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
(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內部對立和統一的哲學范疇,簡言之,矛盾就是對立統一.
矛盾的對立屬性是斗爭性,統一屬性是同一性,兩者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兩種基本屬性.
(2)同一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沒有斗爭性,就沒有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貫通,事物就不能前進和發展.
斗爭性寓於同一性之中,並為同一性所制約
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
因此我們要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看到對立.
(3)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
1.矛盾分析法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
我們要分清主次矛盾的主次方面,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認識方法
2.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
⑵ 聯系你生活中遇到的重要事情用對立統一的方法重新思考一下應該怎麼處理
對立統一規律一般是用在兩個事物之間的.而對於一個事物,我認為就要把你的主觀看法加進來了.
對你來說你覺得這存在矛盾,也就是說他與你的主觀意願產生了不一樣的結果,而這個結果,不是你想接受的或者看到的.可是實際上,你有沒有任何辦法來解決它,於是矛盾就產生了.
至於如何聯繫到對立統一規律.我認為可以這樣想,與你的主觀意願相矛盾,這就產生了對立,而又與事實發展的必然相聯系,這就產生了統一性.
⑶ 用對立統一規律談談在生活中如何對待矛盾
矛盾即對立統一。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們要敢於承認矛盾、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同時我們應該堅持一分為二矛盾分析法,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我們還要分清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世界觀和哲學。哲學的基本問題及其兩個方面。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及歷史形態。唯心主義的根源、基本觀點及主要形態。舊唯物主義的成就和缺陷。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它把實踐作為考察精神和物質關系問題的基礎,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高度統一,是唯物主義發展的最高形態。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革命性和科學性相統一的哲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⑷ 如何利用對立統一規律、重點法、兩點法來對矛盾進行合理的分析並且不受主觀影響解決矛盾 例如 小明和小
首先矛盾既然能產生,就一定能被解決,唯一的問題是能不能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
對立統一規律是事物矛盾現象的抽象描述,是一種結論。對立就是事物都有產生矛盾的可能性。統一就是矛盾都可以被解決的,使兩者不再產生矛盾。沒有了矛盾,自然就統一了。
所以,對立統一規律實際上就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可能產生矛盾,但也一定有解決矛盾的方法。
所以,對立統一規律不是告訴我們如何解決問題。而是給我們解決問題信心,既,一切矛盾(對立)都有解決(統一)的方法,
而如何解決矛盾,就是我們要努力的事情了。
所以,小明和小紅一定可以解決,但要如何解決,要靠他們自己的努力了。前人研究的哲學,只告訴你結果,過程還是要自己來。
但你已經從前人那裡知道了結果,不是更有信心解決問題嗎?如何統一,就看你自己的思考了。閱歷其實就是人受罪多了,不得不解決問題,解決的多了,經驗比你豐富的結果。
至於重點法,兩點法,都是哲學家想出來的,解決問題的巧妙方法與工具。不用你自己用閱歷總結了,但還有個熟練度的問題,不是學了就能用好的。但比一無所知,面對問題無處著手要強的多吧。
滿意就給分吧。
⑸ 矛盾對立統一的原理及方法論
矛盾是對立統一。
矛盾的基本屬性是對立性和統一性,不是斗爭性和同一性。 在馬列經典著作中,對立面或對立的一詞有下面幾種含義:一種是處於統一體中矛盾方面的差異性;另一種是指矛盾發展的一定階段,對立乃是矛盾發展到高級階段;還有一種是指矛盾對立是互相排斥的,是相互作用的。有時"對立"也有就是指的矛盾。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有時也把"對立"看作是對抗性矛盾的意思。 矛盾的對立除上面講的相互區別、本質的異這一層意思外,還有相互排斥、互相鬥爭、互相作用這一層意思。作為矛盾的對立,就是事物在自身內部包含有自己的否定方面。與矛盾的統一性相對應的應該是矛盾的對立性;而不是矛盾的斗爭性。斗爭性只是矛盾對立的一種屬性。"斗爭"是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作用的一種特殊形式,是能動主體之間的排斥形式。
⑹ 對立統一的原理是什麼如何運用對立統一規律觀點指導自己的生活學習
對立統一的原理一般指唯物辯證法關於對立統一規律的基本原理。
簡單的舉個例子,挑戰與機遇就是對立統一的,在生活中,對立是矛盾,統一對我們來講可以簡單我理解我換位思考,本質有相同之處!
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規律,亦稱對立面的統一和斗爭的規律或矛盾規律。它揭示出,社會和思想領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間都包含著矛盾性,事物矛盾雙方又統一又斗爭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
對立統一規律的內涵體現在:矛盾雙方的同一性與斗爭性;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事物發展過程中的矛盾以及矛盾雙方發展的不平衡性。辯證法是解決一切矛盾的方法論。
(6)如何用對立統一方法解決問題擴展閱讀:
在哲學上普遍性達到極限程度的辯證法規律只有三個,它們是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其中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客觀存在具有的特點,任何事物內部都是矛盾的統一體,矛盾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源泉、動力。
量變質變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變化形式上具有的特點,從量變開始,質變是量變的終結。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矛盾運動過程具有的特點,它告訴人們,矛盾運動是生命力的表現,其特點是自我否定、向對立面轉化。因此否定之否定規律構成了辯證運動的實質。
⑺ 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律及方法論是什麼
【對立統一律】對立雙方構成統一整體,相互依存,如果失去一方,另一方便不能存在。(中國王氏2020)
例如:在磁鐵中,N極和S極對立統一。在新陳代謝中,同化和異化對立統一。在商品交換中,買和賣對立統一。在經濟活動中,生產和消費對立統一。
⑻ 遇到重要的事,怎麼用對立統一的方法重新思考
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第一,對立統一規律,即事物的矛盾運動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在事物發展的實質、形式、道路、動力諸問題中,最核心的是動力問題。因為動力問題解決了,其他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第二,對立統一規律是理解唯物辯證法全部理論的關鍵。事物發展中為什麼會出現量變和質變及其相互轉化這種形式?為什麼會形成否定之否定這樣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的道路?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事物的內部矛盾。唯物辯證法的其他范疇,其實質也是對立面的統一。 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認識方法。事物就是矛盾,認識事物就是認識事物的矛盾。作為科學的認識方法的唯物辯證法,就是教導人們運用對立統一規律,具體分析事物的矛盾,掌握解決矛盾的方法,推動事物的發展。
⑼ 請舉例:對立統一規律在實際中的運用
1、生產力與生產關系
一個企業就是一個矛盾體,很明顯,它要建立起來並運轉,首先得有員工,事情得靠人去做,這就是生產力;但是,人再多,一盤散沙也不行,得有領導決策、指揮,就有了分工。
還得有一套規章制度,大家都得遵守,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就建立了一種生產關系。有了這兩者,企業才能運轉起來,缺一不可,這就是矛盾兩面的相互依存性、統一性。
2、矛和盾
矛是進攻的武器,盾是防守的武器,兩者是對立的。如果沒有矛的進攻,就不需要盾的防守,所以兩者是相互依存的,缺了哪一個,另一個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3、「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臧可家《有的人》
在常識看來,一個人要麼死了,要麼活著,兩者必居其一。詩人的說法豈不是自相矛盾嗎?如把生與死僅僅理解為肉體存在與否,毫無疑問兩者是對立的。
但是,在辯證法看來,一個人的存在既指肉體上的,也指精神上的;一個人的死亡既可是肉體意義上的,也可以是精神意義上的。
從這兩個意義上來說,生與死又具有統一性。在作者看來,一個人的肉體可以腐爛,但精神可以永存,雖死猶生;一個人雖然在肉體意義上存在,但卻失去了精神支柱,如同行屍走肉,雖生猶死。
4、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邪溪》
白話譯文:蟬噪陣陣,林間愈見寂靜;鳥鳴聲聲,山中更覺幽深。
詩人對森林中的寧靜的描寫並不是直接從寧靜開始的,而是從它的對立面「噪音」開始,用蟬的聲音與森林中的寧靜形成對比。對山的描寫並不是直接來自於「你」,而是來自於它的對立面「歌」,即鳥對山的歌。噪音與安靜、歌唱與安靜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並構成了和諧的統一,意境高,哲理豐富。
5、對立統一(統一、統一、平衡)是有條件的、暫時的、易逝的、相對的。相互排斥的對立的斗爭是絕對的,正如發展和運動是絕對的一樣。——《列寧選集
對立斗爭的絕對性和統一的相對性,高度普遍地反映了斗爭和統一在矛盾運動及其相互關系中的不同地位。只有根據這一原則,才能對事物的矛盾運動過程作出完整、規律的解釋。
對立斗爭的絕對性是指它的普遍性和無條件性。對立沖突是矛盾運動中的一個積極的、動態的方面,它可以打破各種條件的限制,為矛盾的發展創造新的條件。
有矛盾就有斗爭,斗爭是沒有任何條件的,任何條件下都必須實行對立的相互排斥的傾向。
⑽ 怎樣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待一個問題
做到客觀理性就可以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待問題了。有些事情是相互對立和矛盾的,但是你需要站在更高的位置去尋求他們之間的平衡點,換句話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時候,你更重要的是站在中間人的角度去理性看待他們之間的關系和想解決的問題,而不是一會幫公說話,一會幫婆說話、只有能維護他們雙方的利益去幫他們解決事情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