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身為老師要管教不聽話的孩子該怎麼做呢
在班級管理中,管教學生是很重要的一環。當學生出現不良習慣、屢教不改、不聽話的情況,作為教書育人的老師該如何管教這些學生,什麼才是老師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呢?
第一點,找出不聽話的原因。學生為什麼不聽話,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青春期的學生容易躁動,開始叛逆,這個時候他們拿無知當個性;這個年紀的學生極其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家庭變故,父母離異,這會給尚未成年的孩子重重的打擊;學習成績太差,經常受到批評,開始自暴自棄,老師應對症下葯針對每一種情況開展具體的教育工作。
最後,應寬容「不聽話」學生的反復行為,有的已形成不良習慣,短時間內難以改好,老師要做好長期關心他們的准備,不要因為他們有一點進步,就鬆懈下來。重要的是應認真總結他們的成績,了解其反復的原因,給其注入新的動力。
㈡ 老師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老師要像父母那樣管教學生。
首先,要像父母那樣疼愛學生。老師是學生的第二父母,應當依法履行父母的部分職責,保護學生的心靈和肉體不受傷害。
第二,要像父母那樣嚴格管教學生。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嬌慣,母之過。生無才,師之過。懲戒和打罵是自古以來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無可厚非。
第三,要像父母那樣寬容學生。學生稚氣未脫,正是學校教育所在。學生是非不清,需要老師指點迷津。學生易犯錯誤,老師應當耐心引導、寬恕包容,給予信任。
第四,要像父母那樣灌輸正能量並言傳身教。如果說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老師則是學生做人的標桿。父母孕育了孩子的肉體,給予其茁壯成長的正能量。老師則要像工程師那樣精心塑造學生的靈魂,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是學生安身立命的根本。
㈢ 作為教師,怎樣正確教育小孩
老師們對於學生都是非常負責任的,老師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里度過的,為學生們盡心盡力,如果學生有任何的問題,無論是在學校里還是在放學後都可以向老師請教問題,但是這些老師的精力也是非常有限的,他們將全部的精力都用來教育自己的學生,卻忽視了自家的小孩。但是孩子也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老師們也都愛自己的孩子,也重視孩子的教育。那麼作為教師該如何教育小孩呢?
㈣ 作為一名老師,應該如何管理和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作為一名老師想要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和管理好的話,那麼就要像對待自己學生一樣的態度,去對待自己的孩子。以更高的標准去要求自己的孩子。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做到比自己的學生更嚴格。這樣在你的親身教導之下,你的孩子將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作為一名老師,該如何管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應該以更嚴格的標准去要求自己的孩子。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品德。將來孩子長大了,將會變得更加優秀。成為老師的孩子更應該感到驕傲,給同學做出榜樣。
㈤ 如何教育孩子才是正確的方法
家庭是每個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一生,所以父母找到正確的方法教育孩子很重要。那麼如何教育孩子才是正確的方法呢?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1. 耐心傾聽
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但是這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管教孩子,關鍵是要找出孩子犯錯的原因,從源頭下手,把原因除去。
此時家長應先冷靜下來,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麼。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2. 放下身段
同孩子做協商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但是這樣做往往會激化矛盾,叫他不要他偏要。這時,父母不妨放下身段,不要總是命令孩子,而是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當孩子想要跳沙發,而家長卻有事情要思考的時候,就可以請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請他等一會再跳,或者等家長把事情處理完,再帶孩子去公園盡情地跳。
3. 讓孩子去體驗後果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你再怎麼吼叫也是無用的。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4. 跟孩子講道理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
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5. 給孩子另一個選擇當孩子犯了錯誤,你不要只是吼叫孩子,說教大道理,而是要給孩子另一個選擇。
也就是說,不要只說“不可以”,請指出一條可以的路來給他走。大腦好像一個大草原,上面已有一條從A到B的路,如果你不要他走這條路,你要先牽他的手走另一條也可以到B的路,走久了,新路的草被踩扁了,新路便形成了,而舊路許久不走,又被長出來的草蓋住,便看不見了。
教育孩子的技巧
一:統一家庭教育陣線
作為家長,在對待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庭內所有成員要達成一致,必須多溝通、交流、互相支持,千萬不能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把分歧暴露給孩子。有分歧沒關系,關鍵是我們要正確面對,達成一致,這樣才能給孩子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二:創設豐富環境
環境是一本大書,環境更具有教育功能,而3—6歲的孩子正是在與環境相互作用過程中認識周圍世界,增長知識、發展能力的,創設有趣味的、有刺激的環境,以鼓勵孩子去探索,去尋找新奇和感興趣的事物。例如家長可在自家陽台牆壁上貼上大白紙設計成“寶寶創作園地”,提供各種繪畫材料,如水粉顏料、蠟筆,水彩筆、蠟光紙、剪刀等,鼓勵孩子進行意願畫、想像畫等。
三:構建“學習型家庭”
要創建“學習型家庭”,必須確保“三優先”:為孩子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優先,在家庭中創造濃厚的學習氣氛優先,增加教育投入優先。建立這樣的家庭,有利於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有利於孩子的學習與成長,具有“全員、平等”的特點。家長應該帶頭學習和讀書,因為這是一種無聲但卻是十分有效的教育。
四:鼓勵體育運動
強調體育運動對孩子健康、智力、創造力、情感和社會性發展的意義。應該以多種方式鼓勵孩子進行各類體育運動來增進他們的運動能力。另外,對於運動中的安全問題,不應採取消極迴避的態度。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在運動方面受到鼓勵的孩子不光運動能力較強,而且事故發生率較低。
五:激發孩子的進取精神
沒有主動進取精神,就意味著一個孩子對生命沒興趣、對人生沒有興趣、對自我沒有興趣、對一切都沒有興趣,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習”是一種腦力勞動,而腦力勞動的特點是勞動者必須處於“主動狀態”才能學習好。如果沒有主動進取精神,孩子是無法學習好的。
六:講究親子溝通的藝術
親子之間的溝通不應被視為一種理論的實踐,也不僅限於言語上的表達,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表現出來的,除了文字的傳遞之外,它包含的方式很多,包括表情、手勢、姿態、聲調等等,在此強調:良好的溝通是以上各種方式的綜合靈活運用。
七:良好習慣的塑造
一次世界各國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集會,記者采訪,向他們提出同一個問題,即“在自己成長過程中,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是什麼”。七十多位科學家不約而同地回答是上幼兒園時,老師教的坐要端正,走路要有秩序,飯前洗手,不亂扔紙屑,不欺侮小朋友等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習慣是他們做人和後來成就事業的基礎。由此可見,良好習慣的養成,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將來的作為,有著多麼重要的意義。
八:強調非智力因素培養
孩子在活動中是否具備了正確的動機、濃厚的興趣、飽滿的情緒、堅強的毅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即我們稱之的非智力因素。對於孩子的智力發展,家長們都很重視,但對於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別是興趣與自信的培養,則很容易被忽視。
教育孩子的建議
01、放下強勢,多反思
在親子關系中,作為強勢群體的父母親,若能在親子沖突中多反思一下自己的責任,孩子也許就會更加體諒你的難處,更容易依賴你,從而也就更樂於接受你的教誨。相反,如果只是高高在上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只會讓孩子離你越來越遠。
02、學會鼓勵孩子
家長一定要記住,一個心理長期受到打擊的孩子必然會變成一個毫無作為的人。如果說得不到鼓勵的孩子如同久旱的秧苗,那麼,一些不但沒有得到鼓勵反而時常受到打擊的孩子,只會變成渴死的枯草。因此,除了對孩子的錯誤提出指責,也要給他們相應的鼓勵。
03、重視孩子的失意
當一個孩子告訴父母“我感到難受”、“我很失望”時,粗心的父母往往會一笑了之。他們會說:“小孩子嘛,能有什麼失意的感受呢?”“別淘氣了,你沒有什麼可失望的。”然而,既然成年人有失意,那麼,孩子也有。
因為無論年齡大小,我們都是人,只要是人,就會有不同的感受。成年人在失意的時候需要別人的幫助,難道孩子就不需要嗎?當然也需要!
04、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
一個人是否幸福往往取決於這個人有什麼樣的性格。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把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始終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在一個孩子漸漸長大的過程中,會出現許許多多的問題。
他們不僅是在身體方面慢慢長大,心理上也在一天天地變化。為人父母,千萬不要將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孩子的身體上,而忽略了孩子成長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心理的成長。
05、引導孩子相信朋友
引導孩子不要輕易地去懷疑自己的朋友,各種猜測和疑慮都會加大朋友間的裂痕。應該相信,只要是真正的朋友,彼此之間有著真正的友誼,彼此就不會有絕望的時候。
06、教育孩子辯證看待事物
如果孩子的眼睛是太陽,那麼他看到的也是太陽,如果孩子的眼睛是黑暗,那麼他看到的也是黑暗。教育孩子看待人生和社會,一定要有辯證的思維、科學的態度,不能追求完美無缺,不能求全責備。
07、培養自信心更重要
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作用。自信心是孩子學習成功的精神支柱,是孩子生活成功的精神支柱。
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培養他們的自信心甚至比智力教育更為重要,許多時候,孩子學習不好,往往不是智力問題,而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現。孩子的自信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後天的生活實踐和學習中逐漸培養起來的。
猜你喜歡:
1. 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有哪些
2. 家長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有哪些
3. 用最好的方法教育孩子
4. 正確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5. 教育孩子有哪些正確方法
㈥ 老師如何教育孩子才是正確的
教育孩子是門學問,也是需要大智慧。無論是一名澆花灌溉的老師還是一位護送孩子成長的家長,都需要找到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老師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老師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
一、 樹立自信心
讓孩子相信自己是最聰明的孩子,相信學校,相信老師,相信社會一天比一天更美好。因為在我的朋友中,有一部分總是因孩子成績不如別的孩子得了X X獎而自己的孩子沒有得到而責備孩子。有一些諸如“你怎麼這么笨呢?你看人家X X多棒,你怎麼就這么差勁呢?”一類的話,這就在孩子的心中造成了一種:我就是比不上別人,別人是永遠比我好的錯誤觀點。使孩子總處於自卑當中,以致學習沒有上進心,不思進取。因此,自信心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二、 確立學習目標
一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目標,每一階段目標的實現就是人生上了一個新台階,近期目標與遠期目標要相結合。有的孩子雖然確立了一個目標,但過於長遠,短期內無法實現。而孩子往往心比較急,對於任何目標希望盡快實現,如果短期內自己看不到成效便會灰心喪氣,這個確立的目標也就失敗了。因此,要在遠期目標的基礎上加入若干個短期內就可實現的目標,這樣既可以盡可能地實現遠期目標,又可在一次次地小成功中獲得自信。這樣才能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三、 讓孩子獨立完成各項任務或作業
從小培養自我約束的能力,什麼事情都要靠自己努力,今天的事情一定要今天完成,不要拖到明天。養成這樣的習慣,學習上不欠債,總是對新知識感興趣,可以使愛學習的勁頭十足。同時積極創造條件,培養孩子的興趣和獨立性,做父母要善於觀察和感悟孩子的愛好,我的孩子從小就喜歡體育鍛煉,那麼就在家裡買了許多體育用品並盡量讓他展示自己;在他喜歡電腦的時候,就買好電腦,讓他懂得一些電腦的基本操作和應用知識,但決不讓他沉迷於此,這樣我認為多多益善。同時,從小培養他在生活、學習上的獨立性,例如自己洗澡、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自己早起早睡等。
四、 以身作則,家長要起表率作用
做父母的本身既要努力工作,又要經常學習,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孩子。從小到大,孩子和家長在一起的時間是最長的,一天兩天不算什麼,但家長幾年,十幾年的習慣行為動作便會變成對孩子的一種心理暗示。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便會模仿家長的言行舉止。如果家長有不良的習慣,便會在這一天天中給孩子以影響。有些家長明知自己的某些習慣不對,但又管不住,總對孩子說“別學我”但這已經給孩子的心中種下了一顆惡果,並不是自己幾句“不許學”就可以抹殺掉的。為了孩子的成長,我們嚴格要求自己,約束自己的行為,不講臟話,積極參加家務勞動,工作上努力進取多出成績等,從而起到潛化默化的作用。同時不要因一時沖動,在孩子面前吵架,各自發表有關孩子的意見。
五、 教育孩子講誠信
由此,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件事。那是在一次競選大隊長時我的孩子落選了,對這次落選他感到太突然,難以接受和面對眼前的事實。在傷心的同時,他又感到驚慌和害怕,不知道回家該怎樣向我們交待,所以他把這件事情隱瞞起來。回到家後,為了不使我們看出他的傷心,他盡量裝出一副高興的樣子,只能在晚上睡覺時蒙在被子里偷偷地流眼淚。多少個夜晚,他的淚水浸濕了被單。可他還是不敢跟我們說實話。每天提心吊膽,生怕事情被發現,心裡壓力日日增加。一心想考上好成績的他,成績卻直跌而下。這種欺騙的日子確實很難過。可最終紙還是包不住火,終於有一天,我們知道了他的近況。那一天他覺得,回家肯定少不了來頓打。誰知,我們並沒有打罵他,而是跟他講道理,我們還意味深長地教育他說:“康亮,你已經長大了,應該懂得明辯是非,大隊長落選,爸爸、媽媽不責怪你,可你不誠實,才是最大的錯誤,這樣下去,不僅害了自己,也辜負了老師和爸爸、媽媽對你的希望。長大後,你就會像《狼來了》故事中男孩一樣,再也沒人相信你、信任你。”從此以後,我的孩子再也沒有不講誠信了。
老師教育孩子的建議
一、進行賞識教育,鼓勵引導孩子走向成功。
賞識教育,是樹立孩子自信心,鼓勵孩子成功的前提。我家一貫採取賞識、鼓勵的方法教育引導孩子,讓她正確認識自己的成績和不足,樹立自信,戰勝困難,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在我們家中專門為孩子設立了“成功箱”,記錄孩子成功的事例,珍藏孩子的獎牌、獎狀,以此來鼓勵孩子樹立自信,敢於走向成功。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是人們長期從事某種活動形成的比較固定的行為和傾向。這種行為和傾向一旦形成,人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去做,否則就會感到不適。因此,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顯得十分重要。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首先抓學習態度作風,經常檢查孩子是否專心讀書,是否按時完成作業,書寫是否工整,對學習能否知難而上,持之以恆;第二抓作業,察看孩子放學回家是否自覺做作業,做作業前是否復習,做完作業後是否檢查,對老師指出的錯題、錯字是否更正了,作業本是否整潔;第三抓能力,察看孩子是否有復習、預習、記憶、思考、寫作、運算的能力;第四抓技能技巧,察看孩子的作業是否格式正確,寫字是否又好又快,學習方法是否正確,學習效率如何。
當然,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從“強制”入手,嚴格要求、耐心講解、仔細觀察、隨時糾正;具體指導,一點一滴地糾正學習中的不良習慣,發揮模仿優勢;因勢利導,發現孩子自覺學習的行為時要及時鼓勵,使之鞏固,逐漸形成習慣;不斷提出新要求,要勤檢查,勤督促,及時鼓勵,提出要求;創造學習條件,讓孩子在書桌上學習,給孩子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
三、與老師搞好配合。
我感到世界上再沒有比老師更無私了!他們總是想把自己所有的知識都教給學生,而從來不考慮索取回報。有時,學生上課交頭接耳、不認真聽講等,作為老師,從對學生負責的前提出發,對此進行了嚴厲批評。此時,家長不能採取無所謂的態度,應抓住時機配合老師教育孩子,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交談、溝通,弄清事實,了解孩子犯了什麼錯誤,孩子的態度如何,不能在學校老師說一個樣兒,回家後家長又說另一個樣兒,對老師的批評,孩子一時想不通,家長就不要“強按著牛頭喝水”,可以拖一拖,給孩子一段時間思考,進行妥善處理,幫助孩子分析犯錯誤的原因和危害,教育孩子正確理解老師的批評,並改正錯誤。
老師教育孩子的技巧
一、教育孩子辯證看待事物
如果孩子的眼睛是太陽,那麼他看到的也是太陽,如果孩子的眼睛是黑暗,那麼他看到的也是黑暗。教育孩子看待人生和社會,一定要有辯證的思維、科學的態度,不能追求完美無缺,不能求全責備。
二、培養自信心更重要
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作用。自信心是孩子學習成功的精神支柱,是孩子生活成功的精神支柱。
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培養他們的自信心甚至比智力教育更為重要,許多時候,孩子學習不好,往往不是智力問題,而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現。孩子的自信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後天的生活實踐和學習中逐漸培養起來的。
三、將自卑的孩子引向自信
孩子的自卑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由於錯誤的教育方式及孩子抗挫折能力比較低造成的。當一個孩子被自卑心理所籠罩,其身心發展及交往能力將受到嚴重的束縛,聰明才智也得不到正常的發揮時,他們往往就會開始墮落,甚至感到絕望。因此,家長對孩子要多鼓勵少指責,讓孩子在實踐中品嘗到成功的快樂,並從成功中體會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有本領的,自己並不比別人差。
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只體現在身體上和智力上,也體現在心理上。一棵小樹苗,只澆水施肥而不見陽光就難以長成參天的大樹。尊重對於孩子,就好比陽光對於小樹苗一樣。得不到尊重的孩子是無法長成父母期望中的參天大樹的。
四、幫助孩子超越自我
心的高度影響跳的高度,教育孩子時要培養他超越自己的能力,突破自我設限的高度。只要他的意念不屈服,他就有可能突破障礙、恐懼,達到自己心的高度。
猜你喜歡:
1. 曾仕強教育孩子的方法
2. 教師如何教育孩子學會感恩
3. 看專家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4. 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
5. 老師要怎樣教育小學生
㈦ 老師應該如何管教學生
老師管理管教學生沒有固定的方法方式。其實現在的學生之所以難管,有很多事因為父母的溺愛和缺少父母的愛。我個人覺得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對待你的學生應該有一個正確良好的態度。犯了錯,固然要懲罰,只是要注意懲罰的方式,在懲罰之前最好和你的學生好好的溝通溝通,通過語言的方式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後讓他心甘情願的受罰。如果你沒有和他溝通,沒有了解事情的經過就對他進行處罰,這樣會讓你的學生對你反感,更有可能害了那個孩子一生。因為他對你反感了就不會用心上你的課。不會好好學習。如果你的學生對你產生了誤解你更應該好好和他溝通。教育學生一定要做到以德服人,因為作為教師,品德和修養都很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從學生犯得錯誤中看到的長處,從學生的優點里看到他的短處。不要對學生進行人身攻擊,因為孩子也有自尊心。特別是現在的小孩,都比較早熟的。在做好你的本職工作的同時不要忘了多關心關心那些需要愛的孩子。或許他的成績很不好,或許他在同學眼中不是個好孩子。作為他的老師,做為教育工作者你有責任由義務,去了解他們。要學著和他們成為朋友。因為這樣更便於你去了解他們在想些什麼?好了就說這么多吧!希望能幫到你。加油哦!一定要做個好老師。
㈧ 老師該如何管教上學的孩子呢
在學生面前,老師應該嚴慈相濟,既不能夠太過於嚴厲也不能夠太過溫和,應該樹立老師的威嚴,但是也不能夠讓學生害怕老師。這樣的老師才能夠教育出好的學生,也能夠讓學生明白學習的重要性,能夠好好學習。那老師應該如何管教正在上學的孩子呢?
㈨ 作為教師,怎樣正確教育孩子
作為一名老師,要想把自己的孩子教好,必須要像對待自己的學生一樣對待自己的孩子,做到寬嚴相濟。在管教自己孩子的時候,力爭做到比管教自己的學生更嚴。這樣,孩子在自己的言傳身教下,在自己的嚴格管教下,肯定會變得越來越優秀,長大後,一定會有出息。
㈩ 老師如何教育孩子引導孩子
老師如何教育孩子引導孩子
你知道老師如何教育孩子引導孩子嗎?教育教育,教和育一樣重要,在小學,如何教育引導孩子的品性,是一個老師的重要工作。我為大家搜集和整理了老師如何教育孩子引導孩子的相關信息,一起來看看吧!
1、建立良好的師生的關系
首先,是教師的威嚴的建立,不在是過去的教師高高在上,學生是信服權威者,我們要開始平等的處理師生關系,特別是在孩子遇到問題尋求老師幫助時,我們的是以怎樣的方式給孩子指導,如果這時候你讓孩子感覺你是一個很厲害的老師,且和你相處時輕松愉悅,那麼下一步孩子對你信任才會更近一步,但是也不是不要威信,因為我們畢竟在教學中需要很多場合下,需要給孩子們一個示範和調控,所以在這個師生關繫上,還需要有自己的一把尺子,把握好度。做好這些是我們管理學生的感情基礎,也是很多時候孩子願意聽你管教的一個重要方面。
2、根據孩子的不同性格,選擇不一樣的激勵和教育方式
孩子的成長,家庭環境、父母教育方式、遺傳基因等造成了孩子千差萬別的個性,在學習上和人際交往方面也是這樣,如果我們教師過於單一的方式和孩子相處,以及千篇一律的激勵辦法,那麼對於孩子和你良好的關系的建立和管理是不利,因為孩子不會完全信任你,那麼就做不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所以我們需要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慢慢孩子每一個孩子和孩子的家庭背景,在與其交流過程中,我們給予其恰到好處,而且孩子的感覺到舒適的方式幫助他學習和解決生活上的一些問題,那麼孩子們對你的管教和信念才會更加強。
3、建立起老師的良好的人格魅力
人的性格各不相同,所以造就了不同的美,對於教師的這個職業來說,很多人對老師的認識也是刻板的,因為過去的教師總是嚴肅的,不可侵犯的,但是在教師新時代的職業背景下,具有良好個性人格魅力的老師更受孩子的歡迎。所以老師在管理孩子的過程中,不要一味用一些批評和獎勵措施等技巧性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這樣孩子的教育是沒有情感共鳴的,那麼孩子在你的管教中,總是不夠的,遇到眾多問題時,孩子就不會讓老師作為其很多的幫助和引導者,那麼對於處理關系時就有很多問題。
4、與孩子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
現代教育更講究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合作配合,給孩子以更好的教育,在很多方面家庭教育的優勢,是學校教育沒有辦法取代,那麼我們在平時時就要和家長經常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在遇到某些學生管理問題時,可能老師教育並不是最合適的選擇,那麼我們就可以選擇家庭的家庭的配合和合作,讓孩子的問題更好的解決。
幼兒園老師如何教育孩子
1、了解小朋友的「弱點」
小朋友不聽話,並不是說那就是個壞孩子,不過是小朋友性格有些任性或者倔強罷了。我在幼兒園解除了不少小朋友,越是那些看起來不聽話的小朋友,他們就越是有些「弱點」,比如他們的不聽話不過是想引起你的注意,或者有些小小的自卑感造成的。所以在小朋友不聽話的時候,你要好好觀察小朋友,了解他性格里的弱點,然後再作出相應的措施。
2、不要急著訓斥或者阻攔小朋友的「任性」
小朋友再不聽話或者任性,也不過是個寶寶,他們不會有大人的思維,或者說沒有成年人的那種復雜的想法,不聽話是因為他們想達到自己的一個目的,卻沒有達成,所以小朋友才會表現出不聽話來。這時候你要是訓斥他,可能他只是暫時的聽話,轉過身小朋友又會堅持做自己的事情。所以你記得,你可以制止小朋友不聽話的行為,但不要急著訓斥他。
3、抱著小朋友問問他不聽話的原因
就算你知道小朋友不聽話的原因,你也不用直接說出來,有時候小朋友會和自己的幼兒園老師玩一些「小計謀」,或者是因為老師忽略小朋友了,或者老師偏心別的小朋友了,或者小朋友想引起別的小朋友的注意,等等,於是他們就會想辦法讓自己引人注意,然後達到自己的目的。你不用說出來,把小朋友攬在自己懷里,然後問問他為什麼要不聽話,再把你的分析告訴小朋友,這個時候小朋友一般會低頭不語的,這樣就說明他已經「服了」,他的目的也達到了,因為他確實引起你的注意了。
4、給小朋友的不聽話一個「記號」
這算是給不聽話的小朋友的一個小懲罰吧,這樣的做法也是為了讓小朋友明白,自己的每一個行為,都要自己負責,不管是大人還是小朋友。他不聽話犯了小錯誤,老師可以選擇原諒並理解,但不代表他不接受屬於那個錯誤的懲罰。你可以選擇給小朋友一個黑色的小星星,然後告訴他,如果表現好,馬上換成漂亮顏色的小星星。他可能會表現的不以為然,或者會表現的`很忐忑,但不管怎樣,他的心裡一定會是不安並緊張的,也一定會表現的很乖的。
5、表揚很乖的小朋友並獎勵
這也算是一種激將法吧,但注意要適度,不要讓不聽話的小朋友出現自卑或者叛逆的小心理。觀察一下哪個小朋友非常乖很聽話,然後拿出一點點小獎品,比如孩子們都喜歡的小禮物,哪怕是一隻漂亮的鉛筆或者畫畫筆畫畫本,獎勵給聽話的小朋友,告訴大家你還有很多這樣的禮物,所有的小朋友都有得到的機會,只要小朋友乖巧聽話就可以獎勵。這樣一來,不聽話的小朋友一定會努力表現自己的。
6、來一場有趣的聽話比賽
先給小朋友們講一個故事,比如故事裡的人物或者小動物在舉行比賽,比賽誰最聽話最是乖乖寶寶,然後告訴小朋友,我們也要舉行一個這樣的比賽,勝利的小朋友會在放學之前得到一朵小紅花的獎勵,或者其他獎勵。然後讓小朋友各自扮演他們該扮演的角色,比如小公主啊,小王子,也可以讓小朋友安靜想一想,自己想扮演什麼角色,然後悄悄告訴老師。這樣一來,小朋友得到了游戲的樂趣,也會很乖很聽話的。
7、和家長做些溝通
我觀察了一下,很多小朋友在幼兒園的時候,會非常聽話,可一旦回家第二天到幼兒園的前一段時間,會變得很任性不聽話。這絕對與家庭的教育有很大關系。在家裡的時候,父母過度寵愛孩子,讓孩子養成任性的習慣,當回到幼兒園的前一段時間,小朋友會忘記幼兒園的「規矩」,於是出現不聽話任性的行為。所以作為幼兒園老師,要告訴架站個,在家裡也要恰當的教育小朋友,不要過度的溺愛,最起碼讓小朋友有自己那個年齡段的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