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牛犢不願意吃草喂點啥
摘要 您好,1、一般這種情況多是牛的腸胃出現了問題,尤其是牛的前胃,瘤胃、網胃、瓣胃這三個胃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這些胃部的慢性疾病,就會導致牛的食慾變得很差或者直接不吃草、不反芻。
⑵ 犢母牛需要及時的補充營養,應該怎樣更快的給母牛補飼
補喂精料量根據母牛大小、懷孕、哺乳、膘情等情況確定。空懷母牛如果膘情差,粗飼料質量不好或飼料單一應當適當補喂精料,以利於盡快發情受配懷孕,在母牛空懷期每頭每天補飼1~2千克精料補充料。在產後3天之後,除了上面提及的營養補充之外,還需要每日提高優質,容易消化的牧草。此外,還需要適當補充一些混合精料,精料要豐富的蛋白質為主,比如多添加一些玉米、麥麩等。每日混合精料的量在0.5~1kg之間,此後每日慢慢適量增加。
添加特有調味劑,適口性極佳。 吸收好,消化好。富含反芻專用酶制劑和瘤胃調控劑,瘤胃內,有效預防瘤胃酸中毒、瘤胃脹氣等,腸道健康問題少稀便少發生。且牛被毛順滑光亮,體格健壯。
⑶ 小牛犢站起困難,食慾不振 。怎麼辦
不知道你家的牛犢多大了。是不是還在在初乳飼喂期。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先天性腸道不良。通常,這種狀況是臨時的。幾天之後即可恢復。關於出生小牛的喂養,我自己也有一些總結出來的經驗。出生後4天即可喂給小牛飼料並持續喂到4個月(約到斷奶後6~8周)。出生後的頭二個星期小牛僅吃很少量的固體食物,應當設法促使小牛吃固體小牛飼料,比如,在小牛飼料中應摻入糖漿或其他適口性好的營養成分;少量多次喂給小牛飼料以保持飼料新鮮;限制小牛吃牛奶,每天吃牛奶最多不超過其出生時體重的10%:在飼喂小牛飼料時提供清潔和新鮮的水,隨著飲水的增加,干飼料的攝入也會增加;在小牛喝完奶後立即將一小把的小牛飼料放在小牛的嘴邊或奶桶的底部;還有,小牛飼喂料也可用帶奶嘴的奶瓶飼喂以促進攝取。
⑷ 牛犢怎樣喂養
從出生到斷奶牛犢的飼養
以液體食物為主要飼料的新生牛犢和小奶牛與成年反芻動物不同,因為它們還只有一個胃即真胃發揮功能。當小牛吃牛奶或代乳品時,食道溝閉合使牛奶避開網—瘤胃直接進入真胃。然而開始飼餵食物後,食道溝逐漸失去功能,瘤胃中的細菌群系開始建立,且瘤胃壁開始發育,最終由於瘤胃中微生物群系的建立和生長,小奶牛便可使用並消化纖維性飼料,觀察到2—4個月齡的小奶牛反芻即可斷定瘤胃已具有功能。隨著年輕奶牛的生長,所需要的畜欄面積和飼喂空間顯著增加。此外許多管理措施(包括疫苗接種、寄生蟲治療、人工授精、體高和體重測量等)也需要額外空間,圈養較大年齡育成奶牛的設施應符合它們的要求並便於飼養人員工作,較大年齡育成奶牛的畜舍特點應便於:飼喂、鋪墊草和清理衛生、動物移動和上枷套。因此盡早地提供和飼喂固體食物、創造良好環境可加速瘤胃的發育和早斷奶(5—8周齡)。
1.瘤胃發育 直到瘤胃發揮正常功能並能維持小牛的營養所需時才可斷奶,瘤胃發酵產生的最終產物(揮發性脂肪酸)是瘤胃發育的刺激劑。缺乏固體食物刺激的小牛瘤胃將不發育,這一限止瘤胃發育的技術可用於飼養小肉牛。由此可見,固體食物的攝入對瘤胃的發育是至關重要的,從小牛採食固體食物起,瘤胃中正常的細菌、原蟲和真菌群系就自然建立起來,雖然瘤胃中有上百種微生物黏附在飼料顆粒上,但只有十幾種微生物是主要類群。只有那些在厭氧環境下能夠發酵碳水化合物的細菌(厭氧菌)才能在瘤胃中快速生長,碳水化合物發酵產生的最終產物(特別是乙酸和丁酸)是瘤胃發育的重要刺激物。因此高澱粉飼料的攝入比粗飼料對瘤胃發育更重要。盡早飼喂高度適口性好的小牛飼料(各類穀物混合飼料)對促進瘤胃快速發育和順利通過斷奶期是十分重要的。
2.始飼喂小牛飼料的時間 出生後4天即可喂給小牛飼料並持續喂到4個月(約到斷奶後6~8周)。出生後的頭二個星期小牛僅吃很少量的固體食物,應當設法促使小牛吃固體小牛飼料,如:①小牛飼料中應摻入糖漿或其他適口性好的營養成分;②應少量多次喂給小牛飼料以保持飼料新鮮;⑧應限制小牛吃牛奶,每天吃牛奶最多不超過其出生時體重的10%:④應在飼喂小牛飼料時提供清潔和新鮮的水,隨著飲水的增加,干飼料的攝入也會增加;⑤在小牛喝完奶後立即將一小把的小牛飼料放在小牛的嘴邊或奶桶的底部;⑥小牛飼喂料也可用帶奶嘴的奶瓶飼喂以促進攝取。
3.飼喂乾草和精飼料的時間 早期研究表明優質乾草和精料的混合料對瘤胃的正常發育是必須的。纖維或粗飼料的作用被認為有助於增加瘤胃容量和保持瘤胃皺折的正常形狀。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如果飼喂含有足夠纖維成分的小牛飼料,則直接飼喂乾草並無優點。相反因為碳水化合物為小牛提供了瘤胃壁發育所必需的乙酸和丁酸,精飼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是極為重要的。假如小牛飼料所含的中性洗滌纖維(NDF)少於25%,就應補給乾草,此外小牛飼料應含18%的粗蛋白,75%~80%的可消化營養(TDN),還應含有適當的維生素A、D和E。
小牛飼料為有兩種類型:穀物性小牛飼料和全價小牛飼料。全價小牛飼料比穀物性飼料含纖維成分高(即能量較少),但兩種小牛飼料都可與喂成年牛的飼料(除尿素外)相配合,全價小牛飼料比穀物性小牛飼料適口性稍差,因而攝入量較低,斷奶前飼喂小牛飼料不需另外補充粗飼料。通常小牛飼料中的穀物成分是經過碾壓粗加工形成的粗糙顆粒。因為飼料顆粒過細不能促進瘤胃蠕動,所以碾磨過細的飼料不適合飼喂小牛,通常可在小牛飼料中加入5%的糖漿以改進適口性,當小牛每日攝入1.5~2.0千克小牛飼料時(三個月大),可改喂較便宜的精飼料混合物。
4.斷奶 斷奶應在小牛生長良好並至少攝入相當於其體重1%的穀物性小牛飼料(小型牛500~600克,大型牛700—800克)時進行,較小或體弱的小牛應繼續飼喂牛奶,在斷奶前一周每天僅喂一次牛奶,大多數小牛可在5~8周齡斷奶,飼喂穀物性小牛飼料的小牛可能會比飼喂全價小牛飼料的小牛早斷奶幾周。四周前斷奶有較大危險並可導致高死亡率。然而八周後斷奶增加消費,原因是:①斷奶後小牛的飼料(精粗比)比牛奶或代乳品便宜;②僅喂液體食物會限制小牛的生長,小牛斷奶後如能較好地過渡到吃固體飼料(小牛飼料和粗飼料)體重會明顯增加。如上所述,在斷奶前先飼喂小牛飼料然後再補給粗飼料對於小牛的營養需求和瘤胃發育會更好。然而,應在斷奶後飼喂優質乾草或青貯飼料,飼料配方中的成分應嚴格監控特別是當飼料配方中含有玉米青貯時,斷奶後隨飼料攝入量增加,體重能夠而且應當上升到長期理想水平。6月齡時可喂精料2—2.5千克。
科學飼養改良牛犢
日期:2006-5-26 10:50:19 來源:雲南乳業信息網
改良牛具有體型大、增重快、產肉率高等特點。但盡管改良牛有生長和發育快的遺傳性,若培養條件跟不上,獲得的遣傳性也不可能成為顯性,易出現「幼稚型牛」,甚至沒有本地牛的耐粗飼、適應性強的特點,致使改良工作前功盡棄。所以,必須做到改良與飼養並重。
做到三定三查。三定,一是定奶溫,一般定在37℃左右;二是按牛犢大小定飼料數量。三是定時飼喂,,造成犢牛條件反射,增進食慾,促進生長。三查,即查犢牛精神狀態,查食慾情況,查糞便變化。通過三查發現疾病及時治療。
創造良好環境,加強牛舍衛生管理。牛舍要做到冬暖夏涼,冬季保持在10℃~15℃,夏季20℃~25℃,要做到清潔衛生,陽光充足。
每天進行運動。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食慾,加快生長發育。1個月以內幼犢每天運動10~15分鍾;1個月以上的幼犢每天運動1~1.5小時,每天上下午各1次。
經常刷拭畜體,搞好舍內外衛生。每月用火鹼水和來蘇兒消毒用具1次,且每次用後都要刷凈消毒。
早期補喂植物性飼料。犢牛生長7~15天就可以補飼草。飼料要多樣化,精料、多汁飼料、青貯料要適當搭配。精料要適當,隨著幼牛的年齡增長和體重增加,逐漸增加飼料。同時補充礦物質、維生素和食鹽,保證幼畜生長發育的需要。另外,還要給予充足的飲水,犢牛飲水不足,被毛發焦,易患胃腸疾病。但飲水過多,易出現水中毒,便紅尿。
早期斷奶。犢牛早日斷奶,可節省大量鮮奶,降低犢牛培育成本,節省勞力。提早補喂草料,可以促進消化器官發育,提高犢牛質量,促進瘤胃發育,減少消化道疾病的發生,提高犢牛成活率。犢牛斷奶期為2~3月齡。早期斷奶能否成功,關鍵是給犢牛提供營養豐富的全價代乳料。當前代乳料配方很多,但必須符合含20%以上粗蛋白、7.5%~12.5%脂肪、干物質72%~75%的要求。同時,還要在每公斤代乳料中加維生素A100IU,維生素D666IU,土黴素22毫克,礦物質3%~5%,以增強幼牛抗病能力,防止營養代謝病的發生。
搞好防疫滅病。經常對犢牛健康情況進行觀察,注意其食慾和精神狀態。發現拉稀便、軟便並帶有惡臭現象,可往奶里對些高粱面粥或少量濃茶水,有預防下痢作用。只有做好以上幾個環節,才能充分發揮雜交牛優勢,提高生產性能。
⑸ 如何飼養小牛犢相關方法
牛犢 飼養 成本低價值高,所以有很多的養殖戶都在飼養小牛犢。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小牛犢飼養 方法 ,一起來看看。
小牛犢飼養方法
去掉牛角目的是避免牛傷人或損害 其它 牛。對30日齡前的犢牛可電烙去角;1月齡—3月齡的犢牛可用苛性鈉(鉀)灼燒法;對較大犢牛可用鑿子或鋸去角。切除副乳頭有的犢牛出生後,除了正常的4個乳頭外,還多出1—2個乳頭,這些多出的乳頭稱為副乳頭。它不僅影響外觀,還會造成細菌感染並影響擠奶,犢牛1月齡—2月齡時,可將副乳頭切除。具體方法是先消毒乳房,此後用銳利的彎剪將副乳頭從基部剪掉,創口用5%—10%碘酊消毒,以防感染。飲水充分因為牛奶中所含水分不能滿足犢牛正常的代謝需要,奶牛哺乳期飲水必須充分。最初可在牛奶中加入1/2—1/3的熱水,同時在犢牛活動場內設水槽,任其自由飲水。
加強活動除陰冷氣象外,犢牛出生後10天即可讓其自由活動。4—6周後應恰當進行驅趕,每天活動時間不能少於1小時,以加強犢牛的體質。勤掃除和勤察看犢牛對生活環境懇求較高,應對圈舍勤掃除、勤換墊草,維持干凈、單調、暖和、廣闊和通風。給犢牛餵奶時,察看食慾;活動時,察看精神;掃地時,察看糞便。如發現犢牛眼睛下陷、耳朵下垂、皮膚緊包、後驅糞便污染較重,可初步診斷為腸炎。
飼喂要干凈犢牛的飼料和飲用的牛奶不能有發霉變質和冰凍結塊景象,更要避免鐵釘等重金屬和糞便雜質的混入,商品飼料必須在保質期內,如果自製飼料要現喂現配;人工餵乳時,奶牛及餵奶工具要講究衛生,每次用開工具後一定要清洗干凈,維持干凈;每天刷拭牛體1次—2次,保證犢牛不被污水和糞便污染,減少疾病的發生。避免舔癖初生犢牛最好單欄飼養,犢牛每次餵奶完畢,應將犢牛口鼻處的殘奶擦拭乾凈,對於已形成舔癖的犢牛,可在鼻樑前套一個小木板來矯正。此外,犢牛單圈飼養法,對於節制犢牛大腸桿菌病的發生,下降臍帶炎發生率也都起著重要作用。威嚴消毒必須建立按期消毒制度,冬季每月1次、夏季每月2—3次。用苛性鈉、石灰水等對地面、牆壁、欄桿、食槽等進行全面消毒,如發現傳染病,必須對病死牛所接觸過的環境和用具進行徹底消毒。
小牛犢飼養要點
一、給新生犢牛飼喂初乳時,懂得並且實施正確的方法
初乳抗體是蛋白分子,在犢牛出生後較短的數小時內經過腸道吸收進入血液。大約6小時後,吸收通道關閉,抗體再也無法進入血液中。留在腸道內的初乳將會作為食物被消化,而且不再具有殺死細菌的能力。而進入血液的抗體就像“國民警衛隊”一樣,四處巡邏,隨時待命,如果犢牛有細菌或者病毒入侵,及時對抗感染。
保證有人在犢牛出生後的6小時內及時飼喂3.8升初乳。收集所有初乳,把初乳放入存儲罐中並放入冰箱保存。在犢牛出生後6小時內,通過胃導管灌服3.8升的最新鮮初乳。
二、切記:當初乳不夠時,不能將第二次擠的初乳作為首次初乳的替代品飼喂給犢牛。
第二次擠出的初乳不再含有抗體或者失去了免疫球蛋白的價值。當來自母體的天然初乳含量不夠時,初乳替代品就是用來替代補充抗體的。
初乳替代品品種繁多、效果不同,但主要的目的都是為了提供足量的抗體。但是初乳替代品很有可能無法提供初乳中的其他養分——必需營養素、生長因子、激素、蛋白酶抑制劑、白細胞以及一些其他的成分。你一定要基於對各種初乳替代物的科學評價,明白到底使用哪個好,因為牧場的小實驗不足以評價不同初乳替代品之間的差異性。
安排你的初乳飼喂計劃,以便一直有足夠的初乳能夠飼喂給新生犢牛。保證較好的新產牛管理,絕對不允許有這樣的狀況發生——沒有足夠的初乳飼喂,無法保證每頭新生犢牛3.8升。准備一些商用初乳替代物,以備初乳不夠時使用。當初乳足夠時,還是不要飼喂初乳替代物。
三、在犢牛管理中,第二個比較重要的原則是注意初乳飼喂時的衛生情況。
一些常見病原菌會導致犢牛發病和死亡,包括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隱孢子蟲、呼腸孤病毒(REO)和冠狀病毒。所有這些病原微生物都源自環境,通常不會導致犢牛發病。當病原微生物含量異常升高或者犢牛的免疫功能不全時會引起發病。保持犢牛舍干凈,保證犢牛島和飼喂設備的衛生,可以減少對犢牛有害的潛在微生物數量。
保證新生犢牛干凈、乾燥和舒適。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都應確保在轉移到犢牛舍或者犢牛島之前犢牛所處臨時區域的衛生,,確保犢牛舍的干凈、通風良好和溫暖。
犢牛出生後,立刻用7%的碘酊消毒臍帶(關閉細菌入侵犢牛體內的“高速公路”,防止細菌侵入肝臟、腎臟和腸道)。保證所有的牛奶飼喂設備干凈衛生。
四、明白如何實施犢牛疫苗計劃
犢牛的免疫系統由兩方面組成:體液(或血液攜帶)抗體和細胞抗體。疫苗通過刺激犢牛生產這個系統中額外的抗體。
正如之前說的,通過初乳抗體給新生犢牛提供臨時性保護是可能的。但是母源抗體逐步地減少,最終必須被犢牛自身產生的體液(或血液攜帶)抗體和細胞抗體所取代。
初乳飼喂完美的犢牛,在出生後數周或數月可以開始疫苗免疫。隨著犢牛慢慢長大,免疫系統逐步發育成熟,疫苗後能夠生產更多的抗體。對於初乳飼喂不足的犢牛,需在較早的時候給犢牛免疫恰當的疫苗。無論如何,都應針對你的牧場微生物流行情況來正確選擇疫苗。遵循獸醫的建議選擇滅活疫苗或減毒活疫苗。
疫苗不能替代初乳抗體;犢牛的免疫系統不可能象初乳那樣快速地提供保護。很小的犢牛其免疫系統就能夠對疫苗免疫產生應答。您需要在獸醫的協助下,確定要使用的疫苗及免疫時間。
初乳飼喂充足和初乳飼喂不足的犢牛是不同的,因此所需要的疫苗也是不同的。
五、治療犢牛腹瀉時,不要停止牛奶或者代乳粉的飼喂
小犢牛跟嬰兒一樣,需要少量的、不間斷地供應營養成分,以滿足維持和生長需要。犢牛生病時剝奪它的營養需要,弊大於利!
一項試驗表明:在治療犢牛腹瀉時,與只接受治療並停止餵奶24小時的犢牛相比,同時飼喂牛奶的犢牛表現得更好或者持平。
和獸醫一起制定正確的腹瀉犢牛治療計劃。在治療期間,繼續給犢牛飼喂牛奶或者代乳粉。腹瀉犢牛應在中午額外添加口服電解質。
六、飼喂牛奶或者代乳粉直到斷奶同時給予優質穀物混合物的犢牛長得最棒
牛奶或代乳粉(除了飼喂小肉牛)所提供的營養僅能滿足維持需要,想要滿足犢牛的生長需要,還需要額外提供穀物等。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實驗表明,如果給犢牛同時飼喂牛奶和穀物,那麼它們的瘤胃的發育程度會實現最大化。營養不良的犢牛,能量不足很常見而且更容易得病。
保證小犢牛能夠自由飲水和採食穀物。做好犢牛管理,保證最小的犢牛每天都能獲得新鮮的穀物。飼喂穀物,這樣可使犢牛在斷奶之後有一個較好的過渡。當犢牛每天的穀物採食量達到0.45公斤時就可以進行斷奶。
牛犢喂養方法
1.瘤胃發育 直到瘤胃發揮正常功能並能維持小牛的營養所需時才可斷奶,瘤胃發酵產生的最終產物(揮發性脂肪酸)是瘤胃發育的刺激劑。缺乏固體食物刺激的小牛瘤胃將不發育,這一限止瘤胃發育的技術可用於飼養小肉牛。
由此可見,固體食物的攝入對瘤胃的發育是至關重要的,從小牛採食固體食物起,瘤胃中正常的細菌、原蟲和真菌群系就自然建立起來,雖然瘤胃中有上百種微生物黏附在飼料顆粒上,但只有十幾種微生物是主要類群。只有那些在厭氧環境下能夠發酵碳水化合物的細菌(厭氧菌)才能在瘤胃中快速生長,碳水化合物發酵產生的最終產物(特別是乙酸和丁酸)是瘤胃發育的重要刺激物。
因此高澱粉飼料的攝入比粗飼料對瘤胃發育更重要。盡早飼喂高度適口性好的小牛飼料(各類穀物混合飼料)對促進瘤胃快速發育和順利通過斷奶期是十分重要的。
2.始飼喂小牛飼料的時間 出生後4天即可喂給小牛飼料並持續喂到4個月(約到斷奶後6~8周)。出生後的頭二個星期小牛僅吃很少量的固體食物,應當設法促使小牛吃固體小牛飼料。
3.飼喂乾草和精飼料的時間 早期研究表明優質乾草和精料的混合料對瘤胃的正常發育是必須的。纖維或粗飼料的作用被認為有助於增加瘤胃容量和保持瘤胃皺折的正常形狀。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如果飼喂含有足夠纖維成分的小牛飼料,則直接飼喂乾草並無優點。相反因為碳水化合物為小牛提供了瘤胃壁發育所必需的乙酸和丁酸,精飼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是極為重要的。假如小牛飼料所含的中性洗滌纖維(NDF)少於25%,就應補給乾草,此外小牛飼料應含18%的粗蛋白,75%~80%的可消化營養(TDN),還應含有適當的維生素A、D和E。
小牛飼料為有兩種類型:穀物性小牛飼料和全價小牛飼料。全價小牛飼料比穀物性飼料含纖維成分高(即能量較少),但兩種小牛飼料都可與喂成年牛的飼料(除尿素外)相配合,全價小牛飼料比穀物性小牛飼料適口性稍差,因而攝入量較低,斷奶前飼喂小牛飼料不需另外補充粗飼料。通常小牛飼料中的穀物成分是經過碾壓粗加工形成的粗糙顆粒。因為飼料顆粒過細不能促進瘤胃蠕動,所以碾磨過細的飼料不適合飼喂小牛,通常可在小牛飼料中加入5%的糖漿以改進適口性,當小牛每日攝入1.5~2.0千克小牛飼料時(三個月大),可改喂較便宜的精飼料混合物。
4.斷奶
斷奶應在小牛生長良好並至少攝入相當於其體重1%的穀物性小牛飼料(小型牛500~600克,大型牛700—800克)時進行,較小或體弱的小牛應繼續飼喂牛奶,在斷奶前一周每天僅喂一次牛奶,大多數小牛可在5~8周齡斷奶,飼喂穀物性小牛飼料的小牛可能會比飼喂全價小牛飼料的小牛早斷奶幾周。
四周前斷奶有較大危險並可導致高死亡率。然而八周後斷奶增加消費,原因是:
①斷奶後小牛的飼料(精粗比)比牛奶或代乳品便宜;
②僅喂液體食物會限制小牛的生長,小牛斷奶後如能較好地過渡到吃固體飼料(小牛飼料和粗飼料)體重會明顯增加。如上所述,在斷奶前先飼喂小牛飼料然後再補給粗飼料對於小牛的營養需求和瘤胃發育會更好。然而,應在斷奶後飼喂優質乾草或青貯飼料,飼料配方中的成分應嚴格監控特別是當飼料配方中含有玉米青貯時,斷奶後隨飼料攝入量增加,體重能夠而且應當上升到長期理想水平。6月齡時可喂精料2—2.5千克。
⑹ 新生牛犢不吃奶怎麼回事,想吃又不吃
小牛生下來不會吃奶,可能是因為母牛妊娠期間營養不良、難產、早產引起的牛犢衰弱。
新出生的小牛抵抗力差,容易感冒咳嗽,發燒,那麼應該怎羊提高小牛的抵抗力呢,建議先消毒,然後使用貴州賓士動物葯業的「牛羊百病消」,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的發生。
如果小牛生病了,不吃,感冒、咳嗽、拉稀,建議使用人「牛羊百病消」治療,如果出現咳嗽,喘,肺炎等症狀,建議使用特效葯-----牛羊至尊來治療,一針見效,三天治癒,無效退款。
⑺ 小牛犢子200斤吃的少,精神不振,求治療方法
多半就是瘤胃積食了,也叫急性瘤胃擴張。
病因有很多種可能:
1、過多採食容易膨脹的飼料,如豆類、穀物等。
2、採食大量未經鍘斷的半幹革命不濕的甘薯秧、花生秧、豆秸等。
3、突然更換飼料,特別是由粗飼料換為精飼料又不限量寸,易致發本病。
4、因體弱、消化力不強,運動不足,採食大量飼料而又是飲水不足所致。
5、瘤胃弛緩、辦胃阻塞、創傷性網胃炎、真胃炎和熱性能病等也可繼發。
症狀
牛發病初期,食慾、反芻、噯氣減少或停止,鼻鏡乾燥,表現為拱腰、回頭顧腹、後肚踢腹、搖尾、卧立不安。觸診時瘤胃脹滿而堅實呈現砂袋樣,並有痛感。叩診呈濁音。聽診瘤胃蠕動音初減弱,以後消失。嚴重時呼吸困難、呻吟、吐糞水,有時從鼻腔流出。加不及時治療,多因脫水、中毒、衰竭或窒息而死廣。
防治
應加強飼養管理,防止過食,避免突然更換飼料,粗飼料要適當加工軟化後再喂。治療原則應及時清除瘤出胃內容物,恢復瘸胃蠕動,解除酸中毒。
1、按摩療法 在牛的左肷部用手掌按摩瘤胃,每次5—10分鍾,每隔30分鍾按摩一次。結合灌服大量的溫水,則效果更好。
2、腹瀉療法 硫酸鎂或硫酸鈉500-800克,加水l 000毫升,液體石蠟油或植物油l 000—1 500毫升,給牛灌服,加速排山瘤胃內容物。
3、促蠕動療法 可用興奮瘤胃蠕動的葯物,如10%高滲氯化鈉300—500毫升,靜脈注射,同時用新斯的明20--60毫升,肌注能收到好的治療效果。
4、洗胃療法 用直徑4—5厘米、長250-300厘米的膠管或塑料管一條,經牛口腔.導入瘤胃內,然後來回抽動,以刺激瘤胃收縮,使瘤胃內液狀物經導管流出。若瘤胃內容物不能白動流出,可在導管另一端連接漏斗,向瘤胃內注溫水3000—4 000毫升,待漏斗內液體全部流入導管內時,取下漏斗並放低牛頭和導管,用虹吸法將瘤胃內容物引出體外。如此反復,即可將精料洗出。
5、病牛飲食慾廢絕,脫水明顯時,應靜脈補液,同時補鹼,如25%的葡萄糖500—1 000毫升,復方氯化鈉液或5%糖鹽水3-4升,5%碳酸氫鈉液500—1 000毫升等,一次靜脈注射。
6、切開瘤胃療法 重症而頑固的積食,應用葯物不見效果時,可行瘤胃切開術,取出瘤胃內容物。
希望能幫到你~~~~~
⑻ 牛犢太瘦可以喂糧食增加營養嗎
可以的。喂酒據試驗,在每天的肉牛飼料中,拌與啤酒50克或白酒10克,肉牛的生長速度能提高20%以上。
⑼ 小牛犢站起困難,食慾不振 。怎麼辦
摘要 小牛犢站起困難,食慾不振 ,需要補充鈣及維生素A、D,並且要進行人工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