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指導幼兒學習種植的方法

如何指導幼兒學習種植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08 10:39:56

① 幼兒園種植步驟

活動目標1.知道豌豆的種子是圓圓的,在秋天種植。
2.會正確使用一些簡單的種植工具:鏟子、噴壺等。
3.初步學會種植、照料豌豆的方法。
活動准備1.收集豌豆種子。
2.鏟子、噴壺、鋤頭、鐵杴等工具,一塊種植園地。
活動過程1.觀察豌豆種子--豌豆寶寶是什麼形狀的?
--什麼時候種豌豆?(豌豆寶寶不怕冷,喜歡生長在寒冷的冬天)--將顆粒飽滿的種子選出備用。
2.師幼共同整理園地--這塊地能下種嗎?為什麼?先要干什麼?該用什麼工具?
--觀看教師整地並認識鏟子、鋤頭等工具。
3.學習種植豌豆的技能--地整好後,怎樣下種呢?為什麼?(用鏟子挖坑。每個坑放2-3顆豆種,蓋上土,澆水)--知道坑既不能深也不能淺。深了豆苗不易長出,淺了會被雨水沖走。
--幼兒種植,教師觀察指導。提醒幼兒操作時注意正確使用鏟子,注意安全。
--小結:豌豆寶寶已經躲在小坑裡了,我們要經常到種植園地關心豌豆寶寶,看看它們什麼時候發芽,是怎樣長大的,並學慣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豌豆寶寶的成長狀況。
中班科學活動:種植小種子學習目標1.通過種植活動獲得相關的經驗和知識,培養愛護植物的意識。
2.嘗試合作種植植物,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活動准備1.不同品種的小盆栽,有些已開花,有些只有葉子。
2.有關種植的圖書。
3.幼兒自備不同的種子、花盆。
4.種植計劃表(見材料製作)。
5. 種植的工具,如花盆、鏟子、泥土和小噴壺。
活動過程1. 請幼兒在自然角找出已開花的小盆栽,放在一起,請幼兒描述花朵的顏色和形狀。
2. 提議幼兒在自然角栽種植物,實行綠化幼兒園計劃。
3. 與幼兒一起閱讀有關種植的圖書,然後一起討論種些什麼、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4. 把幼兒分成小組,發給每組幼兒一份種植計劃表。 請他們用文字或圖畫,記錄種植小盆栽的計劃,例如種什麼植物、所用的材料和工具、種植的日期。
5. 老師示範種植的步驟:
a先用鏟子把泥土放進花盆裡;b挖一個小坑,放進種子;c在上面蓋上泥土,澆水;d在花盆貼上自己創作的標記,如花朵圖案等。
6. 請幼兒按自己組的種植計劃表栽種種子。提醒幼兒定時澆水,並觀察及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
7. 種植完成後,請幼兒介紹自己的小盆栽,並利用它來綠化幼兒園。
活動評價. 能說出種植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 能與人合作栽種植物,綠化幼兒園。

② 教師該如何引導幼兒認識植物的種子

教師可以給幼兒多看點植物的照片和視頻,然後讓孩子多看看不同植物種子之間的區別,鼓勵孩子自己去發現,自己張口表述出來,培養他們的善於觀察的本領。
如果有條件的話,也可以學校組織孩子們一起去植物園,實地觀察近距離接觸,親眼去看實物,印象會更加深刻,也可以選擇,給孩子們發一種植物種子,給他們介紹如何去種一個屬於自己的小植物,鼓勵他們自己種出自己的小植物。
也可以讓孩子們自己去學習一種植物種子的特性樣貌,讓孩子們彼此交流,相互介紹,這樣也能記住不少的植物種子。

③ 如何培養幼兒在種植活動中的觀察能力論文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學前時期的兒童就是在自己的運動、操作過程中認知世界的,他們對事物的認識主要是藉助動作進行思維的。因此,教師可以組織開展和引導幼兒進行種植、觀察、管理等系列活動,讓種植活動成為幼兒的教育資源,從而開闊幼兒的視野。而其中觀察力是幼兒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重要能力。
[關鍵詞]觀察能力;幼兒教育;種植活動;觀察方法;

現在的幼兒很少有機會與大自然親近,他們不認識禾苗,分不清麥苗和小草,不知芋艿長在哪兒,其實幼兒非常嚮往綠色的田野,流淌的小溪,走動的家畜,我們應該把幼兒從水泥地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投身到泥土的芳香中,充分發揮自然環境的特殊作用。因此,作為幼教工作者應充分利用種植活動這一優勢來引導幼兒在大自然中學習、游戲,陶冶幼兒的性情,培養幼兒的探索能力,促進幼兒各方面成長。大自然是豐富多彩的,而幼兒園的種植園地只是取用了其中微小的一部分———班級的自然角還有幼兒園里開墾的兩片種植園地。雖然地方有限,但是我們種植的內容確實無所不有,品種繁多,玉米、黃瓜、西紅柿、茄子、辣椒等等,主要讓幼兒觀察、照顧它們,一起種植、一起收獲,體驗勞動的樂趣,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從而激發幼兒對自然和科學現象的興趣。
觀察是獲取周圍世界信息的源泉,是兒童認識世界、增長知識的重要開端。新《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於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幼兒有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觀察能力,對於他們來說,是多麼寶貴的一筆財富!幼兒園的種植園地是幼兒學習,培養觀察能力的寶貴資源,教師應充分發揮種植區和自然角的教育價值。我認為,培養幼兒在種植活動中的觀察能力,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從「興趣」入手,引導幼兒樂於觀察
觀察的前提是「注意」,但幼兒期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他們只有對某事某物產生濃厚興趣才會集中,即觀察往往受興趣支配。因此,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美國學者杜威認為:「興趣是刺激兒童學習的最好形式。
1.捕捉孩子的興趣,引導觀察
幼兒天生就有強烈的好奇心,其實在大千世界中有無數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只要我們觀察、傾聽就會發現。因此,我們要把握時機,正確引導幼兒去觀察,去發現,去探索。
如:在種植活動初期,孩子們紛紛從家裡拿來器皿、種子開始嘗試。但之前孩子們都是嘗試在土裡種植,有的小朋友看到小班窗檯上,有泡在水裡的豆子感到很好奇,天政就是其中一個。有一天當他和哥哥路過那裡時,天政悄悄地問哥哥:「你說能發芽嗎?」無意間我聽到了他們的悄悄話,回到班級里,我們就「水裡的豆子能發芽嗎?」和「水裡的豆子誰長的快?」開展了激烈的討論活動,有的小朋友說是黑豆,有的說是紅豆,意見各不相同。於是我找來相同的器皿,把豆子泡在裡面,請小朋友觀察。開始沒有什麼發現,可過了一會兒,有的水變換了顏色,豆子開始褪色了,孩子們都非常興奮。之後孩子們都期待著他們的生長,並記錄著他們的變化。可天政好像有點著急了,總會時不時地問我:「老師,它怎麼還不發芽啊?」我說:「不要著急,過了周六周日,或許就會發芽了。」過了兩天,周一的早上,天政來到幼兒園,興奮地拿著發芽的黑豆來找我,高興地說:「老師你看,黑豆最先發芽了。」我說:「嗯,你拿給其他小朋友看看。」「好的。」說完他轉身進班,可還沒進去,他就又出來了,說:「老師,豆子臭了。」我聞了聞,是啊,兩天沒有人照顧,給他換水,他就變臭了,「你能幫他去換水嗎?」「能!」說完他就跑去換水,還把其他豆子也都換了水。因此,日常活動中我們要懂得保護和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激發他們觀察興趣。
2.選擇適合的觀察對象,引導幼兒樂於觀察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我為幼兒多選擇色彩鮮艷、新奇、活動等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作為觀察對象。幼兒對這些喜歡的東西常常沒有成人指導下自主的去看看、摸摸、碰碰等觀察,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各種感官。事實上,只有把各種感官都調動起來,才能更正確、更清晰、更完整的去觀察某一事物。因此,我們要選擇適合幼兒的對象積極引導運用各種感官參與,全面觀察。
如:種植活動中,我們會從種植的種子開始觀察,看一看、摸一摸各種蔬菜的種子大小、顏色、形狀等基本特徵,隨後我們還會繼續觀察,生長初期,生成過程中,以及結果的變化,充分觀察感知,了解其生長變化的異同。
二、從「方法」入手,培養幼兒善於觀察
有了觀察興趣,還必須在觀察方法上加以指導。孩子並不是天生善於觀察,
幼兒的觀察條理性差,如果孩子不會用正確的方法觀察事物,而是東看看、西瞧瞧,就會把要觀察事物的重要特徵遺漏掉。不但達不到觀察目的,還會形成不良觀察習慣。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會幼兒觀察事物的一些方法,讓幼兒學會有目的的、自主全面的、細致的觀察事物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我認為以下幾種方法較適合幼兒,能讓幼兒運用於自主探索活動中。
1.順序法
順序法指以一定順序來進行觀察。有從遠到近、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到整體、從上到下、從明顯特徵到不明顯特徵等等。
如: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樹節,我們老師會和幼兒們一起走到大操場,為各種樹澆澆水,觀察樹木的生長情況。而在觀察中,我們會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從上到下的觀察,了解樹葉、樹枝、樹干、樹根等。同時,還讓幼兒了解從遠近看,樹木的大小也是不同的。
2.比較法
比較法指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或現象比較他們不同點和相同點,讓幼兒進行分析、比較、判斷、思考,從而正確細致、完整認識事物。
如:在開展豆類種植活動中,我們會讓幼兒大膽觀察、探索同種豆子,不同生長環境的生長變化。比較在水裡,在土裡哪個豆子長得快。有陽光沒陽光那個長得高等,通過比較發展幼兒的觀察力。
3.追蹤觀察法
追蹤觀察法是指讓幼兒對某一事物或現象的變化和發展進行間斷性的、有系統的觀察,使幼兒了解其生長變化和發展的全過程,從而形成完整的認識。
如:春季在種植園地播種花生後,讓幼兒階斷性地觀察並記錄。了解花生從發芽——生長葉片——開花——結果的生長過程,及豐收花生再種植這種生物循環的規律。這種方法的持久性,還可以鍛煉幼兒的耐心、敏銳性、細致性,對培養幼兒良好的觀察習慣和對科技的興趣具有獨特作用。
讓幼兒學會了觀察方法,對於一切事物的認識不再是老師讓我知道了什麼,而是我知道了什麼。因此,教師要給予幼兒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幼兒盡情的去探索觀察,去發現大千世界的奧秘。

④ 如何科學合理的確定幼兒種植和飼養活動的內容

幼兒園飼養與種植活動的探索與發現

親近大自然是幼兒的天性。而動、植物更是大自然中最具有生命氣息、也最易於吸引幼兒的一部分。在幼兒園中,帶領孩子進行種植、飼養活動無疑是非常有趣和有意義的。

在飼養和種植活動中,幼兒與動、植物共成長。這個不短的生命歷程中,幼兒會和動、植物建立起朋友般的情感,他們可從中得到很多有關動、植物生長的知識經驗,而且還可以滿足幼兒動手操作的需要。為此,我努力為孩子們提供很多的機會,讓孩子們接觸和探究動、植物,感受植物的種類,體驗不同的生長環境和條件對植物的影響。引導幼兒觀察探究了解一些動、植物的生長、行動、進食等明顯有趣的特徵,提高幼兒對動、植物的關愛之情,使之不斷增長,並伴隨一生。

一、家長的參與與活動深入進行

現代的教育理念也使很多家長都認識到了在很多活動中作為成人的我們不應該再是個旁觀者,更多的應該是活動的參與者,孩子的支持者,活動的引導者。

1.在飼養和種植活動中,我充分利用家長的資源,當我將活動的意義與家長溝通後,家長給孩子們提供了小魚、小白兔等小動物。在種植活動中家長為孩子們提供了花生、瓜子、絲瓜等種子,有的家長和幼兒在家中好了帶到幼兒園,這樣一開始便吸引家長參與,使家長了解我們的活動、從物質上得到理解和支持,使活動順利進行。

2.當飼養和種植中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上網查找答案,有的家長帶孩子到書店購買有關圖書尋找答案。不及增強了相關知識,同時培養了幼兒自己解決問題上與探究的良好品質,也對動、植物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

在整個活動中教師積極鼓勵家長參與,對幼兒園課程的良性運作是十分必要的,也充分說明家長參與是任何幼兒教育教學與課程設置改革成功的關鍵,家長覺悟到在家中應該協助子女,並積極配合幼兒園的每項活動內容,絕大部分家長可以隨時了解孩子不同時期的學習動態和在幼兒園的狀況,並積極予以配合。父母出現在幼兒園對幼兒在幼兒園的良好適應有積極的影響,幼兒看到家長參與增強了自我控制感,在幼兒園能夠表現的更好。

⑤ 幼兒園如何開展種植活動

在一開始的植物種植過程當中,很多幼兒所種植的植物都是由教師完成種植的,幼兒僅僅只是在被動的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對於植物的生長過程並不關心。即使是一些態度認真積極的幼兒,也會因為植物的生長發芽階段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導致他們早早的失去了興趣,加上很多幼兒的植物都放在一起,教師也無法做到對每一棵植物都有所關注,這就導致了這種情況的出現:即種植區的植物多種多樣,但是幼兒卻很少去關注,只有教師和少數幼兒對種植區的植物進行管理,無法充分發揮戶外種植的教育價值和意義。
幼兒在家長的引導之下在家裡種下一棵植物,並對其展開精心照料,當植物生根發芽之後便將植物帶到幼兒園來,與其他幼兒相比較,評比誰的植物生長得更加茂盛。這種比賽機制有效地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理,因而都主動積極的參與到了植物的種植活動當中。此時,家長也為了滿足幼兒的這一心理,也會在家認真指導幼兒如何種植植物,進而使幼兒不斷掌握一些種植知識和方法。

⑥ 如何開展幼兒園種植區

如何開展幼兒園種植區

幼兒園的種植區一般利用園內空土地也可以擺一些花盆在水泥地上,最好不要在園外開辟,園內可以給兒童一個保障。
「幼兒園種植園地」是指在幼兒園內為幼兒提供「種植區」。我園的種植園地,通過孩子們親自播種——觀察——照料——收獲等活動,使孩子們了解植物的生長規律和大自然的現象。

在幼兒園種植園地中,我發現可以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種植剛開始時,幼兒的積極性不是很高,但隨著種子一點點的發芽,幼兒的好奇心就表露出來了,每天早上來園後,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去觀察自己種植的植物…
種植園地也是自然環境中的一例,而「種植園地 」是指把種子、幼苗埋在或栽在土裡使其成長的地方。「幼兒園種植園地」是指在幼兒園內為幼兒提供「種植區」,教師有目的地位幼兒創設交往性、探究性的種植環境,投放適宜的種植材料與種植工具,採用小組或集體的活動形式自主的操作,發現、探索植物中的秘密的園地。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

⑦ 如何指導小班幼兒種植蔬菜

首先要指導幼兒認蔬菜,其次告知蔬菜生長需要條件,然後指導種蔬菜。應該比較好。

閱讀全文

與如何指導幼兒學習種植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氣變化如何保護自己方法 瀏覽:683
域故障分析方法 瀏覽:74
洗衣機使用方法的視頻 瀏覽:512
嬰幼兒皮炎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944
廣電路由器連接電視方法 瀏覽:202
消防編碼器的使用方法 瀏覽:721
如何正確方法畫出粽子 瀏覽:645
用什麼方法可以查出輸尿管癌症 瀏覽:295
如何止住流淚的方法 瀏覽:963
怎麼發制海參的方法 瀏覽:210
什麼叫分步說明的方法 瀏覽:429
用哪些方法可以預防糖尿病 瀏覽:459
甲亢治療方法比較 瀏覽:573
分數計算方法如何運用 瀏覽:493
ipadqq麥克風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59
免疫缺陷病治療方法 瀏覽:855
腳尖地面上組合訓練方法 瀏覽:433
海鮮對蝦的食用方法 瀏覽:386
如何理解決策力的方法 瀏覽:787
頸肩痛的最好鍛煉方法骨科醫生 瀏覽: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