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出鏡報道的技巧和方法

出鏡報道的技巧和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13 23:21:27

⑴ 新聞寫作的表現方法有哪幾種

新聞寫作表現方式包括:

1、集中式。指在短期內組織大規模、多篇幅的稿件集中於一定的版面或時段,形成較大的聲勢,具有強烈、醒目的效果。

2、系列式。指著重於組織報道事物各個側面的稿件,集不同角度的報道為一體,達成報道的深度和廣度,具有啟迪性。

3、連續式。指緊跟事件或問題的發展變化進行追蹤,連續發出報道,反映其全過程,取得及時、深人、扣人心弦的報道效果。

4、組合式。指集中一組稿件反映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的同類情況,或同一主題、不同門類的情況,形成較大的報道規模。

5、讀者參與式。指吸引讀者參與報道活動,如邀請讀者參與新聞采訪寫作活動,發動讀者對報道內容展開討論等,讀者的活動與意見構成報道的主要客體。讀者參與式報道法多用於報道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現象、新問題、新觀念。如《錢江晚報》曾開辟「今天我當記者」專欄,請讀者當記者,報道身邊的新現象新問題。還有許多報紙在新聞報道中穿插討論,鼓勵讀者暢所欲言、出謀劃策。

6、報紙介入式。指報紙直接參與報道客體,成為其中的重要角色。如報紙策劃和組織社會公益活動,或報紙介入被報道的事件之中,影響甚至改變事物發展軌跡,同時對這類新聞進行報道。

(1)出鏡報道的技巧和方法擴展閱讀:

新聞寫作注意事項:

1、初學寫作可以「描紅模子」,從實踐出發,邊學習邊實踐,模仿著別的去學。

2、寫新聞要有由頭,最主要特點就是新,發生的事件離發表的時間越近越好。

3、多寫短新聞,可以擴大版面的信息量,是各家報紙都特別提倡的。

新聞寫作技巧:

1、巧取一隅:對於復雜的事件,還可以只表現它的一個小小的局部,把更多的部分留給別人去寫。這樣寫 雖有不夠完整之嫌,寫好了也不乏新鮮感。把一個局部強調出來,本身就有些出人意料,立 意不俗,就容易吸引讀者。

2、選材典型:選擇典型事件或典型材料進行報道,可以起到一以當十的作用。人們 通過典型事件,能夠舉一反三,由個別見出一般,由現象認識本質。典型事件未必就是重大 事件,有些事件雖小,卻有代表性,能夠反映同類事物的共同特點和規律,那也是典型事件 。

3、以小見大:在前面關於「用事實說話」的討論中,我們已經提到「精選事實,以小見大」的問題。討論精煉問題,不可避免地還要涉及這一點。

4、跳躍組合:記敘文敘述事件,一般都要沿著設定的線索,或時間順序,或空間順序,井然有序地向前推 進。凡有轉折處,則要安排過渡段、過渡句或關聯詞語架橋鋪路,實現文脈的貫通。而在新 聞寫作中,有時為了壓縮篇幅,乾脆取消過渡語句,直接把不同角度、不同階段的事實一條 條擺出來,段與段之間有著明顯的斷裂,這就是跳躍組合。

網路-新聞寫作

網路-新聞采編

⑵ 訪談的技巧包括

新聞采訪注意事項和技巧:

1、在交談中發現線索

在采訪中聽介紹的時候,一定要邊聽邊動腦分析,盡量啟發被采訪者多談一些與新聞有關的素材。一是要善於啟發交談者講話的願望;二是要善於抓住中心問題;三是要善於抓住細微的變化。

2、現場采訪觀察要仔細

直接到現場看,是采訪的重要方法之一。一是觀察要全面;二是觀察要入微;三是觀察要深入。

3、問情況要虛心

提問,是采訪成敗的關鍵。采訪提問是藝術新聞采訪,不可輕視。提問一定要看采訪對象、新聞事件性質和場合。如何掌握提問這門藝術呢一是分層次提問;二是問話要抓住對方心理;三是注意一些不該提問的問題。

4、盡量找一些看起來隨和,願意接受采訪的人來進行。

如果你經常參與采訪作業的話,你就會發現采訪中會遇到很多尷尬的情況,尤其是遭到別人的拒絕。很多人並不喜歡出鏡,所以不太可能接受你們的采訪。因此,在選取詢問人群時,你頭腦中要基本有數。你要盡量選取一些看起來比較隨和,熱情的人,這樣的人願意接受采訪的概率相對大一些。

5、掌握個別采訪的技巧

為了了解某個問題或細節,可以找當事人或知情人做細致調查。學會對采訪的材料進行剪裁

我們采訪後,做了記錄,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並不等於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還得對布料進行剪裁,加工。同樣我們要想將采訪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訪稿,也得學會對材料進行剪裁,加工。

⑶ 攝像有哪些技巧

一、電視新聞的畫面構成 從拍攝的角度看,電視新聞可分為兩大類:錄像報道、現場報道。 錄像報道之採用畫面和解說相結合的形式報道新聞事實,記者不出鏡頭。其信息傳遞的主要手段是畫面和解說詞,而畫面又是由一組不同內容、不同角度、不同景別和不同長度的鏡頭構成的。鏡頭又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介紹性鏡頭,一部分是中心鏡頭。 介紹性鏡頭是引導觀眾進入新聞主題的鏡頭,主要是交待新聞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規模等新聞要素。 中心鏡頭,是反映新聞主要內容的鏡頭。拍攝時要注意: 1、抓重點。既要抓住關鍵的新聞場面和主要的新聞人物。 2、抓全面。拍攝時不要遺漏相關的鏡頭,避免後期補拍。 3、抓細節。鏡頭要特別反映新聞主體的表情與感情變化的細節。 現場報道是指記者出鏡,在新聞現場采訪和播報新聞。 現場報道和錄像報道的不同之處,在於加進了記者的形象。現場報道的開頭是記者的獨白,介紹新聞的主要內容,相當於新聞報道中的導語。 在現場報道中,一般都有記者的鏡頭前采訪,在拍攝鏡頭前采訪時,首先需要一個交待性鏡頭,這個鏡頭要包括記者和采訪對象。 如果是新聞專訪,交待性鏡頭多半是從記者和采訪對象兩人的側面拍攝,採用全景或遠景。 在現場報道中,因為記者以在開頭的獨白中露過面,他和采訪對象之間的交待性鏡頭一般拍成越肩鏡頭。拍攝越肩鏡頭時,要攝像機處於記者的背後,拍下采訪對象正面鏡頭和記者頭部與肩部的一部分。 在采訪對象回答問題較長時,就要用采訪對象單獨的中近景或特寫鏡頭。 為了後期編輯的需要,還要拍攝一些記者的鏡頭,一種是「傾聽鏡頭」,這種鏡頭在編輯時用在采訪對象回答問題時,表明記者的態度。在拍攝時,把攝像機放在采訪對象後面讓記者面對攝像機鏡頭。 另一種鏡頭叫「反向提問鏡頭」,是記者提問的鏡頭,也是採用從采訪對象後面拍攝的方法。 間隔鏡頭,用來在後期編輯中作為過渡鏡頭使用。一般是記者和采訪對象的遠景,以看不清口型為原則。 二、畫面的方向性 在電視拍攝過程中,要注意保證拍攝方向的統一性,其目的在於正確處理鏡頭間的方向關系,使觀眾對各個鏡頭所表現的空間有完整、統一的感覺,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熟練掌握「軸線」規律。 「軸線」一般指被攝對象和被攝主體的「動作軸線」,它是由被攝主體的運動所產生的一條無形的線,或稱之為主體運動軌跡。在拍攝一組相連的鏡頭時,攝像機的方向應限於軸線的同一側。拍攝角度無論在水平方向上怎樣變化,都不允許發生「跳軸」現象。 三、現場拍攝 勤於積累、心中有數、及時抓拍。 拍攝介紹性鏡頭。介紹性鏡頭一般要交待新聞六要素中的四個要素,即何時、何地、何人、何事。 拍攝中心鏡頭。中心鏡頭要著重反映事物的發展過程、每個階段的基本情況以及事情發生的原因。在拍攝中心鏡頭時,既要突出重點,又要注意抓細節和富有人情味的場面。 一條成功的電視新聞,中心鏡頭應占絕對比例,大約70%以上。 四、同期聲的錄取 在電視新聞的拍攝過程中,聲音的拾取與畫面的拍攝同等重要。 讓新聞人物直接在鏡頭中說話,既自然,又比用解說顯得真實可信。 錄取聲音時注意: 1、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話筒功能、特性,話筒線、電池等) 2、話筒一直打開。(避免重要場面時因意外原因而無法錄音) 3、用耳機進行監聽。(注意效果) 五、按後期編輯的要求拍攝 電視新聞製作的最後一個環節就是編輯合成,而編輯工作如何進行又取決於前期素材的拍攝方式,因而,在前期拍攝中必須要根據後期編輯的要求拍攝鏡頭。 1、開機關機前的充分預留。 2、拍攝足夠的轉場鏡頭。 最靈活的轉場鏡頭是人或物體的中性運動方向鏡頭。中性運動方向,是指主體運動由畫面深處向正前方行進,或從畫面正前方向縱深處行進。這種垂直線運動方向,除了主體大小的變化外,主體運動感並不強,不象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的橫向運動主體,有強烈的運動感、方向感。 3、盡可能做好拍攝場記。

怎麼現場采訪

現場采訪是節目主持人必備的素質和基本技能。要想把現場采訪做好,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采訪前的准備(一)了解和采訪有關的情況,掌握必要的資料。大到大政方針,小到新聞背景、事件的來龍去脈等等。(二)了解采訪對象。通過第二手材料,對采訪對象進行充分了解,並善於分析掌握其心理。對一些即興式的采訪,應根據現場的氣氛環境、人們對節目的反應,選擇有代表性的采訪對象,這對采訪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三)設計采訪提綱。根據節目的主題,確定最佳的采訪角度,擬定一個與采訪對象談話的提綱。(四)精心設計采訪的第一句話。節目主持人現場采訪的第一句話是十分重要的,甚至關繫到采訪能否順利地進行下去。采訪的第一句話,應盡量具體一些,提出的問題小一些,最好不提「有什麼感想」之類的「開放式」問題。要抓住采訪對象和受眾感興趣的「焦點」做突破口,引發開去,使采訪不斷深入、展開。二、運用好提問的技巧和方法(一)不同的環境與場合,不同的采訪對象,要求采訪者有不同的提問、語氣。在嚴肅、莊重的場合或采訪重要人物、外賓,提問言語要精煉、准確,儀態、語氣要莊重、嚴肅、認真,給人可信、可靠、願意溝通的感覺。在處理較輕松、明快的新聞時,就可以選用生動、活潑的話題,以親切、隨和的語調,讓觀眾在輕松、愉悅中了解人物和事件。而在突發事件的報道中,提問的節奏應加快,所提問題要直沖要害,以增強報道的時效性和現場感。(二)根據情況靈活運用提問方法。正問法:從正面提問,直截了當、開門見山提出問題。設問法:提出一些假設性的問題,以啟發引導采訪對象,談出其某方面的真實感受,並使采訪向深層發展。還有反問法、追問法、潛問法等等。(三)提問要盡量具體。只有具體的發問,才能得到具體、有意義的回答。(四)提問應該具有引導性。去年大慶市讓胡路改造工程剛剛結束,我們采訪了幾個有代表性的人物。在采訪計程車司機時,對話是這樣的:「師傅,您經常跑這條路嗎?」「是的。」「這條路以前是個什麼樣?」「以前啊不能提,到處是坑,晴天是灰,雨天是泥。以前我根本不想跑這條路。現在路修好了,在這條路上跑心情也舒暢多了。」把司機的真實感受直接傳達給觀眾,增強了新聞的可信性。(五)提問要有深度、有意義。主持人還應善於揣度采訪對象的心理,在采訪過程中發現更多更重要的新聞脈絡,及時掌握提問的方向,深入發掘新聞價值。(六)注意傾聽、及時反饋。主持人要聚精會神地傾聽。根據對方談話的內容、神態、語調、口氣等,作出各種合乎情理的反饋。這種反饋,或點頭示意,或眼神表情,都會給對方以積極影響,形成一個融洽的談話氣氛,使談話層層深入。三、要重視現場采訪中的屏幕形象(一)鏡頭前要有適當的表現欲。主持人在鏡頭前對新聞事件本身要有一種能動的反映,還要善於控制情緒,根據新聞的不同體裁,該高昂時高昂,該平緩時平緩。要使用口語和個性化的語言,以展現個性魅力。(二)要善於總結經驗。歷經不同的新聞事件、不同的環境、不同的采訪對象,都是一個新的挑戰,主持人要善於總結其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的教訓,為更好地樹立出鏡形象豐富自己。(三)加強文化知識和道德修養。包括一個人的知識水平、審美情趣、表達能力、思維方法、對問題的洞察力等,主持人的言行舉止要符合新聞工作者的道德規范。

⑸ 新聞電視攝像 兩人談話的拍攝方法----標准三角機位

「兩人談話」的拍攝方式
(一) 1)、所有的拍攝對象都可歸納等效為「兩人談話」靜動場景,因此處理好兩人談話場景鏡頭是攝像機機位安排的基礎。
2)、常見的兩人談話拍攝:定位—內少外多的反拍—定位
3)、兩人談話的面向:常見的人和正背交替位置安排
(二)標準的三角形機位
1、基本圖形: P113圖4-1
2、定位鏡頭機位:一般為全景或中景,從而起到確定人物空間位置關系的作用
3、平行機位:與定位鏡頭相比,拍攝角度幾乎不變,由定位鏡頭變為針對某一人的近景或特寫而成
4、內反拍機位:獲得幾乎正面的近景或特寫
5、外反拍機位:一般為近景的過肩鏡頭,由兩部攝像機完成。
6、同軸鏡頭:通過攝像機焦距變化或機位移動來實現
7、常見的兩人談話拍攝:定位---內少外多的反拍---定位
8、兩人談話的面向:常見的L和正背交替位置安排。人的正、側、背面的鏡頭在構圖上稱開放、半開放、封閉性姿態
(三)穩中求變
用標準的三角形機位拍攝,同時尋求新的變化,會給觀眾既有條不紊又生動活潑的感覺
1、機位的范圍內變化 2、人物姿態的變化
3、人物位置的變化 4、構圖比例的變化 5、鏡頭焦距的變化
實際上,兩個以上或群眾的鏡頭可以簡化為等效的兩人鏡頭來處理,比如,可以把所有聽課學生等效為「一個」學生集合,來安排教室場景中老師和學生的鏡頭關系。在一個多人參加的對話場景中,往往會有兩個主要演員或其他類型的出鏡人物處在對話的中心位置上。而追逐也不必是兩個人的追逐,亦可以是兩台汽車或不同人群之間的來來往往。簡言之,我們可以把談話和追逐的鏡頭統統看成是表現兩個對象之間關系的鏡頭,他們的差異只在動與靜的不同而已。

⑹ 出鏡記者與記者型主持人的區別

出鏡記者的主要功能是營造新聞報道的現場感,需要有較高的采訪提問技巧及優秀的臨場應變能力。
記者型主持人的主要身份是主持人,在選題和策劃方面有較大的自主權,這一點出鏡記者基本沒有。在主持的時候,出鏡記者只負責完成新聞現場報道的部分,其他內容的安排有其他人員完成,而記者型主持人既需要完成主持完成提問,還需要把控全局,比如節奏的把握,下一步的內容安排等。

⑺ 新聞攝影的構圖技巧精選

畫家旨在創建;攝影師旨在披露。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新聞攝影的構圖格式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新聞攝影的構圖:新聞現場素材的拍攝

新聞的現場報道,需要一定比例的視頻畫面和同期音素材,拍攝前務必檢查足夠的電池和隨機MIC的正確設置。如果是不可間斷的重要內容,因為又不可重復拍攝,需要提前找好機位,最好使用三腳架。

以一場普通的發布會為例,因為新聞采訪未必是全程的記錄,攝像師可以在發布會的各個角度和各個環境,拍攝各種景別的畫面素材作為後期剪輯使用。素材的比例根據攝像師的拍攝水平,大概在1∶3—1∶5之間,其含義是,同一個鏡頭,反復拍攝3-5遍,這樣,就可以充分保證畫面拍攝的成功率。成熟的攝像師可以做到一次性拍攝成功,這就需要大量的實踐經驗才行。

新聞類的構圖上,為配合後期剪輯和播出的需要,拍攝時,盡量把新聞現場的所有場景分為不同的景別進行拍攝,比如,大全景的現場環境交代、重要人物的中近景和特寫、各種活動內容的全景、活動或者新聞元素的特寫、輔助新聞的相關信息、參與的觀眾、有趣或者生動的突發內容、現場氣氛鏡頭等等。

其中,任何新聞事件的最重要的內容或者有代表性的鏡頭畫面一定要及時准確地抓拍下來,比如,重要的人物、重要的講話內容和重要的儀式等等。這個時候,可以多採用全景或者中景的景別來拍攝,就是為了保證畫面內容的完整性,避免失去精彩的瞬間。

拍攝的機位選擇也要求攝像師靈活掌握,絕對不能懶,要擅於觀察現場。拍攝之前,做到構圖心中有數,比如,占據什麼位置可以得到大全景、站在什麼位置能夠更接近拍攝主體,而不會被觀眾或者同行的記者所阻擋鏡頭,如果有時間,在新聞開始之前,可以拍攝一些空鏡頭,作為後期製作的候補素材,比如,相關的產品、相關人員的准備工作、相關事件的資料、觀眾關注的情緒、現場的氣候、季節、周邊的環境等等,都可能作為一條視頻新聞的好元素,對整個新聞的表達具備重要的作用。

拍攝新聞,應該盡量以固定鏡頭、固定的景別來進行分鏡頭拍攝,因為,在視頻剪輯中,靜態的固定鏡頭時間較短,在一條本來時長有限的新聞中,盡可能多的靜態畫面,可以在不同的角度更大范圍內表達新聞的內容,如果使用較長的搖移鏡頭,由於此類鏡頭時長比靜態的固定鏡頭要長,那麼,整段新聞就會被拉長,要是新聞限定為幾十秒,搖移鏡頭佔用了很多時間,必然導致觀眾看到的新聞內容減少,弱化了新聞涵蓋的內容,顯得有些單調,讓觀眾無法了解更多的表達,這就不符合新聞傳播的基本理念了。

當然,不是說,新聞就不能用動態的鏡頭畫面,如果你拍攝的新聞內容是比較動感、時尚的類別,那麼,適當的運動鏡頭反倒會加強現場感,把活動的內容激情化一些,對於此類題材的表達是合適的,比如,拍攝大型的演唱會、運動會、T台秀場、競技類節目的新聞,添加符合該新聞的搖移、甩跟、快速推拉等主觀性更強的鏡頭,對後期的剪輯師來說,是很樂於接受的。同時,也別忘了一定比例的靜態畫面的拍攝,動靜之間,取得本新聞的視覺平衡。

新聞攝影的構圖:新聞現場的用光

由於新聞現場的燈光較為復雜,不同的環境下,現場光的效果差距很大。在拍攝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攝像機的低照度性能,在什麼樣的光照強度下能正常拍攝。除非萬不得已,不要使用攝像機的增益功能,增益後的畫面會產生明顯的雜訊干擾,是不符合廣播電視對畫面高質量要求的。也有例外的是,現場必須打開增益,不允許使用燈光,此時新聞的紀實性超過了畫面質量的價值,那麼,先拍下來比拍好畫面更重要,這也是視頻新聞的宗旨之一。

在現場光的環境下,時間允許,盡量使用手動調整白平衡,雖然我們很多DV攝像機的自動白平衡性能很優越,但做到適應各種復雜光線都完全准確,顯然是難度很高的。

手動曝光也是新聞拍攝的基本功,手動控制光圈,能夠得到很不錯的主體曝光,表現現場的氣氛。比如,在聚光燈下,一束燈光照射主體,自動曝光則很容易過爆,手動會很好地控制畫面的高光,曝光原則是,主體唯一,一切以拍攝的主要畫面元素為主,要是一個畫面中不能涵蓋更廣泛的動態曝光范圍,可以使用分鏡頭拍攝,一個鏡頭拍攝主體曝光正常的畫面,另一個鏡頭交代陪體或者背景環境,攝像機對光比的控制能力較弱,不能期望在一個鏡頭畫面中,表現高光和暗部所有的細節。

除了盡可能利用現場的環境光之外,新聞攝像也通常使用固定的新聞燈進行輔助照明,以往新聞攝像師經常使用標准低色溫的3200K新聞燈進行照明,但這種光源發熱量大、功率大、持續照明會出現問題。現在標准色溫的新聞便攜采訪燈也有很多種,可以配合攝像機進行離機的側光照明,也可以安裝在攝像機手柄上,直接照明采訪對象,其缺點是照明距離較短,不適合大范圍的全景布光。

新聞攝影的構圖:帶主持人的出鏡拍攝

很多新聞可以用主持人或記者進行現場報道,主持人可以利用語言和行動對新聞內容進行導引,此類的拍攝要注意把主持人和現場新聞結合起來,避免主持人自己說自己的,然後再配上新聞畫面,那就太單調了。要把主持人融合到新聞現場環境中,用他的視角代替觀眾去觀察、去感悟,從而讓觀眾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這才達到主持人出鏡的目的。

新聞攝影的構圖:出鏡記者的畫面視角

出鏡記者在畫面中的視角也很關鍵,這和新聞的內容一樣重要。要求攝像師根據拍攝之前的策劃和經驗,採用不同的機位高度進行拍攝。

一般來說,採用和記者視線平等高度的視角較為常用,這種稱為“眼平視角”的畫面適合表達客觀、平等的視覺感受,觀眾也和記者一樣,對被采訪的對象給予不帶主觀情緒的理解。

抬高機位,壓低天空在畫面中的比例,攝像師採用的是俯視的視角,這樣的構圖方式,除了能夠交代出鏡記者的狀態,還能涵蓋記者背後畫面的表達,避免天空或者雜亂的上方場景干擾畫面的表達。高機位視角適合表達大場景的人群、街道、配合使用小光圈延長畫面的景深,可以清楚交代記者所處的環境和新聞現場的氣氛。也可以採用跟隨記者拍攝,這樣,記者的身影相對縮小,不會占據畫面較大的空間,觀眾就更容易看到更多畫面內容,所謂,站得高,看得遠就是這個道理。

壓低機位,讓記者用仰視的方式出現在畫面中,也是一種常見的構圖方式,這種機位適合表達高位的畫面背景內容,比如,拍攝較大的工程現場、高大的建築、晴朗或者污染的天空等內容,這個時候,需要記者用身體動作和語言,引導觀眾仰視觀察畫面的背景內容,此時採用低機位的仰視更能表現宏大、壯觀、開闊的畫面感覺。

新聞攝影的構圖:出鏡記者在畫面中的位置

出鏡記者一般採用半身或全身景別,根據拍攝內容不同,可以使用讓記者位於畫面中央和兩邊的黃金分割點附近進行構圖。

記者位於畫面中央的構圖,突出了記者的重要性,此時要求記者的語言表達具備新聞的要素,可以加入記者自身對新聞事件的點評和觀點,觀眾的主要關注點在記者身上。記者位於畫面的左右黃金點的構圖,兼顧了記者的表達和現場環境的交代,這是一種非常常用的位置分配,它把記者和環境結合到一起,記者的描述是現場環境所不能表達的抽象內容,比如,時間、新聞背景資料、相關的信息等等,而畫面中的其他構圖內容則是輔助記者表達的環境和氣氛細節。

⑻ 怎樣用手機錄制視頻,真人出鏡

方法一、直接拍攝

如果一些需要真人出鏡講解的視頻,那可以直接通過拍攝的方法。當一般真人出鏡要考慮到教學場景、拍攝設備、收音等問題。而且有一些習題講解等,還需要切換鏡頭或者黑板書寫,這種方法更適合拍攝一些簡單的沒有實際操作演示的課程。

方法二、專業錄屏軟體

如果你是錄制一些電腦上的網路課程,如程序開發、PS設計等,拍攝真人出鏡的視頻也無法講解,主要的就是使用電腦錄屏的軟體,記錄電腦實際的操作過程,建議使用一些專業的電腦錄屏軟體。

「嗨格式錄屏大師」有5種錄屏模式,分別是游戲模式、全屏模式、區域模式、攝像頭模式、錄音模式,滿足課程教學視頻的錄屏要求。

可以根據自己的合計需求,選擇合適的錄屏模式。一般的錄制教學課程,可以選擇全屏模式或者攝像頭模式。如果有參數設置需求的話,可以根據錄屏的內容設置一些參數,包括電腦錄屏的保存路徑、快捷鍵和水印等。設置結束後檢查一下,沒有問題的話就可以開始錄屏了。

設置自動錄屏

教學視頻的錄制其實並不難,重要的是掌握合適的方法。再提醒下:在設置電腦錄屏的保存途徑時,需要確認電腦內存充足,避免錄屏文件受損。

閱讀全文

與出鏡報道的技巧和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益節美國氨糖食用方法 瀏覽:559
飛利浦溫奶器使用方法 瀏覽:923
FDMS顆粒物測量方法 瀏覽:775
2015新君威後備箱進水解決方法 瀏覽:929
北京標桿企業調研方法有哪些 瀏覽:113
鉛筆生活技巧和方法 瀏覽:537
煙氣控制方法有哪些 瀏覽:693
中葯分析驗證方法 瀏覽:917
解決代溝的有效方法 瀏覽:693
王伯彤比特訓練方法 瀏覽:87
腦袋上毛囊炎最好治療方法 瀏覽:231
炒股的股利計算方法 瀏覽:751
傳統生態學研究方法 瀏覽:443
認土鴨子的方法視頻 瀏覽:201
栽種豆角更簡便的方法 瀏覽:63
六字訣快速練習方法 瀏覽:856
獲得金屬單質常用的方法 瀏覽:318
用什麼方法止癢好 瀏覽:633
瘦肚子後背運動方法視頻 瀏覽:188
冬天怎麼除甲醛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