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釣魚提竿正確的手法
提竿,是手竿垂釣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往往決定你的功敗垂成。好的提竿,應該是魚鉤刺中魚嘴的上部正中,於嘴環和頭骨之間的薄膜處透出,鉤彎正好兜住嘴環為標准(指鯽、鯉、鯿、鮊等口唇可伸縮的魚種,其它無嘴環魚種,也要刺中上膛正中),就是所謂的正口,並能順利擒魚入護。而實戰中,很多釣友常常出現脫鉤、釣上個魚嘴環、拔河、車禍、鉤子上天掛樹枝或纏竿亂線、切線、斷竿等情況,究其根源,有讀漂判斷不準的因素,更主要的是沒有掌握合理的提竿要領,故有必要予以指出、更正。老宋不才,願與釣友探討之。
一、提竿前的心理准備:
1.用心觀察浮漂信號,根據漂相,正確判斷出吃餌魚的種類和大小,以便採取相應的提竿力度和速度;
2.明確釣竿的長短、調性與提竿的關系,長竿、軟竿提竿速度和揮臂動作幅度宜大,短竿、硬竿提竿幅度宜小;
3.熟悉線組的性能,根據線組的實際最大承受拉力,合理掌握提竿的爆發力;
4.明確釣點遠近與提竿動作的關系,釣點遠,提竿幅度宜大,應有向前上揮的意識。釣點近,應注意加快揮桿的速度;
5.也要考慮到鉤子的大小、鉤型和鉤條粗細,鉤子細小,幅度宜小,鉤子粗大,力度宜大。
二、提竿動作的分解:
提竿的動作,可分解為揮桿刺魚、提魚離窩、控魚,以及根據魚的大小,採取直接飛魚或溜魚抄魚幾個階段。這幾個階段是連貫的,但各個階段的技術把控要點和目的,是有明顯區別的。魚越小,動作連接越緊密連貫;魚越大,動作分解越明顯。釣者可以結合實踐,細心體會。
1.揮桿刺魚:這是整個提竿過程的關鍵,也是後續幾個動作的伏筆。提竿的前提,是正確判斷漂相,及時把握提竿時機。提竿的目的,首先是保證將魚鉤刺入魚嘴的正確位置和足夠的深度,既而根據刺中瞬間傳到手上的反向拉力,判斷魚的大小,從而採取後續動作,尤其是力度把控。揮桿刺魚的技術要領,是瞬間大臂上揮,手至頭部上方45度以上停止,類似於大臂一振。刺魚的實質內涵,是利用竿子瞬間的彈性恢復力,將魚鉤刺入魚嘴。速度、方向為主,力度為輔。有的釣友光有力度,而沒有速度,就等於是在拉魚而非刺魚,所以往往鉤刺入不實導致跑魚或拔河。也有釣友動作幅度和力度過大,造成將魚嘴拉豁,或斷竿、斷線和纏竿。
2.提魚離窩:為防止被刺中的魚釋放驚擾信號,驚散窩子里的魚,必須第一時間將其提離窩點。提魚離窩的要點,是在手臂揮桿刺魚停頓後,根據判斷魚的大小,再施加適當的力度,將魚提離窩底。力度
⑵ 釣魚提竿正確的方法 釣魚怎麼提竿
1、小魚,力量也小,可輕輕快速地將魚提出水面,然後慢慢收竿。不給魚在水中掙扎的機會。收竿時不能將竿揚得很高,因為竿子的影子會映入水中。魚出水後將魚移開釣點,也就是把剛才的直竿變成斜竿收竿,避免水中的魚發現魚竿。缺乏經驗的人當鉤上有了魚時,就有忘乎所以的神情,不管大小使勁揚竿,甚至把竿子揚得幾乎豎了起來,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水中的魚早已被你嚇跑了。
2、稍大些的魚,釣魚人就要控制魚的掙扎力,盡量避免魚在水中撲騰激得水花四濺,正確的方法是將魚從水中拉出窩外,離開窩子以後仍不讓魚露出水面,而是在水下將魚往岸邊拉。
3、若魚在水中掙扎,也不能「對著干」,要因勢利導,該放則放,該收則收,始終讓線緊綳著,主動權始終在釣魚人手中。
⑶ 提竿動作要領有哪些
魚兒上鉤心歡喜,「一頓二提」把魚起,先扎魚嘴後提線,「尤物」再凶沒脾氣。倘若提竿不得法,難免鉤墜「坐飛機",若是大魚「撞槍日」,斷線折竿極容易。提竿有兩個動作:抖竿刺負和提線出水。兩個動作之間不應有停頓,必須要連續進行、一氣呵成。當然若鉤上無魚又不是參加比賽,可放慢一些節奏,以求心態寬松。先說抖竿。根據竿的長短,手竿提竿動作有三種基本方式,即前撩、下壓和上抬。但不論長竿短竿,也不淪採取哪種提竿方式,都要先抖竿刺魚,後提線出水。使用3-4米的短竿,都是單手操作,適合採取撩提,撩提的抖竿動作是通過「抖腕」來實現的。
抖腕,就是釣者手握竿柄,用爆發力向上抖動手腕.使竿尖上翹,瞬間將鉤上提1尺左右距離(但餌鉤並不出水)—竿帶動線,線帶動鉤,使鉤子深刺魚嘴或掛牢魚體.這就是抖腕的口的。這個動作要短促有力.但用力又不可過猛.否則不是鉤墜飛上天,就是斷線、折竿、跑魚。使用7米以上的長竿,用手提竿非常吃力。一般都採用金屬支架.所以提竿時不是提而是下壓竿柄.使竿尖上翹。下壓的力量同樣要短促有爆發力,以使魚鉤鉤牢魚嘴或魚身。如果使用5-6米的手竿,採用上抬方式提竿較為適宜。單手握竿時.可用前臂壓住竿柄;如雙手握竿.則可一手壓竿柄,一手握在距柄端1尺左右的部位.按前述要領抖腕抬竿就可以。使用海竿垂釣原則上也應遵照上述動作要領:先抖竿後提線,視魚大小再決定是否遇魚。初學者最常犯的錯誤是匆忙提竿不顧技術要領,抓起竿就往上猛挑一氣,整個提竿動作一次完成—抬竿就到鉤墜,所以免不了出現鉤墜上樹或是折竿斷線,其結果是尷尬、無奈、搖頭、嘆氣,一場空歡喜。
⑷ 南方初冬野河釣魚技巧
南方初冬野外夜釣的技巧
一、子線的運用
釣大魚,釣慢魚子線要長,釣小魚,釣快魚子線要短
小魚(一兩以下)單子線長度15cm-25cm
大魚(二兩以上)單子線長度25-40cm
50-60cm(大型鯰魚,以及二十斤以上的魚種)
小魚鉤距小,釣底鉤距小
大魚鉤距大,釣浮鉤距大
小鉤距:1.5-2鉤距
大鉤距:2.5-3鉤距(鰱魚釣浮,四五公分)
纏繞子線時要繞均勻,以免互相纏繞
二、餌的基礎常識
1、魚餌分類:
常規型:單品可直接釣魚,商品餌,搓餌,炸彈餌(超誘,一品鯽,4#鯽,鋼彈1-3,鰱鱅等)
功能性:(新四季,可揉,粘粉,化氏尺上、激活等)
輔助型:(赤尾青,蝦粉,白粉)提高誘食性和適口性
2、魚餌在實際運用當中的狀態區分:
散落型、膨脹型、霧化型(最後兩種,一般比重較輕)
拉大餌:片狀大,顆粒狀粗,(25-30%拉絲粉)
拉小餌:片狀小,顆粒細(20-25%拉絲粉)
三、提竿刺魚技巧
手腕發力,提竿刺透,要迅速,短促而有力,大小臂同時發力,提竿收魚。
起竿刺魚時,鉛墜不出水面(水線又名風線,等浮標站起輕壓水線)(等浮漂站起來再壓水線,方便發現魚訊,及時操作)壓水線是為了確保調目和釣目的准確性和穩定性。
四、飛魚與接魚技巧
左手虎口攬住子線,順勢滑入魚護處,輕叩子線卸魚
大魚須舉高竿子
浮釣,魚快,風小,可以不壓水線
長竿提竿,小臂發力,迅速短促有勁,鉛墜不出水
新手犯錯,拋竿過高
長竿提竿時手腕和小臂同時發力,抖竿
五、漂的選擇
根據魚情選擇合適魚情的浮漂
釣底,截口小,選擇漂身小,肩寬的漂
快魚選大漂,慢魚選小漂,潛水魚選大漂,深水魚選小漂(信號明顯)
浮漂型號區別,號越小,漂越小,(靈敏度高)號越大,漂越大
休閑釣時,野生魚廣泛,咬口漂亮,選大漂
釣浮也是根據魚情的快慢選擇浮漂的型號,選擇方法與前者一致
飛鉛釣時,魚情節奏,頻率的把握勝過選漂
辨別大漂小漂的方法,選擇漂號的相對值
六、找底技巧
找底在競技釣和休閑釣中至關重要,不找底作釣,會影響後期作釣的判斷,不找准底作釣對分辨釣靈和釣鈍有直接影響,餌料的物理性質也會對找底產生影響。
找底的作用:
實際作釣中,第一步是精確找底(是釣好各種釣法的前提)
鯽魚作釣的應用是釣魚體系及其重要的一部分
當魚密度不大時,適合用餌找底
找准底的第一步——掛餌找底(掛餌找底,分單餌找底和雙餌找底)掛雙餌找底,搓餌和拉餌的重量比正常餌團稍重即可,當密度大時,出現亂信號,對找底會產生影響。
碰到快魚,和密度大的魚池,可搓無味橡皮泥找底(也要掛雙鉤)
通過觀察上下鉤中魚的情況,可以判斷釣組的靈和鈍
找底時應多拋幾竿來找准底
實際作釣中,調幾目就找幾目底,為了盡快了解魚情,先從釣靈開始。
在自然水域中,釣大型魚時,對找底要求較寬松,且浮漂應相應調高,避免由於水底不平造成露目少的現象。
⑸ 釣魚提竿刺魚技巧
提竿刺魚是(台釣)懸墜釣術最基本和最實用的技術之一,學習好這個技術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捕捉魚訊的能力和快速解決小魚入護的效率,對全方位提升釣魚人的綜合素質非常有幫助。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釣魚提竿刺魚的技巧。
根據垂釣不同的魚類,揚竿刺魚的方式也稍有區別,下面就幾種不同魚類的垂釣情況,來分別談談它們揚竿刺魚的規范動作。
1、短軟竿垂釣鯽魚
在使用較短、較軟的鯽魚竿垂釣鯽魚時,揚竿刺魚的動作要“快、准、穩、柔”。具體的揚竿動作是:發現可以揚竿的魚訊後,大臂帶動小臂向前、上方上揚、前推(此時手腕不可隨之發力,尤其是不能向上方翻腕抖動)。只需將手臂舉至眼部高度即可,如果此時魚鉤刺中魚嘴,則釣竿呈現受力彎曲,如果沒有刺中魚,則鉤、墜不會飛離水面。
如果是使用細線、小鉤專門垂釣小鯽魚,揚竿刺魚的動作更需要減小幅度和力度,但是揚竿的速度和爆發力可以適當增加,以小幅度的手臂快速上提為宜。
2、長竿垂釣混養魚
使用長竿垂釣混養魚時,揚竿的力度和幅度都要較之短竿、軟竿垂釣鯽魚有所區別,此時的揚竿要點:捕捉揚竿魚訊要及時、揚竿刺魚要果斷、上推上揚幅度稍大些,手腕要貼緊竿把,不可上翻,以免不中魚時線、墜、漂、鉤向空中飛舞。
3、硬竿垂釣羅非魚
施釣羅非魚最大的揚竿特點是“兇悍”。羅非魚的魚嘴極厚極硬,提竿時,需要加大力度刺魚,確保中鉤時不易脫鉤;於是在釣該魚種時,很多時候使用的都是自重很重的硬竿,配以較粗的線組,便於瞬間用較大力度揚竿刺魚。
⑹ 釣大魚如何提桿
1、黑漂後迅速恢復原狀,漂相為一粒粒斜向入水,然後恢復原狀。多為小雜魚咬鉤搗亂。
2、浮漂在水面微微連續點顫、輕送或輕沉,是魚咬鉤,應及時提竿。
3、浮漂在水下忽閃一下。這魚兒碰線所致,不用提竿。
4、浮漂偶爾慢慢下沉。不可忽視,動作愈慢,]鯽魚愈大。
5、星漂微微顫動後,略沉半粒至一粒,漂動即停止。這時提竿時機是浮漂剛剛下沉,其過程很短,垂釣者若不是精力高度集中,稍有遲緩,即可痛失良機。
6、浮漂一點一點,連續點動,動作很小。也是鯽魚已吃穩的跡象,即提竿。
7、浮漂點動後,接著慢慢上送。動作愈慢鯽魚愈大,動作速度快多半是小鯽魚。
8、浮漂輕輕斜向移位,或平移,或微沉,都要及時提竿。
9、浮漂有力猛點時。只點一下動作大,不下沉也不上送,魚餌已吃到嘴裡,魚兒較大應及時提竿。
10、浮漂橫向移動,還有點向下的動作,即提竿。
11、浮漂橫移。不送漂也不黑漂,只作平行橫向移動,此時魚已咬鉤。
12、未見浮漂下沉,但送漂時往往是大魚。說明魚已吞餌,提桿必獲魚。
13、浮漂微微顫動時,連續不停,魚已咬鉤。
14、浮漂突然快速下沉,或快速上送,多半是小鯽魚咬鉤。
15、浮漂橫卧水面不沉不動。這往往是大鯽魚半路咬鉤,及時提竿起魚。
16、浮漂微微上升一點,徐徐下沉一目半目。說明魚已吃穩,起竿。
17、找窩試點時,空鉤下送,浮漂不下沉或突然下沉。這往往是魚咬空鉤,不可忽視,及時提竿可得魚
18、送漂後浮漂迅速恢復原狀,漂相為一粒送平後又恢復原狀。出現這種現象多為蝦蟹腳爪撥動所致,起竿多為空鉤。
19、浮漂輕點輕觸。多為鯽魚在試探,連點連觸則提竿。
20、尾漂緩緩頂起,只送半粒最多一粒,然後浮漂不動(有時被誤認為是小魚鬧或碰線),是提竿時機。
⑺ 台釣提竿正確動作圖解
揚竿,是指在釣魚的過程中,魚在咬鉤的時候,釣手抬臂揚竿將魚鉤住的行為,也是對釣手揚竿技術的考驗。使用何種揚竿方式,除了個人習慣外,還需要根絕對象魚的大小、使用的釣組來確定。
台釣的正確揚竿要領:以大臂帶動小臂,小臂帶動手腕,用腕力做出短促有力的抬腕動作,釣竿調幅度地向上抬起,使魚鉤迅速刺入魚嘴。揚竿的角度不宜太大,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一般在20~40度的角度為宜;接著向上提竿控魚或將魚拉到跟前或者舉竿遛魚。
若未中魚,空竿以鉛墜不出水為宜,則揚竿換餌,所以,揚竿是以兩個步驟連貫完成的,第一步是抖竿,第二步才是提竿。
台釣時一般的揚竿方式有以下幾種:
一、前推上揚式
前推上揚式是使用最普遍的一種揚竿方式,其一招一式循規蹈矩,但是由於動作機械,而且提竿的幅度大,容易過度消耗體力。
要領:
1.持竿的手臂呈「V」字形,肘部靠在膝蓋上,身體前傾,眼睛注視浮標。
2.發現魚訊後,作好提竿准備,信號出現後,手臂迅速前推,無論中魚與否,鉤墜都不能出水。
3.完成刺魚動作,手臂快速向上伸舉,若無魚,手臂也應保持上舉姿勢,將鉤墜盪回身前。
二、轉腕式
轉腕式是拉餌釣小魚的一種揚竿方式。因小魚的唇薄,又接近水面,力量大容易把魚嘴拉豁,也會中途掉魚。使用轉腕式揚竿,主要抑制力量,也能減緩抬臂速度,可有效地控制飛魚的角度。
要領:
1.持竿的手臂與前推上揚式相同
2.魚訊出現後,手腕輕輕一轉,刺魚動作完成。
3.中魚後手臂順勢抬起,將魚脫離水面。
三、後撤式
後撤式是與前推上揚式用力方向相反的揚竿方式,特點是通過手往後帶竿來達到刺魚的目的,這種方式可以控制刺魚的力量,減少拉豁魚唇的幾率。
要領:
1.持竿的手臂與前推上揚式相同。
2.發現魚訊,立即收臂回撤刺魚。
3.中魚後抬臂上舉,完成魚兒入護的動作。
四、上揚式
上揚式是目前較為流行的揚竿方式,其特點是將手臂的力量集中到手腕,以瞬間的發力完成刺魚動作。上揚式揚竿動作快、力量強,加上擺動的幅度不大,有助於中魚後的掌控。
要領:
1.持竿手臂微曲,風線不壓入水中,肘部稍稍下沉,眼不離浮標。
2.魚訊出現瞬間,應立即轉腕抬竿。
3.中魚後抬臂飛魚入護。
⑻ 釣魚提竿技巧,如何提竿最准確
釣魚提竿技巧方法步驟
1、黑漂後迅速恢復原狀,漂相為一粒粒斜向入水,然後恢復原狀。多為小雜魚咬鉤搗亂。
2、浮漂在水面微微連續點顫、輕送或輕沉,是魚咬鉤,應及時提竿。
3、浮漂在水下忽閃一下。這魚兒碰線所致,不用提竿。
4、浮漂偶爾慢慢下沉。不可忽視,動作愈慢,]鯽魚愈大。
5、星漂微微顫動後,略沉半粒至一粒,漂動即停止。這時提竿時機是浮漂剛剛下沉,其過程很短,垂釣者若不是精力高度集中,稍有遲緩,即可痛失良機。
6、浮漂一點一點,連續點動,動作很小。也是鯽魚已吃穩的跡象,即提竿。
7、浮漂點動後,接著慢慢上送。動作愈慢鯽魚愈大,動作速度快多半是小鯽魚。
8、浮漂輕輕斜向移位,或平移,或微沉,都要及時提竿。
9、浮漂有力猛點時。只點一下動作大,不下沉也不上送,魚餌已吃到嘴裡,魚兒較大應及時提竿。
10、浮漂橫向移動,還有點向下的動作,即提竿。
11、浮漂橫移。不送漂也不黑漂,只作平行橫向移動,此時魚已咬鉤。
12、未見浮漂下沉,但送漂時往往是大魚。說明魚已吞餌,提桿必獲魚。
13、浮漂微微顫動時,連續不停,魚已咬鉤。
14、浮漂突然快速下沉,或快速上送,多半是小鯽魚咬鉤。
15、浮漂橫卧水面不沉不動。這往往是大鯽魚半路咬鉤,及時提竿起魚。
16、浮漂微微上升一點,徐徐下沉一目半目。說明魚已吃穩,起竿。
17、找窩試點時,空鉤下送,浮漂不下沉或突然下沉。這往往是魚咬空鉤,不可忽視,及時提竿可得魚
18、送漂後浮漂迅速恢復原狀,漂相為一粒送平後又恢復原狀。出現這種現象多為蝦蟹腳爪撥動所致,起竿多為空鉤。
19、浮漂輕點輕觸。多為鯽魚在試探,連點連觸則提竿。
20、尾漂緩緩頂起,只送半粒最多一粒,然後浮漂不動(有時被誤認為是小魚鬧或碰線),是提竿時機。
⑼ 江河釣魚怎麼提竿刺魚
提竿「刺魚」動作在很多釣魚人眼裡一直不是很被重視,尤其是休閑釣,野釣的釣友,因為他們的釣法幾乎都是鉛墜到底(笨釣)魚吃食,浮漂出現動作後基本是魚已經把餌吃到嘴裡,所以在這種釣法上也就談不上什麼刺魚了。
但是在黑坑釣魚中,我們一般都會選擇台釣靈敏魚鉤在水下的狀態是懸著的也就是立著的,在魚所餌不積極的情況下還有就是天氣涼魚張不開嘴,水下的魚兒在餌料邊似吸非吸,浮漂出現漁汛,但是沒有魚入口的信號或者信號較弱較微,頓口這時「刺魚」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⑽ 釣魚正確的提竿方法
提竿時機,是釣技中非常難掌握的一環,也是釣魚成敗的一環。提竿的最佳時機,是魚兒攝食入口將要遊走的一剎那。若錯過這一時機則會失於「早」或失於「晚」。
有位師傅曾經對我說過,當浮標出現有效吃口信號後,嫻熟地操作一套的連貫動作,在競技或野釣當中才能夠獲得很好的收獲,經驗是:首先要了解各種魚的習性與吃鉤方式和對提竿時機有影響的諸多因素,經過長期的垂釣實踐,無數次從「提空失誤」中去摸索、體驗,從而逐步地掌握其技巧。總結以下幾點共享:
1、見魚有吃鉤跡象時,身體前傾同時手握竿向前推。比如常見的幾種漂相:送漂,漂向上升,這是魚吞鉤後抬頭、上浮產生的現象。悶漂,漂向下沉。這是魚吞鉤後溜底游去所致。漂移位(或變向),漂不送不悶,只是平行地移動。這是魚吞鉤後原地調轉方向,或緩慢地向前、向後滑行。漂又送又悶,連續點動、上下抽動或左右顫動。這是魚吞鉤後裹食釣餌牽動魚線所致。
2、一旦吃鉤,用手腕的力迅速提竿,應做到輕、快、手腕抖動有力、動作幅度一定要小。如果來不及做准備動作,就身體前傾的同時提竿。刺魚動作過輕,則無法鉤住魚嘴,容易跑魚;動作過重,則夠破魚嘴唇造成跑魚,或者增加魚的疼痛感,魚掙扎力度過大,造成脫鉤、破唇。因此刺魚要迅猛,點到而止。
3、中魚時,順勢繼續提桿,將魚帶出窩。以免攪窩,驚嚇窩內的魚。要輕輕地在魚還沒有感覺痛(就像護士打針那樣輕巧),刺魚動作輕,魚還沒有掙扎就被帶出魚窩,操作也輕松。帶魚時不能過激,並感覺下魚的分量(俗話叫稱魚)。
4、一旦魚感覺不妙發力的時候,此時也不要手軟,及時一手托住竿的底部盡量往下壓,一手扶住竿的上部往上舉(兩手的距離大概50~60公分左右,具體操作是要依據魚的大小、竿長及身高自行調整),立刻把竿抬起與水面呈直角。這一步也是考驗竿的關鍵,也是提竿起魚的關鍵。如感覺竿、線受不起,就只有丟失手繩了。
5、中魚提竿後,如果魚大要及時向後退步,一旦魚發力好有迴旋的餘地。同時也可以借力用力的方式與魚進行周旋:比如八字遛魚、來回倒竿溜魚、抖動手竿溜魚,通過綳緊桿稍及線組、嗆水等方法消耗魚的體力,待魚乏力後用抄網抄魚,避免斷線斷竿的現象發生。如果魚翻肚了,可准備拿抄網抄魚。
6、最後,竿子基本直立,這個時候,個人認為操作不當,是最易斷竿了,若魚竿已直立,此時的魚竿承載力基本全在第一節,其二節作用都不大,這個時候的力度不要向上頂,因為此時的竿子成大概「問號」形狀,要保持有向後的拉力,不能因魚不出水面,而消除向後的力量,直接將魚竿向上頂,你非要把魚竿的一節或二節頂成直角彎,哪節稍遜,必斷,道理好像你拿著魚竿直接向牆上懟,是一樣的!
需注意的是:如果魚沒有溜翻之前,千萬不要用大力氣把魚提出水面。魚一旦出水面,必定會驚慌亂竄,一旦把握不住,造成斷竿、斷線跑魚。此外,抄魚不能去兜尾巴,要抄魚頭。這是很多新手都容易犯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