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理解法學方法論

如何理解法學方法論

發布時間:2022-09-21 13:11:47

Ⅰ 法理學怎麼學啊

雖說法理學是整個法學體系的基礎,但對法學初學而言,直接學習往往晦澀難懂、難以理解,所以個人不建議法學初學者首先學習法理學,可以對民法、刑法等實體法有一定了解之後,再學習法理學。

至於學習方法,參考如下:

1.找准方向,把書讀薄

全面系統地學習,在學習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時,也要從整體上系統的學習。

2.避難就易,抓住重點

要善於從整體上、從不同層次上認識和把握重點。這些重點章的內容應占每份試卷所考核內容的65%左右。各章又有自己的重點。全書重點和各章重點構成一個不同層次的重點體系。考生要善於從不同層次上把握重點,對不同層次的重點給予不同的注意力。

其次,各門課程都有自己的體系特點,要學好、考好各門課程,需要抓住這些特點。

3.下足功夫,搞清概念

法理之難,難在它的抽象性和概念繁多上。一來概念多,二來概念很抽象,三來概念之間差別和聯系容易混淆。而概念對於理解法理學,理解部門法和對付司考又相當重要,所以,必須認真復習。

什麼是法學方法論

以拉倫茨為代表的德系法學方法論將法律論證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法律法律規則的解釋、基於規則的漏洞填補和超越規則的法的續造。




前面的分類是根據方法的分類,此部分根據解釋的結果來進行分類。有些書籍將方法和結果混淆在一起,造成了人們對法學方法論學習的困難。

法律以文字為載體進行體現,文字必有其含義,含義必有其范圍。一個法律概念有其核心,有其兩可的模糊邊緣,邊緣之外還有無論如何夠不到的文義之外。

就是說法律規則白字黑字寫的明明白白,但是教條地依照文義會產生不公正的結果,從而應該對核心文義進行限縮,再挖一個例外的小洞。

比如,禁止自己代理的規定,父親贈與5歲兒子房產,明明白白在規則的文義之內,但依據該條規制的目的和整個法的精神,將這種情形作為例外。

學者和法官沒有立場,比較中立,持某種觀點應該一以貫之,以實現同等對待。而作為當事人和律師,在法律之限度內為當事人利益爭取,自沒有觀點一致的要求,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需要根據立場的不同而留意觀點的不同。

Ⅲ 什麼是方法論體系

關鍵詞:司法方法論 法學方法論 司法 現象

方法論本來屬於哲學上的范疇。但是,隨著法哲學的蓬勃發展,法學方法論的系統研究也開始興起,並大有燎原之勢。作為研究法現象的各種方法、手段、程序的綜合性知識體系,法學方法論的研究對於當今法哲學的研究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促進了整個法學理論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和成熟,同時潛移默化地滲透到了法律實踐中,推動了法治的進步。而新興的司法方法論的研究則保障了應用法學和理論法學的並駕齊驅,更為直接地推進了法治的進程。

本文擬結合司法過程的運作,嘗試對司法方法論作初步探討。草草拙文,權當拋磚引玉。

一、何為司法方法論
司法方法論是個相對比較新穎的概念,中國大陸對司法方法論的研究也正處在初始階段,對此概念的詮釋不多,更甭提對此概念的統一定義。本文大膽地認為,對司法方法論概念的界定,可以嘗試借鑒對法學方法論的理解。而事實上,盡管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法學方法論作了詮釋,但各有側重,各有得失,也尚未形成統一的認識。不過大多數學者傾向於從哲學層面來把握法學方法論的概念,認為法學方法論是立足於哲學世界觀的高度來認識法現象的方法、方式、手段、程序的綜合性知識體系。本文比較贊同這個觀點,並受此啟發,認為司法方法論是研究司法現象的方法、方式、手段的綜合性知識體系。
司法方法論從表面看來,似乎屬於法學方法論的一個組成部分。因為司法本身是法學的一個重要概念,而它們的研究對象都是法現象。只不過司法方法論著眼於對法現象中的司法現象的深入探討而已。於此看來,兩者似乎是種屬關系,即司法方法論是法學方法論研究領域的一部分。那麼兩者在實質上果真是一脈相傳的關系嗎?
李可先生指出:「在我們這個技術理性占據主導地位的時代,法學方法論逐漸墮落為一種法律技能而變得與法律方法論相同一,法學方法論的「高層次」被學者們悄悄抹去,法哲學遂成為一種奢侈品。」①由此看來,結合司法實踐的特點,本文認為司法方法論在嚴格意義上更像是一種法律方法論而非法學方法論。前者注重法律技能的實際運用,而後者更強調在哲學層面上的理論探討和反思,即體現出所謂的「高層次」。

二、司法方法論和法學方法論的區別
那麼司法方法論和法學方法論的區別究竟何在呢?
首先,兩者在對象上是大相徑庭的。從表面看來,兩者的區別似乎只在於各自研究范圍的大小不同。司法方法論著眼於對法現象中的司法現象的研究,而法學方法論研究的是整個法現象。其實更為實質性的區別在於前者是以司法現象尤為司法過程為研究對象的,注重法的運用過程的控制研究。而後者則是在宏觀的哲學層面上,從世界觀的角度來認識探究法現象,
側重於對法學學科本身的理論反思。
相應地,兩者所屬理論層面也是截然不同了。前者是依據法律對司法現象的探討和思考,屬於經驗社會法學之列。而後者是關於法律本身的思考,從哲學的角度對法學學科本身進行方法上的檢討和反思,當屬於純粹理論法學無疑。
此外,兩者在自身的定位上及研究任務的安排上也是有所區分的。司法方法論定位於服務司法、實踐運用,實用目的性強,功利性明確,考慮的是如何認識和運用法律來控制、處置司法現象,為司法活動的順利開展和圓滿終結保駕護航。而法學方法論定位於純粹法哲學研究,只能為整個理論法學研究注入新鮮血液,進而支持促進應用法學的發展提升,隨後才滲透到法學實踐中,影響司法現象的控制、處置。它的任務在於如何科學地認識法學
以及如何接近法學本體,同時對法學研究的理論進路、程序以及規則進行總結和反省。

三、司法方法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司法過程實際上是通過法律的適用這一中介環節,把法律規范的抽象設定和普遍要求,轉化為社會成員的具體單個的行為。」②司法的任務主要在於將既定法律應用於個別事實,以實現法的統一性和完整性。既定法律是相對穩定而又公開的,乃守法、執法和司法的前提條件。而具體的個案是多變的、各異的,司法所要完成的即是實現兩者的有機鏈接和融合。於此,「建立一種司法方法論不論是於司法本身還是理論本身都是極為重要的。」③尤其是從司法實踐角度出發,更是非常有必要構建一種司法方法論。
1、法律是既定的,相對比較規范和穩定。而事實是未定的,絕對是多變而又各異的。司法承擔著嫁接起法律的制定和法律的適用之間的關系的任務。而法律的制定和法律的適用之間是有一定距離的,永遠存在著一條鴻溝。司法的實現過程要求跨越這條鴻溝,而司法本身在此坎坷上似乎難以得心應手。而這就極其需要通過司法方法論來擔此重任了。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的司法方法論可以在兩者之間架設橋梁,起到中介作用,融為貫通,促進法律運行的一體化。法律的控制本身不是目的,關鍵在於運用。立法是前提,適法才是目的。司法方法論可以有效地為實現這個目的發揮光和熱。
「反之,從法律實踐上升到法律理論進而轉化為法律本文,其中的中間距離常常是一個無規則的地帶,這極易導致理論和實踐的疏離甚至反向。」④而為了有效地保障從法律實踐到法律本文的演化過程,為了合理地控制無規則地帶,為了理論和實踐的一脈相傳,司法方法論這一工具的應用將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事情了。作為研究司法現象的方法、方式、手段的綜合性知識體系,司法方法論不僅僅研究狹義的司法過程的司法現象,同樣要對一個司法過程結束後的因為該司法現象帶來的一系列結果進行反思探討。例如在英美判例法國家,一個有典型代表性的個案了結後會形成判例,逐漸上升為法律理論形成判例法。在這一過程中,同樣也是司法方法論所要加以拷問和反思的。
2、一般的法律規范在具體個案的應用中並非是一個模式化的過程。司法過程絕不是一個機械化的流水線作業。從表面看來,司法即是實現從法律條文本身到具體個案的應用,針對個案的現實特徵、性質,選擇相應的法律,進而加以套用,解決糾紛,裁判爭議。雖然不能模式化,但也是有規可循的,似乎有個公式在指引。而事實上,在錯綜復雜的具體事實面前,司法過程絕非是分析案情、擇用法律、審理案件、作出裁決那麼簡單。「法律規范的適用並不是一種在個案與規范之間的簡單連接或置入行為。理論分析表明,發現法律、適用法律之間還穿插著一個法律解釋的環節。」⑤
法律解釋是對法律的原本含義以及立法者的立法目的所作的探索而形成的解釋,一般包括法律的本意解釋和法律的不足補充。而在司法過程中,法律解釋的任務主要是由法官來擔當的,即法官在此問題上享有了一定的自由裁量權。而自由裁量權的最大優點即自由同時也是其最大的缺點,如果行使不當的話,將直接造成司法過程的不公正,而與司法的正義背道而馳。而這又是法治所堅決抵制的。那麼對於法官任何行使法律解釋,同樣也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司法現象。司法方法論應當對此著重加以重視並深入研究,形成一套包含有效控製法律解釋過程的方式、手段的體系。
法律解釋成為一種創造性解釋有利於保障司法過程的順利行進而實現司法正義。法律解釋絕對不可以冠冕堂皇地越軌而抹煞了個案正義,進而侵犯了現代民主國家的憲政體制甚至是法治的根基本身。因此,如何對司法創造行為進行有效引導和制約,司法方法論可謂是責無旁貸。
3、司法的過程實際上是國家意志的現實化的過程,即由國家制定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法律的適用的過程。因而適用法律的權力,必須統一而不可分散。而法官在司法中的作為其實也不過是國家意志行為的體現,任何個人都不得染指國家司法領域。司法過程的如此嚴肅性和神聖性,就需要有司法過程的程序化來保證。而司法過程程序化的直接目的在於程序正義的實現,進而實現實質正義。那麼在這個過程中,程序的如何安排與行進,又勢必進入司法方法論的視野。
司法過程程序化其實是維系司法法治命運的重要問題之一,過程倘若偏離了程序軌道,那麼程序正義首先受阻,進而破壞司法法治的統一。不恰當的法律套上自由公正的審判程序自然不可能得出公正的裁判。那麼恰如其分的法律套上受限制不公正的審判程序,同樣不會有公正的判決。例如,該迴避的不迴避、限制被告的防禦性辯護權等等,往往導致事實不清。案件事實都未能澄清,談何適用正確的法律呢?對於模糊不清的事實使用法律越正確,其結果只能是南轅北轍,更加加深判決的錯誤性。
程序正義盡管為普通民眾所難以察覺和引以重視,民眾一般只在乎實質正義的實現,卻不知道離開了程序正義,是不可能達到實質正義的。違背程序的 判決是非法的,比起個案的錯誤判決來危害更大,後果更加不可設想。後者只是污染了一支水流,而前者卻往往會造成源頭的污染。因此,在保障司法過程程序化中,司法方法論的作用將是不容小覷的。

Ⅳ 法律方法與法學方法的區別

法律方法與法學方法的區別有研究主體不同、研究對象不同以及研究的目的不同三個區別。
第一,研究的主體不同。
法學方法是專門研究法律的人員所進行的活動。

法律方法一般是律師等法律職業者進行的活動。

第二,研究的對象不同。

法學方法論著重於研究法學的邏輯、模式、立場正確性等問題進行分析。

法律方法是就法律適用過程進行科學說明,某個案件所適用法律適用進行科學說明,確定個案中法律適用技術的是否合理以及正確。


第三,研究的目的不同。
法學方法是為研究新法律、法律是否可靠其追求的是所進行的手段采擇及路徑設計,其追求的目標就是法學的獨立和其科學性。

法律方法論並不以研究新法律、法律是否可靠為基礎,它主要是用來證明案例裁判的正當性。

法律方法-網路

法學方法論-網路

Ⅳ 法學方法論的內容簡介

正如第五版的「法學方法論」,六版也是以節略的「學生版」來發行的。節略的部分是論及歷史、批判性部分的前四章,其主要處理十九世紀初到一次大戰結束之間,德國的法律理論及方法論。縮簡後的陳述始於介紹本世紀初的利益法學及評價法學。該章及繼其之後的體系性部分,則未加變更的進入學生版中。
德國法學中的自明之理及其方法論上的進行方式,直到今天仍有很大的部分植基於19世紀的學術上,例如薩維尼,耶林及其後繼者的理論。因此,對於深入理解(包括今日的)方法論上的努力者而言,其仍是不可或缺的。學生版主要是為了滿足下述讀者的要求:他們希望能比較迅速地獲得一個梗概,因此有可能被遠遠「繞道」到19世紀的《法學方法論》篇幅所驚退。全文版及學生版都各有其購買者,由此顯示,對兩者的需求都存在。

Ⅵ 大學生活馬克思主義概論論文2000字

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現在國民 教育 、精神文明和黨的建設的方方面面,因此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有著重要的意義。下面是我精心推薦的大學生活馬克思主義2000字論文,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活馬克思主義2000字論文篇一:《馬克思主義對民生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分析》

摘要:在傳統的觀念里,民生就是單純指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沒有任何附加的社會價值。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觀念的提升,民生這一概念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成為政府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生已經擴大到老百姓生活的各個層面--從物質生活到精神世界。解決民生問題是國家發展建設中的首要任務。研究馬克思主義對民生問題的分析,就是要從思想理論層面強調民生問題的重要性,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方面,探究馬克思主義對解決民生問題的具體指導。

一、民生的基本內涵

民生,簡言之就是關系人民生活的問題。民生包括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等等。民生是所有生活細節的總和。民生問題是伴隨著人類發展全過程的。只要有人存在,就必然有民生問題存在。民生一詞自古有之,民生是各朝各代、各個國家的核心問題。國民生活的穩定進步是國家穩步前進的基礎保障。民生既屬於社會范疇,也屬於歷史范疇。民生代表著國家對人民生活的重視程度,代表著國家的發展程度。改革開放以來,民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解決民生問題成為各級政府的首要任務。民生問題是全方位、多層次的整體。衡量國民生活質量的標准中,民生要素占據重要比重。正確認識民生概念是解決民生問題的關鍵,把民生問題放在政府工作的重心位置,也是我國促進民生問題提升的體現。

二、馬克思主義對民生思想的認知和理解

(一)馬克思主義中民生思想的體現

在馬克思的著作中,對民生概念沒有明確的解釋。但是,對"人"的概念給予了明確的解釋。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社會的核心,人處於社會整體活動的中心。人是社會發展重要的推動力。民生問題的中心要素就是人,人是民生問題的核心作用力。馬克思主義創立的唯物史觀,認定了人的本質,人對社會進步的重要作用。馬克思主義提出了物質生活資料與生產活動的關系。馬克思主義對思想世界是一次重大的飛躍。馬克思主義對人的認定是公正客觀的。民生問題就是要解決人的生存與發展,與馬克思主義能夠達到概念范疇的統一。

(二)唯物史觀的理解。馬克思主義創立了唯物主義

唯物主義是對物質世界的客觀認知。唯物主義誕生以來,人的思想發生了重要的深刻變革。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以來,在中國已經經歷了四個重要的發展時期。新時期,我國領導集體更加重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創造歷史的因素,也是推動歷史進步的重要力量。人民群眾是社會的主體,是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主體。人民群眾是主宰歷史的主人。馬克思主義理論能夠正確認知人對於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能夠從現實角度分析人的主觀能動性。唯物史觀對於民生的重要理解就是能夠正確認知人的作用。

(三)歷史唯物主義的認知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是人的社會,人與社會具有內在的統一。人是社會化大生產的主體。社會的一切活動都靠人的行為完成。人的本質屬性就是社會性,人是 社會實踐 活動的主要參與者。社會活動由人與人之間的行為構成。社會要發展,必然要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人類社會的進步能夠從根本上解決社會關系的構成。社會發展的動力是人,人也會跟隨著社會發展的角度進步。人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協調者和參與者,社會進步的標志就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適應。歷史唯物主義對人的活動力有明確的認知。因此,可以推論出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對民生問題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三、解決民生問題需要提倡的思維模式。

民生問題是我國政府當前和今後重要的工作任務之一。解決民生問題,維護人民群眾的基本權益,是保證我國社會穩定和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性任務。解決民生問題需要提倡的思維模式可以概括為以人為本,科學經營。民生問題涉及的范圍是廣大的、具體的。解決民生問題需要政府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舉措上貼近現實,在保障工作上嚴謹。馬克思主義對民生問題可以從思想上提供智慧源泉,可以為民生問題提供重要的思維提示。解決民生問題就要樹立堅定的信念,從思想上、實踐上統一,把民生問題當成黨的中心工作對待,讓民生問題不再沒有明確的思想和統一的行動。

四、結語

社會越是快速發展,與之相適應的社會結構就要越細化。人民是構成國家與社會的主體,民生是關繫到國家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因素。馬克思主義中的民生思想是指導我們做好這一工作的基礎性思想。中國的民生問題必須要採取中國式的方式解決。中國的民生問題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最好檢驗。

大學生活馬克思主義2000字論文篇二:讀《馬克思主義法理學》

一、前言

馬克思主義法學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 方法 研究法律現象和法律理論體系。馬克思的主體法律不僅對整體的法律世界作出理論概括和解釋,而且為理解法律的世界和實踐主體提供了一套方法。為了正確而有效地指導法律研究和法律實踐,《馬克思主義法理學》以馬克思主義的原理和方法論為指導,深入探討了法理學研究中的重大理論、方法和前沿問題。它的基本內容概括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法學方法論、法律方法論、法學范疇論、法律本體論、法律發展論、法律運行論、法律價值論、法律 文化 論、權利義務論、人權論、法治論、法律責任論、法律程序論、法律全球化。研究生理解和掌握法學的基本問題和社會主義國家法治建設面臨的挑戰,將有助於擴大研究生的法律理論視野,也有助於引導學生研究法律理論的前沿問題以及運用法律學原理去解決重大現實問題。

二、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概念

(一)如何理解法理學

法理學被稱為“法哲學”,指的是意識形態,又指法學的學術領域。在思想體系的意義方面,法學是關於法律體系和法律實踐價值的概念、信仰、認知和評價體系,也是整個社會意識形態的一部分。在學術領域或學術意義上的法學概念指法律制度理論的涵蓋性、抽象性和普遍性。[1]

(二)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

指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下不斷豐富和發展起來的法學理論體系。它符合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的一切利益,解釋法律現象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幫助人們正確認識法律的現象,對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具有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的實踐法律思想、想法和概念,也包括在廣泛而深刻的知識。

(三)馬克思主義法理學

指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下不斷豐富和發展起來的法學理論體系,所有符合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的利益,揭示了法律現象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幫助人們正確理解法律現象,對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實踐具有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的法律理論。20世紀40年代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出現,使法學領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馬克思主義是人類歷史上最進步、最科學、最有活力的法理學。馬克思、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識形態》是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誕生的重要標志。

三、馬克思主義法學的本體論

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是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的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革命是政治思想起源,西方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理論,馬克思主義法學是一個具有高度科學和強大的生命力的法律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

法律本體論是任何法學理論建構其體系和學說的基石。中國哲學的歷史上,本體論又叫“本根論”,是指探究萬物產生、發展變化的根本原因和依據的學說。

在馬克思主義法理學中,法律本體論佔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包含一系列重要問題,如法律的定義、法律的本質、法律的要素等。

第一,法律的定義是在吸收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論述和最新的學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而確定的定義。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時俱進的屬性也要求法律的定義要繼續關注法律現象的變化,吸收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

第二,關於法律的本質,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本質是相對於現象的哲學范疇,其理論意義在於揭曉事物固有的、普遍的、相對穩定的、有規律的內部聯系。法律的本質是法律存在和具有各種表現形式的根據,也是構成法律的各必要要素的內在聯系。法律的本質有三個內在聯系的層次。一是法律是國家意志的表現。這是法律的本質形式,也是法律本質的外在表現。二是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表現。這是法律的初級本質,法律是由一定社會的生產方式決定的客觀需要。三是由統治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法律的內容。這三個層次的本質最終以國家意志這一法律的本質形式表現出來,從而使法律作為一個特定的社會現象存在。

四、善於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解決法學問題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世界觀和方法論體現在發展問題上就是發展觀。馬克思主義本質上是關於發展的科學。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在發展。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具有明顯的優勢在於其科學有效的方法。因此研究和豐富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法律,對法律研究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傢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馬克思主義法理學》成功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去闡述、解決法理學中的問題。首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觀察和分析問題的基本法律思想武器,討論和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發展過程中具體的法律問題。否認曾在書中出現的“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觀點,堅持採用科學的方法和觀點分析和階級,堅持“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理論,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的功能和價值等。這本書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系統地說明了法律的主要問題,試圖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

第二,以中國的國情為出發點,堅持以社會主義法制實踐為基礎,在法律發展的過程中與國外進行橫向比較。同時,也站在中國不同的時代背景下來看待當時的法律,在發展社會的途徑問題上,歷來存在兩種不同的基本思路:一種是建構論,即破舊立新。一種是進化論,即推陳出新。在法律發展的途徑上,法學界也存在建構論和進化論兩種理論。站在社會主義的高度,作者認為更生動的方式剝削階級的一個國家。

第三,關於法的核心內容――權利和義務。作為一種社會和文化現象,權利和義務是出現在人類社會和有法律的國家。權利和義務是法律哲學的范疇,它是人類法律思想的本質。本書把權利和義務同法律聯系起來,馬克思主義給予說明時論述了西方權利和義務的歷史演變以及中國權利和義務范疇的生成和演變經歷了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對權利義務進行釋義並提出了8種不同的學說,也對權利和義務進行了分類。不同歷史時期的法律制度都有所不同,它是否具有合理性,應該將其置於當時的社會大背景下去考慮,在日常的生活中亦是如此,站在特定環境下去看待問題,對有些事情了解得不全面或者非親眼所見,就不要輕易下結論,這樣容易出現錯誤的結論。

第四,對於移植和繼承法律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要正確處理同古代以及外國法文化的關系。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於資產階級法學則有批判的分析,吸收其中有價值的東西,拋棄無價值的東西,以提高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起點,克服了那種對待古人和外國人的法律時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極端態度。

五、結語

學習經典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法律思想,必須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以此來指導中國的社會主義實踐與理論,在實踐中發展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運用於研究和解決維護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穩定,深化改革,大力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中的實際難題,促進我國政治和經濟的可持續、穩定、協調發展,並逐步來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設。建立新思想,促進馬克思主義法學的新發展,還需要中國法律制定者以及法律工作者一起努力。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大 學生 活馬 克思主 義2000字論 文”

閱讀全文

與如何理解法學方法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故事啟發的教學方法 瀏覽:574
都有哪些種植的方法 瀏覽:549
企業分析法是選股的方法嗎 瀏覽:110
Wto分析方法內容 瀏覽:745
圖解題的方法和步驟 瀏覽:404
破壁孢子粉的鑒別方法 瀏覽:254
腘伸肌鍛煉方法 瀏覽:391
嬰兒拉肚子的鑒別方法 瀏覽:260
如何培養正氣的方法 瀏覽:564
oppo的ip地址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82
思維方法特點是什麼 瀏覽:9
簡單萬用表使用方法完整視頻教程 瀏覽:863
兒童痣治療方法 瀏覽:489
研究方法調查問卷教學 瀏覽:400
fema安全分析方法 瀏覽:307
孩子快速入睡的方法 瀏覽:799
搜派風水機使用方法 瀏覽:696
豬肉價格下跌的解決方法 瀏覽:938
泉州學唱歌技巧和發聲方法 瀏覽:966
神經源性膀胱工傷治療方法 瀏覽: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