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論述各種辨證方法如何運用

論述各種辨證方法如何運用

發布時間:2022-09-12 09:43:21

A. 六經辨證的方法是什麼

六經辨證是東漢著名醫學家張仲景創立的外感熱性病的辨證施治體系,在中醫發展史上有十分重大的意義。關於六經的實質,歷代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見解,但總體認為與人體的經絡有關聯。經絡臟腑是人體不可分割的整體,故某一經的病變,很可能影響到另一經,所以六經病有相互傳變的證候。一般說來,六經傳變,陽病大多從太陽開始,然後傳入陽明、少陽,如正氣不足,亦可傳及三陰;陰證大多從太陰開始,然後傳入少陰、厥陰,但亦有邪氣直中三陰的。總之,病邪傳變,大多自表而里,由實而虛;然在正復邪衰的情況下,亦可由里達表,由虛轉實。前者是病邪進展的傳變,後者是病情向愈的轉歸,所以有這樣的演變,是與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有密切關系的,凡病邪的輕重、體質的強弱,以及治療的恰當與否,都是決定疾病傳變的主要因素。如病人體質衰弱,或醫治不當,雖陽證亦可轉入三陰;反之,如病護理較好,醫治適宜,雖陰證亦可轉出三陽。所以,疾病的傳變雖然沒有固定的形式,但是也總不離乎六經的證候范圍,因而只要分清六經脈證的界限,也就能識別六經病證的傳變證候。

一、太陽病證

太陽為人身的藩籬,主肌表,外邪侵襲,大多從太陽而入,正氣奮起抗邪,於是首先表現出來的就是太陽病。

太陽病的主脈主證: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這是太陽病的基本脈證。凡具有如此脈證,在外感病發生發展的過程中,但見此脈此證,即可辨為太陽病。

太陽病的病機是因外邪侵襲於肌表,正氣抗邪於外,故脈亦應之為浮。足太陽經脈從頭走足,行於身體的背部;太陽經脈受邪,失其柔和,故頭項強痛。惡寒,亦包括惡風在內,是外邪侵襲,衛陽被郁的緣故。

太陽病又有經證和腑證的區別。

(一)太陽病經證由於病人感受病邪的不同和體質的差異,同是太陽病經證,又有中風與傷寒的區別。

1.太陽中風證

臨床表現:發熱,惡風,頭痛,脈浮緩,自汗出,有時可見鼻鳴干嘔。

太陽中風為外傷風邪之意,與卒然昏倒的中風不同。太陽中風的主要病機,是由於營衛失調所致。

證候分析:太陽主表,統攝營衛。衛為陽,功主衛外;營為陰,有營養的作用。陽在外為陰之使,陰在內為陽之守。今風邪外襲,衛受病則衛陽浮盛於外而發熱,所謂「陽浮者熱自發」。正由於衛陽浮盛於外,失其固外開闔的作用,因而營陰不能內守而汗自出,汗出則營弱,所謂「陰弱者汗自出」。由於汗出肌腠疏鬆,營陰不足,故脈浮緩。汗出肌疏,故惡風。鼻鳴干嘔,則是風邪壅滯而影響及於肺胃使然。由於此證汗出肌腠疏鬆,所以又有表虛證之稱,這是對太陽傷寒證的表實而言的,並不是絕對的虛證。

2.太陽傷寒證

臨床表現:發熱,惡寒,頭項強痛,體痛,無汗而喘,脈浮緊。

此為寒邪襲表,衛陽被束,營陰郁滯所致的證候。

證候分析:邪壅於表,故惡寒,衛氣與邪抗爭,故發熱。起初有未發熱者,乃是寒邪初襲,衛陽被遏,暫時還未與邪相爭的現象。衛陽被遏,勢必與邪相爭,即會出現發熱。因此,傷寒臨床所見,多為惡寒發熱同時並見。衛陽既遏,營陰亦受邪滯,筋骨失於濡煦,故身體骨節痛。腠理閉塞,所以無汗。正氣欲向於外而寒邪束於表,所以脈見浮緊。肺主呼吸而外主皮毛,邪束於外,肌腠失宣,必然影響及肺,由是肺氣不利,則呼吸喘促。因其無汗,故又稱為表實證。

(二)太陽病腑證

1.蓄水證

臨床表現:太陽病發汗以後,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小便不利,微熱,消渴,或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脈浮。

證候分析:足太陽經脈連屬膀胱腑,太陽病過汗後,水蓄膀胱,主要表現為小便不利。胃中干、口渴都是過汗所致。

2.蓄血證

臨床表現: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少腹急結者。

證候分析:太陽病未解,血蓄膀胱,故少腹急結;上擾心神,故其人如狂。

二、陽明病證

陽明病是因太陽病未愈,病邪逐漸亢盛入里所致。見於外感病過程中,陽氣亢旺,邪從熱化最盛的極期階段。按其性質來說,屬於里實熱證。

陽明病也有經證和腑證之分。

(一)陽明病經證

臨床表現:身大熱,大汗出,大渴引飲,面赤心煩,舌苔燥黃,脈洪大。

此為邪熱彌漫全身,充斥陽明之經,而腸道尚無燥屎內結的證候。

證候分析:邪入陽明,燥熱亢盛,充斥陽明經脈,故周身大熱。陽明之脈榮於面,熱勢上騰,故面赤。熱迫津液外泄,故大汗出。汗出而津不能繼,故大渴引飲。陽明熱盛,蒸灼於心神,故心煩。熱甚津傷,所以舌苔燥黃。熱甚陽亢,陽明為氣血俱多之經,熱迫其經,故脈來洪大。

(二)陽明病腑證

臨床表現:日晡潮熱,手足濈然汗出,臍腹部脹滿疼痛,大便秘結,或腹中轉矢氣,甚者譫語、狂亂、不得眠,舌苔多厚黃乾燥,邊尖起芒刺,甚至焦黑燥裂,脈沉遲而實,或滑數等。

此為邪熱傳里與腸中糟粕相搏而成燥屎內結的證候。

證候分析:本證較經證為重,足陽明經內連大腸,陽明經熱盛不解,熱入陽明腑則出現本證。陽明經證,大熱汗多,或誤用發汗使津液外泄,於是腸中乾燥,里熱更甚,而致燥屎阻結,則成腑證。陽明的經氣旺於日晡時,而四肢稟氣於陽明,大腸腑中實熱,彌漫於經,故日晡潮熱,手足濈然汗出。熱與糟粕充斥腸道,結而不通,則臍腹部脹滿疼痛,大便秘結。燥屎內結,結而不通,氣從下出,則腹中矢氣頻轉。邪熱熾盛上蒸而熏灼心宮,則出現譫語、狂亂、不得眠等症。熱內結而津液被劫,故苔黃乾燥、起芒刺或焦黑燥裂。燥熱內結於腸,腸道壅滯而邪熱又迫急,故脈沉遲而實,或滑數。

三、少陽病證

臨床表現:口苦,咽干,目眩,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苔白或薄黃,脈弦等。

少陽病從其病位上來看,是已離太陽之表,而未入陽明之里,正是在表裡之間,因而在其病變的機轉上,既不屬於表證,也不屬於里證,而是屬於半表半里的熱證。

證候分析:少陽位居半表半里,《傷寒論》以口苦、咽干、目眩為本病辨證總綱。因為少陽受病,邪熱熏蒸,膽熱上騰則口苦,津為熱灼則咽干,目為肝膽之外候,少陽風火上騰,所以目為之眩。此外,邪入少陽半表半里之間,正邪相爭,正不勝邪,則惡寒,正勝於邪,則發熱,因此寒熱往來,亦為少陽病的特點之一。少陽之脈布於脅肋,熱郁少陽,故胸脅苦滿。膽熱木郁,干犯胃腑,胃為熱擾,則嘿嘿而不欲飲食。少陽木郁,木火上逆,則心中煩擾。膽氣橫逆,胃土必自受侮,胃為邪襲,失其將下之常,而反氣逆向上,所以時時欲嘔,肝膽受病氣機郁滯,是以脈弦。

四、太陰病證

臨床表現: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時腹自痛。或舌苔白膩,脈象沉緩而弱。

太陰病的性質屬於里虛寒濕。脾屬太陰,與陽明胃相表裡,胃陽旺盛則邪從燥熱而化,脾陽不足則邪從寒濕而化,故陽明病屬於里實熱,太陰病屬於里虛寒。由於脾與胃同居中州,相為表裡,所以兩經見證可以相互轉化,如陽明病而中氣虛,即可轉為太陰;太陰病而中陽漸復,亦可轉為陽明。臨床所見,凡三陽病而中氣虛者,每易轉為脾胃虛寒的證候,稱為「傳經」;如里陽素虛而始病即見虛寒證候者,稱為「直中」;無論傳經或直中,凡見上述證候的可斷為太陰病證。

證候分析:脾土虛寒,氣機不利,則腹部滿悶;寒邪阻滯,則腹痛陣發。太陰病的腹滿、痛與陽明病的腹滿因於燥屎內結者,迥然不同。燥屎內結者,其滿痛必甚,而且痛必拒按;太陰病腹滿、痛為虛,所以腹滿時減,而且喜溫手揉按。由於中焦虛寒,故食不下或自利,以其邪從寒濕而化,且下焦氣化未傷,津液猶能上承,所以太陰病口多不渴,但在吐利嚴重的情況下,也可能有口乾渴的感覺,不過渴不喜飲,或渴喜熱飲而飲亦不多。寒濕之邪,彌漫太陰,故舌苔白膩,脈象沉緩而弱。

五、少陰病證少陰病屬於全身性虛寒證。少陰經屬於心腎,為水火之臟,是人身的根本,心腎機能衰減,抗病力量薄弱,則為少陰病變。少陰病既可從陰化寒,又可從陽化熱,因而在臨床上有寒化、熱化的兩種不同證候。

(一)少陰病寒化證

臨床表現:無熱惡寒,脈微細,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嘔不能食,或食入即吐;或脈微欲絕,反不惡寒,甚至面赤。

少陰病寒化證是少陰病過程中比較多見的一種證候,多為陽氣不足,病邪內入,從陰化寒,故呈現出全身性的虛寒徵象,這與太陰病的腸胃虛寒證是判然有別的。

證候分析:少陰陽氣衰微,陰寒獨盛,故無熱惡寒,所謂「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亦即「陽虛則外寒」之義。陽氣衰微不能鼓動血液運行,是以脈微細;「陽氣者,精則養神」,今陽氣衰微,神氣失養,故呈現「但欲寐」即神情衰倦的迷糊狀態。此外,更由陽衰寒盛,外不能溫煦四肢,四肢失其所本,則四肢厥冷;內不能溫運於脾胃,陰霾充斥,故下利清谷,嘔不能食,或食入即吐。在這里應當明確,下利清谷,即指下利而完谷不化,此種下利,必兼口渴,與太陰病的自利不渴者不同。因少陰病下焦陽氣衰微,不能化氣升津,同時下利較甚,津液亦隨之外泄,所以少陰下利,每多口渴;若太陰下利,下焦陽氣未受影響,且下利不如少陰之甚,所以太陰病的下利,口多不渴,這是兩者的區別。若陰寒極盛於下,將殘陽格拒於上,則表現為陽浮於上的面赤「戴陽」假象。

(二)少陰病熱化證

臨床表現:心煩不得卧,口燥咽干,舌尖紅赤,脈象細數。

此為陰虛陽亢,從陽化熱的證候。

證候分析:少陰病熱化證是陰虛陽亢,與少陰病寒化證的陽微陰盛,正好相反。邪入少陰,少陰為水火之臟,既可從陰化寒,也可從陽化熱,化熱則陰液受灼,不能上承,故口燥咽干;水虧則不能上濟心頭,而心火獨亢,陽亢不入於陰,陰虛不受陽納,則心煩不寐。更因心火上炎而陰液耗傷,故又出現口燥咽干,舌尖紅赤及脈細數等一系列的陰虛陽亢病象。

六、厥陰病證

臨床表現:消渴,氣上沖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蛔。

厥陰病在病程中為病變的較後階段,這個階段正氣和病邪相爭於內,病變的表現極為錯綜復雜。足厥陰經屬肝絡膽而挾胃,故其病變雖極復雜,但是歸結起來,其病則多顯示出肝膽和胃的證候,臨床特點為陰陽對峙,寒熱交錯。由於其病理變化、正邪消長的不同,故有上熱下寒和厥熱勝復的不同機轉。

證候分析:厥陰病的主症,表現為上熱下寒。因厥陰為陰之盡,其特點是陰陽各趨其極,陽並於上則上熱,陰並於下則下寒。其主症中的前三症,是上焦津傷熱擾的上熱表現;後者是下部腸道虛寒,蛔蟲因棲息環境改變且無食物而竄動,故呈現出食則吐蛔的症狀。

七、六經病的合病、並病、傳經與直中

(一)合病

兩經病或三經病同時發生的為合病,例如太陽病傷寒證或中風證和陽明病同時出現,為「太陽陽明合病」;三陽經同病的為「三陽合病」等。

(二)並病凡一經之病,治不徹底,或一經之證未罷,又見他經證候的,稱為並病,這與兩經同時發病者不同。例如太陽病,發汗不徹因而轉屬陽明,為太陽陽明並病;少陽病進一步發展而又涉及陽明,或少陽證未罷而已見陽明證的,為少陽陽明並病;以及症見頭項強痛,眩冒,時如結胸,心下痞鞭等的太陽少陽並病。其實這是疾病傳變中的一種形式。

(三)傳經

病邪從外侵入,逐漸向里傳播,由這一經的證候轉變為另一經的證候,稱為「傳經」。傳經與否,關鍵決定於受邪的輕重、病體的強弱和治療的當否三個方面。如邪氣盛,正氣衰,則發生轉變;正氣盛,邪氣退,則病轉愈。身體較強者,病的轉變多在三陽經;身體弱者,容易傳入三陰。此外,誤汗、誤下,也能傳入陽明,更可以不經少陽、陽明而徑傳三陰,但三陰病也不一定從陽經傳來,有時外邪可以直中三陰。傳經的一般規律有:

1.循經傳

就是按六經次序相傳。如太陽病不愈,傳入陽明,陽明病不愈,傳入少陽;三陽病不愈,傳入三陰,首傳太陰,次傳少陰,終傳厥陰。一說有按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厥陰—少陰相傳者。

2.越經傳

是不按上述循經次序,隔一經或隔兩經相傳。如太陽病不愈,不傳少陽而傳陽明,或不傳少陽、陽明而直傳太陰。越經傳的原因,多由病邪旺盛,正氣不足所致。

3.表裡傳

即是相為表裡的經相傳。例如太陽傳入少陰,陽明傳入太陰,少陽傳入厥陰。表裡相傳,是邪盛正虛,由實轉虛,病情加劇的證候,與越經傳同義。

(四)直中

凡病邪初起不從陽經傳入,而徑中陰經,表現出三陰經證候的為直中。

上述都屬由外傳內,由陽轉陰。此外,還有一種里邪出表,由陰轉陽的陰病轉陽證。所謂陰病轉陽,就是本為三陰病而轉變為三陽證,為正氣漸復,病有向愈的徵象。

B. 怎麼樣用辨證法解釋辨證法

辯證法只是一種方法,它只是說這種方法是正確的,並沒有說用這種方法分析的問題是正確的.
馬列辯證法的最重要觀點是把世界理解和描繪為普遍聯系的整體和永恆發展的過程,把發展理解為事物自身固有的各種矛盾發展的結果。
但是辯證法是馬克思借用黑格爾的方法論,
黑格爾的定義是:一個概念由於它自己固有的矛盾雙方沖突的結果。
翻閱哲學史和邏輯學史,有無數個人都在使用辯證法,但他們對辯證法的定義都是不相同的!這又符合了馬列辯證法的觀點,馬列辯證法也是在各種不同的辯證法學說下發展而成的結果.

C. 中醫辨證的基礎方法是什麼

綱辨證是根據四診取得的材料,進行綜合分析,以探求疾病的性質、病變部位、病勢的輕重、機體反應的強弱、正邪雙方力量的對比等情況,歸納為陰、陽、表、里、寒、熱、虛、實八類證候。

是中醫辨證的基礎方法,各種辨證的總納。

D. 常見的辯證分析方法

常用的辯證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法,具體和抽象分析法,現象和本質分析法。

E. 如何在工作中運用辯證思維

各級領導幹部要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防止出現「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的情況。六種思維包括辯證思維、系統思維、戰略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精準思維。筆者就如何在工作中運用辯證思維談些自己的看法。
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系發展著的,要求黨員幹部用發展的眼光辯證的看待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如果說對待工作,孤立、片面的看問題,將會止步不前。
在工作中運用辯證思維,要求黨員幹部做工作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辯證思維不僅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一種哲學高度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辯證思維能力是提高人口素質的關鍵,也是提高領導幹部素質的關鍵。黨員幹部要善於運用辯證思維來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對於提高領導效能具有倍增作用。黨員幹部的首要職責是做決策。要作出科學的決策,離不開辯證思維這一思想武器。黨員幹部要從培養辯證思維方式著手,學會全面地、聯系地和發展地看問題,提高思維的廣度、深度,使思維方式更加具有層次和靈活性,從而在工作中善於運用辨證方法處理問題。在領導工作中,分析任何事物,都不能只看一面,而要堅持兩分法,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不要只看錶面,也要看到它的更深層面;不能只憑主觀願望,還要看客觀條件。黨員幹部在領導工作中,只有堅持兩點論,在大同中看到差別,在差別中看到利益的重合點,善於辯證思維,才能根據不同情況,靈活地決定行動的策略,求得雙贏、多贏的結果。黨員幹部在工作中,尤其是涉及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的重大規劃的問題,必須要堅持發展變化的辯證思維,把眼光盡量放得遠一些,這樣才會使工作卓有成效,取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領導者應學會辯證思維,關鍵是要堅持全面性,力戒片面性;堅持系統性,力戒孤立性;堅持發展和創新,力戒僵化和保守;堅持對立統一,力戒絕對性。

F. 什麼是辨證法

什麼是辯證法?

作者:姚大志

《新華文摘》2004年第3期

一段時間以來,關於辯證法的研究在某種意義上陷入了困境。困境源自這樣一個事實:辯證法似乎是一個沒有邊界約束的論域。人們可以隨意把任何東西都稱為「辯證法」,可以把任何現象都歸於「辯證法」的名下。辯證法成了一個碩大無比的筐,什麼東西都能往裡裝。這樣的結果就是,辯證法很難有任何確切的涵義了。因此,要進行關於辯證法的理論研究,首先應該追問「什麼是辯證法」。

探討「什麼是辯證法」,可以有兩種不同的態度。因所持態度的不同,所得到的結果也可以大相徑庭。第一種態度是我認為什麼是辯證法,那麼什麼就是辯證法。以這種態度談論辯證法,天馬行空,望文生義,恣意奔放,洋洋灑灑,但不著邊際。或者僅僅拿某位經典作家(如馬克思或黑格爾)裝裝門面,開頭引幾句,下面則都是與門面無關的滔滔宏論了。因為各說各話,相互不搭界,這種探討永遠都得不出明確的結果,而且任何東西都可以是辯證法。如果任何東西都可以是辯證法,那麼辯證法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所謂「辯證法是一座迷宮」,所謂「辯證法是變戲法」,這些使辯證法聲名狼藉的說法都源於此。第二種態度是明確承認,辯證法是有思想資源的。我們能在今天談論辯證法,是因為前人已經提出並討論了辯證法。在我們的討論與前人的論述之間存在著歷史的關聯,存在著思想的淵源關系。雖然辯證法的論題不是封閉的,然而卻是有約束的,這種約束來自於前人的說法。誠然我們不必拘泥於前人的說法,但我們也不能隨意杜撰辯證法的涵義。也就是說,在我們進行辯證法研究之前,應該明白前人所說的辯證法是什麼意思。如果本體論和認識論因其歷史傳承而擁有確切的論域,那麼辯證法也是如此。

我贊成第二種態度,因為只有這種態度才能推進辯證法的研究,才能使研究產生有意義的結果。如果採取第一種態度,那麼我們對辯證法只能說一些別人不懂我們自己實際也不懂的空話。

我們的目的是澄清「什麼是辯證法」,而且我們承認辯證法問題是有思想淵源的。這樣,要回答「什麼是辯證法」,我們可以按照思想的淵源關系向前追溯,一步一步地揭示出辯證法的起源和發展。

辯證法有一個歷史,一個其涵義既有連續也有變化的歷史。在這個辯證法史中存在著四個關節點,這四個關節點體現了辯證法涵義的歷史關聯和時代嬗變,它們是古希臘、康德、黑格爾和馬克思。如果我們能夠澄清辯證法之演變和發展的這四個關節點,那麼我們也就回答了「什麼是辯證法」。迄今為止,我們知道「辯證法」這個詞最先出現於柏拉圖的著作中,盡管它不是柏拉圖發明的。雖然無法考證古希臘人在什麼時候發明了「辯證法」這個詞,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蘇格拉底的時代,「辯證法」已經是一個經常使用的詞彙了。在古代希臘,辯證法的涵義非常廣泛,涉及到許多不同的領域和問題,但主要與論辯術和講演術相關。一般認為,蘇格拉底是古希臘辯證法的傑出代表。

蘇格拉底的辯證法主要有兩層涵義。第一,辯證法意味著「對話」。在柏拉圖的著作中,我們看到,蘇格拉底通過一問一答的對話,將論題層層推進,抽絲剝繭,最後得出真理。辯證法就是通過對話達到真理的方法。柏拉圖的著作幾乎都是由「對話體」寫成的,而「對話體」表現了古希臘辯證法的精髓,正如「辯證法」(di鄄alectics)和「對話」(dialogue)這兩個詞擁有共同的詞根那樣。第二,辯證法意味著「正反」。在對話中,蘇格拉底總是佯裝自己無知,而與別人唱反調。在蘇格拉底與他人的論辯中,對同一論題通常形成正面和反面兩種觀點,通過對立雙方的辯論,真理最終脫穎而出。就此而言,辯證法是通過辯論逼出真理的邏輯。

在古希臘,辯證法既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邏輯。作為方法,辯證法是一種言辭的藝術,一種對話的技巧,一種說服別人的方式。這種意義的辯證法僅興盛於古希臘,後來就消失了。作為邏輯,辯證法內在於人類理性之中,是一種認識世界和表達世界的方式。後來康德和黑格爾都是在這種邏輯的意義上談論辯證法的。一方面,從斯多葛哲學開始,貫穿整個中世紀,辯證法一直與形式邏輯緊緊聯系在一起。另一方面,盡管在16—18世紀西方大哲學家不斷涌現,新論迭出,但他們似乎都把辯證法遺忘了。近代哲學家中首先重新發現辯證法的是康德。

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把世界分為經驗的現象世界和超經驗的本體世界。對於現象世界,人的理智能力是有效的,能夠通過感性形式和知性范疇把握真理。然而,康德認為,人類理性具有一種形而上的沖動,試圖突破現象認識超經驗的本體世界,但是理性又不具備與本體世界相應的認識能力,這樣人類只能將適用於經驗世界的感性形式和知性范疇運用到超經驗的本體世界上去,結果導致理性自身的「矛盾」或「幻相」。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之「先驗辯證論」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曾一般地把辯證法稱為幻相的邏輯」。在康德哲學中,辯證法就是幻相的邏輯。這典型地表現在宇宙論的四個「二律背反」之中。康德論證,在關於世界的開端、組成、規律性和原因等問題上,都存在一個正題和一個反題,兩者都能得到同等程度的證明,但卻是完全相反的。這就是「幻相」。康德認為,理性出現「幻相」,問題不在對象,而在人的判斷。換言之,康德的辯證法意味著理性一旦進入形而上學的領域,就會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雖然古希臘的辯證法與康德的辯證法都意味著思想的邏輯,但兩者有明顯的區別。古希臘辯證法作為邏輯是肯定的和積極的,它揭示的是事情的真理。康德辯證法作為邏輯則是否定的和消極的,它在認識中揭示的是理性的矛盾。黑格爾對辯證法的興趣顯然是康德引起的,但他不贊成康德辯證法,而最終回到了古希臘辯證法的肯定性和積極性。

在黑格爾哲學中,按照黑格爾本人的用法,「辯證法」與「形而上學」是對立的。這種對立是非常令人困惑的:在西方哲學的傳統中,「形而上學」是關於終極實在的研究,而「辯證法」不管作何種理解,都可視為思想的邏輯。就此而言,兩者談不上什麼對立。但是,如果我們把關於辯證法的討論置於康德哲學的背景中,那麼「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就是可理解的了。在康德哲學中,只有理性涉入形而上學的領域,才會導致「幻相」的發生。辯證法作為「幻相的邏輯」只有在形而上學領域才能發揮作用,而且其結果是否定的和消極的。對於康德,重心在形而上學,辯證法只是一種必然而又不合適的工具。黑格爾對康德的辯證法不滿。在黑格爾看來,康德的形而上學中,名義上起作用的是辯證思維,實際上還是知性思維,所以康德的辯證法只有對立沒有統一。在黑格爾哲學中,辯證法將形而上學消解了,現象世界與本體世界之間不再有一道不可跨越的鴻溝,認識中也不再存在一個不可知的形而上學領域,相反,理性有能力把世界的所有方面展示出來。對於黑格爾,辯證法是中心,形而上學只是一個被錯誤界定的思維領域。因此,黑格爾用「辯證法」來同康德的「形而上學」對抗。

黑格爾是理解辯證法的關鍵。沒有黑格爾對辯證法的深入發掘和積極高揚,就沒有當代辯證法。追問「什麼是辯證法」,首當其沖應該追問黑格爾「什麼是辯證法」。首先,黑格爾把辯證法理解為最高的思維方式。

近代以來,分析理性一統天下。在分析理性之思維方式的統治下,一切認識活動都被歸結為對認識對象的分析、分解和還原,以求發現最基本的元素,並用這種最基本的元素來解釋一切。黑格爾將這種分析理性貶之為「知性」,認為它僅僅是理解世界的一種片面方法,而辯證法則是一種更高級的思維方式,知性只有在辯證法的統領下才有意義。其次,從形式上看,黑格爾辯證法表現為正、反、合的過程。古希臘辯證法和康德辯證法都是由兩個因素構成,表現為一正一反,一問一答。黑格爾認為,這種辯證法只有對立,沒有統一,從而導致否定的結果。真正的辯證法應該是肯定的和積極的,對立的因素應該得到統一。為此,黑格爾在「正題」和「反題」之後又加上了「合題」,形成了著名的「三段式」,而黑格爾辯證法作為最高思維方式的肯定性質就表現在三段式的「合題」之中。最後,從內容上看,黑格爾辯證法包含有整體論、有機論和過程論等思想。辯證法是整體論的,它主張不是部分構成了整體,而是部分存在於整體之中,不能用基本元素的性質來解釋整體的性質,而是這些基本元素的性質只有在整體中才能得到說明。辯證法也是有機論的,它主張任何事物或元素都不是孤立的,永遠處於與其他事物或元素的聯系之中,沒有聯系就沒有它們的存在,而支配這些聯系的則是它們的組織結構。辯證法還是過程論的,它把事物理解為過程,而過程體現著變化,變化則導致一種更高的現實。

如果辯證法對於黑格爾只是一種思維方式,那麼如何理解客觀辯證法、自然辯證法和歷史辯證法?我認為,黑格爾的辯證法被理解為客觀辯證法、自然辯證法和歷史辯證法,這是一種誤解,而這種誤解則是由黑格爾的泛邏輯主義和唯心主義造成的。泛邏輯主義使黑格爾的辯證法由思維方式變為概念體系,使之成為概念自我演化的內在動力,這樣辯證法就變成了包羅萬象的邏輯學。唯心主義則使黑格爾的辯證法實在化,從一種思維方式變為「絕對精神」的一種辯證運動,而且這個「絕對精神」還要按照內在邏輯使自己對象化,即外化為自然界和人類歷史社會。因為自然界和人類歷史社會從根本上說只是「絕對精神」的自我顯現,所以自然辯證法和歷史辯證法不過是思維邏輯的客體化。泛邏輯主義和唯心主義是黑格爾哲學的主要缺點,而客觀辯證法、自然辯證法和歷史辯證法是同黑格爾哲學的主要缺點聯系在一起的,這一點具有諷刺意味。

黑格爾是現代辯證法的奠基者。但是在黑格爾哲學中,辯證法又是同泛邏輯主義和唯心主義糾纏在一起的,這不僅掩蓋了辯證法作為思維方式的原本意義,而且也使辯證法變得神秘難解了。馬克思是從黑格爾那裡學習到辯證法的,同時馬克思又對以黑格爾主義形態存在的辯證法感到不滿。

雖然馬克思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多次倡導和贊揚辯證法,但他對辯證法並沒有作出明確的闡述。馬克思關於辯證法的觀點主要存在於《資本論》第一卷第二版的「跋」中。在這篇文章的結尾,馬克思極為概括地談論了辯證法。我們可以在該文馬克思關於辯證法的討論中區分出兩層涵義。

第一,馬克思對黑格爾辯證法的批判。馬克思批評黑格爾的辯證法是「神秘的」,其所以是「神秘的」,因為「在他那裡,辯證法是倒立著的」。因此,馬克思提出必須把黑格爾辯證法倒過來,「以便發現神秘外殼中的合理內核」。這里的關鍵在於,「倒過來」意味著什麼?許多人根據恩格斯在《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的解釋,認為黑格爾是從主觀辯證法演繹出客觀辯證法(自然辯證法和歷史辯證法),把它「倒過來」,就是從客觀辯證法引申出主觀辯證法。我認為這種理解是不正確的。馬克思講把辯證法「倒過來」確實與黑格爾哲學的局限性有關,而黑格爾哲學的局限性也確實在於它的唯心主義和泛邏輯主義。但是,馬克思的「倒過來」不是從主觀辯證法中尋找作為其根基的客觀辯證法,而是剝除唯心主義和泛邏輯主義強加給辯證法的「體系化」、「實在化」和「客體化」。剝去「體系化」、「實在化」和「客體化」之後,辯證法就是一種思維方式,這樣就恢復了辯證法的本來面目。

第二,馬克思對辯證法本質的理解。馬克思把辯證法的本質稱為「批判的」和「革命的」。客觀辯證法無所謂「批判」或「維護」,「革命」或「保守」,只有作為思維方式的辯證法才能夠被稱為「批判的」和「革命的」。這從另一個方面證明,馬克思把辯證法理解為一種思維方式。辯證法作為思維方式之所以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在於「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馬克思既是一位理論家,更是一位革命家。無論是作為理論家還是作為革命家,馬克思都迫切需要一種同主流思維方式不同的、革命的、批判的思維方式,以揭示現實社會的不合理,以論證社會革命的可能性,以期望一個更為理想的現實。

質言之,無論是對於古希臘和康德,還是對於黑格爾和馬克思,辯證法都意味著一種思維方式。而黑格爾和馬克思重提並高揚辯證法,都在於辯證法包含了對現實和主流思想的否定和批判。

G. 在實際生活中,如何運用辯證的思維方法

一分為二的看問題,比如你中了500萬大獎,首先這是一件好事,它可以改善你的生活質量,你也可以幫助別人;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講,也可能會使你處理不好而引發一些問題,不勞而獲或坐吃山空等等不勝枚舉.這就是用辯證的方法分析出不同的方面,好的要堅持,壞的方面要克服.
總之具體事項要具體分析

H. 提問:如何進行中醫辯證施治

艾先生:您好! 辨證論治是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是中醫學對疾病的一種特殊的研究和處理方法。又稱辨證施治。包括辨證和論治兩個過程。 辨證即是認證識證的過程。證是對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病理反映的概括,包括病變的部位、原因、性質以及邪正關系,反映這一階段病理變化的本質。因而,證比症狀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確地揭示疾病的本質。所謂辨證,就是根據四診所收集的資料,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系,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 論治又稱施治,是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辨證和論治是診治疾病過程中相互聯系不可分離的兩部分。辨證是決定治療的前提和依據,論治是治療的手段和方法。通過論治的效果可以檢驗辨證的正確與否。辨證論治是認識疾病和解決疾病的過程,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體現,是理法方葯在臨床上的具體運用,是指導中醫臨床工作的基本原則。 證,是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的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由於它包括了病變的部位、原因、性質,以及邪正關系,反映出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變化的本質,因而它比症狀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確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質。 「辨證」就是把四診(望診、聞診、問診、切診)所收集的資料、症狀和體征,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系,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論治,又稱為「施治」,即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辨證是決定治療的前提和依據,論治是治療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過辨證論治的效果可以檢驗辨證論治的正確與否。辨證論治的過程,就是認識疾病和解決疾病的過程。辨證和論治,是診治疾病過程中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體現,是理法方葯在臨床上的具體運用,是指導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辨證,就是將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的資料、症狀和體征(如脈象、舌象),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系,加以 辨證論治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論治,又稱施治,則是根據辯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 中醫臨床認識和治療疾病,既辨病又辨證,但主要不是著眼於「病」的異同,而是將重點放在「證」的區別上,通過辨證而進一步認識疾病。例如,感冒是一種疾病,臨床可見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等症狀,但由於引發疾病的原因和機體反應性有所不同,又表現為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暑濕感冒等不同的證型。只有辨清了感冒屬於何種證型,才能正確選擇不同的治療原則,分別採用辛溫解表、辛涼解表或清暑祛濕解表等治療方法給予適當的治療。辨證與那種對於頭痛給予止痛葯、對於發熱給予退燒葯、僅針對某一症狀採取具體對策的對症治療完全不同,也根本不同於用同樣的方葯治療所有患同一疾病的患者的單純辨病治療。 中醫認為,同一疾病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可以出現不同的證型;而不同的疾病在其發展過程中又可能出現同樣的證型。因此在治療疾病時就可以分別採取「同病異治」或「異病同治」的原則。「同病異治」即對同一疾病不同階段出現的不同證型,採用不同的治法。例如,麻疹初期,疹未出透時,應當用發表透疹的治療方法;麻疹中期通常肺熱明顯,治療則須清解肺熱;而至麻疹後期,多有餘熱未盡,傷及肺陰胃陰,此時治療則應以養陰清熱為主。「異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發展過程中出現性質相同的證型,因而可以採用同樣的治療方法。比如,心律失常與閉經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但均可出現血瘀的證型,治療都可用血府逐瘀湯進行活血化瘀。這種針對疾病發展過程中不同質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的原則,正是辨證論治實質的體現。 臨床常用的辨證方法大概有以下幾種,八綱辨證、氣血津液辨證、臟腑辨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經絡辨證。

I. 如何運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問題,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辯證形容看問題的眼光全面。人們通過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對客觀事物辯證發展過程的正確反映,即對客觀辯證法的反映。

辯證思維最基本的特點是將對象作為一個整體,從其內在的矛盾的運動、變化及各個方面的相互聯系中進行考察,以便從本質上系統地、完整地認識對象。

通過觀察和學習掌握一定的經驗和知識之後,不同的人對同一問題產生了不同看法,因此他們在一起通過類似辯論的方式闡述各自的想法,在交流的過程中剔除自己原本的想法中不合邏輯的部分。

這其中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企圖讓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另一方面是「在討論中覺得自己原本的觀點不正確而將其放棄,轉而接受別人的觀點」。其本質是個人對自己和對別人的同時批判。參與辯證的人最終會得出共同結果,這個結果相較於他們原來各自的想法更加客觀和系統化。

(9)論述各種辨證方法如何運用擴展閱讀:

依照蘇格拉底的觀點,真理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唯有基於理性(類似於邏輯,而不是感情),才是說服別人與及發現真理的正確方法,並且是一個人行為的決定性因素。他認為真理能夠在討論所使用的推理和邏輯中被發現。

辯證唯物主義是人類認識發展史的科學總結,它建立在現代科學和先進社會實踐的基礎上,並隨著科學和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發展。辯證唯物主義的產生,是人類認識史和哲學史上的偉大革命,它把偉大的認識工具給了人類,特別是給了工人階級。它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銳利武器。

列寧十分重視總結自然科學的新成就,他揭示了物理學危機產生的原因,徹底地批判了與物理學唯心主義緊密相關聯的馬赫主義及其修正主義理論,指出克服危機的途徑就是以辯證唯物主義去代替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列寧制定了本體論和認識論相統一的物質定義,指出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這個定義不受人們對物質結構的具體的歷史的認識所局限,它反映無限豐富多樣的物質表現形式的共同的深刻的本質,在現代科學的發展中不斷得到證實。

閱讀全文

與論述各種辨證方法如何運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焦油含量檢測方法 瀏覽:289
草酸用什麼方法能夠去掉 瀏覽:224
紅參原液的使用方法 瀏覽:1002
用電腦鍵盤關機操作方法 瀏覽:741
牛皮癬運動治療方法有哪些 瀏覽:503
噴霧香水使用方法 瀏覽:682
戒除美沙酮的最佳方法 瀏覽:12
大池過濾器安裝方法 瀏覽:507
測量方法技術的起源 瀏覽:362
崗位分析方法的選擇依據是 瀏覽:983
食用鑄鐵消除內應力最好的方法 瀏覽:517
測量透鏡焦距的方法哪個好 瀏覽:194
3x97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557
益節美國氨糖食用方法 瀏覽:561
飛利浦溫奶器使用方法 瀏覽:925
FDMS顆粒物測量方法 瀏覽:777
2015新君威後備箱進水解決方法 瀏覽:931
北京標桿企業調研方法有哪些 瀏覽:115
鉛筆生活技巧和方法 瀏覽:539
煙氣控制方法有哪些 瀏覽: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