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愛老人,我們該怎麼做
關愛老人,還是應該以實際出發,要接地氣,而且暖人心,讓老人出行,就醫,消費,辦事都能夠更加方便,能給他們提供更多的便利
對於老人日常生活中涉及的一些高頻率的事項,應該做到實處做到細處,讓老人能感覺到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還有更多的獲得感
現在是智能發展的時代,別讓老人能夠享受到智能化的服務,提升服務質量,讓便捷性不斷提高,解決老年人對於數字化的鴻溝,建立一個有效的方式和機制
⑵ 關愛老人的技巧如何關愛老年人
1、多去和老人坐坐,看看老人有什麼生活上的需要,以及不便解決的問題。
2、多陪陪老人,或者是帶老人出去走走,如果有車的話,還可以帶老人去郊外旅行一下,一同體會一下生活的快樂。
3、如果父母有什麼愛好,可以給他們買一些喜歡的物品,物件。
4、幫助老人打理一下個人衛生。比如幫老人修剪一下頭發,整理一下面容,還可以幫老人清洗一下衣物。
5、讓孩子幫老人捶背。這樣既是和老人的娛樂,也是對老人的關愛,還是對兒女的教育。
6、幫老人打理一下家務。幫老人打理家務要比較經常性,比如刷鍋,清潔房間,晾曬被子等等。
⑶ 該從哪幾個方面關心孤寡老人
要想關心孤寡老人,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我們在外面工作的孩子要經常給家裡打電話,要關心自己的父母,有條件的話還可以給父母寄東西,讓父母知道雖然你不在身邊,但是你一直掛念著他們。
第二、如果不再老人身邊,手機或許是最適用的工具了。都說,如今科技發達,都說手機既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增加了心距。其實對於手機就看大家怎麼用,怎麼選。少刷一會兒微博,多跟老人開個視頻。少關注那些不著邊的新聞花邊,多關注一下老人的身體。好爾美智能手機,為中老年人量身打造,老人生病不舒服,還能自主語音喚醒問診功能,方便貼心。作為禮物送給老人再好不過。
第三、養老制度要逐漸完善。
要堅持對人民負責原則,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切實履行提供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保障體系,提供養老服務。
國家要加快構建現代化養老服務體系,解決老年人的後顧之憂。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社工服務為載體,城鄉一體化、投資多元化、管理規范化、隊伍專業化的養老服務體系。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完善公共基礎設施,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撫慰、應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基礎服務;積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院,政府提供財政支持,使得空巢老人老有所居;通過社區的服務、社工的悉心照料,志願者的關愛行動,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第四、要培養老人「積極養老」觀念。
老人有一個「再社會化」的過程,「社會化」這個詞原來主要針對青少年,青少年如何適應社會,了解社會,與社會如何和睦相處。老人同樣需要一個這樣的過程,因為他原來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到最後逐漸回歸家庭,在這個過程中,他怎麼認知自己,定位自己和其他人、和社會、子女的各種關系。通過這種方式,把這種關系處理好。有很多研究表明,「再社會化」比較好的人,往往他的幸福感比較強。
⑷ 關愛老人的技巧 如何關愛老年人
1、多去和老人坐坐,看看老人有什麼生活上的需要,以及不便解決的問題。
2、多陪陪老人,或者是帶老人出去走走,如果有車的話,還可以帶老人去郊外旅行一下,一同體會一下生活的快樂。
3、如果父母有什麼愛好,可以給他們買一些喜歡的物品,物件。
4、幫助老人打理一下個人衛生。比如幫老人修剪一下頭發,整理一下面容,還可以幫老人清洗一下衣物。
5、讓孩子幫老人捶背。這樣既是和老人的娛樂,也是對老人的關愛,還是對兒女的教育。
6、幫老人打理一下家務。幫老人打理家務要比較經常性,比如刷鍋,清潔房間,晾曬被子等等。
⑸ 怎樣關愛老人
方法一:常常電話與老人進行溝通,常常給家裡的老人打打電話聊聊天,可以緩解老人的孤獨感。
方法二:常回家看看,當放假的時候,可以回家裡去看看家裡的父母,老人,也避免他們過於牽掛,也會使老人感到很高興。
方法三:學會關心尊重身邊的老人,其實尊重是相互的,誰都希望被尊重,不管老人和你是否有關系,都應該抱以一份尊敬之心,關愛之心,尊敬老人也是對老人的關愛。
注意事項:
關愛老人的方法多種多樣,通過日常打電話,經常回家去看看來使老人的孤獨感得到排解,還可以報著尊重老人的態度與老人相處。
⑹ 怎樣關愛一些老人
做為子女的我們,對於家裡的老人!離家不遠的,我們要定期回去探望,細心了解老人的生活健康狀況,以及家中有什麼老人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做為子女,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經常給老人精神上的關心。在家時,多聊聊家常,可以親手給父母做幾個自己特長的小菜。這些都是讓老人在精神上得到慰藉;當我們不在家時,有空的時候可以給老人多打些電話,聊聊你在異地的生活情況,或者也可以問問老人在家裡的具體情況。
老人的記性和耳朵都不是很好,不要因為重復一句話幾遍不耐煩。同時我們不在家的時候,可以把家裡的鑰匙給附近的親戚好友一把,幫忙照看老人,以防不備。
老人最怕的是孤單,但子女忙又不能陪伴太久,尤其獨生子女。
一.老有所愛,情感寂寞會影響老人的情緒健康每周有時間陪伴,讓老人覺得被需要。勤打電話或視頻,保持信息暢通。
二,老有所為,如果有公益活動,有老年大學,能發揮作用的地方,子女盡量能給找到渠道。
三,老有所樂,老人除過能幫我們看孩子外,不能丟了自己的生活,保健養生,跳廣場舞打太極拳,讀書畫畫,養花種草,讓他們能找到自己的圈子,有自己的快樂。
⑺ 孝敬父母的28種方式孝順方法
孝順父母,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孝敬父母的方式有哪些呢?下面是的孝敬父母的28種方式資料,歡迎閱讀。
人世間最賺錢的買賣,莫過於為人子女。一聲“爸爸”“媽媽”,便輕而易舉地換來了兩個人對你一生的細心呵護。
然而,時光荏苒,轉眼他們就兩鬢斑白,於是,很多人會一邊感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一邊把孝順這件事兒壓到思維的某個角落,只在某個不經意間才會想起。
盡孝難道真的就很難嗎?以下這28件事情都是回報父母的有效方式,縱使你一無所有,只要能做到其中的三條五句,也能賺得父母眉飛色舞、開懷大笑。
1、記住父母的生日,生日當天送上生日禮物,或親口說我愛你、我想你。條件允許,給他/她開一個生日party。
2、常回家看看,如做不到,那就一周打二次以上電話吧!
3、每年或每兩年帶父母去做一次體檢。
4、經常給父母拍照,尤其是帶女朋友或者有寶寶時。
5、認真回父母的簡訊,不要因父母啰嗦而表現出煩躁。
6、帶父母去旅遊。
7、幫單身父母找一個老伴。
8、常和父母談心,談談你的工作、新認識的朋友。
9、食物要燉得熱的,軟爛的,中老年人脾胃虛弱,不易消化。
10、寒濕省份,給父母常備暖寶寶、保暖鞋、羊絨褲等保暖用品。
11、學習一些養生之道,教會父母。家中常備常用中成葯,如板藍根、金匱補腎丸等。另備熱水袋、刮痧板、拔火罐、按摩椅、足浴盆等保健產品。
12、常帶愛人回家,如無,適齡男女給父母一個遠期規劃。
13、每年幫父母洗一次腳,或者捶一次背,梳一次頭,剪一次指甲,回味父母曾經為我們所做的事情。
14、知道父母喜歡吃什麼,親手給他們做一二道菜。
15、解決父母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問題,條件允許,給父母備足零花錢,每年親手幫父母選一二套新衣,讓他們穿的舒服體面。
16、准備錄音筆或DV,聆聽父母往昔的 故事 ,記錄今日的笑容,給自己留點溫馨的回憶。
17、父母若生病,須知親情第一,工作事情第二,生病期間,凡事須親力親為,悉心照顧,切不可生嫌惡之心。疾病調理,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18、重要節假日在他們的身邊,重要的決定要讓他們知道。
19、中老年人都比較小氣,傾聽他們的牢騷,解開父母的心結。
20、不要對父母指手畫腳,不要給父母臉色看,不頂撞父母,不辱罵父母。
21、如有婚嫁,夫妻相敬如賓,縱使吵架,也得避開父母,老人最忌家庭不和。
22、如有婚嫁,夫妻另一方須對老人包容、尊重和真心愛護,夫妻雙方互相尊重,莫讓老人擔心,莫讓老人生氣,莫傷老人心。
23、給父母購買合適的 保險 。
24、幫助父母完成年輕時未完成的夢想,哪怕是坐坐飛機,看看大海,爬爬長城這樣的念頭。
25、和父母一起散步、聊天、鍛煉身體。
26、帶父母看一場電影,唱一次卡拉OK,帶他們體驗一次新時代的高科技。
27、無條件支持父母的業余 愛好 ,尊重父母的選擇和決定。
28、愛所有的人。本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擴充到社會大眾,此乃大孝。
孝順父母 方法
一、聽言受教,不做頂撞
子女對父母的教導應虛心接受,遵於他們的教導。所有的勸阻告示也應嚴謹看待,時時牢記心懷,不違背叛逆,不做頂撞,凡事與父母商討,尊敬他們。
二、衣食住行,皆要齊全
父母衣物,三餐食物,房子住宿,交通車輛皆要安排齊全,不可讓父母挨餓受凍,遭風雨侵襲,身為子女的應當時時關懷父母的基本要求,生存條件,不讓他們擔憂難過。
三、日常生活,當要照顧
父母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當要謹慎周全,一切應盡心盡力,馬虎不得,讓父母無憂無煩,安然舒適過享晚年,子女應體母意,時刻守候身旁,盡忠盡孝。
四、物質關愛,精神關愛,缺一不可
物質滿足父母固然重要,但精神上的關愛、呵護卻遠遠超於這一切,父母至老年時,物資需求反為次要,心靈難免需要子女的慰問關心,所以兩者路都有其重要性。
五、出門返家,都要交代
子女出門遠行難免會使父母擔驚害怕,所以在有事離家出門時,皆應禮貌知會父母一聲,讓其知道你的行蹤,身在何方,不讓他們為子女煩憂難過。
六、品性兼顧,父母不憂
子女在家孝順,出外也必須自修個人品德,在待人接物方面更須時時提升自己,溫文有禮,對人盡忠盡義,做個頂天立地之人,讓父母引以為驕。
七、兄弟相愛,父母歡心
兄弟姐妹應相親相愛,有事互相幫忙相助、不妒忌、不埋怨,時時以手足之恩而互待之,不爭不鬧,父母歡喜開心,一家也樂融融。
八、遵命辦事,有商有量
父母之命應溫色接受,萬事都可與父母商討,無命不可自專權,凡事要體諒父母的用意,遵父母之命,萬事以父母為先,愛護他們。
九、已立立人,愛國愛眾
子女應在適當時候向自己的孩子教導孝順,自身做到後,進一步推廣到社會,做他人的標桿榜樣,並愛護自己的國家,為國盡忠,為世界的眾生付出,達至萬國一家,天下太平的理想。
父母的恩德既然如此深重,我們應怎樣做才能算是孝順呢?佛教認為孝順有不同的層次:一般的人對父母財、物奉養,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悅,是為中孝;引導父母趨向正信,遠離煩惱顛倒,永斷三途(1)之苦,是為大孝;視三世一切眾生皆是我父我母,盡一切力量,使之解脫生死輪回,離苦得樂,才是最無上的至孝。所以,克盡孝道,應該注意下列三點:
(1)孝順必須是長期的,不是一時的:父母以畢生歲月為我們辛苦奉獻,我們即使不能終身膝下承歡,也應該長期供養,使無所缺。
(2)孝順必須有實質的,不是表面的,約有五樣:一是飲食,二是衣服,三是起居,四是疾病,五是悅親。孝順父母必須解決父母實際需要,不僅在衣食住行上無虞匱乏,在生老病死上有所依靠,還要給予父母精神上的和樂,心理上的慰藉。
悅親是養親第一要訣。使父母常生歡喜心,可以增進他們的健康,這是壽親之道。在父母前萬不可有愁容,更不可有怨言。無論我們的環境順逆,總應該克制感情以悅親為主。於‘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這是孝父母應該有的態度,所以父母若是信佛的,兒女們更應當推父母的愛敬,而敬佛學佛,這才是好兒女啊!
故印光大師教導我們:‘汝已娶妻,當常以悅親之心為念。夫妻互相恭敬,不可因小嫌隙,或致夫妻不睦,以傷父母之心。中庸雲: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宜爾室家,樂爾妻孥。子曰:父母其順矣乎。蓋言夫妻,兄弟和睦,則父母心中順悅也。現為人子,不久則又為人父。若不自行悅親之道,必生忤逆不孝之兒女。譬如瓦屋檐前水,點點滴滴照樣來。光老矣,不能常訓示汝。汝肯努力盡子道,則便可以入聖賢之域。將來往生西方,乃汝所得之法利也。’(《(續)復周法利書二》)
就是家常的菜蔬,只要鹹淡得宜,生熟中節,不敢潦草,然後敬奉,略有好食,先進父母;至於自己,粗糲俱不計較。要奉得父母歡喜,就是盡心。大約年老的人,脾胃自然虛薄,飲食難得消化,進的食物,須要燉得熱的,軟爛的,香美的,方才有益。凡是生冷粘膩堅實難化之物不可與食。食不可過飽。這飲食調理,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衣服的事,只要冷暖合宜,奉得父母歡喜,就是盡心。大約年老的人,氣血自然衰弱,身體未免不耐寒暑,未曾冷先就怕冷,未曾熱先就怕熱。冬月衣服內棉花,每年要換新的,去舊的。薄棉襖要做兩件,秋冬來漸漸加添,春暖時漸漸減去。霜冷之月,若有暖氣輕裘,固是上等,如不能的,就是布被布衣,只要溫暖。至於晚間,宜將熱水袋,放於被內。再如夏月夏衣,須要涼爽;凡有汗者,頻頻換洗。這衣服調理,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疾病的事,為子女者,須要加意調攝小心扶持,請名醫專家用葯。病中煎制湯葯,進奉飲食,切不可生一個懈怠的心。只想你在幼小的時候,有了疾病,為父母的,不知替你調理了多少,你今日可有不盡心的理!父母有病,萬一弄污床褥,為子女者,俱要勤勤洗換,切不可生一個嫌惡的心。只想你在懷抱中,便溺糞污,為父母的,不知替你潔凈了多少,你今日豈可有嫌惡的理!這疾病調理,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其行住坐卧,俱要照管扶持。只要得父母安穩自在,快活過日,就是盡心了。這起居調理,為子女者,俱要放在心上!
(3)孝順必須能全面的,不是局部的:孝順應從自己的親人做起,然後本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擴充到社會大眾,乃至無量無邊眾生,使之解脫生死輪回,離苦得樂。
世尊(2)在《無量壽經》里,懇切地告訴我們:‘人在世間,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當行至趣苦樂之地,身自當之,無有代者’。又說:‘窈窈冥冥,別離久長;道路不同,會見無期’。又說:‘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顛倒上下。無常根本,皆當過去,不可常保’。又說:‘或時室家父子,兄弟,夫婦,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愛思慕,憂念結縛。心意痛著,迭相顧戀。窮日卒歲,無有解已’。世尊在《善生經》里又說:‘父母家室居,譬如寄客人。宿命壽以盡,舍故當受新。各追所作行,無際如車輪’ 。所以大慈悲的世尊,指示我們念佛,使我們到達極樂世界,解決這人生的缺憾。我們應該勸父母念佛,把父母從苦海里度到凈土,這才是真正徹底的報恩啊!
我們只要記著:要知父母恩,只看自己怎樣養兒育女;要求子女孝順,必先自己做到孝順父母。
我們用什麼方式來孝敬父母
當今社會誰都忙忙碌碌,可在忙碌之餘我們總想著如何來孝敬自己的父母。由於社會的分工不同或是工作的特殊性所致,不能如願天天守候在父母的身邊,如何來孝敬父母便是擺在年輕人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不妨通過以下方面來完成我們的夙願,讓您的父母從此不再孤單、寂寞、憂愁!
定期打個電話:作為在外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年青人這個方式特別適用。
由於各自的情況不同,不能到家看望父母和親朋好友,及時定期的打個電話和父母聊聊天,知道他們心裡在想什麼、需要什麼、擔心什麼,又有什麼讓他們不愉悅的事情。通過聊天得到有效信息,有針對性地進行安慰。進入老年階段的父母由於家底薄,身體透支大,時不時會受病痛折磨。可是老人為了不讓子女擔心,卻總在報著平安無事。有的甚至剛做了一個手術,子女都有不知到的情況,尤其是在國外學習或工作的及在大型企業工作的子女,還有難以請假的單位比較常見。父母怕子女分心,只能受著傷痛,帶著年邁的心情度過日夜。設想,假如我們老了的那一天會有多麼孤單?父母給孩子的愛和關心是無限的、真正的、無私的。可是作為子女給父母的卻再有限不過了,父母無論在何種艱難困苦的環境都會把孩子放在第一,省給孩子吃、讓給子女穿,為了子女的幸福不遺餘力去爭取。他們犧牲了自己的若干若干,也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大的幸福美滿,然而孩子卻有時為自己的一時幸福“瞞父騙母”。試想又有多少年青人在戀愛的初期甚至同居了會如實稟報父母呢?更有甚者為了自己的愛情離家出走,離開日夜牽掛他們的父母,這些真的不應該出現。爸爸媽媽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真的很不容易,到了現在該讓老人家有一個好的心情、好的身體,學會定期打個電話,讓父母有一個心靈依靠,有一個訴說衷腸的機會,不再讓老人在孤單和寂寞中度過餘生。在我治療的患者中有一位退休的外交官,老倆口得了腰椎間盤突出症不能自理,吃飯都要有單位的老同事幫忙送,就是不願意告訴在美國的兒子,說是怕孩子耽誤學業,影響工作。自己的吃飯都成問題了,還考慮著孩子,都說養兒能防老,有這樣的情況一怪父母,二怪子女。一不該父母不能讓子女知道身體的不適,不給孩子的關心和孝敬機會,不讓子女盡應有的義務;二不該作為子女不能太粗心大意,一定要學會關心父母的身體。還有一位軍人的媽媽,她五十三歲的年齡從遼寧鞍山來北京看病,跑了五六家醫院查出頸椎病、二尖瓣返流、腰椎間盤突出、類風濕性關節炎、失眠、健忘症等疾病。健忘到剛說一句話就不知到是自己說的,剛告訴她干什麼便會忘掉應該干什麼,心身痛苦難當。就是這樣的一位媽媽,她的兒子卻是軍隊醫院的一名軍醫。她說怕兒子知道了擔心,害怕影響工作,還不如一個人來北京看病,不給兒子添麻煩。多麼偉大的母親、偉大的媽媽啊!可是做子女的應該有所察覺媽媽的身體的健康狀況及心理狀況,有必要進行適當關心,盡一下應有的孝心。不能在父母不能動了再去盡孝,那時父母已經感覺不到這種幸福快樂,不能等父母不在的時候會傷心欲絕,因為盡孝的機會越來越少了,父母年年都在變老,我們每天都在成長,為了不留後悔和遺憾,一定養成定期打個電話聊聊天、敘敘舊。不讓父母有孤單感、寂寞感,讓他們安享晚年。
擠時間回家看看:無論是在外地創業工作或和父母同在一城的人們都會面臨著這個問題。身在外地的年青人逢年過節盡量要擠時間回家看看父母。人們總在感嘆一年的光景變得很快就會過去,父母就是在我們不斷的感嘆中變得衰老。趁著老人還能守望著這種幸福的時候,我們要盡量創造機會回家和父母團聚,和老人暢談過去,展望未來,讓父母永遠帶著快樂、滿足、幸福的新去面對每一天,這應該是做子女的責任。千萬不能以單位工作忙、脫不開身等理由錯過每次與父母團聚的機會。或許有些愛面子的年輕人認為自己功不成名不就,回去了沒啥說的。其實父母不在乎你掙多少錢,當多大官,只要孩子平安、幸福就是最大的心願。回家時要回憶兒時父母對你的叮嚀,投其所好買些小禮品以表心意。記得在我剛記事的時候,媽媽曾幾次和我說:“當你長大了出門時,回來什麼不用買,給我買些點心就行了”。從兒時起我就想一定記住媽媽的這句話。現在每次回家除了買些 其它 必需品外還必定買些點心,就連妻子都主動去幫我做這項工作,以完成自己的心願。爸爸喜歡茶葉,每次就給他帶些特別喜歡喝的茶葉,也滿足一下父親的願望,有吃有喝,老人很自在很滿足。我們從兒時到現在,父母投入了很多,付出了很多,一定要在老人家還清醒的時候讓他們享受這種幸福。如果有一天他們生病了,躺在床上,你連一起圍坐吃飯的機會都沒有了,如果不能說話了,就連親密交流的機會也盡無了。到那時候只能兩眼含淚,那種辛酸,那種後悔,只有經歷到的人才能體會到。所以說我們不能再留後悔和遺憾,把“盡孝在父母明白時”這句話始終記在心間,你做到了這一點就會感到比什麼都幸福。另外,盡管回家幾天,可有的人急於應酬也陪不了父母幾時,尤其是作為兒子的比較普遍。試想回家整天喝的酩酊大醉後父母除了無奈還能有什麼感慨呢?老人家既心痛又難受,無奈的是回家應酬不斷不能清醒的交流;心痛的是不忍心你酒後對身體的傷害。所以回家後盡量多陪陪父母,少一次應酬,多一次交流。只要你和誰能說的開,周圍的朋友都會理解的,會讓你和父母多團聚的。女孩子在這方面做的很好,真正起到了“小棉襖”的作用。但奉勸未婚女孩不要為了自己的戀愛忽略了和父母的溫存,找各種不回家的理由。一旦結婚就很難隨願過節回家了。因為有了雙方的父母了,時間的沖突、兩人的心理沖突交織在一起,無法訂妥去誰家探親。所以趁現在還方便時多創造機會去和父母交流、團聚,要對得起“小棉襖”這個尊稱。
學會勤請示勤匯報: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越發覺得自己的頭腦那麼清晰。越是在這個關頭,我們做兒女的更不應該讓他們有失落感。有的父母總在說“我們老了,不中用了,孩子的事情都不和我們講了,都長大了…”盡管是實話但也帶著幾分傷感。越是在這個時候,老人越是想聽聽兒女的心事,越想支支招,企業經營老人不懂,但可以在兒女情長之事請他們參與。假如你什麼都不和老人說,交流的話便越來越少,距離越來越大,興趣點越來越局限,老人就越發感覺到孤獨。現在父母老了,當兒女的老的時候那種孤獨感你還想嘗試嗎?所以平常和父母講些有趣的事、家裡的事、過去的事,不但能勾起老人的回憶,多幾分溫馨之餘還防止老人患老年痴呆症,何樂而不為呢?我遇到一一位部隊首長,年近九旬了大腦仍然事思維敏捷。原來是他的女兒有時間就給他讀書讀報,還把單位的事告訴他請老人分析並幫忙出個“注意”,其實女兒都處理好了,只不過是讓老人鍛煉思維能力,預防痴呆而故意做出的。我們也不妨在老人最需要關懷的時候用各自的聰明才智去盡一份應有的責任和孝心。願普天下的父母永遠幸福、安康!
⑻ 如何關愛老人
最近跟老媽視頻通話一聊就是好幾個小時,最後還不想掛,感覺有好多事情要聊,小到我要不要每天上班帶飯,其實也什麼事兒......
我平時也很少給他們打電話,以前每周打一次電話,後來這個事那個事,打電話的次數也是在慢慢減少......
感覺老人現在老了,需要的更多是關愛,溝通,陪伴,哪怕是視頻聊天這樣的陪伴。
以前看到一個關愛老人的廣告,當時我眼睛都濕潤了,相信好多人都看過,他是中央電視台的一則廣告,講述的是一個已經長大成人的男孩的爸爸,他得了老年痴呆,忘記了門上的鑰匙,甚至當他兒子敲門叫他爸爸的時候,他說「你是誰啊,我不認識你」,有一次他兒子帶著他的爸爸去參加宴席,宴席結束了,他的爸爸伸手就把盤子裡面的餃子裝進自己的口袋裡,他兒子說「爸,你這是幹啥呀?」他爸爸說「這是我給我兒子留的,我兒子最愛吃餃子了。」可是旁邊坐的就是自己的兒子啊!真的是那句廣告語,「 他忘記一切,但是他從未忘記愛你」
還有一則公益廣告,一對老年夫婦,給打來電話的女兒說,他們很好,他在和誰誰下棋,你媽媽去跳舞去了,急匆匆的掛了電話,後來鏡一轉,老倆口正在醫院裡面,一個陪著一個,他不想讓自己的女兒擔心他們的安慰,自己承受著一切,或許 他們以為不讓孩子們擔心,這也是給他們的一種愛吧 。
沒有哪個父母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只是每個老人表達的方式不一樣,嚴厲是一種,溺愛是一種,有些父母把自己的對孩子的愛藏在心裡,老一輩的不善於表達,缺少了和孩子們敞開心扉的溝通,也會造成誤解,那種很鐵不成鋼的感覺和語言用詞,可能會刺激到你,但是你的好,他即便心裏面很高興,也不會去表揚,這也會讓你們有一些距離,其實那也愛的表現,或許在社會上花錢也買不到別人對你的批評指點,但愛聽好話的孩子,就不會待見自己的父母,所以要理解,就怕那句話,「父母的心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心在石頭上」,這樣父母也是很心寒的。
我們這一代人,是農村包圍城市,最後進城打拚的較多,這樣就和父母產生了距離,因為工作的原因,作為上班族,假期並不多,回家看父母的機會並不多,時間長久了,那些感情就沒有像以前那麼濃烈了,久而久之,話題也沒有很多了,不像小時候穿衣住行都在一起,有被批評也有被關愛,現在都有了自己的小日子,父母更是不知道還有誰會對自己像以前那麼親了,心裡會有一些落差。
如何關愛他們,我感覺也不得不提上任務單了,把關愛父母列進自己的日常計劃吧,或者太忙會忘記,但是只要列進計劃時常提醒就不會忘記,它是我們好多事情中的一項,卻是父母睜大眼睛等待的唯一,能使他們很開心的事情, 他們真的需要子女的關愛。
錢也是能解決問題的,給他們錢花,給他們買衣服,各種能穿在身上的物品,但不要告訴他們很貴,說不一定還會怪你,要麼會心裡覺得你浪費錢,捨不得穿,因為老一輩都講究實用性。其二穿的也是心意,穿上你買的衣服,也是很自豪的,會走到哪都說是自己的孩子買的,心裡暖洋洋的。孝字當頭,對父母孝順,親戚鄰居也是覺得你不錯,各方面也會越來越好,孝順的人,運氣不會差。
有空常回家看看比較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當你說你要回家時,或許爸媽早都在做准備了,暖炕,准備吃的,打掃你要住的房間,等等,他們的內心是多麼的期盼,或許,你還在山的那頭,他就已經翹首以盼,跑到門口迎接你了,或許回家只能待2-3天,但在他們心裡也是極好的,可以少待多回,思念也是有時間段的。
孝順父母的方式很多,有能力有時間可以做的更好,但是不能讓他們不開心,人生苦短,他們已經夠苦了,老了,條件也好了,讓他們想干什麼就干什麼吧,把年輕時候沒有做過的事,都做一遍吧,也不要讓他們在享受天倫之樂方面有缺失,不要做個孤苦的老人,要做個幸福的老人,做個該享受就享受的老人,他們還能陪我們多久,所以我們的付出一點也不貴。
誰還不會老,歲月會讓我們沉澱,所以我們需要站在多年以後的現在,思考如何關愛老人。
⑼ 重陽節關注老人,應該如何關心留守老人
首先應該從物質方面進行滿足;其次是對精神方面進行補給;再者是對業餘生活方面進行豐富。筆者認為主要存在以下三種情況。
一、從物質方面進行滿足
在很多的時候對於一些留守的老人,或者是一些養老院的老人而言,都希望自己能夠在重陽節這個特殊的節日中收獲到一些晚輩在物質方面的關心,畢竟對於很多的老人而言,由於年紀相對較大,在很多的方面都沒有得到相應的勞動能力,或者是喪失了相應的勞動能力,所以作為老人的子孫或者一些愛心人士晚輩而言,就需要盡量在物質生活方面對老人進行足夠的關系和愛護。
注意事項:對於老年人而言,在很多的時候是需要晚輩的主動關心的。
⑽ 我們該如何關心身邊的老年人
要想關心身邊的老年人,我個人認為應該從多陪伴老人、找准老人的所需入手,這樣才是真正的關心,而並非是形式上的關心。
總的來說,關心老人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說簡單是因為老年人的要求普遍都很簡單,他們很多時候只需要你為他們做很小的一些事,說難是因為他們有時候並不會將自己的所需表現出來,需要你自己去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