引注意力後突然下潛,用雙臂抱住對方的雙腿膝蓋處。雙手交握,手臂程環狀。用力抱緊,迫使對方雙腿並攏,並且用肩膀和自己的體重去頂對方的胯,讓對方的重心在地面的投影落到雙腳支撐面之外,這樣很容易就等把對方摔倒。
纏斗方法:
第一步:通過腳步變換,你和他形成鏡面站立。也就是如果他左腳在前,你的右腳在前。
第二步:以你的右腳在前為例,把你的右腳放在他的左腳外側,也就是你的右側。
第三部:上身用力往自己的右側擰轉。把他的重心往他的左側推。由於他的左腳被你的右腳卡住,不能往左跨步,因而重心就會掉到左腳外面,從而向左摔倒了。
注意:這個方法在用力擰轉的時候,需要自己的雙腿和腰部協調發力,不光靠上身力量。
另外:這個方法雖然不能保證成功,但是多多少少可以破壞對方的平衡,一次不成功可以結合對方的腳步站位情況使用第二次,連續變換著使用的話用不了多久對方就撐不住了。
J. 武術摔跤基礎訓練技巧
通過技術練習,使肌肉的協調性、用力順序等技術,逐步達到准確熟練、鞏固穩定的動力定型。下面是我為大家分享摔跤基礎訓練技巧,歡迎大家閱讀。
一、建立正確的技術動作概念
技術訓練的任務是建立正確而完整的技術概念。通過技術練習,使肌肉的協調性、用力順序等技術,逐步達到准確熟練、鞏固穩定的動力定型。但熟練地掌握摔跤的各種攻守動作需要經過一個較長的訓練過程。
運動技能的形成實質是建立復雜的、鏈鎖的、本體感受性的運動條件反射。這種運動反射的形成需要經過三個相互聯系的階段,即泛化階段、分化階段和牢固的動力定型。
根據運動技能形成的三個階段,我們對青少年兒童在摔跤教學與訓練上採用的辦法是:
1、講解與示範
教練員在教一個摔跤動作時,首先是講解和示範。講解時要講清動作名稱和動作的類別,語言簡單、生動形象。示範則要求輕松,動作有速度、有爆發力,可以多次反復地示範(從不同角度進行教學,讓學生看清楚);可運用圖片、掛圖、錄像等直觀手段進行教學。因為兒童、少年期第一信號系統活動佔主導地位,應更多地依靠直觀形象建立條件反射。又因他們第二信號系統較弱,所以講解一定要重點突出。對少年運動員更適於採用啟發式教學,以發展他們的第二信號系統。
2、規格化教學
在講解和練習技術動作過程中,教練員一定要強調技術動作的規格與要求,使少年兒童運動員清楚地知道手是如何抓握的,身體與對方的接觸部位以及腿的絆(別)在什麼位置等。
3、對易犯錯誤的糾正要及時
由於兒童少年神經系統抑制過程還不完善,精密的分化能力較弱,練習技術時易出現多餘動作,或動作表現不協調,或用力順序不對。對於技術動作產生的各種錯誤必須及時加以糾正,使他們學習技術和掌握動作一開始就是正確的。避免錯誤動作的延續和將來糾正的困難。
4、口訣化教學
口訣化教學簡單易行,容易記憶武術摔跤基礎訓練教程武術摔跤基礎訓練教程。例如:頭在外抱單腿向下摔技術,“分手上步、跟步抱腿、撤步換手、肩壓下摔。”這十六個字,把動作順序、手法身法摔等全部包括進去了,把一個用幾百字才能敘述清楚的過程,簡煉地顯示出來,對於兒童少年運動員來講也容易記憶。
5、練習的形式要合理
(1)先集體與教師一起做技術動作模仿練習;
(2)個人徒手練習,自己體會動作。手的抓握、步法、進身等教學要科學而合理;
(3)雙人配合練習。
雙人配合,要求原地不動給予配合。在技術練習過程中,練習的組數、次數不宜過多,力求少而精、准確、避免因兒童少年興奮擴散而影響教學效果。經過一段時間,練習的組次數與難度可逐漸加大、增多,這樣便於他們更准確地掌握技術動作。
6、復習與鞏固
為了使兒童少年在學習、訓練中保持和增強對正確技術動作要領的記憶,在組織教學訓練過程中,要合理地安排和組織復習。復習前要適當作簡要提示,引起學生對已學技術動作的回憶。每次學、練和復習後,要進行概括揭示,以利於鞏固技術動作。
二、全面技術和重點技術的訓練
摔跤技術訓練包括全面技術訓練和重點技術訓練,運動員不僅要學會全面的基本技術,而且還要有自己的重點方法。
全面技術就是基本技術。摔跤的基本技術很多,有一、二百個動作。全面技術訓練是為了較多的學習摔跤各類動作,通過學習基本技術和體會各種技術之間的關系,提高摔跤的技能。
重點技術是在全面技術的基礎上,選擇適合個人特點的進攻方法,這些技術不象基本技術,只有在配合條件下才能熟練地使用。重點技術也就是在比賽中能得分、能贏人、能取得勝利的技術。作為少年運動員應該盡可能地多學會一些全面技術,從全面技術中逐漸形成個人的重點方法——技術絕招。
(一)全面技術與重點技術的關系
全面技術和重點技術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兩個方面。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全面技術是重點技術的基礎,重點技術又能帶動全面技術的提高。對兒童少年摔跤運動員來講應該盡可能多地學些基本技術,學的越多越全面,對於將來形成重點技術的空間、可能性就越大;但從另一個角度講,也不要急於讓少年兒童運動員過早地形成重點技術,他們的潛力會受到限制。
(二)學習技術的步驟與方法
少年兒童摔跤運動員,在兩年甚至第三年內盡可能的多學些摔跤基本技術,最少也要學會30—40個進攻技術,為今後形成重點技術打下廣泛而良好的基礎。學習的步驟與方法是:
1、首先學習進攻技術。國際式摔跤技術是由進攻、防守與反攻成套組成的。在摔跤比賽中,只有依靠進攻技術才能贏分,進攻與防守、反攻相比,進攻是第一位的,必須讓少年兒童運動員懂得,沒有進攻就不可能取得勝利的道理。
2、其次是學習防守技術,最後學習反攻技術
一個優秀的摔跤運動員必須掌握攻防的技術,而且是較突出的。進攻是主要的,防守技術也很重要。在比賽中,尤其在跪撐角斗中不輸分或少輸分也是致勝的關鍵之一武術摔跤基礎訓練教程武術培訓。反攻技術也不能忽視,有時在決定勝負的關鍵時刻起著意想不到的作用。
3、全面技術重復練,重點技術天天練
在學習過程中,基本技術要分階段地重復練習,鞏固所學過的全面技術,在形成重點技術後,應該天天練,使重點技術逐漸升華為個人有一定進攻威力的絕招。
4、進攻技術重點練,防守技術全面練
這是無論哪個年齡組的運動員在安排技術訓練時都應該遵循的一個原則。進攻技術必須熟練,防守技術越全面越好,只有攻得進、守得住的運動員才能贏人,不失分或少失分
三、站立摔與跪撐角斗的訓練安排
隨著近幾年摔跤規則的不斷改變,摔跤的重點由原來的站立摔逐漸向跪撐角斗轉移。從兒童、少年運動員的比賽看,站立摔仍佔主要的成分,表現在:一是站立摔所佔用的比賽時間多,二是得分也相應的多一些。這是因為少年兒童在技術上還不鞏固、不成熟。而跪撐角斗則占的比例要少一些,得分率也相對低於站立摔。所以在站立摔與跪撐角斗的訓練安排上,站立的進攻技術訓練比例應該大於跪撐角斗的訓練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