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紫砂壺鑒別
紫砂壺鑒別如下:
1、看壺的嘴、把、體是否均衡。壺嘴與壺身,壺把與壺身的連接部位,要處理得很自然,沒有任何破綻,宛如一體成型般。看壺是否均衡首先是手持壺把,拿起壺來感受手感是否舒適。
2、看泥質。好的壺泥質色澤溫潤,光華凝重,親切悅目,古雅親人。
3、聽聲音。茶壺因燒成火候的不同,硬度多少會有差異,因而聲音也就有清脆鏗鏘或混濁遲鈍之分。究竟清脆較好或是混濁聲較佳,並無一定標准。
4、看實用性。紫砂壺最終都還是用來泡茶的工具,好的紫砂壺拿起來要感到舒適。從壺中倒出茶湯時應出水流暢,水柱光滑而不散亂,俗稱七寸水不泛花。
5、看裝飾。一般紫砂壺上都會多多少少有些裝飾,如浮雕、彩繪、鑲嵌、銘文、印鑒。這些裝飾應與壺身合為一體,而不是很突兀的存在,以增添整個壺的美感為基準。
㈡ 紫砂壺怎麼鑒別
1、從材質上鑒別:紫砂壺因為其材質聞名,所以鑒別紫砂壺主要看其材質。宜興紫砂泥主要是由黏土、石英、雲母構成,富含鐵元素。這些礦物質使得紫砂壺觸感細膩,但是並不光滑;而觸感粗糙的紫砂壺要麼是假泥,要麼是在某道工序上出了問題。
2、看紫砂壺形狀:市面上紫砂壺粗略分為兩種,一種是量產的紫砂壺,鑒別這種紫砂壺最好的方法就是問老闆有沒有一樣的壺,如果老闆拿出一個一模一樣的壺,那說明就是一個模子出來的。名貴紫砂壺形狀必須是惟一的,只有相似的壺,沒有一模一樣的壺。
3、從密度上衡量:紫砂壺密度較大,用手掂量有一種厚重感,越是劣質的壺其密度越小、越輕浮。想要從輕重上判斷紫砂壺的優劣,必須經常把玩優質的紫砂壺,掌握其輕重感。
(2)如何用簡易方法識別紫砂壺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用沸水將壺身內外淋燙一下,如此既可凈壺去霉,亦可暖壺醒味。
若使用茶船,注意應將壺身略微墊高,使其圈足高過水面,以免壺身留下水線或不均勻的色澤。
將第一泡的溫潤泡茶湯盛置茶海中備用,待沖第二泡時再用此茶湯澆淋壺身外表,如此反復施行至全程結束。
㈢ 如何鑒別紫砂壺
紫砂壺辨別真假方法如下:
一看,真紫砂壺的紋理清新、圓潤,視覺有亞光的效果,有眾多分布均勻的細小類似金屬光澤的顆粒。有的手工壺內壁,有從中心圓點向四周的放射狀線,屬於加工工藝過程中形成的。
二摸,真紫砂壺摸上去的手感細膩但不打滑,假紫砂壺手感粗糙,或者打滑;例如普通陶土的手感粗糙,瓷器的手感初摸打滑,如果稍用力按壓摩擦就手感發澀。這是由於分子結構不同的表現。
三轉,轉動壺蓋,真紫砂壺的壺蓋轉動靈活流暢,並發出輕微「絲絲」或者「沙沙」的悅耳的聲音,陶土的假「紫砂壺」則發出沉悶的「哧啦哧啦」聲音。
四聽,用蓋子輕敲壺體,盡管有人不贊成這么做,但是這點非常有效。真紫砂壺敲擊的聲音清脆悅耳,聲音短暫,敲擊結束聲音立刻停止;普通陶土的假紫砂壺,敲擊聲音沉悶渾厚短暫;瓷器敲擊的聲音比紫砂的更加清脆有點像金屬撞擊的聲音,一般人不好區分。
但是有一點非常明顯的區別就是,瓷器的聲音波長明顯,敲擊結束後,聲音仍然持續數毫秒,而真紫砂是立刻停止。
㈣ 如何識別紫砂壺
紫砂壺鑒別方法如下:
1、從亮色上看
真正的紫砂壺體重、色紫,因為長期為人手撫摩,上面呈現出汕潤的光亮。而新制的紫砂壺一般說來質地都比較疏鬆,顏色偏黃,有光亮的少,無光亮的多。即使有光亮,也是用州白蠟打磨上去的。
2、從文字上看
舊壺的款都是用陽文,字體極為工整。新壺如果用陽文,字體因為摹仿或顯呆板,或筆劃長短粗細不一。如果是用舊壺加刻新款,則所刻文字為陰文。
3、從質地上辨別
大家普遍可能認為紫砂的質地一定是細膩的,其實不然,真正的紫砂是沒有經過任何加工純自然的。一般真的紫砂斷面比較粗糙,沙感較為明顯,用手一摸會感到磨手。而假冒的紫砂多數經過了處理,所以斷面的結晶度較高一些,基本上沒有粗糙感,觸摸手感比較平滑,沙粒感較少。
4、從材質上鑒別
紫砂壺因為其材質聞名,所以鑒別紫砂壺主要看其材質。宜興紫砂泥主要是由粘土、石英、雲母構成,富含鐵元素。這些礦物質使得紫砂壺觸感細膩,但是並不光滑(與瓷器和釉質的區別);而觸感粗糙的紫砂壺要麼是假泥,要麼是在某道工序上出了問題。
㈤ 紫砂壺鑒別 專家教你四步鑒別紫砂壺
紫砂壺以及紫砂器具作為江蘇特有的名揚中外的珍貴藏品,受到越來越多的收藏愛好者的關注。小編整理了一些專家講解的如何鑒定和甄別紫砂壺的方法,下面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一、什麼樣的紫砂壺值得收藏呢?
一把好的紫砂壺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從器型上看,如果去掉蓋子,茶壺嘴、壺柄及茶壺口一般是在一個水平面上的。也就是說,如果將茶壺倒轉放平,基本上是可以和水平面保持一致的。如果將壺中水倒出,手按住茶壺蓋的小孔或流口,水如果涓滴不出或壺蓋不落,則表示是一把好壺。
第二、從功能上來看,茶味不易霉餿變質。如果有水溢出壺外,水很快就被壺吸幹了。
第三、如果是好的紫砂壺,使用過後,即使空壺沸水注入,也有茶味。用過的茶壺,表面比新壺更光滑。
二、鑒別純正的紫砂壺首先學會四步:一看二聽三摸四養。
一、看顏色:純正紫砂的顏色,不論紫色、黃色、紅色或者是兩者之間的顏色都應有玉石般的韻味,其光質為黯然之光,象上了油一樣,越擦越潤,不能上臘,不能拋光,可參考老玉石的材質效果,材質越稀有、越有價值,因為資源有限。
二、聽聲音:紫砂壺是陶之上品,所以壺的聲音是陶的聲音。泡茶以後,聲音沙、啞、沉,不能象金屬聲或者瓷器那麼脆聲,聲音沙啞說明材質透氣性好,內部不結晶,能保持茶的香味,不易變味。
三、手感:紫砂壺的手感應具光滑圓潤、舒坦,雖有顆粒但很圓潤,紫砂顆粒一般以32目-60目為適宜,通過傳統手工加工,石磨碾粹的砂粉其手感和機器加工出來砂粉的手感是不同的。
四、養壺效果:好的紫砂,通過養壺泡茶少許,然後用於布乾擦就能看出啞光色質,油性很重,時間養的越長,色質越深沉,古樸,直至產生壺之靈氣,與人通性情。
三、傳統紫砂壺鑒別方法
1.「形」,壺的造型尺寸與結構比例要均勻,「點、線、面」,立面須配合得當完全一樣,壺嘴、壺把、蓋鈕三點成一直線,壺口壺蓋合適關系近,通轉自若,口沿、嘴沿厚薄勻稱;出水長、急且圓。壺嘴、壺蓋、蓋鈕與壺身的連署灑脫恰當,渾然一體,無漏洞。壺胎顏色光澤滋潤,有淡淡的幽光,手撫摸時的感覺舒服安逸中意,便捷實用,提拿便捷。
2.「神」,是指紫砂壺的群體造型精神韻味,講究珠圓玉潤耐看,精巧高雅,曲線流暢,起落有致。方器造型,方中藏圓,大概輪廓線條分明,整潔利索,明白通暢挺秀,還要看壺的不同風格,或柔雅清秀美麗,或氣派磅礴,或神氣光采飛揚。
3.「氣」,壺之氣質和涵養。通過巧奪天工的工藝手法,達到圓曲剛勁,忠厚古樸,牢穩心情安定,氣派鏗鏘,具備猛烈的藝術感染力和視物感覺沖擊力的藝術效果,有鮮亮的個性。
四、真品的保障
任何藝術品只要價值受到重視,贗品便如影相隨,紫砂壺也不例外。可從幾個方面辨別紫砂壺真偽:
一是泥料胎土。不同年代胎土采自不同的礦脈,色相、顆粒度及光澤肌理都有差異。古代的壺在泥料研磨及配製上都屬初期階段,采礦又接近地表,因此其壺泥都有粗糙及色澤偏淡的特徵。清後期的「天青泥」也與歷代泥料不同,當時的泥砂粒粗,可用竹刀,木質印章刻鐫。
二是工藝手法,紫砂陶人會有不同的風格,如面上的光潤細潔、線條的粗細曲直、輪廓的方圓銳鈍等。三是氣質神韻,凡名家之作,有一股不可模仿的神韻和靈氣,這是最重要的鑒別標准。獨具高超的藝術素養和熟練的製作技巧,以及對泥料性能的深入了解和窯溫氣氛的把握,獨到之處,自成一家。四是書畫特徵,山水花鳥人物與同時代書畫相通,書法篆刻更會有個性特徵,從構圖,從刀法、速度、熟練程度,是作偽者很難仿製的。此外還可從造型風格、印章款識中辨別真偽。
市面上的贗品對初學者而言可能不太好辨別,但是只要把握了上面的四步基本就能有個初步的判斷。以上就是小編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關於紫砂壺鑒別的方法,想要了解更多相關信息就請繼續關注土巴兔學裝修吧!
㈥ 如何分辨紫砂壺
摸,真紫砂壺摸上去的手感細膩但不打滑,假紫砂壺手感粗糙,或者打滑;例如普通陶土的手感粗糙,瓷器的手感初摸打滑,如果稍用力按壓摩擦就手感發澀。這是由於分子結構不同的表現。
轉,轉動壺蓋,真紫砂壺的壺蓋轉動靈活流暢,並發出輕微「絲絲」或者「沙沙」的悅耳的聲音,陶土的假「紫砂壺」則發出沉悶的「哧啦哧啦」聲音。瓷器轉動的時候手感發澀。
聽,用蓋子輕敲壺體,盡管有人不贊成這么做,但是這點非常有效。真紫砂壺敲擊的聲音清脆悅耳,聲音短暫,敲擊結束聲音立刻停止;普通陶土的假紫砂壺,敲擊聲音沉悶渾厚短暫;瓷器敲擊的聲音比紫砂的更加清脆有點像金屬撞擊的聲音,一般人不好區分。但是有一點非常明顯的區別就是,瓷器的聲音波長明顯,敲擊結束後,聲音仍然持續數毫秒,而真紫砂是立刻停止。
掂,紫砂壺密度較大,用手掂量,有一種厚重感,越是劣質的壺其密度越小,越輕浮。
試水,水澆在真紫砂壺上面,不會形成明顯的水珠,水是比較均勻的一片,然後沒多久就逐漸被紫砂吸收。這個與紫砂多孔的物理結構有關,紫砂具有2%的吸水性。但是水澆在陶土的假紫砂和瓷器上面,都是明顯隆起的水珠滯留,直到最後風干。
㈦ 紫砂壺最快鑒別方法
判斷紫砂壺的方法有很多,想必大家已經瀏覽過很多篇有關於鑒別紫砂壺方法的文章。所謂技多不壓身,不妨再來學一個如何快速判斷紫砂壺的方法,讓你的感官來告訴你最直接的答案吧!
用眼看:
根據胎質顏色基本可以辨別材質,比如紫泥燒成後大多是紫紅、紫棕、深紫色;綠泥燒成後基本上都是純色系的黃色調,如米黃、亮黃等。紅泥類燒成後呈大紅、橙紅、暗紅色。
有熱心觀眾一定要問了,團泥這種如何分辨?因為團泥是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紫砂礦料融合共生而成,色調更豐富,比如黃色調里透出紅色的,也有紫褐色調中透出紅黃色等。
用手摸:
通常用拇指在壺體表面順勢輕輕推移,可以判斷胎質的潤澤程度。純正的紫砂會給人手感舒暢,摸豆沙的感覺,手汗也會留下一定的印記。
用耳聽:
熱水加入乾燥的壺中,可以從敞開的壺口傾聽壺體吸水時泛氣泡的聲音。由於材質和燒結程度不同,這個聲音一般都會維持幾分鍾到十分鍾不等。如果是灌漿壺之類的,不僅不會聽到氣泡聲,還會聽到細微的像陶瓷裂變的聲音。
不過,陶土類的材質也會有溪水生,但是吸水比較快,淋壺的時候光澤沒什麼明顯的變化。用熱茶淋紫砂壺的時候,通常壺體和常溫下的壺蓋會有明顯差別,表面也很快會泛出光潤色澤。
每個壺友對待看壺都有一套自己的看法,小編這個方法只是其中一種。除了從材質方面著手以外,還有紫砂壺的工藝方面,如:做工、口蓋嚴密、出水流暢、提捏舒適、壺無雜味、燒結程度等。
㈧ 真假紫砂壺的三種鑒別方法分別是什麼
1、掂重量:真的紫砂壺重量較輕,假的紫砂壺重量則較重。
2、看外表:真的紫砂壺呈啞光色,假的紫砂壺外表非常亮、非常光滑。
3、摸手感:真的紫砂壺有種磨砂質感,假的紫砂壺摸起來十分光滑。
4、敲壺身,聽聲音:真的紫砂壺敲的壺身有金屬般聲音,假的紫砂壺聲音悶悶的,像在敲瓜皮。
(8)如何用簡易方法識別紫砂壺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泡茶時可把茶湯澆在紫砂壺上,這樣茶湯容易被壺熱蒸發,同時,也容易被壺體表面吸收,再拿熱水淋一下,沖去茶漬再拿茶巾擦拭,保持壺的潔凈。在日積月累的茶汁洗滌之下,紫砂壺會越發柔和絢麗。
冬季溫度較低時使用薄胎朱泥壺一定要精心細致,可以先用晾了一會兒的溫水澆淋茶壺,淋水潤壺時先外後內,再按慣常方法泡茶。
㈨ 如何辨別紫砂壺
辨別紫砂壺的方法
看顏色:宜興紫砂壺色彩豐富多樣,且紋理清晰、色澤圓潤,呈現出一種亞光質感。假的紫砂壺,顏色單一,一般只有橙黃色,細看有一種黃泥在內的感覺,且顏色暗淡,沒有光澤。
觀品相:紫砂壺造型多變精緻,製作精細,對於細節比例都比較重視。但是假壺製作粗糙,造型呆板生硬,細節處理隨意,看起來比較陋俗。
聽敲擊聲:用壺蓋輕輕敲擊壺聲,發出來的聲音如果清脆悅耳,且敲擊停、則聲停,一般即為真壺。仿製壺的敲擊聲則是沉悶而又短暫的,如果聲音稍過尖銳,可能是新壺;但如果聲音過於尖銳清脆,則多半為化工泥料仿製而成。
摸質感:一把好的紫砂壺,給人的觸感應該是溫潤,舒適的,細膩但不打滑,假的紫砂壺手感一般都很粗糙,或者會打滑,手感澀膩。
㈩ 鑒別紫砂壺真偽的11種方法
1、泥料胎土
色相、顆粒度及光澤肌理。不同年代的,不同礦脈各有特點,不同的開采和精選方式都造成泥料胎土都不一樣,清後期的天青泥就與歷代泥料不同。
2、造型風格
各個時代對美的感受和形式要求均有特定的標准,造型風格,整體的比例,嘴、把、鈕的配置存在著差異。
3、工藝手法
同一師傅傳授也會有不同的風格。
4、氣質神韻
最重要的標准,名家之作,由於獨具高超的藝術素養和熟練的專業技巧,以及對泥料性能的深入了解和窯溫的把握,其佳作自有一股不可模仿的神韻。
5、印章款式
印章款式是判斷真假的一個因素,但現代造假技術可以以假亂真,不可全信。
6、分辨新舊
流傳至今的真舊紫砂器不多,完美而又古樸雅拙的紫砂珍罕品,更難得到,舊的若屬真舊紫砂器,往往器表有一層自然的光澤,是由於久經盤玩,慢慢地透出來的溫潤光澤,被稱之為精光內蘊新器造舊,決無此特點,分辨新與舊時,要特別謹防新器造舊術的欺騙,切勿只重器表而忽視了其內在的素質。
7、提防拼湊
真舊明清紫砂保存至今,實屬不易,大都不甚完美,或有殘損崩裂,由是出現了各種修補拼湊術,如用蠟補缺,粘合後,再塗泥作色的;以陶泥仿製,拼合後,再做舊的;加彩紫砂腿色,以顏料添補的;器物殘損,以金屬片鑲包,或以玉等嵌替的等等。
鑒定時,只要留心並細致查看,就會驚異地發現修補拼湊的痕跡,而且虛位很多,因為經過修補、拼湊、調色後的紫砂器,其形制、色調、質地,與願器皆不可能完全相同,總有差異,並或多或少地喪失了原作的風貌和特徵。
8、器形質地
紫砂器的各個發展階段,都有其時代的烙印和標志,概要歸納有以下的主要特徵:明代比較注重器形,紫砂器的造型高雅樸拙,器物較少有裝飾,故以素樸為主;清代前期,紫砂的造型豐富奇特,注重器物的裝飾,加彩,堆雕等異彩紛呈。
清代後期,紫砂的造型趨向簡化,多取平面,注重雕刻詩詞書畫,器物的文人化味很濃,紫砂器的質地,有粗幼之分,粗糙者不受歡迎,細膩油滑者為上品,一般講來,名家之作,精工細雕,胎質比較細膩,表面皆較平滑。
9、題字用印
紫砂器題銘,據現有資料最早見於龔春壺把下刻供春二字,其後盛行,在紫砂器的發展過程中,許多陶藝大師的題銘風格亦不相同,鑒別時,應當明察秋毫,制砂者署名、制名,是在明清之際才出現的;真正流行在器上鐫刻詩詞的,始於清代後期的陳曼生,以後蔚然成風。
(10)如何用簡易方法識別紫砂壺擴展閱讀
紫砂壺的成型方法大體上可以歸納為打身筒和鑲身筒兩類。這兩種成型方法在宜興地區歷史悠久的日用陶生產中早就採用,但在紫砂成型工藝中,已將此發展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
紫砂壺成型使用的工具,主要有泥凳、木搭子、轉盤、木拍子、竹拍子矩車、鰟鮍刀、尖刀、明針等等。這些都是製作各種紫砂坯件的通用工具。此外,根據茶壺不同款式和工藝要求,還需准備許多特製的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