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學習文言文方法簡短

如何學習文言文方法簡短

發布時間:2022-09-19 21:30:41

A. 學習文言文用什麼方法

方法一:三多

1、多讀:不僅要讀課本,而且要讀讀本,可能的話,盡可能閱讀一些文言作品,擴大自己的視野。

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師要求背誦的課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誦下來。倘若你可以堅持到底,那麼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語習慣和遣詞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來。

3、多練: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捷徑之一,不僅要認真完成課後訓練,而且要多做相關的字詞句的分類訓練,以拓展視野,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方法二:預習和復習

學習文言文不僅要學會聽課,而且要重視預習和復習。

1、課前預習,除了結合腳註疏通文意之外,還應當進行詳細的圈點勾畫,結合語境,反復揣摩,找出自己暫時還無法理解的東西,對那些與現代漢語不 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當然,有條件的話,還應當搜集相關的資料,以備不時之需。在預習的時候,千萬別忘記了反復誦讀課文,如果有時間,還可以將不懂 的地方製作成問題卡片,以便上課時及時與老師交流或互動,切忌不懂裝懂。

2、課後復習,不僅可以鞏固學習成果,而且還可以加深理解,觸類旁通,培養自己的遷移能力。因此,同學們一定不要貪圖省事兒,要是上課聽聽就了事,那麼,你就有可能到頭來,自己什麼也得不到!

方法三:了解句式和翻譯

文言特殊句式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它與現代漢語有所區別。這種區別主要體現在語序、省略、句子格式等方面,包括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和省略句。了解並掌握這些文言知識,我們首先應從各種特殊句式,基本結構入手。

方法四:推斷句子成分

與現代漢語一樣,古代漢語也有一定的語法結構,除個別的文言特殊句式外,大部分與現代漢語相同,尤其是句子成分之間的關系。基於此,同學們就可 以從語法結構入手來推斷詞語意思。通過語法知識我們知道,主語、賓語往往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是動詞、形容詞,而定語則多是形容詞、名詞、代詞,狀 語往往是副詞。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實詞所處的語法位置來推斷它的詞性,進而推斷它的意思。

B. 文言文零基礎如何自學

學習文言文是一個漫長而又艱辛的過程,不免會感到枯燥。但是學習文言文也又一些比較好的方法,能夠讓自己突破困難,具體如下:

1、先找一些古代白話文書看,如「四大名著」。因為古代白話文的字詞保留了很多文言文原義,讀慣了它們,為下一步自學文言文打基礎。

2、讀一些淺顯的文言文作品,如文言小說、筆記、散文之類的,比如《聊齋志異》就很好。同時,准備一本字典,對文中的每個字反復推敲、弄准。不求快,只求准。

3、在此基礎上,找些文言文常識性書籍來看,弄清文言虛詞(之乎者也之類的詞語)、文言句式。例如,現代話說「不聽他的話」,直接寫成文言文,可能是「不聽之」。但這不對了,應該說成「不之聽」。為什麼要將「之(他的話)」放在「聽」的前面?

這就是文言文特有的語法現象。這種倒著說話的情況,在成語中保留了很多。如「曉之以理」,意思是「用道理來說服他」。文言文凡是「用什麼來」、「在什麼地方」等,都放在後面,叫做「介賓結構後置」。這些知識,有很多小冊子書可以買得到。

4、經過這樣對照學習,很快就能讀懂一般文言文。下一步遇到的難處,主要集中在字詞上,這時需要一部專業的字典,例如《古漢語詞典》。

5、在基本上能讀懂文言文的條件下,可以選擇《古文觀止》、《史記》之類的書來讀,繼續提高。

6、要將艱苦的學習變為享受。時時注意古文的美。古文美是從組詞造句開始的,如「朝秦暮楚」,本身就是一副對聯,讀音平平仄仄。進而體現在句子、句群、段落及章節上。

學習文言文的要點:

1、要有相關的歷史知識。常言說,文史不分家。每個人都是生活在一個時代里的,這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必定會對他產生影響。所以,我們只有了解了這個人所處的時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內涵。

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國強大,但楚王「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先疏遠屈原,後把他流放汨羅江,使其改革之志不能實現,投江而死。了解了這段歷史,我們在理解《離騷》時就容易的多了。

2、具備相關的文化常識。中國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並且有許多內容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地演變。如姓名和稱謂,官職和科舉,地理常識,宗法禮俗,服飾和器物,歷法和刑法,古籍注釋體例等八個方面所涉及的內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別。

這些內容雖然不需要學生全部掌握,但平時學習中遇到的也應積累下來作為自己的知識儲備,以便在文言文學習和考試中隨時調用。

C. 學習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如下:
了解寫作背景,每個作者都有獨特的人生經歷,因而筆下的作品都有一定的風格和思想感情,可通過了解寫作背景來把握文章大意;通讀全文,文言文不會全篇讓人難以理解,一些詞句的意義憑借現代人思維能夠略知一二,而通讀全文則是一個逐漸熟悉古文寫作思路的過程;標記生疏字詞句意義,用筆將看不懂的字詞句標出後或看文後注釋或查閱字典,將查得釋義寫在原文中間;歸納段意,分析文章層次;翻譯全文,在了解全部的段落和字詞大意之後進行文言文的翻譯,在此基礎上進行必要的背誦就能夠更加迅速,記憶的牢固程度將變大。

D. 學好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

一、如何攻克文言文

不少學生害怕學文言文,覺得自己雖然花了不少精力學習,有了一定量的知識積累,但在沒有老師的幫助下,獨立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卻不強,應對考試常會感覺比較困難。其實,攻克文言文並不難,只要找對了方法。怎樣學習文言文才能更有效呢?具體來說,可以按讀、譯、誦、析、結、練六個主要步驟進行學習。

讀。學文言文一定要讀,應該在理解句意和正確斷句的基礎上多朗讀。因為文言文的語感培養很重要。

譯。根據課下注釋或課外資料准確、流暢地翻譯課文。這樣可以利用意義記憶的方式,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樣便於記憶誦。

誦。背誦是培養文言文語感的最佳方式。背誦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內容分為幾個組塊,比方《過秦論》最後一段,共有六句話,可以分為三個組塊,只要理解了意思,背下來是很容易的。

析。析就是對課文的大意、思想、人物進行挖掘。分析過程中,首先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比方《信陵君竊符救趙》中侯贏為什麼要自殺,聯系當時士人的追求和立身之本,這個問題才得到合理的解釋。其次,要注意古為今用。文言文教學強調加強人文教育,古為今用,同學們要對其中的故事、人物有創新的理解和評價。

結。即積累文言文基礎知識。把零散的知識分為八項:通假字、活用詞、特殊句式、一詞多義、虛詞用法、雙音詞古今異義、成語名句、生字生詞。做一個表格,對每一課的基礎知識進行總結。

練。指學完本課後為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往往出一些題進行測試,練的環節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如何做課外文言文

1、速讀全文,整體感知

許多同學們在閱讀中急急忙忙,囫圇吞棗,抓到題目,再回頭看文本,找答案。事實上這樣做只能是事倍功半,既浪費時間,又抓不到要點。所以,拿到一篇課外文言文,可以先進行整體的速讀,感知全文內容。一般而言,課外文言文都是一些短小、精悍的小故事,可採用默讀或散讀的方式,快速了解短文的幾個要素,如:時間、地點、人物、人物之間的關系、故事的基本情節和結局等,從而達到初步整體感知故事內容的目的。

2、 精讀語句,正確停頓

面對一篇陌生的文言課文,許多同學們缺乏耐心來疏通文本內容。尤其是一些語句內的停頓往往被忽略了,從而造成閱讀的障礙或歧義。如何正確處理停頓?當然首推朗讀。採用一定的朗讀方法反復朗讀,感受恰當而必要的句讀,理清句子內部的層次和關系,從而深入了解文意。

3、 品讀細節,把握人物

課外文言文以故事取勝,了解了文章的主要情節內容後,要想進一步體會文章主旨,自然離不了人物,而把握人物形象則要關注人物描寫,尤其是一些細節的描寫往往能傳達出人物的本質和用心。同學們要注意品讀這些細節,如:揣摩人物語言的語氣,關注神態的變化,注意動作的指向等,從而明白人物的真正意圖。例如語段 1:

有白日入人家偷畫者,方卷出門,主人自外歸。賊窘,持畫而跪曰:“此小人家祖宗像也,窮極無賴,願以易米數斗。”主人大笑,嗤其愚妄,揮叱之去,竟不取視。登堂,則所懸趙子昂畫失矣。

這則短文中主人的“大笑”“嗤”“揮叱”“竟不取視”等神態、語氣,仔細品讀,就可發現主人是一個自以為是、易被假象蒙蔽的人。如此,再結合結局,短文的啟示意義就凸顯而出了。因此,品讀人物言行,人物的性格、為人也就瞭然於心,對文章主旨的把握也必然順理成章了。

E. 怎樣才能學好古文

學習古文需要從字詞和句式方面入手。

1、多朗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朗讀培養語感,朗讀時要注意正確的停頓。

2、弄清楚一些基本的文言句式的含義。如判斷句:「……者,……也」。

再如省略句:主語省略、位於省略、賓語省略……

3、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如實詞「愛」、「安」、「被」、「本」、「倍」、「本」、「鄙」……我上高中時有120個文言實詞,掌握這些,就沒什麼難的了。當然,還有18個文言虛詞:而、乎、乃、其、因、且、若、所、為、焉、也、以、於、與、則、者、之。

4、正確調整倒裝句的語序。注意詞類活用。

5、名篇、名句熟練背誦。

古文的種類:

早期的古文多用於統治階層占卜、祭祀、發布誥文等。

西漢時期,開始用紙代替竹簡。當「紙」大規模使用時,統治階級的來往「公文」使用習慣已經定型,會用「文言文」已經演變成讀書識字的象徵。

古文主要是指《易經》、《論語》、《春秋》、《尚書》、 《周禮》、《呂氏春秋》、《孝經》等等古書上的文字,是比較早的筆書文字。

孔氏古文稱後者為史籀大篆。魯恭王(公元前155~前129)壞孔子宅而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

魏正始(240~248)三體石經中,首列古文,只刻成《尚書》《春秋》。

F. 如何學好文言文

鏈接:


提取碼:ec82
這門課能幫你,把別人最怕的文言文,變成你的優勢。



G. 文言文學習簡單方法

不能看懂的字詞,馬上就查字典。把查出的意思,標記在書本上。連貫起來,就是需要懂得句子了。
看翻譯過來的字詞,注意看「注釋」。往往不注重看注釋,會丟棄很重要的弄懂、弄通的過程。這是我學習文言文的簡單方法。
拓展:
鑿壁偷光(又名:鑿壁借光)
【原文】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而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與之書,遂成大學。
【譯文】匡衡,字稚圭。他勤奮好學卻沒錢買蠟燭。鄰居家有蠟燭但光穿不過來,匡衡因此把牆壁鑿個洞引來了鄰家的燭光,用燭光映著書讀。同鄉有一大戶人家不識字,家中富有,有很多書,匡衡給他做僱工卻不要報酬。主人很奇怪,問匡衡為什麼,匡衡說:「希望能把主人所有的書都通讀一遍。」主人被其感動,就把書借給他。後來,他便成了學問家。
【注釋】
逮:到,及。不逮,指燭光照不到了。 穿壁:在牆上鑽洞。
邑人:謂同鄉人。古時「縣」通稱為「邑」。 大姓:富戶;大戶人家。
文不識:姓文名不識。 與:幫助。 佣作:做僱工勞動。 償:指報酬(回報)。
怪:(對這件事)感到奇怪。 資:資助,借給。 大學:大學問家。 願:希望。遂:後來。 乃:因此。

H. 如何學好文言文

鏈接:https://pan..com/s/1x8GhLvSzP2blh0Jf9zOieQ


提取碼:ec82
這門課能幫你,把別人最怕的文言文,變成你的優勢。



I. 怎樣學好文言文的方法

文言文的學習對我們的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要用怎樣的 方法 學好它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學好文言文的方法,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學好文言文的方法一:

雖然文言文不是現實中的語言,今天的學習和生活中都已不再使用,但它是現代文的源泉,還在以各種方式影響著我們現在使用的語言。所以,要學好現代文,必須有堅實的文言基礎。

1.掌握基本知識結構

文言文大體上可以分為詞和句。詞可以分為實詞和虛詞兩大類。其中,實詞又可以分為五類:①單音詞和雙音詞。文言文以單音詞居多,現代漢語以雙音詞居多。如“妻子”一詞在現代文中是一個雙音詞,意指老婆,而在文言文中則是兩個單音詞,是指老婆和孩子。②古今異義。包括同義擴大、詞義縮小、詞義轉移、感情色彩改變和名稱說法改變等。③一詞多義。如“引”字,本義為開弓,引申義有五種之多:延長、伸長;拖、拉;引導、帶領;拿、引用;後退、退卻。④通假。包括通用、假借和古今字。其基本規律是“同音代替”。⑤詞類活用。包括:名詞活用作狀語;名詞活用作動詞;形容詞作名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使動用法、能動用法、意動用法和為動用法。 句也可分為五大類: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其中倒裝句又可分為主謂倒裝句、動賓倒裝句、賓語後置句和狀語後置句。

2.斷句

古人寫 文章 ,沒有標點符號,因此,如何斷句直接影響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正確斷句,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准確把握文言文的基礎知識,理解關鍵的詞語,判斷清楚詞與詞之間的關系。其次,要了解一定的古代 文化 常識。如人名、地名、官職名等的表達方法,委婉、避諱的行文習慣等。第三,掌握文中對話、轉述、引用的一些規律等。如文中常以“曰”、“雲”、“謂”等詞語作為引用、轉述內容前的標志。第四,根據常用於句首、句尾的詞語來判斷。如常用於句首的詞有蓋、夫、是時、後、既而、然且、然則、公、竊、寡人等詞。常用於句尾的有與、邪、乎、哉等語氣助詞和奈何、也夫、矣哉、雲爾、雲雲等復音虛詞。還有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嘻等等。第五,還可以根據句中常見的慣用詞語來斷句。如表示序數和表示順序的詞語,表示疑問的詞語。此外,還可以根據常用句式、固定句式或修辭手法來斷句。

3.掌握正確的翻譯方法

人們通常以“信、達、雅”作為衡量一篇譯文好壞的標准,文言文的翻譯也是如此。好的譯文能夠將一篇文章在另一種語言環境中真實、完美地再現出來。如果將一篇寓意深刻、很有文採的文章翻譯得乾巴生硬,或艱澀難懂,就沒有完全達到翻譯的目的,同時也歪曲了原作。可見,翻譯不僅是文言文綜合水平的體現,也反映出譯者的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 “忠實原作、字字敲定、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是翻譯文言文時應遵循的總原則。具體來說,翻譯時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補充省略的部分。原文中省略的部分,如謂語、主語、賓語等,要視情況補充完整。②調整語序。文言文中有很多倒裝句,如謂語前置、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等,都與現代漢語的語序不同,翻譯時應調整過來。③適當增減。有些文言文的語句,非常精練,言簡意豐,翻譯時應做適當擴充,以充分表達原文的意思。相反,有的文章為增加氣勢,強化效果,故意用一串有同樣意思而說法不同的 句子 ,這時,翻譯就要合並凝縮。此外,還要注意句子的語氣、句子間的關系、修辭手法等,翻譯時要完整貼切地表達出來。

4.多讀俗話

都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多讀,尤其是反復誦讀。是學好文言文的法寶,脫離語言環境,乾巴巴地去記一些語法規則是很難達到效果的,最好是在閱讀過程中,掌握詞語的用法及重要的語法現象。多讀可以鞏固加深課堂所學的知識,培養語感,以達到能夠熟練閱讀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放聲的反復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它可以使我們對文言文有豐富的感性知識。而且,古代的作品很講究內在的韻律和節奏,反復閱讀可以充分地領略古文的音樂美,增加學習的興趣。

學好文言文的方法二

怎樣學習古文?我們翻開《唐才子傳》,在《王勃》傳里,說:“六歲善辭章。”他六歲已經會寫詩文了。當時的詩,就是古詩、律詩、絕詩,當時的文,即古文、駢文。六歲怎麼就會寫這樣的詩文呢?再看《駱賓王》傳,稱“七歲能賦詩”;《李百葯》傳,稱“七歲能文”;《劉慎虛》傳,“八歲屬文上書”,類似的記載還有不少。換言之,在唐朝,七八歲的孩子不僅會讀懂古文、駢文、舊體詩,還會寫古文、駢文和舊體詩。是不是當時的人特別聰明呢?不是的。我們再看近代人,如康有為,“七歲能屬文”。梁啟超“六歲 畢業 《五經》,八歲學為文,九歲能日綴千言”。可見古今人的聰明是相似的。那麼,不論是唐代人或近代人,他們從小就能讀懂古文,不僅會讀,還會寫古文和舊體詩。為什麼現在人讀懂古文會成問題呢?這當跟讀法有關。

我曾經聽開明書店的創辦人章錫琛先生講他小時的讀書。開始讀《四書》時,小孩子根本不懂,所以老師是不講的。每天上一課,只教孩子讀,讀會了就要讀熟背出。第二天再上一課,再教會孩子讀,讀熟背出。到了節日,如陰歷五月初五的端陽節,七月初七的乞巧節,九月初九的 重陽節 ,年終的大節,都不教書了,要溫書,要背書。如在端陽節要把以前讀的書全部溫習一下,再全部背出。到年終,要溫習一年讀的書,全部背出。到第二年年終,除了要背出第二年所讀的書外,還要背帶書,即把第一年讀的書也要連帶背出。因此,像梁啟超的“六歲畢業《五經》”,即六歲時已把《五經》全部背出了;所以他“九歲能日綴千言”。因此,《唐才子傳》里講的“六歲善辭章”,“七歲能賦詩”,按照“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的說法,他們在六歲七歲時,熟讀的詩和唐詩一定遠遠超過三百首,那他們的會吟詩也就不奇怪了。

我向張元善老先生請教,問他小時怎樣讀書的。他講的跟章錫琛先生講的差不多,他說開始讀時,對讀的書完全不懂。讀了若干年,一旦豁然貫通,不懂的全懂了,而且是“立體的懂”,它的關鍵就在於熟讀背出,把所讀的書全部裝在腦子里。假如不是熟讀背出,把所讀的書全部裝在腦子里,讀了一課書,記住了多少生字,記住了多少句子,這只是“點線的懂”。記住的生字是點,記住的句子是線。點線的懂是不夠的。因為一個字的解釋在不同的句子中往往因上下文的關系而有變化,一個字在不同的結構里會具有不同的用法,記住了一個字的一個解釋和一種用法,碰到了這個字的解釋和用法有變化時就不好懂了。讀一課書,記住了這課書中的生字,記住了這課書中的句子,這叫平面的懂。平面的懂只懂得這課書中的字的意義和用法;同樣的字,在別課書中,它的意義和用法假如有了變化,就看不懂了。因此,平面的懂還不夠,不夠解決一個字的解釋和用法的多種變化。把一部書全部讀熟就不同了,開始讀時不懂,讀多了漸漸懂了。比方讀《論語》,開始碰到“仁”字不懂,“仁”字在《論語》中出現了104次,當讀到十幾次的“仁”字時,對“仁”字的意義漸漸懂了,當讀到幾十次、上百次的“仁”字時,對“仁”的意義懂得更多了。因為熟讀背誦,對書中有“仁”字的句子全部記住,對有“仁”字的句子的上下文也全部記住,對於“仁”因上下文的關系而解釋有變化也罷,對有“仁”字的片語因結構不同而用法有變化也罷,全都懂了,這才叫“立體的懂”。

這個“立體的懂”有三方面,一方面是詞的具體解釋;一方面是一個詞作為術語時,了解術語的理論意義;一方面是要讀懂文章的用意。就詞的具體解釋說,如《論語》中的“仁”字,在《學而》篇里:“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這個“仁”字是指一種很高的道德標准,即仁德,認為孝弟是仁德的根本。在同一篇里,說:“泛愛眾,而親仁。”這個“仁”不指仁德,是指具有仁德的人,“仁”的解釋稍有變化了。在《里仁》篇,說:“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里”指居住,這兩個“仁”指有仁德的地方,相當於好的環境,“仁”的解釋又有些變了。在《子路》篇里,說:“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假使有王者興起,一定要經過三十年才能推行仁政。這個“仁”字指推行仁政,解釋又有些變了。這個“仁”解釋成推行仁政,成了動詞,用法也變了。在這些句子里,“仁”字作為仁德的意義沒有變,只是由於上下文的不同,由於用法的不同,在具體解釋上有了變化。不懂得這種具體解釋上的變化,光懂得“仁”指仁德,碰到具體解釋上有變化的句子就看不懂了。要是把以上舉的句子都讀熟了,懂得了這些具體解釋上的變化,這就是對“仁”字在解釋上的立體的懂。

從前人讀《論語》,就要把《論語》全書讀熟背出,把《論語》全書讀熟背出了,才會懂得“仁”字在不同上下文中具體解釋的變化。用“仁”字作例,把《論語》全書讀熟背出了,《論語》中別的不少的字,它們在不同上下文中的具體解釋的變化和用法,也都懂了。有了這個基礎,再去讀別的古文,比方讀唐宋以來的古文,不論唐宋以來的古文中的字,它們在不同上下文中的具體解釋有多少變化,它們的用法有多少變化,都可以理解了,這就是立體的懂在讀懂古文上的好處。從前人讀書,為什麼六七歲七八歲的孩子,就會讀懂古文,不僅讀懂,還會寫古文,就因為他們小時,比方把《論語》全部讀熟背出,對《論語》中的字有個立體的懂,所以他們在六七歲或七八歲時就會讀懂古文了。再說,到了辛亥革命以後,廢科舉,興學校,學校里不讀《論語》,改讀教科書了,那時從學校里畢業出來的學生,他們會讀古文,又是怎樣來的呢?原來當時的學校里,也教文言文,一到中學,就教傳誦的古文,不但教古文,也要熟讀背誦,當時的中學畢業生,讀四年中學,在四年中讀了不少篇的古文,讀熟背出了不少篇的古文,有了這個基礎,他們對讀熟背出的不少篇古文中的字,也就有了立體的懂。在這個基礎上,就能讀懂唐宋以來的古文了;即使有些字不認識,查一下字典也就懂了。因此要會讀古文,不一定像私塾中的教法,一定要把《四書》《五經》都熟讀背出才行,像辛亥革命後的學校里,教學生熟讀背出多少篇古文也行。

學會讀古文跟學會讀外文相似。我向語言學大師呂叔湘先生請教,他小時候怎樣學外文的。呂先生說,他小時讀外文,老師要背,不是整課書背,是就讀的書,老師挑出其中精彩的段落來要學生背,背精彩的段落不長,可以背出。這次背出一段,下次再背出另一段,積少成多,就背出不少段落了。這是呂先生他們所以對英文有立體的懂的原因。《朱子語類》卷十一:“人讀史書,節目處須要背得,始得。如讀《漢書》,高祖辭沛公處,義帝遣沛公入關處,韓信初說漢王處,與史贊《過秦論》之類,皆用背得,方是。若只是略綽看過,心下似有似無,濟得甚事!”朱熹講讀史書,挑重要節目處來讀,跟呂先生的講法相似。呂先生講就一篇中挑精彩的段落來背,更為靈活可行。不論讀古文或白話文,這方法都可行。呂先生小時學英語的方法,可以參考來使我們達到對古文或外語的立體的懂。

再說張元善先生結合熟讀背誦來講“立體的懂”,還有一個意思,即培養語感。學習古文也是學習語言。《孟子.滕文公下》:“‘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傅諸,使楚人傅諸?'曰:‘使齊人傅諸'。曰:‘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喧嚷)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齊街里名)之間數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把方言區的孩子送到北京來念書,不用教他北方話,過幾年,他的北方話就講得好了,從發音到用詞都北方話化了。他回到家裡,聽到家裡的大人講話不合北方話的標准,還會起來糾正,他已有了北方話的語感了。學習古文也這樣,熟讀背誦了多少篇古文,培養了對古文的語感,對於古文的用詞 造句 ,尤其是虛詞的運用都熟悉了,也就會理解了。

學好文言文的方法三:

一、如何攻克文言文

不少學生害怕學文言文,覺得自己雖然花了不少精力學習,有了一定量的知識積累,但在沒有老師的幫助下,獨立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卻不強,應對考試常會感覺比較困難。其實,攻克文言文並不難,只要找對了方法。怎樣學習文言文才能更有效呢?具體來說,可以按讀、譯、誦、析、結、練六個主要步驟進行學習。

讀。學文言文一定要讀,應該在理解句意和正確斷句的基礎上多朗讀。因為文言文的語感培養很重要。

譯。根據課下注釋或課外資料准確、流暢地翻譯課文。這樣可以利用意義記憶的方式,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樣便於記憶誦。

誦。背誦是培養文言文語感的最佳方式。背誦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內容分為幾個組塊,比方《過秦論》最後一段,共有六句話,可以分為三個組塊,只要理解了意思,背下來是很容易的。

析。析就是對課文的大意、思想、人物進行挖掘。分析過程中,首先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比方《信陵君竊符救趙》中侯贏為什麼要自殺,聯系當時士人的追求和立身之本,這個問題才得到合理的解釋。其次,要注意古為今用。文言文教學強調加強人文 教育 ,古為今用,同學們要對其中的 故事 、人物有創新的理解和評價。

結。即積累文言文基礎知識。把零散的知識分為八項:通假字、活用詞、特殊句式、一詞多義、虛詞用法、雙音詞古今異義、 成語 名句、生字生詞。做一個表格,對每一課的基礎知識進行 總結 。

練。指學完本課後為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往往出一些題進行測試,練的環節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如何做課外文言文

1、速讀全文,整體感知

許多同學們在閱讀中急急忙忙,囫圇吞棗,抓到題目,再回頭看文本,找答案。事實上這樣做只能是事倍功半,既浪費時間,又抓不到要點。所以,拿到一篇課外文言文,可以先進行整體的速讀,感知全文內容。一般而言,課外文言文都是一些短小、精悍的小故事,可採用默讀或散讀的方式,快速了解短文的幾個要素,如:時間、地點、人物、人物之間的關系、故事的基本情節和結局等,從而達到初步整體感知故事內容的目的。

2、 精讀語句,正確停頓

面對一篇陌生的文言課文,許多同學們缺乏耐心來疏通文本內容。尤其是一些語句內的停頓往往被忽略了,從而造成閱讀的障礙或歧義。如何正確處理停頓?當然首推朗讀。採用一定的朗讀方法反復朗讀,感受恰當而必要的句讀,理清句子內部的層次和關系,從而深入了解文意。

3、 品讀細節,把握人物

課外文言文以故事取勝,了解了文章的主要情節內容後,要想進一步體會文章主旨,自然離不了人物,而把握人物形象則要關注人物描寫,尤其是一些細節的描寫往往能傳達出人物的本質和用心。同學們要注意品讀這些細節,如:揣摩人物語言的語氣,關注神態的變化,注意動作的指向等,從而明白人物的真正意圖。例如語段 1:

有白日入人家偷畫者,方卷出門,主人自外歸。賊窘,持畫而跪曰:“此小人家祖宗像也,窮極無賴,願以易米數斗。”主人大笑,嗤其愚妄,揮叱之去,竟不取視。登堂,則所懸趙子昂畫失矣。

這則短文中主人的“大笑”“嗤”“揮叱”“竟不取視”等神態、語氣,仔細品讀,就可發現主人是一個自以為是、易被假象蒙蔽的人。如此,再結合結局,短文的啟示意義就凸顯而出了。因此,品讀人物言行,人物的性格、為人也就瞭然於心,對文章主旨的把握也必然順理成章了。

看了怎樣學好文言文的方法的人還看:

1. 初中語文文言文學習方法

2. 怎樣學好古文的方法

3. 怎樣學文言文的方法

4. 怎樣快速提高文言文水平

5. 中學生學文言文有哪些好處

J. 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有那些

對於「如何學」,張中行先生給了四個原則:

1.由淺入深;

2.由少而多;

3.由慢而快;

4.由藉助(教師、註解與辭書)到自力。

對於「讀什麼」,張中行先生給了八條建議:

1.在多數情況下,可以先今而後古;

2.在多數情況下,可以先記事而後說理;

3.先散體而後辭賦、駢體;

4.散文和詩詞可以交錯選讀,逐漸加深;

5.先一般而後專門;

6.先選本而後全集;

7.先今注而後古注;

8.先經過整理的而後未經過整理的。

這是一般建議,不排除有特例。

對於「怎樣讀」,張中行先生給了四條建議:

1.初學要「懂」,要「熟」,尤其要強調「熟」;

2.「精」與「博」要配合得適當;

3.要學習使用工具書;

4.要以理性知識為輔(文言語法知識)。

以上,是我在指導娃學習文言文過程中的主要參考。理論指導實踐,前期摸清了、認准了學習原則和學習方法,後期就不會再大量耗費「如何學文言文」的思考精力,專心致志去執行就好了。

閱讀全文

與如何學習文言文方法簡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正確的剎車排空氣方法 瀏覽:990
火龍果冰粉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瀏覽:82
寬頻撥號錯誤解決方法 瀏覽:238
杜仲原葉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181
瓦爾基里之羽快速獲得方法 瀏覽:887
塑料模板的安裝方法 瀏覽:884
直管球閥試壓方法如何減小誤差 瀏覽:469
p2p年化收益計算方法 瀏覽:438
硬拉鍛煉方法視頻 瀏覽:41
我唯一能想到的方法就是快速通過 瀏覽:462
哪些方法可以種大蒜 瀏覽:235
紙上標簽怎麼去除最簡單方法 瀏覽:199
辣白菜腌制方法和步驟 瀏覽:362
設計控制器增益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977
洗砂機使用方法 瀏覽:962
手機上恢復視力的方法有用嗎 瀏覽:809
比例尺兩種計算方法 瀏覽:850
創造與魔法新手快速刷經驗方法 瀏覽:617
蘋果主頁按鈕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2
如何成為牛人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