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如何守祖竅的方法

如何守祖竅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05 05:37:20

❶ 有什麼好的道家打坐秘法

可以通過原始道家的打坐秘法來進行。道家修煉最講一個字“靜”字,靜字貫穿修煉之始終。築基煉己講“靜”,煉精化講“靜”,煉氣化神講“靜”。道教認為,人不能秒合大道的原因,是因人有妄心,晝夜隨起隨滅,而入靜為修煉之起點,其目的是煉妄心返正心,以至與道合真。《原始天尊說升天得道真經》雲:“古今常存,總持精念”。即謂修煉主靜第一。修煉中先要身靜,身靜則心靜,身心兩靜,才容易入靜。

如何意守祖竅

佛法說,成佛就是你「放下執著」,而不是創造一個可以拿起來的「放下執著」。
性光是本性之光,是萬物的本源,是道用,只有通過源頭,創造才是可能的。人們每天
都在創造人生,卻「日用而不知」(無明無知)。
人人都在創造,每時每刻創造都在發生。
煉祖竅,是煉人而不是煉性光,是鍛煉人與性光的和諧,是鍛煉那個「放下」;如果老是
執著在光上下功夫,就偏差了,就會創造出種種「相」;性光從來都在,有修不多,沒修不少,
但沒有修煉,就無法定在上面,就無法識取,如同翹翹板,總是錯過中點。
煉祖竅,就是煉性,但這個性不是「性光」的性,而是「性命」的性,這是我個人的理
有性命合一、陰陽合一,才會出現性光。當然,目前的修煉術語沒有詳細分別這其中的區別,
性光和命光也被習慣拿來相對使用;但作為修煉者,自己心裡要清楚。
所以,「煉性」才是煉丹的必經之路,就如同「煉命」一樣。在任何一個階段,這個「煉
性」過程都是存在的,煉丹不就是「用性煉命,用命煉性」,如同兩只腳走路,亦步亦趨,最
後性命合一,到達目的地,完成創造過程
意守祖竅跟意守下丹田既相同又不同,意守祖竅是煉意識,意識比較精微;意守下丹田是煉
形,物質形體比較粗糙。因此從物質形體煉起,會比較好,因為人就是有形體的生物,從形
上煉感覺比較清晰。
因此,如果不平衡會出現很多偏差:1、物質煉得比較好,生精精滿,卻無足夠的神意化
精,容易受到生理的影響,慾望很強,自我堅固;2、意識煉的比較好,養神神足,卻無足夠
的元精來煉神,容易受到心裡的影響,空禪狂慧,到處想要度人。
自己內心才會清凈圓明,才會脫離慾望的羈絆。說實話,人的慾望都是內心陰陽的不圓
滿,一旦人掌握了平衡、中道,內心不再受欲求的影響,就會產生很大的快樂。
意守祖竅不舒服,主要是意念太重,把祖竅當下丹田來守了。要把握這個「度」可不容易,
除了要煉好下丹田外,還要有佛道的修行領悟,這樣才能夠放下執著,放下斗心,放下功利
心,才能做到「若有若無」「似守非守」。老莊之道就是煉性之道。可以充實這些領悟和認識,
這樣煉性就事半功倍了。

❸ 快速補充大腦能量的秘密武器

大腦是人體的主要核心器官,其影響著我們的思考、行為和記憶,要想提高腦力、開發智力,就必須對大腦有一個深層次的了解。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快速補充大腦能力的秘密武器,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一、 快速消除大腦疲勞的方法

我們在學習時,由於時間過長,或休息不好,常會感到大腦昏昏沉沉

的,還伴有頭疼等症狀。這時你只需依下面的方法做,就可快速消除疲勞。

其方法是:將兩手用力搓熱(搓熱了效果才好),然後兩手十指交叉疊放在後腦部(象枕枕頭一樣),背部後靠在椅背上。

你可別小看了這么一個小動作,你試試看,幾乎在兩手掌放在腦後,背部後靠的一瞬間,你的大腦就猶如注入了新動力一樣,立刻就清醒了。既而後腦溫溫熱熱,如溫水沐浴般舒適,幾分鍾就可消除大腦疲勞。

兩手掌不限於哪一部位,可以在後腦、兩側太陽穴及感覺難受的部位都捂一會兒,直到舒適為止。一般只需2—3分鍾的時間就可消除疲勞、不適感。手掌感覺不太熱了,可再搓搓,然後再捂上。

這個原理同電流的原理是一樣的。大家知道電流同水一樣是從高處流向低處的,大腦由於疲勞,其部位的生物電流就低,手掌搓熱後,產生的高位電流(手掌本來就比其它身體部位的生物電流要高,再一搓熱就更高了)自然就會流向低處—大腦疲勞部位。這種生物電遠比物理上的熱能更容易滲透到身體的組織中去,所以它能很迅捷地消除大腦疲勞。如果你好奇,不妨在疲勞時用熱水袋等物理療法做一下對比,看究竟是手掌搓熱的療效快,還是物理療法快!

另外,在應用這一方法搓手時,人多的場合要注意不要搓出聲響,可慢慢的用力搓,動作也不要太大,以免惹得旁人側目,引起誤會。

最後,奉勸大家要科學用腦,給大家必要的、足夠的休處、補充能量的時間,這樣才能更好的學習、生活、工作。

二、消除眼睛疲勞的有效手段

上時間看書或上網、看電視會使眼睛疲勞,產生干澀、流淚、疼痛等不適症狀,我們告訴幾種方法可使你能很快擺脫不適。

A、仍舊先將兩手搓熱,然後空心掌扣在兩眼上(掌指間閉嚴,不使透光)在此狀態下睜開眼睛,緩慢的左右各轉幾圈。撤手,反復做幾次

B、食指、拇指同時擠按兩眼間的鼻樑凹陷處,即睛明穴,眼眶四周及太陽穴也按揉一下,閉一會眼睛,就會消除眼部疲勞。

用眼一段時間後,要主動讓其休息一會兒,只有這樣才能讓眼睛多為你做工作。

三、快速補充大腦能量的特殊技術

我們大腦的重量只佔全身重量的2%,但卻消耗了全身20%的能量,是個耗能大戶。大腦正常消耗的能量足以讓40瓦的電燈持續發出耀眼的光芒。緊張的腦力勞動是大腦神經細胞大量耗能的過程,因而及時、充分的補給能量是大腦高效運轉的保證。

大腦能量的補給方式除了充足的睡眠、豐富的飲食轉換的能量外,還有一種更簡捷、更有效、更廉價的補給方式,那就是依靠有意識的采煉、補養。這在中國古老的煉養文化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下面介紹幾種最簡捷,但卻收效很快的方法:意守祖竅、臍部深呼吸、三分鍾健腦法、拍擊提神法

意守祖竅:

祖竅,又名山根,位於兩眉間的鼻樑根處。這一竅穴被認為是先天祖氣之處,故名祖竅。其生理部位與腦垂體、松果體接近,所以此處對開發大腦潛能、補充大腦能量方面有著重要意義。其方法為:

兩眼微閉,眼皮不要全閉上,也不要掙的過大,留點縫即可。然後,平心靜氣,舌抵上齒齦,輕輕的注意、想著眉心處的祖竅穴,想的部位要往肉皮裡面點。

初練3分鍾左右,以後練習別超一刻鍾。意守無後,做深呼吸三口,將口中的唾液咽下,想像把唾液和採集來的能量一起咽到肚臍部位的下丹田處(肚臍里,三橫指遠處)。這種方法能使大腦以祖竅部位為中心採集能量,能很快消除疲勞,為大腦充電、加油。

要注意的問題:

A、意守時,不要死死地守著,要眉心放鬆,輕輕地想著就行。不在易頭暈,出現頭暈時,可空手心扣擊頭部,並做幾口深呼吸。

B、意守完後,想著把唾液連同祖竅之氣送入下丹田。

C、高血壓患者不宜用此法。

臍部深呼吸

垂腿坐在椅子上,後背不要靠著,全身放鬆,兩手掌疊放在肚臍處,然後做深呼吸:吸氣時想著肚臍往後腰收,呼氣時肚臍向外鼓,此為逆腹式呼吸。這樣做幾次呼吸,頭腦就會清醒,這是腰腹部能量上傳至大腦的緣故。

大腦消耗的能量很大一部分要從腰腎、肝臟等器官上傳(這方面的詳細論述,一會兒將有介紹),逆腹式呼吸加速了下部能量的上傳速度,可謂打開了一條能量傳送的高速通路。

三分鍾健腦法

其方法就是“快速消除大腦疲勞的方法”中介紹的方法,該法不但能消除疲勞,同時也補充了大腦能量,一舉兩得。在應用時,搓熱後,手可放在任一部位,哪難受放哪,幾分鍾就管用,非常方便、快捷。此法還可推而廣之,也可作用於身體其它部位,頸椎病、關節炎、臨時性的疼痛,都可將兩手搓熱後捂在上面,很快就見效。

拍擊提神法

兩手指尖接觸頭皮,由前向後梳理頭發(要兼顧一下太陽穴,從後腦下時,順便輕撫一下兩側頸部的肌肉)此名“干梳頭”。在梳理的過程中,頭部就可感到舒適的。然後,用空心掌由前向後拍打頭部,邊拍打邊想“頭腦清醒、開發潛能”。一定要用空心掌,而不用實心掌。感覺疼痛的部位可多拍幾下。

注意掌握力度,不可過大。這樣可有效地疏通頭部經絡,起到消淤、醒腦的作用。

以上這些方法,可謂法簡效宏,幾乎都可收立竿見影之功效。有了這些養生、健腦、補充大腦能量的方法做保證,可使我們在輕松、愉局面的心情中完成工作、學習。

四、大腦能量流的穩定填充、存儲

每天,我們大腦都要消耗很多能量,人體中各臟腑及各組織的精微物質和能量很大一部分都要供給給大腦。

如果能加快大腦能量的補充速度,那將為我們的生活帶來莫大的益處。在討論這一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有關頭部的“兩個中心”是如何消耗能量的。

1、 前額中心

即以前額為中心的區域。這部分主管形象思維能力,也就是說其功

能主要是使精神概念形象化,並加以理解的能力。有了形象思維,才有聯想、創造力,它是人的一切智慧的大門,它的開啟程度決定了人的智慧高低。

2、 後腦中心

是從後頸部到頭發旋渦這一大片區域。它承擔“以實際方式執行思

想的能力”它與前額中心正好相輔相成、遙相互應。現代腦中電圖研究顯示,人在思維的時候,腦電流是由後腦向前額輻射的,即由後向前運動;當處於記憶狀態時,腦電流集中於腦中部;處於放鬆狀態時,腦電波在後腦活躍。由此可看出,後腦承擔著承運任務,它要給前額運送能量。現代生理學也表明,人的衰老便是從後腦開始的。

腦力勞動者、青年學生的智能下降,常感覺到的“心有餘而力不足”,不是別的原因,而是後腦能量耗散後未能得到正確、及時地補充的緣故。因此,及時給後腦中心輸送、補充能量是大腦正常工作的保證。

我們大家應該有過體驗,就是當我們感到腰酸背疼時,往往記憶力也隨之大副下降,記也記不住,坐也坐不住,頭昏眼花。有過這種體驗吧!這就是大腦的能量供給不上而導致的。

由此,肝腎—後腦—前額,這種能量補給渠道就很明顯地擺在了我們面前。強化鍛煉腰部就可產生旺盛的精力,大腦能量的補給就有了充足的後備支持,我們的工作、生活、學習也因此有了保證。

❹ 祖竅和丹田在哪裡

祖竅在兩眼正中鼻根盡處向內一寸的空間 意守祖竅在修真中叫回光法 就是將兩眼神光匯聚在祖竅內 虛靜守一 降心制性 祖竅之真意在於祖字 人一身之神所系 認之為祖是也 ...

所謂的丹田都處於人體的黃金分割線上。
上丹田,從下巴算起,頭部的長度乘以0.618的位置(絕大部分人是兩眉的中間)。
中丹田,從下陰算起,軀乾的長度乘以0.618的位置(絕大部分人是兩乳頭的中間)。
下丹田,從腳部算起,身高的長度乘以0.618的位置(絕大部分人是肚臍的附近)。
只要認真研究,你還會發現人體的另外幾個大穴位都與黃金分割有關。
丹田的概念原是道教內丹派修煉精氣神的術語,現在已被各派氣功廣為引用。《東醫寶鑒》引《仙經》之文,不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還闡述了丹田的功能:「腦為髓海,上丹田;心為絳火,中丹田;臍下三寸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氣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古人稱精氣神為三寶,視丹田為貯藏精氣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視丹田的意義,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
我們知道,意守是練功人將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自身某一部位或某一事物上以幫助意識進入氣功入靜狀態,並在此基礎上發揮意識能動性,主動感知和調整自身功能活動,來達到良好效果的練功方法與過程。意守丹田,是練功人將意念集中並保持在丹田部位的練功方法,是眾多意守方法中的一種。更確切地講,這種方法屬於意守自身部位類中的意守穴位法。但實際練功時,人們是無法將意念僅僅守在一個穴位上,只能意守在以穴位為中心的一個范圍內。因此,將丹田理解為這樣一個范圍更合適些。
人身雖有三丹田、五丹田之說,但實際練功時,除特殊情況之外,一般所說意守丹田,都是指意守下丹田。古人認為下丹田和人體生命活動的關系最為密切。是「性命之祖」、「生氣之源」、「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之根」、「陰陽之會」、「呼吸之門」、「水火交會之鄉」,是真氣升降開合的樞紐,是匯集烹煉、儲存真氣的重要部位。當然,從現代解剖學和生理學的觀點看,下丹田所在的部位至今並未發現有特殊的形態和功能。但是,通過意守丹田來促進練功人的意識達到入靜狀態,取得療效,則早已被實踐所證實。其中的機理,有待於人們進一步研究、揭示。
丹田在何處,說法不一。多數氣功家認為,丹田有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上丹田叫「泥丸」,在頭頂百會穴,有的說在兩眉間印堂穴。中丹田叫「絳宮」,在胸部膻中穴。下丹田在臍下小腹部相當大的一塊體積,包括關元、氣海,神闕、命門等穴位。還有人認為丹田在臍上,又稱祖竅。也有人說巨闕穴為中丹田,又名靈台。下丹田為足掌心之湧泉。其說不一。
古人認為丹田是滋養全身的重要部位,故有「無火能使百體皆溫,無水能使臟腑皆潤,關系全身性命,此中一線不絕,則生命不亡」的說法。
上丹田:為百會所在,亦即泥丸宮、升陽府、昆侖頂、靈台等,道家所指名稱甚多,可以說是各自命名,眾說紛紜,不過多指腦而言。其中玄關所指在兩目兩眉與額、鼻骨之十字中心處,道家對此也十分重視,認為是入道之門,或泛指氣功基礎,認為是天地靈根,是祖竅、祖氣,至寶至貴。
上丹田在督脈的循行路上,屬於陽性,是陽氣集中的地方,是藏神之所,是主管意識活動的神經中樞所在。是練功入靜的主要部位。上丹田的作用是鍛煉神經系統,控制自己的意識活動,調節、增強神經中樞,抑制整體代謝機能,從而發揮貯能性效應。這有助於休養生息,積聚精力與疾病作斗爭,獲得健康。所以,練功後感到體力增強,精力充沛,是有道理的。
上丹田在頭部,頭部為諸陽之會,凡氣虛下陷,頭部怕風寒,以及腦貧血、低血壓病人,可意守上丹田,但初學氣功者,不要馬上意守上丹田,以免氣機上竄引起頭暈;陽盛的病人(如心火上炎、肝陽上亢、高血壓)也不要意守上丹田。
中丹田:為膻中所在,為自承漿下十二層樓(指喉管)至黃庭(指人體內中虛空竅,或在心之下……),以牛郎代表心為陽,有肝膽脾均各自專職,共同耕種心田,故有「我家專種自家田,可育靈苗活萬年……灌溉須憑上谷泉(指舌頂上顎,所謂白頭老子眉垂地之律液至上鵲橋),有朝一日功行滿,便是蓬萊大羅仙。」
下丹田:即正丹田,在臍下,或有稱之為氣海,藏命之所,以織女代表腎為陰性。
按道家以織女喻腎,為真陰,在卦為坎;以牛郎喻心,為真陽,在卦為離,陰陽合則為真夫妻,陰陽合則生丹葯,所以還有坎離交媾,男女媾精陰陽合而生丹葯之喻。心腎交,水火交,龍虎交之類等等,也都是指練功中之術語。圖中「水火交煉池」即喻心腎相交之處所。
下丹田,是練功誘導得氣的主要部位,其作用是鍛煉體液系統,激發體內的能量物質,以調節、充實體液循環,提高整體代謝機能,從而發揮激能性效應。這對人體充實下元,防止早衰,健身延年起重要作用。

❺ 道家功法的簡介

內丹是以天人合一思想為指導,以人體為鼎爐,精氣神為葯物,而在體內凝練結丹的修行方式。下面是我為專門您整理好的:道家功法的簡介。

道家功法

丹者,單也,一者,單也。惟道無對,故名曰丹。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谷得一以盈,人得一以長生。內丹是以天人合一思想為指導,以人體為鼎爐,精氣神為葯物,而在體內凝練結丹的修行方式。從中華道教宗祖軒轅黃帝求道於廣成子記載算起,內丹已經經歷了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丹道祖經丹道的發源,是非常早的事。《道德經》、《文子》、《列子》、《莊子》、《內業》、《心術》、《楚辭·遠游》和《陰符經》以及黃老學派作品可是說是所有丹經必本的祖經,後世一切丹經均從其中發揮而來,一直是內丹法訣的綱要。

道家功法基本介紹

道家功是道家學者和道教門徒所習練的功法。道家功以道教文獻《道藏》中記載的功法為主體體系,在我國氣功諸流派中,道家功最具民族特色,是我國氣功的優秀代表和唯一可以和佛家功媲美的流派之一。

道家功法詳細介紹

道家功祖述老莊,《道德經》說:“虛其心,實其腹”,“專氣致柔,能歸嬰兒乎”。道教循之,創胎息法。唐代司馬承幀又提倡“存想”,即存我之神,想我之身,達到入靜之境,且用意念導氣運行,這是後來“金液還丹”、“大小周天”等功法的濫觴。

道家功以長生為目的,主要有正一、全真兩大派,兩大派分若干宗派,兩大派外也還有若干小派。各派在其功理、功法方面也各具特色。盡管如此,無論何宗何派其修持功夫都以煉養陰陽、性命雙修為第一要義,都以返樸歸真,天人合一為最高境界,都以延年益壽和長生不老為最終目的。

道家功的理論體系,沒有佛家那樣嚴謹,也不像佛家那樣對氣功名詞、概念予以詮釋。加之道家功理多用隱語,導致很多名詞涵義、概念含混不清。晉代之後,許多道教學者在理論改革時吸收、借鑒了佛家功法理論,道家功才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

道家功非常注重個人的實踐,數千年來,為了尋找行之有效的功法,許許多多的道士付出了畢生的精力。據說五代道士呂洞賓為練開天目穴,進行了極其悲壯的實驗,三千弟子死去八百。可以說,道家功法體系就是在不斷吸取這些人的實踐 經驗 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道家初期的功法比較簡單,除老子倡導的守一法再就是莊子宣揚的心齋、坐忘、踵息、吹噓呼吸和熊經鳥伸之類的仿生導引功。道教成立後,出於宗教目的吸收了許多古老的養生術和所謂“仙術”,並在 總結 古老氣功的基礎上創編了一些具有道教特色的功法後,道家功日益豐富多彩,成為氣功史上的一條主流。

道家功法基本功法

道家

早期修煉功法的內容,主要有心齋、坐忘、緣督、導引、吐納、聽息、踵息、守靜、存想、守一、辟穀、服食、房中、行炁、胎息、外丹、內丹等等,下面作以簡明介紹:

心齋

心齋,“齋”即清心之義,心齋指內心清虛寧靜。最早出自《莊子·人間世》:“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意思是說:大道至虛至靜,因此人心應當清虛寧靜,以合大道。所以中華道家所講的真正齋法,不是外表吃素謂之齋,乃指內在的心裡干凈,這也是中華道家修養的高妙義諦之所在。

坐忘

坐忘,即靜坐忘身。見《莊子·大宗師》:“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意思是說:肢體廢去不動,聰明免去不用,離開形體去掉思慮,心同於無所不通之大道,就叫做坐忘。道家這時的坐法,不是後來佛教的盤腿打坐法,而是坐於杌上或席地而坐。

緣督

緣督,指遵循中道,或雲運行督脈。見於《莊子·養生主》:“緣督以為徑,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意思是說:遵循中道(或運行督脈)作為途徑,就可以做到保養身體,可以做到完善生命,可以做到奉養親人,可以做到盡享天年。後世修煉中的任督周天,即依此作為理論根據。

導引

導引,即導行肢體,以通經絡。《莊子。刻意》雲:“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意思是說:象熊一樣攀援樹木而自懸,如鳥一樣展翅而伸腿,這是為了長壽的需要,是導引鍛煉、保養身體,象彭祖長壽的這一類人的 愛好 。在三國時華陀所傳之五禽戲,即屬中華道家之導引法。

吐納

吐納,指吸進清炁,而呼出濁氣。《莊子。刻意》雲:“吹噓呼吸,吐故納新。”意思是說:用呼吸之法,吐出濁氣,而吸人清炁。這就是中華道家修煉的調息之法。後文築基煉炁之吐納法,即淵源於此。

聽息

聽息,又稱“聽炁”。指靜中用炁聽呼吸,以凝神合道。見《莊子·人間世》:“無 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炁。”意思是說,不要用耳朵去聽呼吸,要用心去聽呼吸;又不要用心去聽呼吸,要用炁去聽呼吸。因為這時心與炁 打成一片,心已在炁中了,所以不用心聽而用炁聽。這種 方法 ,也是中華道家調息入靜的一種。聽息法的目的,最後是要達到無心而聽炁;世俗流傳的數息法,最後 還是有心在數息。比較而言,用“聽息法”比用“數息法”,更為容易入靜,而且入靜的層次更深。

踵息

指內呼吸功深,而達於踵。據《莊子·大宗師》:“古 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意思是說:古代修道的人,他們睡覺不會做夢,他們醒來不會憂愁,他們吃 東西不求厚滋味,他們的呼吸很深很深。有道之人的呼吸,可以由內直接到達腳後跟;平常之人的呼吸,只能夠由外到達於咽喉。這是修道人所用的內呼吸,與平常 人所用的肺呼吸,決不相同。一般人用深呼吸,炁機最多隻能到達丹田;而有道真人的呼吸,卻可以直接到達足後跟,可見古代修煉的真人,已經具備很深的修煉功 夫。

守靜

守靜,即收心求靜以守之。源出《道德經》:“歸根日靜,靜日復命。”意思是說:歸到生命的根本,就是人靜,入靜之後,生命可以得到回復。成為後世中華道家修煉學的重要義理。《太平經》雲:“求道之法靜為根。”

存想

存想,又稱存思、存神。即內聚精神,不使外游。《天隱子》日:“存謂存我之神,想謂想我之身。”存想的意思,原來是存想自己身上的神靈。因為道家認為人身各處,都有神靈統領,存想這些神靈,就能使其守在自己身上,從而可使生命牢固,做到長生久視。中華道家最早的主要修煉經典《黃庭經》,其中所述即為存神法。

守一

守一,即守心一處,或守一於道。《莊子·在宥》雲:“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意思是說:我守心一處,而處於身內陰陽二炁的和諧之中。守心一處,或可大之而守於道,或可小之而守於竅。後世道家修煉之中的守規中法、守丹田法、守祖竅法、守會陰法等等,即來自於此。

辟穀

辟穀,又稱斷谷、絕谷、斷食、辟糧、絕粒、休糧、斷糧等。辟穀約可分為五種類型:1.不食五穀雜糧,即米面之類。2.不食人間煙火,即不吃熟食。3.不食油鹽,中華道家又稱為“上清齋”。4.禁絕一切食物,專門服炁。5.服用葯物,代替食物。辟穀的目的,一是為了清潔內臟,從而達到凈化內炁的效果。一是為了休息腸胃,從而達到治癒身體某些疾病的效果。一是為了解決住山修煉之時,避免斷糧之後造成困境。

服食

服食,又稱為“服餌”,指服食葯物或外丹。《服炁精義論》日:“諸葯以代於谷,使炁味兼致臟腑而全也。”服食有時是為了服用葯物,以達到幫助修煉的某些效用;有時是為了代替飲食,以解決因為吃飯帶來的負擔;有時是為了服用外丹,以堅固自己的形體。但是服用外丹,必須有充足的內修作為根基,才能降伏其性,不為所制。

房中

房中,古代又稱房內、房中術、御女術、黃赤之道、閨闈之道等。其術源於遠古時期的生殖崇拜。房中原是古代道家和神仙家研究房事禁忌和卻病延年之衛生術。中華 道家不講禁慾,而講寡慾。《漢書·藝文志》日:“樂而有節,則和平壽考。”《抱朴子》日:“其大要在於還精補腦之一事耳。”道諺日:“若要不老,還精補 腦。”後世因為此術易遭毀謗,道教遂而不傳。但是許多古代道家關於房內的書籍,今日還有保留。值得一提的是,中華道家人元丹法,絕非等同於房中術,有人大 肆宣揚房中為人元修煉,是屬偽道。

行炁

行炁,亦稱引炁、運炁、通炁、逼炁、閉炁等。指調動體內真炁,以通經脈。《抱朴子內篇》說:“初學行炁,鼻中引炁而閉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聞其出 入之聲,常令人多出少。”意思是說,開始學習行炁的方法,從鼻孔引炁閉住,然後引入身體內部,但是都不要讓耳朵聽到呼吸出入的聲音,經常要做到進炁多而出 少。這里也是閉炁的一種方法。

胎息

胎息,即如胎兒般以肚臍呼吸,直至用毛孔呼吸。高層次丹道的胎息,指與天地同其呼吸。《雲芨七簽》日:“人能依嬰兒在母腹中,自服內炁,握固守一,是名胎息。”意思是說:人能按照嬰兒在母親腹中時的呼吸方法,自我服用內炁,攥拳握固(如嬰兒一般以餘四指攥住大拇指,叫做握固),守心一處,這種方法名為胎息。胎息是道家內呼吸的重要目標,最後精炁神歸於丹田一處,即可結丹。

外丹

外丹,又稱煉丹術、金丹術、燒煉法、黃白術、地元丹法、地元神丹等。指用爐鼎等器具,燒煉金石草木,煉成神丹,以為修煉之用。《抱朴子內篇》雲:“夫金丹之 葯物,煉之愈久,變化愈妙。……服此二葯,煉人身體。”外丹的方法,大約有兩種:一是黃白術,又稱點金術,是用礦物質煉成黃金白銀,以充道財;一是地元外 丹,即神丹,即是為了服食之用,以求長生。

內丹

內丹,指以人身三寶精、炁、神作為葯物,在體內修煉成丹。筆者認為,內丹的修煉方法應當早於外丹,試看《莊子》所載廣成子教導軒轅黃帝的一席話,即屬高層次的內丹法。但其名稱,乃與內丹相對而言,在隋朝時羅浮煉士蘇元朗昭示之,見《羅浮山志》:“(元朗)乃著《旨道篇》示之,自此道徒始知內丹矣。”推測內丹開始流傳較為隱秘,由蘇元朗著書始才顯露於世。至唐末出現鍾離權、呂洞賓所倡之“鍾呂金丹道”,內丹學說遂逐漸形成完整系統,自後流傳久遠,成為中華道家修煉法之主流。

中華道家修煉學,就是在以上眾多修煉方術的基礎之上,經過歷代修煉家的不斷發展完善,終於形成博大精深的完整體系,成為中華民族 傳統 文化 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既已光輝於遠古,亦必照耀於未來!

(註:“炁”,在道家修煉之中指先天之炁或體內陽炁,以區別於空氣、呼吸之氣或體內陰氣。)

道家功法代表性功法詳解

道家功有守一、吐納、導引、行氣、存神、坐忘、心齋、還精、辟穀、踵息、胎息、內丹、 太極拳 、八卦掌等,其中守一、導引、胎息、存神、內丹最有代表性。

守一:

所謂守一,即指意守一處,是一種通過反觀內省達到調和形神的內修功夫。守一法始於先秦,〈〈道德經》中的“抱元守一”、“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至柔”,〈〈莊子》的“我守其一,以處其和”,“唯神是守,守而勿失,與神為一”皆為道家守一法之濫觴。老子認為,守一可以有效地入靜,入靜又可以保養人體真氣,使人長生久視,還能“體內達外”,獲取道的真諦,故應“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道教奉老莊為本教始祖,同時繼承了道家守一法,《太平經》明確指出:“守一之法,為萬神根本”。“人有一身,與精神常合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則凶。……常合即為一,可以長存也。……故聖人教其守一,言當守一身也。”《太平經》還指出守一之法百日為小靜,二百日為中靜,三百日為大靜,大靜成功後“此神可睹”。

守一法雖然簡單,卻是道家意守功最基本的方法,後世一切以意守為主的功法,或多或少都包含“守一”的內容。

胎息:

道家功中有很多注意呼吸鍛煉的動靜相兼的功法,其中胎息法是道教徒們最喜歡習練的功法之一,從史料記載看,很多著名道士都練過此功。

胎息即閉息。相傳道家的胎息功源於仿生龜息氣功,到漢代才演變為胎息。《後漢書。王真傳》:“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李賢注曰:“習閉氣而吞之,名曰胎息,習嗽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胎息屬道家密宗,是種極緩慢而深沉的呼吸,故也稱潛呼吸。由於此功技術性很強,非有師父傳授才能修煉。據說胎息功練成後“謂之大定”,可達到食氣和辟穀的神奇境界。

內丹:

唐代以前,道教主要以外丹實現肉體的不死和飛升。唐代後,外丹衰落內丹興起,煉氣結丹成了道教徒主要修持功法和追求的最高境界。

道教內丹功把煉氣結丹分為四個修煉階段:

1.築基。即練好身體,達到精足、氣滿、神旺的“三全”境界,為煉丹創造必要條件。

2.煉精化氣。即將精與氣合煉而成氣,達到“三歸二”。

3.煉氣化神,即將氣與神合煉,使氣歸神,達到“二歸一”。

4.煉神還虛,即“練一還無”達到與道合真的最高境界。道教 傳說 內丹術練到此境界,能在體內產生形狀“大如雞蛋”光輝燦爛的金丹。

運功路線:由尾椎向上至百會,再由百會至丹田。

呼吸法:吸氣時鼓腹,呼氣時收腹。

內丹功是道家功中最高級、最嚴謹的功法。

道家功法修真入門

道家功法,從北五祖、南五祖,至七真師祖,已有一套完整的性命雙修功法,既是金液還丹,也是九轉還丹法。其功理功法是以陰陽的造化,用清、濁、動、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的原理,以順逆顛倒之法。順去生人,逆來生仙。生仙也有十月懷胎,三年乳哺,九年調嬰。丹經有雲:“煉己無限,修仙有程。”煉己者即是從築基到煉己,期限不定,而因人而異。修仙有程者,即是十二年,稱為一紀飛升。修仙節次有九:一築基,二得葯,三結丹,四煉己,五還丹,六溫養,七脫胎,八得玄珠,九赴瑤池。初三節煉精化氣,可為人仙。中三節煉氣化神,可為地仙。後三節煉神還虛,可為天仙。如築基未能復成強健之體時,不能得葯。不明三候,無結丹友,未以特定周天運數時,豈能結丹。煉己未熟,不能還丹。溫養功行未滿,不能脫胎,脫胎後須經七七四十九,三年乳哺,九年調嬰。修丹每節功成,各有印證。結丹有成時:是人仙,是羅漢,金剛不壞體。無漏盡通,出現六候,毫光四射,外腎不舉,陽關一閉生命長。還丹溫養成聖胎時:已入大定,是地仙,是菩薩,具無四相,自行辟穀,胎息。手無六脈,發白重黑,齒落重生。脫胎得玄珠後:是天仙,身外有身,天人合一,具有六神全通的特異功能。有志斯道者,應明白這一修煉過程與效驗,但也應具備有四大條件:法、財、侶、地,才能有力地完成此項金丹大道諸功果。

道家功法修真理論基礎介紹

修真者,借假修真也。藉此四大假合之肉身,修成吾金剛不壞之真身。古今天下,沒有不死的肉身,只有永恆的法身。所謂:本來真性號金丹,四大為爐煉作團。

肉體者,四大假合矣,雖曰父母恩賜,然父精母血本為凡俗之物,數十年後焉能不壞?何為四大?地、水、風、火,是也。地構成骨胳肌肉和臟腑,水構成身中之血液,風構成呼吸系統,火則構成身中之恆常體溫。

修真又分現實修真及小說修真。小說修真的名詞和境界不具備任何可行性,僅為小說家言,供人娛樂。

通過燒煉金丹,服食來達到長生的外丹術已逐漸沒落。現修真界主要以金丹大道的內丹學,即丹道為主流,講究修煉神氣。

老子道德經曾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丹道即三返二、二返一、一合於道。其名詞為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後又增添煉虛合道、虛空粉碎一說)即精氣神的返還過程。又因人精氣不足,又創出補足精氣的練精化氣,使人從後天補虧達到先天,以便開始修煉。

唐末五代以來,以內丹說理解《參同契》的流派逐步壓倒外丹派,成為仙學的主流。著名內丹學家鍾離權、呂洞賓、崔希范、陳朴、陳摶、施肩吾、劉玄英、張伯端等以內丹仙學度人,奉《周易參同契》為丹經之祖,《參同契》作為仙家修煉秘典的價值被社會所公認。當時內丹仙學已發展到爐火純青的境界,開始形成一些各具特色的門派。這些內丹門派皆遠溯黃帝、彭祖、王喬、赤松,依託老子。

一派自稱傳自關尹子(唐代封文始真人),故稱文始派。另一派自稱傳自東華紫府少陽帝君王玄甫(漢代人),故稱少陽派。文始派以虛無為本,以養性為宗,法本《老子》、《莊子》、《文始真經》,屬最上一乘虛無大道,虛極靜篤,大徹大悟,盜天地虛無之真機,頓超直入,齊是非,同人我,進入無天無地的混沌境界,修性而兼修命。少陽派主張性命雙修煉養陰陽,以有為法而至於無為法,分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諸步驟,次第分明,門派繁衍甚廣。

自唐末五代以來,少陽派有鍾離權、呂洞賓、陳摶、麻衣道者、火龍真人、劉操、張伯端等大開法門,歷經宋、金、元、明、清幾個朝代,逐漸形成南宗、北宗、中派、東派、西派、青城派、伍柳派等門派。因而內丹仙學中有以文始派最高,以少陽派最大的說法。另有元、明間張三豐真人,綜合了文始派和少陽派之所長,創三豐派(又稱隱仙派),既不執於有為,又不執於無為,於陰陽栽接中創一清凈法門,兼具南宗和北宗的特點。

這些眾多的門派,從功法上講,略分三類,其一是陰陽雙修的栽接法門,其二是清凈孤修的靜坐法門,其三是陰陽栽接派和清凈孤修派的結合體。

根據門派不同,所持論調各不相同,每個人的情況又不同,功法亦千變萬化。

世俗修真門派以東派、西派、南派、北派、中派]劃分,隱世門派為古仙派。(古仙亦有分別,此處不便多述)簡而言之,修真方法無人引路不可私自修習,否則後患無窮,如今慕仙之士也要防止上當受騙。

道家功法門派種類

道家功法非常之多,我們概括歸納為若干門類。這些門類古已有名稱的,晝沿用古稱;古時未有名稱或名稱不確切者,由我們冠之以名稱。由於尊重門派的規矩,對有些功法只介紹入手練法,而不披露後面的內容。

道家功法包括道教未成立前,為道家所修煉之功法及道教成立之後寓於道教中的氣功。道家氣功或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練養派,通過不同的練功方法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以達到長生久視,返璞歸真;另一類是符派,用畫符、掐訣、念咒等方法來達到治病健體的目的。符派本屬正一派的一部分,我們把正一派中的修煉功法劃歸練養派中,將符的內容單獨列為另一大類。

道家功法練養派

練養派可分為自然無為法門、周天法門、服氣法門和導引法門四種門類。

一、自然無為法門(又稱清靜法門)

這一門派主張最根本的清靜無為,屬於老子所講的 “ 常無欲以觀其妙 ” 和莊子所講的 “ 純素之道,唯神是守 ” 。它不管形體,不管氣,練就是把人的生命活動與大自然統一起來。其中又有不同層次的功法。

(一)純自然無為法。

(二)清靜觀光法(又稱觀光法)。

(三)性光法(又稱清靜性光法)。

(四)玄關法(又稱直入玄關法)。

(五)心齋法(又叫聽息法)。

(六)自然周天法門。

(七)守中法。

二、周天搬運法門

練氣功的人把真氣沿經絡循行一周,稱為周天。一般將真氣沿任、督二脈循行稱為小周天。小周天加上循行四肢為大周天。即氣從丹田到會陰後,從一側腿內側下至湧泉,從腳趾經腳掌外側上至尾閭,再從另一側腿下,上來之後沿督脈上至大椎後,從一側臂下,下來後再從另一側臂下,回至大椎穴後繼續沿督脈上頭部,然後沿任脈下。周天搬運法的特點是用呼吸催動或用意念調動體內真氣按周天路線運行,練氣修脈,使內氣充足,經脈通暢,精、氣、神合一,最後達到高級境界。

可分為卦爻周天、經脈周天和意念周天三大類型。一般而言,卦爻周天是從精入手,煉精化氣;經脈周天是從氣入手,使丹田真氣入於經脈;意念周天從神入手,用意念搬運體內混元之氣。三者都要以清靜為前提。

三、服氣法門

四、導引法門

對於上述四大類練養法門,古人認為周天法門是道家正宗,清靜法門是道家精華。但曲高和寡,練清靜法門的人很少。服氣法門和導引法門則被視為旁門。我們從人體生命科學來看,認為這些功法都是好的。至於道家正宗的周天功門派很多,有北派和南派兩派。北派屬清修,一個人自己修;南派主雙修,講陰陽和合。北派在中國內地佔統治地位,南派為秘密傳授,北派稱南派為泥丹法,其實南派並非都是泥水丹法。

符派

符,是道教常行之法,符指畫符, 指印木之圖文,認為是通神之靈文,用以禳災祛病與練功。道家有三山符 之稱,上清 出於茅山,靈寶 出於閣皂山,正一 出於龍虎山。 符 派並非專技畫符和掐訣、念咒。符 派中也有練練養法門的,依其功法分別歸入周天法門和清靜法門里。專技符咒者按其祖傳功法,有特殊練氣功的的內容,不像祝由科完全不練功。符 派練得最多的功法是凝神法、存神法和假想法(這些功法有些練養派也練)。

凝神法是把意念和目光放在體內的某一部分或體外的某一事物上。在體內的多為建里穴、鼻尖,更多的是外眼角;在體外的多為燈、球。看體外之物,要求瞪著眼睛不眨眼地看。開始練瞪眼看時,眼睛會有發癢、流淚等不舒服感,以後便會慢慢消失。練久了小如針尖大的東西可以視若很大,甚至一望無邊;也可以什麼東西都看不見。它的機理是:集中精神看久了,大腦皮層反就累了就不去反應,大腦也就入靜了,體內氣機便發生變化。

存神法是把意念放在體內某一臟腑上,把它作為一個神存於體內。凝神法與存神法本是兩個不同之功法,但常被混淆,將凝神法稱為存神法。符 派也有練存神法的,但不如練凝神法的多。

假想法是用意念假想某一事物,然後意守住它。假想之事物,有自己設想的,也有老師事先灌輸的。

❻ 請問打坐時守祖竅或者睡覺守祖竅,會眼前一亮,一閃而過。不能持續。是不是能量不夠

是的能量不足,守眉心是修性,守下丹田是修命,道家性命雙修佛家修性,修出性光如明月 就是明心見性,性光就是神光,形容性光的詞語有圓陀陀光灼灼,見到性光就等於修煉有了入門證,否則一輩子枯坐旁門入不了正道門,修煉漏能量的行為,生氣,性生活,飲酒,吃葷(蔥蒜韭薤煙之類的)吃腥(肉類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三厭)會影響修煉,五葷對五臟破了五臟元氣,三厭對三寶壓精氣神,道家,講五氣朝元,三花具頂,佛家用五戒殺盜淫妄酒聚足五氣,皈依三寶,聚足精氣神,

❼ 怎樣用最簡單的方法開天眼

開天眼方法
姿式:
採用仰卧式(同身心一體功)兩手手心向上,自然放置於體側,兩腳自然分開,與肩同寬,全身放鬆。
呼吸:
自然呼吸,逐漸過渡到深長,紉緩的深呼吸。
1、全身放鬆,呼吸調勻後,雙目微微閉合,留一線 ...
姿式:
採用仰卧式(同身心一體功)兩手手心向上,自然放置於體側,兩腳自然分開,與肩同寬,全身放鬆。
呼吸:
自然呼吸,逐漸過渡到深長,紉緩的深呼吸。
1、全身放鬆,呼吸調勻後,雙目微微閉合,留一線之光,意念直達遙遠的天邊,意念雙眼透過天目(兩眉正中稍向上凹陷處)直看到遠方。如此練習3—5分鍾。
一般可以看到眼前顯現出白光、紫光、黃光或其他的光色。如沒有看到也不要緊,繼續下面的練習。
2、轉移意念與目光,虛虛籠罩住全身。觀想全身周圍上下有一層淡淡的白霧籠置,有些同志則能看到周身的白色氣層,繼續觀察,則周身白氣開始顯現出其他顏色。如此練習3—5分鍾。
3、不管你看到周身之氣是何種顏色,都觀想自己身體內外充滿金黃色的光。如此觀想3—5分鍾。
4、把意念由體外收回,意念雙眼內視,從身體內腔直看到胸口膻中穴後的中丹田,意守中丹田。意念上要若有若無,不松不緊,既不能丟了意守部位,也不能守得太死。如上練習15—60分鍾。練習時間根據自己情況而定,可長可短。
收式:
意念將氣收回中丹田後,吸氣然後呼氣念「哈」。共念三遍。雙眼緩緩轉動,左轉三圈,右轉三圈,然後睜開眼睛,微微活動手腳,移動軀體,然後才坐起,不要突然坐起,會有心慌的弊病。
注意事項:
1、有高血壓者,在練第一步功法可將時間縮至30——60秒。
2、練完本功後,不要馬上坐起,要做好收式。
作用與功效:
1、人體外氣層可概分為內、中、外三層,內層約1—2公分,中層約厚10—20公分,外層約30—50公分,將人體密密包裹起來。古代稱作「罡氣層」,如果用現代科學語言來講,可以說是一種人體磁場或輻射層。
是氣層具有禦寒,防止外界不良信息侵入等功效,它不是一成不變的,往往隨著人體情緒與健康狀況而發生變化,不同人的外氣層具有不同的光色,這些光色反映了各自身體與情緒狀況,可以用來測病,甚至可以用來進行吉凶的預測。
2、一般說來,白色(白光)是正色,為吉,表明身體健康,情緒穩定,諸事吉利。
黃色(金光)為高正之色,為吉,表明心地善良,身心健康,也表明氣功修行比較高。
紫色(紫光)為正,為吉之色,也表明氣功功夫比較好,但不如金光層次高,金光為最高。
其他各色都不是正色,也各有不同念義,均表明身體或精神欠佳。此不詳述。如雜色光較強較亮,表明練習得不是正道氣功,而是左道旁門的方法。修行功夫較高之人,可以將光色自由收回或變幻,所以不能單以光色來斷定對方功夫高低。
3、本功法具有開發天眼功能的效果。少數功法採用意守天目或向天目發氣等直接方法開通天眼,造成血壓升高,氣箍頭頂等等偏差。事實上天目不宜直接意守,欲速則不達,本法採用透過天目,意注天邊的方法,把天目當做一個窗口,自然打開天眼,沒有任何偏差。
觀察全身氣層可初步培養出看光,看氣功能,進一步過渡到看別人光氣與三光,信息場的功能,具體方法面授時由老師傳授並加持開通。
觀想身周金光是調整自身外氣場的一種方法,不,僅如此,這個方法還具有化凶為吉,改變命運的效果。
意守中丹田是修練氣功的捷徑,因為根據在家人的條件,意守中丹田可性命雙修。且無偏差。所謂修性指的煉心(意識),修命是指煉氣,中丹田區域包涵了心、肺、胃等器官,守中丹田對心、肺、胃部系統疾病有顯著療效。心在人體中至為重要,因為按中醫的觀點,心主神明(有一定輔助思維功能)按道家氣功的觀點,心是識神所藏之處。傳統練功守竅方法,守「祖竅」(兩眉中點),易導致血壓升高,引起一些體質敏感者過強氣感,聚氣不散;而守下丹口,也非在家有適宜。只有中丹田,下可以心腎相交,滋補肝腎等臟俯;上可以促使清陽之氣補腦,所以是非常好的一個竅位,密宗功法,起手多從中丹田修起,也是看到這一點。
4、修煉本功之時,往往因體內氣脈變緣故,會出現身體不平衡感,如感到自己是傾斜的,或有升騰浮空的感覺;或感到肢體有變長或縮短等現象。都屬功態反應,不必追求,也不必在意,任其自然即可。修煉本功可開發出靈體出遊功能,如感到有另外一個自己飄離軀殼,最重要的是不驚不喜,冷靜觀察,讓靈體在外活動一段時間後,要用輕柔的意念把它召回體內。
在練習本功時有時內心會浮現各式各樣的想法,有積極的,有消極的。向上的,與人為善的,鼓勵自己、贊揚自己的是積極的想法,要肯定這些想法;與人為惡的,有破壞性的,批評自己,否定自己的是消極的想法,要否定這些想法。更進一步對這些想法不取不舍,則功境更高。
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使心靈進一步純凈,使自己人生變得更加

第一則 開天目速成法(觀旭日呼吸法)
天目位於兩眉連線中點之眉心(也有以眉心上一寸或眉眼之中點為天目的),又稱天眼或千里眼。煉該功法應選擇夏季或溫度較高的季節,早晨或旁晚時,面向金色的太陽,平坐、盤坐、站樁均可,全身放鬆,舌舐上齶,咀唇微閉,雙眼瞳神凝視太陽不動。吸氣時瞑想太陽的紅色金光和熱量從天目穴吸入腦內;呼氣時瞑想金光和熱量在腦內留存,同時將濁氣深長均勻緩慢地從天目穴呼出,另有一股內氣從中脈下沉至會陰湧泉;並採用逆腹式呼吸法,直到天目發熱發脹為止。每天子時再對著紅色的燈光采煉一次。平時在沒有太陽時,也可對著燈光采煉。要煉到閉上眼睛也能看到自己骨骼時即已大功千成。
煉功要領:要一空二松,全身放鬆,大腦無私毫雜念。凡出現額前脹痛,眉心發脹,眼睛流淚,均屬正常現象,不必介意,意念始終凝集於天目穴中。
煉成速度,快則一月,慢則百天,速度快慢,取決於念力大小,思想是否集中,年齡大小也是主要因素。)
收功:雙手疊放腹前,閉眼意念收功即可。
注意:①開天目後,不可煉其它功法和飲酒,防止能量跑掉。②平時意想腦中還有一個眼睛,體會陽光、月亮、燈光等光源能量和宇宙之光進入天目穴。③不時雙目守玄。把雙眼瞳神重疊在兩眉中間,是謂對合同(瞳)或雙瞳抱一。④天目開後,元氣容易走漏,要慧而不用,方能益增其慧,否則會縮短壽命,要少用慎用。⑤重德重道,方能鞏固發展、提高。
第二則 觀香調靈法
最好坐在漆黑的房間里,不要讓外面光線射進來。然後點上一支或九支香。通風不好只點一枝香,通風好可點九支香,九枝香有九支得的離奇。
開始觀時,眼睛睜得大大的注視香點,盡可能延長眨眼的時間。眨眼是訓練眼功的一個障礙,有時圖像來了,你一眨眼,就變化或者就消失了。要注意,眼睛專注香點,是用心不是用力。觀久了眼睛就要疲倦,那時就輕輕合上眼睛,用眉心去觀香點,盡可能把紅色香點觀出來,並盡可能維護它的存在。這里也存在一個定力問題,在觀到念而無念,眼神不動時,呼吸也停止了。
務須注意,輕輕合上眼,用眉心觀時,也不要眨眼,盡可能延長眨眼的時間,反過來說,也是訓練定力的權宜方法。眨眼延長了,定力也一定取得進展,進而言之,定力鞏固了,自然就不眨眼了。所以是否眨眼,也是檢驗定力的標准。如果有足夠的時間,一次可觀兩支香,訓練最好是連續七日或21日,定力太差的人,也許要49天。
觀到一定層次,便會進入深層的「定」境,眼不眨了,呼吸也自然停止了。鼻外的虛空「通天竅」自然產生控制的微力,呼吸逐漸深入下沉,牽制日輪(肚臍)會陰和湧泉穴,到此地步,眼似看非看,呼吸也似有如無,海底輪和水源的能量自然不斷向眉心結集。我唯大定真空,如如不動,一直靜靜地觀下去,及到出現圖像,仍舊似看非看,若無其事的靜靜地觀。先是出現黑白圖像,不要管它,及到把彩色圖像調出來,這就叫調○(零)點,或調靈法,只有調到○點,方能調出彩色圖像,到於千里萬里,逼真現前,靈通無礙,調○點的方法,就是一個觀,一個靜,一個空。
注意!這里的「觀」,只有一個字,不能與「想」字連在一起,想與觀的性質有本質的區別。想是後天意識的各種想像,是表層出現的映象,與觀中出現的真像,有天壤之別,不可同日而語。
第三則 觀日觀月及其它
其它兩字,可包括觀聖像,觀法印,觀任何一種目標物;如一盞燈,一棵樹,一朵花,一隻字,或畫一個圓圈。主要觀法,都與觀香一樣,專注凝神,只觀不想,以期大成。
日月星都高掛天空,除早晨或傍晚,可以凝視半到一小時外。其餘時間,不唯光線太猛,仰頭觀也非常吃力,故青潭觀月之說,也便應運產生。「青潭」就是碧青深潭,如河浜,水池,湖泊,古井……可找這種合適的地方,並不容易。所以用臉盆代替,是最簡便方法。煉功時,盛上半臉盆水,放在圓月或烈日之下,選擇光線的反射點,靜坐定觀,是最方便舒適之法。不過天有陰晴,月有圓缺,萬一十日九雨,未免十曝九寒,功就煉不成了。所以仍以觀香為最妙,觀燈次之。取信息物或反光物為好,有機物或標本物又次之。
原理:人的大腦、思想、意識、或潛意識等,或者說人的心,如同一架精密的儀器,或天平的擺針一樣,總是不斷的擺動,當你稱量重量時,一邊是量重的物體,一邊放上法碼,只有在天平持平時,方能測定物體的重量。歧輕歧重,天平就搖擺不平。人的心理狀態,本來就很復雜,心理不平衡時,擺時的幅度就會增大,偏離零點的角度也一定增加。當心理不平衡過度時,像天平一樣,就會一頭翹一頭沉,就失去了心理上的平衡,此時人就會生病。觀香等的調零,就是把向兩側擺動的擺針的擺角縮小,使夾角兩端趨於零點,達到平行。這時人腦就會出現一片大光明,彩色圖象就會映現出來。
天目號稱月台,是一面現成的聚光鏡子,人身的兩眼瞳神,是人人本具的發光體。都可從這里體現出來。所以在觀香觀月以至其他物質時,不但身體能獲得平衡,各方面的光熱,也凝聚在聚光鏡的焦點上,發顯焦點透視的能量。兩瞳交光,內外交光,在心境進入高度平靜時,兩耳也自然依息,心息兩定,息念雙消,外而眼耳鼻舌虛空,包括山河大地日月萬物,四時八節,百骸九竅;內而心肝肺腎脾等一切骨骼臟腑,精神氣血精液,內外五行同歸虛無,一起消融;以致上呼下應,頭頂目前,以致四周,便大放光明;下面的水府海輪,也成光的海洋。以至上下交光,連在一起,同向光點結集,整個宇宙,通天徹地,無處不光明。你的凡胎肉體,也就不知不覺的全都融化在光的海洋里,發生微妙的變化,成為真空實體。
第四則 觀眉心之法
前已說過,眉心就是天目,佛家稱謂月輪,道家稱謂玄關或玄門,是神出入的門戶。從此門入修的門派很多,特別是民國初期到四十年代末,當時的會道門如:同善社,一貫道,長生教,無極道,黃極道,中教道義會,一心天道等,都作為普渡點玄的神秘穴位,嚴肅到父不傳子,夫不傳妻的絕密程度。只有受過天命的神職人員—點傳師,方可點玄傳道。道徒還立下輕泄必遭天譴的戒誓,成為至尊至貴的修道捷徑,作為三曹普渡的回歸之路。
觀香觀月,以至青潭觀月等一切諸法,實際上都是觀眉心的基礎功法,是觀眉心由淺入深的方便法門。觀香觀月成熟,能量自然聚於眉心。由於先凝於外後聚眉心的逐步積累,便可免去偏枯之患。眉心這個月台,確乎是人身的航空母艦,是大靈飛往太空或任何遙遠星球的基地,是六級發射大靈火箭的能量,是最精粹的飛天能量。會道門之所以如此重視,原因亦不外乎此。
前面談到的雙目守玄,把雙眼瞳神重疊在兩眉中間,是謂對合同,它的原句叫「無影山前對合同。」全句都是雙關兩意,隱含在兩眉中間對合瞳之意。同與瞳同音,合同是將兩張契約放在一起,在中間蓋上一個印章,兩人各執一紙,作為今後相認的憑證,所以叫對合同。對合瞳,就是上述兩眼瞳神對合起來做功夫。能知兩眼瞳神對合做工夫,也就是無影山前對合同的印章兩半對上了。豈非雙關兩意的妙秘。所以他們這個功法,又稱「雙瞳抱一」。明白表明,觀眉心方法,是大靈回歸的憑證,是最高效高最神速的注焦聚能法。要地府除名,天榜掛號,非沖過這道關卡不可。
只是火力太集中,用力太猛,焦點容易點燃起火,火燒明堂,燒壞腦神經,甚有氣機固死在腦部,久久不能下沉,造成頭暈腦脹、高血壓等一時難以治好的頑症。所以練習本功,切不可亂用武火。因為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區域,做過本功的人都知道,只要你稍加用力,或眉頭皺緊,頭暈腦脹就來了。可見正確掌握火候是何等的重要,同時也足以證明,煉本功見驗之神速。故我特地強調一下,還是遙距觀光點等先煉為好,讓光點慢慢輻射回眉心,進而用意不用力地用眉心去觀,像反光鏡一樣,相互幅射,逐步而進,從而可以取得高效果。
第五則 控線型開天目法—中脈貫氣法
具體操作前,放鬆身心,排除雜念,入靜片刻,。
意想天門(即頂門)大開,中脈像一根塑料管子,用強意念之力把外界真氣能量從天門貫入塑料管子,並加以導引手法,雙手同時從體側或體前稍快地揚起,至頭頂稍停,兩掌心重疊隔開對著天門,導引外部真氣貫入天門內,然後變成俯掌指尖相對,輕緩的從體前方下降,意氣貫入的速度和手下降的速度基本相同,意氣相隨,反復進行。此法不僅能開天目,也能助開天門。行此法對降低血壓有特效。但時間不宜練過長。
第六則 點穴開天目法
一、穴位:二眼球中點直下的眼眶內(相當於承泣穴)。用時需仔細探索,從眼球中點直下的眼眶內向太陽穴方向緩慢移動。此是主穴,若不成功,可在眼球中點直上的眼眶內或太陽穴方向輕移探索點
二、點法:①用中指或自己最容易發外氣的手指,緩慢地、謹慎地,從眼球中點直下的眼眶內點入(千萬不能魯莽從眼皮下點入,莫弄錯位置,把眼球朝上輕推並注意莫碰撞眼球)稍往裡控進。這時眼球有脹痛感,同時意念手指外氣盪出,達天目處,再把外氣收回,如此反復盪幾分鍾。一般天目有脹熱感,有些人後腦也有脹痛感。天目處出現閃光或光環旋轉,如此繼續發幾分鍾外氣即可。然後再入靜煉功,意念閃光或光環加亮,從頭慢慢下照胸、腹、腳心,再從背後回到頭頂達天目。同時內視五臟六腑、關節、頭內部。仔細體驗,是否能看清自身內部情況?再從天目看身體周圍諸物,檢查看到物的情況。
②穴點後,若眼區及天目不閃光,只有金星、淡黃光出現者,點穴手指應往眼外角(太陽穴方向)輕移同時發氣,若再不成,隔三天點眼眶上部穴,若仍無閃光,需隔一星期後再點,並檢查點穴的手法是否正確,手指是否發出外氣。若只點穴,手指發不出外氣則無效,手指點不準穴位亦無效,手指外氣發射方向未達天目亦無效。
天目開後,無論立即能透視者,或只有模糊不清的形狀體感者,要達到功能穩定,以及多方面應用,甚或隨心所欲的能應用,都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應在煉功中下苦功。不可誤認自己素質不佳,中途灰心喪氣,半途而廢。
點穴法的用者,首先自己要煉成指端有力和能盪發外氣的能力,方能為自己或別人點穴開天目。如無功力基礎,須在練成融陽指後再用。
⑤最好一次而成,若一次不成隔三天再點,第二次不成,需隔一星期余再用。(要慎用,莫多用。
第七則 天眼通遙測功煉法
練法:一、五臟順序發光放大與天目白光重疊的練法:自然站立,方向朝東,兩腳分開如肩寬,腳尖朝前,膝略彎曲,全身重心落在小腿骨上。一身放鬆,兩手握固(母指抵在無名指內側,握成空拳)。自然下垂。意念全身(五臟六腑、骨骼、肌肉、頭腦內部、全身皮膚)俱「光潔晶瑩」,反復體驗周身光潔晶瑩,同時似守非守,意存天目。然後再意念內氣光潔晶瑩地從臉部慢慢入胸、腹、腿、腳,從腳後根上達頭部至天目。全身氣走遍後,再想像肺化白氣光,晶瑩光潔,並意念二眼睛與天目白氣光重疊,把白氣光與肺部白氣光再合並,以肺部為基點,慢慢地意念合並的光漫向四肢末梢,再慢慢縮小歸原位。再想像兩腰子呈黑氣光,晶瑩光潔,並意念二眼睛與天目白光重疊,把白氣光與黑氣光再合並,以腰部為基點,慢慢地意念合並的光漫向四肢末梢,再慢慢縮小歸基點。再想像肝化青氣光,晶瑩光潔,並意念二眼睛與天目白光重疊,把白氣光與肝臟青氣光再合並,以肝部為基點,慢慢地意念合並的光漫向四肢末梢,再慢慢縮小歸基點。再想像心化紅氣光晶瑩光潔,並意念二眼睛與天目白光重疊,把白氣光與心臟紅氣光合並,以心部為基點,慢慢把意合並的紅光擴散到四肢末梢,再慢慢縮小至原基點,再想像脾化黃氣光晶瑩光潔,並意念二眼睛與天目白光重疊,把白光與脾臟黃氣光再合並,以脾部為基點,慢慢地意念合並的光漫向四肢末梢。再慢慢縮小歸脾基點。反復煉,並由此達成能透視內臟骨骼等處,一般天目初顯時,內部透視出的物體,像從凸凹鏡看出之物相似,至後功能穩定時,才較清晰。
二、意念二眼睛白光與天目白光重疊,像手電筒照物一樣從前額發出,再意念太陽、月亮、燈光或自然光線與天目光合並,慢慢放大。在放大時,從外部回看自身及周圍物體,再慢慢縮小回天目,反復煉。
三、如感到前額出現放大現象,可意念前額放大到無限遠,或意念被透視物移入前額,仔細看,再慢慢縮小回天目。反復作。以後須透視時,先入靜,上法可運用於實際需要,遠距離近距離都一樣,還可意念其整體或局部,放大透視。
四、身體感應:入靜,二眼與天目光重疊,反復與內外光合並放大縮小數次,出現閃光或大腦白光後,再意念自身與對方身體合並,也可意念對方身體各朝自身相同部位發出外氣。如感到自身某部位出酸麻.熱.涼.刺跳.腫塊狀氣團.斷裂.疼痛.麻木等反應,即為對方相應部位的疾病。這樣便可十拿九穩,有針對性,准確性的對各種病人施治。測完後,灌頂數次排病氣,再意念引內氣歸丹田。
第八則 推薦一個特殊的觀香觀日法
這是從現代生物、物理等科學原理體悟出的一種觀香觀日的方法。現在就先談一下感光細胞功能的化學變化和「暗適應」能力的形成。對於這一生理過程,目前醫學界認為,在亮光下視物時,視桿細胞內視紫紅質大部分在強光作用下分解。進入暗室視物,必須重新合成視紫紅質,這就須要一段時間。隨著視紫紅質的合成,在暗光下視覺能力也逐漸增強,以至完全適應暗光的刺激。可見暗適應能力大小,與視紫紅質的合成速度有著密切的關系。通常我們都是在有光線的地方活動,在暗光下的活動相當少,這就導致了視紫紅質的合成速度減慢或褪化。明白了這一人體生理現象的科學原理,我們就可以有意識地去訓練和培養暗適應能力。暗室觀香和對著旭日用手掌封閉開合以給予視網膜神經細胞明暗交替的刺激,逐漸使視紫紅質的合成速度加快,是培養非眼視覺,快速出現「透視」功能的最佳方法。請各自在練習的實踐中去求證。下面是修練該功的方法,略分三個步序:
第一步 焦點凝視
1、坐姿:盤坐平坐不拘,一般以平坐為主,因有利於群眾性練功活動。從平坐而言,應取一條與自己小腿齊高的凳或椅,平坐時,小腿與大退成直角,上身坐直與大腿垂直,兩手輕放腿上,全身放鬆。最好坐在光線不入的暗室,以增加焦點密度。
2、置備:在距離自身一米遠的正前方,點燃一枝粗香,蚊香亦可,香粗一點,可適當提高亮度,增大焦點凝聚力。
3、觀香法:觀香開始,雙眼雖開而不用力,凝視香火亮點,用鼻子緩緩吸氣,要悠、緩、細、勻、長,同時上身向上拉直。吸足後緩緩用鼻呼氣,全身放鬆,重復做上述動作,不計遍數。一般以目不轉睛看完一枝香為准。
4、效應:直做到兩眼流淚,將香火亮點看到幻成左右兩個,或目不轉睛看完一枝香,第一步功就行了。觀香時出現身體搖晃,說明已進入氣功態,屬正常現象。
第二步 瞬觀旭日
瞬觀旭日與以旭日凝視焦點觀照的作用是略有不同的。根據前後兩個功法的論述、與實踐中所起效驗的反應,也就沒有對比分析的必要了。故繼續直談下去。
1、姿式:如一步。
2、瞬觀的准備與方法:每遇晴明之天,日出之前,把坐位擺好角度,面朝東方就坐,先靜靜休息一回。當太陽剛露出地平線,或屋頂山尖時,用雙手蒙住雙眼,並緊閉之,手指盡量合攏,不透絲毫光亮。待感到眼前一片漆黑時,雙手猛然用力移開,睜眼觀旭日一瞬,迅速閉眼,同時再用手蒙住雙睛不透光線。做了一回,由眼前的一片漆黑,轉至顱內出現眼前的圖象。反復以上動作,幾分鍾後,即可在顱內出現模糊的圖象。開始階段,圖象只能在顱內停留幾秒鍾。經久不息,由於視紫紅質的增強與暗適應的形成。松果體受到刺激,在黑暗中產生激素,從而非眼視覺得到鞏固和提高,產生透視功能。
3、其它功法的輔助:①可以在習煉太極九轉音樂功的過程中;②或增煉以泥丸宮為中心的全息呼吸法,使體內氣機增強,以刺激松果體,從而提高成象的速度。
第三步 拍振眼周
可在練習一二步功的同時,或每天起床做搓手擦面功後,拍打眼部周圍,通過振諧,以加快成像速度。
方法:雙手五指並擾,掌心凹陷,指尖向上,兩撐的凹陷處對准左右眼球,面對光源,緊閉雙眼。雙掌同時輕輕拍打除眼球之外的眼周圍。拍打36次後,蒙住雙眼片刻,再放開雙掌,突然開眼,朝光源一瞬,再閉眼,雙掌又重復前面的拍打動作。注意,必須一次性,拍打36下,一天共做十次。功夫不負有心人,久而久之,自然振諧成象,並且得到鞏固與提高。
第八則 宇宙神光開天眼
1、調身:端坐椅子前三分之一處,沉肩豎腰,含胸收腹,頭微前傾,下頜內收,兩眼輕閉,雙手自然置於膝上,掌心向下,全身放鬆,氣沉腳底。
2、調神:待高度松靜沉以後,便以心依息,一切放下,再將息念下放兩腎之間的腰椎處(即命門)守住。
3、功法:第一步「點燃命門之火。」假想有一位電焊師傅在你背後燒電焊,電焊槍發出明亮白熾非常耀眼的亮光和熱,命門處漸漸變暖,默想看清強烈的電焊光,再加強意念,使電焊光繼續強烈地閃爍著。第二步:「升起生命之光」,將強烈閃爍的電焊光,繼續不斷地加強亮度,其最下端逐漸出現一個小小欲升的太陽,像火球一樣,金光燦爛,光輝奪目,然後用意念將此火球樣的陽光團緊貼後背向上發送,經後腦、玉枕至天目,再意念人恥骨處緊貼前胸將像火樣的陽團發送上去,在「天目」處與後升的陽光團會合,其神光呈「V」字形射向前方,射向意念中最遠的地方,射向宇宙深處。然後,用意念仔細地去看,並不斷體會其中的感覺。第三步 意想夜間火車頭前的照明燈發射出耀眼的強光,用意念使這束強光進入腦內,然後由天目呈V字形發射出去。余同二步。此功法效應低於上法,兩功法可交替進行
注意:此功不宜煉得過急過猛,時間不宜過長,否則可引起頭暈頭痛等不適症狀。
4、收功:雙手在胸前合十相搓、浴面、擦腎後放下。兩眼慢慢睜開,極目遠望,彷彿看到天邊、白雲、大海、太陽等。凝視須臾,將眼神收回,輕閉雙目少時,慢慢起身活動。
5、功能:此功法有助於天目功能的開發和提高,為圖像的顯示和清析打下基礎。
第九則 禪密簡開天目法
1、面朝太陽而立,全身放鬆,閉目,觀想太陽從慧中(即天目)進,會陰出,108次;再觀想太陽從會陰進,慧中出49次。
2、觀想太陽從慧中進,兩手掌心出,108次,再觀想太陽從慧中進,兩腳心出108次。
3、觀想太陽從百會進,慧中出,再由慧中進,百會出,各108次。然後再從百會進,會陰出,49次。
4、觀想太陽從頭上慢慢地進,依次經過大腦、兩眼、口、咽、胸部、內臟器官、腰部、沿兩腿一直下達兩腳掌,排入地下,108次。每次進出下排時,必須內視,把全身的骨架包括毛細孔都要看的了了分明。每次進排時間因人而異,一般每分鍾至五分鍾運行一次,觀想應入靜,閉目進行。
5、觀想月亮和太陽同時從兩手進,慧中出,然後再從百會進,兩腳掌出,各108次。
上述是一般速效簡開天的輔助功法,為治病診斷前查病之用。但真正功法是定中生慧。功夫到家,五眼六通,自然一氣呵成。
第十則 綜合快速開天眼術!
這是無派性命雙修三教兼畜速開天目的直接法門。本功法共分四個步序:
1、凝視光點:心不離息:坐站均可,先使兩眼凝視遠方光點,最近距離為一公尺,如觀香觀燈,青潭觀月……最遠為無限遠,如日月星辰等的超距光點。由於時空的高度伸縮性,千萬里之遙,億億光年之遠,都可迅速眼前,猶如頃刻。凝視時,先把眼睜得大一點,以定神不眨為度,同時以耳聽息,嚴密控制鼻孔外氣流,使觀聽並用,光氣結合,深入靜定。這樣兩眼自然少眨不眨,呼吸自然深長至斷絕。
2、氣沉海底,啟動臍息:形松意緊,觀聽不異,濘密靜篤,氣機便自然下沉,牽動臍輪。此時一方面繼續諦觀諦聽,一方面以肚臍為中心,展開臍息活動。吸氣時將眉心足心、手心,頭心之氣(光),吸入臍輪,呼氣時,將丹田氣(光)從眉心(所入所出均為光點如日月香燈),足心、手心、頭心、指趾及毛孔射出,除眉心出入始終為光點外,其餘五心等均吸入為元氣,呼出為濁氣。每次吸呼都要保持悠緩細勻長,每一吸呼間還要住息盡量延長住息時間。每次煉習時間1-2小時或一枝香到二枝香,此階段可煉7-10天。
3、氣聚中田,水火既濟:諦視諦聽如前,除呼吸改為以絳宮(火輪)為中心外,其餘一切同「2」。
特異功能神又神,不如靜定大光明。無須耳目能視聽,自是天人若比鄰。
有感斯通寂忽動,無為之用博而深。從茲地與星球並,豈勿人如天上人

❽ 守祖竅為什麼叫腦漏

守祖竅又叫腦漏是因為:傳統練功守竅方法,守「祖竅」(兩眉中點),易導致血壓升高,導致腦脊液經鼻腔、耳道或開放創口流出。引起一些體質敏感者過強氣感,聚氣不散;所以守祖竅又叫腦漏。

❾ 請問祖竅在哪裡 謝謝

祖竅在兩眼正中鼻根盡處向內一寸的空間 意守祖竅在修真中叫回光法 就是將兩眼神光匯聚在祖竅內 虛靜守一 降心制性 祖竅之真意在於祖字 人一身之神所系 認之為祖是也 現在我們主要開始外面的這個(祖竅).
練下田之氣,下田那個變精氣了.練精化氣過小周天。
安神祖竅呢?主要是講,我們現在從體內到體外,把身人的那個身人的靈分開。
斷肉體,人的肉體那個身和靈分開。

我在這兒提前說一下。哪個部位是祖竅?
我們初練的的時候,祖竅呢?實在兩眉中間一個點。丹經的說」它既不在身中又不在身外」。這個竅位是人的真性。真性的存在既不在身中又不在身外。

那麼它說元神呢?住在祖竅之中。
它說明我們這個祖竅阿!幾在身中裡面有在身外。是我們人的真性所在。
人有三性。
一性就是我們父親母親給我們一性。
再本身那個我給我們一性。
還有我們大自然給我們一性。
古書管有三性和一體把為了人的真性。
原來就在眼前。難怪古人說「我」要指著鼻子。有些偏遠地域,罵人也說「你這個不要鼻子的畜生。。。。。。」說的都是丟失自我的意思。鼻子在眼前,但眼前不是鼻子。

祖竅非所。不在身中,也不在身外。生人之時,一點靈光注於此,合成此竅。這些都是古人說的。

不在身中,是說你把自己解剖了,也找不到此竅。不在身外,是說你確實能體悟到有這么個地方,確實存在,也確實跟身心有緊密聯系。

所以,樓主這個問題,只有他自己給他答案。

當然,也有在氣功的教學中,給出一個模型,指著某處說是祖竅。我認為,這樣是有利也有弊的。至於利弊是啥子,我卻不能說。不是其它原因,只是妨礙各位丹功修煉。

各位同好,應當洗心滌慮,默默體察自身,在那呼吸聲、心跳聲遮擋的下面,自能夠有所得到。當然,不能用意太深,防火起,當是有意無意,添減火候。靜功,靜功。不靜,沒有功。

❿ 雙修功法口訣

第一步生勢收心求靜

初打坐,練靜動,全身內外要放鬆。

二目垂簾守祖竅,舌閉天池津自生。

深細長勻調呼吸,心定念止是正功。

身心兩忘萬籟寂,形神具妙樂在中。

掐子午,除雜念,祖氣修足玄關現。

臉似蟻爬丹田曖,口滿津液要吞咽。

下座拂面熨雙睛,渾身上下搓一遍。

築基煉己全賴此,靜極而動一陽現。

收心求靜是道家的修真養性、打坐參禪,也是性命雙修離不開的基本功。入坐前寬衣解帶內外放鬆,要有一種愉快感。

取坐勢,在床上、沙發、椅凳上皆可。著衣應根據氣候變化增減,慎勿著涼。

坐功時應面向正東或正南,夜間要面向窗戶亮處,以免神昏易睡。

(1)盤膝端坐。盤膝有單盤、雙盤、自然盤之分。初學者可採用自然盤,不要勉強採用單盤或雙盤。所謂端坐,上體自然正直,不前俯後仰,百會穴與會陰穴垂直一線。務必放鬆自然,須知松則氣順,經脈舒暢;僵則氣滯,有礙氣血流通。只有內外放鬆才能給入靜創造條件。

(2)腳分陰陽。盤膝時左腳屬陽在外,右腳屬陰在內,為陽抱陰,但不是絕對的,如感到不舒服可改換。對此勿拘泥,關鍵在內而不在外形。

(3)手掐子午。左手拇指掐左手中指午位(最上端一節),右手拇指進入左手內掐住左手無名指的根部子位,兩手相抱放在小腹前,這為陰抱陽。但必須說明:掐子午不等於掐訣念咒。因子午這兩道脈管通寸、關、尺,而寸、關、尺之脈通心,心通腦,掐子午是為減輕動脈撞心的力量,不生雜念,有助入靜。丹經雲「手腳和合扣連環,四門緊閉守正中」是也。

(4)二目垂簾。二目似閉非閉,微開一線觀鼻尖。太閉則神氣昏暗,太舊則神光外馳。古雲:「日月合井,金木和合,迴光返照,返觀內視。含眼光,凝耳韻,調鼻息」。

(5)眼觀鼻,鼻觀心。二目垂帝,眼看鼻尖,神定則心定。兩眼同看鼻尖,活動的思維,紛紜復雜的意念就能安定下來。眼觀鼻而心不在鼻,由觀而達到忘觀,外觀其形,心無其形。所謂鼻觀心是為了下頜微收,使氣嗓管調直,呼吸自然流暢。

(6)閉口藏舌,舌頂上齶。上齶是天池穴所在,位置在上牙床內寸許凹陷處,口念「而」字舌尖所觸部位。閉天池,一是為了開玄膺(玄膺穴在巧舌之後),玄膺一開真息往來暢通無阻。再則閉天地易生津。舌根下有生津兩穴.左為金井,右為石泉。靜坐往往有津液滿口的現象,並感清而甜。此時應用吞律法將津液吞入腹內。即舌頂上齶不動,將津液吮至舌根待欲噴嗆時引頸吞下並「汩汩」有聲。據說這樣引吞能直接入任脈化為陰精,是造精之捷徑,健身之妙法。

(7)呼吸綿綿微降丹田。調理呼吸,又謂調息。是初步入靜的重要部分。用功閉口塞兌,用鼻呼吸,要深、細、長、勻。不論順逆呼吸都要求腹式呼吸,這樣才能算深;細要細到自己聽不到呼吸聲;長是將呼吸拉長,要息息歸根下降丹田,放鬆自然,不要憋氣;勻是既快慢均勻,務要心息相依不即不離,達到息不調而自調。初學者要用自然呼吸。呼吸綿綿深、細、長、勻,能擴大肺活量促進和加強內臟各個部位的功能,尤其是消化系統,其功效更為顯著。

(8)心、神、意守祖竅。祖竅在人二目中間,是經書不載,歷代祖師秘不輕傳的一竅。余師千峰老人曰:「天下地上安祖竅,日西月東緊先天。玄關之後穀神前,正中有個空不空」。此竅是玄關出人、明心見性的門戶,是鎖心猿拴意馬的樁柱,是延年益壽的階梯。初步煉性先守此竅。含眼光兩眼觀此竅,凝耳韻兩耳聽此竅。心想此竅,意念此竅,神住此竅,最後達到忘掉此竅。古人謂:「常有欲觀其竅,常無欲以觀其妙」。守竅為了忘竅,故有「知而不守是正功」之說。一意歸中,萬籟俱寂,身心兩忘,恍恍惚惚,感到一股電流在身上運行,尤如觸電,其舒服妙不可言,正是神清氣爽,精神振奮。如能得到5分鍾的真靜,足以消除一天疲勞。如能每日堅持坐功,即使得不到真靜,也會感到丹田發曖、手腳出汗、臉似蟻爬、頭頂氣旋。這些現象都是坐功的收獲,日積月累,祖氣修足,自然玄關出現。

(9)三花聚頂秋月圓。三花即精花、氣花、神花。只有精氣神修足,才有三花聚頂秋月圓的現象。秋月即玄關。玄關與祖竅都是道家三口不說、六耳不傳之秘。玄關與祖竅往往連在一起,實際玄關是玄關,祖竅是祖竅。可以說祖竅是玄關出人的門戶。玄關不在身上,祖竅不在身外。玄關乃玄妙之機關,不在身上,離身難尋。《節要篇》雲:「一竅玄關要路頭,非心非腎最深幽。膀胱穀道空勞力,脾腎泥丸實可羞。神氣根基常恍惚,虛無窟穴細搜求。原來只是靈明處,養就還丹跨鶴游。」又說此玄關一竅乃生死之穴、無極之根、太極之母,是父母未生前先天真一之氣。過去把玄關說得神乎其神,玄關到底是何物?道家龍門派傳統認為:通過收心求靜,靜極而動,陽氣旺盛,入靜時眼前出現一圓光,這即是玄關,又叫慧光、神光、靈光……。儒曰「至善」,佛曰「如來」。名目繁多,舉不勝舉。修真養性修的這個○,明心見性見的這個○。它是離中的真陰與坎中的真陽凝集在一起發出的光。故龍門五代祖師張伯端曰:「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名為神氣穴,內有坎離精。」歷代修持者把玄關看成超凡入聖的階梯,故不輕易傳人。雖然從經書上偶有透露,也只是一些不易看懂的隱語,各說不同,使人無所適從。趙避塵老師說:眼前圓光是玄關。得訣者只有將一陽初動真一之氣,依師臨爐采葯收氣歸爐的口訣將氣收回,氣足眼前才有圓光。

(10)下座拂面熨雙睛。坐完功後,將雙手搓熱,趁熱捂住兩眼,熱散後兩手猛然向兩側分開,兩眼同時隨之一睜,如此3至5次再左右轉睛。左轉9遭,右轉9遭。經常堅持,不但保持眼球靈活不鬧眼疾,還能保持眼睛不花。拂面是用兩手搓拂兩頰,使臉色滋潤,推遲生長皺紋及老斑。

(11)渾身上下搓一遍。渾身干搓,又叫干沐浴,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健身辦法。緊接上邊拂面熨眼轉雙睛之後,兩手從頭部開始搓起,繼而順

閱讀全文

與如何守祖竅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手機密碼鎖定方法 瀏覽:579
水晶玉器真假鑒別方法 瀏覽:29
如何只用一種方法就能減肥 瀏覽:105
什麼是大學計算方法 瀏覽:703
敏感肌怎樣才能好有哪些方法 瀏覽:745
面對問題要能夠找到解決方法作文 瀏覽:378
毛豆的種植方法和技術視頻 瀏覽:435
全自動免疫熒光分析儀操作方法 瀏覽:974
如何挑選牛仔褲的裁剪方法 瀏覽:361
甲亢的常用診斷方法 瀏覽:359
天固智能門鎖安裝方法 瀏覽:460
pc肌鍛煉方法教學 瀏覽:183
t梁數量計算方法 瀏覽:144
暖氣片怎麼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492
有什麼方法可以把充電器擦乾凈 瀏覽:982
軟開度訓練方法 瀏覽:734
造價答題技巧和方法 瀏覽:967
奧克斯壓力鍋使用方法 瀏覽:22
狂犬病臨床症狀和治療方法 瀏覽:580
趣味性幼小銜接教學方法 瀏覽: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