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顱腦損傷出血的快速止血方法

顱腦損傷出血的快速止血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14 22:34:34

1. 交通事故中顱腦損傷的救護辦法

交通事故時有發生,當出現事故,有人頭部受傷的時候,應該採用下面的急救措施。
1.發現受傷者,了解傷情。如果傷情輕微,勸其就醫即可。如果意識不清或有明顯損傷,應立即與120聯系,請求醫療支援。最重要的是不要隨便移動患者,並按以下程序迅速搶救:
a.取昏睡體位:即讓負傷者側卧,頭向後仰,保證呼吸道暢通。解除急性呼吸道梗阻是頭部外傷急救的重點。昏迷者防止舌根後墜,可一手放在傷員頸後,另一手放在額前,使頭部後傾,這樣能使頭頸部伸長,打開呼吸道,然後用頸後的那隻手將下頜往上推,如此可使舌頭向前。嘔吐者需平卧,頭偏向一側,盡可能清除口中的異物,如嘔吐物、松脫的假牙,但絕不要浪費時間去尋找你看不見的東西。
b.若喪失意識,呼吸停止則進行心肺復甦。
c.若頭皮出血時,用紗布等干凈直接壓迫止血。由於頭皮血流豐富,而且皮膚緊綳,所以傷口出血量較大,有時要比實際情況嚴重許多。直接壓迫多可控制出血,但如有骨折或異物,應避免施予重壓。值得提醒的是頭部綳帶並沒有直接壓迫控制出血的作用。
2.如果頭受傷後,有血液和腦脊液從鼻、耳流出,就一定要負傷者平卧,患側向下。即左耳、鼻流出腦脊液時左側向下,右側流時右側向下。如果喉和鼻大量出血,則容易引起呼吸困難,應讓受傷者取昏睡體位,以使其呼吸方便。
3.轉送醫院。因為頭部外傷有著易變、多變、突變的特點,所以頭部傷員應送往具備手術條件和技術力量,最好是有專科病房的的醫院診治,否則很可能延誤救治,釀致惡果。
注意事項
1.受傷後只有頭痛頭暈,說明是輕傷;除此外還有瞳孔散大,偏癱或者抽風,那至少是中等以上的腦傷了。
2.腦外傷病人一旦出現頻繁嘔吐、頭痛劇烈和神志不清等症狀,那就決不可大意,應速送醫院診治。
3.受傷後如有腦脊液流出時,最好不要用紗布、脫脂棉等塞在鼻腔或外耳道內,因為這樣地引起感染。

2. 頭撞破了流血了在家怎麼處理

在平常的日常生活,在所難免遇到一些出現意外狀況造成我們的頭部負傷,輕則負傷,重則對人的大腦造成不良影響。由於頭部的必要性,一旦頭刮破出血了就需要盡早的開展處理,並且也要弄清楚情況,是否很嚴重,隨後相對的採取一定的有效措施開展醫治。那麼,頭刮破出血了怎麼處理?下邊我們就來詳盡瞧瞧吧。
space
頭碰破流血了怎麼處理
頭創傷應急解決對策
1、頭皮裂傷的解決
頭皮裂傷多由銳利器皿立即功效於頭發引發。因為頭發血管豐富多彩,裂開後不容易自主合閉,流血較比較嚴重。
搶救:針對較小、偏淺的創口可選用無菌檢測醫用敷料遮蓋,部分加壓包紮的方式活血;可是針對鈍器敲擊導致的頭皮裂傷,如猜疑有顱骨骨折則不適合選用加壓包紮的方式,能用純棉毛巾、布帶製成一個超過創口的圓環圖,放到創口周邊,隨後捆紮,以防骨折殘片因受力深陷腦組織造成更大的損害。顱骨骨折與流血較兇狠的大創口處理同樣,可選用指壓止血法。
2、頭皮血腫的解決
頭皮血腫多因較輕度的鈍器嚴厲打擊或撞擊傷到頭發所到。頭皮血腫一般不用獨特處理。負傷後無須反復搓揉發腫的腫塊,只需部分輕按或給與冰敷就可以。針對很大的頭皮血腫應去醫院檢查醫治。
space
頭碰破流血了怎麼處理
3、開放式顱腦損傷的解決
開放式顱腦損傷的傷者多主要表現為意識障礙、瞳孔放大、光的反射消退、呼吸衰竭、伴隨頭痛、嘔吐,脈率緩弱。創口內有腦組織、腦組織和血液排出。
搶救:開放式顱腦損傷的傷者傷情危重症,多處在昏迷情況。在搶救時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維持呼吸系統的順暢,以防產生室息。馬上用手指裹上手帕、純棉毛巾摳除口腔內的黏液、排泄物、血團,摘下活動假牙。解除傷者的領口、褲帶等拘束。因為深度昏迷的傷者會產生舌後墜,堵塞呼吸系統的順暢。
可選用以下方式順暢呼吸系統:如確定傷者無頸椎骨損害,可將頸部撐起使頭盡可能往後仰對外開放呼吸系統;或將舌牽出入口外,用曲別針或線絲越過舌頭固定不動在上衣外套扣子上,避免 舌後墜產生;若已產生呼吸系統堵塞,救助者應快速用小號注射針管作環甲膜穿刺術。如一時找不著針管,能用水果刀作環甲膜割開,隨後將兩邊換氣的筆管沿創口嵌入支氣管中再次對外開放氣管。如置管嵌入後傷者的嘴唇和手指頭紫紺仍未清除,可輕按胸部作服務性胸外按壓。輕按姿勢需與傷者的吸氣同歩。如傷者吸氣已終止,要馬上開展口對環甲膜置管吹氣檢查的胸外按壓法,吸氣終止後,心臟也必定然後終止,因此在作胸外按壓救治另外還要開展胸外心臟推拿。
space
頭碰破流血了怎麼處理
4、顱底骨折的解決
針對頭部外傷的傷者,假如出現眼圈周邊普遍淤血的熊貓眼征,或耳道、鼻腔有清澈的液體或頑強液體排出,表明該傷者有顱底骨折、腦脊膜裂開、顱腔已與外部互通,這時,肯定不能用手帕、葯棉去阻塞從耳道和鼻腔排出的腦組織或血液;更不能用一切液體向內清洗或滴注一切葯物;以防病菌進到造成比較嚴重的腦部感染。如傷者觀念保持清醒並無別的損害,並不經一切解決立即送到醫院門診接納醫治。
5、頭發撕脫傷的解決
頭發撕脫傷多因長頭發卷進旋轉的設備中,使塊狀頭發自冒狀腱膜下一層乃至連在頭骨骨膜被撕脫引發。傷者多因很多失血過多和強烈疼痛而產生休克。
搶救:救助者應快速用指壓法壓著耳朵前的顳淺動脈和周邊的流血血管上血,緊急狀況下能用小夾子捏住流血的血管活血,並且用清理的醫用敷料遮蓋創口應加壓包紮。將撕脫的頭發也用干次的布巾包裹,與傷者一同送到醫院門診。爭得在12鍾頭內獲得救護

3. 意外傷害的應急處理及急救措施有哪些

發生傷害事故的常見原因一般有,觸電、物體打擊、高處墜落、機械碾壓(壓榨)傷,土石方坍塌掩埋等。以下介紹十種常見傷害事件的急救處理方法。
一、創傷出血
1、傷口不深的外出血症狀,先用雙氧水將創口的污物進行清冼,再用酒精消毒(無雙氧水、酒精等消毒液時可用瓶裝水沖洗傷口污物),傷口清洗干凈後用敷料包紮止血。出血較嚴重者用多層敷料加壓包紮止血。
2、一般的小動脈出血,用多層敷料加壓包紮即可止血。較大的動脈創傷出血,還應在出血位置的上方動脈搏動處用手指壓迫或用止血膠管在傷口近心端進行綁扎,加強止血效果。(上肢:肱動脈,腋下動脈;下肢:足背動脈,股動脈;頜面部:頜下動脈,耳前動脈,頭頸部:鎖骨下動脈,頸動脈。)
3、大的動脈及深創傷大出血,在現場做好應急止血加壓包紮後,立即送醫院處理,以免貽誤救治時機。
4、對出血較嚴重的傷員,在止血的同時,還應密切注視傷員的神志、皮膚溫度、脈搏、呼吸等體征情況,以判斷傷員是否進入休克狀態。
5、對在高處墜落,腰、腹部遭受重物打擊或被車輛撞擊的傷者,無明顯大量外出血但迅速進入休克狀態的傷員(症見:神情淡漠、面色蒼白,皮膚冰冷、脈搏細弱且快、血壓下降),應高度懷疑為內臟破裂出血,要立即送院檢查觀察。
二、擠壓傷
1.盡快解除重物壓迫,減少擠壓綜合症的發生。
2.傷肢制動,可用夾板等簡單托持傷肢。
3.傷肢降溫(避免凍傷),盡量避免局部熱缺血。
4.傷肢不應抬高,按摩或熱敷。
5.如果擠壓部位有開放性創傷及活動出血者,應止血,但避免加壓,除有大血管斷裂外不用止血帶。
6.迅速轉往醫院。
三、燒傷
發生燒傷時的處理原則時迅速消除致傷原因,脫離現場,並及時予以適當的治療,盡可能地減輕傷情。
衣服著火時,應盡快脫去著火的或沸液浸漬的衣服;或迅速卧倒,慢慢就地滾動,壓滅火焰;或用手邊不容易燃燒的材料加大衣、沙土等,迅速覆蓋著火處,使之與空氣隔絕;也可用水將火澆滅或跳入附近水池、河溝內。堅決制止傷者奔跑呼叫或用雙手撲打火焰,以免助長燃燒並引起頭面部、呼吸道和雙手燒傷。電擊傷應盡快中止電流繼續作用,並將傷員移至安全地帶。
對於傷者的處理:面積不大的肢體燒傷可用冷水或冰水浸泡0.5-1小時。此方法可減輕損傷程度和緩解疼痛,效果良好。酸鹼及其他化學物品致傷後,應迅速脫去被浸漬的衣服,用大量清水沖洗,越快越好。瀝青燙傷後,應用冷水浸泡或澆灑,使瀝青盡快冷卻,避免熱力繼續作用。然後用軟布浸松節油後輕輕將體表的瀝青擦去,減少毒素吸收,避免瀝青中毒。切勿強行撕扯體表的瀝青。
燒傷創面處理:用滅菌敷料或干凈被單、衣服、毛巾等手邊材料,將創面簡單包紮加以保護,以減輕污染和再損傷,並減少疼痛。對復合的其他創傷如骨折等給予包紮、固定。經過簡單處理,傷員可轉送醫院。途中注意防寒、防塵、減少顛簸。
四、創傷性窒息
創傷性窒息又稱胸部擠壓傷。常見於過程塌方、房屋倒塌、車輛碾軋等。傷者常伴有其他胸部損傷,如多發肋骨骨折、氣胸、血胸或心臟挫傷。
在事故現場,如果傷員出現呼吸、心跳驟停,應立即行心肺復甦,人工胸外心臟按壓和輔助呼吸搶救;根據具體情況,邊搶救邊運轉或待生命體征相對平穩後,迅速轉往醫院。
五、休克傷員應急處理
處於休克狀態的傷員要使其安靜、保暖,在平卧的體位將下肢抬高約20度左右。遇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臟擠壓。對創傷性休克傷員應盡快送往醫院進行搶救治療。
六、顱腦損傷應急處理
顱骨損傷如導致顱內高壓的症狀有:昏迷、嘔吐(呈噴射狀嘔吐)、脈搏或呼吸紊亂、瞳孔放大或縮小,大小便失禁等。
顱底骨折或顳骨骨折的傷員不一定有昏迷、嘔吐症狀,但有脈搏或呼吸紊亂、瞳孔放大或縮小,鼻、眼、口腔甚至耳朵可有無色的液體流出,伴顱內出血者可見血性液體流出。
顱腦損傷的病員有昏迷者,首先必須維持呼吸道通暢。昏迷傷員應側卧位或仰卧偏頭,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入氣管,發生氣道阻塞。對煩躁不安者可因地制宜的予以手足約束,以防止傷及開放傷口。
有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後再搬運。脊柱有骨折者應用硬板擔架運送,勿使脊柱扭曲,以防途中顛簸使脊柱骨折或脫位加重,造成或加重脊髓損傷。有顱骨凹陷性骨折,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綳帶或布條包紮後,立即送往就近有條件的醫院治療。

4. 顱腦手術止血方法有哪些

要表現 病人處於無意識的軀體過度活動狀態:坐起、四肢亂動,伴有囈語、呼叫、不合作行為。

護理措施:

加床欄,以防墜床,嚴加守護。
不可對其言行過度約束,以免增加能量消耗,使顱內壓進一步增高。
適當約束時,約束帶不可約束過緊及纏繞肢體,以免造成末梢血液迴流障礙,以約束後能容納一個手指為宜。
遵醫囑適當使用鎮靜劑,並觀察用葯效果。
妥善固定、保護各種管道,防止管道扭曲、脫出、折疊。
加強皮膚護理:大小便後及時更換污染、滲濕的衣被;保持床單位平整清潔、無渣屑、防止擦傷。
修剪病人指甲,必要時給病人戴手套,防止抓傷。
消除造成病人躁動的誘因:(1)積極處理腦水腫和顱內高壓。(2)及時翻身,防止肢體受壓,使病人體位舒適,並注意保暖。(3)尿瀦留病人,用手掌環形按摩下腹部、開塞露塞肛等物理刺激使其排尿,必要時可採用導尿術解除尿瀦留。

一、防止恐懼
主要表現:
1 主訴心神不安、恐慌、頭痛加重。
2 哭泣、躲避、挑釁行為。
3 失眠、惡夢、肌張力增高、拒絕配合治療和護理。

護理目標:
1 病人能說出引起恐懼的原因。
2 病人能正確採取減輕恐懼的方法。
3 病人的恐懼感減輕。
護理措施:
1 鼓勵病人表達並耐心傾聽其恐懼的原因,評估其程度。
2 理解病人恐懼的感受,經常和病人交談。
3 向病人介紹治癒病例,使其樹立信心。
4 減少和消除引起恐懼的醫源性因素,如治療、護理前耐心解釋其目的,指導病人如何配合。
5 避免病人直接接觸搶救病人和病人死亡等場面,使用屏風遮擋視野。
6 適當安排探視,小兒適當安排陪伴。
7 及時肯定和鼓勵病人的進步,使病人樹立信心、戰勝恐懼感。

二、軀體移動障礙

相關因素:
1 因意識障礙,不能有目的移動軀體。
2 因疼痛和不適,不願移動軀體。
3 因肢體癱瘓,軀體移動受限。
4 卧床限制活動。

主要表現:
1 軀體活動范圍減少。
2 不能活動或不願活動。
3 被動體位,使用約束帶。

護理目標:
1 病人生活需要得到滿足。
2 病人未發生褥瘡、血栓性靜脈炎、肺不張等並發症。

護理措施:
1 保持病人舒適體位。
2 翻身拍背,每2小時1次。
3 做好生活護理。口腔護理每天2次;抹澡夏季每天2次,冬季每天1次;定時喂飲食;大小便後及時清潔肛周及會陰。
4 躁動、意識障礙病人,使用床欄、約束帶,以防墜床。
5 保持肢體功能位置,並行肢體按摩,每天3次。
6 補充足夠的水分,多食纖維素豐富的食物,以預防便秘。

三、自理缺陷

相關因素:
1 意識、精神、視力障礙。
2 癱瘓。
3 卧床,活動限制。
4 耐力下降,使活動能力下降。
5 舒適狀態改變:頭痛。

主要表現:
1 病人不能獨立完成進餐、洗漱、沐浴、大小便等日常生活。
2 病人不能有目的地完成翻身動作。

護理目標:

1 病人卧床期間的生活需要得到滿足。
2 病人舒適,無口腔炎、褥瘡、墜床等發生。

護理措施:

1 做好病人日常生活護理,如口腔護理每天2次;抹澡夏季每天2次,冬季每天1次;定時喂飲食。
2 大小便後及時清潔肛周及會陰,隨時更換尿濕、污染的衣被。
3 協助病人翻身、拍背,每2小時1次。
4 隨時清除口、鼻分泌物、嘔吐物,保持呼吸道通暢。
5 意識、精神障礙病人,使用床欄、約束帶,必要時專人守護。
6 嚴格掌握熱水袋、冰袋使用指征,防止燙傷或凍傷。

四、語言溝通障礙

相關因素:

1 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不能發音。
2 意識、精神障礙不能言語或語言有錯誤。

主要表現:

1 說話或發音困難、含糊不清。
2 不說話或不能言語。
3 用詞不當或表達不清。

護理目標:

1 病人主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2 病人表達需要的要求得到理解。

護理措施:
1 主動關心和詢問病人的感受及需要。
2 耐心傾聽病人的言語,鼓勵病人表達清楚。
3 病人發音不清時,鼓勵並教會其使用手語,利於病人表達自己的需要。
4 對不能理解醫務人員語言的病人,盡量幫助解釋。

六、意識障礙

相關因素:
1 腦水腫致腦組織發生功能和結構上的損害。
2 腦缺氧致腦細胞代謝障礙。
3 顱內壓升高致腦血循環障礙。

主要表現:
1 嗜睡。為早期較輕微的意識障礙,病人處於睡眠狀態,給予輕微刺激即可清醒,喚醒後能回答問題。
2 朦朧。病人對人、物、時間、地點的意識能力均有障礙,反應遲鈍,回答問題不正確。
3 淺昏迷。意識大部分喪失,僅存在吞咽、咳嗽、角膜和睫毛反射,對疼痛刺激有痛苦表情和防禦反射。
4 深昏迷。意識完全喪失,對外界刺激毫無反應,一切反射消失。
5 GCS計分<13分。

護理目標:
1 病人意識障礙程度減輕。
2 病人無繼發性損傷。

護理措施:

1 監測神志,並以GCS評分標准記錄病人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每0.5-1小時1次。
2 保持病人本位舒適,並予以翻身拍背,每2小時1次。
3 保持呼吸道通暢。
4 預防繼發性損傷。
(1)以床欄、約束帶保護病人,防止墜床。
(2)吞咽、咳嗽反射障礙時不可經口喂飲食,以免引起吸入性肺炎、窒息。
(3)病人眼瞼閉合不全者,以氯黴素眼葯水滴眼每天3次,四環素眼膏塗眼每晚1次,並以眼墊覆蓋患眼,以免發生暴露性角膜炎。
5 做好生理護理。
(1)參照本病"軀體移動障礙"中的相關內容。
(2)隨時更換尿濕、滲濕的床單、床褲。
(3)翻身時注意保持肢體功能位置。

七、清理呼吸道低效

相關因素:
1 氣管插管、氣管切開或呼吸機的作用,使咳嗽、排痰受到限制。
2 因意識障礙而不能自行排痰。
3 後組顱神經損傷致咳嗽反射障礙。
4 卧床使痰液淤積。

主要表現:
1 清醒病人訴胸悶、呼吸不暢或不敢咳嗽。
2 病人喉部痰鳴音、面色紫紺、呼吸困難或鼾聲呼吸。
3 病人行氣管插管、氣管切開或呼吸機輔助呼吸。

護理目標:
1 病人無喉部痰鳴音。
2 病人無呼吸道堵塞及窒息發生。

護理措施:
1 鼓勵並指導清醒病人咳嗽、排痰。
2 保持病室清潔、維持室溫18-22度、濕度50%-60%,避免空氣乾燥。
3 密切觀察病人呼吸、面色、意識、瞳孔變化每0.5-1小時1次。
4 監測體溫每4小時1次。
5 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腦缺氧。
(1)隨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嘔吐物。
(2)翻身時予以拍背,以使呼吸道痰痂松脫,便於引流。
(3)吸痰前先吸入純氧或過度通氣,每次吸痰時間<15秒,防止腦缺氧。
(4)痰液粘稠時,遵醫囑氣管內滴葯每小時1次,氣道濕化或霧化吸入每4-8小時1次,必要時行氣道沖洗,以濕化痰液。
(5)意識障礙、吞咽咳嗽反向障礙者,備氣管切開包於床旁。
(6)氣管切開者,注意無菌操作,做好氣管切開術後護理。
(7)給鼻飼流汁病人喂飲食時抬高床頭,進食1小時內不搬動病人,防止食物反流入氣道。

八、中樞性高熱

相關因素:
丘腦下部、腦干、上頸髓損害或病變,導致中樞性體溫調節失常。

主要表現:

1 高熱,體溫>39℃。多出現於術後48小時內,病人主訴發熱、不適。
2 常伴有意識障礙、瞳孔散大、呼吸增速及脈搏增快等。

護理目標:
1 病人體溫在正常范圍。
2 病人未發生並發症。

護理措施:

1 監測病人體溫,每1-4小時1次。
2 體溫>38℃以上,即採取降溫措施。
(1)體溫38-39℃時,予以溫水擦浴。
(2)體溫>39℃時,以30%-50%酒精200-300mL擦浴,置冰袋於大血管處,頭部置冰帽。
(3)夏季可用電扇、空調降低環境溫度,必要時撤除棉被。
(4)降溫毯持續降溫。
4 經上述處理,體溫仍不下降者,可用冬眠低溫療法降低體溫:
(1)用葯前注意觀察病人生命體征,如有脈搏過快、呼吸減慢、血壓偏低,應報告醫生更換葯物。
(2)用葯半小時後配合使用物理降溫。
(3)降溫速度不宜過快。
(4)定時測體溫並觀察全身情況,降溫有肛溫32-34℃為宜,以免發生並發症。
(5)病人出現寒顫、雞皮疙瘩、肌緊張時,應暫時撤除冰袋,待加用鎮靜劑後再用。
(6)由於機體代謝率降低,胃腸功能減弱,一般不從胃腸進食,液體輸入每天不宜>1500mL。
(7)冬眠低溫治療時間不宜過長,一般為3-5天,以防肺部感染、凍傷、褥瘡等並發症發生。
(8)停止冬眠治療時,應先停物理降溫,並為病人蓋上被褥,使體溫自然回升,必要時以熱水袋復溫或遵醫囑使用激素等葯物。
5 降溫過程中應注意:
(1)醇浴時禁擦前胸、後頸及腹部,以免反射性心跳減慢;酒精過敏者,不可醇浴。
(2)醇浴時頭部置冰袋,足部置熱水袋。
(3)熱水袋,冰袋應以雙層棉布或雙層布套包裹,每半小時更換1次部位,防止燙傷、凍傷。
(4)隨時更換汗濕的衣被,保持床單乾燥,防止病人受涼。
6 鼓勵病人多飲水,進食清淡、易消化、高熱量飲食,以補充機體消耗的熱量和水分。
7 加強口腔護理,及時翻身。

九、有體液不足的危險

相關因素:
1 高熱、嘔吐、腹瀉、消化道出血。
2 尿崩症造成水、鹽丟失。
3 高滲利尿劑使用。
4 腦脊液外漏。
5 神經原性糖尿病,產生滲透性利尿。

主要表現:
1 體溫持續升高、出汗、嘔吐、腹瀉、黑便、腦脊液耳漏或鼻漏。
2 胃內抽出咖啡色液體,尿多(>200mL/h),尿糖陽性。
3 腦水腫使用脫水利尿葯物。

護理目標:
1 病人體液丟失減輕或控制。
2 病人水、電解質維持平衡。
護理措施:
1 准確記錄24小時出入水量,出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
2 高熱、尿多時,鼓勵病人喝鹽開水,以補充丟失的水分或鹽。
3 高熱時及時採取降溫措施。
4 嘔吐、腹瀉、便血時暫禁食,以免加重胃腸負擔、加重腹瀉、便血及嘔吐。
5 遵醫囑合理使用止嘔、止瀉、止血葯物。如胃出血時以冰鹽水300mL加去甲腎上腺素。1mg洗胃。
6 尿多(尿量>4000mL/d或>200mL/h)、尿糖陽性時,遵醫囑使用抗利尿及降糖葯物,如長效尿崩停、胰島素。
7 嚴格掌握高滲利尿劑使用指征,並注意觀察利尿效果。
8 腦脊液外漏時,准確記錄漏液量。

十、有受傷的危險

相關因素:
1 意識障礙。
2 精神障礙。
3 癲癇發作。
4 感覺障礙。
5 肢體活動障礙。

主要表現:

1 意識障礙,精神異常,癲癇發作,感覺遲鈍或消失,肢體癱瘓。
2 翻身、熱敷、冰敷、保護措施等操作方法不當。

護理目標:
病人不發生意外損傷。

護理措施:

1 卧床病人使用氣墊床。
2 協助病人體位時動作輕穩、方法正確。
3 對躁動、精神興奮、幻覺等病人約束四肢時,不可環形纏繞肢體,松緊以約束後能容納一個手指為宜,防止造成肢端血液迴流障礙、肢體遠端缺血壞死。
4 對躁動、精神障礙病人派專人守護,必要時遵醫囑給予鎮靜劑。
5 癲癇發作時,正確使用牙墊,勿強行按壓肢體,以免造成舌咬傷及骨折。
6 做好日常生活護理。
7 嚴格掌握熱水袋、冰袋使用指征,使用方法正確,防止燙傷及凍傷。

十一、有營養不良的可能

相關因素:

1 因意識障礙或吞咽障礙而不能進食。
2 嘔吐、腹瀉、消化道出血。
3 高熱,代謝增加。
4 機體修復,需要量增加。

主要表現:

1 持續發熱,體溫>37.2℃,反復嘔吐、腹瀉、消化道出血。
2 意識障礙、吞咽反射障礙。

護理目標:
1 病人的營養需要得到滿足。
2 造成營養不良的因素減少或被控制。
護理措施:
1 術後6小時病人清醒、無嘔吐及吞咽障礙者,予以少量流質飲食。
2 意識障礙、吞咽障礙病人術後24小時鼻飼流質。
3 病人出現腹脹、嘔吐、腹瀉、胃腸道出血症狀,及時報告醫師處理,症狀解除後以少量流質試喂,若無異常,即逐漸增加飲食次數及量,並逐漸過渡到高蛋白飲食。
4 保證胃腸營養的熱卡供給。流質飲食6-8次/d,每次200mL;軟食4-5次/d;高蛋白飲食3次/d;以使每天熱量供給在1.25-1.67MJ(3000-4000kcal)。
5 保持輸液及靜脈營養的通暢。遵醫囑每日輸入20%脂肪乳劑200-500mL,20%白蛋白50mL等。

十二、有皮膚受損的可能

相關因素:

1 病人因意識障礙、肢體癱瘓、傷口疼痛而不能自行改變體位,致局部長時間受壓。
2 限制體位。
3 全身營養不良。
4 局部物理、化學刺激。

主要表現:

1 意識障礙、肢體癱瘓、傷口疼痛。
2 術後限制體位,尿液、汗液刺激。
3 老年;全身消瘦、水腫;皮膚瘙癢。

護理目標:
病人無皮膚損傷。

護理措施:
1 評估病人全身營養狀況、皮膚情況。
2 定時協助病人改變體位,並按摩骨隆突部。限制體位者,受壓部位輪流減壓。
3 及時更換汗濕、尿濕、滲濕的衣被,並及時抹洗局部。
4 為病人抹澡時,使用中性肥皂,水溫在50℃左右,避免用力擦、搓,受壓部位撲爽身粉。
5 病人皮膚瘙癢,應適當約束雙手,以免抓破皮膚。
6 勤剪指甲,防止自傷。
7 加強飲食護理,改善全身營養狀況,增強機體抵抗力。

十三、有引流異常的可能

相關因素:

1 術後留置腦室引流、創腔引流、膿腔引流、硬膜下引流。
2 引流袋位置過高、過低,引流管脫出、扭曲。

主要表現:
1 引流量過多或不暢。
2 引流液顏色由淡變深。
3 病人出現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瞳孔散大等顱內壓增高表現。

護理措施:

1 術後病人,立即接引流袋於床頭。
2 保持引流通暢,引流管不可受壓、扭曲、折疊。
3 適當制動頭部,翻身及護理操作時避免牽拉引流管。
4 每天更換引流袋,准確記錄引流量、色。
5 引流袋一般放置3-4天即拔管,以免逆行感染。

加強引流管的護理:
(1)腦室引流的護理:①引流袋懸掛於距側腦室10-15cm高度,以維持正常顱內壓。②早期禁忌引流過快,以免導致硬腦膜外或硬腦膜下血腫、瘤卒中(腦瘤內出血)、腦疝形成。③必要時適當掛高引流袋,以減慢引流速度。④控制腦脊液引流量,引流量多時,遵醫囑補充水、電解質。⑤術後1-2天腦脊液略帶黃色,若為血性,或術後血性腦脊液顏色加深,提示有腦室內出血,應報告醫生急行手術止血。⑥拔管前1天夾閉引流管並密切觀察,如病人出現頭痛、嘔吐等症狀,立即報告醫生開放引流管。⑦拔管後,如切口處有腦脊液漏,應通知醫生縫合,以免引起顱內感染。

(2)創腔引流的護理:①術後48小時內,引流袋置於頭部創腔一致的位置,以保持創腔內一定的液體壓力,避免腦組織移位。②術後48小時後,逐漸放低引流袋,使創腔內液體較快引流,以消滅局部死腔、防止顱內壓增高。③與腦室相通的創腔,應適當抬高引流袋,以免引流量過多。

(3)膿腔引流的護理:①引流袋低於膿腔30cm以上,病人卧位時膿腔位於高位,以期較快地引流膿液。②術後24小時後方可行囊內沖洗,以免引起顱內彌散性感染。③沖洗時,每次沖洗量約10-20mL,緩慢注入,再輕輕抽出,不可過分加壓。④沖洗後注葯液並夾閉引流管2-4小時,以維持葯效。⑤引流管逐漸向外退出,直至拔管。

(4)硬膜下引流的護理:①病人平卧或頭低腳高位,以利體位引流。②引流袋低於創腔30cm。③術後不使用脫水劑,不限制水分攝入,以免顱內低壓使硬膜下腔隙不易閉合。

十四、潛在並發症--顱內出血

相關因素:

1 顱內壓改變,使止血處再次出血。
2 術中止血不夠徹底。
3 凝血功能障礙。

主要表現:

1 意識改變。病人意識清楚後逐漸由嗜睡進入昏迷狀態。
2 一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遲鈍;晚期出現雙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
3 高熱,抽搐,生命體征紊亂等。

護理目標:

1 警惕顱內出血先兆,一旦出現顱內出血,及時配合醫師採取手術止血准備,以搶救病人生命。

2 避免護理不當導致顱內壓升高。

護理措施:

1 監測意識、瞳孔、生命體征,出現異常,及時報告醫師。
2避免顱內壓升高。
(1)遵醫囑及時准確使用脫水葯物。
(2)翻身時動作輕穩,避免頭部扭曲使呼吸不暢。
(3)保持呼吸道通暢;高流量輸氧。
(4)保暖,防止因感冒發熱而增加腦耗氧量。
(5)保持病人大便通暢,囑病人勿用力排便。
(6)控制或減少癲癇發作。
(7)正確護理各種引流管。
3 一旦發現顱內出血徵象,立即報告醫師,並遵醫囑處理。
(1)准確應用脫水葯物,觀察脫水效果。
(2)配合做好CT檢查以確定出血部位及出血量。
(3)配合做好再次手術准備。

十五、潛在並發症--尿崩症

相關因素:

1 蝶鞍區附近病變或損傷造成視上核到垂體後葉的纖維束損傷。
2 手術創傷。

主要表現:

1 口渴、多飲、多尿,尿量>4000mL/d,甚至可達10000mL/d,尿比重<1.005,尿糖陽性。
2 神志淡漠,精神差或意識障礙加重,皮膚粘膜乾燥、彈性差。
3 低鈉(Na+<130mmol/L)血症、低氯(Cl-<95mmol/L)血症。

護理目標:尿崩症減輕或控制。

護理措施:

1 對行蝶鞍附近手術所病人監測尿量、尿糖、尿比重,每0.5-1小時1次,准確記錄24小時出入水量。

2 密切觀察神志、瞳孔、生命體征,每1-2小時1次。

3 當尿量>200mL/h、尿比重<1.005、尿糖陽性時:

(1)及時報告醫師,遵醫囑應用抗利尿葯物(垂體後葉素或長效崩停)及胰島素,並觀察用葯效果。

(2)鼓勵並指導病人喝鹽開水、以補充丟失的水分和鹽。

(3)禁止攝入含糖食物、葯物,以免血糖升高,產生滲透性利尿,使尿量增加。

(4)監測血糖每2-8小時1次。

(5)遵醫囑抽血查E4A(K+、Na+、Cl-、CO2CP)並及時追查化驗結果,以指導治療。

4 隨時更換尿濕、滲濕的衣被。

十六、潛在並發症--癲癇

相關因素:

1 外傷致大腦皮層激惹或損傷。
2 顱內佔位、腦血管疾病。
3 腦缺氧。

主要表現:

1 癲癇大發作:意識突然喪失,全身痙攣性抽搐,多持續數分鍾。
2 癲癇小發作:短暫意識喪失或局部肌肉抽動。
3 局限性發作:局部肌肉抽搐或感覺異常。
4 精神運動性發作:以精神症狀為主,出現多種幻覺、錯覺、自動症等。

護理目標:

1 清醒病人能述說發作先兆與誘因。
2 癲癇發作減少或得以控制。
3 病人無繼發性損傷。

護理措施:
1 病人卧床休息,減少體力消耗,使代謝率降低。
2 高流量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以防止腦缺氧。
3 遵醫囑及時給予鎮靜、抗癲癇葯物,如大侖丁、魯米那,預防癲癇發作。
4 消除或減少發病誘因。
(1)病人睡眠充足,非治療需要不打擾病人睡眠。
(2)關心體貼病人,避免病人情緒激動。
(3)按時用葯,勿驟停、驟減、驟換葯物。
(4)保暖,防止感冒。
(5)禁辛辣、刺激、興奮性食物和葯物。
5 加強癲癇發作時的護理:
(1)專人守護。
(2)大發作時上、下臼齒之間置牙墊,防止舌咬傷。
(3)不強行按壓病人肢體,防止關節脫臼或骨折發生。
(4)有假牙者迅速取出,及時解開衣服、衣扣、褲帶,頭偏向一側,防止呼吸道堵塞及限制呼吸。
(5)高流量輸氧,以改善腦缺氧。
(6)發作停止時,病人意識未完全恢復,不可喂水,以免引起飲水嗆咳,甚至窒息。
(7)詳細記錄發作時間、性質、持續時間,以協助治療。
6 短期內頻繁大發作、間歇期意識不清者(癲癇持續狀態),遵醫囑控制發作和糾正內環境失衡。

十七、潛在並發症--消化道出血

相關因素:

1 丘腦下部損傷、腦干損傷。
2 鞍區、三腦室、四腦室、腦干附近手術。

主要表現:

1 病人嘔出或從胃內抽吸咖啡色、暗紅色液體,伴有呃逆、腹脹、黑便或便血。
2 貧血、休克。

護理目標:

1 減輕或控制消化道出血。
2 病人不發生窒息,無肛周糜爛。

護理措施:

1 密切觀察病人有無呃逆、腹脹、嘔吐、嘔血、便血等。
2 病人出現消化道出血時暫禁食,以免加重胃腸負擔。
3 消化道出血的護理措施:
(1)安慰清醒病人、家屬,囑勿緊張,配合護理。
(2)意識障礙及嘔吐病人頭偏向一側,防止誤吸、窒息發生。
(3)遵醫囑立即經胃管抽吸胃內殘余液後,以冰鹽水300mL加去甲腎上腺素1mg反復洗胃,然後注入氫氧化鋁凝膠30-50mL以止血,保護胃粘膜。
(4)遵醫囑靜脈或肌內注射止血葯。
(5)出血停止後,試喂少量牛奶,以後逐漸增加飲食量。
4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止血效果,及時記錄出血時間、次數及量。
5 多次反復出血者,遵醫囑輸血。
6 便血病人,隨時清理床單,清潔肛周,抹洗會陰及臀部,必要時用抗菌素油膏保護會陰、肛周,防止肛周潰爛。
十八、潛在並發症--感染

相關因素:
1 外傷致皮膚破損。
2 氣管切開後呼吸道與外界相通。
3 腦脊液外漏。
4 有創顱內壓監護。
5 留置引流管:腦室引流、留置導尿等。

主要表現:

1 局部紅腫、滲液、潰爛。
2 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肺部有干濕啰音,呼吸困難。
3 意識改變或意識障礙加重。
4 引流量、色異常,如腦室引流液混濁,絮狀物、引流量增加。
5 體溫升高>37.5℃、ICP>2kPa(15mmHg)。

護理目標:

1 病人不發生感染。
2 病人感染徵象被及時發現,得以控制。

護理措施:
1 控制探視,減少外源性感染因素。
2 鼓勵並協助病人進食營養豐富的食物,以增強機體抵抗力。
3 正確護理氣管切開及其他管道:
(1)氣管內導管消毒,每4-6小時1次;傷口換葯,每4-6小時1次;吸痰時注意無菌操作。
(2)引流袋不可抬高,防止逆行感染。
(3)每天(冬季隔日)更換引流袋。
(4)對留置導尿管病人每天尿道口清潔、消毒2次;女病人月經期保持會陰部清潔。
6 如有皮膚破損,及時換葯,防止受壓。
7 做好腦脊液外漏的護理(參照"顱腦損傷病人標准護理計劃"中的相關內容)。
8 監測體溫,每4-8小時1次。

十九、預感性悲哀

相關因素:
1 肢體癱瘓。
2 面神經損傷:面癱、眼瞼閉合不全。
3 社會角色改變:男性乳房發育,女性長胡須,幼年體型等。
4 生活方式改變:卧床、輪椅、跛行、性慾減退等。

主要表現:

1 悲傷,流淚,嘆氣,自責或責備他人,易怒,甚至有自傷或傷人行為。
2 不願與外界接觸,拒食,對生活喪失信心。
3 生活方式、自身形象改變。

護理目標

1 病人能正視現實,接受生活方式、自身形象的改變。
2 積極樂觀地生活。

護理措施:

1 術前向病人講述和解釋手術的必要性,使病人了解術後可能出現形象改變和生活方式改變。
2 對於後遺症病人加強心理護理,鼓勵病人正視現實,積極配合治療,使後遺症減輕。
(1)對面癱病人,隨時清除其口角分泌物,行面部按摩每天3次;每次30分鍾以上。
(2)眼瞼閉合不全者,用氯黴素眼葯水滴眼,每天3次;四環素眼膏塗眼,每晚1次;戴眼罩,防止暴露性角膜炎。
(3)肢體癱瘓者,堅持肌肉訓練。

3 出院的生活:
(1)對生活自理能力喪失者,協助其日常生活,不隨意責備病人。
(2)隨時和病人交談,溝通思想,允許病人適當發泄悲哀、哭泣,同情病人的感受。
(3)了解病人心理狀態,有自傷、傷人傾向時,避免讓病人獨處,不讓其接觸能傷人的物品。
(4)讓病人參與健康有益的活動,如殘疾人聯誼會,使病人感受到人生的樂趣。
4 為病人提供修飾的技巧:
(1)男性乳房發育病人衣著寬松。
(2)女性長胡須病人避免化濃妝,必要時使用脫毛劑,如亮膚霜。
(3)骨瓣缺損病人,宜留長發、戴帽,並防止硬物碰傷。較大骨瓣缺損者,術後半年行骨瓣修補術。
5 教會病人重新設計自我形象,適應病後生活方式。
(1)輪椅的使用及注意事項。
(2)拐杖的使用及注意事項。
(3)卧床生活注意事項。

5. 車禍急救知識,發生車禍應懂得如何正確採取急救措施

在專業急救人員到達前,現場搶救人員首先要對傷者的傷情進行大致的判斷,確定傷者是否還有呼吸心跳,是骨折、內出血,還是嚴重的顱腦損傷,並根據情況進行現場急救。
交通事故中外傷出血直接危及傷者生命。一個體重50kg的人,其血液量為4000ml,當失血量達到1500ml以上時,便會引起大腦供血不足,傷員會出現視力模糊、頭暈、口渴、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症狀。因此,對有出血的傷者要迅速止血。
簡單的止血方法有:①直接加壓法:用干凈的手掌或手指直接按壓在傷口上,並保持壓力約15min以上。②高舉法:舉起傷員出血的肢體並高於心臟部位,以減緩出血部位的血液流動。有條件的,可在傷口敷一塊消毒紗布或墊干凈的衣物包紮。③壓迫止血法:當四肢有嚴重的出血時,可壓迫肢體的重要動脈,如上肢的橈動脈和下肢的股動脈止血,也可用皮帶、繩索等物扎緊出血部位的近心端,阻斷血流。對有腹部外傷,腹內臟器外流的,要用碗狀器皿扣住傷處,不要把外流的臟器送回腹腔。
在車禍事故中,骨折是最常見的一種損傷,骨折一般不會危及生命,但其早期的處理方法直接影響傷者的預後。現場急救時應及時正確地固定骨折部位,減少傷員的疼痛及周圍組織繼續損傷,同時也便於傷員的搬運和轉送。但急救時的固定是暫時的,因此,應力求簡單有效,不要求對骨折准確復位,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復位,而應原位固定。急救現場可就地取材,用木棍、板條、樹枝、手杖或硬紙板等作為固定器材,其長短以固定住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為准。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帶直接將傷肢綁在傷者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如果傷者肋骨骨折,救助時要注意保護傷者胸部,避免骨折斷段損傷或加重損傷傷者肺部。如果發現傷者有脊椎骨折損傷的情況,救治中要尤其小心,嚴禁隨意搬動傷者,應該讓傷者原地平卧,等待專業救護人員的救助。
顱腦損傷在交通事故中也很常見。損傷輕時僅出現頭皮血腫,開裂傷。重時出現顱骨骨折,顱內血腫,腦挫裂傷。現場急救時要特別注意:
①要讓傷者平卧,對頭部受傷引起的外出血,立即進行加壓包紮止血。
②如有血性液體從耳、鼻中流出,嚴禁用水沖洗,也嚴禁用棉花堵塞耳、鼻。
③如傷者已經昏迷,救護人員要重點保護傷者呼吸道暢通,運送途中應平卧、頭側位,以免嘔吐物誤吸進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如傷者已經出現心跳呼吸停止,要分秒必爭地立即對其進行心肺復甦急救,即保持呼吸道通暢、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按壓,目的在於在5分鍾內恢復傷者大腦的血液流動,以防腦功能出現不可逆損害。在事故現場,首先簡單判斷呼吸心跳停止:
①意識喪失。②呼吸停止或呈嘆息樣呼吸。在保證環境安全的前提下將傷者平躺就地急救,方法如下:首先進行胸外按壓30次(左手掌根置於胸骨下段,右手置左手背,雙臂伸直,重心垂直向下,頻率為100-120次/分,按壓深度為5-6cm)。然後去除口鼻異物後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兩次(在保證頸椎沒有受傷的情況下將下頜上抬打開氣道,左手拇指、食指夾緊傷者鼻孔,呼氣時放鬆,口對口吹氣兩次,見胸廓有起伏為有效,頻率10-12次/分)。然後再重復上一循環,直到專業急救人員趕到,或見傷者開始有自主呼吸,面色、口唇由紫紺轉為紅潤為止。

6. 止血包紮方法

野外活動中,經常會遇到外傷,在體表形成傷口,有時合並血管、神經損傷,甚至骨折。嚴重外傷可合並顱腦、心肺、腹腔臟器損傷。
身體表面形成傷口後外界細菌、異物進入傷口,可引起感染。有血管損傷時出血多,能導致休克。因此,現場傷口處理很重要。

傷口處理的目的

1、防止傷口進一步污染,減少感染機會。

2、止血,防止出血過多,預防休克。

傷口的判斷

現場處理時,要仔細檢查傷口,注意判斷傷口的位置、大小,污染程度,血管、神經、肌肉、肌腱損傷及骨折情況。也要判斷是否有顱腦及胸腹損傷。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判斷有無休克。要根據不同的傷口做不同的處理。

傷口的處理
1、一般傷口處理

一般傷口較淺,不伴血管神經損傷,容易止血。現場有條件時,有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後,傷口周圍皮膚用75%酒精消毒(注意不要讓酒精進入傷口)。然後用無菌敷料包紮。如現場無條件,可用潔凈布料、毛巾、衣物等壓迫傷口,速轉送到醫院進行清創、縫合術。

2、頭部受傷

頭部受傷了怎麼辦?頭皮血運豐富、出血較多,常伴有顱骨骨折和顱腦損傷。頭部傷口要盡快用無菌敷料或潔凈布料壓迫止血,出血較多時用手按壓約15分鍾可達止血目的。頭部傷口包紮較困難,可用三角巾、尼龍網套等固定敷料。

3、手指傷口

手指最常見的是刀割傷,傷口較齊。受傷後用創口貼直接包紮,能起到止血消炎作用。創口貼纏繞不要太緊,過緊壓迫手指靜脈反而不易止血。

手指外傷常合並肌腱斷裂。手指有傷口時都要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和治療。要肌注破傷風抗毒素預防破傷風,同時進行清創縫合術。

手指切割傷有時造成指端缺損、出血不易止住。要立即用無菌敷料壓迫傷口,同時用手掐住手指兩側,能達到良好止血目的。然後到醫院進行殘端修整術。

4、伴有大血管損傷的傷口

嚴重創傷造成大血管斷裂,出血多,易造成出血性休克。因此,有效地止血是爭取搶救時間、挽救傷員生命的重要措施。

伴有大血管損傷的傷口較深,出血多,傷口遠端脈搏搏動消失,肢體遠端蒼白、發涼,傷口內可見血管斷端噴血,肌肉斷裂外露。

有時判斷是否有大血管損傷較困難。現場急救時遇有出血多的傷口先按血管損傷處理,待轉送醫院後進一步檢查治療。

止血

止血是防止休克,挽救傷員生命的重要措施。有效地止血能贏得將傷員轉送到醫院進行搶救的寶貴時間。

止血方法:

1、傷口壓迫止血
多數傷口通過紗布或其他可利用的物品(如毛巾、手絹、潔凈的衣物等)壓迫到傷口上可達到止血目的。
操作要點:紗布厚度要夠,覆蓋面積要超過傷口,加壓包紮。

2、指壓止血
用手指壓在動脈上阻斷動脈血運能有效達到止血目的。指壓止血法用於出血量大,有血管損傷的傷員。
操作要點:准確掌握動脈壓迫點,壓迫力度要適中,壓迫10~15分鍾。

常用指壓止血部位:

鎖骨下動脈壓迫點
在鎖骨上緣中點用拇指將動脈向下壓迫,用於上肢大出血傷口止血。

肱動脈壓迫點
肱動脈在上臂中段內側,位置較深,在肘窩位置表淺。傷口在肘部壓迫上臂中段肱動脈。

前臂及手出血時在肘窩處摸到肱動脈搏動後用拇指按壓可達良好止血目的。

橈、尺動脈壓迫點
橈、尺動脈在腕部掌面兩側。腕及手出血時,要同時按橈、尺兩條動脈方可止血。

手指動脈壓迫點
指端出血時用拇指和食指壓迫手指兩側的血管即可止血。

股動脈壓迫點
在腹股溝韌帶中點偏內能摸到股動脈強大搏動。用雙拇指向外上壓迫,用於下肢大出血。

脛後動脈及足背動脈壓迫點
在內踝後側(脛後動脈)及足背第1、2趾間同時壓迫,用於足部出血。

3、填寒止血

傷口大時往往存在大的空隙,這時要用紗布將空隙填塞壓實,方能達到良好止血目的。放置紗布范圍要大,超出傷口5~10公分,這樣才能有效止血。紗布放好後用綳帶加壓包紮。
現場如無紗布,可用三角巾、毛巾、衣物等可利用的物品代替。

4、止血帶止血

有大血管損傷,出血量多時要用止血帶止血。止血帶要壓住動脈才可止血,但壓力不可過大,否則不利於傷口凝血作用的形成。不能用電線、尼龍繩等無彈性的繩索代替。並且每隔1小時要放鬆5分鍾。放鬆期間要用指壓法壓迫大血管以減少出血。

包紮

快速、准確地包紮可以起到快速止血、保護傷口、防止污染的作用,有利於轉送和進一步治療。

1.綳帶包紮
手臂、小腿等部位用一般的反轉纏繞包紮法,頭部用反回包紮法,手腳用八字包紮法。

2.三角巾包紮
三角巾可以包紮身體的許多部位,用頭頂帽式、風帽式、面具式包紮頭部。折成條狀包紮眼部與膝部。折成燕尾式包紮雙肩與胸背臀部。

3.尼龍網套包紮
尼龍網套有良好的彈性,使用方便。頭部及手指不易用綳帶包紮的部位可用尼龍網套。

4.自粘貼包紮
自粘貼敷料自帶粘性,透氣性好,還有止血、消炎作用,使用方便。用於表淺傷口包紮。

7. 請問顱腦損傷應該怎麼辦

你好!顱腦損傷headinjury指暴力作用於頭顱引起的損傷。包括頭部軟組織損傷、顱骨骨折和腦損傷。其中腦損傷後果嚴重,應特別警惕。病因常見於意外交通事故、工傷或火器操作。①頭部受傷引起嚴重的外出血,立即進行加壓包紮止血。②如有血性液體從耳、鼻中流出,嚴禁用水沖洗嚴禁用棉花堵塞耳、鼻。③昏迷的病人重點是暢通呼吸道,運送途中應平卧、頭側位,以免嘔吐物誤吸進入呼吸道。④在醫務人員監護下送醫院,注意固定病人的頭部,避免搖晃和震動

8. 對於腦外傷患者有什麼緊急處理要點

‍‍‍‍出現顱腦損傷後,應該轉送到具備開展顱腦傷救治條件的醫院,才能保證傷員得到有效和正確的診斷與治療。通過院前急救和正確轉送到達醫院後,根據傷情可分為以下四種情況分別處理:
1.緊急搶救:傷情危重的閉合性顱腦損傷,持續昏迷或曾清醒再昏迷,一側瞳孔散大或對側也開始擴大,生命體征改變明顯的患者,應根據受傷機理和臨床特點,行輔助檢查准確定位,以便能選擇恰當的治療方案;
2.准備手術:傷情嚴重者,立即行必要的輔助檢查,明確定位,安排急症手術;而給予非手術治療的患者,也應在密切監護下行必要的術前准備,以避免特殊情況發生時節約時間;
3.住院觀察:傷情較重,但輔助檢查提示無明顯手術指證的患者,應收入院觀察,必要時復查CT,以保證出現情況及時處理;
4.急診室觀察:傷情較輕,昏迷在20分鍾以內,神經系統檢查陰性,生命體征穩定,輔助檢查無明顯陽性發現時,應留急診室觀察4-6小時,若病情加重即收入院進一步診治;觀察期結束後病情穩定或好轉的患者,可囑其返家休息,但出現異常情況時應立即返院復診。‍‍‍‍

9. 發生車禍後,怎樣對事故傷員進行急救

在專業急救人員到達前,現場搶救人員首先要對傷者的傷情進行大致的判斷,確定傷者是否還有呼吸心跳,是骨折、內出血,還是嚴重的顱腦損傷,並根據情況進行現場急救。
事故中外傷出血直接危及傷者生命。一個體重50kg的人,其血液量為4000ml,當失血量達到1500ml以上時,便會引起大腦供血不足,傷員會出現視力模糊、頭暈、口渴、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症狀。因此,對有出血的傷者要迅速止血。
簡單的止血方法有:①直接加壓法:用干凈的手掌或手指直接按壓在傷口上,並保持壓力約15min以上。②高舉法:舉起傷員出血的肢體並高於心臟部位,以減緩出血部位的血液流動。有條件的,可在傷口敷一塊消毒紗布或墊干凈的衣物包紮。③壓迫止血法:當四肢有嚴重的出血時,可壓迫肢體的重要動脈,如上肢的橈動脈和下肢的股動脈止血,也可用皮帶、繩索等物扎緊出血部位的近心端,阻斷血流。對有腹部外傷,腹內臟器外流的,要用碗狀器皿扣住傷處,不要把外流的臟器送回腹腔。
在車禍事故中,骨折是最常見的一種損傷,骨折一般不會危及生命,但其早期的處理方法直接影響傷者的預後。現場急救時應及時正確地固定骨折部位,減少傷員的疼痛及周圍組織繼續損傷,同時也便於傷員的搬運和轉送。但急救時的固定是暫時的,因此,應力求簡單有效,不要求對骨折准確復位,骨折有骨端外露者更不宜復位,而應原位固定。急救現場可就地取材,用木棍、板條、樹枝、手杖或硬紙板等作為固定器材,其長短以固定住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為准。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帶直接將傷肢綁在傷者身上,骨折的上肢可固定在胸前;骨折的下肢可同健肢固定在一起。如果傷者肋骨骨折,救助時要注意保護傷者胸部,避免骨折斷段損傷或加重損傷傷者肺部。如果發現傷者有脊椎骨折損傷的情況,救治中要尤其小心,嚴禁隨意搬動傷者,應該讓傷者原地平卧,等待專業救護人員的救助。
顱腦損傷在交通事故中也很常見。損傷輕時僅出現頭皮血腫,開裂傷。重時出現顱骨骨折,顱內血腫,腦挫裂傷。現場急救時要特別注意:
①要讓傷者平卧,對頭部受傷引起的外出血,立即進行加壓包紮止血。
②如有血性液體從耳、鼻中流出,嚴禁用水沖洗,也嚴禁用棉花堵塞耳、鼻。
③如傷者已經昏迷,救護人員要重點保護傷者呼吸道暢通,運送途中應平卧、頭側位,以免嘔吐物誤吸進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如事故傷者已經出現心跳呼吸停止,要分秒必爭地立即對其進行心肺復甦急救,即保持呼吸道通暢、人工呼吸和人工胸外按壓,目的在於在5分鍾內恢復傷者大腦的血液流動,以防腦功能出現不可逆損害。在事故現場,首先簡單判斷呼吸心跳停止:
①意識突然喪失。②大動脈搏動消失。③呼吸停止或呈抽搐樣呼吸。在保證環境安全的前提下將傷者平躺就地急救,方法如下:去除口鼻異物後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兩次(在保證頸椎沒有受傷的情況下將下頜上抬打開氣道,左手拇指、食指夾緊傷者鼻孔,呼氣時放鬆,口對口吹氣兩次,見胸廓有起伏為有效,頻率10-12次/分)。然後立即進行胸外按壓30次(左手掌根置於胸骨下段,右手置左手背,雙臂伸直,重心垂直向下,頻率為100-120次/分,按壓深度為5-6cm)。然後再重復上一循環,直到專業急救人員趕到,或見傷者開始有自主呼吸,面色、口唇由紫紺轉為紅潤為止。

閱讀全文

與顱腦損傷出血的快速止血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益節美國氨糖食用方法 瀏覽:559
飛利浦溫奶器使用方法 瀏覽:923
FDMS顆粒物測量方法 瀏覽:775
2015新君威後備箱進水解決方法 瀏覽:929
北京標桿企業調研方法有哪些 瀏覽:113
鉛筆生活技巧和方法 瀏覽:537
煙氣控制方法有哪些 瀏覽:693
中葯分析驗證方法 瀏覽:917
解決代溝的有效方法 瀏覽:693
王伯彤比特訓練方法 瀏覽:87
腦袋上毛囊炎最好治療方法 瀏覽:231
炒股的股利計算方法 瀏覽:751
傳統生態學研究方法 瀏覽:443
認土鴨子的方法視頻 瀏覽:201
栽種豆角更簡便的方法 瀏覽:64
六字訣快速練習方法 瀏覽:857
獲得金屬單質常用的方法 瀏覽:318
用什麼方法止癢好 瀏覽:633
瘦肚子後背運動方法視頻 瀏覽:188
冬天怎麼除甲醛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