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釣魚如何調漂的訣竅方法
新手在學習釣魚時都有許多關於釣魚技巧的疑問,特別是對於調漂技巧來說,即使是一些釣魚老手也會有些疑問。那麼釣魚的一些調漂技巧到底是怎樣呢?跟著我一起來看看吧。
釣魚調漂訣竅
一、找底的目的和要求
找底的要求以及採取的措施是否正確要看三個情況。
1、水位深淺要找好,選擇好釣點之後要前後做好多探查水深和水底狀況;垂釣深水時調目更容易確定,另外要在接近水底的附近確定調整調目,這樣能夠避免水線方面的影響;還有就是釣底的時候一定要避免鉤餌不到位的情況發生。
2、上述的要求比較簡單,對找水底的精確程度要求不高,在釣鉤或者鉛墜上加一個重物讓浮漂完全沉沒,然後朝上推動浮漂露出來需要的目數即可,若是使用搓大餌找底的話還能夠兼顧打窩。
3、只要保證鉤餌在水底就能保證魚口,尤其是在野外垂釣,對釣組的靈敏度要求並不是很精確,垂釣的時候可根據魚情水情狀況,適當改變鉤餌子線的狀態,達到較為理想的程度就可以了,但是野外水域環境比較復雜,障礙物較多容易對線組造成損傷,最好使用優質的線組減少線體損傷導致斷線跑魚的情況發生。
二、精確找底找到鉤餌的狀態
1、在競技釣比賽的時候對找底的要求很高,需要時刻掌握鉤餌子線在水中的情況,在辨別漂相的時候才能夠做到心中有數,這種找底目標和上述的目標就不同了。
2、慣用的找底方法是在上鉤或者下鉤處掛上比釣餌稍重的橡皮快,浮漂沉入水中之後移動浮漂露出2目,這樣的話換上釣餌就是釣2目,若是橡皮塊在上鉤的話雙鉤餌是卧底狀態,橡皮塊在下鉤的話上上鉤餌懸浮而下鉤餌卧底。
3、但是使用橡皮快一類的重物來找底並且確定釣目,用來精確鉤餌子線在水中的狀態的方法似乎有些問題,並且容易讓新手摸不著東南西北,橡皮快和餌料的重量雖然一樣但是體積不同,在使用細漂尾更換鉤餌之後就可能造成目數不同,另外在不同天氣環境和水情魚情有變化的時候,使用的漂尾的粗細和釣餌之間會有很多種組合,並不能完全達到讓釣餌和漂目之間平衡。
三、調目和釣目
要明白水中的鉤餌和子線狀態,就需要做到更科學合理的方法,可以通過調目和釣目之間的距離以及漂尾的粗細和餌團重量來配合完成。
調目
這方面有三點,第一就是記清在無鉤的狀態下半水調漂的目數;第二就是記清在雙鉤的狀態下半水調漂的目數;第三就是記清雙鉤掛餌時半水調漂的目數。
釣目
此時在雙鉤上掛餌投入釣點中開始調釣目,當釣目在無鉤狀態時半水調漂時的目數時釣的最鈍,而在雙鉤的狀態半水調漂的目數時處於最靈和最鈍的中間點,不靈不鈍的狀態,若是釣目在掛雙餌的狀態半水調漂的目數時釣的最靈,知道靈頓的界限標准後,釣目就可以以雙鉤半水時不靈不鈍的目數為基準,在最靈和最鈍之間進行調整。
四、正確的調漂方法
其實找底並不是一個單獨的程序,而是包含在調漂之中的。
1、要心中有數時刻明白鉤餌到底或者離底沒有,另外鉤餌的狀態要時刻掌握。
2、有些朋友認為使用釣餌找底可能會影響到找底的准確性,因為餌料溶散會影響到找底,不過搓硬餌找底即可,若是擔心有魚兒搶食也可以使用同重的橡皮塊或者口香糖來代替餌料調漂,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調漂找的狀態和找底找的狀態是不同的,這種情況下幾乎不會發生鉤餌不到水底的現象。
3、若果知道水深狀況的話就不需要在確定調目之前掛重物初步找底了,比如說水深一米的話水線的影響很小,但是對釣點水域狀況不熟悉的話就要先初步找底再在離水底比較近的地方確定調目,保證准確性。
4、找底不僅僅是找水底,還要兼顧到魚情狀況,要根據魚情變化隨時調整釣法,找到最好的魚口,才能做到真正的有底保證漁獲,若是魚情發生變化,要根據魚情快慢、魚體大小等一些因素選擇合適的釣竿。
釣魚減少跑魚的方法
跑魚的原因
一是提竿時機掌握不準。一般都是提竿過早,沒有鉤牢就提竿而造成跑魚。提竿過遲,魚兒吐鉤也會跑針,但這種情況較少。
二是釣鉤的大小不合適,鉤太小,釣到大魚扎不進去,鉤不牢;鉤尖不銳,倒刺角度偏小,鉤不牢魚體,也易跑魚;也有拴鉤的方法不對,口線的結不在鉤柄的內側。
三是餌料裝得過嫩、或過長、過大。魚兒碰到餌料不是一觸即落,就是魚未含牢就脫鉤了。
解決的辦法
(1)做到適時提竿。浮漂開始微動時不要提竿,要等魚漂上浮或下沉之後,才是魚兒吞食之時,這是提竿最為合適。
(2)如釣鉤不適合,應及時換鉤,調整結扎部位。釣鉤用幾次後,要有時打磨。好的釣鉤應有粘感。
(3)將餌要合適,如蚯蚓一般在鉤外只宜留半寸,冬季宜短,春、夏季稍長。面餌要有一定粘性,以免魚兒剛吃就落。
看過釣魚調漂訣竅的人還會看:
1. 釣魚如何調漂
2. 冬季釣魚如何調漂
3. 野釣時如何調漂
4. 釣魚如何正確看漂
5. 休閑釣魚如何快速調漂
2. 釣魚調漂的方法
釣魚調漂的正確方法及步驟:
1、帶調漂:
調漂時雙鉤掛餌,水線長度控制在餌球不觸底、雙餌懸浮。懸浮在水中的雙餌,其自重已被浮漂的浮力平衡掉,自重為零,在水中飄飄忽忽的。魚游近釣餌時,一吸一吐的水流都能帶動釣餌移動並導致浮漂產生位移。採用這種方法調漂,是在追求-種絕對靈敏,總是希望在魚吃餌的第-動作中將其捕獲。
掛雙餌調一目,可以釣二目、釣三目,甚至可以釣五目、釣六目,只要浮漂有信號,大膽釣鈍無妨。對釣者而言不怕浮漂亂動,就怕浮漂不動。
2.不帶餌調漂:
不帶餌調漂也可以說成空鉤調漂。調漂時除雙鉤不掛餌外,其他地方同帶餌調漂相同。垂釣時至少讓一個餌球落底。這種調漂方法競技釣愛好者們普遍使用,它的優點是靈鈍共存,攻守兼備,對付滑口魚有一定的作用。
3.調漂:
指通過加減線組中的鉛墜重量來設定浮漂與水面相交的平衡點。受垂釣者不同的垂釣理念以及對浮漂的不同理解,調漂方法有很多種,而且各有各的道理,很難說哪種方法對,哪種方法錯。不過在不同條件的水域垂釣或釣的魚種不同時,如果自己習慣使用的調漂方法不靈時,及時應變為上策。
4.單鉤調漂:
調漂之前將底鉤剪去,只保留一個鉤子。喜歡採用這種方法調漂的人,強調的是在垂釣時一定要讓一隻鉤子卧在水底,另一隻鉤子觸底,而且調釣之間不用那麼繞腦子。此方法簡單實用,為多數中老年人採用。
你習慣釣三目,那就單鉤半水調到三目,忽略一隻鉤的重量,調好後再換上一副相同的子線。釣的時候讓浮漂露出水面三目,此時底鉤肯定卧底,上鉤也觸底。
5.實釣狀態調漂:
調漂的全過程一定要在實際垂釣的狀態下完成。
(1)在確定釣點後在釣點內調漂;
(2)用確定要使用的線組調漂;
(3)實釣時大線入水,調漂時也要大線入水。實釣時端著竿子釣,大線不入水的,調漂時大線也不要入水;
(4)一定要在浮漂和線組充分吃水後(浸水半個小時之後)再調漂,否則對一支靈敏度高的浮漂來講,可能會出現一兩目的差距。
6.半水調漂:指調漂時雙鉤一定要處於懸浮狀態,並非指水線是水深的一半。比如說在水深兩米處調漂,並不是讓你用一米長的水線來調漂,要真是這樣調的漂,可能反倒不準了。因為在你調漂時,有一米長的水線自重沒被算在配重之內,對一支靈敏度高的浮漂來說,可能會相差一目以上。
7.粗調:指在正式調浮漂之前,先粗略地調整一下,然後邊拋竿打窩子,邊泡漂泡線,過半個小時之後再正式調漂;因為浮漂和釣線都有微孔,入水後會吸一定量的水,這種粗調的方法就是讓干漂、干線充分吸水後再精調,確保調漂准確。
8.微調:微調一般都是在調漂之後,實際垂釣中發現浮漂語言不太准確,而加減極少量的鉛皮或上下微量移動浮漂。比如說,當你釣魚時發現浮漂有信號,提竿卻不能中魚或經常發生一提竿就水底跑魚現象時,你可以不調整鉛重,只是向上移動三分之一目浮漂,即可起到微調的作用。也可以不動浮漂,只往鉛墜里加一點鉛皮,使釣目向上移動一點;如果開始時是調五釣三,加上小鉛皮後變成調五釣二目半。這些方法都屬於微調。
9.調靈:指浮漂調整後與水面相交的平衡點在視標的高位。比如說調一比調二靈,調二比調三靈。但是這種靈是有條件的,並非絕對的,而且是隨條件變化而變化的。比如說我調的是三目,掛的雙餌正好使浮漂下沉到一目,此時雙餌在水中的自重為零。如果改為調一目,掛的雙餌與上面說的同重,那麼此時的調三釣一從靜態理論上來講比調一釣一要靈。因為這種調三釣一,其雙餌因自重完全被浮漂的浮力所平衡,魚輕輕一吸,就能把餌吸入口中。調一釣一時,雙餌自重在水底除水對餌產生的浮力能減輕餌的一小部分自重以外,剩餘自重是存在的,魚來吃食,只有當它的吸力大於餌所體現的自重時,餌才會被魚吸入口中。這樣相比調三是比調一靈。如果雙餌重仍是兩目,現改為調四目釣二目,同上面的調三釣一相比,這兩種方法雙餌自重都為零,其結果是調三釣一比調四釣二要靈。因為調四釣二,浮漂露於水面的剩餘浮力大於調三釣一的剩餘浮力。而且第二目的視標直徑可能比第一目要粗,如果按等長計算的話,第二目的體積就大於第一目。那麼魚用相同的力來吸餌時,調三釣一的浮漂所產生的位移量和位移速度都會大於調四釣二的浮漂。
10.調平水:指把浮漂的平衡點定在視標的頂端,讓其與水面齊平。
3. 釣魚如何正確調漂
第一步:找底
找底是必不可少的步驟,千萬不能到水面隨便確定個半水深度就調漂,那樣做調漂會非常不準確。找底的方法就是鉛皮座裹上比較多的鉛皮,能夠把浮漂拉入水中。要點在於找底的時候浮漂最好露出較低的目數,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可以確保水線是垂直的。如果找底的時候目數較高,容易出現水線傾斜的現象。
第二步:調四目
找底以後浮漂座下拉大概1.5-2倍的子線長度,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在接近實際水深的狀態下半水調漂,或者叫做半水深度接近水深,這樣調漂才會比較精確。尤其是使用比較粗的主線時,半水深度是否接近水深會更加重要。修剪鉛皮到浮漂露出水面4目,修剪鉛皮是個細致活,不能著急要慢慢修剪,當浮漂下沉速度變慢,這時候就注意每次只減掉一絲絲,防止剪多了。
第三步:稱餌重
第三步是稱餌重,這個步驟是必須的,稱餌重的目的在於確定釣目。比如說掛上雙餌此時浮漂露出水面2目,那說明雙餌重量是2目,如果釣底,釣目一定要稍大於2目才能確保釣組觸底。所以釣目不是隨意確定的,比如說使用蚯蚓垂釣,非要調四釣二,由於餌重不到2目,這是不成立的,是不可能出現釣2目這種情況的。如果想要調四釣二,雙餌重量要大於等於2目,否則就是不成立的。
第四步:釣兩目
下面就是確定釣目了,也叫精確找底,要點就在於使用餌料找底,上面大致介紹了餌重對調漂的影響。比如說餌重是2目,找底釣2目多一點,下餌到底,上餌是不到底的。如果餌重達到4目甚至更多,那釣2目是雙餌都到底的情況。所以精確找底不建議使用重物,或者會用重物掛在下鉤,找底以後掛雙餌精確修正。
第五步:找口
我們釣2目,一餌到底一餌不到底,這種狀態是否適合當天的魚情,這個是未知的。所以這個釣2目,叫做預設釣目,最終釣幾目還是根據魚情來定。當漂相清晰,提竿中魚,這時候我們就叫做找到口了。此時可能是下餌躺底上餌觸底的狀態,具體哪種狀態無非是靈鈍的調整而已。空桿多,增加釣目釣鈍。上鉤中魚多,減少釣目釣稍靈一些。
第六步:微調
微調的原因是釣組或多或少都會吃水,釣組的重量有變化,會導致調目和釣目有變化,也會影響到魚口情況。比如說我們開始釣2目,一餌觸底一餌懸浮,中魚率不行,我們釣3目,一餌躺底一餌觸底的時候中魚率最高,我們最終是調四釣三。當釣組吃水變重,原本的調四目可能變成了調2目,原本釣三目,會因為釣組吃水變成了沒目數。調目和釣目的變化,也影響了雙餌在水底的狀態效果,導致中魚率的變化,所以垂釣一會後半水狀態下看看調目,重新修剪鉛皮到4目,這樣調漂才是比較准確的。微調過後就可以安安心心釣一整天了。
4. 釣魚調漂的正確方法
方法如下:
1、首先在鉛皮座上卷上鉛皮,鉛皮一定要裹緊一點。要不釣魚呢時候一用力鉛皮就松開了。
5. 釣鯽魚怎麼調漂才正確
移動浮漂,調整浮漂座位置與已定位的上太空豆的位置的距離與子線的長度大致對等,下鉤搓餌掛大餌團來找底(同時也是打窩),使浮漂露出水面2目,繼續上拉浮漂2公分,如果浮漂顯示3目以上,則代表已經過底,浮漂往下拉回2公分,此動作稱為反向找底,再掛正常施釣大小的餌團拋竿入水,微調浮漂至釣目在2目左右進行試釣。
拓展:
1、無鉤調漂法有多個版本,但是其核心點是"無鉤狀態下浮漂的目數"。通常釣法下,比如調5目時,無鉤調的調目應該是"5+雙鉤目數",基本上在10目以上。帶鉤或不帶鉤調漂的目的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在釣的過程中,魚吃餌時浮標反映明顯,便於捕捉. 就調漂而言,帶鉤半水調漂的最靈點是平水,而不帶鉤調漂的最靈點也是平水;肯定的講帶鉤調漂的剩餘浮力大些。
2、調漂其實就是通過增減鉛皮,調整浮漂的剩餘浮力,以改變鉤餌在水底的狀態,適應不同釣法的需要.浮漂的剩餘浮力越小,浮漂越靈,反之則越鈍。但我們調漂的目的是為了釣,我不主張調釣分開研究,調釣應該是一體的,在釣的過程中主要是控制餌在水底的狀態,得到浮標最容易捕捉的信號。
6. 釣魚調漂的正確方法圖 技巧
初學釣魚,首先要掌握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調漂,浮漂被稱為釣魚人的眼睛,魚兒在水下的吃食動作都會反應在浮漂上面,要想釣好魚,一定要學會如何調 漂。看似簡單的一支浮漂卻有千變萬化,每次變化都可能影響到您的漁獲。
新手學釣魚在浮漂的選擇上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有時隨便拿來一支浮漂插在漂座上面就 開始垂釣,一天下來釣不幾條魚,不是水下沒有魚而是浮漂調整失誤。下面通過圖解的方式為廣大釣友詳解一下浮漂的調整方法。
一、漂型分析
在浮漂的使用上,一般遵循釣小魚用小漂,釣大魚用大漂,釣淺水用小漂,釣深水用大漂的原則。由於浮漂的漂型種類很多,每種漂型適應的魚情又有所不同。
1、軟尾漂:只有兩種情況下用,①冬天魚口輕時;②魚口滑時。
2、細長身、短腳、硬尾11~13目漂:釣小鯽魚、釣底浮。
3、細長身、長腳、長硬尾漂:釣大鯽魚。
4、漂身胖些的漂:釣鯉魚。
5、 目前流行的一種漂型就是棗核型的浮漂,棗核型的漂型,長腳長尾漂身短,翻身較快,下沉緩慢穩定,介面底釣皆可。有魚吃口時,不管下頓上頂,出現的動作比較 明顯。抗風浪性能好,在流水中使用時穩定性高於一般長身浮標,短尾短目的小棗核漂,翻身快、盲點少,釣浮打水皮最佳選擇。
長尾長目的棗核漂在使用上更突出 綜合性,進攻時,目數調得稍微高一點,配合好餌重利用其下沉穩定的特點從入水翻身之後一直到餌料到位全過程可逐層搜索魚層。然後在定層施釣或者控魚上升或 下降覓食。
相比一般標型棗核型浮漂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使用棗核型浮漂垂釣生口魚和魚的密度比較大時採用進攻,防守時只需調的目數盡量低一些,就可以做到 快速到位直達底部,一般糗魚或者滑口魚的時候配合餌料的狀態和適當的延長子線的長度則是最有效的防守型,再或者配合提鉛釣法會有更佳的表現。初學釣魚不妨 選擇一款合適的棗核型浮漂進行垂釣。
二、調漂圖解
調四釣二圖解
調四釣二的變化,隨著浮漂上移,改成調四釣三、釣四釣四、調四釣五等情況時,餌料在水中的狀態變化
三、浮漂調釣過程詳解
1、粗找底
不掛子線,鉛皮座掛重鉛,鉛皮的重量大於浮漂的浮力,浮漂全部沒入水中,逐漸上拉浮漂至露出一目,最上面的太空豆位置緊挨著第二顆太空豆,完成定位,記住最上面的太空豆至本次垂釣結束前不要再去動它了。
2、調整調目
浮漂下拉拋入水中,直至浮漂全部沒入水中,逐漸剪鉛皮至露出需要的目數,即為調目。
7. 釣魚技巧如何調漂
經驗豐富的釣魚人都知道,在釣魚的時候,魚漂就像釣魚人的眼睛,所以魚漂的重要性是非同一般的,釣魚人想要有好的收獲,需掌握以下調漂技巧 經驗豐富的釣魚人都知道,在釣魚的時候,魚漂就像釣魚人的眼睛,所以魚漂的重要性是非同一般的,釣魚人想要有好的收獲,需掌握以下調漂技巧。 1.調漂: 指通過加減線組中的鉛墜重量來設定浮漂與水面相交的平衡點。受垂釣者不同的垂釣理念以及對浮漂的不同理解,調漂方法有很多種,而且各有各的道理,很難說哪種方法對,哪種方法錯。不過在不同條件的水域垂釣或釣的魚種不同時,如果自己習慣使用的調漂方法不靈時,及時應變為上策。 2.帶餌調漂: 調漂時雙鉤掛餌,水線長度控制在餌球不觸底、雙餌懸浮。懸浮在水中的雙餌,其自重已被浮漂的浮力平衡掉,自重為零,在水中飄飄忽忽的。魚游近釣餌時,一吸一吐的水流都能帶動釣餌移動並導致浮漂產生位移。採用這種方法調漂的人,從思想上來說,是在追求-種絕對靈敏,總是希望在魚吃餌的第-動作中將其捕獲。不過靈敏過度也帶來了一定的副作用--浮漂的虛假信號明顯增多,翩翩起舞的浮漂,會搞得你頭昏腦脹,無所適從。 雖說帶餌調漂會造成浮漂假動作增多,但也不是沒有應對之策,採用調靈釣鈍之術即可化解假動作的煩惱。比如說掛雙餌調一目,可以釣二目、釣三目,甚至可以釣五目、釣六目,只要浮漂有信號,大膽釣鈍無妨。對釣者而言不怕浮漂亂動,就怕浮漂不動。 3.不帶餌調漂: 不帶餌調漂也可以說成空鉤調漂。調漂時除雙鉤不掛餌外,其他地方同帶餌調漂相同。這種調漂的指導思想是忽略餌重不計,垂釣時至少讓一個餌球落底。這種調漂方法競技釣愛好者們普遍使用。它的優點是靈鈍共存,攻守兼備,對付滑口魚有一定的作用。當然這種調漂方法只是在競技魚池中釣鯽魚時無往而不勝,在自然水域中釣其他魚種則是勝敗參半,並無絕對優勢。無論是帶餌調漂,還是不帶餌調漂,都必須在雙鉤不觸底的前提下進行,鉤一觸底,調出來的漂是不準確的,初學者在這一點上必須格外注意。 4.單鉤調漂: 調漂之前將底鉤剪去,只保留一個鉤子。喜歡採用這種方法調漂的人,強調的是在垂釣時一定要讓一隻鉤子卧在水底,另一隻鉤子觸底,而且調釣之間不用那麼繞腦子。此方法簡單實用,為多數中老年人採用。 比如說,你習慣釣三目,那就單鉤半水調到三目,忽略一隻鉤的重量,調好後再換上一副相同的子線。釣的時候讓浮漂露出水面三目,此時底鉤肯定卧底,上鉤也觸底。 5.實釣狀態調漂: 調漂的全過程一定要在實際垂釣的狀態下完成。 (1)在確定釣點後在釣點內調漂; (2)用確定要使用的線組調漂; (3)實釣時大線入水,調漂時也要大線入水。實釣時端著竿子釣,大線不入水的,調漂時大線也不要入水; (4)一定要在浮漂和線組充分吃水後(浸水半個小時之後)再調漂,否則對一支靈敏度高的浮漂來講,可能會出現一兩目的差距。 6.半水調漂: 指調漂時雙鉤一定要處於懸浮狀態,並非指水線是水深的一半。比如說在水深兩米處調漂,並不是讓你用一米長的水線來調漂,要真是這樣調的漂,可能反倒不準了。因為在你調漂時,有一米長的水線自重沒被算在配重之內,對一支靈敏度高的浮漂來說,可能會相差一目以上。 7.粗調: 指在正式調浮漂之前,先粗略地調整一下,然後邊拋竿打窩子,邊泡漂泡線,過半個小時之後再正式調漂;因為浮漂和釣線都有微孔,入水後會吸一定量的水,這種粗調的方法就是讓干漂、干線充分吸水後再精調,確保調漂准確。 8.微調: 微調一般都是在調漂之後,實際垂釣中發現浮漂語言不太准確,而加減極少量的鉛皮或上下微量移動浮漂。比如說,當你發現浮漂有信號,提竿卻不能中魚或經常發生一提竿就水底跑魚現象時,你可以不調整鉛重,只是向上移動三分之一目浮漂,即可起到微調的作用。也可以不動浮漂,只往鉛墜里加一點鉛皮,使釣目向上移動一點;如果開始時是調五釣三,加上小鉛皮後變成調五釣二目半。這些方法都屬於微調。 9.調靈: 指浮漂調整後與水面相交的平衡點在視標的高位。比如說調一比調二靈,調二比調三靈。但是這種靈是有條件的,並非絕對的,而且是隨條件變化而變化的。 比如說我調的是三目,掛的雙餌正好使浮漂下沉到一目,此時雙餌在水中的自重為零。如果改為調一目,掛的雙餌與上面說的同重,那麼此時的調三釣一從靜態理論上來講比調一釣一要靈。 因為這種調三釣一,其雙餌因自重完全被浮漂的浮力所平衡,魚輕輕一吸,就能把餌吸入口中。 調一釣一時,雙餌自重在水底除水對餌產生的浮力能減輕餌的一小部分自重以外,剩餘自重是存在的,魚來吃食,只有當它的吸力大於餌所體現的自重時,餌才會被魚吸入口中。這樣相比調三是比調一靈。如果雙餌重仍是兩目,現改為調四目釣二目,同上面的調三釣一相比,這兩種方法雙餌自重都為零,其結果是調三釣一比調四釣二要靈。因為調四釣二,浮漂露於水面的剩餘浮力大於調三釣一的剩餘浮力。而且第二目的視標直徑可能比第一目要粗,如果按等長計算的話,第二目的體積就大於第一目。那麼魚用相同的力來吸餌時,調三釣一的浮漂所產生的位移量和位移速度都會大於調四釣二的浮漂。從這種角度來講,浮漂調的目數越少(露出水面越低)越靈敏,反之就越遲鈍。 10.調平水: 指把浮漂的平衡點定在視標的頂端,讓其與水面齊平。調平水分為空鉤調平水和掛餌調平水兩種。如果都是釣一目,掛餌調平水比空鉤調平水要靈,其道理同第9條調靈中所說的道理相同。 11.調目: 就是上面所說的通過加減鉛皮而設定的浮漂與水面相交的平衡點。如果你調整後視標露出水面到第三目,那你就是調三目。視標露出水面到第四目,那你就是調四目。 12.釣目: 是實際垂釣時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數。設定釣目和垂釣中調整釣目,都是在調目的基礎之上,進一步調整浮漂的靈敏度。 釣目調整的原則是--釣目低於調目為靈,極限為雙餌離底(像調三釣一);釣目高於調目為鈍,鈍至鉛墜觸底(像調二釣肚根)。調幾釣幾則是以這個調目為基點的不靈不鈍。我們在垂釣中要掌握一支浮漂的調整原則:調目為基礎,釣目是修正。如果調目設定錯了,再怎麼調整釣目,效果可能都不理想,因為在一個錯誤的基礎上,是不可能修正出好的效果的。 13.浮漂平衡點: 就是浮漂的「釣目」。當某支浮漂在線組配重後,靜止在水面不動時,浮漂的示標與水平面相交的那條線就是該浮漂此時的平衡點。此時浮漂在水中產生的浮力同線組形成的重力是相等的,處於一種二力平橫狀態。 有人說我用的大鉛墜小浮漂(意思是說鉛墜重力明顯大於浮漂浮力),怎麼可能平衡呢?其實鉛墜落底後大出浮漂浮力的那部分重力被地面承受了,所以只要把水線長短調對了,露出水面不動的浮漂同樣處於平衡狀態。 浮漂的平衡點,其特性是示標的任何點位都能成為平衡點,但是會隨著線組配重的變化而改變。當加減鉛墜重量,加長或縮短水線長度,更換重量不同的鉤子、太空豆、插漂座、鉛皮座、8字環,都會造成浮漂的平衡點發生變化。 特別是懸墜懸餌釣時,當釣餌溶散脫鉤後,靈敏度高的浮漂會明顯向上浮起。這就是原平衡點被打破,浮漂在尋求新的平衡點。當浮漂向上浮到一定位置不動後,新的平衡又產生了。 14.浮漂的重心點: -支豎直在水中的浮漂,逐漸減去配重後,浮漂會因水的浮力逐漸向上升起,當上升到某點位時會出現傾斜的趨勢,這時漂身與水面相交的點就是該浮漂的重心點。重心點偏上的浮漂,在水中的穩定性好,抗風力強,信號傳遞更准確及時。 15.全浮力點: 浮漂示標的頂端,體現浮漂最大浮力的點位。全浮力點也是體現浮漂最大配重的點位。在實際垂釣中此點位也是浮漂剩餘浮力為零的點位。 16.剩餘浮力: 當浮漂在水中處於平衡狀態,靜止不動時,露在水面上的示標部分被稱為剩餘浮力。露在水面上的目數越多,剩餘浮力越大,反之則小。 17.剩餘浮力為零: 當浮漂在配重作用下示標頂端也浸入水中,浮漂處於懸浮狀態時,即浮漂的剩餘浮力為零。當浮漂剩餘浮力為零時,也是浮漂的全浮力體現。處於懸浮狀態的浮漂,雖說處於最靈敏狀態,但並無太大的實際使用意義,無需為提高浮漂的靈敏度,刻意追求剩餘浮力為零。因為垂釣中浮漂的靈與鈍所起到實際作用,是根據魚情的不同和隨時發生的變化,時刻在進行著正反轉換,浮漂並非越靈越好。 18.漂的自身語言: 當浮漂入水到靜止不動處於平衡狀態。在此之間表現出翻身、站立、停頓、下沉、反彈、定位共六種自身語言。這六種自身語言都有其特定的規律。如果在此之間有魚來吃餌,必然打破這六種自身語言的特定規律。 19.浮漂的魚訊語言: 浮漂因魚吃餌而產生的信號都是魚訊語言。在浮漂定位之前出現的魚訊語言有時非常不明顯,很難掌握。只有當你非常了解浮漂的自身語言之後,才能區別其中的不同。 浮漂的魚訊語言分為降訊語言、定汛語言、次降訊語言三類。 20.降訊語言: 當鉛墜入水帶著釣餌和浮漂下沉的過程中直到釣餌沉到某一位置不動為止,在此期間有魚來吃食,浮漂所表現出的魚訊語言,屬於降訊語言。此類魚訊語言同浮漂的自身語言混雜在一起,若不用心觀察,有時很難分辨。 降訊語言又是手竿釣鯽中最豐富多彩的魚訊語言,它給釣鯽愛好者帶來的愉悅感同釣底看定訊語言有所不同,屬另類享受。這種浮漂在運動(自身語言的表現過程)中的運動(魚訊語言的出現),給釣者帶來了一種飄逸之感。 降訊語言的具體表現為,凡是浮漂自身語言的規律被打破(定位除外),即降訊語言出現(其他因素除外)。 21.定訊語言: 此類語言出現在釣餌到位,浮漂處於靜止不動之後。一般有下頓、上浮下頓、送漂、黑漂等四種具有代表性的語言。釣底看定訊語言,不用像看降訊語言那樣從浮漂一入水就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因為釣者心裡清楚,在釣餌到位之前不會發生任何事情,一切都出現在浮漂定位之後。 22.次降訊語言: 釣底魚不吃食,出於無奈,輕輕拉動浮漂,帶動釣餌離開水底做再一次下沉,引誘魚來吃食(我把這種被動誘魚的方法稱為「被動盪餌」)。從釣餌離底到再次定位之間出現的魚訊語言就是次降訊語言。 次降訊語言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1)浮漂被拉起後應該在一定的時間內再次下沉,如果超過此時間仍未下沉,說明魚在餌離底的瞬間已把餌吸入嘴中。 (2)當浮漂再次下沉的過程中,突然出現加速下沉。這是魚在底部把下沉中的釣餌順勢吸入嘴中,拉動浮漂,造成浮漂加速下沉。 (3)拉動浮漂時,浮漂沒能及時上浮。拉動浮漂的瞬間,魚把剛要離底的釣餌吸入嘴中,牽制住了浮漂,使浮漂無法上浮。
8. 釣魚調漂技巧有哪些 釣魚調漂的方法
剛開始學習釣魚的時候,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調漂,才能釣好魚。而看似簡單的一支浮漂,卻有著千變萬化,每次變化都可能會影響到釣魚的效果,所以就要掌握一些相應的技巧。下面就隨我來看看釣魚調漂的技巧有哪些?
釣魚調漂技巧
技巧一
在我們釣魚的過程中,釣友如果發現自己的浮漂標尖突然連續地出現上躥下跳信號,這種情況大部分是小魚群在搶食,也有可能是魚餌製作的太硬,小魚在爭奪魚餌。
釣餌的挑動會吸引魚群的攻擊欲,釣友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不要遲鈍。可以把1/3目作為一個階梯,將浮漂往上調節,注意不要超過兩鉤之間的距離!
技巧二
要根據具體魚情改變調目,水域的魚個體越大,釣魚調目則應該越高,並不一定要調目取浮標目數一半。像在釣鯽魚,尤其是200克左右小鯽魚時,釣友可以選用2號魚鉤掛上小餌調四釣二。如果釣500克左右的大鯽魚或鯉魚,則可以選擇4號魚鉤,釣餌變大後,調目要提高到六目或七目。這樣一來,會減少空鉤率。
技巧三
一般來說,在黑坑釣鯽魚時,使用一號或二號浮漂釣魚可以使用小鉤和小餌,就算在釣魚過程中,浮漂調高了,還可以使用大餌改善釣組。但是每隻浮漂的浮力有限,釣不同魚種的時候要進行更換。
技巧四
在氣壓降低的時候,魚群會向上層水域游動,這時候魚餌在水中下沉過程中會出現截口現象。如果沒有截口出現,釣餌就算到了水底也不會有魚咬口。釣友可以減輕鉛皮重量,讓浮漂頂部露出水面,浮漂浮力增加後,釣餌在水中的下降速度就會減慢,魚就容易將餌料吸食!
技巧五
釣魚時候,除了調節浮漂外,釣友使用的子線長度、曲直度、軟硬度都會對釣組產生影響!浮釣的子線適當硬一些沒有關系,底釣時候釣友需要多上點心。
一般來說,子線越長,魚餌的擺幅會越大,子線越硬、越曲,釣組的反應越顯得有點遲鈍,反之,釣組的反應就越靈敏。具體的子線的選擇要根據釣組而定。
釣魚調漂的方法
帶餌調漂
雙餌調平水釣1、2目,直接調到鉤餌輕觸底狀態也就是釣最靈敏狀態。單餌調平水釣1、2目,直接進入釣不靈不鈍狀態。能夠適應大部分魚情。前者釣目往下調,也可以調出釣遲鈍來。
後者可以向上向下調出更加靈敏或者遲鈍。缺點是,一般人很難控制餌團的大小、重量,尤其在漂尾極細時。調漂過程中,每次餌團的微小差異會造成漂尾目數差別很大,增加了操作難度,很難調得准確。
空鉤調漂
克服了帶餌調漂的缺點,又比較簡單實用,為大多數釣友所採用。加上單餌或者雙餌稱重的操作,把調目、釣目、單餌稱重目數三個參數結合,能夠推算水下鉤餌子線的大體狀態。例如,漂尾直徑大約1毫米的浮漂,半水懸浮,空鉤調5目,緊接著掛單餌“稱重”, 假設看到漂尾下沉到1目,說明單餌重相當於4目的浮力。
如果掛雙餌調整浮漂釣2目,可以判斷下餌卧底子線彎曲鬆弛而上餌輕觸底(1/4觸底、3/4懸浮),是一種釣不靈不鈍的狀態。釣1目、半目更加靈敏,釣3、4、5、6目依次更加遲鈍。調目究竟設在哪裡,不能一概而論,要考慮漂尾粗細、鉤餌大小、魚情水情以及個人習慣。實踐多了,經驗多了,就簡單方便了。
無鉤無餌調漂
比較空鉤調漂少了空鉤重量的影響,結合鉤餌稱重,更加容易比較准確推算水下鉤餌子線狀態。因為要把子線取下掛上,所以操作上比較麻煩。
雙調目調漂
由於是兩個調目,比較一個調目多了一個參數,所以,調目、釣目、鉤餌子線狀態三者之間的相關性更加明確,換句話說,比較前面的調釣方法能夠更加精確地推算鉤餌子線狀態。例如,釣目確定在無鉤餌調目和雙鉤餌調目之間的中點上,則是比較標準的釣不靈不鈍。
釣目與無鉤餌調目重合,則是懸墜釣的最遲鈍狀態――雙餌完全卧底。釣目與雙鉤餌調目重合,則是釣浮――最靈敏狀態。釣目選擇在雙調目之間、靠近無鉤餌調目1/4處,則是雙鉤餌1/4懸浮3/4卧底(即下鉤餌完全卧底上鉤餌一半卧底),是一種稍微偏向於遲鈍的狀態。缺點也是操作上要麻煩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