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論文評語怎麼寫
要那個專業的?每個專業的語言不同,也要結合該文的具體特徵.
初稿評語:
論文題與論文的內容基本相符,結構基本完整,語言也比較通順,沒有大的語法錯誤。問題是,全文引用的部分太多,自己的分析太少,有些「分析」有抄襲的痕跡。應當說,完成這篇論文所需的材料已經具備,作者可以在此基礎上對材料進行分析歸納以得出自己的結論。
二稿評語:
在一稿的基礎上有所改進,合並了某些不必要的段落,重擬了論文中某些章節的標題,修改了某些病句,參考文獻中的錯誤也得到了糾正。
新的修改意見包括:摘要的首句,關鍵詞的更換,對影響Jack London的一生,並在其作品The Call of the Wild中有所體現的「Superman」還應有進一步的說明。時態用法上的部分混亂情況還需糾正。引用部分過多,自己的評述太少,有的參考書目在文內根本未提及是一個不太好解決的問題。建議從London是所謂超人,Buck也是超狗的角度說明兩者之間的聯系以及作者生平對其作品的影響。
定稿評語
論文題與論文的內容基本相符,結構完整,語言比較流暢。即或在初稿中除了分段過細外,也沒有發現多少嚴重的語法或拼寫錯誤。作者試圖從Jack London的生平中尋找作家與其小說中某個人物的關聯。從內容看,作者對原著比較了解,也收集到了相關的資料,但僅限於資料的羅列,如何通過分析資料得出自己的結論這是論文寫作應達到的目的,而恰恰在這一點上,作者所下的功夫還不夠。
[例二]
初稿評語:
論文涉及的內容對跨國公司內文化沖突的解決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論述比較充分,條理比較清晰。在東西方文化的對比中,作者舉了很多有趣的例子,但對近在眼前的中國的例子卻很少。東方文化的例子多取自日本文化,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陷。文章層次分得過細是另一個缺點,幾乎一個自然段一層,如不仔細看反而更令人糊塗。在列印格式、拼寫、用詞上有不少錯誤,特別是論文的後半部分。參考文獻部分尚缺出版社地點。
二稿評語:
在一稿的基礎上有較大改進。主要的問題多已解決。特別是一稿中分層太細、缺少中國文化例證等缺點。語言上的錯誤糾正了許多,但仍有上次指出的錯誤沒有更正,如course,cause不分等。參考文獻的排列也還存在一些小問題。引言部分還是沒有標明出處。
定稿評語:
論文結構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英語論文的寫作規范。作者試圖從東西方文化對比的角度分析跨國公司內的文化沖突並尋找解決的途徑。為了寫好這篇論文作者顯然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論述比較充分,條理也很清晰。遺憾的是,由於作者本人沒有跨國公司的工作經歷,也沒有去跨國公司作相應的考察,因此,她的論述只能基於閱讀中獲得的二手資料,而所謂東方文化又多以日本的資料為代表,要解決人們更為關心的在華跨國公司內的文化沖突問題,讀者更需要的則是中西文化的對比,這方面作者雖然在以後各稿中補充了一些,仍顯不足。
[例三]
初稿評語:
論文的選題很好,有創意。作者對Maslow的心理學理論及Jack London的原著都有所研究。問題主要表面在:1:對英語論文的格式很不了解,Introction部分又是圖表又是分節。論文的後邊沒有結語,參考文獻的排列也不規范;2:觀點方面的錯誤在於竟然認為人類心理學的理論也適用於動物。其實傑克倫敦作品中的那條狗在某種程度上說是擬人化了的,是體現所謂權力意志的超人,或super dog。此外語法上也有一些錯誤。
二稿評語:
作者在一稿的基礎上作了比較認真的修改。論文從內容到形式上都有很大的改進。從網上下載的兩個與文章內容關系不大的流程圖已被刪除。前言中的部分內容已按要求移到了正文部分。添加了結論部分,盡管內容還有待充實。參考文獻部分已重排但仍有不規范的地方。
定稿評語:
論文的選題很好,有創意。據了解,作者是在商務英語的學習中接觸到Maslow的心理學理論的。而初次讀到Jack London的The Call of the Wild則是在大學二年級的英語閱讀課上。為了寫好這篇論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特別是Jack London的原著。從作者對原著的引用情況不難看出,她對原著的內容是相當熟悉的。作者的寫作態度比較認真,能按照學校的要求與自己在開題報告中擬定的寫作進度分階段地完成論文的研究與寫作計劃。對於初稿中從形式到內容等方方面面的錯誤,一經指出,作者都能認真對待,反復修改。盡管語言仍略顯稚嫩,但論文條理清晰、說理充分,觀點具有獨創性,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不失為一篇好文章。
一,該論文選題合理.區域經濟問題是經濟界研究的熱點,而農業經濟增長問題亦是當前討論的焦點,近幾年來國內外不少專家對此已有許多較為成熟的論述,在新疆也有專家學者(如高志剛等人)對新疆區域經濟問題做了較深入的研究,但對新疆農業區域經濟及其增長問題的結合研究,尚未發現有專門的論述.如何認識新疆農業區域經濟差距現狀及未來的走勢,促進農業經濟健康持續增長,是經濟現實中急需解決的問題,這也是該論文選題意義所在.
二,數據資料翔實,分析方法選用得當.該開題報告能立足於新疆實際,搜集了大量的數據資料,選用了較先進的分析方法(運用聚類分析,主成分分析,B—J預測,R/S分析,非線性回歸),藉助統計分析軟體做大量的模擬實驗,以相關區域經濟理論為依據,對新疆農業區域經濟差異的現狀及其影響因素,農業區域經濟差異的發展趨勢及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做實證研究,並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三,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結論和建議較合理.該論文注重理論依據的闡述和模型分析結果的定性分析,在寫作過程中對選用的分析方法均做了試算和合理性分析.對新疆農業區域差異的研究結果與現實情況及相關研究成果相符,建議較中肯,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該論文選題正確,結構合理,內容豐富,數據資料充分,分析方法先進,寫作進度安排合理,結論和建議具有區域現實意義,建議推薦為校級優秀畢業論文.
本論文選題有很強的應用價值,文獻材料收集詳實,綜合運用了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所得書記合理,結論正確,有創新見解。另外論文格式正確,書寫規范,條理清晰,語言流暢。
B. 如何對論文進行評論
要對論文做一個合理的評論,那主要就是首先我們知道這個論文整體的主旨意義所在,還有就是對於論文給出的一些數據信息以及它的一些觀點是否有一些意義。
C. 對論文的評價與建議應該怎麼寫
一、畢業論文評閱成績的標准
根據有關規定,畢業論文的評閱成績一般可分為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檔。現將中央黨校函授學院對畢業論文的具體標准抄錄如下,供參考。
(一)優秀
1.能正確地體現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能很好地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與本專業的有關知識。
2.能密切聯系本系統、本部門、本單位的工作實際。分析問題正確、全面,具有一定深度或有所創見,對實際工作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3.中心突出,論據較充足,結構嚴謹,層次分明,表達能力較強。
4.材料豐富,數據可靠,能運用科學方法進行加工整理。
(二)良好
1.能正確體現黨和國家有關政策,能較好地運用所學理論與專業有關的知識。
2.能較好地聯系工作實際,分析問題比較正確、全面,對指導現實工作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3.中心明確,論據較充足,層次較分明,文句通順,有較好的表達能力。
4.材料比較豐富,數據基本可靠,能較好地進行加工整理。
D. 怎樣評價論文的優缺點
評價論文的優缺點範文如下:
1、該論文選題較為新穎,視角較為獨特,體現了一定論的扎實功底,特別是文章能夠結合相關的案例進行論證分析,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經過對論文的審核可以看出,作者在資料和案例收集上花了不少功夫,也能夠提出一些較為深刻的觀點,但在理論的深度和部分論據的引證上還存在一定的欠缺之處。總體而言,這是一篇合格的論文。
5、論文題與論文的內容基本相符,結構基本完整,語言也比較通順,沒有大的語法錯誤。問題是,全文引用的部分太多,自己的分析太少,有些「分析」有抄襲的痕跡。應當說,完成這篇論文所需的材料已經具備,作者可以在此基礎上對材料進行分析歸納以得出自己的結論。
E. 如何評價一篇文獻的優缺點
評價方法
1、能正確地體現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能很好地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與本專業的有關知識。
2、能密切聯系本系統、本部門、本單位的工作實際。分析問題正確、全面,具有一定深度或有所創見,對實際工作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3、中心突出,論據較充足,結構嚴謹,層次分明,表達能力較強。
4、材料豐富,數據可靠,能運用科學方法進行加工整理。
文獻評價要點
1、文獻綜述
是否有適當選擇和討論相關文獻的證據;
是否有證據表明您理解並批判了閱讀的內容;
通過有效評估和綜合一系列文獻,是否增加了對問題/計劃開發/案例研究的理解。
2、研究方法論
該方法是否適合於問題和數據,並得到充分應用;
收集的數據是否可以避免偏差;
是否進行了認真收集。
3、主要和/或輔助數據分析
收集和分析。
4、討論與發現
是否反映了(個人)對項目分析的學習,以及對研究的含義、局限性、優缺點的理解。
F. 如何評價文獻質量
1、選題的意義:看題目的新穎、獨特和實用性,在理論和實踐的意義程度。
2、研究方法的合理性、科學性:採用的研究方法手段是否與題目內容、任務相適應;主要方法設計的科學性、嚴謹性;有無獨創的先進方法與手段。
文獻選擇實質上是對特定文獻可否被收集、入藏而作的判斷。每一種文獻都要涉及到學科或主題范圍、水平層次、讀者對象、文獻類型、出版(製作)時間和版次、出版(製作)地點和國家、製作方式、文種、價格等等因素,它們構成了文獻選擇的依據,需要綜合平衡後再決定取捨。
主要理論:
對於文獻選擇問題,圖書館學家和情報學家曾作過多方面的探索。美國圖書館學家 M.杜威在19世紀就提出「以最好的書,花最少的代價,供最多的讀者使用」,主張圖書館要選擇內容價值高的圖書。20世紀30年代英國的L.R.麥高文提出以圖書價值與社會需求相結合的選書理論。
並創立了一種選擇評分的方法。但大多數文獻選擇的研究者都更注重社會調查,了解讀者使用文獻的機率,即注重社會的需求。隨著文獻計量學的興起,人類對文獻的研究日益深入,發現了文獻增長規律、文獻老化規律、文獻分散規律(見布拉德福定律)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 文獻選擇 進入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