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自己怎麼做簡單的腳部按摩
「搓腳心」是我國傳統保健療法,從中醫觀點看,腳心處集中了許多穴位,經常按摩這些部位,可有效地調節人體新陳代謝,促進內分泌平衡,達到健身祛病之效。如「湧泉」穴,顧名思義,為人體元氣之所在,刺激此穴,可使人恢復元氣,健身長壽。
根據自我症狀,找相應的部位,自己或請他人採用搓、揉、按、壓等手法,刺激相應穴位。身體各部位病患的反射部位除頭部各器官反射部位在異側腳上,其它部位都在同側腳上。
按摩應注意以下幾點:
1、飯後一小時內不得按摩,在一部位上連續按摩刺激,一般不超過5分鍾。
2、用手指按摩要注意修剪指甲,用其它工具刺激時,應光滑無刺,避免損傷皮膚,按摩時如出現疼痛、倦耽口乾等感覺(關節炎患者較明顯),均屬正常現象。
3、按摩後30分鍾內須飲50℃以上的溫開水(腎臟和心臟病患者,飲150cc即可)。
4、心臟病、糖尿病、腎臟病、高血壓病及癲癇患者,按摩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鍾。
5、按摩後由於毛細血管處於擴張狀態,體溫稍有升高,嚴禁用冷水洗或用冷毛巾擦按摩部位。
搜到的,哈哈!
㈡ 請問下肢的按摩手法有哪些
被按摩者取俯卧位,按摩者將雙手塗抹上按摩油,置於被 按摩者的腳跟上方,由下向上按摩至大腿根部,再由上向下按摩至腳跟上 方,如此反復按摩,直至下肢產生溫熱感為宜。然後,可令被按摩者取坐 位,按摩下肢前側。靜脈曲張是人群中常見的一種血管疾病,它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給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靜脈曲張與長時間負重、站立、蹲、坐有直接關系。療靜脈曲張的治療無特效葯,根據病因,採取自我療法可取得一定的效果。
此手法對於防治膝和小腿疼痛、抽搐,恢復小腿部的疲勞都有重要意義。拿捏小腿坐位或卧位,一手扶膝,一手拿捏小腿後方的腓腸肌,自上而下,從輕到重拿捏1~2分鍾。可恢復小腿疲勞。叩擊脛前肌虛拳叩擊小腿前側的脛前肌1~2分鍾。踩摩小腿仰卧床上,一側腿屈膝100度左右,小腿貼靠床面,用對側腳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踩摩小腿1~2分鍾。以上便是腿部的按摩手法,希望大家認真學習,認真揣摩,以掌握正確的按摩手法。推撥股內收肌大腿稍外展,小腿內收用同側手並攏的四指(以中指為主)對側手輔助,推撥股內收肌,由上到下以大腿根部為重點。有解痙止痛的作用。
㈢ 人體腳部有哪些日常按摩方法
中醫認為,腳是足三陰經之始,足三陽經之終,三條經脈的根分別在腳的6個穴位。腳踝部以下共有66個穴位,佔全身穴位數的10%。人們可充分利用閑暇時間對腳進行按摩。這里介紹兩種按摩法:一是全腳按摩法,先左腳後右腳,用食指近心端第一關節頂端與拇指指腹,按腳底腳內側腳下側腳背的順序按摩全腳,此法不限於某個穴位,面積廣泛易於掌握。二是湧泉穴按摩法,湧泉穴位於腳掌部前1/3的凹陷處,被中醫稱為「腎之源」、「先天之本」。對湧泉穴可摩擦100~1000次,直至腳心微熱為止。
㈣ 腳部保養非常重要,掌握哪5個按摩方法,可以收獲好處
足底按摩是近些年來十分流行的養生方式,由於從中醫學的方面來說,足底有較多的穴位是各器官的反射區,若是合理的按摩和刺激便有利於加速新陳代謝,進而排出來其中的廢物內毒素,做到養生和保健的功效。但是要想根據按摩足底保健,則需把握恰當的按摩方式,例如後文中提及的5個方式,自己在家也可以做。
總得來說,作為身體各器官的反射區,足部的維護保養十分關鍵,自然這兒所講的維護保養除開加強清理的工作以外,還應當常常進行按摩,例如上文章中提及的好多個按摩技巧,若是堅持不懈做下來,便可以獲得好幾個好處。此外,每晚睡覺以前,還可以用45度左右的熱水泡腳,直到前額略微流汗才行,那樣也可以起到養生的效果。
㈤ 腳怎麼按摩啊
腳部按摩可以緩解疲勞、通肝膽。針對各種常見的身體小毛病,介紹腳部按摩的手法,除了可以自我按摩,還可幫全家人按摩。
1、保肝、防癌
肝功能不好的人,可多按摩肝、腎、脾、胃等反應區;身體發炎、有腫瘤者,可多按摩腹部淋巴、鼠蹊淋巴、軀干淋巴等反應區。 同時必須早睡早起,盡量在晚間11點前就入睡,因為經脈的循行,膽經23∼1點,肝經1∼3點,肝膽滋養好,身體自然好。
適應症
肝硬化、脂肪肝、肝炎、肝功能失調、肝腫大;失眠、腹部淋巴瘤、淋巴阻塞或發炎;輸經管或輸卵管發炎或阻塞、軀干淋巴瘤、淋巴癌、淋巴阻塞、身體炎症。
肝、膽反應區位置
按摩手法:由上往下反復推摩,感覺肥厚的地方可以多推幾次。
禁忌及注意事項:淋巴系統是由淋巴腺和淋巴節所構成,能製造抗體,處理侵入的細菌,具有防止身體受病原體感染的功能。 淋巴反應區的按摩,手法宜輕柔緩慢,時間不能過久,避免組織腫脹、發炎、硬化,妨礙以後的按摩工作。
文章來源:網路
㈥ 腳底按摩的方法和技巧
腳底按摩也是第三醫學的一種,目前愈來愈受到醫界的重視,腳底按摩有以下的功能:
促進血液循環之順暢。疏通人體能源循環管道之障礙。促進器官部位功能之正常與各器官系統間的協調。增進內分泌之平衡,緩和趨於緊張之系統。排泄體內毒素雜物,維護健康。加強新陳代謝功能,保持青春活力。刺激細胞產生活力,防止老化。恢復退化的器官機能,預防生病。免打針、免吃葯、療效神奇。如果力氣小,可以借用兩根筷子粗的圓柱性物體或者玻璃球等來幫助按摩,效果更明顯!每個地方按摩2分鍾-5分鍾不等!注意,按摩後,要喝適量的水!1.如果想美容的話,那就搓按肺(左右都要)和橫行結腸-下行結腸-S狀結腸,兩個部位各按摩5分鍾,有排毒的功效!2.如果有高血壓、心臟病等,那就揉按大拇指下的內關節出和心臟處,有疏通血管的功效;3.如果有經常性頭痛、風寒等,那就揉按大拇指內兩側,有加深腦部供氧的作用;4.
如果頸椎-背椎-腰椎-尾椎疾病,那就搓按大拇指下的外側一點開始到腳躬,,注意,不是腳背,也不是腳掌,是腳的內側部位!有通經絡的功效;5.如果暈車,那就經常揉按無名指和小指指根下1CM;6.如果孩子厭食,成人食慾不振,那就揉按圖所示的胃的部位;可以增強胃液分泌;7.如果睡覺後,肩膀疼,那就按摩無名指指根出外側,可以適當擴大范圍揉按;8.腎不好,就按腎,,但是力度不能大,,,,否則傷內臟!9.失眠。搓腳跟!
㈦ 腿與腳部按摩的方法有哪些
(1)將拇指按在大腿背,目的是促進血液循環。
(2)用拇指指壓腳踝的內側腳背,能促進血液循環、消除水腫、改善膀胱的疾病。
(3)使用雙手的手指,同時按摩小腿內外側的腳踝背側,能舒緩腳背的扭傷。
(4)用一隻手的指關節,從足弓緊按到腳跟,指壓移動的速度要平均,功效是可促進血液循環。
㈧ 腳部按摩手法有哪些
按摩腳的手法
推法:腳底板上半部「人字形」下約1厘米處,為腎反射區。雙手大拇指並攏,用力摁住該位置,往上推36次,至腳底發熱為止。此法對腎虛、中氣不足者,有一定的益處。
壓揉法:腳底後跟內圓上方中間的位置,為失眠反射區。雙手大拇指按住該位置,用力壓36次,壓到有酸痛感為宜;再揉3到5分鍾,至發熱為宜。此方法,對頭暈眼花、嚴重失眠者有幫助。
刮法:腳踝骨以下內外兩側。雙手食指關節用力刮36次,至有酸痛感為宜。
摩腳:洗腳後,雙手搓熱,輕揉搓相關部位或穴位,可全腳按摩,也可局部按摩,多按摩湧泉穴(足心)或太沖穴(一、二足趾關節後)或太溪穴(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㈨ 自己怎麼做簡單的腳部按摩
1.將拇指按在大腿背,目地是促進血液循環。
2.用拇指指壓腳踝的內側腳背,能促進血液循環、消除水腫、改善膀胱的疾病。
3.使用雙手的手指,同時按摩小腿內外側的腳踝背側,能舒緩腳背的扭傷。
4.用一隻手的指關節,從足弓緊按到腳跟,指壓移動的速度要平均,功效是可促進血液循環。
㈩ 腿足怎樣按摩保養
下肢按摩可分干浴腿法和擦腳心法。
干浴腿法:平坐,兩手先抱一側大腿根,自上而下摩擦至足踝,然後再往回摩擦至大腿根,一上一下為1次,做20次,依同法再摩擦另一腿。其作用是:腿力增強,關節靈活,預防肌肉萎縮、下肢靜脈曲張等病。
擦腳心法:每夜洗腳後臨睡前,一手握腳趾,另一手摩擦足心100次,以熱為度,兩腳輪流摩擦。本法具有固真暖腎氣、交通心腎、強足健步、防治足疾等作用。現代研究認為,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投影。腳上有大量神經末梢,經常按摩可使神經更加活潑,神經和內分泌活動更加協調,大腦和心臟功能增強,記憶力提高,解除疲勞,還可以防治局部和全身性很多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