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建立標准化體系
標准化管理體系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固化方法論、實踐並持續改進、文本與行為規范。
標准化管理體系之一:固化方法論,避免花哨的理念走進任何一家書店,移步至經管類圖書,鋪天蓋地的管理思想層出不窮,對於這個現象,我曾經聽過的最有意思的一種表達是:這個世界上有兩個東西,越是說不清楚,越是有很多人要努力說明白,於是圖書產量特別高,一個是愛情,另一個是管理。東西方哲學,對變化的理解很不一樣。
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就提出「一個人永遠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表明世界是變化的。同時,赫拉克利特也強調「變化皆有度」。他認為,雖然是變化,但是變化有規矩、有秩序、有結構、有等級、有邏輯,所以要通過追求概念的邏輯性、確定性、普遍性達成知識......
標准化管理體系之二:持續改進,深化應用價值方法論提供的是一種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路徑,沒有任何一套方法是可以從書本上直接搬到執行層面的,縱觀那些優秀的企業,往往是一整套管理理念用到了極致,同時造就了一套成熟完整的管理體系,甚至是管理哲學。
標准化管理體系之三:統一形象,統一模板,統一行為准則這個容易理解,有一些看似刻板的文本規矩,比如——全公司使用統一的PPT模板,每一頁PPT的大小、配色方案、字體和字型大小都是有規定的;除了PPT之外,Word的文本字體,標題字型大小,正文字型大小,行間距段間距,頁眉頁腳,包括封面的樣式也有規定;Excel的Sheet命名,字體字型大小,底紋和顏色等標識的使用也都有明確規定;所有的文件有統一的命名規定;寫郵件、回郵件,甚至郵件簽名,發件人姓名都有統一的規定;
Ⅱ 如何建立精益生產標准並協調實施
1、選擇要改進的關鍵流程
精益生產方式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強調持續的改進。首先應該先選擇關鍵的流程,力爭把它建立成一條樣板線。
2、畫出價值流程圖
價值流程圖是一種用來描述物流和信息流的方法。在繪制完目前狀態的價值流程圖後,可以描繪出一個精益遠景圖(Future Lean Vision)。在這個過程中,更多的圖標用來表示連續的流程,各種類型的拉動系統,均衡生產以及縮短工裝更換時間,生產周期被細分為增值時間和非增值時間。
3、開展持續改進研討會
精益遠景圖必須付諸實施,否則規劃得再巧妙的圖表也只是廢紙一張。實施計劃中包括什麼(What),什麼時候(When)和誰來負責(Who),並且在實施過程中設立評審節點。這樣,全體員工都參與到全員生產性維護系統中。在價值流程圖、精益遠景圖的指導下,流程上的各個獨立的改善項目被賦予了新的意義,使員工十分明確實施該項目的意義。持續改進生產流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消除質量檢測環節和返工現象;消除零件不必要的移動;消滅庫存;合理安排生產計劃;減少生產准備時間;消除停機時間;提高勞動利用率。
4、營造企業文化
雖然在車間現場發生的顯著改進,能引發隨後一系列企業文化變革,但是如果想當然地認為由於車間平面布置和生產操作方式上的改進,就能自動建立和推進積極的文化改變,這顯然是不現實的。文化的變革要比生產現場的改進難度更大,兩者都是必須完成並且是相輔相成的。許多項目的實施經驗證明,項目成功的關鍵是公司領導要身體力行地把生產方式的改善和企業文化的演變結合起來。
傳統企業向精益化生產方向轉變,不是單純地採用相應的「看板」工具及先進的生產管理
精益生產
技術就可以完成,而必須使全體員工的理念發生改變。精益化生產之所以產生於日本,而不是誕生在美國,其原因也正因為兩國的企業文化有相當大的不同。
5、推廣到整個企業
精益生產利用各種工業工程技術來消除浪費,著眼於整個生產流程,而不只是個別或幾個工序。所以,樣板線的成功要推廣到整個企業,使操作工序縮短,推動式生產系統被以顧客為導向的拉動式生產系統所替代。
總而言之,精益生產是一個永無止境的精益求精的過程,它致力於改進生產流程和流程中的每一道工序,盡最大可能消除價值鏈中一切不能增加價值的活動,提高勞動利用率,消滅浪費,按照顧客訂單生產的同時也最大限度的降低庫存。
由傳統企業向精益企業的轉變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並且有時候還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但是,企業只要堅定不移走精益之路,大多數在6個月內,有的甚至還不到3個月,就可以收回全部改造成本,並且享受精益生產帶來的好處。
Ⅲ 如何建立色譜含量測定方法
含量測定是建立在有對照化學葯品的前提下,排除干擾,通過提取分離純化排除附加劑,基質及其他化學成分對測定的干擾一般選用色譜法,其測定方法的建立有以下幾點:1測定條件選擇2線性與范圍考察3方法穩定性考察4精密度試驗5重現性試驗6回收率測定7樣品測定
Ⅳ 請問標准體系如何建立
標准體系是一定范圍內的標准按其內在聯系形成的有機整體。也可以說標准體系是一種由標准組成的系統。
標准體系的結構
標准體系內部標准應按照一定的結構進行邏輯組合, 而不是雜亂無序的堆積。由於標准化對象的復雜性,體系內不同的標准子系統的邏輯結構可能體現出不同的表現形式。
主要有以下兩種:
1、層次結構。層次結構是表達標准化對象內部上級與下級、共性與個性等關系的良好的表達形式。層次結構類似樹結構, 父節點層次所在的標准相較子節點層次的標准, 更能夠反映標准化對象的抽象性和共性, 反之, 子節點層次的標准能更多地反映事物的具體性和個性。層級深度如何, 也體現了對標准化對象的管理精度。標准層次結構的完備性, 標志著標准體系的靈活與彈性, 是標准體系適應現實多樣性的一個重要方面, 像檔案著錄標准子系統、交換格式子系統等都可以用層次結構來進行表達。
2、線性結構。又叫做程序結構, 是指各標准按照過程的內在聯系和順序關系進行結合的形式。該結構主要體現了標准化對象在活動流程中的時間性, 比如檔案資料庫的設計過程、檔案資料庫應用系統的開發都有比較嚴格的流程式控制制, 它們都是由若干階段前後相繼完成的, 前一階段的標準是後續階段標准得以實施的前提, 如檔案資料庫設計過程中需求標准與邏輯設計規范之間就是線性結構。 [編輯]
編輯本段標准體系的特徵
標准體系具有六個特徵,即集合性、目標性、可分解性、相關性、整體性、環境適應性。 1、集合性 標准體系是由兩個以上的可以相互區別的單元有機地結合起來完成某一功能的綜合體,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標准體系的集合性日益明顯,任何一個孤立標准幾乎很難獨自發揮效應。
2、目標性。標准體系實質上是標準的邏輯組合, 是為使標准化對象具備一定的功能和特徵而進行的組合。從這個層面上講, 體系內各個標准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功形成的, 而非各子系統功能的簡單疊加。
3、可分解性。為保證標准體系的有效性,這就要求體系的可分解性。標准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是某一技術水準、管理水平和經驗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先進性。但隨著各方面情況的發展,標准對象的變化、技術或者管理水平的提升都要求制定或修訂相關標准,這就要求對標准進行分解,以對標准進行維護,包括修改、修訂、廢止等操作。
4、相關性。標准體系內各單元相互聯系而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約而又相互依賴,它們之間任何一個發生變化,其它有關單元都要作相應地調整和改變。
5、整體性。標准體系是構建標准體系的一個主要出發點。在一個標准體系中,標準的效應除了直接產生於各個標准自身之外,還需要從構成該標准體系的標准集合之間的相互作用中得到。構成標准體系的各標准,並不是獨立的要素,標准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約束、相互補充,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統一體。
6、環境適應性。標准體系存在於一定的經濟體制和社會政治環境之中,它必然要受經濟體制和社會政治環境的影響,制約,因此,它必須適應其周圍的經濟體制和社會政治環境。
Ⅳ 如何建立有關HPLC分析標準的步驟和方法
能問得詳細點不?你指的是標准曲線的繪制還是什麼?
用HPLC檢測物質,先要摸清楚HPLC條件:檢測波長,流動相,流速,HPLC柱子。這個條件是指,能檢測出你的物質,而且可以和雜質分開,出峰時間合適,不能過早出峰,否則雜質跟你的目標峰疊加在一起,太晚出峰浪費時間。
摸清楚以後,就做標准曲線啦,然後你檢測的物質的濃度就可以根據標准曲線讀出來了
Ⅵ 如何進行體內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和評價
一、分析方法的設定依據:
⑴重視並做好文獻總結、整理工作;
⑵充分了解待測葯物的特性及體內存在狀況;
⑶明確測定的目的要求;
⑷實驗室條件。
二、方法建立的一般步驟:
⑴以純品進行測定:以一定量純品按擬定方法進行測定。求得濃度與測定響應值之間(如吸收度、色譜峰高或面積等)的關系,濃度線性范圍,最適測定濃度,檢測靈敏度,測定的最適條件(pH、溫度、反應時間)等等。
⑵以經過純化處理過的空白樣品進行測定;
⑶空白樣品添加標准後的測定:血樣等樣品中添加一定量標准品後進行測定,求得樣品回收率數據,檢驗生物樣品對測定有無干擾等。
⑷體內實際樣品測定:有時用體外建立的方法去測定體內取得的實樣時,會得出錯誤的結論。故要強調對葯物體內過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時也採用專屬性強、已證明適用於體內實樣測定的步驟和方法作為對照測定,並以此來檢驗所建立的方法的實際可行性。
三、方法的評價:
⑴准確度(Accuracy):測定結果與真值的符合程度。常用回收率(Recovery)數值間接反映測定的准確程度;也可通過與其他已建立的方法進行比較的辦法(參比方法)來加以反映。回收率100%當然好,但很難達到。重要的是每次測定要保持穩定。
⑵精密度(Precision):測定結果與平均值的偏離程度。測定間偏差越小,對測定的要求也越高(花費大);濃度與RSD值間存在反比關系,RSD在10%以內的方法可認為是可接受的。
⑶靈敏度(Sensitivity):「一種方法可以檢測出有關化合物的最小量」。常用最低檢測限(Limit of detection,LOD)或最低檢測量(Limit of quantification;LOQ)來表示。LOD范圍在ng(10-9g)~10-18g。
⑷專屬性或選擇性(Specificity or Selectivity):是指測定的信號(響應)是屬於被測葯物所特有的。若有干擾就需改進測定方法或改用具有分離能力(如色譜法的專屬性較吸收光度法為高)的方法或專屬性較強的方法進行。
⑸不同方法測得結果的相關程度(Degree of correlation)的比較:用一有相當專屬性和可*性的方法與新建方法同量測定,以相關系數γ(Correlation coefficient)表示相關程度。γ一般要求在0.95以上。
此外,還應從方法的可*性、每個樣品測定耗時多少、操作的難易及技術要求及儀器、設備要求、費用多少等等方面加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