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欣賞繪畫作品有哪些途徑
繪畫是一門視覺藝術。觀者只有多看,反復地看,才能透過具象或抽象的語言符號,真正的心神領會其精神內涵。欣賞繪畫作品的途徑有兩種。一是觀賞原作,二是觀賞印刷品。這要求欣賞者盡可能地去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畫廊等去觀看實實在在的繪畫作品。
② 如何欣賞一幅繪畫作品
對於一般人來說,能否欣賞一幅繪畫作品常常是能否"看懂",他們的欣賞步驟是:畫的是什麼?畫得像不像?畫家畫這種形象的寓意是什麼?如果都回答出來了,便認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來,便認為是看不懂。這種方法就是一種傳統的講"故事"的方法,他們對於繪畫作品的欣賞往往過多藉助"文學性"的描述。那麼,用這種方法來欣賞中國畫,一般來說,工筆的、寫實的作品就容易欣賞,因為它是具體、真實,看得懂。但如果是粗放的。寫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寫意的作品,就較難欣賞了,因為它不寫實,形象不具體,就看不懂,而且更無從知道作者的寓意了。 當然,一般人用這種方法欣賞繪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畫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聯想、產生共鳴。但是我們必須明白,一幅繪畫作品的好壞,卻不是以"像"或"不像"來衡量的。就藝術而論,我們衡量一件繪畫作品的好壞,或我們欣賞一件繪畫作品,首先不在於它像或不像,而在於繪畫作品的主題,或者說繪畫作品中所輻射出的某種觀念、某種思想、某種情緒,能否緊緊地抓住觀賞者的心弦,能否給人以充分的藝術審美享受,並使人從中獲得某種啟迪和教育。應該說,這才是一切藝術作品的真正目的。像與不像僅僅只是作品一種達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像與不像就不能作為衡量作品的好壞或欣賞作品的標准。 那麼,畫家們是怎樣來看畫的呢?就國畫而言,內行人看畫一般是看畫面的整體氣勢,用美術術語來說就是先體味其"神韻",或者"神似",然後再看它的筆墨趣味,構圖、著色、筆力等。最後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內行人的這種抓"神韻"的欣賞方法當然是抓住了實質,因為"神韻"就是一種高的藝術審美享受,常常是中國畫家們的追求達到的目標。當然,一般的人要從畫中去體驗到一種"神韻"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審美能力、藝術修養,也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繪畫方面的基本知識,特別是通過繪畫而訓練出來的一種"感覺"。所以要很好地欣賞繪畫,還得具備多方面的才能和藝術修養。 但是,如果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欣賞繪畫作品也許更能理解一些。有人提出,藝術的欣賞需要經過審美感知、審美理解和審美創造三個階段,那麼從這樣三個方面去欣賞繪畫作品是很有道理的。 2.在審美感知的基礎上進行審美理解。即在直觀感受的基礎上,進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義和內涵。這種理解包括對作品的藝術形式和藝術技巧的理解;對作品表現的內容和表達的主題的理解;以及對作品的時代背景和時代精神的理解等等,這就需要充分調動我們的思考能力。我們可以一步一步地想下去:作品畫的內容要表現什麼?是怎樣表現的?所採用的藝術手段是否恰當?能否充分地表達出主題?同時,透過作品的畫面,猜測作者的心思,是熱情地歌頌或是辛辣地諷刺;透過畫面的氣氛,體驗畫面的情調:是深沉或是豪放,是樂觀或是悲傷。再還可以根據已有的知識結構,結合作者的身世、創作特點和所處的時代背景等進行分析。 3.審美創造階段。就是通過審美的感知和審美的理解後,在對作品審美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通過自己積累的審美經驗、文化知識、生活閱歷等進行豐富的聯想、升發開去,再創造出一個新的意象來。這樣,你才真正獲得了啟迪和教育,欣賞繪畫才獲得了真正的意義。 朋友們不妨用這種方法去欣賞中國畫(或其他繪畫),認真試一試,你一定會有所收獲。
③ 鑒賞美術作品應從哪幾個角度進行
形式鑒賞:美術作品最先表現的是其表面形式.從形式的角度欣賞作品是最基本的方式。藝術形式主要指線條,色彩,筆法,構圖等。重形式的感知和體驗,強調形式的分析和把握。
感悟式鑒賞:面對一件動人的美術作品,欣賞者往往會激情澎湃,任由思維弛聘,這種思維與激情深切投入畫面的觀看方式,就是感悟式欣賞。適合於寫意性和表現性的藝術作品。
社會學式鑒賞:許多美術作品都有著特定的內容和意義。這一類型的鑒賞方式主要偏重於對作品內容、意義、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創作意圖等方面的認識理解。適合於對再現性的、故事性或情節性較強的美術作品的鑒賞。
④ 賞析繪畫作品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1、美術鑒賞
在美術鑒賞的基礎上就能夠產生一定的「美術批評」,自己根據一定的標准,對美術作品或美術現象所做出的理論分析和價值判斷。
2、感悟鑒賞
感悟式鑒賞所要求的主要是從觀看者自身的經驗出發,充滿想像力和激情地去欣賞美術作品。在欣賞過程中,可以任由思維馳騁而不受限制。這種鑒賞方式比較適合於寫意性和表現性的藝術作品,因為這類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觀地記錄形象,而是通過主觀化的形象處理來表達藝術家的情感。
3、社會學鑒賞:
應該意識到美術這種文化現象不是存在於真空環境之中,而是有著特定社會階層和社會生活的烙印。要理解不同創作目的以及社會背景對藝術家的影響。
4、比較式鑒賞
比較式鑒賞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俗話說,有比較才有鑒別。但在比較式鑒賞中,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分析。美術作品的好壞是可以通過比較來確定的;但在很多情況下,作品之間並不存在誰好誰壞的問題,僅僅是表現方式和風格上的不同而已。
⑤ 如何欣賞兒童繪畫作品
一、兒童喜歡畫畫,這是出自兒童自身生理需要而產生的一種心理需要。我們從事兒童美術教育,必須研究兒童繪畫的心理與特點,否則,就不能正確地評價兒童畫,也就難以輔導兒童繪畫。小學階段應按兒童的年齡分為三個時期來研究:圖式期6-8歲、寫實傾向期9-11歲、寫實期12歲以後(相對而言,有的會提前或退後)。美術教師應根據兒童不同時期繪畫的心理與特點,培養他們的興趣,才能提高他們的繪畫水平。
二、6、7歲兒童處於幼兒期向兒童期轉變的階段,大腦的發育已達成年人的90%,但在心理方面卻仍保留著幼兒期的狀態,想像力十分發達。他們把畫畫看成是一種游戲常把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東西混淆在一起。一過7歲,幼兒的這種特徵就逐漸減少或削弱,漸漸能客觀地、實事求是地認識客觀世界,在想像的同時,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樣去畫。隨著他們參加社會活動增多和知識面的不斷擴大,繪畫創作達到高潮,進入兒童繪畫創作的黃金時代。他們依靠直覺,加上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想像,根據頭腦中對物象特徵形成的概念,憑自己的記憶表達心緒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這一階段兒童畫的一般特徵,故稱之為圖式期。這個時期,特別要求教師和家長千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來評價兒童畫作品,也不能讓兒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順其自然充分給孩子自由,讓兒童用自己喜歡的表現方式畫自己喜歡畫的內容,這樣才不會把兒童喜歡畫畫的天性給扼殺了。
可以參考參考,現在好像是可以免費試上M/http://www.dfq.com/hualang/
三、由於兒童年齡的增長,生理的變化,觀察能力的提高,判斷能力的增強,思維能力的發展不同於前一個階段,他們開始以客觀的態度去觀察現實生活中的環境並進行探索,對幼兒時期深信不疑的童話、夢幻開始發生懷疑。對以前自己常採用「古怪」的、「不合邏輯」的表達方式持否定態度,對過去畫的那些不合比例、不真實的畫表示否定。他們對兒童畫表現的天真、幼稚並不喜歡,更羨慕比自己大的孩子以及成人的繪畫,對繪畫的空間知覺有了較大進步,開始由平面的空間思維向立體的空間思維過渡,故稱為寫實傾向期。由於這一階段的兒童畫開始追求真實,致使他們那些感人的童趣創作逐漸消失,對繪畫的興趣趨於淡漠,個別甚至視畫畫為額外負擔。這個時期要使兒童的繪畫興趣如同圖式期時那樣濃郁,這就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提高他們的繪畫能力和審美意識,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使他們畫出的作品能抒情達意,這樣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才會有增無減。
//////////////////////////////////////////////////////////////...
⑥ 如何欣賞水彩畫
欣賞水彩畫的方法:
美術欣賞其實絕大部分情況依賴欣賞者,欣賞者的品味和眼光決定了這個定西在他的眼中是什麼樣的,這很難建立統一標准。因此作為一名普通的欣賞者,不用在意想法是否是絕對正確,或者能與作者的表達極為對應,要堅持自己的看法。
欣賞水彩畫應當從最直觀的色彩開始,然後逐漸是構圖,造型,然後是更微妙的顏色,以及各種技法的運用,最後回到整體,探究該作品的精神和內涵。對於普通人的水彩作品而言,或許他們的作品僅僅停留在例如顏色好看這種單方面優點,或者說這個作者作品的精神內涵有沒有在作品上表達出來,這些方面也可以參考。
(6)如何欣賞繪畫作品的方法擴展閱讀:
欣賞水彩畫的「韻」
水的輕盈、透明和流動性,色彩的透明感,使畫面構圖的形式結構、章法體勢更容易產生一種音樂的節奏韻律美,故水彩畫又有「小夜曲」之稱。這種韻律美,或通過線條的粗細、構圖的疏密來表現,或通過干濕交融、色彩濃淡來達到。
同時,水彩畫所產生的「韻」,不僅僅包含節奏之韻,更為重要的是水的不確定性及水色交融後在畫紙上所產生的意想不到的多樣性,讓欣賞者產生豐富的聯想,從而獲得「言有盡而意無窮」 的審美趣味。
這種審美趣味徘徊在有形、無形、有勢、無勢、似與不似、生與滅、輕與重、隱與露的狀態之中,使畫面在主體與客體、主觀與客觀方面取得某種聯系,從而進入一種「惚兮恍兮,其中有像,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的審美境界。
自有水彩畫以來,特別是自英國水彩畫問世之後,水彩畫家追求的正是這一審美境界。從透納的《暴風雨》、惠斯勒的《夜曲》到吳冠中、古元等大家的作品中,我們都能悟出這其中的奧秘。
⑦ 怎樣欣賞一副美術作品,去看畫展的時候應該從哪幾個方面來評估一幅畫
看畫展對於繪畫愛好者來說既是提升對繪畫藝術了解的學習機會,也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享受。
看畫展也是一門學問。同樣是看畫展,走馬觀花看畫展跟仔細品味看畫展得到的是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收獲,不同的效果。
四是,看畫要看畫創作的時代及其背景。比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創作於北宋時期,不僅代表了近一千年前那個時期的繪畫水平,而且反映了那個時期的經濟社會人文情況。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而且具有很大的歷史文化價值。再比如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為什麼多是宗教神話題材,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體油畫,如果了解了文藝復興所處的時代環境背景,了解了文藝復興的主旨,對這些就有了清楚的了解。
總之,看畫展時,對參展作品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審視欣賞解讀,這樣才能獲得充實豐富的藝術享受,也才能對所欣賞的畫作出比較客觀中肯的評價。
⑧ 如何欣賞國畫
一、欣賞國畫作品要看神韻
就國畫而言,看畫一般要先看畫面的整體氣勢,用中國術語來說就是先體味其「神韻」,然後再看它的筆墨趣味、畫的構圖、色彩、筆力和線條等,最後才看它的造型,似像不像或形似。
這種抓「神韻」的欣賞方法就是抓住了國畫的實質。因為「神韻」是一種高層次的藝術審美享受,是中國畫家們追求的目標。
二、欣賞國畫作品要看筆墨
中國畫以線條構成,是與中國藝術家對線條的情有獨鍾和獨特的感受是分不開的。用線條最易於捕捉物體的形象及動感,可以說線條是中國畫家獨到的藝術語言,是中國畫的靈魂。
國畫知識介紹
中國畫以墨為主、以色為輔,是其基本特點,墨不僅能決定形象,分出明暗,拉開距離,代替色彩,還能製造畫面的氣氛。觀其面目時往往尚未看清具象形態,就已被畫面筆墨中溢出的抽象意韻所感染。
看畫還要遠觀其勢,近取其質。利用不固定的視距、觀其物象。遠看大勢氣韻,近看點線質量。「豪放不忘精微」,往往在細小的部分,虛的部分更能體察作者的繪畫能力。
⑨ 如何欣賞一幅油畫作品
欣賞一幅油畫作品應該從「構、內、形、色、光、筆、質」等幾個方面來欣賞和鑒別。
(1)」構「也就是構圖,當一幅油畫作品進入觀眾眼簾的時候,首先看到的是一幅畫的總體布局和構圖。構圖作為一種最重要的繪畫形式語言之一,對作品的成敗起到關鍵的作用。一幅作品構圖要符合審美要求和哲學原理。在滿足觀眾審美需求的同時,也傳遞著某種思想,欣賞者可以從不同的構圖中得到平靜、穩定、傾斜、壓抑或驚喜之不同感受。
(2)」內「即內容,是一幅作品所要表達和傳遞的信息。這也是欣賞者和畫家最直接交流的一條途徑。按照畫面刻畫的是什麼、刻畫得逼真否、畫中形象要傳達什麼寓意等,很容易就能體會到畫家的喜怒哀樂。
(3)「形」就是主體物體的物理形狀,寫實主義作品尤其注重畫面主體物體的形狀造型。這是寫實油畫的基本功,也是比較難的一個環節。太多的畫家繪畫幾十年,都沒有能夠掌握「形」的基本功。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畫家,就要練好造型的基本功。
(4)「色」就是色彩。由於油畫藝術作品的色彩極具豐富性,故被稱為是「繪畫中的交響樂。所以一幅好油畫對色彩的運用,就像好一首好曲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它能把人帶入一個神秘的境界—或典雅、或庄嚴、或壓抑、或興奮等。尤其印象派油畫大師們更加關注畫面色彩的變化。但所有的變化一定是科學客觀的真實的變化,絕非有些畫家憑自己的任意想像來作畫,結果使得畫面雜亂無章。
圖8、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的《午餐》局部, 特點:注重豐富的暗部的色彩變化
(5)「光」就是光線,油畫作品對光線的安排要求較高。一幅好的油畫作品,其畫面中的光線運用,一定有其獨到之處。
(6)「筆」即 筆觸。筆觸述說著畫家的情感和對美學偏好,並能敏銳地顯現著不同時代審美趣味。油畫家的藝術造詣正是體現在油畫的筆觸之中。這是一個長期的積累和修煉過程,不可能一蹶而就。
(7)」質」就是質感,也就是畫面中物體的材質。相同顏色不同材質的物體在同一個畫面中出現時,主要是靠物體的材質
⑩ 鑒賞美術作品的四種基本方法是什麼
1、美術鑒賞
在美術鑒賞的基礎上就能夠產生一定的「美術批評」,自己根據一定的標准,對美術作品或美術現象所做出的理論分析和價值判斷。
2、感悟鑒賞
感悟式鑒賞所要求的主要是從觀看者自身的經驗出發,充滿想像力和激情地去欣賞美術作品。在欣賞過程中,可以任由思維馳騁而不受限制。這種鑒賞方式比較適合於寫意性和表現性的藝術作品,因為這類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觀地記錄形象,而是通過主觀化的形象處理來表達藝術家的情感。
3、社會學鑒賞:
應該意識到美術這種文化現象不是存在於真空環境之中,而是有著特定社會階層和社會生活的烙印。要理解不同創作目的以及社會背景對藝術家的影響。
4、比較式鑒賞
比較式鑒賞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俗話說,有比較才有鑒別。但在比較式鑒賞中,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分析。美術作品的好壞是可以通過比較來確定的;但在很多情況下,作品之間並不存在誰好誰壞的問題,僅僅是表現方式和風格上的不同而已。
(10)如何欣賞繪畫作品的方法擴展閱讀:
美術鑒賞既涉及美術作品本身的藝術魅力和審美價值,又涉及鑒賞者的知識、能力、修養和復雜的心理過程。可以說,美術鑒賞受到主客體兩方面條件的制約。
這兩個條件即美術鑒賞的客體條件(美術作品)與主體條件(鑒賞者)。美術鑒賞的客體條件是指被鑒賞的美術作品,如果客體不具備一定的審美價值與藝術價值,便失去了鑒賞的意義與價值。
美術鑒賞是運用自己的視覺感知、過去已經有的生活經驗和文化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並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