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怎麼樣才能修仙
修仙多見於現時網路小說,有修仙,修道,修真,修魔之區別,成仙有散仙,地仙,鬼仙,真仙,天仙,上仙之分類,一般指通過某種途徑鍛煉自我,不斷改造自我而成仙的過程,其方法如下:
1。服用外丹。古代有很多方士在深山中煉丹,據說煉成後服之可以成仙。據說淮南王家中雞犬都能升天,就是這個原因。
2。修煉內丹。類似於氣功,通過打坐煉氣等方法,據說可以成仙。呂洞賓等屬此類。
3。研究哲學。通曉天地造化之理,自然成了神仙。例如寫道德經的老聃。
4。殺身成仁。古代很多為國捐軀的忠義之人,現在都成了神仙,如關羽,岳飛等
相信很多的人都中國古老的成仙感興趣,在中國古代有很多的成仙傳說。為什麼沒有人在現代再成仙,為什麼成仙對普通人遙不可及,成仙對人意味著什麼,現在我在這里為大家解開這個千古密團。我們所知的世界有四種力,物理學上它分為引力、電磁力、強力和弱力。宇宙中存在著各種類型的力,是它們把散沙般的基本粒子結合在一起,組成了各種各樣的物質,並安排了宇宙間的秩序。這些力從本質上都可歸結為四種基本力。這四種力的來源是不一樣的。引力源於物體質量的相互吸引,兩個有質量的物體間就存在引力,物體的質量越大,引力就越大。電磁力是由粒子的電荷產生的,一個粒子可以帶正電荷,或者帶負電荷,同性電荷相斥,異性電荷相吸。如果一個粒子不帶電荷,則不受電磁力的影響,不會感受到排斥力和吸引力。強力主要是把誇克結合在一起的力,所以也叫核力。像電磁力一樣,也起源於電荷,不過只是誇克間的電荷,物理學家稱之為「顏色電荷」。弱力的作用是改變粒子而不對粒子產生推和拉的效應,像核聚變和核裂變這兩個過程都是受弱力支配的四種力的相對強度以及作用范圍都有著巨大的區別。從相對強度上來說,假定以電磁力的強度為一個單位強度,則強力要比這個單位大出100倍,弱力只有 1/1000,引力小到幾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在微觀世界中,它只有電磁力的1040分之一!從作用范圍上來說,引力的作用范圍是宇宙范圍的;電磁力的作用范圍在理論上可以達到無限遠,但實際上,大多數物體正負電荷相互抵消,其外部都呈電中性;而強力和弱力的作用范圍則極小,只能在粒子范圍內發生作用。這四種強弱懸殊、性質各異的基本力,完全控制了我們的宇宙,問題來了:為什麼只有四種基本力,這四種力為什麼如此不同?為什麼強力和弱力只能在微觀尺度上發揮作用,而引力和電磁力卻具有無限的作用范圍?還有,為什麼這些力的固有強度會有那麼大的差別?所有這些力有沒有一個共同的根基?如果有,它們為何又分裂了?四種基本作用力的不同還導致了現代物理學兩大支柱——相對論和量子理論——根深蒂固的矛盾,一個新的理論誕生了,它就是超弦理論,在今年的國際超弦理論大會上全世界的科學家一起討論了這個新的理論(這是真實的物理學說,非筆者虛構,與會者有著名的量子理論學家-霍金)。超弦理論認為,不存在粒子,只有弦在空間運動,各種不同的粒子只不過是弦的不同振動模式而已。自然界中所發生的一切相互作用,所有的物質和能量,都可以用弦的分裂和結合來解釋。最為奇特的是,弦並不是在平常的三維空間運動,而是在我們無法想像的高維空間運動。我們過去關於空間的觀念都是錯誤的,空間正在以一種陌生得令人驚訝的方式活動著。超弦理論具體是怎麼樣我這就不詳說了(想了解的人可參考附錄1:《超弦理論與十維空間》)超弦理論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我們的空間結構居然是離散的,而不是連續的!在我們的日常經驗中,空間和時間總是無限可分的,但事實卻大謬不然。空間和時間都有自己的最小值:空間的最小尺度為10 -33厘米,時間的最小值是10 -43秒。因為當空間小到10-33厘米後,時間和空間就會融為一體,空間維度就會高達十維,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空間還能分割,那也是我們目前所不能了解的了空間具有一個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值,這個不可思議的現象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呢?我們很容易想到:我們宏觀的空間結構是由一份份最小的空間包組合起來,在這一份份的空間包中間,極有可能存在著我們無法探測的空間裂縫!所謂「蟲洞理論」中在空間中鑿開一個洞口的設想,從理論上來說真的是可行的,這就是尋找相鄰空間包之間的裂縫,然後用難以想像的高能量轟開這個裂縫,一個蟲洞就出現了!可以說,小小的十維空間包以及它們之間的裂縫存在於我們空間的每一個角落,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能量,我們可以在任何地方鑿開一個蟲洞。好了,看到這相信有很多的人對前面我所說的有些不了解,超弦理論和成仙有什麼聯系呢!下面我將詳細的為大家說明:成仙一詞來源與中國古老的神話傳說,在道教歷史上稱為「金光大道」皆結丹(參考附錄2 《葛仙翁太極沖玄至道心傳》凝陽子。附錄3《還 源篇》[宋]石杏林)普通人學道修煉一生所希望的無非是結成金丹,憑丹得以飛升成仙或延年益壽,長生不老。可見金丹對修道成仙的重要行。問題又來了丹到底是什麼?如何結丹,丹成後又如何飛升。修道過程如下:旋照,開光,避谷,結丹(靈寂),元嬰,出竅-分神,渡劫,大乘。( 註: 這些名詞本是練氣名詞,這里作為修道名詞,蓋因早期的仙俠小說的等級標准大多使用它們,而後來的仙俠小說的等級標准又各用各的,不同小說的等級不太好參照,而塵緣的又好亂,這里的標准大家自己對照下塵緣)上古時期人類還出在知識朦朧時期很多自然界發生的物理現象認為是神仙在發怒作法,在當時的認知中人是神造的,於是中國有了女媧造人的傳說,歐洲也多出了上帝。時間流逝科學的進步在13世紀時人們逐漸認識到沒有神,在歐洲有人提出了生物學這個概念,人們苦苦尋找人誕生的原因,人的思想是從那來的。戰爭和貿易促使科技的進步,終於在大航海時代後人們證明地球是圓的,我們是在一個星球上,改變人類文明認知的巨作《進化論》在達爾文手中誕生。到了近代我們終於知道,人是碳水化合生命,我們的思考來源於我們的大腦,每秒上千萬次的神經元細胞信息傳輸組成我們人類的思想,神經元的組成大腦,傳遞信息的是神經元,而載體是神經元中的生物微電流和化學反應。這一切和我們身體里的各部分器官組成了一個完整的人類。修仙這一特殊的生命過程又是如何在我們的身體里誕生發展的呢?我們細致的看來,產生我們思考的是大腦中的神經元,神經的反應誕生了生物微電流,生物微電流可通過儀器探明(如:醫學上廣泛使用的腦電儀),在物理學上電子是非常細小的單位,它是構成了世界結構的一個重要部分。眾所周知,物質是由原子組成,而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原子核又由質子和中子組成,質子和中子又由誇克組成。那麼,誇克和電子又是由什麼構成的呢?科學家發現,誇克和電子都不可再分了,似乎是沒有內部結構的點粒子,因此把它們稱為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是一切物質的基本單元,就像英語里的「字母」一樣,已知的基本粒子並不僅僅是誇克和電子兩種,而是多達數百種,而且,每一種基本粒子都有它們的反粒子。我們現在把所有的基本粒子分為三大類,通常稱為 「族」:輕子族,包括電子、中微子等;誇克族,包括上誇克、下誇克、粲誇克、奇異誇克、頂誇克和底誇克這六種誇克和各自的反誇克;媒介粒子族,包括光子、膠子等。根據超弦理論世界不存在粒子,只有弦在空間運動,各種不同的粒子只不過是弦的不同振動模式而已。自然界中所發生的一切相互作用,所有的物質和能量,都可以用弦的分裂和結合來解釋。那麼傳遞我們思想的神經元反應不是正在無時無刻進行粒子間的物理反應。也可說為組成粒子的弦在不停振動,根據弦理論的波粒二象性,不停振動必然在相同弦上形成共振。現在我們的出一個很重要的結論,如果某個人(假設為:A)的身體在某種程度上發生了變化,過程如下:1:A的大腦活動加劇了,它產生的特殊弦及粒子能量體(這里假設為W弦)無時無刻不在向周圍的物理空間發共振————這一過程在修仙里我稱為旋照2:共振的結果是什麼?無數的相同頻率的弦會被吸引,當足夠多的弦及粒子能量體在人身邊凝聚必然會對人的身體結構產生輻射導致異變————這一過程在修仙里我稱為開光3:隨著輻射的加深,A人體里的W弦量越來越多,它在輻射我們身體同時改變著身體的基本細胞結構,細胞在這一異變過程中逐步減緩衰老過程,細胞分裂漫漫停下來,當細胞不在需要巨量的化學反應帶來營養,而是通過W弦帶來的粒子能量進行活動時。A逐漸停止了進食來補充營養這一化學反應。————這一過程在修仙里我稱為避谷4:A的身體加聚了反應,這是修仙過程很重要的一步。當人體異變基本結束時,人體內的W弦量達到一個非常可觀的地步,這時需要A有意識的在身體某處凝聚W弦量(物理上的強力和弱力,核聚變和核裂變就是通過著兩種力產生的)。當足夠的W弦量凝聚成一個能量團後,這時W弦將會源源不斷的自動靠近能量團。加大能量團的量度。————這一過程在修仙里我稱為結丹5.能量團在不斷的壯大,它不斷的影響周圍的事物,由於一開始A君的W弦誕生原因是因為大腦的異變,隨著能量體的變化對A君的大腦影響越來越激烈,這時擺在A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加大對能量團(金丹)的控制和影響,在這一不可逆轉的過程中,能量團逐漸受到A君的改造,變為類似於大腦神經元細胞一樣的信息載體(參考:《人工智慧發展前沿》《超級量子計算機發展與結構》)。最終神經元中的大部分信息傳遞到W弦能量團,A君思想的主體由人體大腦思考該為 W弦能量團思考,思考不在受到大腦的限制。————這一過程在修仙里我稱為元嬰6:這時的A君思想載體為W弦能量團(簡稱:思弦體),當思弦體擁有足夠的能量和對周圍空間的影響後思弦體可以單獨離開原生體(身體),離開原生體的思弦體將擁有決大多數人類夢想所不得的能力,如速度————這一過程在修仙里我稱為出竅-分神7:思弦體不斷變大,猶如雪球一樣越滾越多。隨著改變的是A君的能力也在加強。仙人的能力在這一階段發揮的淋漓盡致(大家自己想吧)。當思弦體到了一個限制的地步,它對時間空間和物質的影響已到一個極點,再也不單單是W弦,各種能量都被思弦體所吸引瘋狂的湧向思弦體(參考:《廣義相對論》愛因思坦。《質量與能量的聯系》《力的概念》),修仙最關鍵的時刻來了,如果在這一過程中思弦體能保持其完整性不受各種物質能量的侵襲,並且在這一時段不斷凝結自身能量和對各種能量的控制。那麼恭喜A君,他的修仙道路將跨過一個里程碑————這一過程在修仙里我稱為渡劫8:這是修仙最後的一章,根據超弦理論與十維空間的聯系,我們的空間結構是離散而不是連續的!在我們的日常經驗中,空間和時間總是無限可分的,但事實卻大謬不然。空間和時間都有自己的最小值:空間的最小尺度為10-33厘米,時間的最小值是10-43秒。因為當空間小到10-33厘米後,時間和空間就會融為一體,空間維度就會高達十維,當然在這樣的情況下後,即使空間還能分割,那也是我們目前所不能了解的了。空間具有一個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值,這個不可思議的現象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呢?我們很容易想到:我們宏觀的空間結構是由一份份最小的空間包組合起來,在這一份份的空間包中間,極有可能存在著我們無法探測的空間裂縫!所謂「蟲洞理論」中在空間中鑿開一個洞口的設想,從理論上來說真的是可行的,這就是尋找相鄰空間包之間的裂縫,然後用難以想像的高能量轟開這個裂縫,一個蟲洞就出現了!可以說,小小的十維空間包以及它們之間的裂縫存在於我們空間的每一個角落,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能量,我們可以在任何地方鑿開一個蟲洞。當思弦體渡過第七階段,它擁有的對能量和空間的理解再加上自身的能量,足夠以高能量轟開一條空間裂縫,到達一個我們三維世界所不敢想像的世界,一個包含無數空間層面的世界。------仙界————這一過程在修仙里我稱為大乘成仙,這一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包含了由古到今人類對自身的期望,古時有很多神話傳說在今天看來都是可以實現的,如:嫦娥奔月,一日千里,千里傳音,東海龍宮,雷公電母,幾千年來人類在不斷認識世界的同時也在加強對自身認識對生命的體會,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我相信終有一天人類會揭開世間一切秘密。
修仙之法,入門篇-築基
九節佛風.......
九節佛風法
坐定(雙盤坐或單盤坐式均可),手結定印,即兩手相合,手心向上,左手置於
右手上,兩拇指相接(溝通左、右脈之氣)置於小腹前(臍輪與生殖輪之間〕。
先觀想自已全身透明如水晶琉璃般光亮,身中有二條直立平行的脈,就是中脈、
左脈、右脈,如三根管子一樣;中脈在脊柱內,左脈貼近中脈左邊,右脈帖近在
中脈右邊。中脈發自「海底輪」(肛門前二指,相當於會陰穴〕,直上抵頂輪
(在頭頂心〕會合,折而達於鼻腔,三脈在海底輪處交會。
調整好姿勢後,然後觀想你的對面有一大光明(白光)或是觀恕」本尊」之
面孔(即某尊佛像,如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等,因密宗的最重要是「我即是
佛」〕與修習者面對面,白光從本尊佛的鼻孔流出。
第一節:以左手無名指按左鼻孔,觀想白光隨吸氣進人你的右鼻孔,一入右
脈就化為紅光,順右脈而下,繞到海底輪交匯處;再順左脈向上,隨即放下無名
指,從左鼻孔呼出去,同時想像體內一切業障、疾苦、病氣皆化為黑氣而去。
第二節:以右手無名指按右鼻孔,觀想白光隨吸氣由左鼻孔進入。一人左脈
就化為紅光,順著左脈而下,繞到海底輪交匯處,再順著右脈向上,隨即放下右
手無名指,從右鼻孔呼出去,想像體內一切業障、疾苦、病氣皆隨黑氣排出。
第三節:觀想白光隨吸氣由左、右鼻孔同時進入,一入左、右脈就化為紅
光,分別顧左、右脈而下,至海底輪交匯處進入中脈,向上沖頂,如沖不上去,
再折回海底輪,再順著左、右脈上行,由左、右鼻孔呼出去。想像體內一切業
障、疾苦、病病皆化成黑氣排出。隨著功力的加深,沿中脈上沖的紅光力量越來
越大。
第四節:白光從左鼻孔進,紅光從右鼻孔出(即重復第二節〕。
第五節:白光從右鼻孔進,紅光黑氣從左鼻孔出(即重復第一節)。
第六節:從兩鼻孔進,從兩鼻孔出(重復第三節)。
第七節:從兩鼻孔進,從兩鼻孔出(再重復練第三節〕。
第八節:從右鼻孔進,從左鼻孔出(重復練第一節)。
第九節:從左鼻孔進,從右鼻孔出(重復練第二節)。
「九節佛風」實際上只有三節,其他六節是將次序顛倒、重復練,在於訓練
學功者的意力和念力。
本法通過九節的變換,使修習者專注於呼吸吐納,以阻止雜念的產生,把精神完
全集中在九節佛風變化的「一念」之中,就是以一念破萬念。在修煉半年至一年
後,只要「九節佛風」做完,就能進入「靜定之境」。
觀想中的白光是「凈光」,變成紅光是在清潔、凈化體內的一切穢氣,然後
化成黑氣呼出體外。這樣不斷地「納白吐黑」,久久修習,就能使自身化為清凈
化,與宇宙的「大光明」融合,有益於身體健康,祛病延年,並為以後的修煉打
下基礎。
練」九節佛風」,最好能用意念控制左、右鼻孔的氣息出入,初學者做不
到,才用無名指按鼻孔之法,因為手的動作大多,會影響入靜效果,用意念控制
鼻孔出入息,開始不易做到,但久練就會變為容易。若能不用手按壓鼻孔,則打
坐開始兩手便應結成「定印」,置於腹前,直到行功完畢。
「九節佛風」的要領是,呼吸要慢、細、長。
慢一因為慢才能定心,才能自在,才能聚氣。
細一細才能精細,才能輕逸,能動靜隨意;
長一長才能入靜,才能清靜,」定能生靜、靜能生慧」。
以上是收心定性入門的第一步.如果小有所成就可以 築基 了.
B. 神仙是怎麼煉成的
自古以來,各路神仙的傳說不絕於耳。即使是現在,各種修仙類網路小說也是層出不窮,經久不衰。
而能夠成仙做神,逍遙自在,也一直是人們的終極追求。無論帝王將相,平頭百姓,都不能免。
世人都知神仙好啊。
那麼神仙究竟是怎麼煉成的呢?對於我們凡人來說,有沒有可操作的空間呢?
我們慢慢剖析。
根據古籍記載,成仙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是殊途同歸,主要有四種途徑。
一是「天生天授」。
天生的神仙,代表就是三清。玉清原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這三位天尊是神仙的最高形態,乃是開天闢地就存在的神仙。
那什麼是天授呢?顧名思義就是「天」授予的神位。代表就是玉皇大帝,四御的北極紫薇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祗等。
這些大帝雖然不是天生就是神仙,但也是命中註定必然能成仙的,所有叫天授。
像三清這種天生神仙自然就不用說了,天授神仙也沒我們凡人什麼事了,位置都滿了。
這種至高至極的存在對凡人來說,太過遙遠。所以這種成神仙的途徑是沒戲的。
第二種途徑是「上頭有人」。
上頭有人,簡單的說就是你有個已經當神仙的親朋好友。有人說,成仙也能走後門啊。
但其實這也是正途,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絕非玩笑。想想有一天你成仙了,九天之上如此寂寞,不如把父母親人朋友也叫上來陪我?情理之中啊。
所以這大概是最簡單的成仙途徑了,如果你認識神仙的話。
第三種途徑就是「精誠所至」。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不僅金石能開,神仙也能成。這種方法其實跟第二種有相似之處。也是依靠別的神仙來成仙,簡單的說就是求道成仙的心萬分虔誠,感動了一些非親非故的神仙,這些神仙就會來度化你。
跟第二種方法不同的是,神仙不會平白無故的就帶你成仙,考驗一下是起碼的。甚至會有多種多樣平常人完全想不到的考驗。
表面上看,這種途徑似乎也很簡單,只有心誠就行。其實不然,光感動神仙就十分不易,看看秦始皇就知道了。
就算感動了神仙,考驗也不是輕易能承受的。比如有一天一個老頭端一碗大便水,告訴你這是長生不老湯,你喝不喝?再比如一個滿身長瘡流膿的老頭,讓你救他,方法是要你舔他全身的膿瘡,你一個人舔還不行,還要你全家都來舔,你舔不?此皆古籍記載的案例。
可見這個成仙途徑也遠非一般人能承受的。
第四種途徑「修煉」成仙。
這種途徑就很好理解了,其實就跟現在的修仙小說差不多,所謂我命由我不由天。
資師秘訣證自我心,歷象不能易其堅,雷霆不能駭其聽,富貴不能惑其志,聲色不能誘其衷,此則我命在我,長生自至。
這種途徑的難易的程度就看各人的理解了,就要想像假設把自己放進修仙小說世界裡,看看自己能活多少章了。
相對來說,這種方法到是比前幾種靠譜的多,只要有修煉法訣,堅定的意志,就可以自行修煉成仙。
不過人生在世,紅塵滾滾,聲色犬馬,各種誘惑無所不在,能堅定意志,安心修道的恐怕也是少之又少。
綜上所述,其實就算是有成仙的途徑,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凡人成仙的追求無非也就是,看中了神仙的逍遙自在,其實古今很多佚名之士,或逍遙自在,或悠然自得,或順其自然。如果人都能有這樣的心境,我想跟成仙也差不多了吧。
我是咸魚道長,本人每篇均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C. 怎麼樣才可以成仙
行滿三百件善事在不做惡的情況下既為地仙。行滿三千件善事既為天仙。當然要誠心。看一下《楞嚴經》第九卷和第十卷裡面講了道家的十種成仙方法很詳細。
D. 怎樣才能修煉成仙
如果我們活得很累,離仙道遠了;如果我們越活越開心越快樂,自由瀟灑,離仙道近了。 從人間到天國,也就是從人到仙,需要八大覺悟:
一、覺悟生命。生命是有靈性的一種反物質結構,生生息息,輪回轉化,永不死滅。
二、覺悟生死。生死是表象,不是實質,生死是形式,不是根本,「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船到對岸,棄船上岸。
三、覺悟因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四、覺悟空間。宇宙中有20個平行世界,有36維空間,有天堂,有地獄,天堂是為完美者設置,地獄是為缺陷者設置,有什麼樣的生命狀態,就有什麼樣的生存空間。
五、覺悟因緣。一切皆是緣,與鬼結緣去陰間,與仙結緣達仙境,債務不清走不出困境,功德不足到達不了仙境。
六、覺悟心性。現實是意識的投射,意識創造現實,萬象生心靈,心靈超萬象,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花香蝶自來,心凈仙人至,心無所住即如來,性是結構的特徵,性就是佛。
七、覺悟法陣。宇宙中有36道法陣,這是游戲之源,妙趣橫生,比如權、錢、名、利、色、情感就是一局局法陣,深陷其中難以超脫,唯有獲得無上正等正覺,才能「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八、覺悟本真。一切皆有源,源頭乃本真。意識、結構、能量乃構成宇宙的三要素,其餘皆「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祖上帝就是一切的源頭,就是本真,認識上帝,走上帝之道,八萬四千法門皆通途;不識上帝,不走上帝之道,八萬四千法門盡頭全是懸崖峭壁。
E. 怎麼才能成仙
成仙是道教的說法。修行修煉成仙是不一定的,但是可以延年益壽。解釋道教的一些修煉方法。《丹道修煉-大丹直指》 。
一 、 論 三 寶 三 要
修煉有三寶三要。
三寶者,精、氣、神也。精,先天一點元陽也;氣,人身未生之初祖氣也;神即性,天所賦也。此三品上葯,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化道,三寶之旨也。
三要者,一曰鼎爐,異名雖多,而玄關一竅,實鼎爐也;二曰葯物,異名亦多,而先天一氣,實葯物也;三曰火候,名亦甚多,而元神妙用,實火候也。
二 、 論 三 關 三 田
夫背後尾閭、夾脊、玉枕,謂之三關,屬督脈,為陽;前面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謂之三田,屬任脈,為陰。此陰陽升降之路,自背後督脈上來,即屬子,自前面任脈下去,即屬午,子午抽添,所謂周天火候是也。
先說三關:尾閭關在背後夾脊下,脊骨盡頭處,其關通內腎之竅。直上至背後對內腎處,謂之夾脊雙關。又上至腦後,謂之玉枕關。三關通起一條髓路,號曰漕溪,又曰黃河,乃陽氣上升之路。
再論三田:泥丸謂之上丹田,其穴在兩眉正中入內三寸之地,方圓一寸二分,虛間一穴,乃藏神之所。心下三寸六分,名曰土釜,黃庭宮也,乃中丹田,方圓一寸二分,亦虛間一穴,乃藏氣之所,煉丹之鼎。直下與臍門相對過處,約有三寸六分,故曰「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自天至地八萬四千里,自心至腎八寸四分,天心三寸六分,地腎三寸六分,中丹田一寸二分,非八寸四分而何。臍之後,腎之前,名曰偃月爐,又曰氣海。稍下一寸三分,名曰華池,又曰下丹田,方圓一寸二分,亦是虛間之穴,乃藏精之所、采葯之處。此處有兩竅,向上一竅通內腎,直下一竅通尾閭,中間乃無中生有之竅,強名曰玄關,直一之氣產生之時,玄關自開。
三 、 論 奇 經 八 脈
八脈者,沖脈在風府穴下,督脈在臍後,任脈在臍前,帶脈在腰間,陰蹺脈在尾閭前陰囊下,陽蹺脈在尾閭後二節,陰維脈在頂前一寸三分,陽維脈在頂後一寸三分。凡人有此八脈,俱屬陰神,閉而不開,惟神仙以陽氣沖開,故能得道。八脈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氣之祖。
采之惟在陰蹺為先,此脈才動,諸脈皆通。次督、任、沖三脈,總為經脈造化之源。而陰蹺一脈,上通泥丸,下通湧泉。倘能知此,使真氣聚散,皆從此關竅,則天門常開,地戶永閉,*脈周流於一身,貫通上下,和氣自然上朝,陽長陰消,所謂「天根月窟閑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得之者身體輕健,容衰返壯,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驗也。
四 、 論 坎 離 水 火
當人未生之時,一點初凝,總是混沌性命。三月而玄牝立,臍如瓜蒂,兒在胎中,隨母呼吸。既生而剪去臍帶,天翻地覆,則一點真陽,凝聚於臍中。乾變為離,坤變為坎,故神出氣移,遂不復守胎中息。息不守則心火屬離,如汞欲飛,又加以思虛念想,益不與腎水相接。腎水屬坎,如鉛欲沉,又加情動失固,益不與心火相接。腎自腎,心自心,水火各居,是任其升沉,坎離不得顛倒矣。不但不能生丹,而且生疾病耳,焉有生理。
又論胎息,呼不得神宰,一息不全,吸不得神宰,亦一息不全。使息息歸根,以接先天元氣,神入氣中,氣包神外,如胎兒在母腹中呼吸一般,即為胎息。蓋呼吸者氣也,神者心也,以神馭氣,以氣留形,以神馭氣而成道,即以火煉葯而成丹也。
五 、 論 呼 吸
訣曰:氣是添年葯,心為使氣神;能知神氣祖,便是得仙人。
蓋呼吸所從起者也,呼為父母元氣,吸為天地正氣。令氣合形,神合氣,則命在我矣。凡人不知收藏呼吸之地,強閉出入,與死靜者無異。又或任其出入,則元氣隨呼氣而出,反為天地所奪。
是以有抽添之說,使氣之呼吸至於根蒂。吸自外而內,呼之亦入內,吸則來於子宮玉洞,呼則直上昆侖巔頂,呼吸旋為一氣,成為胎息。雖然,一氣如何至此?蓋呼吸久,但覺有一吸至於內,久之而並不覺氣急,猶子在母腹時,即為胎息也。但凡人只知吸之在內 , 不知呼之亦在內,知之則可奪天地之正氣矣 , 而後方謂之「添年葯」。
六 、 論 玄 竅
又曰:汝欲內呼吸 , 汝當得其一 , 則萬事畢。一之為物 , 有兩竅 , 兩竅又止一竅。此一竅也,無內外,無邊際,中有乾坤理五氣、合百神,此根蒂之處、結胎之所,性命始於此,精氣神俱生於此。
及吾生身受氣之初,父母精氣相交之頃,流注一線之路,其中似有一管相通,故曰無孔笛,沒口人吹也。有此管,然後生腎,生諸臟腑,一身經脈,皆從此生,又曰總持門,曰三關要路。在母腹時,吸至此竅,合天降,呼從此竅,合地升,又名為龜鼻頭,惟此一竅,乃內呼吸之根蒂,先天元氣實游於此,天地正氣實從此入。
人以命門為玄,腎堂為牝,此處立基,謬之千里矣。不知玄牝乃天地之根,在西南坤地,臍後腎前,而又非臍下一寸三分,亦非兩腎間之空竅。此乃真竅,能得而知。上通泥丸,下透湧泉,中接心腎,內虛而直,不可形求,不可意取。先天真種實藏於此,通天地,通神聖,得則生矣,失則死矣,「真人之息以踵」者此也。此天仙下手處,舍此而下,酆都九幽者也。
七 、 論 塞 兌 垂 簾
塞兌者,口開神氣散,故塞之也。垂簾者,眼全開神漏,全閉神昏,惟垂簾微啟耳。兩眼之中即天根,即所謂性命關也。其根生於眼,眼屬心,心生造化,自屬玄之又玄者,仙家謂之玄牝之門。心腎內日月,交接於內,兩眼外日月,交接於外,攢簇水火而不散,氣自調矣。
八 、 論 回 光 調 息
欲明回光調息,須知觀音常之妙用。觀音堂者何?觀屬眼,音屬耳,眼屬心,耳屬腎,心腎相接處,為觀音堂,主持一身神氣者也。
其法自兩眼角收心一處,收到兩眼中間,以一身心神,盡收此處,所謂「乾坤大地一起收來」是也。心定之後,自此用眼下看鼻尖,直下看到臍下。眼常在此處,寂然不動,任鼻呼吸,調息綿綿,若存若亡。不假工夫,則真息自調,「息不由於鼻外,思維止於身中」。正謂此耳。又曰「蟾光終日照西川,即此便是葯之根。」蟾光即眼光也,西川即臍下坤地也。如此回光於臍下,以調真息,是神入氣穴。回光日久,腎中一點真陽,上與心神相合,則心息相依 ( 內息者氣也 ) ,心息相依則水火既濟。
回光調息工夫,遇靜即行,不拘子午,十二時中皆可為。即行功時,意失便收來,所謂「放去收來總是伊」。
是工用久,心內自悟,五賊先去,五賊乃眼耳鼻口意。眼不外視而內照,則魂在肝而不從眼漏;耳不聞聲而返聽,則精在腎而不從耳漏;鼻不嗅味而調息,則魄在肺而不從鼻漏;口不開言而塞兌,則念在脾而不從口漏;意不妄想而默守,則神在心而不從意漏。如此精神魂魄意,攢簇在坤位,則獨修無漏矣。
九 、 論 采 葯
葯者何物,吾身元氣是也。元氣行乎氣血之中,而耳能聽,目能視,手能持,足能行。然而人之生,元氣生之也,所以強名其氣曰「命」,而心有神,強名曰「性」,神氣交,性命合,故曰「雙修」,工夫只在一「雙」字,心火上炎,腎水下漏,便不雙也,故修性兼修命也。雙修之道無他,不過取腎中之氣,以合心中之神耳。
采氣之訣:脊骨二十一節,自下而上,七節之旁,兩腎居之。天一生水,夜子時後,一陽初生,身中元氣,從尾閭穴,自下而上,卻行到腎。兩腎中間有一竅,正七節之中,元氣從此而出,沖動陽關。所以人睡到半夜子時之後,外腎陽舉。陽不自舉,內腎竅中之氣發出而外腎舉也。當其內腎陽氣將到外腎之時,不妨披衣起坐,垂目閉口,調息綿綿,存想兩腎中間,若有氣從此出,此氣即謂之鉛,為水中金也,又名白虎。夜夜行工,坐更余方睡。腎絡連心,下動上應,一月之間,覺兩腎中間氣動而出,只因起坐,寂然不動之中,復以色情采之,欲罷不能,欲解不釋,此氣不得順而下行,乃逆而上行。丹道只在一「逆」字,順於凡母則成胎,逆受靈母則成丹。外腎不舉,便是陽氣不行之驗。不採之采,是名為采,而所謂煉精化氣者也。
又人吃五穀諸味,濁化為渣,清化為津,津又化為陰精,陰精不煉,便作怪想淫慾。只用丹田自然之風,吹動其中真火,火在下而水在上,水得火蒸,自然化氣而上騰,蒸透一身關竅,是為煉陰精而化真氣也。
十 、 論 交 媾
既覺腎水上升,便以心氣下降。心氣謂之汞,以其木生火也,又名青龍。心氣下降,則水火迎合,心腎二氣,自然交媾,即身中夫婦也。以意為媒,用意勾引,意即中央土也,又曰戊己土。
所謂交媾,只心腎二氣,循環於心下腎上之間,玄門指為洞房。循環百遍,交媾數足,自然落於黃庭 ( 下丹田 ) 相迎。無夜不交媾,夜夜落黃庭,則夜夜元氣凝聚。常人以之延壽,玄門以之修煉,皆藉此氣為丹頭也。
十 一 、 論 河 車
元氣積聚丹田,上無路可通,只得下穿尾閭,由尾閭而夾脊、而玉枕、而泥丸,則背後氣通也。前降之氣,愈引後升之氣,上而復下,下而復上,玄門所謂「河車運轉」、「夾脊雙關透頂門,修行徑路此為尊」者也,總之是任督二脈通。任起中極之下,上至咽喉,屬陰脈之海,督起少腹以下,至上鵲橋,屬陽脈之海,二脈通,則百脈皆通。又曰「皆在心內運天經」,「天經」即二脈也,「晝夜存之可長生」也。
運轉之後,復落黃庭,自覺黃庭內有氣存焉,以心常常照顧,所謂心息相依,又謂凝神入氣穴者此也。行住坐卧,照顧不移,神氣自凝,一氣既歸中,鼻中氣自微,所謂「調息要調真息息」者此也。
十 二 、 論 采 真 陽 之 氣
丹道當夜氣之未失,但凝神聚氣,端坐片時,少焉神氣歸根,自然無中生有,漸凝漸聚,生出一團陽氣。聞至人調息養性之訣,無非精氣通身,煉一身之陰氣而已。
若於寂然不動之中,復有動機,即如法采之,此時更加觀照而凝神,以助火工。即不必三個月時候,或靜坐時,或睡醒時,覺腹中有沖和之氣,升撞不定,此真陽之氣動也。即用微意,采此真陽之氣,引到頂上正路中,所謂「倒行逆施,以能升頂」者此也。復自頂上引至腹中,又自腹中引入尾閭關。前後數回,片晌工夫,一得永得,其氣常自周流矣。
十 三 、 論 合 日 月 真 氣
又曰:能奪天地之真氣,可以長生。法可早晨於高處,向日靜坐,存想太陽包羅吾身,連身化為太陽。無思無欲,混混沌沌,天地之氣漸漸歸於吾身。
亦可二六時中只向日,如日在東,眼則向東,日在西,眼則向西。總是吾身與太陽相抱,輪轉不息,方能得之。
合月之氣亦然。
十 四 、 論 接 天 地 之 氣
然凝一之久,又復周流循環不已。鼻息之氣接天地之氣,天地之氣從鼻入,接著腎中之祖氣,與之混合一運。此人之氣而漸與天地合,以為後來煉氣化神張本,補益吾鑿喪之真氣,所謂「竹破以竹補」也。又以此融化凡精,而生真氣,真氣已足,自然化神,充滿一身內外。
十 五 、 論 得 丹
如欲得丹,必須棄世大靜,小靜三日,中靜五日,大靜七日。靜中自然生動,所謂「人死自活」,此時全仗道友護持之力。「混沌鴻蒙,牝牡相從」,鴻蒙者一氣未分時也,相從者陰陽混於中而不相離也。當其未離也,神凝氣聚,混融為一,內不覺一身,外不覺宇宙,與道為一,萬慮俱遣,溟溟滓滓,不可得而名,強名曰「太乙含真氣」,又名曰「先天一氣」,為金丹之母。
今人不知大道之祖,或指真鉛為先天,或指天一生水為先天,或指兩腎中間靈明處為先天,皆非大道之先天也。
又曰「采鴻蒙未判之氣,奪龍虎始媾之精。」閉入黃房,煉成至寶,寂然不動,則心與天通而造化可奪。又曰「不向腎中求造化,卻於心裡覓工夫。」
勤而行之,可與鍾呂並駕矣。 丹道修煉—內丹三要 內丹術認為鼎爐(亦名玄牝)、葯物、火候是進行內丹術鍛煉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三大要件,稱為內丹三要,這三個名稱都仿自外丹術。 鼎爐——鼎爐包括鼎和爐,或混稱鼎器。原指外丹術冶煉時所用的鍋灶,被內丹術引用於自我鍛煉中。內丹術中的鼎爐是指任督脈上的幾個主要部位。正如《中和集》中所指出的:「或問何謂鼎爐?曰:身心為鼎爐……今人外面安爐立鼎者謬矣。」所以不可求諸於外。《悟真篇》說:「休泥丹灶費功夫,煉葯須求偃月爐,自有天然真火育,何須紫炭及吹噓。」這里身體內的鼎爐,張紫陽名之曰偃月爐。在傳統丹經中,鼎爐有很多別名,如乾坤鼎器、坎離匡廓、玄關一竅、太乙神爐、神室黃房、混元丹鼎、玉爐金鼎、偃月爐、黃金室、威光鼎、東陽造化爐等。在丹經中用得比較多的是《周易》中乾坤兩卦表示鼎器,以乾為首,故為鼎;坤為腹,故為爐。實際上乾坤鼎爐,以及玄牝、穀神都是丹田的代名詞。丹田又分上中下三個丹田,具體位置,多數意見是,上丹田為兩眉之間的泥丸,中丹田為兩乳之間的絳宮,下丹田在臍或臍下。《金鼎大要》中認為:「內鼎者,即下丹田,在臍之下,臍後腎前。在道之士只要認取下丹田之極處為准,是神器歸藏之府,方圓四寸,一名太中極。太中極者,言一身上下四身之中,又名太海者,以貯一身之血。故曰太海。」是說下丹田之部位比較大,方圓四寸,所以具體位置不能執著,因為師傳不同,練功者身體體質差異,要由練功者在實踐中,在方圓四寸的范圍內,自己來確定。 三丹田中以下丹田為根本,因為,「一點元靈之氣,聚於臍下」,「天一元氣化生於此」。上丹田被認為在煉精化氣時,為還精補腦之處;在煉氣化神時,陽神上遷的地點;在煉神還虛時,為培育陽神之府。至於其各自作用,一般認為上丹田主神,中丹田主氣,下丹田主精。清劉一明《修真辨難》上說:「下丹田煉精化氣,中丹田煉氣化神,上丹田煉神還虛。」這是指在不同煉功階段,三丹田的應用,要有所側重。 葯物——內丹學中葯物一語也仿自外丹術,但不是外丹術中所用的金石礦物。對此《悟真篇》指出:「修煉三黃及四神。」三黃指雄黃、雌黃、硫黃,四神是硃砂、水銀、鉛、硝,都是外丹的原料,而不是內丹葯物。內丹葯物是人體內的精氣神。精氣神及其理論不但為歷代醫學家所重視,並在醫療實踐中廣泛地應用,在內丹學中被視為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與物質基礎。故有三元、三才、三寶之說。如《悟真篇》中說:「三元者,三才也,其在天,為日月星之三光,在地為水火土之三要,在人為精氣神之三物也。」《規中指南》中說:「采葯者采身中之葯也,身中之葯者,精氣神也。」《金丹大要》中亦說:「修煉金丹者,煉精氣神而已。」 精——是一切精微有用的、滋養人體的物質,更是構成人體的物質基礎。所以《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夫精者身之本也。」 《靈樞·經脈》說:「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干,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皮膚堅而毛發長。」人體各部分都含有精的成分,而各部組織都以精為基礎。 氣——是充養人體的一種精微物質,或是人體臟器的功能活動,它的重要性,正如《難經·八難》中說的:「氣者,人之根本也。根絕,則莖葉枯矣。」由於氣分布部位以及它所反映出來的作用不同,故有多種不同的名稱。如稟受於先天的元氣,又稱原氣、真氣、真元之氣;得自於呼吸、飲食的,稱為後天之氣、呼吸之氣、水谷之氣,氣在陰分者即陰氣,氣在陽分者即陽氣,氣在表為衛氣,氣在脈中為營氣,氣在心為心氣,在肺為肺氣,在肝為肝氣,在脾為脾氣,在胃為胃氣,在腎為腎氣,在上焦為宗氣,在中焦為中氣,在下焦為元陰元陽之氣等。而它的根本在於元氣,元氣又在下丹田。《醫學源流論》中指出:「五臟有五臟的真精,此元氣之分體者也。」而其根本所在,即道經所謂丹田,《難經》所謂命門,《內經》所謂有七節之旁有小心。陰陽闔辟存乎此,呼吸出入系乎此,無火而能令百體皆溫,無水而能令五臟皆潤,此中一線未絕,則生命一線未亡,皆賴此也。 神——是指人體生命活動現象的總稱,包括思想活動和內在腑臟精氣的外在表現。《靈樞·本神》篇中說:「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所以神是有物質基礎的,它是由男女「兩精」相互作用的產物,而且出生之後,其一切活動又必須依賴於後天的滋養,「故神者,水谷之精也」。 精氣神三者在丹經著作中有多種名稱,各種代號,有時使人不知所指,據宋人翁葆光統計,精氣的代號有月魄、水虎、黑鉛、丹田、黃芽鉛、止弦金半斤、坎、庚、金等29個。神的代號有離、卯、木、日魂、奼女、真汞、火龍、金烏、硃砂、紅鉛、砂里汞等37個。在以上種種代名詞中「精氣」往往合稱,而用得最多的是坎、離、鉛、汞、龍、烏、兔等。內丹中以三者為鍛煉對象。鍛煉的目的就在於調養精、氣、神。通過鍛煉,使在後天耗散的精、氣、神得到恢復、充實而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正如明初朱權的《神隱》中所說的:「凡人修養攝生之道,各有其法,如平昔燕居之日,大概勿要損精、耗氣、傷神。此三者道家謂之全精、全氣、全神是也。三者既失,真氣耗散,體不堅矣,曷能擬於仙道哉。」所以內丹學更明確指出:「能固其精,寶其氣,全其神,三田精滿,五臟氣盈,然後謂之丹成。」《黃庭內景經》28章中說:「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以成真。」只是有的古人加上了神秘的外衣,使人難以捉摸而已。對此唐代呂純陽在詩中曾予以揭露:「精養靈根,氣養神,此真之外更無虛,神仙不肯說分明,迷了千千萬萬人。」(見《全唐詩》三八五卷) 在內丹學強調的精、氣、神,在先天本是一體,都是先天祖氣所化,所以《性命圭旨》中說:「大葯雖分精所神,三般原是一根生。」只是「以其流行謂之氣,以其凝聚謂之精,以其妙用謂之神」。因為原是一體,所以在後天就能互相轉化與促進。張景岳說:「人生之本,精與氣耳,精能生氣,氣亦生精,氣聚精盈則神旺,氣散精衰則神去。」(《類經》卷二八)在精、氣、神的轉化過程中,以何者起主導作用,古人有三說,即以氣為主者,以精為主者,以神為主者,但三者既互為用,相互促進,就不能簡單地劃分主次。徐春圃在《古今醫統大全》中就講了三者的相互促進轉化:「乾元之氣化為精,精反為氣,精者運於神,精益則神明,精固則神暢,神暢則性健。若精散則神疲,精疲則神去,神去則死。」《類證治裁》也說:「神生於氣,氣化於精,精化氣,氣化神。故精者身之本,氣者神之寶,形者神之宅。」所以三者是不能分割的一個整體。在內丹學中,則精是基本,氣是動力,神是主導。由於精、氣、神能互相轉化,在內丹術中就把加強轉化,促進轉化,作為煉功的步驟與要求,如第一步以「煉精化氣」作為要求,第二步以「煉氣化神」作為要求,第三步以「煉神還虛」作為要求。對這三步轉化,稱為「煉形化氣,煉氣成神,煉神合道」名之為「三華聚頂」。 三火候——火候在內丹術中,視為不傳之秘,其原因有三:1.火候是功法中最重要的一項,正如《悟真篇》中說:「縱識硃砂與黑鉛,不知火候也如閑」,所以不肯輕傳;2.要真正掌握火候,必須具有《周易》圖卦的基本知識;3.每個煉功者其身體素質,煉功質量,實踐體會各不一樣,很難立一法而釋千疑。因此張紫陽說:「契論經歌講至真,不將火候著於文。」誠如《還丹復命篇》中說的「對人傳葯不傳火,從來火候少人知」的情況。實際上古人只是強調對火候要「臨爐指點」,即現場指導,更強調自悟體會。 火候,原指冶煉礦物以作丹葯過程中對火力大小、久暫的調節與掌握。內丹學中的火候則指整個修煉過程中,對意念或運用意念掌握呼吸的程序、法度。火即意念。柳華陽《金仙論證》中說:「火者神也,曰汞、曰日、曰烏、曰龍,皆我之真意也。」因此意念的掌握為火、汞、日、烏、龍為其代名詞。明玄同子《真詮》中說:「火候常在念頭上著力。」《金仙證論》中也指出:「凡小周天,始終全仗橐龠之風,以為金丹之權柄。」這里橐龠就是指呼吸,念頭著力在呼吸上,即為火候。內丹術對火候的掌握運用,全是結合《周易》及其陰陽消長來指導的。具體表現在1.一陽生的時間;2.陽息、陰消與沐浴;3.陰陽消長的火候過程等。
F. 如何才能得到成仙呢
要得道成仙,先要修煉成清雅脫俗的人,然後再等觀音點化,求得仙丹仙劍,再到人間採集8滴眼淚,自然能得道成仙
G. 怎麼才能修煉成仙
這個修煉成仙要有德行智慧才能成仙,如果沒有德行智慧不能成仙,成仙的方法就是公平正義聰明正直,所謂:「聰明正直謂之神,如果人不正不直成不了仙,只是一介凡夫俗子,能有什麼能力,成仙也要心善,如果心不善不能成仙,神仙都是心善,心不善的人成不了仙,所謂:「天心無私,天心都是大公無私的,天帝都是無私的,神仙也是一樣,如果心行不善念念不為別人念念想自己的成不了仙,心即神,神即心,無愧於心便無愧於神,有愧於心便是有愧於神,欺心便是欺神,愧心便是愧神,神就是心,心就是神,所以修煉成仙心要善,心行不善成不了仙,《太上感應篇》上說:「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如果求天仙,發願行一千三百善便可成天仙,如果求地仙發願行三百善便可成地仙,成仙的根本就是要先把自己的心行擺正,如果心行不善不能成仙,只能去做鬼,仙有五種等級,《楞嚴經》上講仙有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所以行善可以入仙道,名列仙班,你看歷史上的包青天,生前賞罰分明,死後做閻羅王,當閻羅天子,掌管第五殿,還有台州應尚書,由於暗中救了一個人,被天帝封為陰德尚書,歷史上很多行善積德的人死後都成了仙,行善積德的人都是成了仙,不是在陰間當官辦理陽間的事務就是在天界做神仙,所以修煉成仙就是要先行善,如果念頭不善行為不善是修不成的,但是成神成仙還不圓滿,因為成神成仙還有六道輪回,還有壽命,成神成仙還要修五戒十善四無量心,佛講天有二十八層天,天越高壽命越大,最大的八萬大劫,八萬大劫之後又要墮落下來,所以成仙究竟不圓滿,不如成佛成菩薩,有智慧的人都願意成佛成菩薩出三界了生死,甚至念佛求生凈土,到那裡可以沒有輪回,壽命是無量壽,是永恆的世界,所以智慧的人都願意求出三界了生死,求脫離生老病死人間八苦,求脫離胎生濕生卵生化生,這才是真正的成仙,才是真正獲得永恆安樂,成永恆的仙,享永恆的安樂,這樣才能真正成仙,所以成仙行善究竟不圓滿,只有成佛成菩薩才是真正的圓滿
H. 怎樣才能修煉成仙
這個修煉啊,哥還是有一點心得的,具體的方法:
先擺個五心朝天的姿勢,雙目微閉,舌抵上顎,面帶微笑。意守丹田(下丹田,就在臍下三分處),放鬆心境,呼吸要綿長。這個可以慢慢培養,到高深處在鼻孔前放根羽毛呼吸都看不出羽毛在動.就這樣一呼一吸,可以在呼吸時默念「松,靜」達到心無雜念的效果.然後整個人圓圓融融,彷彿與宇宙合而為一,這時候可能會出現一些幻覺,不要可以去追求,當幻覺不存在就是,如果刻意追求的話有可能走火入魔.還可能有酸,麻,漲,冷,熱等感覺,不必擔心,這是正常現象,就是俗稱的氣感。然後不斷修煉,練上幾年就能出功夫了。再練幾千年可能就飛升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