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浙江美術聯考畫色彩的技巧
「粉」
這是色彩中最容易理解的一個問題,就是暗部不夠重,白色用的太多,而往往產生這個問題原因是學生對於色彩顏料的性能的不熟悉,水粉這個材質是干濕變化很大的材料,亮部幹了以後會變會變暗,暗部會變會變亮,在不熟悉這個性能上往往同學們就在白色的運用上把握不好。
「火」
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用色純度過高,幾乎用管裝或瓶裝的顏料原色未加調和即直接作畫,給人以火、生、楞的感覺。此外,用色太厚,特別是用非常厚的顏色在畫面上「干拖」、「干拉」都會造成畫面的焦枯、火氣。這些都說明初學者缺乏水粉畫的調色和用筆經驗。
「灰」
是指在整幅畫面中缺乏物體的暗部與亮部的色彩對比,這其中包括明度對比和色彩的冷暖對比。此外,靜物中有些鮮艷、明亮的色彩因純度不夠從而產生灰的感覺。另外一個比較普遍的原因是用色彩表現某一物體時,調配色彩的種類過多,復色間相調必然產生灰、悶的感覺。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水粉寫生用過量的水分調少量的色彩,畫出的作品也會產生灰、臟的感覺。這是由於水粉顏料的特性造成的,因為水粉顏料主要由填充劑和著色劑混和而成,加水稀釋後,飽和度就會降低,色彩會變得灰暗。它與水彩顏料的性能不同,稀薄的水彩會產生透明、柔和的微妙效果,而水粉顏色調了過多的水分就會變得蒼白無光。所以調色時一定要控制用水量,以保證顏色的鮮明度。揚其所長,避其所短,才會最1大限度地發揮水粉的優勢。
「臟」
造成畫面臟色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第1,在表現某種色彩時,調配的色彩種類過多,最後導致色彩傾向不明確而成為臟色。另外一個很典型的原因是,很多初學水粉畫或經驗不足的考生,在水粉靜物寫生中經常會用水或很稀薄的色彩在較厚的底色上刷抹、揉擦並加以修改,以求協調柔和的過渡面色彩。這樣畫出的物體色彩,乾燥生就會產生臟、灰暗的感覺。協調鄰近色、過渡色,必須調出明確的傾向色彩,擺上或趁濕畫上去,這樣的色彩銜接才是真實而漂亮的。
「花」
產生的原因是對整組靜物大的色彩關系、大的明度關系缺乏把握的能力。有這方面問題的考生往往素描基礎也比較薄弱,作畫時容易一頭鑽進細節關系,一味去摳細小的色彩變化,從而喪失了物體大的色彩冷暖關系及色調傾向,特別是大的明暗層次關系。要克服這個毛bin,需要在觀察和著色時從大處著眼。建議考生用寬大的扁筆進行開始階段的鋪色,注重大的暗面、中間面及亮面的色彩變化,暫時忽略細微的起伏及微妙的色彩變化,抓住並控制了大的體面色彩關系後,再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的表現,相對較容易克服瑣碎的毛bin。但從根本上說,整體觀察與整體表現才是克服瑣碎毛病的有效方法。
武漢北藝畫室溫馨提示:在考試中我們必須留半個小時時間來檢查畫面,冷靜觀察畫面,退到自己畫後一定距離,用看待別人的畫作的心態眼光冷靜仔細的挑剔自己畫面,在發現問題後,不要慌張的修改,不妨多再校對畫中問題,心中思考如何調整,思考成熟後,在一氣呵成迅速的調整畫面。
⑵ 美術色彩調色技巧
調色技巧:
(1)調色時需小心謹慎,一般先試小樣,初步求得應配色塗料的數量,然後根據小樣結果再配製大樣。先在小容器中將副色和次色分別調好。
(2)先加入主色(在配色中用量大、著色力小的顏色),再將染色力大的深色(或配色)慢慢地間斷地加入,並不斷攪拌,隨時觀察顏色的變化。
(3)「由淺入深」,尤其是加入著色力強的顏料時,切忌過量。
(4)在配色時,塗料和乾燥後的塗膜顏色會存在細微的差異。各種塗料顏色在濕膜時一般較淺,當塗料乾燥後,顏色加深。因此,如果來樣是干樣板,則配色漆需等乾燥後再進行測色比較;如果來樣是濕樣板,就可以把樣品滴一滴在配色漆中,觀察兩種顏色是否相同。
(5)事先應了解原色在復色漆中的漂浮程度以及漆料的變化情況,特別是氨基塗料和過氯乙烯塗料,需更加註意。
(6)調配復色塗料時,要選擇性質相同的塗料相互調配,溶劑系統也應互溶,否則由於塗料的混溶性不好,會影響質量,甚至發生分層、析出或膠化現象,無法使用。
(7)由於顏色常帶有各種不同的色頭,如果配正綠時,一般採用帶綠頭的黃與帶黃頭的藍;配紫紅時,應採用帶紅頭的藍與帶藍頭的紅;配橙色時,應採用帶黃頭的紅與帶紅頭的黃。
(8)要注意在調配顏色過程中,還要添加的哪些輔助材料,如催干劑、固化劑、稀釋劑等的顏色,以免影響色澤。
(9)在調配灰色、綠色等復色漆時,由於多種顏料的配製,顏料的密度、吸油量不同,很可能發生「浮色」「發花」等現象,這時可酌情加入微量的表面活性劑或流平劑、防浮色劑來解決。如常加入0.1%的硅油來防治,國外公司生產的各種表面活性劑,需分清用在何種溶劑體系,加入量一般在0.1%~1%。
(10)利用色漆漆膜稍有透明的特點,選用適宜的底色可使面漆的顏色比原塗料的色彩更加鮮明,這是根據自然光反射吸收的原理,底色與原色疊加後產生的一種顏色,塗料工程稱之為「透色」。如黃色底漆可使紅色更鮮艷,灰色底漆使紅色更紅,正藍色底漆可使黑色更黑亮,水藍色底漆使白色更潔凈清白。奶油色、粉紅色、象牙色、天藍色,應採用白色做底漆等。
調色是指將特定的色調加以改變,形成不同感覺的另一色調圖片。 調色是最容易迷惑大家,在實踐中感到非常難以把握的一項技術。讓眾多的愛好者到處討教程,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搞調色試驗。
色彩搭配:
色彩搭配的問題確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這一代的設計師比上一代的設計師,所能運用的色彩工具多了許多。如今,我們能運用好計算機為我們提供的豐富色彩,看來不是很簡單的事情。就我個人而言,在我從事設計師工作以來,往往也會迷失在色彩的世界。
配色所要注意的要素實際設計時,我們經常會按照設計的目的來考慮與形態、肌理有關聯的配色及色彩面積的處理方案,這個方案就是我的配色計劃。在做配色計劃時,我們應該考慮下述幾點以突出視覺效果。
底色和圖形色在設計時我們會經常遇到用幾個色做各種形的構成,作為底的色我們往往會將它推遠,而作為圖形或文字的色我們要將它拉近。這就需要我們了解受配色關系的影響是什麼樣的。一般明亮和鮮艷的色比暗濁的色更容易有圖形效果。
因此,配色時為了取得明了的圖形效果必須首先考慮圖形色和底色的關系。圖形色要和底色有一定的對比度。這樣才可以很明確的傳達我們要表現的東西。我們要突出的圖形色必須讓它能夠吸引觀者的主要注意力。如果不是這樣就會喧賓奪主。
網路-調色
⑶ 美術高考的色彩部分有哪些得分技巧
色彩靜物作畫的考試,需要美術生仔細觀察所畫的事物並對其分析。除此之外,美術生還須掌握靜物作畫步驟,這樣色彩考試才有拿高分的機會。
(一)觀察分析
當掌握了一定的色彩知識後,接下去就是具體作畫了。作畫之前必觀察對象,然後分析比較,求得整體關系。觀察要從大的關系著眼,再分析具體的物體。也就是通常說的:整體出發,局部深入。
素描上的黑白灰,色彩上的冷暖,以及空間層次等等,都是作畫前首先要考慮的。
就靜物寫生的空間而論,檯面是向里伸入的水平面,物體就擺在這個空間中,背景是豎著的牆面,起襯托作用,這三者的空間位置畫得到位,畫面就有層次。其中有素描的因素,也有色彩的冷暖關系。是深色襯托亮物還是亮色襯托深物,是暖色襯托物體還是冷色襯托物體,光源色是暖是冷,暗部色彩偏冷偏暖,畫面總色調屬於什麼色性,這些都必須心中十分明確。觀察的實質就是分析對象,找出畫面的整體關系。畫面的主次、強弱、深淺、冷暖都是在比較中產生,胸中有了整體意識,作畫就不會拘泥於局部刻畫了。
一般情況,近景物的色彩相對偏暖、偏鮮,對比強烈,遠處物的色彩相對偏冷、偏灰,對比平弱;主體物要得稍鮮,襯托物要畫得稍灰。明白了其中道理,學畫就不難。
(二)靜物作畫步驟
1.起稿和大明暗
起稿就是將對象如何搬到畫面的視覺中心。起稿要注意主次分明、左右勻稱、大小適宜、緊松有序。可用鉛筆或直接用水粉淡棕或淡藍起稿。稿起好後,馬上把物體大的素描明暗關系用單色水粉薄薄地畫出。特別是明暗交界所體現出的體與面的結構,畫面的空間層次。這樣做是為了下一步更好地把握色彩區域,為上色作準備。
2.鋪大體色
上大體色要根據對象總的色彩基調,從主體物、背景、檯面三者的色彩關系出發,比較物體的受光面和背光面的冷暖變化,從主體物的明暗交界開始入手,向暗面和亮面寥寥畫出幾塊色彩,定出物體受光面的光源色和背光面的環境色,及中間部分的固有色。然後從背景開始畫,繼而畫前景的檯面,再畫主體物。這一步上色要畫得快,畫得准。如果發現色彩不準,應該馬上調整,但必須畫得薄,顏料薄才易於修改和深入時覆蓋。要把白的紙張全部鋪上色彩,這樣方能對整體的色彩關系、空間層次、黑白灰的素描關系進行比較。否則,只對一個物體畫得很深入,背景及周圍色彩都不畫上,在白色紙張的襯托下,色彩固然非常漂亮,但一旦畫上背景,色彩馬上產生變化。色與色的比較,同白紙與色的比較是不同的,結果不是太孤立了就是層次分不開。初學者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一個局部一個局部地畫,沒有整體的比較,整體的考慮,所以容易畫花了畫亂了或畫灰了。
3.深入刻畫
大體色鋪好後,就從主要物體著手開始塑造,要正確處理物體的冷暖關系和周圍環境色的影響,以及素描上的黑白灰層次。用筆要根據物體的造型結構去表現,深入的過程就是完善形與色及其畫面的整體關系,要把物體的具體細節畫出。一幅畫豐富不豐富主要是中間色層畫得充分不充分;而一幅作品表現充分不充分,主要是細節畫得到位不到位。沒有細節的深入刻畫,畫面就粗糙。在深入刻畫細節過程中失去整體大關系,畫面就瑣碎、鬆散,主次不分。
4.調整完成
一幅作品從開始作畫到最後完成,整個過程應該是從整體出發,到局部深入,再到整體調整。這個階段的畫面已完成到十之九八,所要做的就是針對畫面某些局部進行調整,經過反復比較,主次虛實是否到位,局部是否服從整體,前、中、後景的空間是否拉開,色彩的強弱是否適當,直至完成。
⑷ 如何輕松掌握色彩繪畫技巧
色彩,是美術院校入學考試的重要科目之一。我在色彩教學中將色彩基本原理與學生實際結合起來,針對考試短期內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理論聯系實際,做到學生理解與表現能力同步提高。考試主要是考察學生對色彩的認識、理解和運用能力以及表現色彩的能力。所以,我重點從感受色彩入手,鑒賞優秀的色彩作品,不斷提高學生的眼界。保持整個教學中學生的眼高於手的狀態。 色彩考試內容多為我們常見的陶瓷品、玻璃器皿、金屬器具、瓜果蔬菜以及鮮花和各式襯布等。近幾年考試的形式基本是在靜物寫生與默寫中交替進行。寫生比較容易,可直接觀察靜物,找出它們之間的主次關系、素描關系、色彩關系、冷暖關系、虛實關系等。而默寫就難多了,它完全脫離了具體的物象,要求考生根據平時寫生的經驗,將所要考的內容組織好。 因此,合理安排寫生非常重要。 一、重視色彩寫生,提高學生能力 1、 合理運用光線 在室內有穩定的光源,這種穩定只能停留在光照角度與投影的穩定,嚴格地講,如一組靜物畫一天,從早到晚的光線強弱是不穩定的,另外室內光多是依靠天光,天的忽晴忽陰不但給明暗帶來微妙的變化,色光也有冷一點,暖一點變化之分。這些在作畫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光照變化能引起色彩冷暖的變化。控制這種變化很簡單,也就是當你在很短一段時間內把畫面大的色彩關系布置到畫面上去後,如果大關系准確,實際上畫面的關系已成立,下面要做的准備是不斷加強這種關系和深入畫面。;如光線變化不大,對靜物的影響也不大,可以完全依靠這種關系畫下去,一直完成畫面。假設畫面的顏色剛鋪上一半,突然外面烏雲密布,室內光線大變,這種情況最好是停下來,等光線有所恢復再畫。 還有一種情況不可取,我看到有的同學為搶時間,白天沒畫完的寫生,晚上還在靜物旁邊接著畫。白天和晚上是兩種不同的光源,試想一幅畫怎能在兩種光源下完成呢?這種做法既浪費時間,又毀了白天畫的部分,實屬得不償失。 一般情況下,室內光線基本上相對穩定,只要我們從開始就有條理有順序地布置好大的色彩關系,而不是從早到晚在畫面大面積的地方改來改去,控制光色的變化並不難。 在室內天光下的靜物色彩,基本上是呈現以下的物體色光變化: 高光:天光色;亮面:固有色加天光色;亮灰面:固有色。暗面:固有色加暗加環境色加少量亮面對比色;明暗交界線:物體色彩最暗處,既含亮面色,也含暗部色;投影:影底固有色加暗加物體色加環境色加天光色加少量亮面對比色。以上這些物體色彩變化,可在我們作畫時參考運用。 色彩的冷暖、明暗都充滿了矛盾,應如何解決好矛盾之間的關系? 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這是一個哲學上的道理,我們作畫也不例外。如物體的主次強弱、大小方圓,色彩的冷暖明暗等等,矛盾的雙方互相滲透、互相貫通、互相依存、互相聯結、互相轉化,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同時又互相排斥、互相對立,這就是矛盾的斗爭性。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斗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而我們作畫就是利用這種矛盾規律,有意地在畫面上製造矛盾,然後想辦法解決矛盾。如:在我們開始布置畫面色彩關系時,為了塑造畫面物體的體積、空間、質感等,著色時便有意加強畫面的明與暗、冷與暖、虛與實等矛盾沖突,故意使它們之間對立而排斥。然後,利用物體的明暗交界線,畫面虛實銜接處,去找解決矛盾強烈沖突的「媒介」。如:明與暗的沖突,往往明暗交界線是矛盾沖突高峰,也是分水嶺,以交界線為界向暗部逐漸變暗變灰至反光。交界線又逐漸向亮灰、亮過渡,這就便明與暗之間得到互相滲透和貫通。又如:冷與暖之間的色彩是對立的,就像水火互不相融一樣,解決它們之間的色彩沖突,也是通過交界線向冷色與暖色滲透和貫通。假設一幅畫亮面是冷色,而暗面是暖色。交界線的色彩應是一種亮暗兩色綜合的最重深色,並以交界線的綜合性深色向暗面逐漸推暖,向亮面逐漸推冷。因而,交界線也是聯結冷暖矛盾對立的折中線。另外,畫面環境中色彩冷暖的沖突矛盾解決,一是靠交界線,二是靠色彩虛實的漸漸過渡和自然銜接而緩解。 由此可見,作畫中只有敢於利用明暗、冷暖、虛實的互相矛盾,並從中尋找矛盾雙方轉化的同一性,才能創造出最美的色彩和諧,這也是作畫中解決矛盾並運用唯物辯證法的對立統一規律的根本法則。 2、有效提煉繪畫方法 不同的畫傢具體的著色方法是有區別的。這里介紹的是適合初學者練習的方法步驟。水粉工具性能決定著色順序大都是先畫暗色,後畫明色,要從整體到局部。畫水粉的畫板放置角度不能接近直立,因為直立時水色極易流淌破壞形體。畫板的放置角度可以根據水分的需要變換角度,一般情況下保持三、四十度的狀態為宜。我們都是用可右手執筆塗色,容易使塗過的顏色映入視野,得於照顧整體關系和色彩效果。當然,也不是那麼絕對,塗完整體關系之後,就不受這些局限了。 以干畫法為主的著色順序是: (1)、用HB或B的鉛筆認真起稿,最好不用橡皮,擦磨紙面會影響著色的勻凈。高光和明暗交界線都用鉛筆輕輕畫出,多餘的鉛筆線待畫完干後再用橡皮擦掉。 (2)、塗第一遍色,預先分析一下大體的色彩關系,從明度、純度、冷暖等方面分析,找出層次,做到心中有數,然後開始著色。第一遍色不能得過淡,抓住總的色彩印象,畫到實際色感受的五六成或七八成,有把握之後能一次畫准更好。這一遍色除要留空之處外,基本鋪滿畫面,物體的明暗不要平塗,利用濕接畫大體變化。 (3)、第二遍色並非要求到處再加一遍色,應該保留第一遍色比較正確的部分。這一遍色用水適當減少,進一步塑造對象的體積關系與色彩關系,並力求准確。 (4)、深入刻畫、調正完成。這一步主要是收拾、加強,把重要細節加上,用筆要果斷,使之更深刻充分。最後檢查一下,如有色彩不統一之處,可罩色修正。有錯誤之處洗一洗再作調正,即可收筆。 干畫法的著色步驟比較好掌握,初學時不管畫風景、靜物或人物寫生,先練習這種方法,便於打好根基。 濕畫法為主的著色順序較難掌握,可先選取簡單的靜物或風景進行練習。 二、適時安排模擬考試 平時的練習多了,學生的理解與表現能力就得到了加強。而這時有必要的安排模擬考試就很重要。學生也能將平時作業時老師強調的重點鞏固與運用。 在考試中,首先得考慮構圖完整,飽滿。其次,要考慮物體的形體比例是否准確,把握層面的層次關系和疏密關系。如果規定了色調,還要注意畫面的定調問題,當在,也不能一味地強調色調而忽略了物體自身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環境色以及它們的相互關系,當然,色彩的整體性也是需要注意的。 一幅優秀的色彩靜物寫生作品必然是有其獨特色調傾向的,那種雜亂無章、各自為政、無調性的色彩作品是不會引起人們的美感的。 在一組靜物中,我們如何感受或「找到」這種色調呢?色調是指在一組靜物中的物體色彩所構成的總的色彩傾向。在寫生訓練中,有時我們注視對象,感到色調的傾向不是很明顯,這時我們應當採取整體觀察和歸類定位的方法,這樣我們就能抓往一組物體的基本色調。例如:我們首先感受一下靜物的背景,襯布與物體之間哪種色彩占的比例大,襯布的色彩傾向與主要靜物的色彩是協調的還是對比關系。如果襯布與主要靜物的色彩屬同類色系的范圍,那麼它們就基本決定了這組靜物的色調傾向,占據畫面主要位置大面積的襯布顏色就構成了該畫面的主要色調。靜物的擺布與組織,通常是在以大面積的具有某一色彩傾向的襯布或物體占據主控位置的基礎上,配以具有其他色彩的一些小面積的襯布,以此與物體產生對比關系,從而活躍畫面。 在對一組靜物的色塊面積的分布和比例構成上有了初步的感受和比較分類之後,為了明確色調的具體定位,我們應當學會從下列幾個方面來辨別其特點:從明度上來分,有亮色調(或稱高調),有暗色調;從色性上來分,有冷色調、暖色調和中性色調;從色相上來分,有褐調子、紫調子、黃灰調子等。這些都是該組靜物中的整體色彩的總體傾向所構成的色調。我們應在寫生中牢牢地把握並記住靜物的色調,並將其貫穿於寫生的始終。 畫面的構圖和色調確定之後,要考慮如何進行塑造的問題。用色彩塑造形體往往會出現只有色彩關系而忽視素描關系,或只有素描關系而忽視色彩關系的現象。因為沒有具體物體作參照,很容易把握不好,容易概念化。這就要求考生在作畫時,須一邊考慮色彩關系一邊把握素描關系,根據以往的作畫經驗和對物體形體結構的把握和理解,抓住大的明暗關系。 三、及時反饋作業情況,解決學生繪畫過程中常見問題 初學水粉畫的人易犯臟、粉、火、花的毛病,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作畫過程中的不良習慣造成的。 有的人在作畫時不能及時清洗畫筆、調色盤,致使殘留的顏色影響了下一筆色彩的准確性。比如殘留的色彩中有白色,而要畫的下一筆調子又較深,在畫面沒有乾的時候還看不出影響,等畫面幹了以後就會發現已經粉了。看起來並不起眼的細節就會讓畫面的純度、明度提不高,色相對比達不到要求。解決它的方法就是勤於清洗畫筆、調色盤,特別在畫較暗、較亮、較純處時更應注意。 2、作畫時用筆用色應飽和一點,不要出現太多的飛白(有目的的除外)。因為後面的一筆如果不能完全把原有的色覆蓋住,上下的色彩滲到一起會顯得臟。調色應勻(也稱熟)一些,如果在畫面上大范圍出現沒調勻的色彩也會顯得臟。 3、由於作畫者沒有熟練地把握水粉顏料的性能。水粉顏料在未乾的時候,給人的感覺是比較純、亮,等它幹了以後,會有很大的變化,其純度明度的對比都變低了,畫面也隨之變得灰、粉。這種性能如何把握呢?比較可行的方法是:作畫時把每一色彩的純度、明度都有意識地提高,比你所看到的色彩純度、明度要高一點,等幹了以後正是你所要求的效果。至於明度、純度提到什麼樣為好,就需要自己在作畫過程中不斷地摸索總結提高。 4、如果在畫完以後才發現畫面臟、粉,可以在每個物體較深的灰面用上一些較純的色。一般用筆不要太多,面積不要太大,把物體的亮部加亮一些,用筆同樣要少,必要時還可以把明暗交界線加深一些,以提高畫面的對比度。 「火」,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用色純度過高,幾乎用管裝或瓶裝的顏料原色未加調和即直接作畫,給人以火、生、楞的感覺。此外,用色太厚,特別是用非常厚的顏色在畫面上「干拖」、「干拉」都會造成畫面的焦枯、火氣。這些都說明初學者缺乏水粉畫的調色和用筆經驗。 「灰」,是指在整幅畫面中缺乏物體的暗部與亮部的色彩對比,這其中包括明度對比和色彩的冷暖對比。此外,靜物中有些鮮艷、明亮的色彩因純度不夠從而產生灰的感覺。另外一個比較普遍的原因是用色彩表現某一物體時,調配色彩的種類過多,復色間相調必然產生灰、悶的感覺。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水粉寫生用過量的水分調少量的色彩,畫出的作品也會產生灰、臟的感覺。這是由於水粉顏料的特性造成的,因為水粉顏料主要由填充劑和著色劑混和而成,加水稀釋後,飽和度就會降低,色彩會變得灰暗。它與水彩顏料的性能不同,稀薄的水彩會產生透明、柔和的微妙效果,而水粉顏色調了過多的水分就會變得蒼白無光。所以調色時一定要控制用水量,以保證顏色的鮮明度。揚其所長,避其所短,才會最大限度地發揮水粉的優勢。 「臟」,造成畫面臟色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第一,在表現某種色彩時,調配的色彩種類過多,最後導致色彩傾向不明確而成為臟色。另外一個很典型的原因是,很多初學水粉畫或經驗不足的考生,在水粉靜物寫生中經常會用水或很稀薄的色彩在較厚的底色上刷抹、揉擦並加以修改,以求協調柔和的過渡面色彩。這樣畫出的物體色彩,乾燥生就會產生臟、灰暗的感覺。協調鄰近色、過渡色,必須調出明確的傾向色彩,擺上或趁濕畫上去,這樣的色彩銜接才是真實而漂亮的。 「花」,產生的原因是對整組靜物大的色彩關系、大的明度關系缺乏把握的能力。有這方面問題的考生往往素描基礎也比較薄弱,作畫時容易一頭鑽進細節關系,一味去摳細小的色彩變化,從而喪失了物體大的色彩冷暖關系及色調傾向,特別是大的明暗層次關系。要克服這個毛病,需要在觀察和著色時從大處著眼。建議考生用寬大的扁筆進行開始階段的鋪色,注重大的暗面、中間面及亮面的色彩變化,暫時忽略細微的起伏及微妙的色彩變化,抓住並控制了大的體面色彩關系後,再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的表現,相對較容易克服瑣碎的毛病。但從根本上說,整體觀察與整體表現才是克服瑣碎毛病的有效方法 無論是寫生還是默寫,在作畫過程中,還須注意物體所具有的個性因素,如色相、純度、明度、冷暖等,把物體畫得豐富而有變化。將自己對物體的感受表現出來,不要單純去追求客觀色彩的真實和相似,這樣很容易被局限在固有色里,色彩也難免單調。 深入塑造具體物體時,力求用筆、用色准確,色彩層次要銜接自然,質感的表現也要充分。高光是表現物體質感的重要因素,不能過於簡單和隨便,以免破壞結構。襯布在畫面中主要起陪襯和調劑色彩的作用,表現時可根據畫面的需要進行處理,有的地方可表現得充分一些,有的地方只需一筆帶過,畫面中次要的物體簡單的交待出形和色就可以了,切不可面面俱到, 到處都刻畫得很仔細,造成主次不分、呆板、沒有層次和空間感的現象,也容易破壞畫面的整體效果。 在畫面基本完成的時候,要注意從色彩、素描、冷暖、空間等幾個方面去檢查。
⑸ 色彩風景寫生的一些技巧及方法
1、臨摹融匯寫生:
臨摹和寫生都是色彩訓練的必經之路,對美術高考生來說沒有選擇,必須練習。但如何安排分配練習時間,使臨摹和寫生相互融會貫通,卻是很有講究的。
2、臨摹加快學習速度:
臨摹就是向優秀的作品取經,向色彩高手偷師,是學習繪畫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是學習色彩的捷徑。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由教師來精心挑選高考內容相關的范畫,提出明確的要求,使學生認真學習作品的精華,加深對色彩規律的認識和理解,學習范畫成熟的表現手法、完美的藝術處理以及高雅的審美情趣。這樣的學習往往能達到意想不到的加速學習的效果。考生臨摹色彩風景可以分三步:初學色彩時通過臨摹了解大致的作畫步驟、空間造型和色調處理;中途可以對急需解決和掌握的個別物體或特定景色集中臨摹,學會特定景物的作畫方法;考前兩個月選擇高考可能出現主題作臨摹和默寫的組合練習。
3、風景寫生加深感受和理解:
色彩風景寫生是訓練色彩感覺、把握色彩變化規律、感受自然界美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其他訓練手段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大自然為我們提供了變化無窮的復雜色彩世界是臨摹所無法替代的。在具體教學活動中,首先教師要對寫生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備,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使美術高考生有備而來。其次,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教師必須有系列循序漸進的教學安排,先易後難,培養學生用整體的眼光比較地觀察自然。再次,教師要通過美景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以美好的情感激發作畫熱情。教育學認知規律告訴我們只有通過自己獨特而真實的感受,才能創造性地再現自然美。實踐證明,只有通過實景寫生,考生才能在考試中畫出色彩豐富而又和諧的高分作品。二、以整體帶動局部:
4、整體關系優先原則:
「整體觀念」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是一個較難解決的問題。相當一部分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不是造型、結構不準,就是上調子時死摳局部,使局部與整體脫節。畫面的花、雜、亂,虛實關系處理不當,畫面色調不和諧都是整體與局部處理不當的結果。作畫要的是整體的最後效果,沒有整體的局部,再精彩、再深入也毫無意義。忽視整體的局部將最終造成全畫的失敗,優先照顧整體關系的局部將為畫面錦上添花。整體關系還應該特別注意色彩、形式、技法背後的風景畫的意境,更多地去品味、去認識它。每一塊色彩、每一個形式、每一種技法背後都有著一個鮮活的感覺,都代表著一種精神元素,都是一種生命語匯,抓住了它,也就抓住了藝術的靈魂;掌握了它,我們就有了一種自己的、展現心靈內容的藝術「話語權」,同時也增加了自己作品得高分的幾率。訓練整體關系有方法和技巧可循,比如用風景照片叫學生作有取捨的構圖練習、畫16開小稿的色調練習等形式對訓練整體關系都很有幫助。
5、局部是整體的基石:
雖說整體重於局部,但整體要由一個個的局部組成。局部景物的生動與否直接影響畫面效果。色彩風景畫要學會一些局部的畫法:學會畫房子,一般建築物要畫出體積關系,宜用干畫法,用筆肯定保留一些筆觸的效果會更有塊面感,還要注意早中晚不同光線和周圍環境色對牆面的影響。畫樹木要注意種類和形狀特徵,枝葉茂盛的樹以表現樹葉為主,注意樹冠的形態自然生動、明暗塊面有不同層次;枯樹則以表現它的主幹和枝條的形狀為主,尤其要注意一般枝乾的明暗變化都是上暗下亮。畫水面時注意 「水天一色」是水鄉風景畫中的一大特色,指水面反射了天空之色。而水面除了反射天空之色外,便是其水的固有色,只有靠近色彩,景物的倒影才會有其景物的顏色影響;水中的倒影在畫面表現為色彩和明暗對比弱,靜水的表現技巧常常先用垂直筆法表現倒影,然後用橫筆表現水紋:水紋的透視關系是近寬遠狹、近長遠短、近強遠弱。盪漾的水可以用小碎筆法橫拖出閃光的波紋。畫天空時一般接近山和物體的地方亮,遠離物體的地方暗。畫面局部還可以增添畫面整體的情調,如下面兩幅畫中的局部人物就使整幅畫作充滿了生活情趣,起到「以人點景」的作用。三、以應試促進發展:
6、應試是當前任務:
對於廣大考生來說,應對眼前的美術院校招生考試是最緊迫的任務。應對考試有一些特殊的技巧和方法:首先要合理安排考前訓練。一般考前兩個月之前宜組織風景寫生,通過實景寫生豐富自己擅長的色系,提高組織畫面的能力。到了考前兩個月之內應該選擇水鄉風情、有房子和樹的田園風光、夕陽下的湖面等高考常見題材進行臨摹和默寫的組合強化練習。白天練習色彩,晚上安排素描課程,以達到最佳的進度。其次對考試時間分配心中有數。拿到考題要安排10分鍾左右審題,認真思考畫面的構圖、色調、最終效果;構圖起稿10分鍾左右,確定遠、中、近景的位置關系和物體的大致輪廓。鋪大調子40至60分鍾左右,遵循由暗到亮、由主到次、由後到前的順序,迅速畫出畫面的主要調子和冷暖關系。深入塑造占考試時間的2/3左右,具體深入地表現景物的體積、空間、冷暖、主次等,使畫面有精彩的局部刻畫。調整階段30分鍾左右,應從全局的高度審視全畫,調整與整體不協調的地方。再次做好考試的准備工作。准備材料要齊全充足,用自己習慣的畫筆,顏料要擠滿,檢查水桶是否漏水等。對一些基礎不扎實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帶兩盒顏料,其中的一盒裡放教師幫學生調好的顏料,把畫樹、房子、水面等常見景物的常用色每種調出不同變化的四五個層次顏色,學生可以在考試時直接上相應的顏色。
7、發展是長遠目標:
考試是一時的目標,今後的發展是長遠的目標。想靠考前兩三個月突擊考上美術院校的念頭是很危險的,即使幸運地上了分數線,你的大學生涯也會非常辛苦的。所以願考生們在平時的色彩練習中盡力提高自己的基本功,為將來大學學習和從事美術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⑹ 美術高考色彩高分技巧
美術高考色彩高分技巧
美術高考色彩想拿高分要掌握一些技巧,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美術高考色彩高分技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應試時對 色彩關系的把握(色調)
很多美術高考生畫色彩靜物時,只注意單個物體的色彩關系,而忽視一組靜物的色彩氣氛,一張畫逞現給人的總體印象,一幅畫的整體色調,多數學生畫畫出現「花」「臟」「黑」「亂」「粉」等各種因素,這些都是對整體關系把握不足。
二、應試時對明暗關系的把握(色彩明度)
美術高考生畫色彩時,不注對明暗關系的表達,也有過分強調明暗關系的。這樣畫面層次比較單一。色彩力度不夠,造成「粉」 「里」「灰」的現象,其實素描是繪畫基礎,色彩是繪畫重要組成部分,是相輔相成的。只不過很多考生沒有很強的造型能力,以至於畫畫塑造能力不夠強烈,但是只畫素描關系的色彩也不是好的色彩畫。
三、應試時對物體冷暖關系的把握(色彩的冷暖關系)
大多數美術高考生都知道三組對比色(互補色),這是構成冷暖的重要部分,其實同類色里也有冷暖,所以冷暖是相對而言,要靈活運用冷暖,不同的`物體也相互比較就能很好的區分出它們的冷暖和不同的色彩屬性。
四、應試時對色彩純度的理解(色彩純度)
靜物色彩的純度取決於整體色調的安排,如果整個很灰,就不要畫出很純的物體,這樣破壞色調,如果靜物很花亂,就應該降低純度,讓畫面和諧,前面的物體可以畫純一些,後面的就灰一些。依照畫面的需要安排純度的變化。
五、應試時對固有色的把握(固有色)
一個物體的固有色是光決定的,沒有光就沒有色彩,其實對固有色的把握很簡單,因為它們很明確,但是畫色彩不能只畫固色,要把冷暖和固有色結合起來畫,依照感受畫。
六、應試時對環境的理解(環境色)
環境色是物體之間的相互影響。不能故意加強環境色,這樣畫面會有很生硬,根據對象的真實感受來,環境色一般在物體的暗部,當然不同質感的物體亮部也有。把環境色和整體色彩關系一起畫,就會更加和諧。
七、應試時對空間關系的把握(色彩的空間關系)
一般的美術高考生很難畫好空間,對於空間的表達不但要畫素描關系,也要畫色彩關系。素描關系通過黑白灰來表達,畫時注意白色和重顏色的成份多少。色彩關系通過冷暖來表達。物體在不同的空間位置,會有不同的冷暖變化,通過對比它們不同的色彩關系,就能畫好空間關系。
八、應試當中不同物體質感的表達(質感)
很多美術高考生問:「老師玻璃怎麼畫?」。我沒有具體說怎麼畫,對於不同的物體其色彩和表現手法應該有不同的變化,不能總按一種方式去畫所有物體,通過不同的色彩和不同的筆觸能很好的表達物體的質感。也給畫面帶來生動性。
九、應試中的風格問題(表現)
風格對很多美術高考學生來說是一種誤導,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確實存在風格問題。很多學生問:「老師這樣的風格能考上美院嗎?」我也很難回答,我只能告訴學生,你把這些基本的東西都畫好,考什麼都行。其實風格是一個人對繪畫的表現和喜好,南方人畫色彩很明亮,中國美院色彩漂亮好看,大塊筆觸。北方人畫色彩很厚重,整個色調很暗,注重造型。大多數學校運用切面畫法,固有色較多,中央美院喜歡高級灰,結實,清華美院喜高亮調子,整潔、清晰。其實只要把色彩關系畫好,考什麼都行。
;⑺ 美術色彩怎麼調色
"美術色彩"調色方法有很多。如三原色:"紅色、黃色、藍色"這三種顏色可以調出上百種顏色。單純的紅色可以調出,肉粉色,淺粉色,紅粉色,朱紅色,桃紅色,血紅色,玫瑰紅、等等。三基色:"橙色,紫色,綠色".就是三原色勾兌的顏色,其他諸如:
朱紅色+黑色少量=啡色 。 天藍色+黃色=草綠、 嫩綠 。
天藍色+黑色+紫=淺藍紫 。草綠色+少量黑色=墨綠 。
天藍色+黑色=淺灰藍。 天藍色+草綠色=藍綠。
白色+紅色+黑色少量=禇石紅。天藍色+黑色(少量)=墨藍 。
白色+黃色+黑色=熟褐 。 玫紅色+黑色(少量)=暗紅。
紅色+黃+白=人物的皮膚顏色。玫紅色+白色=粉玫紅
.....................................................
在實際繪畫中可根據色彩譜,靈活運用,即可調出自己需要的色彩。
⑻ 美術色彩考試快速提分小技巧
美術色彩考試快速提分小技巧
美術色彩考試有什麼提分小技巧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美術色彩考試快速提分小技巧,歡迎參考~
美術色彩考試快速提分小技巧1.考試時對色彩關系的把握。
很多美術生畫色彩畫不好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不能很好的掌握畫面的大關系。只強調單個靜物的色彩關系,這就造成靜物與靜物之間沒有相互的聯系,即使你每個靜物都畫得很完美,而不把握整體的大關系時,畫面時不會和諧的。多數學生畫畫出現「花」「臟」「亂」「粉」等各種因素,這些都是對整體關系把握不足。
2.考試時對物體冷暖關系的把握
大多美術高考生都知道三組對比色(互補色),這是構成冷暖的重要部分,其實同類色里也有冷暖,所以冷暖是相對而言,要靈活運用冷暖,不同的物體相互比較就能很好的區分出它們的冷暖和不同的色彩屬性。
3.考試時對明暗關系的把握
很多美術生繪畫時不注重明暗關系的把握,要麼只畫素描形式的色彩,要麼明暗關系區分不開。素描形式的色彩,畫面單一;明暗關系區分不開,畫面會變「粉」,變「灰」。
4.考試時對色彩純度的理解
一副好的色彩作品,他的整體畫面的顏色要和諧。這就要看你對顏色搭配的理解。如果畫面很「花」,「亂」,顏色很「生」,那麼就應該降低色彩的純度;如果整體的色調是灰色調,那就不要畫很純的物體。
5.考試時對空間關系的.把握
每個靜物擺放位置不同,那他們的色調,冷暖關系等也會有所不同。例如前面的靜物要比後面的靜物純度高一點。物體在不同的空間位置,會有不同的冷暖變化,通過對比它們不同的色彩關系,就能畫好空間關系。
6.考試時對環境的理解
環境色起著串聯整體畫面的作用,會讓畫面更加的統一。環境色一般出現在靜物的暗部,以為質感不同,也會出現在一些物體的亮部。但是環境色不能刻意的亂加。那會使畫面變得生硬。把環境色和整體色彩關系一起畫,就會更加和諧。
7.考試時對固有色的把握
一個物體的固有色是光決定的,沒有光就沒有色彩,其實對固有色的把握很簡單,因為它們很明確,但是畫色彩不能只畫固色,要把冷暖和固有色結合起來畫,依照感受畫。
;⑼ 色彩繪畫技巧
色彩繪畫技巧(通用5篇)
在藝術用語的層面上,繪畫的意義亦包含利用此藝術行為再加上圖形、構圖及其他美學方法去達到畫家希望表達的概念及意思。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色彩的繪畫技巧,歡迎大家的閱讀。
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
寫生觀察不外乎整體和對比,所謂整體觀察就是彼此對照,區別不同,特別是用「同類對比法」最能照會到微妙的色彩變化,把相同或接近的色彩進行反復區別,找出色差,然後再分解調出。為了避免局部觀察物體,最好側身用餘光意會物體的色彩,從而避免「死盯」。觀察物體時可以上下左右,跳躍著對比觀察,這樣可以加強不同物體,不同方位的色彩的聯系與區別。另外,看一個物體時間久了,視覺容易疲勞,導致色彩感覺遲鈍,怎麼辦?你可以把頭部向肩膀歪一歪,改換一下視覺習慣,這時你又會對眼前物體的色彩感受變得新鮮,我用這種辦法讓許多學生找到了感覺。
從臨摹入門
臨摹優秀的范畫,從中可以學習表現技巧,感悟色彩魅力,通過臨摹可直接學到如何調色,如何用筆塑造形體,如何分辨色彩的冷暖和組織色調等等,並且還能進一步熟悉水粉顏料的性能和水粉畫的干濕技法。當然,對於初學色彩的學生,強制臨摹是茫然的,特別是在沒有任何色彩知識的情況下,盲目臨摹很枯燥。為了使學生對色彩畫有一個良好的興趣和開端,臨摹前應當先簡略地了解一點色彩基本知識和水粉畫要解決的基本問題,其次還應該明白臨摹的重要性,例如中國畫的學習,都是從臨摹開始的,有的國畫家甚至一生都不遺餘力地臨摹前人的作品,不斷地從前輩那裡吸取營養,來提高自己的表現能力。特別是國畫注重筆墨的要求,對水粉畫的用筆也是同樣適用的,這一點往往被許多任課教師所忽視,只強調色彩理論,而不注重用筆機趣,忽落了對畫面的形式美追求。臨摹時應當帶著問題,從理解入手,先看畫面是何類色調,是暖色調還是冷色調;是綠色調還是紅色調;是深色調還是亮色調。從素描角度和冷暖角度逐一認識比較,何處最深,何處最亮。何處色彩鮮艷,何處色彩較灰。哪些屬於暖色哪些屬於冷色。光源色、固有色和環境色是如何變化的等等,然後在調每一筆色彩的時候不但要注意如何調准色彩,同時還要考慮如何用筆,是擺還是點,是濕還是干,是大筆觸還是小筆觸等等。做到胸有成竹,否則不求甚解,被動機械地照搬照抄不但進步緩慢而且降低興致,日久會失去對色彩的熱情,導致「望色興嘆」。
水的應用
做為水粉畫的調和劑,水是水粉畫、水彩畫和水墨畫等畫種不可缺少的主要媒介。雖然水粉畫也可以象油畫那樣採用干畫法和厚塗法,但還是有許多限制。沒有水就不能更好地發揮水粉顏料的性能。教水粉畫多年,我發現許多初學者之所以畫不好水粉畫,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用好水,因為水的運用是幾乎貫徹做畫始終的。忽視了水的把握,也就忽視了基本方法的講究。建議你先准備一塊吸水性能較好的毛巾,為的是每次涮筆後在上面吸吸水,當然干畫法和濕畫法對水分多少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在這里建議初學者不妨按以下步驟進行:開始調色前把筆在水桶里用力涮幾下(對初學者來說,最好把筆涮干凈),再用力甩三四下,之後開始調你要的色彩。調准後不要急於擺在畫面上,而是把含色的筆在水桶里輕輕地蘸上微量的清水,然後在調色板上。
調色的要求
對於初學者,有兩個難點令人困惑,一是面對靜物看不出色彩變化,二是看出顏色調不準色彩。我認為看不出色彩,不是色盲色弱,就是方法不對。看出顏色,調不出來很大程度是和經驗有關。教水粉畫十多年,我認為唯一不能教的就是調色,為什麼呢?因為每一個人的感覺不一樣,看出的色彩有差別;調色時種類的多少,比例的多少都可能制約著所調之色的准確與否。要想把看到的色彩調的比較准確,首先要把感受到的色彩進行歸納,看看它和哪種顏色更接近,區別在哪裡?然後進行分解,把看到的顏色最多分解成兩種色或三種色,不可太多,多了就容易臟,比較以下哪兩種或三種色最能配出你需要的顏色。接下來就要嘗試比例的分配,也許顏料量的比例是我們調色時最難把握的。比例不正確,調出的顏色不是傾向不對,就是過而不及。有學生常常問某一塊顏色怎麼調,例如畫黃蘋果的亮部,我告訴他,用白色加淡綠再加檸檬黃,可是等他調出來時可能缺少綠色傾向,或可能太生綠,也可能太粉氣,所有這些都說明調色的方法有時真的沒法教。只能憑自己的感覺。
塑造的`方法
也許每一個初學者都是從素描開始自己的繪畫歷程的,色彩和素描是相互聯系又彼此不同的繪畫兩個形式,當我們能看出一定色彩關系後,怎樣才能把一組靜物塑造的體感足,空間感強呢?如果沒有素描的專門聯系,色彩的塑造永遠都可能無從談起。所以,當我們面對一組靜物時,除了努力觀察,理性的素描處理能力是形體塑造的基本依據,當然我們不能為素描而素描,一味的強調明暗關系也許會失去色彩的意義。用顏色畫素描是水彩畫的大忌。怎樣塑造呢?可以用概括的方法對基本形體進行「三大面五調子」的分析,強調筆觸的獨立性,把一個物體歸納為有限的幾塊顏色,即塊面畫法。這樣,畫面就會層次分明,色彩簡潔明確,加上筆觸的變化,作品就顯得干凈利索,形體結實,具有很強的表現性。關於塊面的塑造方法,初學者可以多練習一些從明到暗的色階推移,來區分色彩的層次。
繪畫色彩對比技巧1、色彩對比
兩種以上的色彩,以空間或時間關系相比較,能比較出明顯的差別,並產生比較作用,被稱為色彩對比。該想像分為兩大類:同時對比和連續對比。
繪畫色彩對比技巧2、色相對比
因色相之間的差別形成的對比。當主色相確定後,必須考慮其他色彩與主色相是什麼關系,要表現什麼內容及效果等,這樣才能增強其表現力。
將相同的橙色,放在紅色或黃色上,我們將會發現,在紅色上的橙色會有偏黃的感覺,因為橙色是由紅色和黃色調成的,當他和紅色並列時,相同的成份被調和而相異部份被增強,所以看起來比單獨時偏黃,以其他色彩比較也會有這種現象,我們稱為色名對比。
繪畫色彩對比技巧3、明度對比
將相同的色彩,放在黑色和白色上,比較色彩的感覺,會發現黑色上的色彩感覺比較亮,放在白色上的色彩感覺比較暗,明暗的對比效果非常強烈明顯,對配色結果產生的影響,明度差異很大的對比,會讓人有不安的感覺。
繪畫色彩對比技巧4、純度對比
一種顏色與另一種更鮮艷的顏色相比時,會感覺不太鮮明,但與不鮮艷的顏色相比時,則顯得鮮明,這種色彩的對比便稱為純度對比。
繪畫色彩對比技巧5、補色對比
將紅與綠、黃與紫、藍與橙等具有補色關系的色彩彼此並置,使色彩感覺更為鮮明,純度增加,稱為補色對比。(視覺的殘像現象明顯)。
繪畫色彩對比技巧6、冷暖對比
由於色彩感覺的冷暖差別而形成的色彩對比,稱為冷暖對比。(紅、橙、黃使人感覺溫暖;藍、藍綠、藍紫使人感覺寒冷;綠與紫介與其間),另外,色彩的冷暖對比還受明度與純度的影響,白光反射高而感覺冷,黑色吸收率高而感覺暖。
1. 色相
指色彩的相貌或色彩的名稱。如紅、橙、黃、綠、青、藍、紫等等,每個名稱代表具體的色相。在顏料中,每一類紅色,如大紅、深紅、朱紅、玫瑰紅、土紅、曙紅、桔紅等,是紅色類不同的色相。它們之間存在著色相近似與差別的關系。顏料經過復雜調合後,產生非常豐富的含灰復色。這些復色,比較難於全部定出它們確切的色相名稱。
2.明度
每個沒有調配或經過調配的色彩,都具有自己的明暗程度,即色彩的明度。色彩中,明度最強的是白色,最弱的是黑色。黑白兩色稱絕色,又稱無彩色。任何顏色中如調入白色,必會提高混合色的明度,調入越多越明亮。調入黑色則情況相反。為提高或減弱某個色彩的明度,一般並不單純使用白與黑兩色;而是根據色彩的純度、冷暖等要求,用調入其他較明亮的色來提高明度,調入較暗的其他色來減弱明度。舉一簡單的例子:如紅色,要轉化為比紅色深而偏紫含灰的色彩,就得調入藍青一類比紅色深的顏料,調入黑色雖然可以使色彩變暗,但並不能出現偏紫的色相,因為黑白色是無彩色。
3. 純 度
純度是說明色質的名稱,也稱飽和度或彩度、鮮度。色彩的純度強弱,是指色相感覺明確或含糊、鮮艷或混濁的程度。高純度色相加白或黑,可以提高或減弱其明度,但都會降低它們的純度。如加人中性灰色,也會降低色相純度。在繪畫中,大都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色相的顏料調合的復色。根據色環的色綵排列,相鄰色相混合,純度基本不變(如紅黃相混合所得的橙色)。對比色相混合,最易降低純度,以至成為灰暗色彩。色彩的純度變化,可以產生豐富的強弱不同的色相,而且使色彩產生韻味與美感。
形象要素——指色彩面積的大小和形狀、在畫面上的位置和色彩表面的肌理等。這是畫家在繪畫創作中,根據表現主題的要求和形式美法則而創造的藝術形態因素。
心理要素——色彩冷暖、進退、輕重、脹縮、厚薄、動靜等。這是色彩的個性,對人的心理影響而產生的一種感覺。
冷暖
冷暖即色性。這是心理因素對色彩產生的感覺。人們見到暖色(如紅、橙、黃等)一類色彩,會聯繫到陽光、火光、鮮血等景物,產生熱烈、歡樂、溫暖、開朗、活躍、恐怖等感情反應。見到冷色(如藍、青等)一類顏色,會使人聯想到海洋、月亮、冰雪、青山、綠水、藍天等景物,產生寧靜、清涼、深遠,悲哀等感情反應。在生活中,我國喜慶活動多用暖色調裝飾,以顯示熱烈歡快的氣氛。酷夏避暑,冷飲場所中的環境多用冷色調裝飾,使進入這環境的人們心理上產生涼爽的感覺。冷暖是溫度給人的感覺,怎麼會與視覺領域的色彩感覺相聯系?其實,色彩通過人的視覺感官,進而產生心理反應,這種反應顯示出色彩的感染力。日本色彩學家大智浩,曾通過實驗來證實這一色彩效應:將兩個車間的環境顏色,一個塗冷調的青灰色,另一個塗暖調的紅橙色。在客觀上,兩個場地的溫度是相同的,但車間中的工人主觀感受上的溫度有很大差異。在青灰色車間工作的人,在華氏59度時仍感到冷,但在紅橙色車間工作的人,在華氏52度時還不感到冷。由於車間環境色彩的差異,工人們感受的溫度竟有7度之差,其原因是冷暖不同色調的色彩環境刺激人的感官,產生了降低血液循環或加快血液循環的生理現象。十字路口的紅綠燈信號,紅燈使人產生警覺,綠燈使人產生安全的心理,也說明不同色彩在人們心中具有不同反應。衛生間熱水龍頭塗紅色標記,冷水龍頭塗藍色標記,則直接引發人們對冷熱的聯想心理。冷暖色特性在心理上的反映,還可以用如下一些概念來表示。
冷色——陰影、透明、冷靜、鎮靜、稀薄、流動、遠、輕、濕、退、縮小……
暖色——陽光、不透明、熱烈、刺激、濃厚、固定、近、重、干、進、擴大……
冷暖色彩在心理上產生的種種相對的反應,說明具有復雜的表現力,但這種表現力並不是孤立的、絕對的,是需要與繪畫中的情節、形象等構圖中的種種其他因素相聯系、相結合而產生的。
我們生活的世界中無論何時何地,都充滿著各種不同的色彩。人們在接觸這些色彩的時候,常常都會以為色彩是獨立的:天空是藍色的、植物是綠色的、而花朵是紅色的。但色彩就像是音符一樣,唯有一個個的音符才能共同譜出美妙的樂章。色彩亦是,實際上沒有一個色彩是獨立存在的、也沒有哪一種顏色本身是好看的顏色或是不好看的顏色。相反地,只有當色彩成為一組顏色組成中的其中一個的時候,我們才會說這個顏色在這里是協調或是不協調,適合或不適合。
繪畫色彩對比技巧1、色彩對比
兩種以上的色彩,以空間或時間關系相比較,能比較出明顯的差別,並產生比較作用,被稱為色彩對比。該想像分為兩大類:同時對比和連續對比。
繪畫色彩對比技巧2、色相對比
因色相之間的差別形成的對比。當主色相確定後,必須考慮其他色彩與主色相是什麼關系,要表現什麼內容及效果等,這樣才能增強其表現力。
將相同的橙色,放在紅色或黃色上,我們將會發現,在紅色上的橙色會有偏黃的感覺,因為橙色是由紅色和黃色調成的。
色彩風景考試主要是測試美術高考生對自然景物的色彩感受能力、表現能力、物體的造型能力和空間表現能力等。近幾年來,我國美術院校色彩考試科目中,色彩風景出現得非常頻繁,有些省份近5年甚至達到80%。色彩風景考試通常是默寫的,一般色彩考試的要求包括造型准確、色彩關系准確、空間關系准確三個基本方面。只要訓練得法,色彩風景畫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里取得很大的提高。
一、臨摹融匯寫生
臨摹和寫生都是色彩訓練的必經之路,對美術高考生來說沒有選擇,必須練習。但如何安排分配練習時間,使臨摹和寫生相互融會貫通,卻是很有講究的。
1、臨摹加快學習速度
臨摹就是向優秀的作品取經,向色彩高手偷師,是學習繪畫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是學習色彩的捷徑。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由教師來精心挑選高考內容相關的范畫,提出明確的要求,使學生認真學習作品的精華,加深對色彩規律的認識和理解,學習范畫成熟的表現手法、完美的藝術處理以及高雅的審美情趣。這樣的學習往往能達到意想不到的加速學習的效果。
考生臨摹色彩風景可以分三步:初學色彩時通過臨摹了解大致的作畫步驟、空間造型和色調處理;中途可以對急需解決和掌握的個別物體或特定景色集中臨摹,學會特定景物的作畫方法;考前兩個月選擇高考可能出現主題作臨摹和默寫的組合練習。
2、風景寫生加深感受和理解
色彩風景寫生是訓練色彩感覺、把握色彩變化規律、感受自然界美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其他訓練手段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大自然為我們提供了變化無窮的復雜色彩世界是臨摹所無法替代的。在具體教學活動中,首先教師要對寫生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備,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使美術高考生有備而來。其次,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教師必須有系列循序漸進的教學安排,先易後難,培養學生用整體的眼光比較地觀察自然。再次,教師要通過美景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以美好的情感激發作畫熱情。教育學認知規律告訴我們只有通過自己獨特而真實的感受,才能創造性地再現自然美。實踐證明,只有通過實景寫生,考生才能在考試中畫出色彩豐富而又和諧的高分作品。
二、以整體帶動局部
1、整體關系優先原則
「整體觀念」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是一個較難解決的問題。相當一部分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不是造型、結構不準,就是上調子時死摳局部,使局部與整體脫節。畫面的花、雜、亂,虛實關系處理不當,畫面色調不和諧都是整體與局部處理不當的結果。作畫要的是整體的最後效果,沒有整體的局部,再精彩、再深入也毫無意義。忽視整體的局部將最終造成全畫的失敗,優先照顧整體關系的局部將為畫面錦上添花。整體關系還應該特別注意色彩、形式、技法背後的風景畫的意境,更多地去品味、去認識它。每一塊色彩、每一個形式、每一種技法背後都有著一個鮮活的感覺,都代表著一種精神元素,都是一種生命語匯,抓住了它,也就抓住了藝術的靈魂;掌握了它,我們就有了一種自己的、展現心靈內容的藝術「話語權」,同時也增加了自己作品得高分的幾率。訓練整體關系有方法和技巧可循,比如用風景照片叫學生作有取捨的構圖練習、畫16開小稿的色調練習等形式對訓練整體關系都很有幫助。
2、局部是整體的基石
雖說整體重於局部,但整體要由一個個的局部組成。局部景物的生動與否直接影響畫面效果。色彩風景畫要學會一些局部的畫法:學會畫房子,一般建築物要畫出體積關系,宜用干畫法,用筆肯定保留一些筆觸的效果會更有塊面感,還要注意早中晚不同光線和周圍環境色對牆面的影響。畫樹木要注意種類和形狀特徵,枝葉茂盛的樹以表現樹葉為主,注意樹冠的形態自然生動、明暗塊面有不同層次;枯樹則以表現它的主幹和枝條的形狀為主,尤其要注意一般枝乾的明暗變化都是上暗下亮。畫水面時注意 「水天一色」是水鄉風景畫中的一大特色,指水面反射了天空之色。而水面除了反射天空之色外,便是其水的固有色,只有靠近色彩,景物的倒影才會有其景物的顏色影響;水中的倒影在畫面表現為色彩和明暗對比弱,靜水的表現技巧常常先用垂直筆法表現倒影,然後用橫筆表現水紋:水紋的透視關系是近寬遠狹、近長遠短、近強遠弱。盪漾的水可以用小碎筆法橫拖出閃光的波紋。畫天空時一般接近山和物體的地方亮,遠離物體的地方暗。畫面局部還可以增添畫面整體的情調,如下面兩幅畫中的局部人物就使整幅畫作充滿了生活情趣,起到「以人點景」的作用。
三、以應試促進發展
1、應試是當前任務
對於廣大考生來說,應對眼前的美術院校招生考試是最緊迫的任務。應對考試有一些特殊的技巧和方法:首先要合理安排考前訓練。一般考前兩個月之前宜組織風景寫生,通過實景寫生豐富自己擅長的色系,提高組織畫面的能力。到了考前兩個月之內應該選擇水鄉風情、有房子和樹的田園風光、夕陽下的湖面等高考常見題材進行臨摹和默寫的組合強化練習。白天練習色彩,晚上安排素描課程,以達到最佳的進度。
其次對考試時間分配心中有數。拿到考題要安排10分鍾左右審題,認真思考畫面的構圖、色調、最終效果;構圖起稿10分鍾左右,確定遠、中、近景的位置關系和物體的大致輪廓。鋪大調子40至60分鍾左右,遵循由暗到亮、由主到次、由後到前的順序,迅速畫出畫面的主要調子和冷暖關系。深入塑造占考試時間的2/3左右,具體深入地表現景物的體積、空間、冷暖、主次等,使畫面有精彩的局部刻畫。調整階段30分鍾左右,應從全局的高度審視全畫,調整與整體不協調的地方。
再次做好考試的准備工作。准備材料要齊全充足,用自己習慣的畫筆,顏料要擠滿,檢查水桶是否漏水等。對一些基礎不扎實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帶兩盒顏料,其中的一盒裡放教師幫學生調好的顏料,把畫樹、房子、水面等常見景物的常用色每種調出不同變化的四五個層次顏色,學生可以在考試時直接上相應的顏色。
2、發展是長遠目標
考試是一時的目標,今後的發展是長遠的目標。想靠考前兩三個月突擊考上美術院校的念頭是很危險的,即使幸運地上了分數線,你的大學生涯也會非常辛苦的。所以願考生們在平時的色彩練習中盡力提高自己的基本功,為將來大學學習和從事美術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⑽ 關於調色的技巧和方法+色彩的搭配~~
先搞清楚色調,冷、暖色調。每種顏色里都有冷、暖兩種色調的區分,比如黃里的檸檬黃是冷色調,而土黃和橘黃是暖色調。在畫水粉前,先考慮清楚你要畫的冷色調還是暖色調。最好的是冷色調為主,暖色調搭配,或者暖色調為主,冷色調搭配。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調色方法,建議你還是自己多去嘗試,多畫一段時間你就會有自己的風格,我可以給你講幾種。比如大紅加淡黃加拿坡里黃(忘了這叫什麼了,是種灰色,我很喜歡這顏色),比如綠色可以用天藍加檸檬黃加淡黃加拿坡里黃,這個顏色調出來很好看的,建議綠色最好都是自己調出來,不要用買的顏料,因為買的顏料永遠都沒有你自己調的顏色好看。
額,調色的方法的太多,要靠你自己去挖掘,別人的不是你的,只有你自己挖掘的才是屬於你的。一定要注意調色的時候顏色調的次數不能過多,隨便調兩下就好,不要讓顏色完全融在一起,那樣的話就會死板,調出來的顏色也不好看。
搭配的方法,我就說布好了,紅布陪黃布,藍布,陪黃布時紅布偏點黃色,陪藍布時紅布偏紫紅色,黃布陪綠布,建議最好不要用紅布陪藍布
畫畫的技巧過多,需要你慢慢的積累,一副好水粉不僅要有好看的顏色,還要看構圖,近大遠小,畫面的整體效果,色調,虛實關系,畫面的節奏感,環境色等等,你需要把這些都搞清楚以後再去研究怎麼調出來好看的顏色,顏色是加分的,而前面那些則是基礎分,一步一步慢慢來吧。
希望這些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