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種細辛怎樣選地和整地
應選冷涼濕潤的山區林地、老參地或農田地栽種細辛。
林下栽培細辛,應選有山林的陰坡、東坡或西坡,坡度在10度以下,土壤以腐殖質深厚的黑砂土為好,植被以闊葉林的柞、樺、椴樹等為佳,針闊葉混交林次之。林下栽培,有樹冠的遮蔭,冬季有枯枝落葉覆蓋,保持了畦面均勻的濕度,也保護了細辛的安全越冬。並且可以保護生態,是較好的栽培方式。
農田地種植最好選土壤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黑砂壤土,酸鹼度中性或微酸性。
山地在春夏季整地,將小灌木或過密的樹枝砍掉,保持透光率50%~60%。開地種植由山腳下逐年向上延伸,為了保持水土,每隔15~20米,留原始等高植被帶5~10米,刨地深15~18厘米,保留較大樹根,整細整平後,做成長15~20米、寬1.2米、高17~20厘米高畦,作業道寬50厘米。老參地可原地作畦。
『貳』 細辛的繁殖方式
分種子繁殖和分根繁殖兩種方式。
種子直播:種子直播是發展細辛栽培的主要方法,4~5年即可收獲。細辛種子一般在6月間成熟,這時果實由紫紅變為粉白,手捏果肉軟,呈粉砂狀時即成熟可摘下。細辛種子不是一期成熟,采果期間,要每天到地里采一至兩次,採下的果實放在陰暗處1~2天,待果皮變軟成粉狀,即可搓去果皮,用水將種子沖洗出來,晾一下,即可趁鮮混砂進行播種。要見熟即采,甚至差一天也不行,否則種子易脫落或被螞蟻吃掉。果實採收去皮後,一般要立即播種,否則易喪失發芽力。據試驗種子剛採下時發芽率達96%;在17~20℃常溫下干放20天,其發芽率為81%;干放40天為29%;干放60天僅為2%。
播種時整平畦面(播種床面),按行距10cm寬,播幅3~5cm實行條播,即將拌有5~10倍細砂的種子均勻撒下,種間距離平均1~1.5cm,每行播種120~150粒(摺合凈種5~6g/m2),可用預制好的播種框控制撒播,以便提高播種工效。之後再用過篩的腐殖土篩灑覆蓋1~1.5cm,要求厚度均勻一致。然後畦上蓋一層枯枝落葉,保持土壤濕潤。翌年春出苗前揭除覆蓋物,以利出苗。如初次進行細辛種植,可在6~7月間,尋找當年種源種子。如采種後因故不能及時播種,可將鮮種子拌上5~10倍的清潔濕砂,進行低溫濕砂貯存,砂藏期間要經常翻動和保濕,1~2個月後發芽率仍可達90%,採用此法可進行長途運輸。待胚根將露白時,馬上取出播種,這樣雖可以延期播種,但要視具體情況靈活掌握,最遲不宜遲於七月末,如過晚會影響當年發根和翌年出苗。細辛種子在6~7月間播種後,在土中向下發根,直到秋末,根可長到6~10cm,而同時胚軸需經過低溫越冬過程,在第二年春季方可生長出苗。細辛種子小,幼苗頂土能力弱,因而也可以穴播,在畦上按株行距15~20cm開平底淺穴,深3cm,每穴播種5~10粒,覆土1~1.5cm,上面再蓋一層半腐熟的樹葉。
育苗移栽:育苗移栽主要在種子少的情況下採用,如種子直播地塊遇洪澇積水或其他意外災害,也可移栽補救。方法與直播基本相同,除條播密度可增加外,還可進行撒播,播種量15g/m2。然後在培育2~3年後移栽。春秋兩季均可移栽,而以秋季為好,秋栽在地上葉枯萎後,已形成豐滿的越冬芽,這時栽植一般不需澆水。春季在牙苞萌動前,秋季在葉片萎謝之後,選苗壯根系完整無病蟲害的秧苗,株行距10cm×15cm左右。栽前適當剪去須根,留7~10cm長即可,栽時須根向一側舒展,芽頭稍抬起。也可叢栽,每叢株行距18cm×20cm左右,一叢之中可栽小苗3~4棵,栽苗時芽頭離開,稍抬起,根須呈扇形舒展,如遇土壤乾旱,移栽定植後需澆水,待水滲下後再覆一薄層土,栽後畦面行間可覆上一層枯枝落葉,以此保墒,防止土壤板結和暴雨沖刷。也可在畦面上橫向開溝,坐水栽,秧苗不宜過大,以兩年生苗為好,有一片真葉,根不太長,便於移栽,栽時將根向一側舒展開,覆土半數,澆水,待水滲下,再覆土至地平,並覆蓋枯枝落葉。
分根繁殖
採用分株和根莖繁殖兩種方法。
分株繁殖:分株宜在夏季進行,按細辛芽苞的多少將其分成單株,每株需具有1~2個芽苞,留根莖5~6cm,稍帶須根和兩枚葉片。然後按株行距10cm×15cm開溝或挖穴移栽,須根要舒展,栽後覆細土5~6cm,壓實並及時澆水保濕。
根莖繁殖:細辛地下根狀莖橫生,節明顯。在秋後採收時挖出根莖,選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粗壯根莖,截成5~6cm的小段,每段需帶有2~3個芽苞和10~20條長須根,進行分根繁殖。按行距15cm開溝,株距10cm一段接一段地埋入溝內,並覆細土厚5cm,遇天旱時,需及時澆水。
『叄』 種植細辛!
一、細辛
細辛又名細參、煙袋鍋花。屬馬兜鈴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為常用中葯。《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因其根細、味辛,故得名。
細辛根莖上生多數細長的根,呈叢狀。根莖頂部分歧,每分歧上生2—3枚鱗片及1—2枚具有長柄的葉;鱗片圓形、膜質,長7—10餘毫米,先端鈍圓。葉柄長10—23厘米,有短柔毛或無毛;葉片心臟形,長4—8厘米,寬5—10厘米。花單一,紫紅色,由兩葉間抽出,花梗在花期長3—5厘米多,近花被筒處成直角狀彎曲,狀如煙袋鍋。花被裂片為3,三角狀廣橢圓形,長9毫米,寬11毫米,稍尖,由基部反卷。果為假漿果,半球形,長10—15毫米,寬15—20毫米,頂端有殘存花被,成熟後不裂開,腐爛後不規則破裂。花期5月,果期6月。
細辛生於林下腐植層深厚稍陰溫處。常見於針闊葉混交林及闊葉林下,密集的灌木叢中,山溝底稍濕潤處,林緣或山坡疏林下的溫地。
吉林東部長白山區、半山區各縣有出產。全省年產15萬斤左右。細辛全草含揮發油2.65%。揮發油中主要成分是:甲基丁香酚、黃樟腦油、優香芹酮、冰片等。
細辛性喜濕潤陰涼環境,耐嚴寒,因此以選疏林地、腐殖多、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壤土為宜,或帶有輕沙性陰涼濕潤的背陰坡栽培為佳。用野生細辛苗、種子、根狀莖繁殖。5—8月採收陰干。
細辛的用途是:①全草入葯,用為解熱、利尿、鎮痛、鎮靜葯。治頭痛,有發汗、祛痰之效。②獸葯用於治咳嗽喘、便秘。③農葯作殺蟲劑和殺菌劑。
二、
細辛為馬兜鈴科植物遼細辛、華細辛和漢城細辛的乾燥根部和全草。
馬兜鈴科細辛屬植物全世界約70種。我國有30種,4變種,1個變型,絕大多數供葯用。同屬多種植物在全國各地作細辛和土細辛用的,還有單葉細辛和小葉馬蹄香等等。
細辛屬植物的分布,南起雲南,北至陝西、吉林、黑龍江,西至西藏。
三、種植
東北細辛山地規范化種植技術
l、山地的選擇標准
1.1 坡向及坡度 東北細辛為陰性植物,根據其生態條件和生育特性,山地栽培應選擇北坡和東北坡。坡度在30°以下。
1.2 土壤條件 應選擇土質疏鬆肥沃的暗棕壤,PH微酸性至中性。整地前要多點採取土樣進行有機氯農葯殘留量和重金屬含量檢測。每公斤土樣中五氯硝基苯,六六六、滴滴涕各項指標不得超過0.1mg。以暗棕壤為標准,在20cm深土層采樣,每公斤土樣中汞的含量不得超過0.1088mg,鎘的含量不得超過0.2236mg;鉛的含量不得超過38.72mg;砷的含量不得超過14.38mg;鉻的含量不得超過103.94mg。
2、整地作畦
選地後由山地的下端向上每開墾40~50cm,留10-15m植被帶。耕翻晾曬後打碎土塊,清除蒿草、樹根等雜物,順山做畦,畦高15cm。
3、育苗
山地育苗宜選擇下半部較平坦濕潤的地方,於6月中、下旬細辛種子成熟後採收。選擇飽滿、無病的種子,在做好的畦上散播或條播。用鮮種子100-120g/m2,5-7cm,保持畦面土壤濕潤,利於細辛種子胚根和胚芽的生長發育。
4、移植
移植時間及方法 山地適宜移植時間為9月下旬~10月上旬。移植前先將種苗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浸泡1小時,撈出控於浮水進行移植。沿山坡的下端,在作好的畦上橫畦開溝斜栽,行距200n,穴距15~20cm,每穴栽植1-2級苗5株,3級苗6-7株,覆土3cm,摟平後覆蓋松針或山草2~4cm。
5、田間管理
5.1 檢查畦面覆蓋物 要經常檢查畦面覆蓋物是否被風颳走或牲畜踐踏帶走。
5.2 上、撤防寒物 1~2年生育苗田和移栽田於秋末冬初進行畦面覆蓋防寒,以松針最好,其次為稻草、山草或闊葉,厚度為3~5cm。
翌年春季出苗前將覆蓋物撤除,用松針覆蓋畦面可保留0.8~1cm。
5.3 搭設蔭棚 山地1~2年生苗田透光率為25%;5~6年生為40%~45%。
5.4 除草 細辛無公害栽培一般少用或不用化學除草劑除草,以人工除草為主,除早除小,保持田間無雜草。
5.5 摘蕾、疏蕾及采種 生產田於現蕾期及時摘除花蕾,可提高產量10%左右;留種田於現蕾期摘除過小和帶病花蕾;種子成熟時應分批分期及時採收。
5.6 防旱排澇 天氣久旱不雨,應加厚畦面覆蓋物,保持畦面濕潤,避免水分蒸發,雨季應做好排水工作。
5.7 撤除遮蔭物於9月中下旬撤掉尼龍遮蔭網。
5.8 清理田園 於細辛地上植株枯萎後及時清理干凈,集中運往遠處燒毀或深埋。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進行畦面消毒。
6、採收加工
採收年限為5年以上植株;以根入葯最佳採收期為4月5月和9月;全草入葯最佳采期為8月下旬。
採收後抖凈泥土,運回加工廠陰干或水洗,低溫烘乾。
『肆』 怎樣給細辛施肥
細辛是喜肥植物,種植在瘠薄的土壤里,如果不施肥,生長極其緩慢。根據遼寧的經驗,基肥以豬圈糞為最好,熏土肥(老虎糞)次之,化肥以過磷酸鈣為好。每年5月和7月可分別用過磷酸鈣1千克加清水50千克攪拌溶解後取上清液,用噴壺向畦面澆灌,每20米用過磷酸鈣1千克。入冬以後,每667米用豬圈糞4000千克摻入過磷酸鈣40千克一起發酵,將已發酵好的肥料與5倍左右的腐殖土混合一起撒蓋於細辛畦上,既起到來年的施肥作用,又可保護芽苞安全越冬。因為細辛根莖每年向上生長一節,其上芽苞易受凍害。
『伍』 遼細辛有哪些特徵
(車長吉)
遼細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Schmidt var.mandshuricum(MdiXim.)Kitag.〕別名細參、煙袋鍋花、東北細辛等。為馬兜鈴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產於遼寧省本溪、寬甸、鳳城、新賓、桓仁、岫岩等地,吉林省琿春、延吉、汪清、長白、臨江、撫松、靖宇等地,黑龍江省五常、阿城、尚志、延壽、方正、依蘭等地。以遼寧省產者質量較優,銷全國並有出口。全草入葯含有揮發油,其主要成分為甲基丁香酚、甲基胡椒酚、優香芹酮、黃樟醚、蒎烯、龍腦、異茴香醚、細辛酮等。味辛性溫,有祛風散寒、開竅止痛的功能。主治風寒頭痛、鼻淵、牙痛、痰飲咳嗽、風濕痹痛等症。
除本種外,東北地區尚分布有漢城細辛A.sieboldii Miq.var.seoulense Nakai;此外,還有華細辛A.sieboldii Miq.分布在陝西、山東、浙江等地,也供葯用。
一、形態特徵
1.遼細辛
株高10—40cm,根狀莖頂部分枝,下生多數細長白色根,長10—20cm,具有辛香氣味。葉片10—30枚,多者100枚以上;葉柄長7—15cm。葉片心形或卵狀心形,長4—12cm,葉寬5—14cm,頂端急尖或鈍,基部心形,上面脈上有短毛,下面被較密的毛。芽苞葉近圓形。花單一,由兩葉間抽出,花梗長4—7cm,開花時成直角彎曲,花被筒壺狀,為絳紅色或紫綠色,內壁具20條縱棱;花被裂片3,由基部向外反折,雄蕊12,上下交錯排列於子房中下部;子房半下位或近上位,近球形,花柱6,頂端2裂,柱頭著生於裂槽外側;蒴果漿果狀,半球形,直徑1.2—1.3cm,果實成熟時常於腐爛後破裂,種子隨之落地;種子卵狀錐形,附有肉質種阜,種皮褐色或深黃褐色,有光澤(圖14—61)。
圖14—61 遼細辛形態圖
1.全株 2.合蕊柱 3.花被裂生(示花筒內部) 4葉 a.背面觀 b.表面觀2.華細辛
本種與遼細辛很相似,但根莖較長,節間距離均勻。葉頂端漸尖,下面僅葉脈上有疏毛,花被片直立或平展,不反折。
3.漢城細辛
形態與華細辛相似,但葉柄有毛,葉下面常密生較長的毛(圖14—62)。
圖14—62 漢城細辛形態圖
1.全株 2.花 3.葉 a.背面觀 b.表面觀 4.花被裂片(示花被筒內部)
二、生物學特性
(一)生長發育
細辛種子有下胚軸休眠習性,需要經過種胚形態發育與低溫打破下胚軸休眠,方可萌發出苗,經4—5年開花結實。整個個體發育可分成若干生育時期。
1.種子後熟和發育期
細辛種子成熟後,需要在適宜環境下,通過種胚形態後熟的二個時期。第一時期為胚根、下胚軸、子葉原基分化期,約需20—35天。第二時期為胚根、下胚軸、子葉形成期,約需10—20天,故種胚的形態後熟期共需30—55天,播種後經過7—12天,種子伸出白色胚根為發芽期。
2.出苗和展葉期
種子發芽後,胚根繼續生長到4—5cm長,當年並不出苗,在自然條件下經過一個冬季的低溫期,打破下胚軸休眠,至翌春4月中旬—5月初出苗。多年生植株根狀莖頂端的更新芽,在早春由於芽內器官的伸展,芽鱗開裂,隨著葉柄的生長,葉片露出地面為出苗期。由葉片出土到葉片展平為展葉期,該期約需9.1±2.1天。
3.開花期
多年生植株開花1—15枚,多者達50枚以上。早春葉片出土時,花柄隨之伸長出土,花被筒裂片開裂時為開花期,遼寧地區花期在4月下旬—5月上旬。從出土至開花期需6.8±2.4天,始花期至終花期需13.1±5.1天,開花時間多集中在11—17點鍾,占開花數的75%。
4.種子成熟期
細辛果實成熟時果皮開裂,果肉呈澱粉狀散開落地,種子自然脫落,果實成熟分三個時期:(1)青果期,果皮呈綠色,果實有彈性,種皮乳白色,胚乳呈乳漿狀,種子千粒重為11g,發芽率為47%,由開花期至該期約需27—29天。(2)白果期,果皮呈白綠色,果實有彈性,種皮呈黃褐色,胚乳定漿,種子千粒重12—14g,發芽率為93%,由開花期至該期約需35—36天。(3)裂果期,果皮白色,果實乾裂,種子落地,種皮呈褐色或深褐色,表面有光澤,發芽率為98%,由開花期至該期約需44—46天。
5.植株枯萎期
在遼寧地區9月下旬—10月初開始降霜,吉林省為9月下旬,植株開始枯萎,細辛生長期為130—150天。
(二)對外界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
細辛喜冷涼氣候,並能耐寒,早春地溫回升到5—6℃時,根狀莖的更新芽開始膨脹開裂,地溫上升到8—12℃時,為葉片出土的盛期,此時若遇到-1—2℃的霜凍,不受影響。植株開花期的適溫為20—22℃,溫度低於1℃或高於26℃,停止開花。種子採收後,種胚形態後熟發育的適溫為20—23℃,溫度高於25℃,土壤濕度又過大時,種子容易腐爛。打破下胚軸休眠的溫度為-4—4℃,所需時間為50—90天。在此溫度范圍內,隨溫度的升高,所需天數隨之增加。
2.水分
在東北野生細辛分布區,年降雨量為700—1000mm,由於林內郁閉度大,地面有連年枯枝落葉的覆蓋,形成了終年土壤濕潤而均衡,空氣濕度大的生境。人工栽培細辛,早春土壤濕潤,則出苗快,出苗率高;如土壤乾燥,則出苗期延遲,出苗率降低。且葉片易出現傷缺,結實率降低,種子不飽滿。春季澆水可提高出苗率、種子飽滿度、加大葉面積。種子採收後,如貯放於乾燥環境,五天後,逐漸失去生活力,故剛採收的種子,需與濕潤土壤拌合貯放。貯藏場所雨季要注意排水,地面不能積水。
3.光
野生細辛生長在林下,為喜陰植物。人工栽培細辛,必須遮蔭,陽光曝曬使葉片枯萎。4—5月份,由於氣溫低,光照不強,可以不遮蔭,至5月下旬—6月初,應及時遮蔭,保持透光率50%以上。野生細辛,由於郁閉度過大,生育遲緩,生長10—15年尚不能開花結實。人工栽培細辛,如光照適宜,生育4—5年即可開花結實。
4.土壤
細辛為須根植物,要求疏鬆而肥沃的土壤,表層含有較多的腐殖土為佳。pH以中性或微酸性為適宜。如土壤含砂量大,或黃粘土地,澇窪地都不適宜細辛的生育。
三、栽培技術
(一)選地與整地
1.選地
在東北地區由於細辛栽培面積較大,各地因自然條件的差異,選擇了林下、老參地、農田等栽培方式。
林下栽培 為山區的主要栽培方式,東北地區森林資源豐富,細辛在林下栽培,有樹冠的遮蔭,連年枯枝落葉覆蓋,保持了畦面均衡濕度,保護了細辛安全越冬。一般選擇山林的陰坡、東坡或西坡,坡度在10度以下,土壤以腐殖質深厚的黑砂土為佳,植被以闊葉林的榨、樺、椴樹等為佳,針闊葉混交林次之。
2.整地
整地可在春夏季,將小灌木或過密樹枝去掉,保持透光率50—60%。開地由山腳下逐年向上延伸,為了保持水土,每隔15—20m,留原始等高植被帶5—10m。刨地深度15—18cm,保留較大樹根,摟平地面,做成長15—20m、寬1m、高17—20cm高畦,作業道寬50cm,以待栽種。
(二)繁殖方法
1.種子繁殖
(1)種子採收與處理
果實不同成熟期,對發芽率影響很大,以採收白果期至裂果期的果實為佳,遼寧地區於6月上、中旬采種,每隔1—2天采一次,果實採收後,放室內堆放1—2天,待果實變軟後去掉果皮,用清水將種子淘洗出來,及時播種或砂藏處理,切不能乾燥貯放,發芽率為97%的鮮種子裝入布袋,貯放於庫房,10天後發芽率為78%,20天後發芽率為34.5%,50天後發芽率為零。種子臨時貯存,切不能用水浸泡。采種後立即播種,發芽率為84%,經過後熟處理後播種,發芽率為95%。種子砂藏後熟處理的基質,以清潔河砂,風化母質或林下黑砂土為好,1份種子拌5份基質。在山區選陰坡林下,地上用石塊圍砌高10cm,坑寬50—70cm,坑長依種子量而定,坑底放3cm厚粗砂,再向上堆混拌基質的種子,坑口放5cm厚河砂,上面覆蓋樹葉或稻草,農田區在坑上架設陰棚,也可砂藏於庫房內。種子砂藏期間,保持濕度15—20%,溫度20—23℃,每隔10天檢查一次,可將種子上下攪拌一次,一般砂藏40—50天,即可取出播種,不能拖延,以防種子發芽。
(2)播種與移栽
細辛的播種方法如下:
①穴播法按行距10—12cm,穴距5—8cm,每穴播6—8粒。此法適於當地育苗移栽,可用原穴移栽,成活率高。
②條播法按行距10—12cm,播幅4—5cm,每行播120—150粒。
③撒播法為了播種均勻,可將種子與10倍細砂混拌,分2—3次撒到畦面,每10m播0.25—0.38kg。
以上三種播法,覆土厚度為2—2.5cm,稍壓實哇面,用樹葉、稻草等覆蓋,厚度為3—4cm,翌年出苗前去覆蓋物。
細辛播種後,經過2—3年培育可移栽,早春芽苞未萌動或出土後皆可移栽,栽法如下:
①單行移植行距15—20cm,每行栽20—30株。
②雙行移植按大行30cm,小行10cm,每行栽15株。
③穴栽穴播法育苗,可用穴栽,按行距15cm,每行栽7—10穴。
出苗後移栽,必須澆水。
2.分根繁殖
在採挖多年生植株同時,將根狀莖頂部留其4—5cm,並帶有2—3個芽苞,同時要保留其根條。栽植時按行距20—30cm,每行栽5—6穴,每穴栽2—3段根狀莖。
(三)田間管理
1.畦面覆蓋
細辛早春出苗後,在畦面上覆蓋一層3—5cm厚的樹葉,稻草等,可保:持畦面濕潤,防止雨水沖刷,有利根系生長。
2.澆水
在生育期中如土壤乾旱,會影響植株生長,可澆水2—3次。
3.調節光照
在早春可不遮蔭,保持全光照,從6月初開始遮蔭,保持透光度50—60%。隨著植株長大,可適當加大光照,促進根系生長,使更新芽肥大,翌春葉片顯著增多。
4.追肥
每年春季植株出土展葉後,可追加磷酸鈣,每10cm20.5—1kg。
5.摘花蕾
多年生植株,每年都開花結實,影響產量,因此不是采種田的地塊,在早春出土時,摘去花蕾。
6.上肥土
細辛根狀莖每年向上生長一節,頂端著生數枚更新芽,如不經人工覆土,冬季易受凍害,影響植株生育。每年秋天植株枯萎後,用腐殖土10份,拌豬糞或馬糞2份,於畦面覆蓋1.5—2cm厚,以保證根系安全越冬。
(四)病蟲害及其防治
1.菌核病
〔Sclerotm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
是細辛的主要病害,發生普遍,為害嚴重。苗期及成株期均可發生,早春發病嚴重,常引起根狀莖、芽、花腐爛。本病由菌核在病株和土壤中越冬,翌年菌核萌動,靠風雨傳播擴大為害。防治方法:
(1)在細辛產區嚴格進行種苗檢疫,嚴禁從疫區向新區調運種苗。(2)加強農業防治:建立無病留種田,改善栽培條件。選砂質壤土及排水良好地塊栽培。生長期要適當增加光照。施用腐熟肥料。及早拔除病株並用生石灰消毒病穴。(3)種子用多菌靈200倍液浸種10分鍾。早春開花發病時,可用多菌靈∶代森銨∶水=∶11∶200配成葯液,1m2用2—4kg葯液澆灌。
2.中華虎鳳蝶(
Luehdorfia chinensis Leech)
又名黑毛蟲、細辛鳳蝶,幼蟲為害葉片。一年發生一代,以蛹越冬。浙江於3月,東北於4月成蟲羽化。卵期20—25天。幼蟲期共六齡,約一個月,浙江於5月上、中旬化蛹,東北於6月中—7月初化蛹越冬。成蟲產卵於葉背。浙江於3月下旬至4月中旬,東北於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幼蟲孵化。防治方法:(1)發現為害時及早人工捕殺;(2)產卵期經常檢查蟲情,發現在葉背有卵塊及時摘除;(3)噴90%敵百蟲600—800倍液或2.5%敵百蟲粉,每畝用葯1.5—2.5kg。其它還有疫病〔Phytophthora cactorum(Leb.et Cohn)Schrdt〕和銹病〔Pnccinia asaricola TaietGheo〕。
四、採收與加工
(一)留種
細辛留種田要與生產田隔離,防止苗核病侵染。留種田可從無病育苗田引種苗,要隨起隨栽,行距40—45cm,每行栽5—6穴,每穴栽3株,田間管理同生產田,在開花期,青果期可進行澆水。一般移栽二年後,即可開花結實,可連續采種6—8年。
(二)採收加工
細辛幼苗移栽後生長3—5年採收,直播田生長5—6年採收。過去習慣多在5、6月採收,影響了采種與葯材質量。根據人工栽培細辛不同採收期揮發油含量測定結果(圖14—63),5月上、中旬與9月上、中旬含量相似,但秋季採收產量高,以9月中旬採收為佳。採收時挖出植株全部根系,去掉泥土每1—2kg植株梱成一把,放在陰涼處陰干後,打包入庫。畝產400—700kg。
圖14—63 不同採收期對遼細辛揮發油含量的影響
—1979—1982
『陸』 怎樣對細辛種子處理
採收種子時要注意,應採收白果期至裂果期的果實為佳,遼寧地區於6月上、中旬採收,每隔1~2天采1次,果實採收後,放室內堆放1~2天,待果實變軟後搓去果皮,用清水將種子淘洗干凈,及時播種或進行砂藏處理,切不可晾乾後干藏,會很快喪失發芽力。種子砂藏後熟處理,可摻清潔河砂、風化砂或林下黑砂土等作基質,以1份種子拌5份河砂等基質。在山區選陰坡林下,地面整平後用石塊圍砌高10厘米,寬50~70厘米,長依種子量而定的窖,窖底放3厘米厚粗砂、再倒入用砂拌好的種子,窖口再蓋約5厘米厚的河砂,上面再蓋落葉或稻草,農田區可搭陰棚,也可砂藏於庫房內。種子砂藏期間,保持濕度15%~20%,溫度20~23℃,每隔10天檢查一次,可把種子上下攪拌一次,一般貯藏40~50天,即可取出播種,不可拖延,以防種子發芽,否則播種時不便操作,容易傷芽。
播種育苗。播種前種子可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種消毒10~15分鍾。可採用條播、撒播或穴播。條播行距10~12厘米,播幅5厘米,播深3厘米,每行播150粒左右;撒播的即從畦的中間向畦的兩側推開表土層,形成約3厘米的畦槽,再將種子均勻撒入,播種量約1200粒/米2,播後再用原土覆蓋畦面;穴播的行距10~12厘米,穴距5~8厘米,穴深3厘米,每穴播6~8粒。這三種方法播種後都要蓋土2~2.5厘米,並稍加鎮壓,再蓋一層枯枝落葉或作物秸稈保溫防寒。
第二年春出苗期要揭去覆蓋物,出苗後要注意除草和間去過密的弱苗。經2~3年的精心管理,可於秋季9月上中旬或早春芽苞萌動前進行移栽,移栽方法如下:
(1)單行移栽 行距15~20厘米,每行栽20株。
(2)雙行移栽 行距,大行30厘米,小行10厘米,每行栽15株。
(3)穴栽 行距15厘米,每行栽8~12穴。
栽時挖深15厘米左右,覆土到2/3深時,適當提苗,壓實,再蓋鬆土,上面覆蓋約3厘米。
『柒』 種植細辛需要做病蟲害防治嗎它對土壤有什麼要求
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農作物的種植基本上都是機械一體化。但是仍然有許多人在農村裡選擇自己種植,因為自己種的不僅吃起來比較舒心,而且有了勞動的意義。細辛就是人們非常喜歡種植的農作物之一,它是一種中葯,可以給人們治病。那麼在種植細辛的時候需要做病蟲防治嗎?它對土壤有什麼要求呢?
三、防止蟲害大家在種植細辛的時候,如果發現蟲害也要及時的處理,不能讓它們把葉子上的營養都汲取去了。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直接噴灑農葯,雖然說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但是只要注意適量就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捌』 細辛適合在什麼環境下成長
據了解,細辛生於林下腐植層深厚稍陰溫處。常見於針闊葉混交林及闊葉林下,密集的灌木叢中,山溝底稍濕潤處,林緣或山坡疏林下的溫地。
吉林東部長白山區、半山區各縣有出產。全省年產15萬斤左右。細辛全草含揮發油2.65%。揮發油中主要成分是:甲基丁香酚、黃樟腦油、優香芹酮、冰片等。
細辛性喜濕潤陰涼環境,耐嚴寒[2],因此以選疏林地、腐殖多、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壤土為宜,或帶有輕沙性陰涼濕潤的背陰坡栽培為佳。用野生細辛苗、種子、根狀莖繁殖。5—8月採收陰干。
細辛喜疏鬆肥沃、富含有機質土壤,酸鹼度以中性或微酸性為好。忌強光、怕乾旱,細辛-植物性狀因此東北主產區多選林下栽培,用老參地或農田種植必須搭棚遮蔭。林下栽培對樹種要求不嚴,但以闊葉林最好,針闊混合林次之。坡同以東或西向為好,坡度最好在10度以內。整地宜在春夏季進行,早整地有利於土壤熟化,使細辛生長好,病害輕。刨地前將林地的小灌木或過密樹枝去掉,保持林下有50% - 60%的透光率,刨地深度15 - 20厘米,消除石塊、樹根,摟平土面,作成寬1-1.2米、長10 - 20米、高20厘米左右的高畦,作業道寬50 - 100厘米,土層厚作業道可稍窄,土層薄作業道寬些,以保證畦面有足夠的土量。
繁殖方式
主要用種子繁殖,也可分根繁殖。
(1)種子繁殖 種子處理的方法是在林下背陰處挖一淺坑,深約15厘米,大小依種子多少而定,將1份種子與5份以上的沙子拌勻放入坑內,上蓋約5厘米沙子,上面再蓋樹葉或稻草。常檢查,注意保溫不積水,經45天左右應及時播種以免發芽。
播種方法:撒播、條播、穴播均可。撒播可將種子與10倍細沙或土拌勻撒於畦面每平方米播種子30克左右。條播在畦上按行距10厘米,播幅4厘米,每行播130粒左右。穴播行距13厘米,穴距7厘米,每穴播7- 10粒。播後用腐殖土或過篩的細土覆蓋,厚約2.5厘米,其上再蓋草或樹葉3厘米左右。保持土壤濕潤。
細辛可直播,在原地生長3-4年收挖產品。在種子充足的情況下可以採用。目前產區為充分利用種子擴大種植面積,多採用育苗移栽。以移栽2-3年苗為好,在每年的秋末春初地上部枯萎後或幼苗萌動前進行。栽植方法是在施足基肥的畦上橫向開溝,行距17 - 20厘米,株距7- 10厘米,將種根在溝內擺好,讓根舒展,覆土厚度以芽苞離土表5厘米左右為宜,上面蓋草或樹葉。還可按行距15厘米挖穴栽植,每行栽7-10穴。
(2)分根繁殖 利用收獲的植株,將根狀莖上部4-5厘米長的一段剪下,每斷必須有1-2個芽苞並保留根條,然後按20厘米×20厘米的株行距挖穴,每穴種2-3段根莖。
田間管理
(1)澆水除草 細辛根系淺,不耐乾旱,特別是育苗地,種子細小,覆土淺,必須經常檢查土壤濕度,土壤干時及時澆水,以保證苗全、苗壯。應注意及時拔草,畦上畦溝均應無雜草。
(2)調節光照 5月份以前氣溫低,細辛苗要求較大光照,可不用遮蔭。從6月開始,光照應該控制在50% - 60%的透光率,利用老參地栽細辛必須搭好蔭棚,林間栽培也要按細辛對光照的要求補硼或修理樹枝。
(3)施肥培土 細辛是喜肥植物,種植在瘠薄的土壤里,如果不施肥,生長極其緩慢。根據遼寧的經驗,基肥以豬圈糞為最好,熏土肥(老虎糞)次之,化肥以過磷酸鈣為好。每年5月和7月可分別用過磷酸鈣1千克加清水50千克攪拌溶解後取上清液,用噴壺向畦面澆灌,每20米2用過磷酸鈣1千克。
入冬以後,每畝用豬圈糞4000千克摻入過磷酸鈣40千克一起發酵,將已發酵好的肥料與5倍左右的腐殖土混合一起撒蓋於細辛畦上,既起到來年的施肥作用,又可保護芽苞安全越冬。因為細辛根莖每年向上生長一節,其上芽苞如果不加保護,易受凍害。
(4)摘除花蕾 多年生植株每年開花結實,消耗大量養料,影響產量,因此除留種地以外,當花蕾從地面抽出時全部摘除。
『玖』 怎樣播種
(1)播種時期
山地和林下地育苗選擇下坡較平緩濕潤的場地,農田地育苗選擇排灌方便沙質壤土地較為適宜,整地做畦後於6月中、下旬,選擇新採收飽滿無病的細辛種子,在做好的畦上撒播或條播。催芽處理的細辛種子於8月上旬前播種到田間。
(2)播種方法
①撒播。做好畦後將畦面土壤2厘米厚摟到畦旁或作業道上,再把畦面摟平,按10~20米2小區做好標記,按每平方米用鮮種子120~150克的播量稱量出小區面積內所需要的種子,稱好後與少量細河沙混拌均勻,在小區面積內先播下種子的2/3,用剩餘的1/3種子補播不均勻的地方或沒有播到的地方,補播後將畦旁或作業道上備用土覆蓋到畦面1厘米厚,用木耙摟平,覆蓋松針或稻草保濕。每667米2用鮮種子65~70千克。
②條播。播前做好播種尺板,做法:選4塊薄而直的木板,鋸成寬3~5厘米、長與畦寬相等的木板,將4塊木板在平地擺齊,木板之間距離8~10厘米,在4塊木板的兩端再用木板和鐵釘固定,做成行間為3~5厘米、播幅為8~10厘米的3播行尺板。播種時在做好的畦面上將尺板橫畦擺放,將用細河沙混拌好的種子按播種量均勻地撒播到播幅中去,播完一個小區後覆土1厘米,摟平畦面後進行覆蓋,覆蓋物厚度為 4~5厘米。每平方米播種鮮種子100~120克,每667米2用種60千克。