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用好論證方法作文

如何用好論證方法作文

發布時間:2022-09-13 02:19:29

㈠ 議論文的論證方法

議論文的論證方法:

1、例證法

例證法也叫事例論證,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來證明自己論點正確的一種方法。這是運用歸納推理形式進行論證的一種方法,易於掌握,用得也普遍。

「事實勝於雄辯」,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因而幾乎每篇議論文都少不了它,特別是論證新穎的、有指導意義的論點,更需要多用它。

2、引證法

引證法也叫道理論證,是通過引用名人名言、古詩文名句、反映科學規律的俗語諺語警句等來證明自己觀點正確可信的一種論證方法。

它的好處是豐富論證的內容,增強論證的權威性,對論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文中恰到好處地引用名言警句,可使文章增添色彩,提高分數檔次。

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的區別。直接引用是指直接摘錄原材料的有關詞句,務求文字、甚至標點均准確無誤,引用時用引號表示;間接引用是指摘引或概述原材料中有關詞句的大意,不必用引號,但要注意人稱的轉換。

無論直接引用還是間接引用,它們都必須與所論述的中心論點相一致。對於引用的詞句,一定要根據文章的觀點加以分析,其方法如事例論證一樣,可以先引後議,也可以先議後引,還可以邊引邊議。

3、喻證法

喻證法是用打比方來論證論點的方法。在議論文中,設喻可以使論點更易懂、更風趣、更生動、更容易獲得讀者的認同。喻證法能化抽象為具體、化艱深為淺顯、化枯燥為生動。

運用喻證法必須注意以下幾點:以小見大,就近取譬。要精選生活中細小的、人們熟悉的事物做為設喻的喻體。

喻體如果不是讀者常見熟知的,就達不到喻證的目的。《下蛋、唱雞及其他》一文,通篇是用雞的形象來幫助說明問題的,給人的印象是具體的生動的。

喻體不求形似,求神似。做為喻證的喻體與做為比喻的喻體不同。比喻的喻體是為了強調特徵,描繪事物,側重形似,以形比形。

而喻證的喻體是為了闡發觀點,以正視聽,力求神似,以義取形。一定要對自己所要論爭的對象和用來設喻的事物之間的對應關系進行細致入微的體味與揣摩。

精剖喻體,絲絲入扣。《拿來主義》中魯迅先生的喻證法運用得是很經典的。他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用「孱頭」、「混蛋」、「廢物」來批判三種對待文化遺產的錯誤觀點和態度。

用「魚翅」、「鴉片」、「煙槍、煙燈」、「姨太太」來比喻文化遺產的幾個組成部分;用「佔有」、「挑選」、「創新」來說明批判繼承文化遺產的三個步驟。十分貼切,渾然一體,令人信服並不由得拍案叫絕。

多方面挖掘喻體含義。比喻物往往具有多方面的含義,考生在應考時可根據論題和論點的需要,通過深入挖掘後,恰如其分地加以利用。

例如前面提到的「指南針」,在那篇文章中考生將它比喻成為「理論」,而在別的文章中,有人將它比喻為「理想」,指引著人生的道路。

4、比較法

比較法也是一種常見的論證方法,分對比與類比兩種。

一、類比法

所謂類比,就是藉助某個或某幾個類似的故事、實例或寫作者安排的情境,進行由此及彼的推理。運用某個材料的引申義,通過類比,來論證文牽的觀點,這種方法簡稱類比法,也叫引申論證法。

用作類比引申的材料,一般是寓言、童話、典故、神話故事,還有自然現象和社會幽默小品。類比論證的好處,在於這些材料的本身的生動有趣及其哲理性,會使文章的觀點鮮明深刻,而且生動引人。

在運用婁比論證時,要注意如下兩點:引申的材料要完整簡潔。考場作文特點的背景,不允許你讓記敘的篇幅過長,如同例證法時對事例的敘述一樣,務必簡短而又全面。

對運角的材料要加以分析。要善於揭示,一語破的,一針見血。這同例證法一樣。例如為了論證「要成功,必須付出勞動」這一觀點,在列舉「守株待兔」寓言故事後。

還可作這樣的分析:「僥幸是一種意外,一種偶然,把一時的僥幸視為成功的必然,那是人生的可悲。要想收獲,必須付出勞動。」

二、對比法

所謂對比,就是把正反兩方面的論點和論據加以剖析對照,達到否定錯誤觀點,樹立正確論點的目的。

用正面的或正確的觀點同反面的材料或觀點進行對比,作者肯定什麼,否定什麼,就能得到直露顯豁的表現,具有很強的論證力量,能給閱卷者以鮮明的印象,為獲得高分打下基礎。

對比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橫比」,一種是「縱比」。「橫比」是把同一時期的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事物進行比較。

「縱比」是把同一事物在不同時間的不同情況作比較。比如現在有些文章在論述黨的某一經濟政策的正確性時,往往講到一個地區,一個單位的生產形勢,群眾生活過去與現在的變化,使用的就是這種對比方法。

對比論證有三種方法:「整體對比」「局部對比」「句子對比」。整體對比,即文章的整個本論部分,進行正反對比;局部對比,即將本論部分的某個層次進行正反比較;句子對比。

運用對比方法論證時,要根據論點的需要,妥善安排篇幅,特別是在「整體對比」時,一般應以正面為主。

5、推理法

邏輯推理是指從一個或幾個判斷推出另一個判斷的思維形式。議論文不僅要通過概念(觀點、論點)、判斷(立論、結論)的形式,更需要通過推理的形式來反映四周的現實與揭示客觀的真理。

常見的邏輯推理形式有二種:演繹推理、歸納推理。就議論文來說,也可以稱為二種論證方法:演繹法、歸納法。

一、演繹法。演繹論證是一種由一般到個別的論證方法。它由一般原理出發推導出關於個別情況的結論,其前提和結論之間的聯系是必須的。

演繹法有三段論、假言推理、選言推理等多種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論。三段論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三部分組成。如大前提「凡金屬都可以導電」、小前提「鐵是金屬」、結論「所以鐵能導電」。

二、歸納法。與演繹法相反,是通過個別、特殊到一般,從微觀到宏觀的論證方法。歸納法也是舉例論證,不過所舉之例較多,然後加以論證。

如何寫好議論文中的論證

議論文,是以議事說理為主要表達方式,要求對議論對象發表看法,闡述道理。一篇標準的議論文一般具備三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其中最難的部分是論證。何謂論證?簡言之,就是從論據推出觀點。因此,我們在議論文寫作中,一定要有一個推斷意識,即論證道理。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如何寫好議論文中的論證部分。

一、論證方法

1、舉例論證:列舉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

例如:海於全人類的藝術領域都有巨大貢獻。當藝術家面對大海的時候,他們用獨特的心去感悟海,去感悟人類世界,並為人類留下了許許多多的藝術珍寶。莫奈懷著對自然的膜拜與對光的獨特認識畫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日出之海,海明威筆下的老人與澎湃海洋做著殊死的搏鬥,貝多芬聆聽著現實和內心洶涌的海潮聲譜出震撼人心的命運之曲。無論是印象畫派還是《老人與海》抑或《命運交響曲》,它們誕生於海,都源於藝術家從大海中獲得的靈感。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到例證法一般的程序是:先簡明扼要地敘述事例,之後要簡短分析,不能將例證法變成事例列舉。若舉了多個事例,還需要歸納,即對這些論據比較分析後,找出共同點,進而扣合要證明的觀點。

2.、引用論證:引用論證比較復雜,這與具體的引用材料有關,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名人軼事、笑話趣聞等。由於這些內容是世人公認的思考結晶,它的權威性可以產生巨大的說服力。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若我們選用的內容比較艱澀,則需要加以解說,在解說或評析時,我們應將自己的傾向顯現出來,從而有利於證明觀點。

3.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它能生動形象地論證了觀點,使文章淺顯易懂,易於理解和接受。

4.歸謬論證:首先假設對方的論點是正確的,然後從這一論點中加以引申、推論,從而得出極其荒謬可笑的結論來,以駁倒對方論點的一種論證方法。歸謬法主要用於駁論,文章中這種論證方法常和潑辣、犀利的語言相配合,產生辛辣、有力而富有於幽默感的表達效果。

二、論證結構

除去文章的開頭結尾外,文章的主體論證結構一般來說,有並列式、遞進式和對照式三種。

1、並列式:就是圍繞中心從同一個緯度列出幾個分論點,逐一論證。如果僅僅圍繞一個緯度(比如「是什麼」或「為什麼」)寫,那麼大多採用並列式結構,有時可以採用小標題的形式來結構文章。

2、遞進式:是幾個分論點是逐層遞進的關系,遞進型論證不是在一個緯度上思考,它往往使文章的論述比較深刻。

例如:《在追求中認清自我價值》中,第一個分論點——人應該有所追求,但不是盲目地追求,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認清自我,才能更好地實現人生的價值。第二個分論點是——人生的追求應該是多種多樣的,但應永遠記住自己最真實的身份,認清自我價值,而不可以超越這個極限,去做不自量力的事。第三個分論點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價值取向,才能更好地體味人生的情趣。全文層層深入,將觀點論述得很清楚。

4、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

比較論證,含對比和類比兩種。對比,就是把正反兩方面的論點和論據加以剖析對照,達到否定錯誤觀點,樹立正確論點的目的。類比,就是藉助某個或某幾個類似的故事、實例進行由此及彼的推理,從而推演出觀點的方法。

編輯:心台

㈢ 高中語文作文怎樣寫好議論文

寫 議論文 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審題,剖析題目的深層含義,理解出題者的出題的意味所在,才能准確把握論點,寫出好 文章 。下面我就同大家聊聊關於高中語文 作文 怎樣寫好議論文的問題,希望有所幫助!

1高中語文作文怎樣寫好議論文

一、清楚明確地了解議論文的基本知識。

議論的三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論證 方法 :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論證的基本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多讀議論文,從內容和結構上讀透,然後在自己的寫作中運用。

下面是課外閱讀《有時,我們需要將腳步放慢一點》一文中的一段,我們以此分析議論文的結構和內容。

①將腳步放慢一點,我們才能聽到別人的心聲和自我靈魂的獨白。

②沒有人會把自己的內心世界完全暴露給別人,也沒有人能夠不讓自己的願望從言語中流露出來。

③因此,與他人溝通的最好方式就是傾聽。

④然而,傾聽是需要一種定力的。

⑤「高山流水逢知音」,琴師伯牙與樵夫鍾子期演繹了千古知音情。

⑥倘若鍾子期當時步履匆匆,就不可能聽清楚,更談不上欣賞伯牙彈奏的「高山流水」了。

⑦心浮氣躁的人,既無暇聽清別人的心聲,也很難靜心聆聽自我靈魂的獨白。

⑧孫子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⑨其實,「知彼」難,「知己」更難。

⑩因此,我們不妨將腳步放慢一點,多多聆聽心靈的激情呼喚或喃喃低語。

這樣把結構羅列出來,在寫作中可操作度就大了,我們在寫的時候,就可以按照這個模板把新的題目、論題、論點和論據填到這樣的結構中,只要每一步都做到位,議論文的寫作能力就會有所提高。

三、用 散文 的優美語言,彌補論證邏輯不夠縝密的缺陷。

例文《做人要有立體感》其中的一段,我們可以看出議論文的語言可以這樣寫。

「生活中,一些人卻不是這么想的。例如有的人為人處世瞻前顧後,生怕被影子尾追;有的人生怕露出真面目,而做出欲蓋彌彰的種.種舉動。可以說,自作聰明者有之,自圓其說者有之,苦心經營者有之,不惜代價者有之。其實,掩藏過去,掩飾現時,遮掩未來,都是不坦誠、不真實、不全面的表現。」

這樣通過句式的變化,生活中現象的羅列,充實了文章的內容,讀起來朗朗上口,有說服力。

四、掌握一些技巧,提升議論文寫作水平。

這里我們以開頭為例。

1.可以開門見山直入話題,點明論點。

「傳統讀書 教育 是成功的。童年之時飽學於身者,數不勝數。從近、現代之交的學者身上,就能看到這一點。」

2寫好高中語文作文議論文的方法

1、論點(證明什麼)

論點應該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個完整的簡潔明確的 句子 。從全文看,它必能統攝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個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句,是明確的表態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論點。 中心論點只有一個(統帥分論點)

⑴明確: 分論點可有N個(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

⑵方法 ①從位置上找:如標題、開篇、中間、結尾。②分析文章的論據。(可用於檢驗預想的論點是否恰當) ③摘錄法(只有分論點,而無中心論點)

B.分析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①擺事實講道理後歸結論點;

②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

③針對生活中存在的現象,提出論題,通過分析論述,歸結出中心論點;

④敘述作者的一段經歷湖,歸結出中心論點;

⑤作者從 故事 中提出問題,然後一步步分析推論,最後得出結論,提出中心論點。

2、論據(用什麼證明)

⑴論據的類型:

①事實論據(舉例後要 總結 ,概述論據要緊扣論點);

②道理論據(引用 名言 要分析)。

⑵論據要真實、可靠,典型(學科、國別、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應論點);⑷判斷論據能否證明論點; ⑸補充論據(要能證明論點)。

3、論證(怎樣證明)

⑴論證方法 (須為四個字)

①舉例論證(例證法) 事實論據記敘

②道理論證(引證法和說理)道理論據 議論

③對比論證(其本身也可以是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

④比喻論證比喻 在 說明文 中為打比方,散文中為比喻。

⑵分析論證過程:

① 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②論點是怎樣被證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實,是否有正反兩面的分析說理);

③聯系全文的結構,是否有總結。

⑶論證的完整性(答:使論證更加全面完整,避免產生誤解)

⑷分析論證的作用:證明該段的論點。

3寫好高中語文作文議論文的方法

1 審題。寫議論文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審題,剖析題目的深層含義,理解出題者的出題的意味所在,才能准確把握論點,寫出好文章。因此,審題時需要花5~10分鍾思考,這段時間內不要浮躁,哪怕是這是時間已經不夠,也不要驚慌,只有立意准確,才有可能的高分,一旦離題,作文就只有一個基本分。

2 構思。審題結束之後不要急著下筆,作文的結構很重要。再花5分鍾的時間構思整個作文的結構框架,若是,打算用排比段還是正反對比,還是收尾呼應,都要提前想好,將所有的正反例證打個草稿,到時候直接填進段落中。

3 文采。議論文並不如一般人所想的那麼簡單直白,議論文也可以營造文采,只要作者有這個意識,並且較為刻意的在文章上營造文采,便可使文章給人耳目一新之感。然而在文采這一方面上,沒有捷徑,唯多看,多讀,多記耳。

4 議論文基本結構框架

標題。議論文的標題要簡潔明了體現論點,切合立意。議論文的標題不要向寫 記敘文 一樣充滿詩意,這里不是說詩意不好,而是議論文的標題需要開門見山,讓人一看就知道這篇議論文的論點是什麼,而不是想記敘文一樣「猶抱琵琶半遮面".

提出論點。在第一段提出論點,論點句不宜過長,第一段最好是引出論點,在第二段闡述。第一段不宜長篇大論,可以簡單的用詩詞,名言先引出論點,之後在第二段進行解釋,剖析論點。當然行數都不宜過長,大概半頁結束第一、二段的內容。

大例子。第三段可用一個正面大例子論證自己的論點,例子語言要簡潔,不可太過拖沓,簡單概括人物的行為,以及結果。當然若是耳熟能詳的事例最好不要長篇長篇的講述,一筆帶過即可,剩餘的便是分析事例,將其與論點相結合,讓讀者信服。

正反對比段。結束第三段的大例子論證之後,可用接下去寫正反排比段繼續論證論點,闡明這樣做有什麼好處,或是不這樣會帶來什麼危害。

開始總結。倒二段一般開始總結,結合實際生活的事例,升華主題,舉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與論點結合,要切中要點,若是沒有寧可不寫。

首尾呼應。最後一段要重申論點,做到收尾相接。議論文的最後一段和第一、二段一樣重要,作者需要把自己的文采盡可能在這三段上面揮灑。老師評卷的速度很快,首先看的就是一二段,這相當於門面,若是立意新穎、准確,接下來的一些例子一掃而過,目光便放在最後一段上,所以最後一段要深化中心論點,發出號召或是勉勵他人。

4寫好高中語文作文議論文的方法

一、揭示實質法

在列舉出屬性相同或相關的幾個事例之後,對其進行歸納升華,點明論據所包含的道理,揭示出論據與論點之間的邏輯聯系,從而深化論點。如:

徐霞客一生只走一條路,一部《游記》輝映千古;司馬遷一生只寫一本書,一部《史記》絕唱人間;李時珍一生只種草采草寫草甘為「草民」,《本草》一書堪為巨典。一生中,只做一件事,一件對人民有益的事,一件無愧於心的事,更可謂光耀千古的事,是縝密的勇者最終的目標。只有敢為人先,堅持不懈,才能真正成就胸中醞釀已久的事業!

這段中舉三個事例後,點明了其中共同的道理,使中心論點「敢為人先,堅持不懈,才能真正成就胸中醞釀已久的事業」得到了有力的論證。

二、正反對比法

所舉事例正反對照,然後加以分析,從而揭示材料的意義,發揮事例的論證作用論證觀點。如:考場佳作《為生命的畫板塗色》,作者以「在生命的那一刻,有的人選擇了逃避,有的人選擇了前行」這樣單刀直入的開頭段落確立了論述主旨。然後,就接著寫道: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桀驁的陶淵明經過一番世俗的歷煉,最終……遠離了富貴滿堂,抱定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信念,一襲布衣,飄然而去。

「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命運多舛的辛棄疾盡管報國無門,心痛如絞,但依舊心繫故土,誓死抗戰,哪怕馬革裹屍,捐軀沙場。

李陵投降匈奴,確是形勢所迫,身不由己,但夜幕落下時,他也無時無刻不在遙望關中明月,淚眼婆娑,企盼重歸故里的那一刻。

蘇武卻選擇了義無反顧的信念,忍受著大漠風雪,苦守著邊關冷月,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為了那柄漢節,歲歲年年,年年歲歲。

這幾段文字,組織得精到洗煉,運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緊緊地扣住了「逃避」「前行」的論述主旨。

三、反向假設法

這種方法,就是列舉事實論據後,從正面或反面假設分析,以揭示論據和論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如:

自古以來, 文化 是作為一種高尚被人們所敬仰的。古人們為了創造出一部驚世駭俗的文作,往往要花上好多年。看那曹雪芹,畢身(生)的心血才鑄造了前八十回的《紅樓夢》。看那李時珍,為了一本《本草綱目》,經歷了多少艱辛。沒有付出的厚重,怎來心靈的觸動。

對於一個學生來說,我們的思維還很淺,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必須做那蜻蜓,在文化的生活中輕舞飛揚,淺淺點水。

如果不是在我們的腳中灌下了文化的重鉛,又怎會在成長的道路上留下堅定的膠印。

如果不是我們的風箏系在一處風雨無奈的磐石上,我們又怎能頂住風雨的摧殘,沖破雲霧見日月。

如果不是文化的洪流為我們洗凈心中的雜念,那我們將在歧路中迷陷。

上面的文字有的是正面論據,接著用三個:「如果不是……又怎會……」從反面來論證 「我們需要文化生活的厚與重」的中心論點。體現考生的嚴密的 邏輯思維 。



㈣ 高中議論文的寫作方法和技巧

高中議論文的寫作方法和技巧

高中議論文的寫作方法和技巧有哪些呢?在我們的高中,議論文是很重要的一個過程,還有的就是作文,那你知道寫作文和論文有哪些方法和小技巧嗎?你想知道嗎?那接下來就由我來告訴你高中議論文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吧。

高中議論文的寫作方法和技巧1

議論文寫作方法

想要寫好議論文,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一定要有豐富的閱讀量,要多看書,了解古今中外可作為論據的一些經典實例,這樣在寫作過程中才能信手拈來。作為高考生,而又想在短時間內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准備一本萬能素材是必需的

首先要了解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掌握好寫議論文的三要素:包括論點、論據、論證。下面詳細講下具體的寫作過程。

第一步, 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立題,只有全文的中心思想立對了,作文分數才有上去的可能性。還需要具有新意,不管怎樣的題目,中心思想必須是積極向上。

第二步 ,題目寫好了,下一步就是作文的第一自然段,主要是引出自己的論點。這段可多用寫作技巧,引經據典,寫出自己最有文採的句子,因為閱卷老師一定會看這段的,如果自己不會寫,可查資料看看其他議論文的第一自然段如何寫,盡自己所能寫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句子。

第三步, 寫差不多三個論據來證明自己的論點,一個論據作為一個自然段。論據一般是事例,具有說服力,圍繞論點展開的的。否則,論據失敗的。比如:堅持就是勝利這個論點,可列舉范進十年寒窗苦讀中舉,貝多芬堅持音樂夢想,成為音樂家等。

第四步, 最後一自然段,總結。這段需寫好,千萬別虎頭蛇尾。主要是再次提出我們的論點,強化中心思想。

2議論文怎麼寫得高分

閱讀范圍廣

書籍是學生最好的精神食糧,高中生在課外應該增加自己的閱讀量,有選擇性的、廣泛的.閱讀各類書籍。通過閱讀拓展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視野。讓閱讀成為自己的愛好,成為自己每天必做的事。

平時多思考

閱讀並不是看熱鬧,看完就完了。閱讀是幫助我們學習的一種方式,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多動腦、多思考。比如:想一想作者為什麼這么寫議論文;文章的主旨是什麼;還有沒有別的寫法等等。只有這樣不斷地閱讀,不斷地思考才能真正從閱讀中吸取養分,為自己的寫作打下基礎。

堅持寫隨筆

隨筆是貼近我們生活,反應真實情感的寫作方式。學生可以擺脫議論文作文中的要求,任意抒發情感,能夠感受到寫作帶來的快樂。隨筆既能記錄我們每天發生的事情,又能鍛煉自己的思維活躍度,提高寫作能力。所以學生平時要養成寫隨筆的好習慣,並且一直堅持下去,將來定會受益匪淺。

卷面整潔

我們經常說「字如其人」,議論文作文也是一樣。整潔的卷面,清晰的字跡不僅是學生語文功底的體現,也會給閱卷老師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如果寫作時出現錯誤,應該在錯誤的字句上用一條直線劃掉,千萬不可圈圈塗塗,這樣很不美觀,會影響自己的卷面分。

高中議論文的寫作方法和技巧2

多角度進行審題。寫好議論文,審題是非常重要的,審題不準就會偏離方向,導致偏題、離題,題目的題意主要體現在中心詞上,而題目修飾成分的詞則不要太注意。

給材料作文要認真提出中心。如果是給材料作文,應該要先通讀全部材料,在把握材料的基礎上,列出材料的主題,然後從主題擬出題目。

正文開頭要點明題意。在行文時,一定要把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在開頭的時候有所表露,好讓文章過渡自然。

使用多種論證方法論述。就自己的觀點在展開論述時,一定要通過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述,還要講道理、擺事實。並且,在論述時要合符邏輯、合符規范。

行文過程中自然提出論點。當論述達到一定階段時,在文章中要自然而然地提出論點,並且論點的提出要易懂、要易於理解。

行文結束自然結尾。結尾要體現連貫性,要讓讀者明白是什麼的時候自然而然地結尾,並且也要符合情理、合符邏輯。

㈤ 議論文常見的四種論證方法

議論文是學生在各級各類應考或平時練筆中選用頻率最高的一種文體。從各級各類的考場作文評閱及平時作文批改情況來看,許多學生之所以不能寫出一篇說理透徹的議論文,是因為不能恰當或綜合運用議論文常見的一些論證方法。

常見的論證方法有七種:例證法、引證法、喻證法、比較法、歸謬法、歸納法和演繹法。下面細談四種在議論文寫作時常用也比較好用的論證方法。

一、例證法

例證法也叫事例論證,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來證明自己論點正確的一種方法。它是議論文寫作中最常用的一種論證方法。「事實強於雄辯」,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要用好例證法,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事例要典型、確鑿、有影響力。一般來講,應優先考慮著名的人物或事例,慎用校園、家庭、市井街頭的瑣碎事例。

2、事例的敘述要簡明扼要,切忌拖泥帶水,過於詳細。舉例是為了證明觀點,不是為了弄清事實,切忌本末倒置。

3、事例切忌單一狹隘,要豐富廣闊,要點面結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輝。同類事例掌握多時可考慮採用句式排比列舉。

4、事例列舉之後要簡短分析,不能將例證法變成事例整理,忌有例無證。

5、勤於積累,精於篩選。「書到用時方恨少」,平時多讀書報,摘記、剪貼是主要手段。積累多了,自然能融會貫通、左右逢源。

二、引證法

引證法也叫道理論證,是通過引用名人名言、古詩文名句、反映科學規律的俗語諺語警句等來證明自己觀點正確可信的一種論證方法。

引證法在考場或平

㈥ 如何寫好議論文範文

議論文 是 作文 的一種文體,是對某個議論對象,提出見解或主張並說明理由,使讀者信服的 文章 。它的基本特點是議論的說服性。那我們 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議論文 呢,下面我為你細細解說:

議論文的要素:

論題 ,是指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來要進行論述的問題,是論證的對象。

論題並不表明作者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如「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是個設問句,無所判定,不表示判斷,只表達發問,等待回答。「論權威」、「青年運動的方向」,「我們的文藝是為什麼人的?」也不是判斷。它們都規定和限制文章的論述范圍和論述的重點,決定著議論展開的方向和途徑,是貫穿全文內容、組織結構的線索。論題一般都出現在標題或序言中,論題的表達方式是設問句,如「什麼是人才學」,也常用突出主要意念的片語,如「青年運動的方向」等。一篇文章論述的論題是全文論述的中心,不僅議論文的議論部分要圍繞它,就是非議論性的內容也要服從它,它是全文內容的中心線索,起著統攝全文的作用。

論點 ,又叫論斷,在邏輯學上,論點就是真實性需要加以證實的判斷。

它是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提出的見解、主張和表示的態度。它是整個論證過程的中心,擔負著回答「論證什麼」的任務,明確地表示著作者贊成什麼,反對什麼。在較長的文章中,論點有中心論點和分論點之分。中心論點,是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觀點,是全部分論點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分論點是從屬於中心論點並為闡述中心論點服務的若干思想觀點。各分論點也需要加以論證。凡經證明而立得住的分論點,也就成為論證中心的有力論據。

論據 ,是用來證實論點的根據,在邏輯學上,它是用來確定論題的真實性的那些判斷。在證明中,它擔負著回答「為什麼」的任務。

論據,依據其本身的性質和特徵,可分為事實性論據和理論性論據兩類。事實性論據是對客觀事物的真實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因此是證明論點的最有說服力的論據。所謂「事實勝於雄辯」就是這個道理。事實性論據包括個別事例,概括性事例和數字。理論性論據是指那些來源於實踐,並且已被長期實踐證明和檢驗過,斷定為正確的觀點。它包括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黨在不同時期內的路線、方針、政策、科學的定義、法則和規律,一般的公理、常識以及 成語 、 諺語 等等。

論證 ,就是運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邏輯過程和 方法 ,也就是指材料和觀點有怎樣的邏輯聯系,例如論據和論點之間呈演繹推理或歸納推理的聯系。它擔負著回答「怎樣證明」的任務。

議論文不分長短,皆須具有論題、論點、論據、論證幾個要素。這些要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缺一不可。共同完成證明任務。

(一)安排要富有邏輯效果

在論點與論據的安排中展開論證,是議論文寫作的重要環節。安排得好與差直接關繫到文章的中心論點能否得到突出,能否有說服力量。安排得好,不但思路順暢,層次分明,而且富有邏輯說服效果;相反,不但思路滯澀,層次不清,而且缺乏邏輯說服力量。可見,富有邏輯效果地安排論點、論據展開論證,在議論文的寫作中是多麼的不可忽視。

各種文體的文章的安排規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由於各種文體思維形式的不同,安排也有各自的特點。議論文不同於描寫記敘的文章。它主要是按照事理的邏輯聯系進行安排的。議論文一般是按著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次序來安排,表現在文章中是序論、本論、結論三部分。人們常把它稱為「三段式」。這「三段式」是個基本型。由於論題、論點、論據的廣泛,內容的各種各樣,不僅序論、本論、結論三個大部分變化多端,就是其中每個小的部分如何提出問題,如何分析問題,如何解決問題,也是變化多端。

1、序論

序論,是議論文的開頭部分,即是提出問題,明確中心論點,使讀者對文章所要論述的內容,首先有一個概括的了解,並引起注意。常見的序論寫法有如下幾種:

A 直接申明自己的主張和看法,提出中心論點。例如:

有步驟、有選擇地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使引進工作更好地為國民經濟高速服務,這是當前一項重大的經濟方針。

B 交代背景,說明寫作的目的和原因。例如:

檢驗真理的標準是什麼?這是早經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解決了的問題。但是這些年來,由於「_」的破壞和他們控制下的輿論工具大量的歪曲宣傳,這個問題被搞得混亂不堪。為了深入批判「_」,肅清其流毒和影響,在這個問題上撥亂反正,十分必要。

C 提示內容,對全文作扼要的介紹。例如《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第一段: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這是一個總題目。為了敘述的方便,分為十二個小題目。在這里,也要說到敵我矛盾的問題,但是重點是討論人民內部矛盾問題。

D 因事設問,啟人思考。例如:

武鋼孟憲成同志對一米七軋機工程所提的意見,十分肯定,很值得我們認真讀一讀,想一想。花費了全國人民節衣縮食攢下來的錢,引進了當代最先進的軋鋼設備和技術,為什麼收不到應有的經濟效果?今後怎樣減少以至杜絕這種得不償失的建設工程?

E 從日常生活現象落筆。例如;

籠里養著兩只母雞,一隻愛唱,另一隻喜靜。主人根據母雞下蛋之後報唱的現象,以為所有的蛋都是那隻唱雞產的,因此很偏愛它,捉得蟑螂也專是喂給它吃,但日子一久,秘密揭穿了:原來那隻唱雞下蛋很少,而不叫的那隻卻一天一個,且蛋剛落地就一聲不唱離開雞窩,由那隻唱雞站在蛋邊大喊大叫。

下文便由此及人,主張人要少高談闊論,多干實事。

G 引經據典,說古道今。例如《不要打錯了屁股》說的是領導幹部有了錯誤,要引咎自責,不要向下推卸。它的開頭是這樣的:

《龍文鞭影》中有一則《庫狄杖吏》的 故事 :「南北朝庫狄連姓,愚魯,居室常患蠅,乃呼門吏杖之。曰:汝所司何事!乃故放其入來。」本來門吏只負責看家護院,哪裡管得了蒼蠅,可是愚蠢的庫狄卻以不忠於職守把蒼蠅放進來為罪名,把門吏痛打了一頓。這就是打錯了屁股。

上述敘論部分的開頭,只是幾種常見的類型。

序論是議論文之首,在一篇文章中具有重要作用。好的序論簡明扼要,既能鮮明的提出問題,統領全文,又能引人入勝。抓住讀者。

2、本論

本論是議論文的分析問題部分,也是論證中心論點的重點部分。它的任務是分析問題,組織論據來證明論點的正確或反駁謬論的錯誤。

這一部分的安排和論證層次要有嚴密的邏輯性。論點和論據的聯系,論述的先後次序,文章的層層推理,這些都要根據事理的內在規律,並考慮說服效果來組織安排。要做到綱舉目張,環環相扣,使觀點和材料有機地,富有邏輯效果地統一起來。

本論的安排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

A 並列式

並列式也叫平列式。它的安排特點是對中心論點所涉及的幾個主要問題,分別進行論述。幾個層次之間的關系是平列的,它們從不同角度來表現文章的論點。如張友漁的《論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圍繞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正確地運用社會主義法制,以保證「四化」的順利進行這一論點。講了三個方面的問題: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的關系;社會主義法制在當前的重要作用;切實保障法律實施是進一步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關鍵。

B 推進式

推進式也叫遞進式。它的安排特點是根據各層次之間的層層深入、步步發展的關系來進行論述。如周恩來的《要造成一種民主風氣》鄭重論述藝術民主的問題。文章開頭部分就指出:現在有一種不好的風氣,就是民主作風不夠。接著,文章針對「一言堂」,不讓別人講話的弊病,對症下葯,闡明「我們所發表的意見,都允許大家討論、商榷」的道理。最後集中分析批判「五子登科」(套框子、抓辮子、挖根子、戴帽子、打棍子)的壞風氣,只有去掉「五子登科」的壞風氣,民主風氣才能建立起來。再如陶鑄的《崇高的理想》由遠到近,從古到今,圍繞中心論點,步步深入地闡發實現共產主義是我們最崇高,最偉大的理想。

C 推進和並列的結合式

這樣安排的文章,一般是篇幅較長的。這樣的文章往往是以安排形式為主,中間雜以別一種安排形式。如《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開頭提出問題,接著就對各個階級進行分析,然後綜合起來得出結論。文章步步深入,層層展開,用的是推進式。然而,在對各階級分析的那一層次中,又逐一分析了地主買辦階級、中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半無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用的是平列式。就整篇來而言,這叫推進式中包括著平列式。作者運用這種結合形式,完滿地表達了文章的內容,收到了好的表達效果。

以上是議論文本論安排的三種基本形式。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本論部分究竟採取哪種,這要根據文章內容的需要決定,不能隨意安排。

3、結論

結論,是議論文的解決問題部分。引論提出問題,本論分析問題,結論做出答案。結論是全文的綜合與概括, 總結 與提高。

(二)論證的方法

議論文的寫法主要是論證。論證,從形式邏輯角度說,是運用論據證實論點的全部邏輯推理過程,這個過程表示論據和論點之間是用何種邏輯的方法聯系起來或統一起來的。

那麼,論點和論據究竟是怎樣聯系起來的呢?或者論據是以怎樣的方式證明論點的呢?這就是論證方法的問題。論證的方法同推理形式有聯系,但又不盡相同。它是多種多樣的,人們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靈活地運用。下面介紹幾種比較常用的。

1、舉事例

舉事例就是用典型的具體事實作論據來證明論點。通常所說的「擺事實」就是這種方法。這是運用歸納推理形式進行論證的一種方法,易於掌握,用得也普遍。

舉事例論證,最重要的是注意論據和論點方向的一致性和緊密的統一,不可有距離。例如有一篇文章談到寫作要勤於觀察,勤於思考問題時,舉例道:

著名大作家、詩人莎士比亞就善於觀察生活,提煉素材,寫了大量的悲喜劇以及詩歌,終於成了不朽的藝術大師。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在傍晚乘涼時發現蘋果往地上掉,為什麼不往天上掉?經過反復實踐,終於得出了地球表面上的物體都受到地球的引力這一科學論斷。

這里,舉莎士比亞一例還可以,雖然說得不夠透徹,但與論點總還有一定的直接關系;舉牛頓的事例則不恰當,因為他雖然也觀察、思考,但非寫作中的事。

2、事理引申

這種方法是用人們已知的事理論據來證明論點。這是運用演繹推理形式進行論證的一種方法,所以又有叫「演繹法」的。例如下面一段文字:

堅決執行中央的路線、政策和發揚民主並不矛盾,而是相輔相成的。中央的決策是在廣泛地發揚民主的基礎上形成的。中央允許同志們遵照正常的組織程序提出意見,但是絕不準從事黨章所不允許的活動。這就是說,我們並沒有限制民主。但是,一個共產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不允許隨便發表和中央相對立的意見或不一致的意見。我們大家都曉得,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

運用事理論證常常表現為引用 名言 警句。名言警句具有公認的真理性,用它們來證明某一具體事物的真實性,是極有說服力的。這類例子很多,就不再贅述。

使用事理論證,特別是引用名言警句立論,應注意:

A 引用的事理與論點真正構成一種緊密的內存聯系。

B 對於引語一般要作一些闡明、說明,不要引完就單下結論,以免給人淺薄的感覺。

C 除了由於論辯的需要,必須引用大量的論述外,引語要力求簡潔。作者要善於抓住引語的精華。

3、反證

顧名思義,反證不是從正面直接來證明論點,而是從反面間接地證明論點。這是運用演繹推理形式進行論證的一種方法。先看下面一例:

如果反對實事求是,反對從實際出發,反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那還說得上什麼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呢?那會把我們引導到什麼地方呢?很明顯,那隻能把我們引導到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只能引導工作的損失和革命的失敗。

這段文字中「如果」之後用的便是反證法:不是從正面講實事求是會怎樣,而是從反而講不實事求是會怎樣,來證明實事求是的意義。在論證中,凡是為了證明自己主動提出的論點的正確,先證明與這個論點相矛盾的另一個論點是錯誤的,或者為了證明對方論點是錯誤的,先證明與其相矛盾的另外一個論點是正確的,都是反證法。

4、類比

這種方法是將一類事物的某些相同方面進行比較,以另一事物的正確或謬誤證明這一事物的正確或謬誤。這是運用類比推理形式進行論證的一種方法,例如:

回顧蘇聯托洛茨基派在一九二三年這一年中反黨篡權活動的史實,我們不難看出:王張江姚「_」一九七六年在我國進行的篡黨奪權活動,在很多方面就是托洛茨基匪幫的故伎重演。在本質上「_」和托洛茨基匪幫沒有什麼不同,他們都是窮凶極惡的野心家,禍國殃民的害人蟲,不擇手段的陰謀家,徹頭徹尾的反革命。這兩個黑幫在共產黨員和無產階級專政國家的偉大領袖逝世前後,走的是同樣的陰謀篡黨奪權的反革命道路,遭到的也是同樣的人心喪盡,完全破產的可恥下場。

「_」與托洛茨基派有許多相同之處,可以類比。通過類比,「_」篡黨奪權的反革命面目暴露得更加清楚。

在進行這種類比論證時,特別應當注意所類比的事物一定是一類,具有本質方面的相同點,如同上例。如果不屬一類事物,雖有某些相似之點,只可以比喻,而不能類比,例如把革命人民對反動派的堅決斗爭同武松對老虎的斗爭相比,只能說是比喻而不能類比。

最後談談練基本功的問題。基本功對拿筆桿子的人很重要,不練是不行的。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繪畫的人常畫, 唱歌 的人常唱,而搞文字的人怎麼可以幾個月不寫東西呢?……

這里,寫作、繪畫、歌唱可以類比,因為這些都屬於文藝創作的范圍,有相同的本質屬性。

5、對比

對比,是將論據中截然相反的兩種情況進行比較。因為比較的雙方形成鮮明的對照,互為襯托,所以,這種方法特別能突出一方面的性質,具有很強的論證力量,因而,用得也很普遍。

對比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橫比」,一種是「縱比」。「橫比」是把同一時期的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事物進行比較。例如《贊犧牲精神》,開始列舉了太原工學院副教授欒弗,歸國定居的年輕女科學家趙芬,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九旬老人徐良董,浙江省象山縣無機輕體板材廠女青年郭秀蓮與王竹平等人,為建設四化甘願犧牲一時一已的利益直至個人生命的模範 事跡 ,作者熱情地贊揚了人們的犧牲精神。接著,文章批評另外一些人:

可惜,現在有些人還缺少這種犧牲精神。他們腦子里裝的不是黨和人民的利益,不是四化大業,而是個人眼前的「實惠」。不是嗎?……這種極端利已者的人生觀,和前面那種人相比,顯得何等渺小,和我們今天的歷史重任何等不相稱?

犧牲精神是可貴的、高尚的,由於以利已廣義者的人生觀來反襯,顯得更為可貴、高尚。真善美與假惡丑總是相比較而存在,相鬥爭而發展的。人們在實踐中認識到這一點,所以,在寫作中能夠經常運用這種論證方法。

「縱比」是把同一事物在不同時間的不同情況作比較。比如現在有些文章在論述黨的某一經濟政策的正確性時,往往講到一個地區,一個單位的生產形勢,群眾生活過去與現在的變化,使用的就是這種對比方法。

6、因果互證

這是通過分析事理,揭示論點和論據之間的因果關系,來證明論點的一種論證方法。它可以用原因來證明作為論點的「結果」;以原因的必然性證實結果的必然性。例如劉少奇的《人的階級性》中的一段:

人的階級性,是由人的階級地位決定的。這就是說,一定集團的人們,長期站在一定階級地位,即站在一定的社會生產地位,以一定的方式,長期的生產著,生活著與斗爭著,即產生他們的特殊生活樣式、特殊的利益、特殊的要求,特殊的心理、思想、習慣、觀點和氣派,及其對其他集團人們與各種事物的特殊關系等等,而與 其它 集團的人們不同,或者相反。這就形成了人們特殊的性格,特殊的階級性。

這段文字先講了結果,亦即論點,然後講促成這結果的原因,也就是論據。

7、比喻

用比喻來說明道理的方法,可以叫做「喻證法」。這是運用類比推理形式進行論證的一種方法。「喻巧而理至」,恰到好處的比喻往往能幫助說清道理。所以,這種方法也被廣泛地應用於論證中。這類例子多得很。例如毛澤東在《一個極其重要的政策》一文中針對一些同志對實行「精兵簡政」政策的意義認識不足,一連用隨季換衣,孫悟空對付鐵扇公主,「黔之驢」等三件事作比喻,深入淺出地加以闡明。再比如前面講「引論」時舉例的《下蛋、唱雞及其它》一文,通篇是用雞的形象來幫助說明問題的,給人的印象是具體的生動的,比喻是一種幫助說理的好方法,但由於任何比喻都是缺陷的,特別是同論點缺乏本質上的內在聯系(有些喻體完全是文學作品中虛構的事物),所以,它不能作為論證的主要方法。要透徹有力的論證問題,主要還是靠對實際材料進行研究。《一個極其重要的政策》說理透徹,令人心悅誠服,主要不是靠幾個比喻,而是靠對當時形勢的科學分析。

8、歸謬法

「歸謬」,就是導致謬誤。這種方法是先假定對方的論點是對的,然後用它作為前提,導出一個顯然是荒謬的結論,從而證明對方的論點是錯誤的。這種方法僅用於反駁錯誤觀點。

上面列舉了幾種主要的、常用的論證方法,其中,除了「歸謬法」專用於駁論文章外,其餘幾種對於立論、駁論文章都是適用的。

論證方法作為人類思維活動形式的反映,是不難把握的。有時,我們所以感到難,除了由於書本介紹有關知識時顯得過於零碎、抽象的原因之外,也有學習脫離實踐的原因。聯系實際,任何理論、知識都容易理解,也容易把握。掌握論證的方法,也是這樣。只要把這方面知識的學習同我們日常的認識活動聯系起來,再借鑒報刊上的優秀文章,又堅持練筆,一定會很熟練的運用這些方法。

㈦ 議論文的論證方法

議論文寫作教學,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占據著主要的地位。議論文論證是指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議論文論證方法有哪些你知道嗎?下面就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議論文的論證方法,希望大家喜歡。

議論文的四種基本論證方法

議論文論證方法一、例證法

論證是指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在一些同學的寫作過程中,要麼自己分析到底,要麼一味地羅列事例和名言,而缺少相應的論述,使文章顯得單薄無力。這時,就必須掌握一定的論證方法——抓住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邏輯關系來進行闡述,讓自己的論述有理有力。

常見的論證方法主要有:例證法、引證法、正反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

例證法就是運用事實論據進行論證的方法。例如有一篇題為《幸福之花,開在感恩枝頭》的考場作文(2007年全國卷Ⅱ)寫道:

“忠則《出師表》,孝則《陳情表》。”這兩表道盡了人間感恩的真諦,演繹了人世間感恩的傳奇。為報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六齣祁山,巧計破敵軍,為劉備打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是後人為他寫下的詩篇。為報當年的知遇之恩,他用畢生的精力向後人詮釋了感恩的真諦。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卻用自己的溫暖讓這個可憐的孩子長大成人,且名揚四方。為官作宰是多少讀書人畢生的夢想,十年寒窗不正為一朝為官?然而當這個機會真正來臨,李密卻不曾忘記自己的祖母。他放棄了這個機會,因為他知道“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在為官和報恩之間他選擇了後者,向世人彰顯了一首偉大的詩篇——感恩。他們的感恩溫暖了自己,感動了後人。那一刻,幸福之花,在他們的感恩枝頭灼灼其華。

為論述“感恩”這一話題,作者列舉了諸葛亮和李密兩個人的事例,並且分析了兩人的感恩之舉,以及後人對他們的評價,無可爭辯地說明了“因為懂得感恩,世界才會如此美麗”的道理。

藉助事實論據說理,不等同於簡單的事實羅列,要避開以事例代替論證,只有敘述沒有分析的誤區。在概述事例之後,要盡力挖掘材料中包含的內容,將它與所要論證的觀點緊密聯系起來,使其充分發揮作用。具體操作,可以有下面兩種方法:

1.例後解說法。列舉事例後,將其中關鍵的、與論點密切聯系的內容進行解說,使其含義得以彰顯,能夠更好地論證觀點。

例如論證“鑽研科學需要犧牲精神”的觀點,有人選用了這樣一則事實論據:著名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聽說一艘輪船上發現了黃熱病人,立即趕往那裡,希望發現引發這種烈性傳染病的病菌。當他來到港口時,檢疫人員堅持不讓他上這艘船。巴斯德懇求說:“請寬恕一個學者追求科學的熱情吧!”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檢疫人員,他們同意讓他上船進行研究。事後,有人問他:“你難道不怕危險嗎?”巴斯德毫不猶豫地答道:“為了能使其他人活得更好,我願意用自己的生命做一次試驗。”

黃熱病——烈性傳染——堅持上船研究——不怕死亡——為使他人活得更好,我們抓住事例中的關鍵詞句,就扣住了論點。

在事例之後可以對其進行簡單的分析解說:面對致命的黃熱病,巴斯德堅持上船進行研究,表現出一種為科學獻身的精神,令人感動。因為在他看來,為了發現病菌,為了挽救他人生命,犧牲自己一人,是值得的。正是這種科研重於生命的精神,使他最終獲得了成功。

上述分析,全都圍繞著材料與觀點相關的內容作出闡釋,就可以避免常見的“觀點加事例”的單薄局面。

再如《細節》一題,有同學舉例:剛剛開通的地鐵六號線和八號線,站台與車廂之間有十多厘米高度差,間隙足以放入一個成人的腳。開通四天以來,已經有七位乘客受傷,踩空事件數不勝數。為了避免這一問題,相關部門決定加設橡皮墊予以補救。

事例中的關鍵詞句是:站台與車廂之間的高度差——忽視細節設計——乘客受傷——事後補救。

事例分析:忽視了站台與車廂地面的高度差這—小小的細節,既給乘客造成不便和傷害,也提高了運營成本,使“上海製造”的形象大打折扣。可見,細節不細,只有在設計時細心觀察,科學計算,周密推理,才能打造出完美的全局。

2.假設分析法。論據中列舉的是一種既成的事實,但在分析時,我們可以假設,如果其中的人物由於缺少某種精神,或者由於某種原因而沒能這么做,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通過不同結果的比較,我們就能探究與觀點有關的因素,強調其重要性了。

例如上文論證“鑽研科學需要犧牲精神”的觀點,仍然選用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的事實論據,我們可以通過假設,進行說理:假如缺少為科學而獻身的犧牲精神,巴斯德面對瘟疫肯定會退避三舍,遠離疫區。那麼,他永遠也不能發現傳染病病菌,永遠也不能接近並獲得科學的真理。

通過假設缺少犧牲精神會產生什麼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具有犧牲精神對科學研究的重要性,從而有力地完成論證的過程。

上面提到的《細節》一題,對地鐵六號線和八號線的反面事例,我們也可以假設分析如下:如果地鐵站的設計者沒有忽視這一細節,早就考慮到站台與車廂的高度差問題,及時與車廂生產廠家溝通,在站台建造時考慮周全,就可以避免乘客的不便,省卻以後無數的麻煩。可見,細節體現的不僅僅是設計問題,還有責任心,通觀全局的高遠目光,以人為本的人文理念等豐富內涵,細節,彰顯大節!

議論文論證方法二、引證法

引證法是在議論中引用公理、名言警句、經典著作、歷史文獻、諺語、成語、俗語、傳說、古今詩文等,以此作為論據,來證明觀點的一種論證方法,即引用理論論據來進行論證。其優點在於較有權威性、說服力。

運用引證法,包括兩個方面的因素:一要找到確切的理論論據,可以稱之為“引”;二要對理論根據加以分析,使之與論題充分聯系起來,可以稱之為“證”。許多學生對於“引”是頗費心機的,但對於“證”則往往不夠重視;只“引”不“證”,犯了“觀點加引語”的毛病。其實在運用引證法時,找到確切的理論根據是可喜的,但論據本身只是一種材料,它不能代替論證。缺乏論證分析的過程,文章勢必蒼白無力。因此,在列出理論根據之後,一定要恰當地加以闡述,要引而有證,引而有說,闡明引用資料的目的,講清所引用資料的意思,將其與觀點緊密聯系起來。

那麼,面對引用的理論論據,如何來加以分析呢?我們可以從下面兩個方面著手:

1.如果引用的是文言名旬,最好能稍加解釋,不必字字落實,意譯為主。同時,聯系觀點,作出闡發。

如我們寫《交友之道》,談及“人貴在相知”:“李白說過:‘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人與人的友情是最珍貴的,難以用金錢來衡量。”前一句話引用李白的詩句,其中“人生貴相知”極好地契合了觀點。後一句話既解釋了詩句的大意,也作出了自己的闡釋,友情貴於金錢。

談及“交友之道,在於付出”:“‘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是子路面對朋友作出的許諾,車馬皮衣,和好友分享,即使破舊了,也毫不感到可惜。因為交友之道,在於付出。當然,付出的不僅僅是車馬皮衣等物質,還應該包括真情實意、精神上的支持等。”

在解釋了所引用的子路的話之後,對其中涉及觀點“付出”的有關內容,再稍加闡釋,論證分析就很到位了。

2.如果引用的是白話文的通俗語句,字面意思的理解不存在障礙,我們就要抓住引文中的關鍵字句——與論點密切相關的內容來加以分析,把它的內容更明確地揭示出來。如果其中用到比喻、象徵等修辭手法,更要作一些剛述,使論據含義清楚地顯現。

如同樣寫《交友之道》的“人貴在相知”,我們引用了下面一些名言,並作了進一步的闡釋:

“羅曼·羅蘭說過:‘智慧,友愛,這是照亮我們的黑夜的唯一光亮’,友情在我們生活中,就像黑暗中的火光,在失意灰心的‘黑夜‘,格外珍貴——它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才有了繼續下去的勇氣。”前一句話是原文引用,後一句話則抓住了“照亮”、“黑夜”、“光亮’’等字眼,揭示了它們的含義,點明了友情的珍貴。

“‘談到名聲、榮譽、財富這些東西,如果同友情比,它們都是塵土……,在達爾文看來,許多認為之奮斗的東西,都不如友情可貴,它們就像塵土般卑微而虛幻,而友誼,可以給人帶來長久的快樂和安慰,是一份終身的‘財富’。

上述引證的示例,都是在引用原文之後,抓住了關鍵的內容(加點字),緊扣觀點,給出了自己的分析(畫線句子)。

總之,引證法的要點就在於“引文加分析,分析扣論點”,記住這一點,就能使你的論據發揮應有的作用。

議論文論證方法三、正反對比論證

正反對比論證是把兩種相反的或有差異的觀點、事物進行比較,通過兩相對照,肯定正確的,否定錯誤的,使論點更加鮮明,突出論述的是非。

當我們針對論點進行對比分析時,根據對象不同,主要有兩種情況:

一是道理上的對比。世上的道理,往往有正反兩個方面:勤奮與懶惰,誠實與虛偽,開放與封閉,積極與消極,自立與依賴,廉潔與腐敗,團結與分裂,堅強與軟弱,節儉與奢侈,創新與守舊……運用對比論證,就是要找到道理的對立面,並進一步展開議論。

例如《給他人留點空白》一題,有篇文章進行了道理上的對比:

為他人留點空白,遇事能讓出三分,自己就多了一份愛心:為他人留下三分寬容,人際關系就不會緊張;凡事能為他人留下一點空白,世界就會多一份美好。不要忘了,你留給他人的空白,也是留給自己的出路。

人生舞台,風雲變幻,何處沒有矛盾,何時沒有紛爭?世界上,有坦坦君子,也有戚戚小人。若是你沒有堅忍的心智,沒有寬容的胸懷,就無法與他人和睦相處。即便你一身清白,有德有才,若不懂得給他人留些空白,留些迴旋的空間,也會遭受他人的誤解、刁難,甚至傷害……

倘若你能包容理解,為他人留下三分餘地,反省自身,解剖自己,矛盾就會迎刃而解,就能化干戈為玉帛,化誤會為理解,化狹窄為廣闊,最終會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下一頁更多議論文的論證方法及範文

㈧ 作文中如何使用「例證法」

作文中如何使用「例證法」

河南省柘城縣第二實驗中學  劉西峰  郵編:476200

用典型事例論證的方法叫例證法。俗話說:「事實勝於雄辯。」一篇議論文,如果有了充分、確鑿的事例,就可以使論證站住腳,令人信服。使用例證法,對於扭轉我們平時作文時的那種抽象的說理,空乏的說教,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現象起著重要的作用。

例證法是一種論證有力,易學易掌握的論證方法。

學習例證法,應掌握例證法的語言結構和常見的幾種類型。

例證法的語言結構,一般需要包括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導語部,或者叫領起部,有領起事例,概括段意,承接關聯的作用,有的導語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第二部分是事例部,援引事例,論證觀點,是例證的主體部分。

第三部分是評議部,對所舉事例或評議感嘆,或點明含義,或總結號召。

下面我們舉例分析說明。

其實,古往今來,驕者必敗的例子是不勝枚舉的。吳王夫差驕傲輕敵,使越王勾踐得以東山再起;楚霸王目中無人,使天下得而復失;明末起義軍攻入北京後,由於不少人居功自傲,貪圖安逸,使八旗軍得以闖入中原。這樁樁事實,件件教訓,我們都要引以為戒。

這是一篇題為《想起了關羽》的作文中的例證部分。文中畫直線的部分是導語部分,「驕者必敗」概括所舉事例的大意,「不勝枚舉」領起下面的事例。「其實」有承接上文的作用。中間部分是事例部,列舉了三個驕者失敗的歷史事實。最後加點字的部分是評議部,評議告誡人們以史實為鑒。這段例證,前有引文,後有收結,導語、事例、評議三部分渾然一體。

(直線、加點所示意思以下類同)

用典型事例論證的方法很多,從內容上來說有概述的,有具體的;從數量上說,有舉一例的,有舉多例的;從形式上來說,有用敘述式的,有用修辭格的。為使我們好記,易掌握,現將常用的例證方法簡介如下:

一、概舉法

使用這種例證法,所舉事例應是眾所周知的,只敘述事例的精要點,一般是一個事例只用一個簡單單句來表述。如《說勤》:

要成就一項事業,必須做到勤。司馬光編著《資治通鑒》花了十九年的時間;李時珍寫《本草綱目》花了三十一年;曹雪芹創作《紅樓夢》「披閱五載,增刪五次」;馬克思寫《資本論》辛勤勞動四十年;達爾文寫《物種起源》花了二十年;焦耳解決熱功當量花了三十六年。可見,任何一項成就的取得都是與勤奮分不開的。

這段論證作者列舉五個人們熟知的事例作論據,語言整齊而簡練,論證充分而有力。

二、分列法

列舉多例時,以導語部分為總領,每一例自成一段,這種例證方法叫分列法。運用分列法能夠縱橫古今,馳騁中外,多方援引,反復論說。例如:

只要有毅力,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最終實現夢想。古往今來,有多少成就大業者以驚人的毅力戰勝了困難啊!

司馬遷立志寫一部通史,以「窮天下之際,通古今之變,成百家之言」。然而就在他草創未就之時,為李陵事受宮刑,這對他來說是不能忍受的奇恥大辱,他幾次想引身自絕,然而理想使他在逆境中抬起頭來,毅力使他頑強地活下來,並將全部精力投入著書事業,終於完成了《史記》這部鴻篇巨著。

波蘭的女科學家居里夫人,在極差的實驗條件下,經過長期的艱苦勞動,終於從堆積如山的礦物中發現並提取了珍貴的鐳,為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俄國的奧斯特洛夫斯基為革命頑強戰鬥了一生,即使在癱瘓的情況下還在奮力著書。這使得他的身體日見衰弱,正在這時,他的書稿又在郵寄中丟失,他徒勞了。這對他是多麼沉重的打擊啊!然而毅力驅使他又重新開始了寫作。

當代數學家陳景潤,在十年動亂中,處逆境而不沉淪,為探求「哥德巴赫」猜想的奧秘付出了巨大的心血,這是眾所周知的。

由此可見,在實現理想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風順的,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關鍵是我們的態度。

(馬寧《論毅力》)

這段論證為了證明「只要有毅力,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最終實現夢想。古往今來,有多少成就大業者以驚人的毅力戰勝了困難啊!」這一觀點,作者按古今中外的順序排列,事例足,鋪得開,條理清晰,論證有力,令人信服。

三、排比法

用排比這種方法舉例論證,其形式整齊,結構嚴密,能增強語氣節奏感。例如《說疑》: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科學上的重大突破,理論上的重大創造,技術上的重大發明,往往就是從疑開始的,沒有它就絕不會開出知識的花,結出智慧的果。沒有對「物種不變論」的懷疑,就不會有達爾文的「進化論」的創立;沒有對「地心說」的懷疑,就不會有哥白尼「日心說」的產生;沒有對壺水滾沸頂起壺蓋的懷疑,就不會有瓦特蒸汽機的問世;沒有對蘋果落地的懷疑,就不會有牛頓「萬有引力」說的誕生。

(初三《語文閱讀》上冊)

這個例證,用了四個結構相同的句子,形成排比,語氣連貫一致,強有力地論證了論點。

再如:

要用人,就要善用人。韓信善戰,被漢高祖拜為大將;司馬遷通史,被漢武帝拜為太史令;魏徵善諫,被唐太宗拜為諫議大夫。這三個人都發揮了他們的一技之長。韓信戰必勝,攻必克,魏徵明得失,知興替;司馬遷發憤著書,《史記》成為史家之絕唱,這些都證明了只要讓人才各得其所,就會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為社會做出貢獻。

這段例證,連續用了兩組排比,點出了三個眾所周知的人名,語意明確,句子整齊,語言流暢,有層次地論證了論點。

四、對偶法

用對偶的修辭手法組織例證,能收到排比、例證同樣的效果,因而也較常見。例如:

勤奮是自學課堂里的老師,是自學航道上的燈塔。蘇秦懸梁刺股,匡衡鑿壁偷光,黃霸獄中讀經,范經燃薪寫書,這些古人刻苦學習的故事,足以證明勤奮在自學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錢何衛《聰明來自勤奮》)

這段例證所用事例結構相同,字數相等,節奏相合,局勢整齊,語言流暢,論證有力。

五、對比法

運用這種方法舉出事例進行論證,可以讓讀者更清楚地分清真與假、是與非、善與惡、美與丑,從而鮮明地作者的見解和主張。如《治學的秘訣》:

科學的規律是鐵面無私的,只允許人們遵守,不容違反。沒有精細、嚴格的科學精神,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學成就。……科學研究中,在同一現象面前,粗心的人不以為然,或視而不見;細心的人則抓住不放,以此為追求新發現的端倪。在這個粗心與細心之間,差距天上地下。德國化學家維勒研究一種鋁礦石,漫不經心,失掉了發現「釩」的機會;瑞典化學家肖夫斯特姆抓住苗頭不放,精心研究,終於發現了「釩」。德國化學家李比希研究海藻時,粗心大意,淺嘗輒止,與新元素「溴」失之交臂;法國化學家波拉德破除常規,細致鑽研,成了「溴」的發現者。

這段論證,舉例中有對比、敘述中有分析,通過對比、分析,有力的論證了「科學是嚴肅的、嚴格的、嚴密的,是不允許馬虎的。」

此外還有簡述法、點示法、歸納法、反問法等,但無論運用哪種形式的例證法,都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事例要積累。要恰當地選取事例論證觀點,必須重視平時積累,並進行分類整理,而不能靠臨渴掘井,現用現找。

2.事例要選擇。用以證明論點的事例,必須慎重地選擇確鑿可靠且要典型的事例,這樣才有說服力。

3.事例要提煉。援引事例時一定要根據論證的需要,截取事實的某一點,從某一角度開掘它的意義,且語言要簡潔、概括。

4.事例要闡析。對所引事例要作必要的分析和闡發,以揭示論據與論點的邏輯關系,把「事」與「理」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以理服人。

只要我們平時多閱讀,善積累,會歸納,勤練筆,就能夠達到揮灑自如,用之如神的境地。

㈨ 議論文的論證方法有哪些

1、舉例論證: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作用具體有力地論證了觀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2、引用論證:引用論證比較復雜,這與具體的引弓I用材料有關,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據、名人軼事、笑話趣聞等各種情況,其作用要具體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 權威數據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聞趣事可以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

3、對比論證:征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作用:突出論證了觀點讓人印象深刻)。

寫作方法:

擬好題: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傳遞顯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於它位居文章結構之首,所以文章題目的優劣也會直接影響閱卷者對文章的第一印象。議論文擬題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確的基礎上力求醒目、舒暢。具體而言,可鮮明,可形象,可簡潔,可別致,可整齊,不一而足。總之,以能激發閱卷者閱讀興趣或使之有耳目一新之感為最佳。

議論文的題目要求符合文體特徵,要求鮮明,使人見其題而知其旨。觀點鮮明的文章最受閱卷者的歡迎,因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能夠傳達出文章內容之大概,便於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內容。

開好頭:

高爾基說過:"(開頭)好像音樂里定調一樣,全曲的音調都是它給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議論文的開頭要講究"短、快、靚"。短,即要簡捷,最好三兩句成段,引入本論。開頭短,可避免冗長之贅,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間上突出其內容的重要性。

快,即入題要快,最好三言兩語就點明文章的基本觀點或議論的話題。因為評分標准中有"中心明確"的細則。開篇確定中心,有利於閱卷者按等計分,也有利於作者展開論述,不致出現主旨不清、中途轉換論題等作文大忌。靚,即要精彩。這也是傳統文論中所說的"鳳頭"。

精彩的開頭,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閱卷者,給閱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開頭要精彩,多用比喻、類比、排比等修辭引入論點,還可引述名言,講述寓言故事導入話題。

閱讀全文

與如何用好論證方法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焦油含量檢測方法 瀏覽:289
草酸用什麼方法能夠去掉 瀏覽:224
紅參原液的使用方法 瀏覽:1002
用電腦鍵盤關機操作方法 瀏覽:741
牛皮癬運動治療方法有哪些 瀏覽:503
噴霧香水使用方法 瀏覽:682
戒除美沙酮的最佳方法 瀏覽:12
大池過濾器安裝方法 瀏覽:507
測量方法技術的起源 瀏覽:362
崗位分析方法的選擇依據是 瀏覽:983
食用鑄鐵消除內應力最好的方法 瀏覽:517
測量透鏡焦距的方法哪個好 瀏覽:194
3x97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557
益節美國氨糖食用方法 瀏覽:561
飛利浦溫奶器使用方法 瀏覽:925
FDMS顆粒物測量方法 瀏覽:777
2015新君威後備箱進水解決方法 瀏覽:931
北京標桿企業調研方法有哪些 瀏覽:115
鉛筆生活技巧和方法 瀏覽:539
煙氣控制方法有哪些 瀏覽: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