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夏末季節野釣鯽魚技巧
夏末時期,雖然天氣依舊炎熱,但早晚的氣溫不是很高,鯽魚在這個時候魚口還是不錯的,只要釣友們准備好合適的餌料,打好窩子,一般都會有很好漁獲。野外釣鯽魚,釣法很重要,下面筆者整理了一些經驗給大家參考一下,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
一、野釣鯽魚的用餌技巧
野釣鯽魚,如果在陌生水域,你不知道水情和魚情,在這個季節,你需要准備好兩種類型餌料:一種是穀物香型,一種是腥香型。這兩種類型的餌料分別准備好拉餌和搓餌一包,根據魚情來開餌施釣。
自然水域野釣鯽魚,最重要的是將魚兒引進窩里,所以做窩的時候,在窩里加點小米會比較容易留魚。如果遇到魚情較好的水域,用酒泡小米,更容易招魚。在南方羅非魚較多的水域,打窩盡量少用酒泡小米,小羅非鬧起來,小米很快就會被席捲一空,做窩的時候,盡量以大顆粒的玉米粒打重窩比較好。
野外釣鯽魚,如果不想花錢買商品餌,可以自製面餌開釣,用50%的玉米面加30%的熟黃豆面和20%的白面,用開水澆燙成糊,然後上鍋蒸至七成熟後,加少量蜂蜜和香油揉成一團即可作為釣餌。
當然,遇到野外小雜魚鬧窩較少的水域,用蚯蚓施釣是最好的選擇,不僅省錢,垂釣效果,也不輸於商品餌。只不過在掛鉤的時候,要用隱鉤法,將鉤子深藏於蚯蚓體內,且裝鉤動作宜輕,留下一截身體,保持一定的活性,這樣在水下掙扎的時候,會呈現出動態的信號,對鯽魚的誘惑力非常大。如果魚窩有魚星,但是較長時間里沒魚兒就餌,那麼就提竿看下鉤上是否有餌,如果餌不新鮮,可以蘸點蠶豆粉,這樣效果又會好起來。
二、野釣鯽魚的打窩技巧
夏末時期野釣鯽魚打窩,窩料有簡單的製作方法,也有復雜的製作方法,簡單的方法是粗細結合,用細麩或者菜籽餅粉加酒泡小米混合在一起,然後加原塘水做成濕散狀攥成一雞蛋大小的餌料團拋向釣點即可。當然,加塘水也可以干一點,不過需要打窩器送到釣點里打窩。
復雜的製作方法,就是按照網上流傳的各種窩料配方配置餌料,用量沒有標准,不過第一打窩的量要大,這樣誘魚的效果才會好。
在野外水域垂釣,比如水庫這樣的釣場,最好多點打窩輪釣,這樣效果會好很多,而且垂釣連竿的時候,記得釣幾尾就補下窩子,保證水中始終有窩料,始終能留魚最好。
三、野釣鯽魚的釣法技巧
野外釣鯽魚,如果不是在老釣位施釣,那麼魚口一般很生,我們找到水底後調漂可隨意,只要上魚就好。如果遇到小雜魚鬧窩,我們調釣的鈍一點,餌料搓得粘一點硬一點大一點就好了。
當出現大量截口時,鯽魚有可能已經離底,我們此時釣法要改為釣離底或者釣半水,盡量找准水層施釣,漁獲肯定不會讓人失望。
在野外的草塘釣鯽魚,最好找大點的草洞用長竿短線的方法垂釣,如果有廣闊的明水區,水草又比較多的時候,早晨,可以在明水區垂釣。
在肥水區垂釣鯽魚的時候,用餌一定要清淡,可以用泡沫釣法,也可以用米飯粒掛鉤施釣,用面餌施釣,搓硬搓粘,本味即可,實在沒有魚口,可以嘗試用點小葯。
在清水塘釣鯽魚,用餌味型要腥香,但是釣位要背光,最好選在周圍有樹蔭遮蔽的地方下鉤。垂釣的時候要耐心,不要頻繁提竿,人在岸上也盡量少活動,要知道清水塘,你看得到水裡的魚,水裡的魚兒也看得到你。
B. 很多人喜歡在草洞釣鯽魚,夏季選擇什麼樣的草洞呢選擇什麼釣法比較好
許多釣友都喜歡在草洞釣鯽魚,但是草洞跟草洞之間是有區別的,有些草洞有魚而且多,有些草洞乾脆就沒魚。所以同樣是釣草洞,有人就能釣到大鯽魚,有人的收獲會比較少。因為不同季節,在選擇草洞的技巧上是有區別的,尤其是在盛夏時節,正是水草瘋長的時候,還真不是什麼草洞都可能有魚。
使用七星漂是釣淺灘和釣水草地區的神器,有朝天鉤和睡鉤釣組之分,一般而言掛泥鰍、麥麩等魚餌一般提議朝天鉤。掛灰面、蘸米釣等提議七星漂的睡鉤釣組。實際上相距不那麼顯著,朝天鉤的優點取決於掛活餌,而且除開釣鯽魚,在釣黃顙魚時也十分管用。還有豎漂釣組,這個才是更多地區使用的一種釣法,比七星漂釣法使用的人比較多太多了。
豎漂釣組的特性要用餌能夠多種多樣,能夠單鉤還可以雙鉤,除開傳統的魚餌以外,蘸米釣、包食釣都可以使用。不僅能夠釣淺釣草,釣深釣遠都是十分管用,所以這類釣法使用的人更多。
豎漂入水和出水量都要「翻盤」,所以魚漂的安裝方法必須稍微有轉變,不能使用魚漂座,反而是皮筋兒把漂腳和漂身固定不動在核心上,這樣就能夠豎直垂進出釣位了。豎漂的吃鉛比較大,在傳統釣中使用蟲餌一般會調節到鉛墜躺底,敏感度可能不足,所以還有雙鉛線組可以使用。
使用豎漂釣組的草洞,基本都是使用單鉤。單鉛墜躺底或者雙鉛墜釣法均可,中魚之後要快速把魚拎出草洞,不然纏上草之後很容易跑魚。以上便是夏季在草洞釣鯽魚的一些技巧,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C. 如何野釣鯽魚 釣魚技巧大全 釣
野釣大鯽魚
野生大鯽肉味鮮美、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是淡水食用魚類中的上等佳品;個體在250克以上的大鯽魚,由於其生長緩慢,致使數量相對較少,並不是能經常釣到,自然是物以稀為貴,所以它對釣魚人具有很大的挑戰性。要想在自然水域中釣到大鯽魚,我們首先就要了解大鯽魚的生活習性和食性,這樣才能有更多的機會釣到它們。
一、大鯽魚的生活習性和食性
大鯽魚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強,耐低溫、耐低氧、耐寒、耐鹼……生性文靜而膽小,警覺性非常高,害怕強烈的光線,在清澈見底的水域中很難看到它們身影,多棲身於較深的水域里,一般不會輕易上浮,是典型的底棲性魚類。自然水域里的大鯽魚在食性方面與小鯽魚截然不同,就像大人和小孩的飲食差別一樣。由於小鯽魚處在生長期,它們對動物性成份含量高的食物更感興趣;而成熟的大鯽魚則偏愛本地天然植物類和穀物類食物,因為植物類或穀物類食物在水體中的蘊藏豐富、品種繁多,供大鯽魚採食的面更廣。雖然南北方地域、水域不同,且大鯽魚的品種也有所差別,但它們喜歡的食物卻有共同性。
二、尋找大鯽魚生存的水域找到它們生存的水域,
這是能否釣到大鯽魚的關鍵所在。大鯽魚並不是在什麼水域中都有,因為大鯽魚的生長速度慢,一般需要3~5年左右的生長期才能達到250~500克,所以要想釣到大鯽魚,我們就要選擇水較深、面積大、常年積水又沒乾涸過的人工水庫或天然湖泊。另外,如想在野塘里釣到大鯽魚,也要選擇那些至少3年沒清過底及大量捕撈過的池塘。
三、把握垂釣季節的特點
雖說任何季節都能釣到大鯽魚,但每年的春季和秋末冬初才是釣大鯽魚的最佳時節。這是因為夏季和秋初的氣溫、水溫較高,大鯽魚的覓食慾望不強(15~25℃才是大鯽魚的最佳攝食溫度),加之大量的雜魚搶餌鬧鉤,膽小的大鯽魚不是不敢進窩覓食,就是潛伏在深水處不動(這里要說明:在春末夏初的晚上夜釣,只要日夜溫差小就容易釣上大鯽魚)。春季是大鯽魚准備產卵時節,它們必須攝入較多食物、積蓄較多的營養以備生兒育女,於是出現了大鯽魚的第一個攝食高峰期;秋末冬初,隨著水溫一天天的降低,其他魚類慢慢進入了冬眠期,那些讓人煩厭的雜魚有些會自然死亡,有些在低水溫的制約下已很少活動,而大鯽魚卻需要貯存充足的養份准備過冬,進而四處覓食,這會出現大鯽魚的第二個攝食高峰期,所以我們釣魚人只要把握住這兩個釣大鯽魚的最佳季節,就一定能有不錯的收獲。
四、垂釣大鯽魚的技巧
使用懸墜釣法在自然水域中垂釣大鯽魚是許多釣友普遍採用的釣法,並且實踐證明效果顯著,特別是在冬天水冷、大鯽開口小的魚情下更加適用。其道理在於懸墜釣法誘釣結合、信號靈敏、隱蔽性高,對大鯽魚膽小多疑的習性有很強的鍾對性,易釣獲大個的鯽魚就不足為怪了。只不過在自然水域垂釣大鯽魚與在精養塘里釣大鯽魚的釣組配備、餌料選擇、釣技運用等方面有所不同。
1.釣具的配備
在自然水域垂釣大鯽魚的復雜性和未知性很大,我們在釣具配備上就要依據魚的個體大小、上魚的快慢、水的深淺等不同特點合理搭配。
(1)釣竿:宜選用4.5~5.4米長的硬竿,調性不能太軟但也不能太硬,三七調的釣竿最適用,在中魚瞬間和提魚出水時魚不會受到強烈的痛感,不會驚跑窩中的魚。
(2)釣線:主線要用質量比較好的專用「道系」線,根據情況配置0.6~1.2號的,子線也宜使用結節力強的,以0.3~0.6號為主,再視水溫高低、魚的掙扎力大小進行更換。但主、子線盡量不要過大(大鯽魚生性狡猾),能承受住魚的拉力、不跑魚既可。
(3)釣鉤:宜選用鉤尖鋒利、鉤條細而堅固的白袖3~6號鉤。
(4)浮標:選擇標身適中、長腳、長尾;翻身快、下降均速、穩定性好的2~5號硬尾標為好。在垂釣水域水較深且遇到風較大的天氣時,標還可以用得更大,因為浮標大配重就相應增加,拋竿才能順暢,又能快速通過雜魚水層快速達到水底的窩點。如遇到釣點水深適中且小魚鬧鉤厲害時,可利用大號軟尾標的抗干擾強、信號真實的特性直擊底部大鯽。
2.餌料的選擇
在自然水域中釣大鯽魚,餌料的選擇很重要,不能像在養殖塘或與競技比賽速釣鯽魚一樣,選擇那些比重輕、霧化快、味道很濃的粉狀餌料,這樣的餌料極易受到雜魚的圍搶。因為是在野外水域垂釣,小雜魚鬧鉤是無法避免的,所以在餌料的選擇上不僅要考慮減少小魚的搶食,還要依據大鯽魚偏愛植物和穀物類食物的特性,選擇以那些顆粒粗、比重大、味道清淡的本味餌料為主,這樣才能誘得並留住大鯽魚。在餌料調配上,要以淡、重、黏為准,釣餌黏是讓小魚無法一下子就吞食掉,能增加餌料的附鉤時間;餌料重且味淡,能加快釣餌到位,避免招引大量小魚進窩,也就給大鯽魚留下了更多機會。至於具體選用何種餌料,因水域不同、南北差別、季節變化等有所差異,在選用和調配餌料上應本著順應大鯽魚的食性靈活選配,千萬不要墨守成規。
3.技術的運用
很多釣友在自然水域中使用懸墜釣法卻釣不到大鯽魚,或是收獲很少,這是由於他們把用於池釣的理念一成不變地搬到了野釣中。在自然水域垂釣大鯽魚與池釣鯽魚有明顯區別:首先,要控制好拋竿和揚竿的節奏,頻率不能太快,要知道頻繁的揚竿換餌會驚擾狡猾的大鯽魚,使之不敢進窩覓食;其次,一般情況下,浮標的調釣要以不靈不鈍或釣鈍點為好,如調2釣3、調3釣3等,這樣一來,小雜魚或小鯽魚到底層啃食釣餌時浮標並不會出現大動作,而大鯽魚吞鉤後的標相就很明顯了,避免了頻頻起竿不見魚的煩惱;再有就是要注意垂釣大鯽魚所上的釣餌不能太小,最好是搓大點的餌釣,盡量不要使用拉餌,大鯽魚對小餌球是不感興趣的。
懸墜釣不是垂釣大鯽魚唯一的釣法,手竿傳統釣法在自然水域里垂釣大鯽魚的優勢也有很多:在釣深水(6米以上)、釣草洞、多窩走釣、釣點有障礙物等,這些懸墜釣無法施展或效果大打折扣時,傳統釣卻能大顯身手。正所謂「釣無定法,適者為佳」,釣魚根本沒有固定的釣法,在自然水域里垂釣大鯽魚更是如此,只有依據不同的水情、魚情,靈活運用不同的釣法才能釣獲更多的大鯽魚。
春天釣魚技巧
釣具:軟竿、細線、魚鉤小。春釣宜用手竿,竿宜軟5.4-6.3米長為好。
淺水:春天,垂釣必須選擇在淺水區、岸邊、灘頭、水草處才能釣到魚。
活水:帶來食物和新鮮氧氣,魚愛在活水區,釣點應選擇在流動的活水邊、進水口的兩旁、水草處施釣。
草洞:魚兒常在水草底下棲息、尋食、釣點選擇草洞、草邊,定能有較好的收獲。
南風:春日剛剛開暖,東風、東南風、西南風都好釣魚,西風、西北風不宜釣,春釣應選擇南風有陽光的天氣,或久晴初下雨,又刮一二級南風時,正是春天釣魚的大好時光。
葷餌:魚兒經過漫長冬休靜卧之後,陽光的照射下,氣溫回升,腹中空虛,急需填補飢腸,魚類所需的素食,大大還沒有生長出來,所以,一般雜食性魚類,都靠尋覓葷食為主,些時,用紅蟲、蚯蚓、小蝦等葷餌釣,豈能上魚。
談談釣鯽的最佳季節
自然水域垂釣鯽魚,一年四季中,春或秋末時節,為釣鯽魚的最佳季節。
諺語雲:「春來魚靠邊」。說的是初春來臨,鯽魚到了繁殖季節,都喜歡在自然水域的水草叢中覓食。因此,春季釣鯽方法與其它季節釣鯽方法有著截然的不同。
所不同的不外乎活動走釣和定點固定釣的兩種釣法。以筆者多年的釣鯽經驗和見解,認為:「春天釣鯽走釣好」。
一、走釣鯽魚的水域
春天走釣鯽魚可首選的三種水域是:
(1)自然河浦。自然河浦往往綿延數里,一旦有潮水進出,有深有淺,彎來彎去,不易乾涸,河邊水草叢生,野生鯽魚豐富,個體大肉味美。
(2)中小型水庫。這種中小型水庫,在城市裡也比較容易找到,其深度不至過深,這種水庫中的野生小鯽魚可說是釣之不竭。
(3)不幹水的池塘。這種池塘不會被放干抓魚,野生鯽魚十分多。
二、走釣鯽魚的釣位
春天走釣鯽魚選擇釣位應堅持三條原則:
1、安全;
2、朝陽草叢;
3、便於作釣。
自然河浦:
(1)自然河浦應選河床平緩,不選河床變化無常、深淺不一的釣位。
(2)選河邊水草較密,不選樹下陰冷水域釣位。
(3)岸邊水深應有1米之內的渾水區域,不選深水或清澈見底的釣位。
中小型水庫:
(1)中小型水庫走釣鯽魚,應選水庫上游離進水口50米之內的朝陽淺灘的水草處,不選下游深水處的釣位。
(2)水庫走釣鯽魚,水深可選1.5米—2.0米左右,不選過深水域作釣位。
不幹水池塘:
(1)不幹水的池塘通常建於山腳下,釣位應選進水和出水附近處作釣位,不選前不著山、後不著口的地方作釣位。
(2)通道應選安全往返方便處作釣位,不選樹林茂密,難以通行的山邊作釣位。
三、走釣鯽魚的釣法
攻略經典提示:
春天走釣鯽魚技在「布長線,多釣魚」的特有效果。
(1)釣具組合:3.6米、4.5米中調手竿各一支。釣線:1#主線,0.6#子線。釣鉤:朝天鉤、單鉤、雙鉤自由選擇,鉤型宜小不宜大。標以七星標為主,直標為輔(標調靈些)。小墜一粒,小連接器一個,小抄網一把,魚護一個。水庫用長竿,河塘用短竿。春天多雨水,雨具別忘帶。
(2)圈定釣位,打好窩:篩選好前往作釣目標之後,到水邊應認真勘察水域環境,若合適,即可打窩誘魚作釣。
走釣鯽魚打窩應做到三要三不要:
(2.1)打近(草邊),不打遠。
(2.2)打淺,不打深。
(2.3)打渾(水),不打清(水)。
打窩數量由少至多,開釣時段打三個作試釣1-2小時,若有出現驚喜之時,再續打3-4個窩,有可能出現全面開花之壯觀。記住每打下一個窩後,應立即做好標志記號,以免錯位造成無果。
(3)誘餌釣餌兩兼備:春天走釣鯽魚,通常打窩可備二種誘餌,一:酒米(800克),二:糠糟(1000克),福州地區野釣鯽魚,以糠糟打窩,是傳統釣法,效果十分理想。然而,做糠糟窩餌,比使用酒米要稍稍麻煩些,但釣魚人就是從不怕麻煩的。具體製法十分簡單,取一分細米糠、半分紅酒糟、半分米飯,糠略炒片刻和上糟飯調制一下便成了。在做好的糠糟料中,添進200克大米可以「錦上添花」。
釣餌是釣魚取勝的關鍵武器。春天釣魚應以葷餌(紅蚯蚓)為主,素餌為輔。立春過後,鯽魚千方百計尋找水草地方作「分娩產房」,生育繁衍後代,這時十分需要補充營養,所以釣餌以肥壯的活蚯蚓作釣餌為上乘。
春天走釣鯽魚,經常會遇到雷雨天氣,不知釣友有否發現,在氣溫驟高不下,雷電交加,下起雷陣雨來,此時大鯽魚都擁至水草下搶食十分兇猛,可說上鉤率到了極限,迫使釣者手忙腳亂,應接不暇,釣上的多為板鯽,當地釣者常盼「天上雷公響,河裡板鯽搶」的大好時光。但這樣的時光極為短暫,雷停雨止之後,往往天上又出現了晴空萬里,這時所有鯽魚也都「偃旗息鼓」,溜之大吉了,再想多釣一條,也以絕望告終,諸多釣者難解其謎。
注意:
(1)走釣鯽魚雖是一種十分有趣的釣法,但老年釣者不宜提倡。
(2)走釣時不一定都按布線打窩順序走釣,無魚的窩可跳窩或棄窩。
(3)下釣時餌鉤一定要對准窩心,否則無魚可釣。
(4)走釣時動作宜緩些,以免驚散群魚
幾套四季釣鯽的配方
大鯽魚的特點
1.要重視打窩子。要依據時間、地形、水域的不同,採取打窩或飼窩措施。如上述「春釣淺灘」中的餌窩,比臨場現打窩效果要好。如某塘雜草叢生,下鉤困難,但該處鯽魚多,離家不遠,或交通比較方便,就不要放過。選准釣位後,開個1平方米左右的「洞」,徹底清除雜草或其他障礙物,頭天喂上誘餌,第二天施釣,遠比新「洞」現打窩效果好。假如能找到小動物的腐屍如死貓、爛狗等,捆上1塊石頭,沉入窩內,連續4~5天都能獲得豐收。假如離家較近,可把剩菜餿飯以及牛糞等倒入窩內,效果也不錯。
打立體窩。適應於陡坡下,或大堤下的深水域。誘餌的制備:把粉碎的豆餅渣炒香,摻入1/5羊骨粉,裝袋備用。到釣位後,再摻入60%的岸邊潮濕泥土,拌勻搓細,撒入釣域,邊撒邊形成立體窩。用齊竿線的手竿,拴3隻漁鉤,搭配好墜漂,使下鉤剛好沉底,上鉤懸浮於距水底約8厘米,另一隻漁鉤懸於上下鉤中間。由於不間斷地向釣域投撒誘餌,會出現越釣魚越多的局面,開始的半小時可能上魚很少,越往後上魚越多,甚至可出現投鉤尚未落底,半路被魚攔吞的情況,一竿2魚較常見,偶爾可一竿獲3魚。為了節省裝餌時間,可用紅蚯蚓裝鉤後蘸上點香精,裝一次餌可連釣3~5條魚不用換餌。用泥沙混拌的誘餌,在向釣域投撒時,不可避免地像下雨那樣「刷刷」作響,但只要是散狀、少量、多次地投撒,魚是不害怕的,不僅鯽魚愛咬鉤,鯉魚咬鉤的也不少。
當出現魚群在水面搶食的情況時,說明投餌過勤、過多,此時上鉤率反而下降,不僅要暫停撒餌,還應把底鉤上提使之接近水面,拉到魚群中,並有卧漂出現,用抖竿或上下提拉的方法,誘魚上鉤。暫停投撒誘餌後,魚群又會沉底覓食。
2.要掌握大鯽魚的特點。雨季江河的洄水渦中,水庫放水閘旁,橋墩洄灣處,常是大鯽魚群集處。浮萍密的池塘,有「吧噠」聲,或浮萍被拱起,或把頭露出水面吸氧,多為大鯽魚的行蹤。若餌鉤尚未沉到水底,半路被魚攔吞,漁漂緩動或橫卧不動,多是大鯽魚所為。小送漂,或送漂速度越慢,鯽魚的個體就越大。在打底窩後觀察魚星(小氣泡)時,當看到密密匝匝的氣泡中有較大氣泡出現,就是大鯽魚進窩的信號。
.要注意應付鯽魚脫鉤後施放的驚液。鯽魚上鉤脫逃時,能分泌出驚液,提示它的夥伴注意危險。當其他魚聞到驚液氣味時,就迅速逃竄。若在垂釣時遇到這種情況,最好是更換一下釣位,因為要等驚液氣味散盡,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影響垂釣效果。抓魚摘鉤的手,也會沾染上這種驚液味,應注意及時清洗擦凈,再去拿餌裝鉤,否則也影響上鉤。
4.要注意風對釣鯽魚的影響。有風有浪的水域,比寧靜無浪釣位上魚快,且多。如果再下點濛濛細雨,臨近黃昏時分,鯽魚咬鉤可達近似瘋狂的程度,幾乎是投下鉤就咬。在吞鉤高峰時,往往是1分鍾可釣2尾魚。雙鉤長腦線,主線齊竿長,效果更好。究其原因,可能是在風吹浪動的水域中,溶氧充足,下小雨天氣,魚兒誤認為夜間來臨,從而加速攝食進度。這樣的時機要抓住,不能放過。似以西南風3~4級為好,因為風小吹不起浪,風大又看不準漂。
5.注意看漂,把握住最佳提竿時機。小送漂,即漁漂向上升2~3小格,這和阻漂一樣,多是大鯽魚所為,提竿要穩。
大送漂,甚至可把直漂送呈卧式漂,這往往是咬死鉤的特點,大小鯽魚都可能出現。在送漂之後,拽著漂就逃竄,又出現領漂,在這種情況下很少跑魚,就是提竿遲了也無關緊要。悶漂,漁漂下沉之後不再復出,多是鯉魚所為。鯰魚上鉤後,也出現悶漂。用33~49.5厘米長腦線時,無論是何種魚上鉤,從來未見過送漂的現象,一律下沉不再復出。故鯽、鯉、鯰、草魚等上鉤很難區分。逗漂,即漁漂上下抖動,其頻率較快,這多是小雜魚所為,特別是蚯蚓餌,這種現象極為常見,煩得釣翁們無法時,只好改用素餌,或葷素相兼餌。無論是出現小送漂、阻漂、大送漂,還是出現悶漂時,都要不失時機地提竿,在魚吞餌尚未吐出之瞬間,將漁鉤通過提竿動作深刺掛牢。這實際上是釣魚全過程中最難掌握的一環,特別是在賣票釣魚的養魚塘,經過多次脫鉤的魚尤其較難掌握。在魚被釣猾的情況下,咬鉤謹慎而輕微,常常只能拉出一點魚嘴的細皮。往往有這種情況,有的人說起來頭頭是道,可實際操作起來卻存在不少差距,特別是老年人,反應較遲鈍,動作較緩慢,很難把握住最佳提竿時機。為什麼?這還得從手的提竿動作談起:當人視網膜接受漁漂的信息後,由視神經傳遞到視神經中樞,經過大腦皮層的分析和判斷,發出指令,使運動神經通過脊髓傳到前臂和手,從而產生提竿動作。而人的眼睛緊盯漁漂時間久了,會很疲勞,甚至有時會出現復視,猶如電視屏幕上的「重影」。這時漁漂就很難盯了,老年人尤其如此。為解決這個問題,近幾年出現了電腦漁竿,電腦全自動釣魚器,神釣牌釣魚器,折疊式自動化釣竿,KT-A型可調式自動魚竿架,WL型可調式自動魚竿架等多種新型釣具。這些釣具雖然還有不足之處,但在垂釣自動化方面畢竟向前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D. 釣魚時草洞怎麼開
如何開草窩?是我們在垂釣時經常要遇到的問題,我們經常使用的開草窩的辦法,可以歸納為抓、挑、壓、拉、切、晃等幾種辦法。
首先要說明一個問題,開草窩對垂釣沒有什麼負面影響,即使在開草窩時發出很大的聲音,也不會造成長時間影響,一般在開窩完畢以後十幾分鍾就 可以釣魚了。這是因為在開窩子的時候雖然弄出了很大動靜,使附近的魚聞聲而逃,但是這種活動也會使草叢中的小蟲運動起來,這些小蟲是魚類最喜歡的餌料。在 風平浪靜的時候,小蟲子會依附隱蔽在水草上一動不動,使魚類很難發現它們,在我們開草窩的過程中,它們被迫活動起來,變成了魚類追逐的目標。在追逐小蟲的 過程中,魚會不自覺地游到窩子附近。
「抓」
就是人下到水裡去,站在預定位置用手把水草從根部拉斷,從而開出預定的釣點。在使用這種辦法開草窩的時候,最好用手或腳把釣點弄出一個直徑 半米左右的小坑,深度100毫米到200毫米即可,然後以小坑為中心挖出100到200毫米寬的十字溝,深度在100毫米左右,讓這里的水深比周圍深一 些,長度在一米左右,十字溝邊上的水草就不要動了。然後在小坑裡放好誘餌,這個草窩就算完工了。當魚類游到附近的時候,魚會很自覺地在溝里游動,因為溝里 更利於它隱蔽身體,它會沿著溝游到你的窩子里。完工的草窩從水面上看只是多了一個直徑二、三百毫米的小洞。以前使用這種辦法可以毫不猶豫的下水,因為那時 候沒有污染。現在使用這種辦法就不一樣了,下水以前必須要考慮這里的水是否已經污染,因為所有污染都會對人體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在污染的水域決不能使用 這種辦法。
「挑」
就是使用器械把漂浮在水面的水草挑開,從而形成一小片亮水,以利於釣組進入水中。在水草稀疏的水面,我們可以使用魚竿的竿尖就可以挑開水草 了,在水草比較多的水面,用魚竿竿尖就很難挑動水草了,需要使用器械來工作。事先用粗鐵絲做一個小鐵錨,然後再在鐵錨上卷上一些厚鉛皮做配重,使它的重量 大於水草的浮力,可以自動沉入水草下面。開窩的時候,需要把鐵錨用很短的繩索掛在很長的魚竿上,當鐵錨被平舉的魚竿送到預定地點以後,竿尖迅速下落,利用 鐵錨的自重突破水草的浮力,使它沉入水底。然後把魚竿向上抬,帶動鐵錨向上運動,使鐵錨掛住水草,並把水草引導到窩子的邊上。然後縮回魚竿拉斷水草,再把 魚桿伸出去,重復幾次就可以開出草窩。這種辦法開草窩的動靜最小,對水體環境沒有多大影響。使用這種辦法開
E. 草洞釣魚技巧
草洞有兩種,一種是自然形成的一種是人為加工的水草洞,在本地江河生長的水草在有南方很常見,如水葫蘆、水芹、金絲草、柳葉草以及扁擔草等多種草類。雖然水草的種類很多,但是只有部分水草適合魚兒活動,我們在垂釣的時候可以優先選擇沉水性水草垂釣。
而在釣草洞的時候,則要區分真假草洞。真草洞是自然形成的草洞,整體在水中,有一部分會長出水面,草區中形成一個草洞,而假草洞是人為製作的草洞,水草會隨著水流漂動,草洞的位置會出現各種變化,所以真草洞的穩定性和垂釣效果會更好。
二、草洞好釣鯽魚
鯽魚喜歡群體活動尋找食物,草區有幼年鯽魚喜歡吃的浮游生物和小昆蟲,並且草洞隱蔽性好安全性高,適合魚兒產卵繁殖,有利於對後代的保護,鯽魚基本會圍繞著草洞活動,如果有危險出現就會以草洞為安全區域躲藏。
三、草洞製作
1、天然形成不需要加工的草洞比較罕見,很多草洞都需要人為的加工修飾,讓草洞更適合垂釣,想要在江河中取得好成績,挖草洞是一項必修課,可以把竹竿伸到草洞中攪拌一圈做成草洞,也可以拴上大石塊投入草區來回拖動,也可以用割草刀製作等等,方法有很多種。
2、在挖草洞的時候需要注意幾個事項,最好把草洞中間挖的平整一些減少掛線掛鉤的幾率,可以在草區多挖幾個草洞,如果魚情不好的時候可以更換草洞釣點,另外挖草洞的時候動靜比較大,做好之後要等待一段時間等回復平靜再釣。
F. 釣鯽魚用什麼打窩/釣鯽魚打窩料技巧
酒米做為窩料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酒米是所有窩料中最為方便和有效的。
釣酒米對水底雜魚有絕對的優勢,遠比麥子適口,鯽魚吃食毫不拖泥帶水,漂相清晰果斷。不易跑魚,中魚快,令釣者賞心悅目。
酒米的營養不用說了,酒米作為釣餌而言大小正適合釣鯽魚,酒米十分容易被水泡軟,有著很好的適口性,吃素食的鯉魚、草魚、鯿魚也好這一口。酒米對白條等小雜魚來說具有天然的優勢。
特別適合夏季釣鯽魚時避開小雜魚的鬧窩,酒米釣的鯽魚一般個頭都較大,酒米沒有脫殼就是穀子,穀子在釣鯉魚時就是非常優質的釣餌。因此,酒米在釣鯉魚方面的優勢也是不言而明的。
酒米打窩技巧如下:
用酒米打窩宜用少量酒米,光水面撒在水底30公分直徑內,如果是窩料打草邊、草洞草縫就要更小更少,這個直徑決定了起魚效率,小范圍少量就不容易遭到成群雜魚鬧窩,鉤餌下去更容易被鯽魚發現。
打窩的釣位選向陽面水下緩坡、淺坎等處。中午前適當釣深,午後要大膽釣淺,不見底就行。大個鯽魚在水花生形成的草縫處,靠近光水的草洞淺邊處。
(6)野釣鯽魚草洞技巧及方法擴展閱讀:
酒米製作方法:
1、將山奈100克,桂皮15克,八角5克,加入裝有白酒(我用高度玉米酒)1.5公斤中的容器中,泡30天或更長時間。
2、將小米放入另一容器中,注意不要將小米加得太滿,一般加到八分滿就行,為的是留出小米在泡製過程中膨脹的餘地。
3、將泡製好的葯酒加入到裝有小米的容器中放置30天或更長時間,在放置期間要隨時填加葯酒,要讓小米充分吸收葯酒,達到飽和狀態。
4、在使用前要再加入些小米,為的是將容器中剩餘的葯酒吸收。
用法:
1、進入釣位後,用一把小米和水邊泥土混合,團成泥團拋入釣位或不用泥土混合直接拋入釣位做窩。
2、在使用的釣餌中也要加入些酒米,但要注意控制用量,肥水多加些,瘦水少加些,本人一般在肥水施釣用量按餌∶酒米= 20∶1。
3、在施釣過程中要注意補窩。
G. 野釣鯽魚的時候,有哪6個選釣位的技巧呢
夏天是鯽魚最活躍的時間段,很少存有魚兒不吃鉤的狀況,除非是特殊天氣。因此只要將釣位和釣點選擇好,漁獲一般不會很差。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野釣鯽魚的時候,有哪6個選釣位的技巧。
早上5~8時,下午5時後,釣點可選在離岸5~7米遠的草洞、草縫、草隙、草邊。酷暑的早晚是一天中最涼爽的時段,溫度和水溫是鯽魚最適宜的溫度。
太陽的曝曬,水溫上升,魚兒覺得躁熱不安,不思進餐,便游到有陰涼的水溫低的海域游弋、尋食。如大橋的橋墩下、樹木的樹蔭下、高大建築物的陰涼處、大山下的陰涼處。這類海域都可能漁獲滿滿。
H. 真正野釣鯽魚方法 釣鯽魚4個技巧
1、要重視打窩子。要依據時間、地形、水域的不同,採取打窩或飼窩措施。如上述「春釣淺灘」中的餌窩,比臨場現打窩效果要好。如某塘雜草叢生,下鉤困難,但該處鯽魚多,離家不遠,或交通比較方便,就不要放過。選准釣位後,開個1平方米左右的「洞」,徹底清除雜草或其他障礙物,頭天用噴了小葯的窩料先打他一天的窩,第二天才下鉤,這樣可能連續4~5天都能獲得豐收。
打立體窩。適應於陡坡下,或大堤下的深水域。窩料我建議使用微信yu4038的配合他的小葯使用效果確實好,按使用方法噴小葯以後,裝袋備用。到釣位後,再摻入20%的岸邊潮濕泥土,撒入釣位,邊撒邊形成立體窩。用齊竿線的手竿,拴2隻漁鉤,搭配好墜漂,使下鉤剛好沉底,上鉤懸浮於距水底約8厘米。由於不間斷地向釣域投撒誘餌,會出現越釣魚越多的局面,半小時後越往後上魚越多,甚至可出現投鉤尚未落底,半路被魚攔吞的情況,一竿2魚較常見,偶爾可一竿獲2魚。為了節省裝餌時間,可用蚯蚓噴小葯以後裝鉤,裝一次餌可連釣3~5條魚不用換餌。窩料在向釣位投拋時,不可避免地像下雨那樣「刷刷」作響,但只要是散狀、少量、多次地投撒,魚是不害怕的,不僅鯽魚愛咬鉤,鯉魚咬鉤的也不少。
當出現魚群在水面搶食的情況時,說明投餌過勤、過多,此時上鉤率反而下降,不僅要暫停撒餌,還應把底鉤上提使之接近水面,拉到魚群中,並有卧漂出現,用抖竿或上下提拉的方法,誘魚上鉤。暫停投撒誘餌後,魚群又會沉底覓食。
2、要掌握大鯽魚的特點。雨季江河的洄水渦中,水庫放水閘旁,橋墩洄灣處,常是大鯽魚群集處。浮萍密的池塘,有「吧噠」聲,或浮萍被拱起,或把頭露出水面吸氧,多為大鯽魚的行蹤。若餌鉤尚未沉到水底,半路被魚攔吞,漁漂緩動或橫卧不動,多是大鯽魚所為。小送漂,或送漂速度越慢,鯽魚的個體就越大。在打底窩後觀察魚星(小氣泡)時,當看到密密匝匝的氣泡中有較大氣泡出現,就是大鯽魚進窩的信號。
3、要注意應付鯽魚脫鉤後施放的驚液。鯽魚上鉤脫逃時,能分泌出驚液,提示它的夥伴注意危險。當其他魚聞到驚液氣味時,就迅速逃竄。若在垂釣時遇到這種情況,最好是更換一下釣位,因為要等驚液氣味散盡,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影響垂釣效果。抓魚摘鉤的手,也會沾染上這種驚液味,應注意及時清洗擦凈,再去拿餌裝鉤,否則也影響上鉤。這個就是很多釣友沒有注意到的問題,有時候還覺得怎麼我窩里魚是有就是不吃啊。其實是驚魚了。
4、要注意風對釣鯽魚的影響。有風有浪的水域,比寧靜無浪釣位上魚快,且多。如果再下點濛濛細雨,臨近黃昏時分,鯽魚咬鉤可達近似瘋狂的程度,幾乎是投下鉤就咬。在吞鉤高峰時,往往是1分鍾可釣2尾魚。雙鉤長腦線,主線齊竿長,效果更好。究其原因,可能是在風吹浪動的水域中,溶氧充足,下小雨天氣,魚兒誤認為夜間來臨,從而加速攝食進度。這樣的時機要抓住,不能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